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混合运算》教案(优秀10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数混合运算》教案(优秀10篇).docx(3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分数混合运算教案(优秀10篇)分数混合运算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景中,能正确描述数量关系,画线段图,并根据数量关系和线段图列出算式并正确解答乘加、乘减分数应用题,在不断探索中领悟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规律。 2、通过让学生小组合作、说一说,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概括能力、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3、创设平等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 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难点: 明确整数的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对分数同样适用。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谈话:上午,我们度过了另人难忘的
2、感动时刻,现在让我们怀着感恩的心来感受祖国的怀抱,追随我国的世界遗产探究分数的奥秘。同学们,我国的世界遗产你去过那里?(生说)今天,请跟老师一起走进天坛。我们来比一比,看谁能在看完之后最先给出答案。(课件出示视频,问题:天坛比紫禁城多多少万平方米?) (1)独立解答 生汇报:2732733 =27391 =182(万平方米) 答:天坛比紫禁城多182万平方米。 (2)小组合作 师:这道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同桌之间说一说整数的运算顺序。 生说师巡视。 (3)生单独汇报 师:谁把知道的说给大家听?(生汇报)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一)分数混和运算的顺序 谈话:老师这里还有些关于天坛的资料,我们来
3、了解一下。 1、课件出示教科书103页天坛、故宫的情境: 齐读,你知道了什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1)北京故宫的占地面积大约是多少公顷? (2)北京天坛的占地面积比故宫多多少公顷? 师:同学们,我们把第二个问题先放在问题口袋里,我们先来解决“北京故宫的占地面积大约是多少公顷?” 2、师:想一想,要解决的这个问题与哪些信息有关? 3、师:怎样理解“比天坛公园的14多4公顷”。(独立解答) 4、师:谁愿意到前面来汇报一下? 让学生到前面展示不同的方法,并分别说出自己的解题思路。 (1)27214=68(公顷)68+4=72(公顷) 先算天坛公园占地面积的1/4是多少,再算故宫的
4、。占地面积。 (2)27214+4 =68+4 =72(公顷) 学生交流解题步骤。 点题:同学们,你们看在27214+4这个算式中有几种运算?(乘法、加法) 像这样,在一道含有分数的算式中,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运算,称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5)小组探究 在这个算式中,先算乘法,再算加法,猜想:这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一样吗?课件出示含有除法、减法、带小括号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小组合作探究得出结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一样。 (二)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 1、情景引导问题 师:刚才同学们解了天坛、故宫,其实我国的世界遗产还有很多,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课件出
5、示:遗产视频。) 结束后出示教科书103页世界遗产信息图。 学生独立解决。 提示:在这里把谁看作单位“1”?把我国拥有的世界遗产数量30处看做单位“1”;710、215怎样都表示在单位“1”的线段图中。 全班交流,展示做题方法。 (1)30710+30215(2)30(710+215) =21+4 =302530 =25(处)=25(处) 方法(1):先算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各有多少处,再算一共有多少处。 方法(2):先算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一共占我国的世界遗产总数的几分之几,再算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一共有多少处。 老师有一个问题想问同学们,观察一下30710+3021
6、5和30(710+215)这两个算式,用到了我们学过的什么运算律?(乘法分配律)这说明什么? 整数运算律在分数中同样适用。 三、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你会解决这类问题了吗?现在老师想考考大家,敢不敢接受挑战? 课件出示练习题。 试试能不能独立完成。 完成的同学,谁来说一说你的解题思路。 四、回归实践,拓展运用。 课件再次出示本课信息窗情境图。 谈话:现在你能自己解决“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比自然遗产多多少处?”吗? 最后让我们走进民族文化遗产青藏高原,检验一下这节课你的学习情况。 课件:课本76页第9题。学生读题,指生列式。 五、谈收获 这节课学到这里,你有什么
