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词两首》(语文人教必修4).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94313653 上传时间:2023-07-3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柳永词两首》(语文人教必修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柳永词两首》(语文人教必修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柳永词两首》(语文人教必修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柳永词两首》(语文人教必修4).docx(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柳永词两首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必修四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柳永是宋代第一位专力写词的文人,他是词史上第一 个大量创制慢词的词人,他是婉约词派的创始人。望海潮和雨霖铃是柳永的代表作 品,通过本课的学习,需感受其中的语言美、意境美。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 象和联想,进入特定的审美意境,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柳永其人及其词作风格;2、在诵读中明确景物描写的意境和思想情感;3、深刻体会雨霖铃的写景抒情、情景交融和虚实结合的艺术特色。【过程与方法目标】1、合作学习,把握词的内容和写作思路;2、点拨引导学生初步掌握赏词的基本步骤和方法;3、深入探究,理解文句,分

2、析意境,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词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使学生感受词的魅力,感受古人离别时幽怨伤感之情,伤离别, 重真情。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品悟词的意境,体味其中情感。【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情景交融与虚实结合的艺术特色。学习目标: 教学课时:二课时7、思念是一种说不出口的痛,而柳永又是如何表达的呢?你认为哪句最能代表柳永的心声 呢?为什么?说说你的看法,与大家分享。明确:生1 (预设):我认为是“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作者直抒胸臆, 把离别后的痛苦酣畅淋漓地说出来了!生2 (预设):我认为是“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作者借景抒情,“

3、酒”“杨柳” “风月”这些意象集中渲染了作者借酒浇愁、苦闷难捱的愁苦心情。生3(预设):我认为是“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红尘 万丈,我非你不爱。恋人离开,百无聊赖。正可谓“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生4(预设):我就说说对最后一句的理解吧!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有一种“知 音少,弦断有谁听?(岳飞小重山昨夜寒母不住鸣)”的无奈与孤寂在里面。以问句作 结,引人思考,余味无穷。【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和联想,进入特定的审美意境,培养学生的鉴赏能 力,说出自我对诗作的独特体验。五、综合领悟1、这首雨霖铃只有词牌而没有题目。假设让你为它取

4、个题目的话,你会拟个什么样的 题目呢?请说明理由。生1 (预设):秋别。因为这是一个发生在秋天的关于离别的故事。生2 (预设):伤别。因为整首词的情感基调就是“伤离别”。生3 (预设):思念。因为词人对恋人的思念无处不在,我觉得用“思念”比较好。小结:不管是别离或相思或伤别,都能感受到柳永和恋人是彼此思念,这样更能说明两人情 深意长。【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在文本把握基础上,感受古人离别时幽怨伤感之 情,伤离别,重真情。六、拓展应用词还有个别名,叫“诗余”。可见诗词本是一家,那么大家能不能选取雨霖铃中的意象, 把这首词改写成诗呢?试试看吧!示例1:别佳人帐饮都门外,相望兰亭边。凝噎

5、留意处,执手望泪眼。晓风杨柳岸,良景徒虚年。纵有千番情,更与何人言。示例2:长亭别寒蝉凄切骤雨歇,执手相望语凝噎。杨柳晓风残月夜,那堪冷落清秋节。(创作,展示)(交流,评点)【设计意图】拓展学生的思维,展开想象,学以致用。总结:什么是经典呢?我想应该是指那些历经时光打磨和岁月淘洗而依然名之为典范的作品。 记得忆柳永中曾写道:“忍把浮名换浅唱,只为儿女道情长。烟花巷陌君常在,倚翠偎 红平生畅。奉旨填词无冕王,井水歌罢美名扬。多情最是雨霖铃,至今想念柳七郎。”读完 这首词,我们知道,人世间有一种情感叫离别,有一种感觉叫心痛,有一种心情叫相思。这 就是经典的魅力吧!最后,让我们投入地走进雨霖铃,用我

