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古诗文梳理(知识点、练习).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古诗文梳理(知识点、练习).pdf(1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古诗文梳理(知识点+练习)【知识清单】(4-6单元)第 17课 短文两篇 陋室铭(一)课文字词详解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名:出名,有名。灵:灵验。斯:这。是:判断动词。陋室:简陋的屋舍。惟:只。德馨:品德高尚。馨,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上:长上。入:映入。青:青色。鸿儒:博学的人。鸿,大。白丁: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调:调弄。素:不加装饰的。金经:指佛经(佛经用泥金书写).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丝竹:琴、瑟
2、、箫、笛等乐器的总称,“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之:助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乱:使乱,扰乱。案牍:指官府文书。劳形:使劳神伤身。形,形体、躯体。之:助词,表示宾语前置。(二)重点句子翻译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长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了青色。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谈笑、来往的都是博学的人,没有无功名的人。4.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在这里)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浏览(珍贵的)佛经。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
3、公文劳神伤身。6.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诸葛亮隐居南阳住的草庐,扬子云在西蜀的屋舍。7.孔子云:何陋之有?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三)课文分析1.通过对陋室的描写,表达了室主人怎样的节操和情趣?表达了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2.本文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以其立意鲜明,格调高雅,构思巧妙,意境隽永,韵味深长,文句精美而脍炙人口,久为传诵。那么本文的主题应如何概括呢?本文通过对陋室情景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3.文章前四句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这样写的目的何在?类比的写作手法。引 出“斯是陋室”,而立意于“惟吾德馨”,表 明“陋室”也具有“名
4、”与“灵”的性质。4.文章对陋室从哪几方面进行描写?这几方面突出陋室怎样的特征?景色之雅: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交往之雅: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情趣之雅:可以调素琴,阅金经。陋室特征:雅。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用了怎样的手法来写室中事?写出了室主人怎样的情感?反面虚写。写出室主人不受世俗羁绊之情。6.“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一句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为什么要这样写?运用类比的写作手法。用古名贤之室类比自己的“陋室”,表明作者以古名贤自况,表明自己也有古名贤的志趣和抱负。7.文章以孔子的话结尾,用意何在?这是全文的画龙点睛之笔,引用孔子的话论证“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突出了
5、“惟吾德馨”这一主题。8.刘禹锡自比诸葛亮和扬雄,他们之间的共同点是什么?都具有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君子之风,高雅脱俗而才华横溢。9.历史上或现实生活中有哪些陋室不陋的例子?请举例。床头屋漏、雨脚如麻的杜甫草堂。净洁无尘,以木板、方砖做书架的钱钟书的书斋。爱莲说(一)课文字词详解说:古代一种文体,也称杂说。可以说明事理,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都是为了阐明一个道理,给人某种启示或给自己明志。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fdn)。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草木:草本。可爱:值得喜欢。者:的花。蕃:多。独:只。自:从。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zhu6)清涟而不妖,甚:特别,十分。
6、予:我。独:只。之:助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染:沾染(污秽)。濯:洗。清涟:清波。妖:过分艳丽。中通外直,不蔓(mdn)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通:贯通,通透。直:挺立。蔓:生藤蔓。枝:生枝茎。远:远播,远远地传送出去。益:更加。亭亭:耸立的样子。植:竖立。亵玩:靠近玩弄。亵,亲近而不庄重。予谓菊,花之隐逸(yl)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谓:认为。隐逸者:指隐居避世的人。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噫!菊之爱,陶后鲜(xidn)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噫:叹词,表示感慨。鲜:少。闻:传闻。同:和一样。宜:应当。众:很多。(二)重点
7、句子翻译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积存的污泥里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它的茎)内空外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香气传得越远就越清幽;洁净地挺立(在那里)。3.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可以在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玩弄(它)。4.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是花中的君子。5.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之后就很少有传闻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
8、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人应当很多了。(三)课文分析1.归纳主题。通过对莲花的爱慕和赞颂,表现作者对美好理想的向往,对高尚情操的追求,对正直人格的仰慕;同时,通过对牡丹的厌恶和鄙弃,表现出对趋附权贵、苟随时俗及其风尚的不满。2.莲之爱(君子形象)。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前句象征君子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的品质;后句象征君子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体态香气:“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是体态,象征君子通达正直、豁达大度、行为端正;“香远益清”是香气,志洁行廉,美名远扬。气质风度:“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象征君子美好的资质,仪态庄重,令人敬重。3.
