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文知识点汇编(中)(含练习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72804146 上传时间:2023-02-13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8.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文知识点汇编(中)(含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文知识点汇编(中)(含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文知识点汇编(中)(含练习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文知识点汇编(中)(含练习题及答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文知识点汇编(中)目录秋词(其一)(刘禹锡)夜雨寄北(李商隐)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陆游)潼关(谭嗣同)竹里馆(王维)春夜洛城闻笛(李白)逢入京使(岑参)晚春(韩愈)【译文】 我直挺挺躺在孤寂荒凉的乡村里,没有为自己的处境而感到悲哀,心中还想着替国家守卫边 疆。深夜里,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的声音,迷迷糊糊地梦见,自己骑着披着铁甲的战马跨过冰 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赏析】诗的开头两句“僵卧孤村不自哀”叙述了作者的现实处境和精神状态,“尚思为国戍轮 台”是对“不自哀”这种精神状态的解释,前后照应,形成对比。“僵、卧、孤、村”四字 写出了作者此时凄凉的境遇,写出了作

2、者罢官回乡后处境寂寞、窘迫、冷落的生活现状。笼 罩着一种悲哀的气氛。诗的后两句由自然界的风雨又想到国家的风雨飘摇,由国家的风雨飘摇自然又会联想到 战争的风云、壮年的军旅生活。“铁马冰河入梦来”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英雄气概。【主旨】诗人通过描写自己的处境与自己精神状态的对比和有自然风雨联想到国家风雨飘摇,表 达了诗人立志收复失地为国杀敌至死不渝的壮志豪情。【体裁&题材】从体裁来看,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从题材来看,这是一首抒怀言志诗。【真题精选】.诗中“僵”“尚”二字用得好,请你说出一点理由。1 .“风吹雨”包含了哪两层意思?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2 .“入梦来”三个字蕴含了作者怎样的复杂情感

3、?【答案】.“僵,字写年迈,写肌骨衰老,通过“卧孤村”可看出,此句写出了诗人晚年生活的凄凉, “尚”的意思是“还。“尚思为国戍轮台”,表现了诗人强烈而至死不渝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1 .由“夜阑卧听”看出,“风吹雨”,表面是指自然界的风雨,但象征风雨飘摇中南宋的命 运;诗人这里是运用象征的手法;“尚思为国成轮台”“铁马冰问入梦来”两句表现出了诗人 立志收复失地为国杀敌至死不渝的壮志豪情。2 .“铁马冰河入梦来”意思是诗人梦见自己骑着披着盔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 场,这里的“入梦来”写出了诗人在入睡后梦中还在想着挥刀杀敌、戌守边疆,表现了诗人 炽热而深沉的报国热情;同时,“入梦来”也反

4、映了政治现实的可悲:诗人有心报国却遭排 斥而无法杀敌,一腔御敌之情只能寄于梦境,暗示了诗人壮志难酬的凄凉。潼关清谭嗣同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作者简介】谭嗣同(1865年3月10日1898年9月28日),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中国 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维新派人士。其所著的仁学,是维新派的第一部哲学著作, 也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中的重要著作。此诗是诗人十八岁时所作,为光绪八年(1882)。此年春,诗人从浏阳起身,往其父亲 谭继洵任职地甘肃兰州。途经潼关,诗人被眼前雄伟壮丽的景色所深深吸引,由衷写出了这 首赞美之诗。【注释】1终古:久远。2簇:簇拥。

5、束:拘束。4山入潼关:指秦岭山脉进入漳关(以西)。【译文】千年的高云聚集在这座雄关之上,阵阵秋风吹散了马蹄声。滔滔的黄河与辽阔的原野还嫌不够舒展,从华山进入潼关后更不知什么是坦平。【赏析】此诗首句写潼关雄踞山腰,下临黄河,形势十分险要;次句写作者行经此地,马蹄声声,被秋风吹散,点明时间和旅程;三、四句写黄河浩浩荡荡以及潼关境域内的山峦起伏。【主旨】诗人通过描写雄伟壮丽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体裁&题材】从诗的体裁来看,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从题材来看,这是一首即景抒怀诗。【真题精讲】.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二句描写的景象。1 .请赏析“簇”字的妙处。2 .请赏析诗中的三、四两句。3

