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粤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docx

上传人:奔*** 文档编号:94345055 上传时间:2023-07-30 格式:DOCX 页数:83 大小:234.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粤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科粤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科粤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粤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docx(8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科粤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全册教案(完整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第一章大家都来学化学1.1 身边的化学一、知识与技能1 .化学与社会和技术的相互联系,并能分析有关的简单问题。2 .了解化学学科学习的主要内容。3 .知道怎样学习化学。二、过程与方法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初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L与价值观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初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2.初步了解到化学学科的学习内容,认识到化学与生产生活的关系。化学学科学习的主耍内容。怎样学习化学。教师提出问题:1 .化学课学习的内容是什么?2 .化学有趣吗?3

2、 .化学对个人、家庭和社会有什么用?4 .怎样才能学好化学?教学活动1:教师播放教学课件展示手电筒、电话、玩具车、电视机、圆珠笔、脸盆。教师活动:这些物品大家认识吗?知道他们是用什么制造的吗?他们有共同的特点吗?学生活动:自由回答。教师倾听并引导学生他们都由塑料制成。教师活动:他们能用我么以前学过的数学、语文、生物等知识制造出来吗?教师根据会打印出:从今天开始我们还要学习一门新的课程一一化学。刚才我们展示的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第一节“社会生活与化学”中的第一个问题一一家里的塑料。教学活动2:教师活动:你们身上穿的是什么?知道他们是用什么做的吗?学生活动:自由回答。教师活动:仔细倾听并指导。然后

3、展示课件做衣服用的化学纤维。用我们的化学知识能够制成我们所需要的特殊用品。教学活动3:教师活动:展示课件面包、烧鸡、干燥剂、罐头。提出问题,你们见过吗?吃过吗?学生活动:自由回答。教师活动:根据回答作总结,这些食品有的很香,有的很好看又很好吃,有的可以保存很长时间,有的虽然不能吃但是可以让食品保持干燥,有谁知道其中的道理?学生活动:举手回答。教师活动:这就是用我们的化学知识制造出的食品添加剂,他们能使我们的食品更加香甜,更加好看。教学活动4:教师活动:提出问题,你们乘坐过飞机、汽车、摩托车吗?注意过他们所使用的制造材料吗?学生活动:自由回答。教师活动:他们的制造材料:钢材、塑料等也是用我们的化

4、学知识制成的。教学活动5:教师活动:播放课件,医院里的病人,提出问题怎样才能让病人痊愈?学生活动:自由回答。教师指导。总结病人所使用的药品也是用我们的化学知识制成的。教学活动6:教师活动:展示化肥、各种化学材料、化学药品、新材料、新能源等,总结出当今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化学和化学技术。教学活动7:课堂小结:通过上述的学习,我们知道在现代社会中,化学科学与化学技术在人类生活需要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农业、建筑业、交通、防病治病、国防等等都离不开化学。那么,化学研究的内容有哪些呢?让学生阅读最后一自然段,并指导总结。化学课的学习内容:生活中的化学知识,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规律以及化学对社会生活的

5、影响,科学探究的方法。本节我们谈了身边的化学,你有什么收获?1.1 身边的化学一、化学与家居。二、化学与出行。三、化学与环境、健康。四、化学与社会发展。五、化学学习的内容:生活中的化学知识,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规律,以及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此外,还有科学探究的方法。第一章大家都来学化学1.2 化学实验室之旅课时1常用仪器一、知识与技能1 .了解实验室设备,知道化学实验的要求。2 .认识常用化学仪器,了解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组织学生参观化学实验室,阅读化学实验室规则,让学生了解实验室设备,知道化学实验的要求。2 .通过参观,交流,展示仪器,讲解等,让学生认识常用化学仪器,

6、了解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生实验之前,提出化学实验的要求,对学生进行实验的目的性和重要性教育。例如,要遵守实验室规则,注意安全;课前预习准备明确实验要求。了解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室是进行实验的重要场所。让我们一起走进实验室去看看吧。阅读化学实验室规则。讲解初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介绍。1 .试管用途:少量物质的反应容器,常温或加热时使用,收集少量气体。注意:装液体的量不应超过容积的1/2,给液体加热时,液体量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加热前应擦干试管外壁,加热后不能骤冷,防止炸裂;用试管夹夹持或用铁夹固定在铁架台上加

