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七篇.docx

上传人:知****量 文档编号:15750865 上传时间:2022-05-1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1.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七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七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七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七篇.docx(1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七篇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七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篇1 一、说教材 笔算乘法是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两位数乘以两位数中的第二节内容,在教材上包括63页69页内容。本次说课是针对其中笔算乘法第一课时内容:笔算乘法中的不进位乘法(63页64页)。 本节内容隶属于数与代数的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以整十两位数的基础上进行的,教材编排遵循了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原则,先介绍两位数乘以两位

2、数中不进位的算法,再进行进位的算法。本节内容既承接了之前乘法学习中多位数乘以一位数的内容,又为之后三位数乘以两位数打下坚实的基础。 新课程标准要求该学段的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运算技能,并能够运用计算法则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这些要求可以通过本课的教学得以体现。 二、说学情 三年级的学生具有思维快速发展,注意力和表达能力强等认知和学习特点,同时,该阶段的学生同样具有个体差异大、情感变化强、意志力薄弱等弱点。可以说,在教育这个阶段的学生时,教师如何通过合理科学的引导来培养学生的学习行为习惯是重中之重。 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具备一定的数学运算能力,在接受新知识方面具有浓厚的兴趣。

3、但在计算中仍然存在马虎大意的问题,在运用运算规则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上存在一定的迁移难度。这些特点对于本课的教学设计提出了新的思考。 三、说目标 与重难点根据以上分析,结合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要求,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目标:通过问题解决,让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以非整十不进位两位数的计算法则; (二)数学思考目标:通过两位数乘以整十两位数到两位数乘以非整十的不进位两位数引导,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和体会数学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 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篇2 大家好,我是11231号江沿小学王颖,下面我就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四边形的认识一课进行反思性说课: 一、教材及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简

4、单的平面图形、认识了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是以后进一步学习其它图形的基础。所以,要落实好这部分的教学任务,使学生在快乐、充实的课堂中得到一定层次的提高。因此,本教材安排了两个例题:例一是借助涂颜色的活动,让学生从众多的图形中区分出四边形,并感悟到四边形的特点;例二让学生对各种四边形进行分类,对不同的四边形各自的特征有所了解,特别是加深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教材通过找一找、涂一涂、分一分等一系列的活动,加深学生对四边形的了解。我觉得教材这样的编排符合中低段儿童的心理特点。 所以,为了进一步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我作了课前调查,调查表明:大部分学生对于四边形并不是一无所

5、知,但也不十分清晰,而且不同学生的认识存在差异,对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学生只是直观上理解,还不能概括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基于对教材的认识和分析,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课件出示不读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感知和认识四边形的特征,能够正确区分和辨认四边形并进一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2、通过观察、操作、推理和交流等活动,经历从现实空间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和探索数学的乐趣。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四边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通过对四边形的分类,进一步认识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特征。 四、设计理念及实施方法 突破重难点的关键

6、是:创设适合学生的问题情境和探索氛围,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1、本节课的教学我尽量运用直观的教具和现代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为了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始终贯彻主体性和活动性的教学思想,指导学生运用以下学习方法1、动手操作的方法。通过分一分,围一围等活动,认识四边形及其特征。 2、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如在合作中分类出不同的四边形。 3、观察比较法。通过观察主题图和图形,找出四边形,再通过分类等活动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使学生在合作中学会知识,体验了学习乐趣 五、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过程是否部署得科学合理,关系教学的成败,因此为

7、了圆满地完成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下面三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课件 上课前,与学生交流你们喜欢那些体育运动?让我们到运动场上去课件主题图让学生从熟悉的校园情境中发现的图形,能把学生的生活经验与课程内容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使生活与数学的外延重合,学生兴趣盎然,不仅从整体上感知了生活的几何图形,而且产生了对四边形的感性认识,同时,四边形作为几何图形之一,又渗透了集合的数学思想。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课课件 在这一环节之中,我设计了让学生动手做一个四边形初步感知四边形的特征,在教学时,先让学生在题卡上找出四边形,涂上喜欢的颜色,展示自己的成果。教师在课件上展示,让学生通过比较,明确哪些图形是