9、下面这段话蕴含了君子的哪些品质?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既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也不孤高自许;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志洁行廉,仪态端庄,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4.作者借花喻人,抒情言志。那么他把菊花比作什么?把牡丹比作什么?把莲又比作什么呢?菊是隐逸者,逃避现实。菊花不在春天与百花争艳,而在群葩凋落的秋季独吐幽芳,就像那些不肯与世俗同流合污而离群索居、隐遁山林的逸民高士。牡丹是富贵者,贪图享乐。它雍容华贵,绚丽多姿,就像达官显贵和攀附富贵的庸碌之辈。莲是君子,高洁典雅。它不染尘俗,就像胸怀磊落,行为正直,德名远播的君子。5
10、.本 文 以“爱”为脉络,写出了对莲花的喜爱,为何还要写菊花和牡丹?写菊、写牡丹是为了衬莲,写菊为旁衬,写牡丹为反衬,在映衬中突出了莲花的形象和品格。第21课 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 唐 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注释】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北京市。幽州台:即燕国时期燕昭王所建的黄金台。修建黄金台用于招纳贤才,因燕昭王将黄金置于其上而得名,其师郭隗为例,成为当时燕昭王用黄金台招纳而来的第一位贤才。悠悠:时间短暂。怆然:悲伤凄凉。涕:古时指眼泪。【译句】放眼望去哪有古贤人的踪影,回头看看也不见一个效法古贤的今人。想到那天悠悠而高远、地悠悠而广袤的天地之间,我独
11、自忧伤啊,让人禁不住泪流满面沾湿了衣襟!【主题思想】感慨时空无限,人生有限,表达了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孤独寂寞的思想感情。【赏析】赏 析“独”“悠悠”一词的表达效果。独:独自,写出了诗人登上幽州台时心中的感慨,表达了诗人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愤慨,壮志难酬的孤独寂寞和对世界人生的思索。“悠悠”形容时间久远和空间广大。把个人放置到无边宇宙的背景中,使人显得渺小,从而产生一种苍茫孤独感。望岳 唐 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注释】题解:这是杜甫青年时期所写的一首五言古诗,岳:高大的山,这里指泰山。岱宗:对泰山的尊称。泰山别名岱
12、,居五岳之首,故又名岱宗。夫如何:怎么样。齐鲁:原是春秋战国时代的两个国名,在今山东境内,后 用“齐鲁”代指山东地区。未了:不尽。造化:大自然。钟:聚集。阴阳割昏晓:古代山南叫“阳”,山北叫“阴”。此句是说泰山很高,在同一时间,山南山北判若早晨和晚上。决眦入归鸟:决:裂开。眦:眼眶。决眦:极力张大眼睛。入:收入眼底,即看到。会当:应当,定要。凌:登上。【译句】首联:岱宗究竟是怎样的雄伟壮观呢?齐鲁大地上它青翠的山色连绵不断,望不到尽头。(设问领起,答句远望其广阔绵延。)颔联:大自然在这里聚集了所有了神奇秀丽,高耸险峻的泰山山南山北判若黄昏和清晨。(近望泰山,写出其神奇秀丽和山势之高。)颈联:山
13、中生出层层云气,心胸为之激荡,极目远望,归巢的鸟儿尽收眼底。(写细望黄昏时的山景和产生的感受。)(前六句写尽泰山景色,突出泰山气势,流露出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尾联:总有一天,我一定要攀登到泰山的绝顶,至I那时,俯瞰群峰,它们将是多么渺小!(篇末点睛,写由望岳而生的登岳的豪情壮志,也包含了人生的雄心壮志。)【主题思想】全诗以“望”字为线,描写了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情景交融,抒发自己勇于攀登,傲视一切的雄心壮志,洋溢出蓬勃的朝气。【赏析】1.赏析“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中“钟”和“割”的妙处。“造化钟神秀”一 个“钟”字,将大自然拟人化,写得格外有情:大自然将神奇和秀丽集中于泰山。突出了近望
14、泰山的神奇秀丽。“阴阳割昏晓”一 个“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了泰山高峻巍峨、遮天蔽日的形象。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已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试分析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雄心和气概?化用孔子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写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意愿,体现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它不只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从而表达了诗人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登飞来峰 宋 王安石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0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注释】飞来峰:杭州西湖灵隐寺前灵鹫峰。传说东晋时印度高僧慧理认为它像天
