《中医书籍读书心得体会(精选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书籍读书心得体会(精选5篇).docx(1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中医书籍读书心得体会(精选5篇)中医书籍读书心得体会(精选5篇) 黄帝内经,它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也是我国医学宝库中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中医书籍读书心得体会,假如宠爱可以共享给身边的伴侣。 中医书籍读书心得体会篇1 黄帝内经金匮真言论云:东风生于春,病在肝,俞在颈项;南风生于夏,病在心,俞在胸胁;西风生于秋,病在肺,俞在肩背;北风生于冬,病在肾,俞在腰股;中央为土,病在脾,俞在脊。这只是经典中的一小段,我把自己平常读经典后,运用经典的几个病案写出来,与您一同共享,希望能对您有所关怀。 有一天,我的一个同事过来找我针灸治疗颈椎病,由于以前脖子苦痛,用二针
2、就能明显减轻,有时一针就可以了,今日又来了,说昨天科室有个事挺气人的,领导支配给他做,又没地方发泄,实在不想接那个活儿,晚上想着这事,没睡好,早上起来,颈椎部位苦痛,头晕不适。由于我很了解我的同事,平常蛮有性格的,脾气较大,又急躁,听他说完,心里明白了他的颈椎病是由于肝郁化火,想起内经的原话:东风生于春,病在肝,俞在颈项。针刺肝经原穴太冲,用泻法,1分钟后拔针,头晕颈痛消逝。 省公安厅一领导,上班期间办公室突然感觉心好像要跳出来了,很难受,自己摸脉,每分钟接近150次,持续了近30分钟,打电话询问该怎么办?问起病因,说最近由于国庆60周年庆,因安保工作方面的问题,工作压力大,自己火气很大,经常
3、对下属发脾气。我比较了解我的伴侣,要他平躺在床上,用手重按左手内关穴处,他照做了,开头压上去苦痛难耐,很想放弃,电话中一再嘱咐直压到内关穴处无苦痛为止。20分钟后电话告知心跳如常。这也是来自于学习经典的体会,内经原文:南风生于夏,病在心,俞在胸胁;选手厥阴心包经内关穴,指压治疗,疗效的确令人感到惊异。假如病人没阅历的,确定会急诊叫120送去医院,其实这也是中医针灸在急诊临床应用的典型案例。 一从事药材生意的病人,广州人,在北京做生意,由于肩背苦痛近1月,在北京协和医院照片,MR检查,均未见特殊,局部打封闭,贴膏药有用了,也做了局部推拿按摩,未见改善。回广州后约出来吃晚饭,餐桌上见患者咳嗽,流涕
4、,很狼狈的样子,连声说对不起,他夫人说感冒很长时间了,把他嘴上的烟拿掉,还示意要我告知他抽烟会加重咳嗽。其实自从见到患者的第一眼起,治疗取穴已了然于心。于是选手太阴肺经荥穴鱼际,用泻法,患者痛得哇哇叫,不到2分钟拔针,患者全身出微汗,肩背苦痛,咳嗽,流涕全部症状全消逝了。我也点了一支烟,顺手给他一支,边聊边抽烟。这哪与抽烟相关啊。西医可是讲抽烟与呼吸道疾病有很大的相关性啊,记得在老家有的抽烟,活到九十多也未见咽喉炎,气管炎及肺癌的,有的从不占烟酒,50多岁也一身的病啊。其实他只是肺经外感风寒,是肺经的问题,针刺肺经鱼际穴,针到病除。病人觉得很奇异,其实我们的老祖宗早在几千年前就在黄帝内经金匮真
5、言论记载了该病的治疗方法:西风生于秋,病在肺,俞在肩背。 还有关于脾经病和肾经病所表现出来的一些以西医命名的疾病,也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在这里就不举例了,只是想说明一点,想学好中医,做一个名理的中医,临床疗效好的中医,无论您走遍千山万水,访遍五岳九州的名师,您终究还得回来温习我们共同的的经典:黄帝内经。 这只是金匮真言论中的一小段,读了,也经常用,常常收到针到病除的临床疗效,很多病友说我看病用药取穴很任凭,但见效快,疗效好,对西医的同一个病,能用很多,很多方法治疗,很难学,也难看懂的,其实我只是继承了中医学先祖的一点点东西,在临床上运用经络辩证治疗而已。黄帝内经里还有很多的珍宝等着我们的中医学子