6、.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这句诗描绘出了怎样的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天空中翻卷着一团团云雾,异峰突起,久远的高云簇拥着潼关古城,那景象壮阔极了。一 阵阵猎猎的秋风吹来,将清脆的马蹄声吹散了,古城又显出了它的寂寞。1 .簇,簇拥,写出了巍峨的雄关被白云团团簇拥的景象,表现了潼关城高耸入云,巍峨壮 观的气势。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壮美山河的热爱。2 .三、四两句运用了对偶、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河流高山以人的情感,河水奔流还嫌拘 束,山入潼关桀瞥不驯,无一平坦之处,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潼关山水的壮阔,也表现出诗人 渴望冲决罗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3 .黄河在广阔

7、的原野上奔流仍嫌受约束,潼关以西,山山相连,峰峦起伏,不知什么叫平坦。 写河、山雄伟的气势,寄托了作者远大的抱负,表现出诗人渴望冲决罗网、勇往直前、追求 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七年级下册古诗文知识点整理竹里馆唐王维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作者简介】王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 诗人,有“诗佛”之称。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 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多才多艺,音乐也很 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竹里馆当作于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辆川时期。王维早年信奉佛教,思

8、想超脱,加之仕 途坎坷,四十岁以后就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诗人是在意兴清幽、心灵澄净的状态下与竹林、 明月本身所具有的清幽澄净的属性悠然相会,而命笔成篇的。【注释】1幽篁(huang):幽深的竹林。篁,竹林。2深林;这里指“幽篁”。3相照:照射我,意思是明月来陪伴我。【译文】独自闲坐在幽静竹林,一边弹琴一边高歌长啸。深深的山林中无人知晓,只有一轮明月静静与我相伴。【赏析】起句写诗人活动的环境非常幽静,“独”字贯穿了全篇。次句承上写诗人悠然独处,借弹琴和长啸来抒发自己的情感。三、四两句写自己的内心世界没有人能理解。【主旨】通过写隐者的闲适生活以及情趣,描绘了诗人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悠闲生活,传达出

9、 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表现了清幽宁静、高雅绝俗的境界。【体裁&题材】从体裁来看,这是一首五言绝句;从题材来看,这是一首山水田园诗。【真题精选】.有人评价这首诗具有“以声写静、以动衬静”的艺术特色,你赞同这个观点吗?请说明理 由O1 .诗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请结合诗句,作简要的分析。2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oA.这首诗是诗人晚年隐居时创作的一首五绝。一个“独”字贯穿全诗,刻画了一个高洁脱 俗的隐者形象。B.全诗用字造句、写景写人都平淡自然,仿佛信手拈来,就写出了清幽的氛围与淡泊的心 态,达到“诗中有画”的高超境界。C. “明月来相照”运用拟人的手法,把倾洒着银辉的一轮

10、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 示出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D.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竹林中弹奏、舒啸之状,表达了诗人因仕途坎坷而内心落寞无限惆 怅之情。【答案】L赞同。诗人在写月夜幽林的同时,又写“弹琴”“长啸”这是以声响托出静境,即“以声 写静”;以动态的景物“弹琴”“长啸”来渲染。反衬静态的景象,烘托出一种更宁静的环境。 即“以动衬静”。2 .此诗写诗人在竹林里独自弹琴、长啸,与明月相伴的情景。前两句写诗人“独坐”“弹五 谷丰登”“长啸”等动作,后二句写夜深人寂,明月相伴,构成了全诗优美、高雅的意境, 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境。3 . D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

11、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作者简介】李白(701年一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土,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 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 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 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 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多首。这首诗是李白游洛城(即洛阳)时所作。洛阳在唐代是一个很繁华的都市,时称东都。 当时李白客居洛城,大概正在客栈里,偶然听到笛声而触发故园情,因作此诗。【注释】1玉笛:笛子的美称。2折柳:指折杨柳,汉代