15、竺国的灵鹫山,并 说“不知何时飞来”,故而得名。千寻:古以八尺为一寻,形容高。不畏:反用李白 登金陵凤凰台“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句意。浮云:陆 贾 新语慎微有“邪臣之蔽贤”句。【译句】飞来峰上耸立着高高的宝塔,我听见鸡叫便看太阳升起。不怕会有浮云遮住了远望的视线,因为人已站在最高层的地方。【主题思想】这是一首登高揽胜之作,表达了作者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抒发了作者远大的政治抱负和对前途充满信心的思想感情,表现了作者高瞻远瞩的胸怀和坚毅无畏的气概,包含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生活哲理。【赏析】说说你对“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的理解。这两句用了议论、
16、抒情的表达方式,“浮云”比喻眼前的困难、障碍、挫折等。诗句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告诉我们,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这首诗中,诗人对前途充满信心,表达了诗人不畏艰险、勇往直前、自信向上、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游山西村 宋 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0【注释】腊酒:腊月里酿造的酒。足鸡豚(tiin):意思是准备了丰盛的菜肴。豚,小猪,诗中代指猪肉。箫鼓:吹箫打鼓。春社:古代把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作为春社日,拜祭社公(土地神)和五谷神,祈求丰收。古风存:保留着淳朴古代风俗。若许
17、:如果这样。闲乘月:有空闲时趁着月光前来。无时:没有一定的时间,即随时。叩(kdu)n:敲门。【译句】首联:不要笑话农家的酒浑,丰收之年有丰足的佳肴款待客人。颔联:一重重山,又一道道水,疑惑无路可行间,忽见柳色浓绿,花色明丽,一个村庄出现在眼前。颈联:你吹着箫,我击着鼓,结队喜庆,春社祭日已临近,布衣素冠,简朴的古风依旧保存。尾联:从今日起,如果允许乘着月光闲游,我这白发老翁也要随夜乘兴,拄着拐杖,敲开柴门。【主题思想】描述了农村优美的风光,农人淳朴的品格,表达了诗人对农村生活、农人的热爱。【赏析】“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两句流传最广,请自选一个角度,谈谈你的看法。这句诗写出了山西
18、村山环水绕,一派花团锦簇的景象,寓意着遇到困难、挫折切勿低头放弃,爬起来勇敢地前行,就会看到前方闪烁着希望的曙光、成功的光芒,说明了在困境中仍然蕴含着希望的哲理。给人以乐观向上的积极感受,具有激励人生的作用,故千百年来被人们广泛引用。艺术:采用对比和对偶句的手法,突出了柳暗花明给人的惊喜,读起来朗朗上口,易于诵记。意境:前一句写山重水复无路可寻的无奈,后一句则写出了披花拂柳发现另一个村庄的喜悦。寓意:它写出了人们有时面对无路可走的境地,但突然事情有了转机,出现了新的希望,揭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己亥杂诗(其五)清 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注释】吟鞭
19、:诗人的马鞭。吟:吟诗。落红:落花。后两句诗言外之意是说,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译句】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马鞭向东举起,这一起身从此就是天涯海角了。我辞官归乡,犹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主题思想】这首诗写诗人离京的感受,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抒发了诗人强烈的报国之志、对新生命的赞美、呵护生命的无私奉献精神和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的感情。【赏析】赏 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由抒发离别之情转入抒发报国之志,反用陆游的词“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落红