6、去挖掘,去探究,去继承,去发扬。 中医书籍读书心得体会篇2 中医虽然已经明确熟识到了寄生虫、厉气、胎传等疾病病因,但是在治疗上照旧应用辩证求因入手,其缘由在什么地方呢? 我认为其重要缘由是中医的理论整体性使然,中医基础理论学习心得。由于并不是这些疾病只要杀死了寄生虫或者将某些传染源清除掉以后就能使身体立即回复到健康的阴平阳秘的状态,由于在这些疾病的发病的过程中已经造成了机体内阴阳脏腑气血的病理转变,所以中医还会在杀灭这些治病因素的同时,还要增加调理已经由于这些疾病导致的阴阳气血脏腑失衡的转变,从而来进一步扶正祛邪,尽快使机体康复。比如在治疗肠道寄生虫服用清除寄生虫的专用方剂的同时,还会从中医湿
7、热生虫的病症辩证熟识论上着手清热祛湿,用以调理机体。 再有就是,或者病变的体征表现正好就是这些疾病从健康进展到初病再到病情一步步严峻的病理环境。如肠道寄生虫病的病症可见有湿热表现,或者湿热正好产生比健康状态更趋偏碱性或者偏酸性的肠道寄生虫优势生存繁殖环境,这同样也是机体调整或者说是正邪交争最终正不胜邪而发病的明显病症表现。所以,中医治疗此类疾病即从清除寄生虫卵入手又从调理机体阴阳脏腑扶正祛邪平衡阴阳提高机体机能入手。 分别此类疾病的标和本,从致病因素说寄生虫卵是本,体征表现是标。从脏腑机能来说湿热是本,寄生虫卵是标。在发病的过程中,从初病到病症严峻两者标本可以相互转化,中医恰恰是从标本兼治的理
8、念全面进行治疗的。 中医书籍读书心得体会篇3 难经原名黄帝八十一难经,是战国时期出版的中医学著作之一,传奇为战国时期秦越人(扁鹊)所作。全书所述以基础理论为主,内容包括脉诊、经络、脏腑、阴阳、病因、病理、营卫、俞穴,针刺等基础理论,同时也列述了一些病证。其中一至二十二难为脉学,二十三至二十九难为经络,三十至四十七难为脏腑,四十八至六十一难为疾病,六十二至六十八为腧穴,六十九至八十一难为针法。该书还明确提出“伤寒有五”(包括中风、伤寒、湿温、热病、温病),并对五脏之积,泄痢等病多有阐发,为后世医家所重视。本次读书心得主要是关于“独取寸口”切脉法的理论争论及其临床应用。 “独取寸口”的切脉方法,虽
9、然是内经首先提出的,但实为难经首创。详论其原理,可以概括为下述二条: 寸口为手太阴肺经脉动之处,因其动,可以探知; 因其所处部位,最能反映手太阴肺经状况,而“肺朝百脉”,全身经脉营卫气血均会聚于手太阴肺经,所以寸口能探查全身经脉气血盛衰运行状况。此所谓“寸口者脉之大会,手太阴之脉动”。经脉的作用是行气血而营阴阳,内系脏腑,外络肢节,脏腑组织之温养濡润、内外联系均依靠于此,寸口既为“脉之大会”,则脏腑之气朝会起止于此,所以寸口能探查脏腑之气盛衰生败状况,此所谓“寸口者,五脏六腑之所终始”。 难经首创了寸口的寸、关、尺三部定位、定位名称、定位方法及寸、关、尺三部脉位之长短;三部各有浮、中、沉三种指
10、力及候诊方法,以及十二经及人体不同部位疾病在寸口三部的候诊都有明确定位。“脉有三部,部有四经,手有太阴阳明,足有太阳少阴,为上下部,何谓也? 然: 手太阴阳明金也,足少阴太阳水也,金生水,水流下行而不能上,故在下部也。足厥阴少阳木也,生手太阳少阴火,火炎上行而不能下,故为上部。手心主少阳火,生足太阴阳明土,土主中宫,故在中部也。此皆五行子母更相生养者也。脉有三部九候,各何主之? 然:三部者,寸关尺也。九候,浮中沉也。上部法天,主胸以上至头之有疾也;中部法人,主膈以下至齐之有疾也;下部法地,主齐以下至足之有疾也。审而刺之者也。”由于寸口脉反应灵敏,简便易行,所以得到了广泛和普遍运用。 难经提出“
