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国民经济稳步增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国民经济稳步增长.docx(3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1986至2002年,国民经济稳步增长,综合实力明显提高,经济结构调整进展加快,经 济质量得到显著改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形成,社会各项事业得到全面发展,人民 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农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下降,工业以及建筑业和第三产业的比重 逐年上升。固定资产投资由1986年的11368万元,增加到2002年的350955万元。国内生 产总值由1986年的57169万元,增力口至U 2002年的901528万元。通过计划以及统计以及审 计以及质量技术监督以及工商行政以及物价管理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经济管理走上了依法 以及规范的轨道。农业在20世纪80年代初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基础上,推行
2、两田制和适度规模经营。 2000年开展第二轮土地承包,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随着农业体制改革的深入,服务体制 由行政手段向市场化转变。工业在一轮承包和二轮承包改革企业生产经营权的基础上,从 1997年开始,工业企业实施产权制度改革,特别是经过2001年开始的以企业产权以及职工 身份双置换为主要内容的改革,初步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随着工业体制改革的深入,所有 制结构发生深刻的变化,打破全民以及集体和少量个体经济成分的传统格局,个体经济大量 涌现,外资经济成分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出现国有以及集体以及私营以及外资等多种经济 共存的新格局。其中,个私工业产值占2002年全市工业产值的85%。流通领域也进
3、行内部 改制和经营机制转换,推进产权改革和承包租赁。第一章经济体制改革第一节农业体制改革经营体制改革完善承包制1986年9月,县委农工部制订关于稳定和完善农业生产承包责任制的 意见,完善责任制。1998年11月,根据“大稳定,小调整”原则,在浦口镇沈家坎村进 行第二轮土地承包试点。2000年8月,市委以及市政府发布关于开展延长土地承包期核 发土地承包权证工作的实施意见,以明确土地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搞活经营权为目标, 开展二轮土地承包,把土地承包期延长到30年。已搞过第二轮土地承包但承包期未到30 年的,在原有基础上延长至30年。除大规模土地征用的33个村外,1119个村以及214903 户基
4、本落实承包权,延长了土地承包期。直接延长的有258个村以及57252户,分别占村以 及户的23%以及26.6%;小调整后延长的有482个村以及87361户,分别占村以及户数的 43.1%以及40.1%;调整后延长的有309个村以及54729户,分别占村以及户数的27.6%以 及25.4%。对取得土地承包权的农户,核发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推行两田制和规模经营1991年,在博济镇上路西村进行两田制(口粮田和责任田分 开)试点,大田生产责任制开始向适度规模方向发展,口粮田按定粮承包到户。35.9公顷水 田承担国家定购粮35万公斤,由93户农户自愿承包,变动承包关系,推进规模经营,改善
5、 生产条件,建设服务体系,承包户以及村级集体收入同步得到增长。蛟镇乡上高村搞小农场 式的两田制,“户户种口粮田,集体种任务田”。分定口粮田27公顷,占总水田的69%,其 余12.8公顷水田由村实行集体统一经营,指定专职人员,落实责任,承担12.48万公斤粮食 定购任务,并建立奖赔责任制,经济作物生产责任制。1993年,按照“积极试点,总结经验,逐步推开,分类指导”的方针,把股份合作制 引入到农村经济各个领域,以土地等生产资料合股进行,发展效益农业的流转方式逐步增多。事建筑和务工以及经商人数由1986年的4.34万人增加到2002年的5.44万人。工业“七五”至“九五”(19962000),重工