7、热;振荡时靠腕力甩动。2 .试管夹用途:夹持试管。注意:从试管底部向上套或取下,不能横进横出;夹在距试管口约1/3处;手握长柄,不能按短柄,防止试管脱落;防止烧损或腐蚀。3 .玻璃棒用途:搅拌、引流、蘸取少量液体。注意:搅拌时不可用力过猛,不要碰器壁;引流时下端紧靠接收器内壁;蘸取液体的玻璃棒要洁净,用后要冲洗。4 .酒精灯用途:加热。注意:使用时将灯放稳,灯帽竖放;灯体内酒精不可超过容积的2/3,不少于1/4;添加酒精必须先将火熄灭;用燃着的火柴或细木条点燃酒精灯,严禁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用灯帽盖灭,不用时要盖上灯帽;失火用湿布或砂土盖灭。5 .胶头滴管、滴瓶用途:胶头滴管用于吸

8、取和滴加少量液体;滴瓶用于盛放少量液体药品。注意:胶头滴管不能吸得太满,不能将吸有液体的胶头滴管平放或倒置;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时,滴管要竖直悬空在容器口上方,不要深入容器内或接触容器壁,不能将滴管倾斜滴加:用过后立即洗净,再去吸取其他药品。滴瓶的胶头滴管与滴瓶口磨毛配套,不能互换或移作他用,滴瓶的胶头滴管取用药品后应立即插回原瓶,不能用水冲洗。6 .铁架台用途:固定和支持仪器(常配有铁夹和铁圈)。注意:不能用力敲打;夹持玻璃仪器要注意松紧适度,铁夹内衬以绒布或石棉纸。7 .烧杯用途:盛放较多量试剂的容器;较多量物质的反应容器;溶解物质、配制溶液、承接滤液。注意:不能直接加热,加热时外壁应干燥并

9、垫一石棉网;不能加热固体;加入液体不应过多。8 .量筒用途:量度液体体积。注意:量筒的最大量程应与液体的体积相近且一次量完;平放在桌面上读数,视线与液体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不能用于加热,不能量热的液体,不能用于溶解、稀释,不能作反应器。9 .集气瓶用途:收集或储存少量气体;进行某物质与气体的反应。注意:收集或储存气体时用毛玻璃片盖住;不能加热;做某些反应的反应器时应装少量砂子或水。10 .锥形瓶用途:用作较多量液体反应的容器,在常温或加热时使用。注意:加热时需要点上石棉网11 .其他:水槽、药匙、蒸发皿、漏斗、珀烟钳、试管架、试剂瓶(广口瓶、细口瓶)、烧瓶。本节课主要学习了走进实验室应注意的

10、问题及在实验室进行的一些简单的操作。这是学习化学的第一步,今后我们还将在实验室进行更多、更复杂的操作。化学实验室之旅一、药品取用规则二、药品的取用1 .固体药品的取用:保存:广口瓶。取用:药匙、纸槽(粉末状)、镒子(快状)。注意:若不指明用量,一般只须盖满试管底部即可。2 .液体药品的取用:保存:细口瓶。取用:倾倒。注意:当不说明用量,一般取12毫升。3 .滴管的使用。化学实验室所用的药品常常是有毒的,可燃的,易爆和腐蚀性强的,而玻璃制品又是最常用仪器,操作时往往需要加热,实验过程一不小心就易造成事故,所以一定要遵守实验室规则,不能轻举妄动,不懂装懂,一定要慎重从事,按照一定的规则和方法去做,

11、就会减少事故的发生。第一章大家都来学化学1.2化学实验室之旅课时2药品的取用物质的加热一、知识与技能学会药品的取用、物质的加热等化学实验常用操作。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演示、学生分组练习等让学生学会药品的取用,物质的加热等化学实验常用操作。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生实验之前,提出化学实验的要求,对学生进行实验的目的性和重要性教育。领悟遵守实验室规则和操作规程的重要性。80学会药品的取用、物质的加热等化学实验常用操作。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科学探究。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因此学习化学就必然要了解化学实验室。实验室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场所,下面就让我们走进化学实