8、四边形,再引导学生逐步明确四边形的特征,师课件在课件上展示四边形的特征。 在学生找出的四边形的基础上,给这些不同的四边形分类。四边形的分类教材上展示了三种不同的分法,在教学中,我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来分类,这个环节,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说说你是怎么分的。了解学生的思考方法,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其次,进一步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学生给图形的分类中,大部分是把长方形和正方形分为一类,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根据边和角,用三角板、直尺、或对折的方法主动去探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接着用课件展示出它们的特点,课件长方形正方形让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这个过程学生选择的.方法

9、是多样的,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让学生在这个舞台上尽情演绎,尽情发挥,尽情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在老师的赏识中把课堂推向了高潮。 使学生对四边形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模糊到清晰,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了学生合作意识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三)拓展延伸,深化练习 经过上述的教学,我抓紧机会让学生巩固已学的知识,在课件上出示练习题。课件题让学生找出四边形,说出生活中的四边形,画出自己的四边形。用这些方法来加深对四边形特征的认识。接下来,我设计了一个趣味性的练习,课件这样一来,学生不但发现生活中四边形是无处不在的,而且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来。也让学生明确生活处处皆数学

10、,数学处处皆学问。激发学生学数学,爱数学的情感。 板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也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为了更好地运用这一手段,我用课件展示四边形的特征及长方形正方形的特点。整个板书重点突出,简洁明了,更有利于辅助学生准确理解教学内容。 四边形的认识课件出示不读 四边形:四条边,四个角 长方形:对边相等 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这节课主要是以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为主,教师引导为辅,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通过几次的试教和网上交流大家提出的宝贵意见再加上团体的研讨,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了不断的修改完善,基本达成了课前预定的教学目标。但值得深思的是,如何

11、加强部分潜能生的动手能力,这也是我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必须关注的问题。 谢谢大家! 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篇3 说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习除法的竖式计算,“买新书”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连除和乘除的混合运算,是本学期学习解决问题的一个难点。教学时应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提出问题并选择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我知道解析应用题的核心是分析数量关系。因此在教学中用三个环节处理这个问题,首先采用看图找信息、根据信息提问、读题、找关键句子等过程让学生理解题目的意思上;其次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采用了让学生汇报思路想法,教师点拨的方式,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学生学情分析: 学生在此之前学习过很多有关应用题的问题,如:比多比

12、少问题、连乘法问题等;也曾学习了两位数、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有关计算。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最大的困难不是计算的问题,而是分析数量关系。学生学习数学时能正确分析把握数量关系一直是个难点。需要对加、减、乘、除的意义有深刻的理解,而且需要从实际生活事件中进行抽象。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乘加、乘减、除加、除减、连乘等两步运算,而对于连除法数量关系是第一次接触。面对这种实际情况,要达到预期的目标要求,就需要借助一些直观的手段和一定的方法。学生由于个性的影响,遇到解决问题的题型,个别学生没有搞清题意就着急动手计算;再有部分学生不分析数量关系,因此理解题意不够准确。 教学目标: 1、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

13、理解连除、乘除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能够正确运算。 2、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经过独立分析,合作交流的过程获得良好的情感的体验,感受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理解连除、乘除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能够正确运算。 教学难点: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讲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这节课我们主要来学习运用以前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问题一:管理图书室的刘老师在整理图书时,遇到了一个数学问题,板书:“学

14、校图书室买来200本书,放在2个书架上,每个书架有4层。”你能根据这几个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 1、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师适时板书。 2、我们先来解决“平均每层放多少本书?”这个问题。 3、师:谁能把这些信息和刚才的问题完整的描述一遍。 (先指名读,然后全班齐读题目。) 4、师:同学们思考这个问题怎么解决? (有思路的同学把手举起来,试着在练习本上列出算式。) 5、汇报:找不同的写法到黑板板书。 (1)2002=100(本);1004=25(本)。 师:这样列式你是怎么想的呢?请结合这道题的信息,给大家讲讲。 (2)20024=1004=25(本)。 师:这样列算式解决问题的想法和(1)这种想