7、收获?还有哪些疑问吗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篇二 第二课时: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教材第119 页的内容及第121 页练习二十三第5 ? 8 题。 教学目标: 1 .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分数加法同样适用,并能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2 .培养学生计算的灵活性。 3 .养成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正确应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并说出简算的依据。 53 + 36 + 64 + 97 1 . 5 + 3 . 8 + 6 . 2 2 .全班学生独立完成,并说出加法运算定律的字母表示形式。 3 .老师板书:
8、 加法交换律:a + b = b 十a 加法结合律:a + b c = a 十(b c) 二、教学实施 1 .老师设疑:当上面式中的字母表示分数时,这个定律还适用吗? 2.出示教材第119 页的例2 ,学生计算两边是否相等,集体交流结果。 提问:你发现了什么? 这一特点与整数加法的什么运算性质相同?(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 现在看来,这些运算定律用字母表示的两个数或三个数,它的范围可以理解包括了什么样的数? 结论:整数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对分数加法同样适用。 三、巩固练习 1 .完成教材第119页“做一做”的第l 题及第121 页的第5 、7 题。学生在教材上填写,集体订正。 2 .完成教材
9、第119 页“做一做”的第2 题。 学生根据数的特点,想想应用什么定律进行简算。集体订正计算过程,并说出简算的依据。 3.完成教材第121 页练习二十三的第8 题。 学先计计算出3 个算式的结果:1/21/3=1/6、1/31/4=1/12、1/41/5=1/20。然后让学生观察,找规律,归纳出:1/n1/(n+1)=1/n*(n+1) (n0)再应用规律计算1/2+1/6+1/12+1/20集体交流计算方法。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研究了如何应用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简便计算分数加法。今后,在计算分数加法时,要注意认真审题,根据题目中数的特点,灵活应用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运算,从而
10、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计算的速度。 教学反思: 掉以轻心惹的祸 复习环节,学生们不仅能够快速简算出结果,还能清楚说明应用了什么定律,我心头一喜“看来学生的基础扎实”。新授后完成做一做第1题和121页第5、7题时,学生们无论是填运算符号,还是填数据都既正确,又快速,我心头再喜“看来学生们很会迁移”。可在作业反馈中,当我留心批阅每位学生的中间过程时却发现虽然计算正确,但计算过程并非最简,在解答时还存在一些“瑕疵”。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 案例1:1/4+1/3+1/4+2/3 =1/4+1/4+1/3+2/3 =2/4+3/3 (问题:没有对计算结果及时约分,导致出现异分母分数相加。) =6/12+12
11、/12 =18/12 =3/2 案例2:9/7+1/8+3/8+5/7 =9/7+5/7+1/8+3/8 =2/1+1/2 (问题:虽然及时对结果进行了约分,但对2/1=2的观念却很淡薄。) =4/2+1/2 =5/2 再教设计 在教学完例2后,补充一道例题指导学生简算。教学设计如下: 出示12/7+1/4+2/7+1/4 问:观察这些加数,注意分母和分子有什么特点,并讨论怎样可以使计算简便? 学生尝试解答,指名板书,集体订正时问:这道题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强调注意:中间计算结果也要及时进行约分。对于“2/1”这样的假分数应化成整数“2”。 埃及人的分数 埃及同中国一样,也是世界上著名的文明
12、古国,古代埃及人处理分数与众不同,他们一般只使用分子为1的分数,例如:用1/3+1/15 表示2/5 ,用1/4+1/7+1/28 来表示3/7 等等。 121页第8题正好与此相关,学生们今天学习起来也特别感兴趣。由于有114页第6题的基础,他们不仅正确计算出了结果,而且还敏锐地发现了其中的规律,并建立起重要的数学模型1/n-1/(n+1)=1/n(n+1)(n0)。当探究解答1/2+1/6+1/12+1/20时,部分学生们从眉头深锁到兴奋不已,充分体验了成功的喜悦。暂时不会做的学生当学会代入法后,还不停地吵着要再做一题。我又布置了两题,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合适的练习完成。 1/6+1/
13、12+1/20+1/30+1/42+1/56+1/72(学习能力一般的同学完成) 5/6-7/12+9/20-11/30+13/42(学习能力较强的同学完成) 通过练习,学生们深感发现的规律能够使复杂的分数计算变得简单,数学真奇妙!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篇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2.使学生知道也可以一次通分,再计算。 教学重点 能运用运算顺序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使学生掌握什么时候一次通分好,什么时候分步通分好。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 2.计算下面各题。 二、探究新知。 新课导入:这节课,我们学习新的内容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14、 (板书课题:) (一)教学例1(没有括号的算式计算方法)【演示课件】 教师提问:回忆一下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学生回答:整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遇到有括号的,应该先算括号里面的。 教师谈话:请同学们打开书136页读一下第一段的文字。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内容? 学生回答:这段文字告诉我们:的运算顺序与整数的相同;为了简便,几个分数可以一次通分,然后按照运算顺序依次进行计算。 1.出示例1:计算 2.观察算式:这是一个加减混合运算的等式; 三个分数是异分母的分数,计算时应当从左往右计算; 分母不同,计算时应先通分。 3.学生独立解答。 第一种算法: 第二种算法: 思