12、验室。练习实验基本操作【讲述】实验室药品取用规则取用药品做到“三不原则”: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能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品尝任何药品的味道。“节约原则”如果没有指明用量,液体取用12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用剩药品做到“三不一要”:不能放回原瓶;不能随意丢弃;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到指定容器内。【讲述并实验】1 .固体药品的取用固体药品的取用一般用药匙或镣子夹取。【演示】(1)向试管里加入粉末状固体;(2)向试管里加入块状固体。【总结要点】“一平二放三缓立”。2 .液体药品的取用【演示】液体的倾倒、液体的量取、滴管的使用。【总结要点并提出问题】倾倒液体时“瓶塞倒放,标签面向手心,

13、瓶口紧挨试管口”为什么?量筒使用要点“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仰视或者俯视读书会怎样?滴管竖直在试管口上方,不可把滴管伸入试管内,滴管不可横放或倒持。3 .给物质加热【介绍】酒精灯构造及酒精灯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其中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温度最低。使用酒精灯时,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禁止“对点”,以免失火。等内酒精不能超过灯容积的1/3,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面燃烧,用湿抹布盖灭。【加热操作要点】1 .酒精灯用打火机或者火柴点燃,用灯帽盖灭;2 .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在试管中上部。先将试管来回移动“预热”使试管均匀受热(避免受热不均而炸裂),再利用外焰对准试管内物质加热(外焰温度最

14、高)。3 .加热时,试管内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取用药品做到“三不原则”: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能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品尝任何药品的味道。物质加热时酒精灯用打火机或者火柴点燃,用灯帽盖灭;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在试管中上部。先将试管来回移动“预热”使试管均匀受热(避免受热不均而炸裂),再利用外焰对准试管内物质加热(外焰温度最高)。加热时,试管内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1.2化学实验室之旅一、初中化学常见仪器名称、用途、注意事项。二、实验基本操作。1 .固体药品的取用“一平二放三缓立”。2 .液体药品的取用。3 .给物质加热。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充分利用了学校的资

15、源,组织学生参观了化学实验室,仪器室,药品室让学生对化学实验室的规则有了初步了解,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实物对一些常见的仪器的名称,性能,用途等做了简单介绍。在进行实验室基本操作的教学时,我采用讲解-演示-练习相结合的方式,在学生明确了规范操作必要性的基础上给每个学生练习的机会,并及时纠正了学生在操作中的错误,使学生初步养成了良好的操作习惯。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是学生初进实验室,学生精神过于兴奋,好奇心重,教学秩序不佳。在以后的教学中应组织好学生,保持良好的秩序,使得教学效果更佳。第一章大家都来学化学1.3物质的变化一、知识与技能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

16、变化和化学变化。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学会归纳整理: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变化。00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判断。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判断。观察活动请一位同学在老师事先准备好的白纸上,用装有另一种无色溶液的喷雾器向纸上喷雾,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提出问题1 .白纸上是否已用什么化学药液写下了隐形字?2 .喷雾器里装的是什么化学药品?3 .两种化学药品接触后发生了什么变化,使白纸上显出字来?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就让我们从“物质的变化”开始,学习这门有趣而又和生活密切相关的化学课。探究新知观察活动变化1:火柴梗被折断现象:火柴梗形状变化,没有生成新

17、物质。变化2:水的三态变化现象:水的状态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变化3:石蜡熔化成液态蜡油现象:石蜡形状和状态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变化4:家中窗户上的玻璃被风吹落摔碎现象:玻璃形状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检查请举出生活中物理变化的例子。观察活动【实验1-5火柴梗燃烧燃烧前:火柴梗燃烧时:有明亮的火焰,有发光发热现象。燃烧后:黑色物质【实验1-6】镁条燃烧燃烧前:镁条是银白色的固体。燃烧时:发出耀眼的强白光,并且放出热量。燃烧后:生成的是白色的粉末状物质。1 .上述变化过程中,有的只发生物质形状或状态的变化,有的物质的形状和状态都发生了变化,但它们的本质没有变化,即没有生成新物质。2 .火柴梗燃燎