15、法一样吗? 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篇4 一、说教学背景 1、教材分析 “认识分数”是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7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万以内整数的基础上,联系实际生活的需要,先从学生们熟悉的野餐均分食物的情境出发,联系平均分蛋糕的结果,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然后让学生自己用不同的方法折纸,并涂出它的1/2,进一步体会意义,接着又在操作活动中教学几分之一的大小比较。这是学生对数的认识的一次重要扩展。这部分知识的掌握不仅可以使理解并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也可为今后进一步深入学习分数和小数打下基础。 2、学情分析 小学生从认识整数发展到认识分数,是一次飞跃,学生在生活中听说过二分之一,

16、三分之一,但是他们并不理解。分数的产生是从等分某个不可分的单位开始的,儿童生活里有这样的经验,但不会以分数来表述。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从实际生活经验出发,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主动地反思并获取知识。 二、说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对这节教材的要求是这样的: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根据教材地位、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特点,确定以下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直观认识几分之一,初步形成关于几分之一的表象,会读写几分之一,能直观地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方面: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通过一系列操作、讨论等数学学习活动,体

17、会到认识分数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3)情感与态度方面:感受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乐趣,培养自主探索的学习习惯。 2、教学重点:认识几分之一的含义 3、教学难点:在头脑中建构起几分之一的表象。 三、说教学策略 1、突出数学概念形成的一般过程。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分数的概念是一个原发性概念,学生头脑中没有与之对应的上位或下位概念,因此必须遵循数学概念形成的规律,按照实例观察、分析共性、抽象属性、符号表示、具体运用的流程充分展开教学过程,尤其是要通过大量的操作实践,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起比较丰富的表象。 2、突出数学学习方式的综合运用。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学习方式。本课

18、教学从教师的教来看,要做到设情引趣,为学生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学、乐学;要创造主动参与,积极探究的氛围,让学生会学、善学。从学生的学来看,要注重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注重同桌互学,小组研讨,集体交流。整个教学过程着眼于一个“探”字,贯穿一个“疑”字,突出一个“动”字。 (1)自主学习,着眼一个“探”字。 数学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要让他们拥有强烈的学习欲望,亲身感受探寻数学的乐趣,用自己的方式去主动学习。例如:表示半个蛋糕时,让学生尝试着想办法表示它。这样促使学生主动、全面地参与教学活动,促进学生主体性的生成和发展。 (2)巧妙引导,贯穿一个“疑”字。 教师要善于在教学中使学生“于无疑处生

19、疑”把学生思维引到焦点上,使他们动脑筋,感兴趣,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例如:当认识了二分之一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除了能折出这张纸的1/2,你还能折出它的几分之一呢?这样设疑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去探索。 (3)实践操作,突出一个“动”字。 在课堂上,要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摆学具等实践活动,在思维活跃和情绪高涨的情况下,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活动中,学生不单单是在动口、动手、动脑,更重要的是通过“动的过程”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以外在“动”的形式,使学生对知识的内化和感悟更为深刻和完善。 四、说教学流程 (一)、情境引入: 1、谈话出示情境图,说说准备了哪些食品?怎样分能让两人都

20、满意?(突出平均分) 2、学生共同平均分野餐的食品,汇报分法和结果。 (二)、探究新知: 1、认识1/2。 (1)组织学生利用学具小圆片动手折一折、涂一涂、说一说,初步形成1/2的表象。 (2)老师小结揭题,规范表述分数意义的语言,并指导写法、读法和各部分的名称、含义。 (3)通过反例(没有平均分的情况)来加深学生的理解。 (4)折纸游戏:表示其他学具图形的1/2,体验不同折法,设问:大家看黑板上这几幅作品,他们的折法不同,涂色的部分也各不相同,但它们都可以用1/2来表示,那是为什么呢?并观察发现:平均分的图形大小相同,他们的1/2也相同;平均分的图形大小不同,他们的1/2也不同。教师重点指出

