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范文汇编七篇.docx

上传人:1564****060 文档编号:94487883 上传时间:2023-08-0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范文汇编七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范文汇编七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范文汇编七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范文汇编七篇.docx(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范文汇编七篇 908978797有人说,课堂教学是一幅画,泼墨如注,惜墨如金;有人说,课堂教学是一首诗,起承转合,跌宕起伏。全部这些都在向我们传达同一个理念,那就是:教学是一门艺术。下面我就结合看一看,摆一摆的教学设想谈谈我对课堂教学艺术的理解与把握。我对本课作了如下设计:一、依据课标,说教材;二、教学法设想;三、预设教学程序;四、教学效果猜测与反思;五、板书设计;六说评价 一、依据课标,说教材 (一) 教材分析 : 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上册第 八单元“可能性”的内容。在现实世界中,严格确定性的现象非常有限,不确定性现象却是大量存在的,而概率论正是讨论不

2、确定性的规律的数学分支。标准将“概率”作为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四个学习领域之一“统计与概率”中的一局部,从第一学段起就安排了有关的学习内容。本单元主要是教学大事发生的不确定性和可能性,使学生初步体验现实世界中存在着不确定的现象,并知道大事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这局部内容可用四个课时来教学。我讲的主要是第1课时,例1和例2的内容,使学生初步体验在现实世界中有些大事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下面我就本节课说一说教学目标。 (二)设计理念:本着让学生学习身边的数学,学习生活中的数学的理念。让学生在自己的亲身经受中感悟、体会、熟悉、基于这样的理念,设计了一个个嬉戏,让学生去动手实践,感受数学学

3、问就在身边。 (三)教学目标: 1、 学问与技能: (1) 通过详细的操作活动,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有些大事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大事的发生是不确定的。 (2) 结合详细的问题情景,能用“肯定”、“不行能”、“可能”简洁描述大事发生结果。 过程与方法 :(1) 创设好玩的活动和嬉戏,如摸球试验、涂色活动及抽签嬉戏等,让学生经受“猜测实践验证推想”的过程,体验大事发生的可能性和不确定性。 (2) 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对积极参加、勇于沟通的行为赐予充分的确定和表扬。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在同伴的合作和沟通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 (四)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详

4、细的操作活动,初步体验到有些大事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大事的发生是不确定的。 难点:结合详细情境或生活中的某些现象,能够描述简洁试验全部可能发生的结果。 (五)教具预备: 乒乓球、盒子、抽签的卡片 、课件 二、教学法设想 在本课教学中我运用了以下的教法:创设开心的教学情境,利用好玩的数学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挖掘教材及学生的潜在因素,依据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使每一位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进展。本节课主要实行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组内设有组长、汇报员、记录员来组织和调控整个学习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通过亲自动手操作,获得对大事发生的可能性的体验,同时养成学生乐于与同伴合作、沟通的

5、习惯。 三、预设教学程序: 综上所述,我将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分为了五大环节: (一)、嬉戏激趣,导入新知; (二)、活动体验,合作探究; (三)、体验激趣,深化所学; (四)、联系生活,拓展视野; (五)、动手操作、实践感知 下面我就将本节课详细的设计意图阐述如下: (一)、嬉戏激趣,导入新知: 新的课程改革在数学教学方面,非常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而创设的情境肯定要包含数学模型,因此,在上课伊始,我丢掉了教材中联欢会主题图的引入,而是选用了“石头、剪子、布”这一项师生互动的嬉戏来导入新课,这项嬉戏学生再熟识不过了,在他们猜想了教师和自己谁会赢之后,师生共同进展嬉戏,并要求学生做好记录,嬉戏完毕后