11、独取寸口”的脉诊方法,系统论述其诊病原理、脏腑配位、具体手法和辨脉识证的一般原则,简便、易行、有效,沿用至今,不失其应有价值,突出了中医诊法的特点,确是诊断学上的宏大创举。难经的“独取寸口”是用不同指力切按取得的,表里不同层次反应不同的生理病理状况,如五难有持脉若三、六、九、十二菽重,以及按之至骨来分别测知肺、心、脾、肝、肾所属层次气血的状况,十八难约之为浮、中、沉“九候”,即浮取、中取、沉取的诊脉指法,沿用至今,更适用于临床。“独取寸口”通过脉象辨析疾病的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病机等内容,特别是其依据阴阳脉法提出的“浮者阳也,沉者阴也”,关之前后分阴阳及阴阳相乘、伏匿和关格覆溢脉象等主病机理
12、,对临床很有启发作用。 临床应用“独取寸口”脉法,依据患者脉象辨析病机、病位常常是辨证论治过程的主要内容。具体表现为:1.估测预后:以脉之有根无根来诊断疾病死生; 三难指出覆溢脉为主死的真脏脉; 十五难以胃气有无决病之死生;十七难以脉证合参来诊断病情的预后死生; 二十一难的“脉病形不病曰死”等。依据难经五脏脉“绝于内”、“绝于外”理论,申明白毋“实实虚续,损不足益有余”的治疗禁忌,指出了诊脉在指导治疗方面的作用。2.辨别病情难经论述的寸关尺三部九候部位诊察脏腑经络病变十八难 、五脏脉象及其主病十三难 以至损至脉象主病十四难 、“伤寒有五”的相应脉象五十八难,以及脉证合参的诊病理论十六难 等等,
13、都常用于临床辨别病情、诊断辨证,后世脉象主病的诊脉辨证方法,就是对这些理论的扩展和发挥。3.辨析病机难经通过脉象辨析疾病的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病机等内容,特别是其依据阴阳脉法提出的“浮者阳也,沉者阴也” 四难 ,关之前后分阴阳及阴阳相乘、伏匿和关格覆溢脉象等主病机理,对临床很有启发作用。依据脉象辨析病机、病位,常常是辨证论治过程的主要内容。 当代的脉学理论和临床应用虽然继承了难经独取寸口三部九候的诊脉方法,但仍存在偏重于脉象主病而忽视脉学理论的倾向。因此,务必要重视难经脉学理论和实践的争论,探讨“阴阳脉法”、“元气脉法”、“脉证合参”等脉学理论和方法,并与脉象主病理论有机结合起来用于临床,以
14、提高脉诊诊病效果。 中医书籍读书心得体会篇4 这是一本让我等了8年的书,读之,我有一种闻道之喜。 有人云:文以载道”不如“医以载道”,我想“医以载道”不如“人以载道”。 但是要做好人我想最基础的是从字去载道,去悟道。 象显于外,道藏而于内,大道至简,而徐老这本字里藏医是一本真正的从字载道,从字载医之书,此书有着中医传统文化的浓郁的芳香与福泽。 字里藏医共4章节,第一辑说的从健康谈起,其次辑说的从性命谈起,第三辑说的从疾病谈起,第四辑说的从脍炙谈起,徐老一共举了46个词语,读完这本书,精确的说,不能说词语,而应当说是92个汉字。 在第一辑从健康谈起,徐老很详细的说到“饥饿”,我特别对这2字解读甚
15、是赞同,我懂得了“饿”比“饥”更严峻,“饿”是难受,在书中他说到一句话我觉得说的很精妙,徐老在书中曰:“很多人问我吃什么有益于健康,我说吃什么不重要,怎么吃,什么时候吃才是关键。不饥不饿的时候不吃,哪怕是到了吃饭的时候外界的时钟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的生物钟。这时候进食无异于强暴自己。假如加上麻辣鲜香作料刺激胃口,即使到了又饥又饿的时候也要慢慢进食,细嚼慢咽,吃到吃八分饱就打住,留点儿余地,留点儿想,来日方长嘛!想起一句话,你看风景的时候,风景也在看你,你在吃饭的时候,饭也在吃你,所以道家和中医认为,人这一辈子吃的饭是有定量的,小吃几口,多吃几年,这个说法是有道理的,可是看到美食如同拥抱美女,有