21、“要讲清是谁的1/2”。这里为今后分数应用题中分率与对应单位1埋下伏笔。 2、认识几分之一。 过渡:除了能折出这些纸的1/2,你还能折出它们的几分之一呢?(相机板书:1/3、1/4、1/5)让学生利用各种学具纸片等材料通过折一折、画一画,表示自己喜欢的分数,贴上黑板上相应的分数下面,并说说分数表示的意思。 3、在辨析中深化认识。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4、辩论验证,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1)谈话引出辩论问题:妈妈买了两个同样的大饼,弟弟吃了一个饼的1/2,哥哥吃了一个饼的1/4,他们谁吃得多?引发不同意见,引导学生通过折纸来加以直观验证,也允许学生进行单纯数学思考,即从平均分的份数上

22、理解其中一份的大小。 (2)妈妈吃了饼的1/8和兄弟俩比一比,是多还是少呢? (3)整理本堂课上用圆片表示的分数,进行排列,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其中的秘密。(同样大小的圆片,平均分成不同的份数,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反而越小。)再出示一整个全部涂满颜色的圆,体会几分之一与“1”的关系。 (三)巩固新知: 1、听写分数的练习。(教师说分数的方式是多样的,如A、八分之一;B、一个分数,分母是10,分子是1;C、把一块糖平均分成5份,一份是这块糖的几分之几。) 2、从身边的事物中找一找分数,并具体说明一下,老师可以先举个实例作启发。 3、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四)总结拓展。 1、全课总结。 2、发散练习

23、:表示出每个小图形是大正方形的几分之一。此题是课本上“想想做做”第6题的延续,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能力。 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篇5 一、教学内容: 西师大版实验教材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旋转与平移第1课时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结合生活中实例,感知平移、旋转现象; 2、能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生活中的常见的平移和旋转现象。 (二)能力目标: 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比较、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抽象思维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 (三)情感目标: 1、能积极参与对旋转与平移现象的探究活动,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对身边与旋转和平移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 2、充分感受数

24、学乐趣,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三、教学重点: 能判断生活中的旋转和平移现象 四、教学难点: 1、对没转到一周的旋转现象的判断,如荡秋千。 2、建立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抽象思维。 五、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朋友卡; 2、陀螺、风车、学生学习环境中的书、文具盒、桌椅等; 六、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际,激趣导入。 师:小朋友,你们平时课外喜欢玩什么呢?(弹弹珠、踢键子、滚铁环)你们的课外活动真是丰富多彩呀!今天,老师打算带大家出去玩一玩,想去吗?(想)那就跟我来吧! 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通过联系农村孩子的生活经验,自然地引入新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探究旋转与平移现象。 旋

25、转现象(12分钟): 1、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师:老师先带同学们到公园来玩一玩,你们能说说公园里的小朋友都在干什么吗?(出示课件1) 同学们说得真不错,现在一起观察一下,秋千、水龙头、风车、方向盘等是怎样动的?并用手来比一比。 生1:风车在转动。 生2:方向盘在旋转。 大家观察得真仔细(出示课件2),这些物体运动时都会转弯。 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通过生动形象的画面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静态的书面材料变成动态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动手中思维,在观察中分析,把旋转的表象印在脑子里,从而能够形象直观地感知到旋转现象, 利用多媒体单独演示旋转图形,突出物体旋转的中心点和旋转轨迹,在建立表象

26、的基础上,抽象出旋转的本质,遵循儿童从直观到抽象的认识规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辨识能力,给旋转现象。 你们能给这种运动方式起个名字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旋转) 设计意图:起名符合儿童年龄特征,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步提高学习兴趣。 2、动手操作,继续探究。 师:刚才我们在生活中认识了旋转现象,现在你们能让陀螺和风车旋转起来吗?(学生分四人小组合作,轮流玩一玩,并在小组内说一说怎样让它们旋转起来,合作得最好的小组上台来演示。) 设计意图:玩是小孩子的天性,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进一步强化了对旋转现象的认识,提高了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3、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师:其实,我们身边的旋转现象