20、,本指脱离花枝的花,但并不是没有感情的东西,即使化做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不为独香,而为护花。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充分表达诗人的忧国忧民的情怀。诗人移情于物,借落花翻出新意,展示了一个极为瑰丽的境界:在诗人看来,落花作为个体,它的生命是终止了;但一当它化作春泥,就能保护、滋养出新花枝,它的生命就在下一代群体身上得以延续,高度赞美新生命。比喻,表示自己虽然已成“落红”甚至“化为春泥”,但对国家命运的关心并不因此减退,今后仍为国家贡献自己力量,尽自己责任。境界高远,比喻精妙。【巩固练习】短文两篇 陋室铭 爱莲说 陋室铭1.本文是托物言志的名文,你知道
21、本文所托之物是什么吗?2.本文用什么比喻陋室,又用什么类比陋室?二.默读,探究下列加横线词语的意思。L有龙则灵()2.斯是陋室()3.惟吾 德 馨()4.草色入帘青()5.鸿儒()6.白丁()7.无丝竹之乱耳()()8.调素琴()9.无案牍之劳形()()10.阅金经()三.反复朗读并背诵,充分感受作者宁静致远的情怀。1.本文从几个层面来展现陋室主人品德的高尚的?2.作者在文章首尾分别运用了比喻和类比手法,其意图是为了强调什么?3.默写“苔痕上阶绿”至“无案牍之劳形”。基础知识填空.1.陋室铭的作者是,字,是 朝人。2.铭是一种文体,最初是古代刻在器物、碑碣上的文字,后来发展为一种的文体,用来记
22、述事实、功德的文字,述公记行、有时也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体,这种文体有的特点。3.陋室铭大量使用“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样的句子,句式整齐,音韵和谐,使用的是 的修辞方法。翻译句子。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4.何陋之有?5.斯是陋室,惟吾德馨。6.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三.下列句中“之”的用法分别是之的用法:A、助 词“的 B、代词 C、动词,“往,到 D、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E、宾语提前的标志A.何陋之有?()B.忘路之远近()C.渔人甚异之()D.具答之()E.牡丹,花之富贵者也()F.君之病在肌肤()G.中间
23、力拉崩倒之声()四.阅读文章,回答问题。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1.给画线句加上标点。2.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山不/在高,有 仙/则 名 B.苔痕/上阶绿,草 色/入 帘/青C.无丝竹/之乱耳,无 案 牍/之 劳 形 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3.找出表明中心的句子。4.作者通过描写自己的“陋室”表明了自己 的愿望和的生活情趣。这这篇短文采用了 的写法5.选出理解不正确的一项()A.“龙”和“仙”是比喻道德高尚
24、的人。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渲染了居室恬静的气氛。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表现了作者对知识分子的歌颂,对无学问之人的鄙薄。D.“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反映了室主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弃。6.文中说“斯是陋室”,而结尾却说“何陋之有”,到底这屋子陋还是不陋呢?7.完成下面的对偶句创作。上句:品千古美文 下句: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爱莲说1.本文写了几种花?主要写哪种?2.哪些句子是直接描写与赞美莲花的?3.反复诵读描写与赞美莲花的
25、语句,说说作者可能意在赞美怎样的品质?二.默读,解释下列加横线词语的意思。1.可爱者甚蕃(4.亭亭净植(7.陶后鲜有闻()2.出淤泥而不染()5.濯清涟而不妖()8.同予者何人?()3.香远益清()()6.不可亵玩焉()9.宜乎众矣()三.反复诵读,体会句义。1.填入句中省略的词。先用文言词,再在句后横线上解释。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2.指出下列句中名词活用成动词的词。中通外直,不蔓不枝3.说出下列语句的通常语序。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四.背诵,感受作者“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情操以及对庸俗世态的感叹。1.快速工整地默写直接描写与赞美莲
26、花的文字。2.根据课文,说说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应具有哪些美好的品质?3.“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讽刺当时怎样的世态?一、默写1、爱莲说一文中写莲花品质的名句是2,爱莲说一文中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因而美名远扬的句子是3、爱莲说一文中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又有庄重的仪态,令人敬意不敢侮的句子是4、“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5、文章的主旨句是6、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的句子是二、填空1、本文的作者是,代道州人,家.2、本文运用 写法,作者所托“物”是指,所言的的志是O3、作者写莲的过程中,又写了菊、牡丹等花,这种写法叫,这样写的作用是,本文写“莲”的品质,用 作正面映衬,用 作反面映衬。4