6、们的深情诵读向那位伟大的 词人柳永致敬吧!(师生齐读)【设计意图】总结文章的内容,升华主旨。七、布置作业阅读柳永的蝶恋花,思考作者选取了哪些意象,营造出什么样的意境,表达了什么样的 情感?在此基础上写一段不少于300字的鉴赏短文。蝶恋花柳永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教学反思: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教学,强调回归体验、回归心灵,从而得到美的享受,这是课堂教 学所追求的至高境界。因而,在帮助学生学会知人论世的分析鉴赏方法,在了解词人的思想 倾向的基础上把握全词的思想内容的同时,从“抓意象、

7、领会意境,到把握感情”这一思路 来进行学习。并通过对其中的重点语句的讲解.、赏析,拓展学生想和联想的空间,补充词意 的空白,从而更好的把握词中营造的艺术境界。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2、学生熟读课文,排除字词障碍;3、学生课前查到网上或图书馆搜集柳永的相关资料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词的有关知识词的起源:词产生于唐,盛行于宋,在唐代广为流传,最初是宋代的“流行歌曲”。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得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词有很多别称,如“长短句” “诗余”“曲子词” “曲词”“歌词”等。关于词牌和标题:此的标题是次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次的主要内容;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3)词

8、的分类按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词的段落叫“阙”或“片”)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 的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姜夔等)【设计意图】从词的相关知识导入,让学生对宋词做回顾的知识,进而走进作者,走进柳 婉约词派的创始人-柳永。二、知人论世1、柳永(约980约1053年)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福建崇安人。流落于汴京、苏州、杭州等地,每到一地都流 连于秦楼楚馆,为歌伎填词作曲。最后,他在饱受世态炎凉,“怪胆狂情”逐渐消退时,才 改名柳永,至

9、景佑元年(1034年)54岁时方才考取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柳 郎中。柳永终客死襄阳,家无余财,群伎合金葬之南外。2、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人,被誉为“才子诗人”,代表作望海潮雨霖铃。词作多描 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尤其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 言通俗,音律谐婉。3、柳永词 在当时流传很广,“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4、知其人:第一次赴京赶考落榜。第二次又落榜。柳永写了首牢骚极盛的鹤冲天。鹤冲天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 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

10、风流事,平生畅。青 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补充:“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他并不满足于登进士第,而是把状元作为目标。落榜只是 “偶然”,“见遗”只是“暂”,由此可见柳永狂傲自负的性格。“明代遗贤”是讽刺仁宗朝 号称清明盛世,却不能“野无遗贤”。“风云际会”,施展抱负是封建时代士子的奋斗目标, 既然“未遂风云便”,理想落空了,于是他就转向了另一个极端,“争不恣狂荡,表示要无 拘无束地过那种为一般封建士人所不齿的流连坊曲的狂荡生活。“偎红倚翠”、“浅斟低唱”, 是对“狂荡”的具体说明。柳永这样写,是恃才负气的表现,也是表示抗争的一种方式。科 举落第,使他产生了一种逆反心理。写到最后,柳

11、永得出结论:“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 换了浅斟低唱!”谓青春短暂,怎忍虚掷,为“浮名”而牺牲赏心乐事。所以,只要快乐就 行,“浮名”算不了什么。这首词反映了柳永的反叛性格,也带来了他人生路上一大波折。据传说,柳永善作俗词, 而宋仁宗颇好雅词。有一次,宋仁宗临轩放榜时想起柳永这首词中那句“忍把浮名,换了浅 斟低唱”,就说道:“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就这样黜落了他。从此,柳永便自称“奉 旨填词柳三变”而长期地流连于坊曲之间、花柳丛中寻找生活的方向、精神的寄托。这进士科考落第后的一纸“牢骚言”,在宋元时代有着重大的意义和反响。它正面鼓吹文人 士者与统治者分离,而与歌妓等下层人民接近,有一定的思想进