6、,从同学们的记录结果和开头猜想的结果的比照中得出结论,自然的引出一些大事的发生是有可能性的,指出我们这节课就来讨论大事发生的“可能性”,从嬉戏的形式导入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的欲望,主动参加到学习中来,进入到教学的其次环节。 (二)、活动体验,合作探究: 在本环节中设计了一组摸棋子的嬉戏,共将此环节分成三个板块来进展: 一是让学生感知“肯定”与“不行能”在课前教师为每组的同学各预备一袋大小个数相等的棋子。二是体验“可能”并初步感知可能性的大小。三是实际感知可能性的大小,让学生在详细的情境中感受新知,上下相连,使所学过渡自然进入教学的第三环节。 (三)、体验激趣,深化所学 此环节的设计来源于

7、联欢会情境图的启发,依据学生的分组状况为每组学生预备了各种水果和托盘,来进展“水果拼盘”的竞赛,共设立了五项内容A.肯定是桔子B.肯定不是桔子C.可能是桔子D.很可能是桔子E.桔子的可能性很小,让学生在托盘中摆出相应的答案。实物的再现再一次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参加,动手、动脑、动口,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力量、表达力量和小组合体的意识,对所学的学问到达了贯穿,进入教学的第四环节。 (四)、联系生活,拓展视野 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用“肯定、可能、常常、间或、不行能”等词语,说说生活中一些大事发生的可能性,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又应用于生活,进而完成教学的.最终一个环节“动手操作

8、、实践感知”让学生用手中的圆形纸制做摇奖转盘,并用顾客或商场经理的不同的身份来设计,再次感知所学。 四、教学效果猜测与反思 我想:通过以上环节的教学,在课上,同学们都将以全部的热忱和精力参加到课堂教学中来,积极思索、自主探究,在获得数学学问的同时获得乐学、爱学、会学的情感体验,感受到本节课所学的学问是生活中存在的,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仆人。 五、板书设计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通过板书突出教学的难、重点,为学生把握学问和记忆打下坚实的根底。我在设计板书时留意两点。 (1)图文并茂,条理清晰,层次明确。 (2)突出重点.与课堂教学的小结相照应 六、说评价 数学教学应提倡“学中用、用中学、学用结合

9、、学以致用”。在教学过程中,学和用事一个整体。这节课中,为实现教学目标,我所设计的每一个教学嬉戏活动始终将学生置于一种自主、和谐、轻松的自然学习气氛中,从而使学生在不断地习得中将学问内化,为学生自我求知、自我猎取学问制造了有利条件,促进了学生思维的活泼和才能的发挥。 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 篇2 一、说教学内容 这一单元的教学是使学生经受实际测量的过程,熟悉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中的米与厘米,已经了解了一些有关测量的学问和方法,加之在生活中经常遇到测量问题。因此,学生还是具有肯定的认知根底的。教材供应的教学内容充分考虑到这

10、一点,通过情境图,将学生引入熟识的生活情境中,引出千米,图中的道路指示牌说明了主题。接着,展现学生比拟熟识的运动场400米跑道上运动的场景,目的是让学生感受1千米,知道1千米1000米。创设生活中的情境,目的在于唤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直接阅历,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依据课标要求和详细的教学内容,表达三维目标的整体落实,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于: 1、 熟悉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 2、 使学生知道1千米=1000米,学会千米和米之间的简洁换算。 3、 识千米的过程中,培育学生观看力量、估算力量和实际测量力量。同时培育学生肯定的合作意识和探究意识,进展学生空间想象力量。 学生学习重点

11、是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而整个学习活动也都是围绕这个重点绽开的。 二、说设计思路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根本动身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进展。为了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进展。 在设计千米的熟悉的教学时,我力求表达以下几个方面: 1、活化教材,表达数学思想。 教材通过一个标准跑道来熟悉1千米(400米一圈,2圈半就是1千米),备课时,我问自己:假如我这样讲了,学生是不是就熟悉了1千米?答案确定是否认的。而观察教材后面的做一做安排学生在学校操场上走一走去实际体验1千米的时候,我打算把这一局部糅合到新学问的教学中,分三阶段进展,使学生对