27、、“陶后鲜有闻”中 的“陶”是指 我们学过他的一首诗是一篇文是5、写出你喜欢的一种花,并说明喜欢的原因。花名是:喜欢的原因是:三、翻译下列句子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2、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3、陶后鲜有闻4、中通外直,不蔓不枝5、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四.课文阅读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
28、.解释句中加横线的词。自李唐来()不蔓不枝()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可爱者甚蕃()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宜乎众矣()2.选出加点词词义不同的一项()A.何:同予者何人何陋之有 B.可: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可以调素琴C.独:晋陶渊明独爱菊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之:水陆草木之花莲之爱3.下面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A.”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B.“香远益清,亭亭净植“比喻君子志洁行廉,芳名远播。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比喻君子不可能受到大多数人的理解。D.“出淤泥而不染,濯请涟而不妖”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诩.4.简答。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句子是:比
29、喻君子美名远扬的句子是:5.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6.这篇文章在写法上一个突出特点是:答案:第一部分:一.略二.1.多2.不被沾染3.更加清芬4.洁净地立着5.洗涤妖艳6.玩弄7.少8.我9.应当,当然。三:L于 于 从 在 2.蔓:生出枝蔓;枝:长出枝节3.爱菊爱莲爱牡丹四.1.略2.只要结合莲的特点,言之有理就可,不求统一答案。如高洁自重、谦虚正直不趋炎附势等3.鄙视追名逐利、趋炎附势之风。第二部分:一.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3.亭亭净直,可远观而不可裹玩焉.4.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5.莲,花之君子者也6.莲,花之君子者也二.1
30、.周 敦 颐 北 宋 哲 学 家 2.托物言 志 莲 既不消极避世,又决不同流合污,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3.衬托突出莲的高洁品质菊花牡丹四.1、从枝蔓亲近而不庄重多认为 应 当 2.D 3.C 4.出淤泥而不染 香 远 益 清 5.莲,花之君子者也6.托物言志XXX答案:第一部分一.1.陋室2.有仙人居住的山,有龙潜藏的水:诸葛庐子云亭二.1.灵异2.这3.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4.映入5.博学的人6.本文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7.指嘈杂的音乐;扰乱(或使受到扰乱)8.调弄,弹 奏 9.官府的公文;使劳 累 10.佛经三.1.就不感到简陋了。2.(1)苔痕绿上阶,草色青入帘。(2)有何陋?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四.1.三个方面,分别为环境幽雅、往来者渊博、兴趣高雅。2.强调作者的品德高尚,志趣高远。第二部分:一.1.刘禹锡,梦得,唐朝人2.用韵3.对 偶 二.1.山不一定高,有仙人居住就能天下闻名。2.谈笑往来有渊博的学者,没有粗俗的人。3.没有嘈杂的管乐之声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4.有什么简陋的呢?三.EA BBA A A 四.1.,。,。,。:2.D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4.保持高尚节操;安贫乐道;借物抒情5.C 6.从建筑和室内布置看是简陋的,但由于屋主人品德高尚,所以这小屋就不显得简陋了 7.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