12、乐府曲名,内容多叙离别之情。3故园:故乡,家乡。【译文】这是从谁家飘出的悠扬笛声呢?它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客居之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谁又能不生出怀念故乡的愁情?【赏析】前两句描写笛声随春风而传遍洛阳城。诗的第一句是猜测性的问句。第二句说笛声由春 风吹散,传遍了洛阳城。这是诗人的想象,也是艺术的夸张。三、四两句写诗人自己的情怀,第三句说明春风传来的笛声,吹奏的是表现离情别绪的 折杨柳,第四句水到渠成引出思乡之情。【主旨】诗人通过描写自己闻笛的感受,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体裁&题材】从诗的体裁来看,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诗,从诗的题材来看,这是一首思乡怀人诗。【真题精选】.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

13、能揭示主旨的诗句是,它表达了诗人 的思想感情。1 .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之妙。试赏析诗中“暗”和“满”的表达效果。2 .赏析“谁家玉笛暗飞声”中“暗飞” 一词的妙处。秋词(其一)唐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作者简介】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 学家,哲学家,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这首诗是诗人被贬朗州司马时所作。【注释】1寂寥:冷清萧条。2春朝:春天。3排:推开。4碧霄:蓝天。【译文】自古以来,骚人墨客都悲叹秋天萧条,我却说秋天远远胜过春天。秋日晴空万里,一只仙鹤排开

14、云层扶摇直上,便引发我的诗情飞上云霄。3 .诗歌首句中的“暗”字有何妙处?全诗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4 .为什么说“折柳”是全诗的关键词?【答案】.何人不起故园情;听到折杨柳曲后思念家乡和亲人。1. “暗”有隐约、悄然之意,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在不经意间打动了许多观众,引起 人们无线的忧伤;“满”字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反衬诗人内心闻 笛后的孤寂心情。2. “飞” 一词巧妙地把被人吹出来的笛声这一客体变成了自己到处飞扬的主体,仿佛笛声 也知道人的心思,所以专门飞向那些旅居异乡的人的耳中,勾起他们的离愁别绪。3. 一个“暗”字,一方面表达了喧器过后平静夜瞭亮笛声传来的突然性

15、,像是悄然而无痕 迹的;另一方面照应了 “谁家”,让人产生无限遐想;游子思乡之苦。4. “折柳”这首曲子寓有借别怀远之意。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 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逢入京使唐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作者简介】岑参,荆州江陵(今湖北江陵县)人或南阳棘阳(今河南南阳市)人,唐代诗人,与高 适并称“高岑”。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此诗作于公元749年(天宝八载)诗人赴安西(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上任途中。 这是岑参第一次远赴西域,此时诗人34岁,前半生功名不如意,无奈之下,出塞任职。他 告

16、别了在长安的妻子,跃马踏上漫漫征途,西出阳关,奔赴安西。岑参也不知走了多少天, 就在通西域的大路上,他忽地迎面碰见一个老相识。立马而谈,互叙寒温,知道对方要返京 述职,不免有些感伤,同时想到请他捎封家信回长安去安慰家人,报个平安。此诗就描写了 这一情景。【注释】1入京使:回京城长安的使者。2漫漫:路途遥远的样子。龙钟:沾湿的样子。4凭:请求,烦劳。5传语:捎口信。【译文】向东遥望长安家园路途遥远,思乡之泪沾湿双袖难擦干。在马上匆匆相逢没有纸和笔,只有托你捎个口信,给家人报平安。【赏析】此诗前两句塑造西行途中的旅人形象,后两句一方面有对帝京、故园相思眷恋的柔情, 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

17、豪迈胸襟,柔情与豪情交织相融,感人至深。【主旨】这首诗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以及渴望建功立业的豪迈胸襟。【体裁&题材】从诗的体裁来看,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从诗的题材来看,这是一首思乡怀人诗。【真题精选】.“漫漫”“龙钟”分别是什么意思?1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 .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故园东望路漫漫”的情景。3 .“双袖龙钟泪不干” 一句诗人运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案】.漫漫:路途遥远的样子;龙钟:泪流纵横的样子。1 .表达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2 .离开长安已经好多天了,回头一望,只觉长路漫漫,尘烟蔽天。3 .诗人运用夸张的手法,说泪下如