12、千米的熟悉丰富立体化。同时使学生在解决旧问题中不断生成新问题,而就在新旧问题交错的过程中渗透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辨证思想,学会解决问题的数学解决方法。 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 篇3 教材分析: 地砖的周长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周长的第四课时。本节课突出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了解、熟悉正方形的周长,解决实际问题。本节是本单元的第四节课,由于学生对周长的概念、以及怎样计算图形的周长已经有肯定的熟悉和生活阅历,因此教材中创设了一个特别好玩的情境帮我的女儿丫丫测量和计算装修房间所需的相关数据,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探究和归纳出计算正方形周长的正确方法。通过“量一量”

13、、“算一算”、“拼一拼”、“说一说”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充分把握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以培育学生解决简洁问题的力量。 教学目标: 1. 结合详细情境,探究并把握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 能够运用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洁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培育学生通过数学实践活动,进展探究性学习的力量。 教学设想: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地砖的周长说课稿 通过计算“地砖的周长”这一真实、好玩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把握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然后通过量、算、归纳、说、拼等手段,加深学生对正方形的周长的熟悉。在此过程

14、中,教师不断创设情境,让学生把握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进展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力量。同时,培育学生乐于助人的爱心愿识,从小树立“我能行”的自信念,也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无处不在,将数学课与生活融合在一起。 教具预备: 正方形图片、实物(地砖)、题单、课件。 学具预备:实物(地砖)、尺子。 教学流程: 一、 复习旧知。 1. 师:同学们师:同学们,前两天大家已经初步熟悉了图形的周长,那谁能用一句话告知教师,什么是周长?怎样求图形的周长? 2. 出示正方形。 师:请说出图形的名称。 正方形的特点是什么? 假如要计算正方形的周长,需要测量它

15、的哪些边的数据? 师:真是一群能干的孩子,那现在林教师遇到了一些问题,你们情愿用你们学到的这些本事来帮忙林教师,做一个能干、又有爱心的孩子吗? 【设计意图:稳固旧知,为今日的新课做好铺垫,奠定根底。】 二、创设情境,教学新知。 1. 谈话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教师有一个特别得意的小女儿,名叫丫丫,就快满五岁了,和你们一样,她特别特别渴望拥有一间属于自己的美丽房间,所以呢,我根据装修师父的要求买了一些材料,需要同学们来帮忙教师测量和计算一些数据,你们可以吗? 【设计意图:情境的创设,是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知道数学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同时,帮他们树立信念,让他们知道原本属于大

16、人的世界,小孩子也可以参加,并有力量去解决一些问题,更在情境创设中培育他们乐于助人的爱心愿识。】 2.教学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A.展现实物(地砖),请生观看其外形。(板书:地砖的) B.学生分组测量地砖边长数据,(提示:测量是尽可能的取整厘米数。)并用至少两种不同的方法计算出地砖的周长。抽生说算理,师板书。 方法一:10 +10+10+1040(厘米) 方法二:102+10240(厘米) 方法三:10440(厘米) C.全班争论:你觉得那种方法最好记忆,最简便?为什么? 假如正方形的边长是20厘米、30厘米、40厘米呢? 由此得出:(板书)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生齐读公式两遍,并在题单上默

17、写。 师:边长代表什么?4代表什么? 师:要求正方形的周长,必需知道什么?知道正方形的边长,就可以求出什么? 【设计意图:从实际情境动身,充分放手让学生动手、动嘴 、动脑、独立思索,通过探究、沟通、观看、归纳等形式推导出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 三、练一练 推断题(转自数学网 ) (1)正方形的周长等于它的边长的4倍。 (2)两个正方形的边长相等,周长也相等。 (3)边长5厘米的正方形,周长是25厘米。 (4)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24米,边长是6米。 【设计意图:对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加以稳固。】 四、数学与生活: 丫丫的一张正方形照片,边长30厘米,要给这张照片做一个边框,边框有多长? 丫丫的

18、正方形窗帘,边长为100厘米,给三边做美丽的花边,需要多长的花边?假如做两层呢?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运用所学学问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时检测学生是否把握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并能在此根底上加以敏捷运用,同时,为学生树立“我能行”的自信念。】 五、实践活动: (1)学生分组用2个地砖拼大的长方形。 (2)计算其周长。 (3)请生说说想法。 (4)与原来两块地砖的周长相比,拼成的长方形的周长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亲自“拼一拼”的操作,再求出新拼成的长方形的周长,并组织小组及小组间的沟通,确定不同的方法,提倡多角度、多层次的思索和解决问题的策略,逐步培育学生解决问题的力量。】