15、考:这两种算法有什么不同?哪一种简便? 教师强调:三个分数是异分母分数,先一次通分比较简便。 4.总结没括号算式的计算方法。 5.反馈练习: (二)教学例2(有括号的算式的计算方法)【继续演示课件】 1.出示例2 计算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个算式与例1有什么不同?(有了小括号) 这道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这道题的运算顺序是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2.学生独立解答。 思考:这道题为什么分步通分计算比较好? 3.总结有括号算式的计算方法。 4.反馈练习。 三、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它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四、随堂练习。 1.填空。【继续演示课件】 的运算顺序和_相同
16、。没有括号的顺序是:_;有括号的的运算顺序是先算_,后算_. 2.计算。 3.计算。 五、布置作业. 1.从 里减去 ,所得的差与 相加,和是多少? 2.从 里减去 与 的和,差是多少? 六、板书设计 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说课稿 篇四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的分数除法单元中的例1和例2。例1是分数除法的意义认识,例2是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在这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除法的意义和分数乘法的意义及计算,而本课的学习将为统一分数除法计算法则打下基础。 例1先是整数除法回顾,再由100克=1/10千克,从而引出分数除法算式
17、,通过类比使学生认识到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例2是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教学,意在通过让学生进行折纸实验、验证,引导学生将图和式进行对照分析,从而发现算法,感悟算理,同时也初步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根据刚才对教材的理解,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 2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原理,掌握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3经历观察、猜测、实验、验证和归纳的过程,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并从中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本课的重点是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和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本课的难点是分数除法一般算法
18、的理解。这是因为要将除以一个数转化为乘以它的倒数,在运算形式上由除法转化为乘法,变化较大,而学生往往由于思维的定势,一时不容易接受。所以本课的关键是如何引导学生在实验和验证中自主体验和感悟。 二、说教法、学法。 为了达成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必须贯彻以学生为主体,坚持启发与发现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大胆猜想,动手实践,在体验中、在交流中发现规律。 学习方法上强调以探究学习法为主。认知结构理论告诉我们,学习是学生积极主动的内化过程。只有通过主动参与获得的知识,才是有意义的。因此,在重难点的学习上,通过折纸实验与验证,数形结合,从而实现真正的理解。 三、说教学过程。 (一)类比迁移,理解分数除
19、法的意义。 1乘法意义对照。 (出示3盒标注100克的水果糖)问:共重多少千克? 这个问题的提法比教材中略有不同。教材中是先提问:共重多少克?借此引出整数乘法、整数除法算式,然后通过100克=1/10千克引出相应的分数乘除法。根据我以往教学的经验,这样的处理不少学生在类比迁移时有一定的障碍,并不容易实现。 而在问题中直接以千克为单位,首先因为问题更有挑战性而能更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其次还能引出三种形式的算式: 1整数形式:1003=300(克)=0.3(千克) 2小数形式:100克=0.1千克 ;0.13=0.3(千克) 3分数形式: 100克=1/10千克 ;1/103=3/10(千克) 这
20、样的处理不仅有利于学生系统建构整个乘法的意义,而且,还能促使学生自然而然的把分数除法意义与整数除法、小数除法意义统一起来。这样一来,接下去的理解就显得水到渠成啦。 2除法意义对照。 分数混合运算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以及带有小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及算法。 2.培养学生迁移、类推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3.使学生养成用简明、灵活的方法解决问题的习惯。 重点难点: 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练习。 1/6+5/6 4/7-2/7 2/9+4/9 9/10-3/10 1/2+1/3 1/