6、业比重进一步下降。3个五年计划中,重工业 产值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分别为25.1 :74.9以及20.3 :79.7以及12.1 : 87.9。1986年,轻工业产值占总工业产值的71.7%,重工业占28.3%, “七五”末,分别为67.5 % 以及32.5%, “八五”末为57.1%以及42 .9%。乡办以上工业企业按主要行业分类,纺织业:1986年95家,工业产值14296万元,占 全部工业产值的22.8%;“七五”末79家,工业产值20264万元,占15.7%;“八五”末65 家,工业产值68288万元,占64%。服装服饰制造业:1986年26家,工业产值1250万元, 占2%;“七五
7、”末31家,工业产值6406万元,占5%;“八五”末61家,工业产值57800 万元,占5.1%。医药制造业:1986年4家,工业产值867万元,占L4%;“七五”末4家, 工业产值2240万元,占1.7%;“八五”末5家,工业产值5995万元,占0.6%。金属制品 业:1986年37家,工业产值909万元,占1.5%;“七五”末32家,工业产值1289万元, 占1%;“八五”末34家,工业产值26581万元,占2.5%o普通机械制造业:1986年84家, 工业产值4188万元,占8.6%;“七五”末68家,工业产值7486万元,占5.8%;“八五” 末51家,工业产值25155万元,占2.4
8、%。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1986年25家,工业产 值3362万元,占6.9%;“七五”末31家,工业产值3717万元,占2.9%;“八五”末44家, 工业产值33847万元,占3.2%。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1986年8家,工业产值936万元, 占1.9%;“七五”末28家,工业产值34257万元,占3.2%;“八五”末13家,工业产值7212 万元,占5.6%o2002年,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234家,其中轻工业155家,重工业79 家。有大中型企业16家,其中轻工业11家,重工业5家。从工业产值看,轻以及重工业产 值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分别为72.4 : 1和27.
9、6 :lo按主要行业分,规模以上企 业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食品加工制造业占0.9%;饮料制造业7.4%,其中制茶业7%;纺 织业26.3%(其中棉纺织业6.1%,丝绢纺织业12.8%,针织品业7%);服装服饰制造业24%;造纸及纸制品业1.9%;印刷业0.2%;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1.4%;医药制造业1.7%;塑料制品业1.3%;非金属矿物制品业1.4%,其中耐火材料制品业0.5%;金属制品制造业 7.3%,其中灶具等日用金属制品业6.3%;普通机械制造业7.3%,其中机床等通用设备制造 业0.9%;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7.4%,其中电机制造业4.6%,日用电器制造业2.2%;电 子及通讯
10、设备制造业5.5%,其中扬声器等电子元件制造业5.2%o从企业地域分布看,形成长乐电机,甘霖电声以及丝织,石璜领带,三界厨具,城区服 饰领带工业小区。商业2002年末,有批发零售贸易业和餐饮业网点22908个,从业人员7.89万人,遍布城乡, 平均每百人拥有网点31个。其中个体餐饮以及服务业11537家,从业人员1.44万人,私营 商业企业224户,从业人员2500余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06亿元,是1986年的16.3 倍,年均增长19.1%o第三章经济发展第一节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七五”期间,全社会投资总额达7.83亿元,年递增15.4%。经过1987至1989年“治 理整顿”,调整投