27、可多了,下面你们能动脑筋、想办法,让你身边的东西或自己的身体旋转起来么? 学生小组内交流、探究,演示让东西旋转,小组间交流、演示。 设计意图:通过对身边的旋转现象的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平移现象: 1、创设情境,合作探究。 师:我们再到另一个公园去看看,大家都在干什么?(出示课件3) 大家再观察一下猴子、滑梯上的小朋友等是怎样动的?用手比一比,并给这种现象起名。(小组合作探究) 师生交流: 生1:它们是直直地移动; 生2:它们运动的方向是不变的; 生3:可以取名为移动、平移。 师:你们都说得不错(出示课件4),像这样直直地移动的运动方式通常

28、称它为平移(相机,板书:平移) 设计意图:在“情境”中营造氛围,让学生思考有活力,陶行知先生说:“要解放儿童的头脑”。所谓解放头脑,也就是培养学生自由的心灵、乐观、自信,在心理上消除畏惧,鼓励他们敢于思考,善于思考,乐于思考,同时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2、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学生运用学习“旋转现象”的方法,小组合作,探讨怎样让身边的东西或自己的身体作平移运动?办法好的小组上台演示。 设计意图:信赖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通过学生的自我展示,教师的适当表扬,使他们深深体会温馨与和谐,并沉醉其中。 (三)联系生活实际判断旋转与平移现象。 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

29、醒和鼓舞。”教师要对课堂中的“主体”充满真切的关怀鼓励,妙趣横生的“动物王国”有效触动学生心灵,让心灵智慧、知识的光辉盈溢课堂。 1、找一找。 师:刚才我们去了公园,现在有位小朋友想带你们去动物园和游乐园,想不想去?(想)那就赶紧跟她去逛逛吧!(播放课件5) 学生找一找录相里的旋转与平移现象,找得准的奖励朋友卡。 生1:黑天鹅在湖里游泳是平移现象,因为它是直直地移动。 生2:大象的耳朵扇动是旋转现象,因为它扇动时改变了方向。 生3:马儿跑步既是旋转现象,又是平移现象,因为直着跑的时候是平移,拐弯跑的时候是旋转。 2、说一说。 师:我们生活中旋转和平移的现象可多了,大家能说一说么?(说得好的发朋

30、友卡) 学生先在小组内说一说,再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让学生到日常生活中找一找旋转与平移的现象,使其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来源于生活,从而学会数学地看问题和关心,解决数学问题。 (四)总结。 说说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总结特点,将知识优化,完善和深化所学内容,并对本节课学习外延进行拓展,让学生到生活中去探索数学的奥秘。 (五)课外延伸。 刚才很多小朋友得到了朋友卡,这些卡片都是我们班学生制作的,他们听说你们是一群聪明好学的学生,都特别想跟你们做朋友呢,你们愿意吗?(愿意)现在他们想请大家当小老师,教教他们:卡片中他们参加的活动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哪种现象? 原来呀,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31、只要善于观察,爱动脑筋,你们将会在身边发现更多、更有趣的数学奥秘。 (六)板书设计。 旋转与平移 旋转平移 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篇6 一、说教材 分数的简单计算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内容。分数的简单计算是在学生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教学内容都是运用直观的图形来表示分数并进行运算的。这样的数形结合教学,通过形象思维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分数计算的模型。 教学目标有三: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2、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主动应用数学的意识。 其重点是同分母分

32、数的加、减法的算理。难点是1减几分之几的分数减法。 二、说教法 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初步认识了分数的含义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学生初次学习分数的计算,受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的影响会感到困难。因此,本单元主要是创设一些学生所熟悉并感兴趣的现实情境。帮助学生理解一些简单的分数的具体含义,给学生建立初步的分数概念,为进一步学习分数和小数打下初步的基础 在这堂课中,我把目标定位在数形结合有利于解决具体问题。对分数意义的理解上,努力实践着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的课程理念。学生刚学了两节课的分数的初步认识,能凭直觉算出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但对于为什么可以这样算还不是很明确。