19、 板书: 地 砖 的 周 长 方法一:10 +10+10+1040(厘米) 方法二:102+10240(厘米) 方法三:10440(厘米)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分数的初步熟悉”是人教版数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7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这局部内容是学生在把握了万以内整数学问的根底上初步熟悉分数。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重要扩展。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及计算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异。因此教材将分数的学问分段教学,本学段是分数的初步熟悉,本节课是“熟悉几分之一”。新课标对这一局部学问的要求是:初步熟悉几分之一,会读、写简洁分数,初步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

20、 熟悉几分之一是熟悉几分之几的根底,是本单元教学内容的“核心”,也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这局部学问的把握,不仅可以使学生简洁理解分数的含义,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也可以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分数和小数打下初步根底。 二:学情分析 小学生从熟悉整数到熟悉分数是关于数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学生在生活中可能接触过二分之一,三分之一等分数,但并不理解它的含义。分数的产生是从等分某个不行分的单位开头的,儿童生活中已有这样的阅历,但不会用分数来表述。所以教学中要留意让学生从实际生活阅历动身,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主动的去猎取分数的相关学问。 三:教学目标 每一节胜利的数学课,都必需确立一个明确的目标,并且紧紧围绕这个目标

21、绽开教学活动,才可能取得最正确的教学效果。依据新课标的要求,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从以下三方面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 学问与技能:使学生初步熟悉几分之一,会读写几分之一,能比拟分子是一的分数的大小。 2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受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分数的过程,通过直观演示、操作、观看,小组合作一系列学习活动,感受几分之一的形成过程。 3 情感与态度:在动手操作,观看比拟中培育学生勇于探究和自主学习精神,体会分数在生活中的价值,使之获得运用学问解决问题的胜利体验。 四:教学重难点 初步理解分数的含义,正确读写几分之一。由于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以及他们已有的学问水平,确定本节课的难点为初步建构分数

22、概念和理解每个分数所表示的实际含义。 五:教法与学法 教法: 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结合这节课的详细状况,我主要采纳以下教学方法 1 依据直观性原则,运用演示法,使学生初步感知几分之一。 2 贯彻启发性原则,运用讲授法,在课堂上,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敬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 依据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讲扶放的形式,逐步完成例题的教学。 学法: 闻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觉者、讨论者、探究者的固有需要。 我觉得,有效的数学学习,应当是学生经受和体验学问形成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教学活动。这节课我主要

23、采纳了自主探究,动手实践,观看发觉,合作沟通等方式引领学生绽开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仆人。 六:教学过程 新课标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沟通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基于这点,我从以下几个环节进展教学: 一 ) 创设情景,设疑导入: 把4个苹果、2个梨平均分给懒羊羊和美羊羊,每人分得多少?请学生答复。 结合学生的答复,提醒:每份分得同样多,数学上叫做“平均分”。 (引出平均分的概念,由于这是分数产生的一个必要条件。) 把一个西瓜分给他们两个,每人分得多少? 学生沟通,自然引出“一半”。 “一半”能用我们学过的数来表示吗? 把这样的问题抛给学生。 学生无法找到适宜的数字来表示半

24、个,教师引出新课:今日我们熟悉一个新朋友。板书:课题 (这个环节利用学生宠爱的动画形象引入,在学生理解了平均分的根底上,结合学生的生活阅历引出了一半,通过质疑,学生发觉一半不能用自己学过的数字来表示,自然产生了对新学问探究欲望) 二 ) 动手实践,自主探究 (一) 熟悉二分之一 直观感知,初步熟悉。 教师用一个圆代表西瓜。展现对折的方法:对齐,保证是平均分。剪开拿出其中的一份是一半,进展展现。 (这里要让学生直观的感知一半和一个的不同) “一半”可以用二分之一来表示。 师板书:二分之一,生读一读, 这一份是西瓜的二分之一,那一份呢? 小结:把一个西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 请学生和