11、资结构,控制投资规模,压缩基本建设,保持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互相平 衡。投资重点在电力以及交通以及通讯以及科技和农业基础设施上,对高能耗以及重污染以 及低效益的项目严格控制。农业共投入2435万元,筹措农业发展基金545万元。村以上企 业固定资产原值达4.44亿元,比1986年增长70.1%,年递增19.4%。其中乡镇企业固定资 产达2.2亿元,比1986年增加1248万元。停建缓建计划内基建项目13个,压缩投资886 万元。全民所有制单位固定资产投资19628万元,其中60%以上用于技改。通过技改,一 批重点企业上规模以及上水平,扩大了骨干企业产品的生产能力。县棉麻纺织印染总厂的棉 纺纱锭1万
12、锭以及芭麻纱锭5000锭以及印染车间和县特种电机厂冰箱电机生产线以及县新 光制药厂口服液车间以及三界茶厂立体车间以及县水泥厂10万吨立窑改造以及县啤酒厂 5000吨啤酒扩展等相继竣工投产,新建县华兴毛纺厂以及华达食品厂以及岩棉厂等一批企 业。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累计投资5229万元。新建公路92公里,拓宽城关附近主干线公路路 面,解决老东桥以及老南桥公路交通卡脖子问题。建成综合电讯大楼,实现市话自动化,部 分乡镇安装农话自动交换机,开通市内到杭州直达电传报路。装机6000千瓦的县火电厂建 成发电,完成丰潭水电站工程投资总额的2/3,三界以及上东等5个变电所和电网进行了系 统改造等。“八五”期间,固
13、定资产投资总额29.76亿元,是“七五”期间的3.8倍,平均每年递 增38.5%。基本建设投资56916万元,是“七五”期间的6.3倍,平均每年递增52.4%。重 点工程建设有:县丰潭水电站以及自来水厂扩建以及热电厂三期扩建和竦县电厂建设工程以 及何家防洪工程以及0.67万余公顷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完成旧城改造L6万平方米,建成竦 州大道以及竦州大厦以及中心公园(炎U园)以及客运中心;完成上三线竦州段一期工程和竦义 线长(乐)绿(溪)段以及嵯张线黄(泽)晋(溪)段路基工程;完成220千伏蛛州变电所土建工程以 及35千伏线路配套建设;实施C3传输网等十大通信工程,完成三以及四期引进扩容工程, 新增
14、程控容量2.5万门(总容量达到4.8万门),各乡镇开通程控电话和移动通讯。工业性投 入13亿元,其中更新改造33850万元,是“七五”的3.3倍,平均年递增31.9%。投资项 目起点较高,规模较大,纺织以及化工以及建材以及医药等行业的高新技术项目投资金额有 较大增加。投资额在100万元以上的工业技改项目342个。重点技改项目有浙江锻压机床厂 铸造车间以及县啤酒厂甘油生产线以及浙江天乐集团钛金振动膜生产线以及县包装装潢厂 彩印瓦楞包装工程以及县热电厂二期工程以及县发电厂碳素车间以及县纸箱厂5号纸机以 及县丝织厂30万件真丝针织服装车间以及县味精厂工艺改造以及县工具厂出口梅花牌扳手 生产线以及县布
15、厂200万米出口色织布车间以及县新光制药厂口服液车间以及一批领带生 产企业引进电子提花剑杆织机等。另外,房地产开发投资发展迅猛,“八五”期间投入30077 万元,年平均递增158.7%。“九五”期间特别是1998年以后,推进城市化战略,探索工业化与城市化有机结合的 发展模式,把发展工业经济作为重点,投入大量资金。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1.69亿元,是 “八五”的2.4倍。1998至2002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115.1亿元,是1978至1997年 20年总和的2倍。累计完成工业性投入46.37亿元,是1978至1997年总和的2.3倍。其中 2002年固定资产投资额35.09亿元,比1997年