12、步性。【设计意图】带领学生回顾了解柳永的人生经历,掌握他的人生转折和性格,为问题式阅 读打下理论基础。三、背景介绍:据宋人罗大经鹤林玉露记载,望海潮是柳永为了与早年的好友孙何相见而作。柳永 在杭州生活期间,对杭州的湖光山色、风土人情有着亲身的体验和深厚的感情。当时旧友孙 何正任两浙转运使,驻守杭州。因身份悬殊,门禁森严,两人无由相见。柳永就填了这首望 海潮先在歌伎中传唱,结果很快就让孙何听到了。问及词作者原来是故人,孙何便请柳永 前去赴宴。【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对了解作者写作背景,进行阅读前的必要的理论准备。四、朗读课文,疏通文意,整体感知诗歌的韵律美。1、教师范读或播放朗读录音:扫除字音和

13、词义的障碍。2、学生齐读课文:这首词的韵脚是什么?(本词押“a”韵)3、分别找几名学生朗读这首词,并翻译词的意思。【设计意图】带领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初步理解文意。五、合作探究。1、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在全词中起什么作用?形胜:地理形势优越三吴都会:江浙最大的城市钱塘自古繁华:历史悠久作用:统摄全篇、揭示主题2、词的上阙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杭州的?运用那些意象?A、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城市风光宁静美丽,家家户户安居乐业,楼阁错落人烟稠密一一繁华B、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钱塘江水汹涌壮观一一形胜。C、市列珠矶,户盈罗绮,竞豪奢。商品丰富商业繁荣,家家披罗着锦,市民生活殷

14、富一一民殷财阜、繁华至极小结:上阕:描写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繁华。3、词的下阙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杭州的?运用那些意象?A、重湖叠崛清嘉一一水碧山青、秀美异常B、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派歌舞升平,百姓富足的盛世景象。(黎民百姓安居乐业)C、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一一称赞孙何的执政能力和与民同乐的作风。D、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一一预祝孙何早日被召回京城。小结:下阕:极写杭州人民和平安宁的生活景象。【设计意图】全面了解词的意思,锻炼学生信息筛选与概括的能力,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六、分析这首词的艺术特色作者为什么把这首词写得这么美?同学分析探讨,在课文中找到依据并分析。问

15、题设计:1、望海潮中数量词的运用使词体现出不一样的风格,请结合其中的数量词来分析本词的 风格特色?明确:词中数量词的使用尤见匠心,“三吴都会”、“十万人家”、“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千骑拥高牙”等,或实写,或虚写,或夸张,营造出高迈豪放的气势,整首词所表现出来 的博大豪迈的格调,已接近于苏轼所开创的豪放词风。可见婉约派的词人不一定只会写婉约 风格的词作。2、“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句中,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此句 中若将“卷”字改为“推”字好不好?为什么?明确:“霜雪”比喻浪花,“怒涛卷霜雪”表现了钱塘江潮来时波滚浪翻,排山倒海的气势, 用“推”则显得比较平板,力

16、度与气势均没有“卷”强,对浪花飞溅的情态描写也不如“卷” 形象逼真。3、这首词在写景上有什么特点,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明确: 工于铺叙,一句一景,写景富有层次感。巧用点染。“点”:“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染”:自然风光之美;都市繁华之美;民生安乐之美。总结艺术特色:(1)抓住了最有代表性的景物来写。(2)先概括后具体,一句一景,从不同角度来写,写景有层次感。(3)运用了比喻、夸张、铺排、点染、动静结合等手法。(4)用词特别准确。作用:突出表现了杭州的繁荣、美丽、富饶。【设计意图】深入体会语言的运用所取得的艺术效果,把握柳词艺术魅力。七、小结:作者仅用了寥寥数笔就将杭州城的繁华富

17、庶,钱塘江的壮阔浩荡,西子湖的清嘉秀美, 老百姓的安逸闲适,地方官的风流潇洒,当这些画面一一立体地铺展在我们眼前的时候,我 们的确是从中得到了强烈的艺术感受,从这我们不难看出作者对文字运用的精炼。在诗词鉴 赏中,把握诗词中的重点词语也是鉴赏的一种重要方法。【设计意图】总结文章的内容,升华主旨。第二课时雨霖铃一、导入:关于离别的诗句1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3,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4.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盂浩然之广陵)5,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