16、几个能忍得住呢?忍得住就是神仙。 你看徐老师说的多好呀,多么生活和幽默形象呀,让人在会声一笑后却懂得了养生之道,就2字却隐藏了如此深厚的底蕴,我不得不佩服他的解读以及对古文字的奥妙。 第三辑说“疾病”2字,在未看书之前,我还始终认为“疾病”就是生病的意思,孰不知原来“疾”和“病”是大有区分,一向认为自己还是有点文字底蕴的我,但是读了徐老的解读后,竟发觉自己还未学校毕业。疾病的初期称为“疾”,而“病”是“疾”的进展,我懂得了人要防微杜渐,在“疾”之前就要调理好自己的心身,以免病入膏肓,无药可救,此也印证了真正超群的医生是不治已病治未病。 书中太多让人启迪的学问,也不逐一二举例了,也只有心领神会了
17、,徐老他是用一个大医的高度,从书中我领悟到,无论是有心之“愛“的相濡以沫,还是无心之“爱”的相忘于江湖,这都是以一种哲学的情怀,我都熏染其中,在这些文字的解读中,走出了对传统理解的误区。 字里藏医我觉得它是一本很有有用性的书,有用性外还有着对中国传统文化有很深的熟识和解读,我明白了汉字也有魂魄,反而觉得在中国当下有很多人是一个没有魂魄的巨人,物质极度富有,而灵魂极度贫乏。 话落于此,突然想起一事,去年一些所谓的中国学者,还有3000名专家参与,历经8个寒暑竟然搞出通用规范汉字表,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成就竟然是对“44个汉字整形”。 我想这些专家学者的孔乙己化,说毕竟,是中国文人自命“精神贵族”的悠
18、久传统在当代社会的死灰复燃。近十几年来,专家学者的地位渐趋优越虽然不如官员显赫,老板富有,但也没有他们的压力或限制,到了教授、争论员一级,便待遇优厚,终身无虞于是乎老毛病又犯了,一会儿要改春节,一会儿要用熊猫代替龙来做中华民族的象征,一会儿又要改革字体,以至很多的汉字已经失去原本的意韵了他们总之没有消停的时候,这些伪议题铺张了大量的社会资源,客观上帮了既得利益集团的忙,也从一个侧面凸显了专家学者们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生存状态。 孔乙己替人抄书,是自己弄钱养活自己,这些专家学者,则又拿工资,又拿津贴,争论的学问与“经世致用”这四个字连边也沾不上。而且据说现在某些所谓教授潜规章女生,以嫖娼的方式“扶
19、贫”。现在又弄出对汉字的亵渎,我想他们是没事找事,制造混乱。我是极力反对对文字“整容”,由于汉字本身就是一个美女。她小时候就挺美。但是所谓的精力充分的文字专家们,仍在拼死维护他们使唤手术刀的“权威”,一次又一次躲在犄角旮旯里瞎费工夫在折腾汉字,我想这实在得不偿失。 这种对汉字的整形的嚣张,我想这是某些国人的无知和愚昧,以及良心的丢失。 在浩瀚的中华文化字典里,其实“医道”始终独立而鲜活的存在着,一方面道以医显,另一方面,从医入道,从字入道。我想汉字始终以来是中国人心灵上绽放出的花朵,是中国人人心的造化。读字里藏医我感悟到,要想了解人,不仅可以从身体入手,去倾听五脏六腑生克制化得沟通,而且还可以
20、借文字表达思想诸多方式入手,去倾听五脏六腑生克制化的沟通,而比如从“饥饿”这简洁的二字,当我们真正了解其真意时候,我们确定会被打动,由于我们生疏那些情感,那些方正而如画的汉子就像手纹一样清晰、奇妙,熨贴着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心灵 我想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中国字;有中国的字的地方就有中国词,就有中国心。我们说着、唱着、书写着,每一个汉字都珠润饱满,声音洪亮。我们都爱着、恨着、感动着,从造字的仓颉开头,我们古老的生命便以一种方方正正的方式存在,并在世界历史写意的绽放。 徐老为了说清楚其中的道理,他不咬文嚼字,而在书中统统接受打古文引证的方法,他不说这个概念“是”什么,而是“象”什么,就如同在易经里画