21、8+1/8+3/8 2.算一算。 100+25-18 75-25+15 24-(18+3) 学生计算,完成后提问计算的顺序。 3.揭示课题。 我们学过了分数加、减法,掌握了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这一节课,我们来学习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板书课题: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二、新课讲授 1.出示教材第97页例1的表格。 (1)让学生读懂表格的内容,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2)老师出示第一个问题:森林部分比草地部分多几分之几? (3)提问:森林部分指什么?怎样列式? 板书:1/2+3/10-1/5 (4)请学生试着算一算,集体交流计算方法。 老师巡视,请不同算法的同学板演。 让学生将这两种计算方法进行
22、比较,看出哪一种更简单,确定自己喜欢的方法。 (5)小结计算方法: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可以分步通分也可以一次通分进行计算,计算时,可以根据题目的特点和自己的情况灵活选择方法。 2.出示例1的第二个问题:裸露地面储存的地下水占降水量的几分之几? (1)先让学生看懂表格内容,然后老师提问:在这个问题中,把什么看作单位1?7/20是什么意思? (2)请学生列出算式 1-11/20-2/5或1-(11/20+2/5) (3)请学生试着计算,并指名板演这两种方法的计算过程。 提问:这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带有小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该怎样计算?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说课稿 篇六 一、说教材 异分母分数加减
23、法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九册第四单元的一个学习内容。在这个内容之前,学生已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学会了约分、通分、分数的大小比较等知识,懂得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其中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本节课最直接的知识起点。本节课的内容又是进一步学习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基础,同时又是本单元的重点。五年级学生已经能理解只有分数单位相同的分数才能相加减的算理,并且已经初步具有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也就是具有了一定的知识迁移能力。 据此,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制定为: 1、知识技能目标:复习同分母分数的相加减,让学生自主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能正确的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让学生经历
24、探索加减法的计算过程,感受到单位相同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体会到数学的内在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索的精神及迁移推理和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运用通分解决异分母分数不能直接相加减的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二、说教法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是:先通分,再按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学生在前一个单元里已经熟练掌握了通分的技能,又在前几节课里学习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明确了分-数单位相同可以直接相加减。因此,对学生而言,作为构成计算法则的两个重要成分都已学过,在这节课,无非是引导学生想到“化异为同”,把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来沟
25、通新旧知识,好在学生已从“异分母分数大小比较”里学会了这一招“化异为同”所以在这节课里要求学生再用“化异为同”来解决问题并不难。 三、说学法 通过学习新课标,使我明白: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基于新课标的上述理念,我把本节课的教学流程预设为: (一)导入 1、复习同分母分数的相加减及其运算规则 2、课题的引入 (二)教学新
26、课 1、新授 2、巩固和复习 3、课堂总结 (三)练习 1、做一做 2、判断计算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复习同分母分数的相加减及其运算规则 首先我给出一组题目,让同学们回顾同分母的加减法及其运算规则,为后面传授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起了很好的引导。(2/95/9=1/83/8=5/63/6=4/53/5=)其中还有复习了约分的知识,检验同学们课后的学习。 2、课题的引入 根据课本的知识,我提出了一个问题,用学生的惯性思维让他们自己提出“1/43/10=”式子,这就与我们以前所学的内容不同,让他们发现其中的问题。然后同学们互相讨论,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二)教学新课 1