25、同桌相互说一说二分之一是怎么产生的? (这个环节用演示的方法让学生直观感知二分之一产生的过程,通过读一读,说一说能够对二分之一的概念进展完整的表述。并明确一个单位1内有两个二分之一) 动手操作,深化熟悉。 学生动手折自己的纸片,并给其中的二分之一涂上颜色。学生沟通各种不同的折法。 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分数的简洁计算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内容。分数的简洁计算是在学生学习分数的初步熟悉根底上进展教学的,这局部教学内容都是运用直观的图形来表示分数并进展运算的。这样的数形结合教学,通过形象思维帮忙学生在头脑中建立分数计算的模型。 教学目标有三: 1、使学生理解并把握简洁的同分母

26、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简洁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2、培育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思维力量。 3、培育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主动应用数学的意识。 其重点是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的算理。难点是1减几分之几的分数减法。 二、说教法 学生把握了一些整数学问、初步熟悉了分数的含义的根底上,进展学习。学生初次学习分数的计算,受年龄特点和承受力量的影响会感到困难。因此,本单元主要是创设一些学生所熟识并感兴趣的现实情境。帮忙学生理解一些简洁的分数的详细含义,给学生建立初步的分数概念,为进一步学习分数和小数打下初步的根底 在这堂课中,我把目标定位在数形结合有利于解决详细问题。对分数意义的理解上,努

27、力实践着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进展的课程理念。学生刚学了两节课的分数的初步熟悉,能凭直觉算出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但对于为什么可以这样算还不是很明确。所以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究算理,进一步让学生通过画图、实物演示及看多媒体演示来明白这样计算道理,并适时制造冲突冲突,进一步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整堂课从直观到算式,再从算式到用直观来解释。力求把看似简洁的课上出数学味。 三、教学流程 在教学中,首先复习导入,着重温习分数单位的概念。让学生把握分数单位,为新的探究学习做好预备。 接着在情境中分蛋糕,通过直观图形的演示,探究分数简洁加减法的算理。特殊是对于“1减几分

28、之几的分数减法”要引导学生通过画图,或着实物演示来探寻计算方法! 在学生自主探究的根底上,引导学生对简洁分数计算方法进展归纳总结,并运用详细的习题来稳固。 在教学中,要通过数形结合的探究活动培育学生的数学思维意识和数学思维力量,引导学生把握运用数形结合的思维方式来理解数学,感受数学的美感和数学的有用性! 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 篇6 各位教师大家好。今日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05=?。 教材分析: 05=?是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其次个内容。学生先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然后再发觉有关0的乘法规律的根底上学习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最终学习连乘。

29、05=?这局部内容比拟抽象,由于一个数和0相乘得0,学生不易理解,简单和加法混淆,乘积怎样写也简单消失错误;几乘0得0后,很简单遗忘加进位上来的数。为了分散难点,教材把一个因数中间有 0和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安排在学生学会了一位数乘二、三位数的一般运算方法之后进展讲练,这样可使难点分散,便于学生集中精力学习在乘的过程中,0的详细处理方法。学习05=?,有利于学生完整地把握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为以后进一步学习连乘乃至于学习小数乘法打好根底。 教法学法: 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学。计算教学都是从简洁到简单螺旋上升的,最根底的计算原理和方法支持了这样的进展提高。本节课的教学以学生为主课件情景为

30、背景,通过探究每盘苹果顺次削减至0的过程,计算苹果总数,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通过试一试计算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引导学生动脑,动眼,动手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计算学问和阅历,把新旧学问结合在一起,体会计算时的一样点,促进认知同化,完善认知构造。把数学课上得好玩、有益、有效。 教学目标: 1. 探究并把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的规律。 2. 探究并把握一个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 3. 能应用所学学问解决学习中的简洁问题,培育学生应用的意识和力量。 4、经受与他人沟通各自算法的过程,培育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教学重点: 1. 把握“0”和任何数相乘