18、后生成黑色的灰端、水蒸气和二氧化碳(后两者散发到空气中),它们是不同于火柴梗的新物质。镁条燃烧时,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并生成白色粉末氧化镁,它是一种不同于镁的新物质。3 .在文字表达式中,“+”读作“和、与、跟”,“f”读作“生成”。带领学生读以上表达式。1 .物质发生变化时没有生成新物质,这种变化叫做物理变化。2 .物质发生变化时生成新物质,这种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做化学反应。3 .化学变化的表达方法一一文字表达式:镁+氧气氧化镁Mg02MgO4 .化学变化伴随现象:发光、发热、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5 .化学变化的判断依据(即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

19、完成下表后回答:从哪些方面比较镁条燃烧前后的不同点?颜色形状镁条燃烧前银白色固体条状镁条燃烧后白色粉末状最能说明镁条燃烧发生化学变化的证据是生成白色粉末状新物质讲述观察化学反应通常要注意以下三个阶段的现象:反应前的现象一反应进行时的现象一反应后的现象都没有新物质生成一一物理变化;都有新物质生产一一化学变化。第一章大家都来学化学1.4物质性质的探究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含义,能通过物质的变化判断是化学性质还是物理性质。2 .识别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和物理变化、化学变化,会用化学语言描述物质的变化和性质。3 .初步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能说出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二、过程与方法通

20、过对比归纳学习物质的性质,通过实验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汞+氧气HgOHg02结论:在化学变化中,氧化汞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分解成汞原子和氧原子,而汞原子和氧原子不能再分,它们只是重新组合。(二)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1 .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金属、稀有气体(氮气He等)、金刚石、硅等是由原子构成的。2 .原子的质量一相对原子质量原子的质量很小,使用很不方便,如氢原子:1.674X10-27kg。氧原子:2.657xl0-26一个原子的实际质量相对原子质量=(1/12)x一个碳原子实际质量。用以上方法,代入具体数据,就可算出各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如:1.674x1ON依=1H的相

21、对原子质量=(1/12)x1.993x10-26(近似值)2.657x10-26()x1.993x10-26依0的相对原子质量=12=16其他常见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结果见课本P89表中(近似值)。注意: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3 .原子的构成原子核质子: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原子中子:不显电性核外电子电子: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4 .原子内部的特点原子的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5 .原子结构示意图(三)离子是构成物质的又一种微粒离子的形成:化学变化中,中性的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成为带电荷的微粒,这种微粒就是离子。把点燃的钠放入氯气中占燃钠+氯气氯化钠(食盐

22、的主要成分)。氯化钠的形成过程:氯化钠由离子构成相对原子质量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1一个该原子的质量(kg)=二个该退噌箜X一个碳T2原子的质量(kg)1661x10-kg12质子:(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r原子核原子(正电)中子:不带电V(不显核外电子:(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电性)(负电)在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即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阳离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阴离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不同种原子的实际质量之比=它们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2)总质量相同的两种原子的个数比=它们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反比。设W千克A中含有nA个

23、A原子:W千克B中含有nB个B原子又因为对于相同粒子有:粒子个数=总质量/单个质量第二章空气、物质的构成2.4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一、知识与技能:认识碳、氢、氧、氮等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常见元素,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与符号;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以及元素符号的意义。二、过程与方法:认识科学分类的的依据和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悟自然界基本组成的简单性,形成“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变”的观念。1 .初步学会用元素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用微粒描述物质的微观构成。2 .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的记忆与书写。1 .元素与院子的区别。2 .物质、元素、分子、原子之间的关

24、系。我们已经知道了水是由许多水分子构成的,每个水分子又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那么许多的氢原子的归类,许多氧原子的归类又是什么呢?提问世界是物质的,目前人们所知道的上千万种物质是否由少数的基本物质所组成的呢?创设学习情景1 .电视广告中已经熟悉的“补钙”、“补铁”、“补锌”以及“加碘”。2 .从生物学或科普书刊中查找几种食品的元素组成。3 .地壳里各种元素的含量:4 .生物赖以生存的元素引伸出包括人体在内的自然万物无非是由碳、氢、氧、钙、铁、锌、碘等称为元素的物质组成,从而得出万物由元素组成的。探究活动1 .欣赏相声化学汉字考;2 .以邻座的同学为一小组,从元素周期表上查找原子序数为