18、雨,湿袖难干,借以表达自己深切思念亲人的心情。晚春唐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作者简介】韩愈,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祖籍昌黎郡”,世称“韩昌黎”、 “昌黎先生”。唐代中期大臣,文学家、思想家。韩愈作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名列“唐 宋八大家”之首,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与柳宗元、 欧阳修和苏轼并称“千古文章四大家”。此诗为游城南十六首中的一首。钱仲联集释系此诗于唐宪宗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此时韩愈已年近半百。【注释】1杨花榆荚(jid)无才思:意思是杨花榆荚不像别的花那样“百般红紫”,如同

19、人之“无 才思”。杨花,指柳絮。榆荚,指榆钱,榆树的果实。才思,才气、才情。2解:懂得,知道【译文】花草树木得知春天不久就要离去,竞相吐艳争芳,霎时万紫千红,繁花似锦。可怜杨花榆钱,没有艳丽姿色,只知道随风飘洒,好似片片雪花。【赏析】诗的前两句用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了晚春的繁丽景色;诗的后两句榆荚杨花虽缺乏草木的“才思,但不因此藏拙,而为晚春增添一景。【主旨】此诗熔景与理于一炉。可以透过景物描写领悟出其中的人生哲理:诗人通过“草木”有 “知”、惜春争艳的场景描写,反映的其实是自己对春天大好风光的珍惜之情。【体裁&题材】从诗的体裁来看,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从诗的题材来看,这是一首即景抒怀诗。【真题精讲

20、】.本诗一、二句写出了晚春景致怎样的特点?1 .这首诗从花草树木的角度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 .请说出“百般红紫斗芳菲”中的“斗”的修辞手法,并简析其妙处。3 .诗的三、四两句意蕴深刻,请对这两句诗作赏析。4 .本诗通过晚春景色的描写,表达出诗人何种情感?【答案】.草木留春、万紫千红或花草树木竞相开放、争妍斗艳的美丽景象。1 .这首诗从花草树木的角度抒发了诗人对春天的留恋、喜爱之情。(或表达了诗人感叹时 光易逝,劝喻人们珍惜时光勤奋努力的思想感情。).运用拟人修辞,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竞相开花、争妍斗艳的美丽景象。2 .运用拟人、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朴素无华的杨花榆荚也

21、不甘示弱,化作雪花随 风飘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作者借此表达了要珍惜光阴、不失时机的人生态度。3 .表达了诗人对春天大好时光的赞美珍惜之情。【赏析】诗的前两句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后两句诗人抓住秋天“一鹤凌云”,这一别致的景观的描绘,展现了秋高气爽,万里晴 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体现了诗人高昂的气质。【主旨】诗人通过描写万里晴空、凌空之鹤的景象,抒发了诗人奋发进取的豪情和豁达乐观的情 怀。【体裁&题材】从体裁来看,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诗;从题材来看,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真题精选】.“晴空一鹤排云上”中的“鹤”是怎样的形象?1 .诗的一、二句表露了诗人怎

22、样的心境?用的是什么手法?2 .前人写诗填词讲究炼字,谈谈诗歌第三句“晴空一鹤排云上”中“排”字的表达作用。3 .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你认为诗人眼中秋日胜春朝的理由是什么?4 .请描绘诗的三、四两句展现出的秋景图。【答案】.搏击长空、潇洒自得、奋勇向上的形象。(由实到虚地把握意象)1 .表现了作者乐观豁达的心境。将古人的悲秋和自己的颂秋进行对比手法来表现的。2 .排,在这里是排开,推开的意思,形象地写出了白鹤一飞冲天,仿佛冲破白云阻隔的气 势,表现了作者奋发进取的豪情和豁达乐观的情怀。3 .全诗表达了诗人一种激越向上的人生态度,原因是在如此秋高气爽的天气,看见白鹤直 冲云霄,诗人心情