27、、新授 这一环节是探究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是本节课的中心环节,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让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自主探索,提出“通分化为同分母”这个关键点,然后让同学们动手做一做。 2、巩固和复习 首先我在其中穿插异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然后再巩固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这其实都贯彻着“只有相同的单位才能相加” 3、课堂总结 让同学自我总结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法则:首先通分化为同分母,然后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 (三)练习 学生学习新的知识方法后,还必须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加以巩固、提高、拓展、创新,形成技能,发展智力。 1、做一做 让同学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最关键是通过通分把异分母转化为同分
28、母 2、判断计算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让学生找出解题过程中的错误,学生会仔细查看每一道题的每一步,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改正,有助于巩固正确的解题方法。题中的错()误是学生在计算过程中最容易出现的,通达改正练习,引以为戒。学生指出错误后,可要求完整地写出正确的解题过程,以形成正确的概念 五、教学效果分析 回顾本节课的授课过程,本次对课堂评价实效性的探索还是收到了可喜的效果,各教学环节都较好地体现了评价的服务性、导向性和激励性等功能。 复习引入环节中,在收集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阶段,针对学生提出的数学问题,教师根据学生渴求赞扬和鼓励的心理特点,给予合理的,积极的,肯定的课堂即时评价。教师主要应用准确、巧
29、妙、富有感染力、充满真情的激励性语言,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热情地给予褒奖。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说课稿 篇七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25页到26页的内容。 2、教材分析 这节课的知识基础是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以及倒数的认识。教材中呈现了两个问题,这两个问题的共同点是都把 平均分,第(1)题是平均分成2份,第(2)题是平均分成3份,第(1)题的算式是 2,被除数 的分子是能被除数整除的,而第(2)题的算式是 3,被除数 的分子是不能被3整除的。无论哪一种方法,目的都是让学生在涂一涂、算一算的过程中,借
30、助图形语言,利用已学过的分数乘法的意义,解决有关分数除法的问题,从而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并从中总结出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3、教学准备 为了更好地对本节课进行教学,课前我准备了多媒体课件、长方形纸等。 二、说教法与学法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本节教学实际,在设计本课教学时我主要突出以下几点: 1、在注重算理和算法教学的同时,体现估算。 数学课程标准对计算教学有明确的要求,即淡化笔算、重视口算、加强估算。分数除以整数是学生今后继续学习的重要基础,在教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在现行教材中对估算意识的培养还未凸显出来。针对这一现象,我力求把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融入教学,在课堂上形成具体
31、的教学行为,从而加以体现。 2、以探索为主线,鼓励学生算法多样化。 学生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将更多的时间、空间留给学生,是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意识的重要途径之一。从问题的提出,就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索和交流的数学活动中来。在探索的过程中,教师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允许不同的学生尽可能地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 3、让学生充分评价和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加以评价,加强反思。当学生探索出多种算法后,学生给予恰到好处的评价,学生就会随时深入思考,同时也能反思每一种算法是否更具有一般性,普遍性。 为了达成上述目标,在本节课中我将贯彻“以学生
32、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思维为主线”的教学原则: 1、自主探究、寻求方法 让学生充分自主探究、寻求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2、设计教法体现主体 课堂设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领路人,注重学生间的合作与交流各抒已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3、分层练习、注重发展 练习有层次,由尝试练习到综合练习到发展练习,层层深入。 三、说教学过程 根据以上的教学理念,结合本课的特点,我把本课的教学程序设计为以下三个层次进行教学: 第一层次:教学分数除法的意义。 通过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涂一涂,得出分数除以整数的算式 ,让学生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和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 第二层次:大胆猜想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这