25、2、3、7、8、12的元素的名称、符号,核外电子数和相对原子质量。单质和化合物探究活动写出下列各种物质的元素组成:氧气、氮气、碳、硫、铁、二氧化碳、水、五氧化二磷、氯化钾、氯酸钾。W1 .元素是同一类原子的总称。2 .同一类的原子,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相同;不同类的原子,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不同。3 .元素的种类(即原子的种类)由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决定。1.物质类别的从属关系1 .元素符号的书写规则:第一个字母须大写,第二个字母须小写(例:c、Co、Mg等)。2 .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表示一种元素,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1)单质一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单质。如氧气、氮气、碳

26、、硫、铁等。(2)化合物一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化合物。如二氧化碳、水、五氧化二磷、氯化钾、氯酸钾等。(3)氧化物和含氧化合物:含氧化合物一凡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含氧化合物。如二氧化碳、水、五氧化二磷、氯酸钾等。氧化物一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则称为氧化物。如二氧化碳、水、五氧化二磷等。3 .混合物由多种物质组成,各成分都保持各自原来的化学性质,可以分离。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具有固定的化学性质和组成。4 .地壳里各种元素的含量地壳主要是由氧、硅、铝、铁、钙、钠、钾、镁、氢等元素组成的。5 具有相同的结构:核电数相等(质子数相等),均为1,氢元素。元素

27、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只要质子数相同,不论中子数或电子数是否相同的微粒,都属于同一种元素。让学生自己归纳出物质的分类,化合物和混合物的区别。得出单质、化合物、氧化物、含氧化合物的概念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第三章维持生命之气氧气3.1氧气的性质和用途一、知识与技能1 .使学生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色、态、味、密度、水溶性等);2 .使学生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观察和描述木炭、铁、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3 .了解氧气的主要用途,氧气与人类的关系密切;4 .理解化合反应的定义。二、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三、情感、态度

28、与价值观养成细致的观察习惯和严谨的工作作风。1 .氧气的化学性质及其现象的描述。2 .化合反应的定义。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地球上的一切生命体都离不开氧气,你了解氧气吗?你知道氧气有什么样的物理性质吗?你知道医院中放氧气瓶的原因吗?1 .氧气有哪些物理性质在通常状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稍大(0C、101.3kPa时,密度为1.429g-L-1),不易溶于水。描述氧气的物理性质时,应抓住温度、压强等外界条件。因为条件不同时,气体的颜色、状态、密度、溶解性等物理性质会发生变化。氧气的物理性质中,密度和溶解性尤为重要,因为它们决定了氧气的收集方法。2 .氧气有哪些化学性质氧气是

29、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具有氧化性。在一定条件下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放出热量。探究实验1:木炭的燃烧实验步骤:用镒子夹取一小块木炭,先放在空气中加热到红热,再放入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一会儿后,向集气瓶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振荡,观察现象。实验现象:反应物空气中氧气中生成物木炭(黑色)持续红热,无烟,无火焰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热无色无味气体,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实验结论:木炭在氧气中比在空气里燃烧更剧烈,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探究实验2:氧气与铁丝的反应实验步骤:将一根光亮细铁丝,绕成螺旋状,在铁丝下端系上一根火柴梗。用用烟钳夹住铁丝点燃火柴梗,至其快燃尽时,伸入充满氧气且瓶底有少量水(或铺

30、少量沙子)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实验现象:反应物空气中氧气中生成物铁丝(银白色)不能燃烧,灼烧时红热,离火后迅速变冷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黑色固体实验结论:铁丝在氧气里能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铁丝为什么要绕成螺旋状?瓶底的水起什么作用?铁丝绕成螺旋状,既增加了其长度,又增大了铁丝的受热面积,便于铁丝持续燃烧;瓶底的水是为了防止高温熔化物溅落下来,使集气瓶底炸裂。探究实验3:蜡烛的燃烧实验步骤:用铁丝固定一段蜡烛,先在空气中点燃,再放入充满氧气的干燥集气瓶中;一会儿后,向集气瓶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振荡,观察现象。实验现象:反应物空气中氧气中生成物蜡烛(白色)放热,黄白色火焰,火焰分层,少量