16、增长2.9倍,完成工业性投入18.05亿元,比 1997年增长4.8倍。“九五”期间,累计完成农业基础设施投入近6亿元。建成城防标准堤31.8公里,农防标准堤22公里,除险加固病险山塘水库270余座,建成艇湖水利枢纽工程, 实施国家级和省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37项,建成农业信息网,实现农业信息乡乡通。城市 基础设施建设投入46.46亿元,比“八五”时期增长2.9倍。建成上三高速公路竦州段,完 成104国道以及竦义线竦州段改造,拓宽改造104国道禹溪至艇湖段以及官河路,竦州一中 易地新建,建成物湖景区以及翔湖桥以及六夹番垃圾填埋场以及体育馆以及越剧艺术中心以 及客运西站以及第二水厂以及文化广场,进
17、行旧城改造和城市亮化以及绿化,市区面积由 12平方公里扩展到15.3平方公里,城市化水平由28.2%提高至IJ 34.5%o房地产投资额13.8 亿元,房地产投资占全社会投资额比重达21.1%。2002年商品房施工面积58.69万平方米, 是1997年的2.7倍,城镇和农村人均居住面积分别达到25.8平方米和58平方米。结构随着经济所有制结构发生变化,投资领域开始形成多种经济成分投资与多元化投资主体 并存的新格局。“七五”期间,在全社会投资总额中,国有经济单位占24.9%;集体经济单位占29.8%, 其中城镇集体11.5%,农村集体18.3%;城乡居民投资占44.3%,其中城镇居民0.5%,农
18、村 居民43.8%。“八五”期间,国有经济单位投资比重提高,上升到38.5%;集体经济单位占 28.6%,其中城镇集体7.4%,农村集体21.2%;城乡居民投资占33%,其中城镇居民5%, 农村居民28%。“九五”期间,国有经济单位占39%;集体经济单位占34.2%,其中城镇集 体8.6%,农村集体25.6%;城乡居民投资占26.9%,其中城镇居民7.5%,农村居民19.4%。 “八五”以后,用于农业基础设施以及水利以及电力以及交通以及通讯以及城市建设和企业 技改项目的投资额增加较快。国有经济单位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七五”至“九五”期间,按投资项目分,其中建筑 以及安装工程投资在全社会投资总额
19、中的比重:“七五”期间为64.7%, “八五”期间60.1%, “九五”期间79.5%;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比重:“七五”期间为25.5%, “八五”31.7%, “九 五” 10.7%。按建设用途分,生产性建设投资比重,“七五”期间为68.9%, “八五” 73.1%, “九五” 75.1%;非生产性建设投资比重分别为31.1%以及26.9%以及24.9%o在非生产性 建设投资中,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增长迅速,2002年比1998年 增长4.5倍,平均每年增长45.6%。按建设性质分七五”期间,用于新建项目投资占21.2%, 扩建项目占66.6%,更新改造占11.2%;
20、“八五”期间分别为22.1%以及56.5%以及21.4%;“九五”期间分别为49.1%以及33%以及27.9%。城镇和农村集体单位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七五”至“九五”期间,按建设项目分,其 中建筑以及安装工程投资在全社会投资总额中的比重:“七五”期间为55.5%, “八五”期间 42.7%, “九五”期间44.8%;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比重:“七五”期间为41.2%, “八五”42.7%, “九五”44.8%。按建设用途分,生产性建设投资比重:“七五”期间为83.4%, “八五”85.3%, “九五” 85%;非生产性建设投资比重分别为16.6%以及14.7%以及15%o在非生产性建设 投资中,
21、住宅建设投资占非生产性建设投资比重,从“七五”到“九五”计划期间分别为 57.5%以及57.9%和61%。按建设性质分,“七五”期间,用于新建项目投资占28.9%,扩建 项目占57.7%,更新改造占8.6%;“八五”期间分别为19.8%以及69.7%以及10.5%;“九五” 期间分别为24.2%以及60.5%以及15.3%o2001年和2002年全部固定资产投资构成,按所有制结构分,国有经济分别占32.1%以 及32.2%,集体经济分别占0.9%以及1.1%,股份有限公司(内资)分别占1.6%以及0.9%,港 澳台商投资0.3%以及0.1%,外商投资2.1%以及1.9%;按建设项目分,建筑以及