33、个算式的特殊性在于分子能够整除整数,学生容易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并找到特殊的计算方法,因此放手让学生大胆猜想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再利用多媒体课件操作探究,使学生理解分数的分子能被整数整除时,可直接去除;并举例操作验证这一算法。 第三层次:激发矛盾,再次探究。 让学生用探索到的方法来计算 。此时学生发现分子除以整数除不尽,分子除以整数的方法不适用。知识矛盾的冲突引发学生进一步观察和思考,并再次利用多媒体课件操作探究,从特殊到一般,探索新的计算方法。 具体教学环节设计如下: (一) 旧知复习,蕴伏铺垫 复习时我安排了两道练习,引发学生记忆的再现,为学生选择原有知识中的有效的信息做好铺垫。 1、展示问
34、题: (1)什么是倒数? (2)你能举出几对倒数的例子吗? (3)如何求一个数的倒数? 【设计意图】本节课的内容是以倒数为基础的。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与倒数紧密联系,因此,在引入新课之前,带领学生系统深入地复习倒数的相关知识是很有必要的。 2、展示多媒体:笑笑和淘气去买白糖。 问题1:他们每人买了两袋白糖,一共买了多少袋白糖? 问题2:这些白糖一共重2千克,每袋白糖有多重? 问题3:如果笑笑家15天吃完一袋白糖,那么平均每天吃多少千克?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置了一个“买白糖”的具体情境,并展示了三个层层递进的问题,在帮助学生复习整数除法的同时,引出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分数除以整数。由于设置了三
35、个递进的问题,学生不会觉得问题3的提出很突然,并且,由于有了问题2的铺垫,列出问题3的算式也较为容易。 (二) 创设情境,理解意义 展示多媒体: 把一张纸的 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让学生自主思考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利用事先准备好的纸,先把纸平均分成7份,再涂出其中的4 份,然后再将这4份平均分成2份,将其中1份涂色,最后看看涂上色的这部分占整张纸的几分之几。在汇报反馈时,将学生的思维过程展示出来,即分、涂的过程。使每位学生都能在清晰地展示中分享他人的思维方法。通过思考操作学生达成共识: 里有4个 ,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2个 ,是 。接着让学生列出算式 2= ,在探究过程中,学
36、生同时理解了分数除法的意义。 (三) 大胆猜想,举例验证 学生通过操作,明白 是怎样得到的。那么到底应该怎样计算分数除法呢?让学生大胆猜想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学生根据刚才的推理,很容易得出“分母不变,被除数的分子除以整数得到商的分子”的计算方法。这种方法是否具有普遍性呢?教师让每位学生举例验证,通过分一分,涂一涂证明结论。 【设计意图】大胆地猜想是一种非常好的数学思考方法,但还要经过科学的验证。科学的验证可不仅仅是一两道题就能得出结论,数十名同学会举例出数十道不同类型的分数除法算式。而其中有些算式是分子除以整数除不尽的。 (四) 激发矛盾,再次探究 学生很快发现有些算式是无法用以上结论计算出来
37、的,如 3,分子4除以3是除不尽的。矛盾的引发,说明“分母不变,被除数的分子除以整数得到商的分子”这样的计算方法不具有普遍性。我引导学生再一次进行探究。为了便于全班统一交流,我选取学生举例中的一道典型算式进一步研究,如 3,此时,先让学生动手分一分、涂一涂,然后再让他们进行小组交流。 【设计意图】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引导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经验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本环节的设计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体验了“探索发现验证修改”的过程,通过一系列活动,使学生完成了知识的自我建构,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分数除以整数意义的理解,符合学生的发展需要。 根据学生的小组讨
38、论,学生发现把 平均分成3份,每一份就是这张纸的 。得到的算式是 3= 。此时我还引导学生发现:把 平均分成3份,这其中的一份实际上就是 的 ,而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可以用乘法来计算,算式是 = 。比较两个算式,学生很快发现它们是相等的。由此,学生再一次得出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除以一个整数(零除外)等于乘这个整数的倒数。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我引导学生根据乘法的意义来解决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即将新知识转化成旧知识来解决,以旧学新是我们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的方法。这一环节主要也是学生自己发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尊重,从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探索,学生学习的过程变得精彩而不在枯燥无味。 (五)再次验证,