31、黑烟发出白光,放热,瓶壁上出现水雾无色液体;无色无味气体,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实验结论:蜡烛在氧气中比在空气里燃烧更剧烈,发白光,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石蜡+占燃氧气二氧化碳+水。氧气可以支持燃烧(助燃性),但没有可燃性,不能作燃料。氧气的浓度越高,物质燃烧得越旺,故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有些物质尽管在空气中不能燃烧,但却能在氧气中燃烧。3 .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1)化合反应概念: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特征:“多变一”,可用通式:A+B-AB表示。(2)氧化反应概念: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特征:有氧参加反应。概念中的“氧”是指氧元素,是指氧气或其他含氧物质中的氧,不

32、能单纯地理解为氧气。当然,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但氧化反应中不一定有氧气参加。4 .氧气有何用途氧气的用途(如图)从两个方面进行归纳:(1)供给呼吸,如医疗抢救、潜水作业、登山运动、高空飞行、宇宙航行等。(2)支持燃烧,如气焊、气割、炼钢、液氧炸药、航空航天器的推进剂等。氧气的化学性质决定了氧气的用途。用途主要利用了氧气易于跟其他物质起反应并放热的特性。5 .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化学反应现象是化学反应本质的外在表现。正确认识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要注意以下几点:(1)物质燃烧与氧气的浓度有关,因此物质在氧气中燃烧与在空气里燃烧现象不同。(2)正确理解“光”和“焰”“烟”和“雾

33、”的不同。“烟”是固体小颗粒分散在空气中形成的,“雾”是液体小液滴分散在空气中形成的。光一般指固体燃烧时产生的一种现象,“火焰”一般指气体或液体或低熔点固体燃烧时产生的现象。(3)正确区别现象的内在本质和外观特征;反应现象与结论两者之间不能相提并论,不能把生成物的名称作为实验现象来描述。6 .影响物质在氧气中顺利燃烧的因素物质在氧气中能否顺利燃烧,除了受物质本身的性质影响外,还要受氧气的浓度、实验操作方法、反应条件等因素的影响。(1)氧气的浓度。这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由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可知氧气的浓度越高,物质燃烧得越旺。(2)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接触面积越大,越容易燃烧。(3

34、)实验操作方法。实验操作时,将点燃的物质放入氧气瓶中的速率、位置,对燃烧的影响也很大。如将点燃的物质迅速放入氧气瓶内下部,会使瓶内中上部氧气受热膨胀排出,造成氧气浓度过低,而不能顺利燃烧。此外,反应条件、物质质地的疏密、氧气的量等因素,也会对物质燃烧有一定的影响。7 .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的关系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都属于化学反应,它们是以截然不同的分类依据,从不同的角度对化学反应进行的分类。二者没有必然的联系。氧化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化合反应也不一定是氧化反应,二者属于交叉关系。如图所示:图中,I(实线圆区):属于化合反应;11(虚线圆区):属于氧化反应;III(公共区):既属于化合反应,又属于

35、氧化反应。注:图中的圆圈仅表示概念之间的包含关系或并列关系。化合反应是基本反应类型之一,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其特点是“多变一”,根据反应物、生成物种数的多少来判断。而氧化反应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根据是否有氧参加反应来判断。8 .气体的鉴别气体的鉴别:是指给定几种气体物质,在此范围内根据物质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的差异,运用一定的方法将它们进行区分。现阶段需掌握两种气体:气体性质氧气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解题时(1)以所给物质的特性作为解题突破口,依次鉴别:方法简单,现象明显,操作简便可行。(2)步骤:取样一操作一现象一结论。(3)两种气体的鉴别,若有氧气,用带火星木条;若有二氧化碳,一般用澄清石灰水。三种或三种以上气体鉴别,若有氧气,则首先使用燃着的木条,再用其他。这节课主要学了氧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化合反应。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能与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氧气能供给呼吸、支持燃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