23、然开朗,诗情广阔,于是说我言秋日胜春朝。4 .秋高气爽,晴空万里,远处一只白鹤正推开云层冲上云霄,仿佛将我作诗的豪情壮志也 带到了天空中去。夜雨寄北唐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秋涨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作者简介】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 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 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 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本诗是李商隐留滞巴蜀(今四川省)时寄怀

24、长安亲友之作。因为长安在巴蜀之北,故题 作夜雨寄北。【注释】1巴山:泛指川东一带的山。川东一带古属巴国。2何当:何时将耍。3却话:回头说,追述。【译文】你问我回家的日期,归期难定,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已涨满秋池。什么时候我们才能一起秉烛长谈,相互倾诉今宵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情。【赏析】首句点题,“君问归期未有期”,一问一答,先停顿,后转折,跌宕有致,极富表现力, 流露出离别之苦,思念之切。次句“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诗人告诉妻子自己身居的环境和心 情。以问答和对眼前环境的抒写,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思念。后两句即设想来 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三、四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

25、雨时”,这是对未来团聚时的幸福想象。【主旨】全诗表达了诗人对妻子的思念和对自我处境的无奈。【体裁&题材】从体裁来看,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从题材来看,这是一首思乡怀人诗。【真题精选】.虚实结合是中国古典诗歌中重要的艺术表现手法之一。夜雨寄北诗人实写“巴山夜雨 涨秋池”的眼前之景,虚写了什么情景?这样写有什么作用?1 .对上述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oA.夜雨寄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写给远在长安的妻子(或友人)的一首七言绝句。B. “君问归期未有期”写出对方询问诗人归期,诗人予以回答,一问一答,语言简括。C.夜雨寄北第三句写出自己当前的苦况,第四句转写自己回乡与亲友相聚的情景。D.夜雨寄北

26、这首诗构思新巧,跌宕有致,言浅意深,语短情长,具有含蓄的力量。3 . “巴山夜雨涨秋池”一句中,“秋”字有什么作用?4 . 一位评论家说:两叠巴山夜雨,无聊之极。你是怎样理解的?为什么?5 .简析李商隐夜雨寄北“巴山夜雨涨秋池”中“涨”字的妙处。6 .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答案】.虚写将来回家与亲人团聚后剪烛西窗、共话今宵的情景。作用:以想象未来团聚的欢乐 来衬托自己思念的寂寞,把思念的深情转化为重聚的希冀,更显得思念情深。(或时空交错, 虚实相生,把眼前的凄苦兑换成未来团聚的欢乐,也在未来的欢乐中注入被时间过滤了的“昔 日”之苦。1 . C. “秋”字点明了

27、季节,也烘托人物心情。2 .不无聊。前一个“巴山夜雨”是眼前的夜雨,后一个“巴山夜雨”是设想将来与亲人见 面畅读时回味的夜雨。“巴山夜雨”在诗中重复出现,表现出时空的交替,增添了思念缠绵 的意味。3 . “涨” 一词,富于动态感,既形象地写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流露出羁旅之愁 与不得归之苦,从而衬托出诗人深重绵绵的愁思。4 .运用反衬手法,诗人巧妙地设想未来相聚的欢乐,反衬今日思念的愁苦之深。运用虚写 和想象的手法,诗人巧妙地表达深切思念和渴望相逢的心情。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宋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作者简介】陆游(11251210),

28、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 诗人。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 首,内容极为丰富。陆游自南宋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年)罢官后,闲居家乡山阴农村。此诗作于南宋光 宗绍熙三年(1192年)十一月四日。当时诗人虽然年迈,但爱国情怀丝毫未减,日夜思念 报效祖国。诗人收复国土的强烈愿望,在现实中已不可能实现,于是,在一个“风雨大作” 的夜里,触景生情,由情生思,在梦中实现了自己金戈铁马驰骋中原的愿望。【注释】1僵卧:躺卧不起,形容老病。2戍轮台:指守卫边关。戍,守卫。轮台,古地名,在今新疆轮台南,汉王朝曾在这里驻 兵屯守。这里代指边关。3夜阑(Ian):夜深,夜将尽。4铁马:披着铁甲的战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