31、都等“0”的规律。 2. 把握一个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努力营造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从这种设计理念动身,为了更好的到达教学目标,突出重点,增加教学效果,使学生计算力量得到真正进展,我对本节课设计有以下几个环节:复习,问题情景,建立模型,解释应用,全课总结五个环节。 一、复习 通过口答一个五是( ) 二个五是( ) 三个五是( )口答完毕让学生说说第2、3题的加法和乘法算式,口算75= 45= 85 = 55 = 95 = 65 = ,口答完毕让学生说说任意2题表示的意思。目的是让学生回忆整数乘法的意义,娴熟把握

32、整数乘法的意义 二、问题情景 通过创设情境 (1)5个盘子,每盘放3个苹果,提问:这里有几盘苹果?每盘有几个?一共有几个苹果,用加法怎么列式?用乘法怎么列式?然后每盘苹果顺次削减至0,都让学生列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目的是让学生真正弄懂0的根本含义,整数乘法的意义。用好玩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推理归纳。 依据05=0想一想:06,07,08。又是得多少呢? 学生答复后,让学生做课本P34“算一算”3道题,然后指名学生答复口算结果。(03=0,70=0,026=0) 引导学生归纳“0与任何数相乘,结果都是0”的结论。目的是培育学生的推理归纳力量。 (3)小结、深化。 再次引导学生熟悉

33、:0乘几和几乘0都得0,0乘0也得0,所以0和任何数相乘都是0。目的是强化0与任何数相乘,结果都是0的规律。 三、建立模型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教师指导完成课本P34“试一试”中1、2题,让学生初次把握一个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培育学生合作、探究精神。 四、解释应用 1、课本第35页练一练。(要求用竖式计算) 学生独立完成后进展全班沟通。 2、用你喜爱的方法算。 213 432 2013 4032 2103 4302 全班完成后沟通,把你的算法告知其他同学,让学生体验算法多样化。 3、练习设计。 我买20枝铅笔和30本书,每枝6元,每本9元,一共需要多少钱? 目的是检验学生是否

34、会用学过的方法计算一个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是否会解决涉及到的简洁的实际问题。 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认为一个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竖式计算时要留意什么? 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 篇7 教材分析: 本课是北师版小学数学第五册第八单元第一节课的内容,在本课中渗透了概率的思想,初步感受大事发生的不确定性和确定性。 教学目标: 1、通过猜想-实践-验证,经受事情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的探究过程,初步感受大事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大事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2、对一些简洁大事的可能性进展进展描述,并和同伴交换看法。 3、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阅历,在活动沟通中培育合作学习的意识

35、和力量,并在和同伴的沟通合作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使学生熟悉到大事发生存在可能性,并能描述大事发生确实定性和不确定性。 教学难点:理解大事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是不同的,能依据已知条件对一些简洁大事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进展比拟。 说设计思路: 本课设计的主线是: 摸球试验-机灵问答-解释生活现象-描述生活现象。 从摸球试验入手使学生理解大事发生的不确定性和确定性;通过摸球嬉戏引入可能性的问题,引导学生采纳动手操作,试验探究的学习方式,理解可能性有大有小,并找到其中的规律。学生经受了猜想,试验,验证的过程可以起到良好的效果。另外,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积极参加嬉戏,学会简洁的推理方法,

36、让学生在自己喜爱的嬉戏中学习,培育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初步的推理力量及良好的学习态度。 机灵问答,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本课重点,可以运用所学学问解决相对应的问题,拓宽学生的思路。 帮小明解释生活现象,将学问从纸上延长到生活中,学生明确学习了可能性之后有什么用呢? 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它。 用所学词语说一句话,来描述生活中的事情,学生可以更加敏捷的运用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来联系实际,阐述生活现象,进展简洁的推理,将所学学问运用于生活中来解决问题。 在如何突破重难点时,注意学生的体验,提出问题后,先猜想结果是什么?再实践验证,看看实际和猜想是否全都。使学生经受学问探究的全过程,从而感知大事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