33、所以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究算理,进一步让学生通过画图、实物演示及看多媒体演示来明白这样计算道理,并适时制造矛盾冲突,进一步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整堂课从直观到算式,再从算式到用直观来解释。力求把看似简单的课上出数学味。 三、教学流程 在教学中,首先复习导入,着重温习分数单位的概念。让学生掌握分数单位,为新的探究学习做好准备。 接着在情境中分蛋糕,通过直观图形的演示,探究分数简单加减法的算理。特别是对于“1减几分之几的分数减法”要引导学生通过画图,或着实物演示来探寻计算方法! 在学生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简单分数计算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并运用具体的习题来巩固。 在教学中,要通过数形

34、结合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意识和数学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掌握运用数形结合的思维方式来理解数学,感受数学的美感和数学的实用性! 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篇7 一:教材分析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数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7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掌握了万以内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重要扩展。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及计算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异。因此教材将分数的知识分段教学,本学段是分数的初步认识,本节课是“认识几分之一”。新课标对这一部分知识的要求是: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简单分数,初步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 认识几分之一是认识几分之几的基

35、础,是本单元教学内容的“核心”,也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这部分知识的掌握,不仅可以使学生简单理解分数的含义,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也可以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分数和小数打下初步基础。 二:学情分析 小学生从认识整数到认识分数是关于数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学生在生活中可能接触过二分之一,三分之一等分数,但并不理解它的含义。分数的产生是从等分某个不可分的单位开始的,儿童生活中已有这样的经验,但不会用分数来表述。所以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从实际生活经验出发,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主动的去获取分数的相关知识。 三:教学目标 每一节成功的数学课,都必须确立一个明确的目标,并且紧紧围绕这个目标展开教学活动,才可能取得最佳的教

36、学效果。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从以下三方面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一的分数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分数的过程,通过直观演示、操作、观察,小组合作一系列学习活动,感受几分之一的形成过程。 3情感与态度: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精神,体会分数在生活中的价值,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四:教学重难点 初步理解分数的含义,正确读写几分之一。由于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以及他们已有的知识水平,确定本节课的难点为初步建构分数概念和理解每个分数所表示的实际含义。 五

37、:教法与学法 教法: 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结合这节课的具体情况,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根据直观性原则,运用演示法,使学生初步感知几分之一。 2贯彻启发性原则,运用讲授法,在课堂上,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尊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依据循序渐进的原则,按照讲扶放的形式,逐步完成例题的教学。 学法: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 我觉得,有效的数学学习,应该是学生经历和体验知识形成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这节课我主要采用了自主探索,动手实践,观察发现,合作交流等

38、方式引领学生展开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六:教学过程 新课标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基于这点,我从以下几个环节进行教学: 一)创设情景,设疑导入: 把4个苹果、2个梨平均分给懒羊羊和美羊羊,每人分得多少?请学生回答。 结合学生的回答,揭示:每份分得同样多,数学上叫做“平均分”。 (引出平均分的概念,因为这是分数产生的一个必要条件。) 把一个西瓜分给他们两个,每人分得多少? 学生交流,自然引出“一半”。 “一半”能用我们学过的数来表示吗? 把这样的问题抛给学生。 学生无法找到合适的数字来表示半个,教师引出新课:今天我们认识一个新朋友。板书:课

39、题 (这个环节利用学生喜爱的动画形象引入,在学生理解了平均分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出了一半,通过质疑,学生发现一半不能用自己学过的数字来表示,自然产生了对新知识探索欲望) 二)动手实践,自主探究 (一)认识二分之一 直观感知,初步认识。 老师用一个圆代表西瓜。展示对折的方法:对齐,保证是平均分。剪开拿出其中的一份是一半,进行展示。 (这里要让学生直观的感知一半和一个的不同) “一半”可以用二分之一来表示。 师板书:二分之一,生读一读, 这一份是西瓜的二分之一,那一份呢? 小结:把一个西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 请学生和同桌互相说一说二分之一是怎么产生的? (这个环节用演示的方法让学生直观感知二分之一产生的过程,通过读一读,说一说能够对二分之一的概念进行完整的表述。并明确一个单位1内有两个二分之一) 动手操作,深化认识。 学生动手折自己的纸片,并给其中的二分之一涂上颜色。学生交流各种不同的折法。 第 19 页 共 19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技术总结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