18、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6.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 零落。一辄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李叔同送别)【设计意图】回顾之前关于离别的诗句,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二、柳永雨霖铃背景介绍柳永才情卓著,但一生仕途坎坷,更多的时日跟歌伎们一起,过着浅斟低唱的生活。他深 深了解歌伎们的生活,深切同情她们的不幸遭遇。在他的作品中,很多是反映同她们在一起 的悲欢离合。雨霖铃便是其中的一首,这首词写的是他离开都城汴京时与一位红颜知 已缠绵俳恻、哀婉动人的别离情景。【设计意图】带领学生了解写作背景,把握作者写作时的意图。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或播放

19、朗读录音:要求正字音,把握节奏。2、学生齐读课文:找出这首词的韵脚并疏通字词。韵脚:切、歇、发、噎、阔、别、节、月、设、说。上片: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时值深秋,暮色苍茫,你送我到长亭,骤雨刚刚停歇,寒蝉发出凄凄悲鸣。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在都城门外设宴饯别,却因将要分别没有了情绪;多想再留恋一会,船夫却催着出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握着手泪眼相互凝视,心中有千言万语却一句也说不出。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想到这一别越去越远,千里烟波之上,暮霭低沉,楚地的天空辽阔无边。下片:.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自古以来,多情人离别都很悲伤。离别之时若能有个好天

20、 气,或许能稍微冲淡些愁绪,却遇上个冷落清秋,叫人如何承受得了。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今晚酒醒梦回,我身在何处呢?也许我的小船停泊在岸边。只见习习晨风吹拂着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梢头。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离别以后虽然还会有良辰好景,却无人共赏,等同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离别了恋人,虽有万千深情蜜意,又能向谁来倾吐呢?3、整体感知,结合注释,理清词意,概括词的上、下片内容:【上片工一个秋天的傍晚,词人和他心爱的人在都门外长亭分别时依依不舍的情景。(实写)【下片】:词人联想别后羁旅生活的情景。(虚写)词人渲染了一种怎样的意境?难舍无奈、凄凉伤感【设计意图】带领学生整体

21、感知课文,初步理解文意和感情基调。四、合作探究1.词的上片作者描写了哪些意象呢?有什么特点?明确:寒蝉一一“寒”衬托送别心境的凄寒长亭一一古时人们送别之处,暗寓离愁别绪都门一一已出京城外,正是分别时兰舟依依不舍不忍分离又不得不分离烟波一一前途迷茫,突出词人心中惆怅难舍暮霭一一傍晚的浓雾如同此刻词人沉重的心情楚天一一南方天空广阔,但何处是我家,愁2、这些意象具有怎样的特点呢?有什么作用?明确:凄凉、沉寂哀婉、悲伤作用:渲染凄清意境,烘托人物感情3、在作者哀婉伤感心情的笼罩下,“以我观物,则物皆着我之色彩”。那么,这些意象都是 作者眼前看到的实景吗?哪些是实写,哪些是虚写?明确:不全是实写,“烟波

22、、暮霭、楚天”是作者的想象语。4、作者把眼前的实景和想象中的虚景结合起来,借以表达内心“伤离别”的心情。我们要 了解这种虚实结合的写法。一切景语皆情语,寓情于景也是诗词创作常用的手法。上片有一 句典型的“情语”,你找到了吗?明确:“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5、文学的魅力在于细节的真实,这是一处经典的细节,值得我们用心品味。我们可以从以 下三个方面品味。(1)、一个“竟”字,突出强调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态?(2)、把“执手”换成“牵手”“握手”好吗?为什么?(生自由发挥)(3)、此时无声胜有声,说是“无语。实际上有千言万语。此时柳永和恋人“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悲痛得说不出话来。你能否试着代他说两句?展开想象写一写,和大家分享。(就上述问题分组展开讨论,然后和大家交流。)小结:文学是想象的艺术,大家丰富的想象填充了柳永留下的艺术空白。那么,与恋人离别 后,作者的痛苦有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淡忘呢?6、诵读词的下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