21、出卦来让你看它“象”什么,然后去感悟真理:他不用或许念来压人,而是发掘生活的点滴来映照我们的心灵,由于现在很多人心灵都扭曲变型了,因此我想徐老这本书是才智之书,而不是学问之书,是可以让一个民族怀着热忱世世代代反复的阅读的书。 我感叹字里藏医选题立意与视角的广度和宽度还有深度,把每一个耳熟能详的词语重新挖掘探究,从生命的涵义、从做人的涵义、从养身保健的涵义、从中医药理的涵义,依推原始经典再次解读,即是对中国文化之根柢的一次全新的漫游和感悟。流淌在中国人的血脉里。 徐老用他的渊博的学识,独到的眼光,睿智的见解深化浅出的表达方式,引人深思的深厚学理和才智。他在书中一边旁征博引,一边结合自己渊博的中医
22、学问底蕴去解读每一个词语,不得不让我茅塞顿开,醍醐灌顶之感。 字里藏医的经典犹如一扇扇高耸入云的大门,在原始的尘封中始终在等待着被叩响、被唤醒,只要我们情愿,只要我们真诚,我们便能从中可以去触摸那些传统的古老而睿智的魂灵 或许读完此书的一刻,我才感悟到自己才是最好的医生,求医不如求己。黄帝内经曰:精神内守,病安何来?由于不是每个人都有机缘熟识真正有德行的医生,再说有些道行很高的医生一生中看的病人也极极有限,屈指可数,由于自己通过修身养心与天地合把病防范于未然,自己治疗的是未病,若到医生那去了已经是治已病了。但是还是要经过得道医生的点化,还是要自己不断的学习,才能达到自己才是最好的医生之境界,或
23、许我想要学好中医,必先去修心。习医先修身,心不正则医不正,术太高。但对人和社会的危害也越大。 世界上最高的学问都是争论人的学问,我想思想和哲学上的差异并无法阻隔人类生命肉体熟识的全都性和共通性。不解决人的问题,我想就不是学问。字里藏医是争论人的,也颇具现实意义,它是从词语来争论人之本性的经典,它是从语言文字入手来争论人性的问题,当一切从人动身,我们的心敏捷随之开启,我们的学问便落到了实处,我们的欢快也会油然而生字里藏医又何尝不是一种高校问呢? 突然想起徐老师说的:为人子女者,不知医为不孝,为人父母者,不知医为不慈。我想中医这是一门仁术,从字入医,它源于一种根本的、肤浅的爱,源于一种沉静的力气及
24、心灵的阅读,它熨贴了我们的生命的根。 中医书籍读书心得体会篇5 暑假里,我读了李时珍与本草纲目,读完后我了解了明朝卓越的医药学家李时珍,自幼对医药学有着深厚的爱好,年轻时参加科举考试落榜后,就以行医为业。他刻苦钻研大量古代医学书籍,发觉其中有不少错误,决心写一本部比较完善的药物学著作。为此,他走出家门,虚心求教。有一次,在乡间他听说曼陀罗花用酒吞服,会使人麻醉大笑,就不畏艰险,攀登云雾缭绕的武当山,从陡峭的崖壁上采回这种花,亲口品尝,并进行临床验证,说明它确有麻醉的效用。经过27个春秋的争论,他在晚年写成了本草纲目。这部书有一百九十多万字,收入药物一千八百多种,医方一万多个。 读了这个故事,我觉得李时珍是个勤奋的人。他年轻时虽然科举考试落了榜,但是他照旧在努力地学习医学方面的学问。经过长期不懈努力最终写出一本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我们要学习李时珍不怕困难,刻苦钻研这种精神,在学习上才能取得更大的进步。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