39、分层练习 四、说板书设计 把一张纸的4/7 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把一张纸的 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除以一个整数(零除外)等于乘这个整数的倒数。 【设计意图】这样的板书设计集条理性、科学性、整体性和概括性为一体,有利于学生将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能够体现出新旧知识的密切联系。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说课稿 篇八 一、说教材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九册第四单元的一个学习内容,在这个内容之前,学生已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学会了约分、通分、分数的大小比较等知识,懂得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其中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本节课最直接的
40、知识起点;本节课的内容又是进一步学习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基础,同时又是本单元的重点。五年级学生已经能理解只有分数单位相同的分数才能相加减的算理,并且已经初步具有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也就是具有了一定的知识迁移能力。 据此,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制定为: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引导学生经历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得出算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从中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并进一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 3、 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成功的情感体验。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的进行计
41、算。 本课的教学难点: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时必须先通分的算理。 二、 说教法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 法则是:先通分,再按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学生在前一个单元里已经熟练掌握了通分的技能,又在前几节课里学习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明确了分数单位相同可以直接相加减。因此,对学生而言,作为构成计算法则的两个重要成分都已学过,在这节课,无非是引导学生想到“化异为同”,把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来沟通新旧知识,好在学生已从“异分母分数大小比较”里学会了这一招“化异为同”所以在这节课里要求学生再用“化异为同”来解决问题并不难。 三、说学法 通过学习新课标,使我明白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
42、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基于新课标的上述理念,我把本节课的教学流程预设为:创设情境,激趣引入合作探究,自主建构巩固内化,拓展创新回顾总结,完善认知。 四、 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设计意图:我创设这个情境的意图首先想体现数学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教学理念。其次在这个情境中,给学生提供了一组开放性的学习素材,有利于学生提出问题,自主探究。
43、 在学生列出的4个算式中,其中1/4+1/4是同分母分数的加法,意图是复习同分母分数的加法的计算法则。另外3个是异分母的加法,为接下来新知的探究提供了素材。 (二)尝试研究 这一环节是探究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是本节课的中心环节,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安排这样几个小环节: 1、小组合作 我在3个异分母分数的加法中,先选择了能化成有限小数的1/2+1/4,为学生解题策略多样化创造出更宽阔的思维空间。 2、算法优化 3、验算得出异分母分数减法 4、 归纳概括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法则。 五、巩固内化,拓展创新。 学生学习新的知识方法后,还必须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加以巩固
44、、提高、拓展、创新,形成技能,发展智力。 1、因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最关键是通过通分把异分母转化为同分母,所以我设计的第一个练习是口头填数,化成同分母分数。 2、接下来第二个练习我设计了一个改错题,让学生找出解题过程中的错误,学生会仔细查看每一道题的每一步,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改正,有助于巩固正确的解题方法。题中的错误是学生在计算过程中最容易出现的,通达改正练习,引以为戒。学生指出错误后,可要求完整地写出正确的解题过程,以形成正确的概念 3、第三个练习我设计了一个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真实情景,图书连连串信息,变出加减法多道计算题,让学生完整地写出解题过程,集体批改,便于教师掌握反馈信息。 4、第四个练习我设计了两道聪明题,第一题(这组题中,每个分数的分子都是1,每道题分数的分母都是互质数。引导学生计算时,发现规律,寻找捷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其解题规律用不等于零的字母表示为a(1)b(1)ab(ab),a、b为互质数;a(1)b(1)ab(ba),ab、a、b为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