22、安装工程 分别占26.2%以及32.9%,设备工器具购置分别占4%以及8.6%, 土地购置等其他费用分别 占7%以及15.8%;按建设性质分,新建项目投资分别占12.8%以及21%,扩建占20.2%以 及29.3%,改建占3%以及6.2%。固定资产投资按行业分投资比重,1995年,农林牧渔业投资占投资总额的1.5%,制造业占 27.2%,电力以及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占7.5%,建筑业占0.5%,交通运输以及仓储及 邮电通信业占30%,批发和零售贸易以及餐饮业占4.1%,金融以及保险业占5.6%,房地产 业占0.5%,社会服务业占6.6%。“九五”期间,农林牧渔业投资占投资总额的2.3%,制造
23、 业占8.7%,电力以及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占7.6%,建筑业占6.8%,交通运输以及仓储 及邮电通信业占45.7%,批发和零售贸易以及餐饮业占3.7%,金融以及保险业占4.2%,房 地产业占8.3%,社会服务业占3.6%。2001年和2002年各业比重为,制造业分别为11.2% 以及32.6%,电力以及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占10.3%以及1.3%,建筑业占0.2%以及0.1%, 交通运输以及仓储及邮电通信业占5.4%以及9.8%,批发和零售贸易以及餐饮业占。.1%以及 0.5%,社会服务业占1.1%以及7.3%。第二节综合经济效益社会总产值2002年社会总产值达到256亿元,是1986年
24、的22.2倍,年均增长21.4%;人均社会总 产值达到34782元,是1986年的23.1倍,年均增长21.6%。工业产值增长尤为迅速,2002 年比1986年增长33倍,年均增长24.7%o其中“八五”以及“九五”总产值分别比“七五” 增长3.2倍和10.8倍。农业产值的增速较为缓慢,2002年是1986年的5.8倍,年均增长11.6%, 其中“八五”以及“九五”比“七五”分别增长L5倍和3.7倍。建筑业以及运输邮电通讯 业和商业增长也较快,2002年总产值分别比1986年增长12.6倍以及5.7倍和9.7倍,年均 增长率分别为17.8%以及11.5%和16%o其中建筑业产值,“八五”以及“
25、九五”分别比“七 五”增长1.3倍和6.9倍;运输邮电通讯业产值,“八五”以及“九五”分别比“七五”增长 1.2倍和2.4倍;商业饮服业产值,“八五”以及“九五”分别比“七五”增长87%和3.4倍。 1998至2002年累计实现社会总产值1049亿元,平均每年增长46.3%。其中工业总产值达 870亿元,为1997年的7倍,平均每年增长47.6%;农业总产值达97亿元,为1997年的 5.1倍,平均每年增长38.6%;建筑业为1997年的76.9倍,平均每年增长138.3%;运输邮 电通讯业产值达7.69亿元,为1997年的4.2倍,平均每年增长33.2%;商业饮食服务业产 值达34.03亿元
26、,为1997年的7.2倍,平均每年增长48.5%。由于实施工业兴市战略,优先 发展工业,积极实施工业振兴工程,工业总产值在社会总产值中的比重上升较快,从1986 年的55.3%上升到2002年的84.8%,其他产业的比重则相对下降,农业由1986年的29.2% 下降为7.4%,建筑业由6.1%下降为3.7%,运输邮电通讯业由2.5%下降为0.7%,商业饮食 服务业由6.9%下降为3.4%。国内生产总值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90.15亿元,人均12274元,分别比1986年增长14.8倍和16.4 倍,年平均递增分别为18.5%和19.5%o其中第一产业13.29亿元,增长4.4倍,年平均递 增
27、11.1%;第二产业48.32亿元,增长23.6倍,年平均递增22.2%。在第二产业中,工业国 内生产总值41.91亿元,比1986年增长22.9倍,年平均递增21.6%,建筑业国内生产总值 6.41亿元,比1986年增长29.5倍,年平均递增23.6%;第三产业28.54亿元,比1986年增 长21.1倍,年平均递增21.3%。在三次产业国内生产总值构成中,第二产业发展速度最快, 比重由1986年的34.3%上升至U 2002年的53.6%,提高19.3个百分点,其中工业由30.6%上 升为46.5%,建筑业上升更快,由3.7%上升为7.1%,增长近1倍。第三产业也得到快速发 展,其比重由1
28、986年的22.6%上升到2002年的31.7%,提高近10个百分点,而第一产业 比重逐步下降,由1986年的43.1%下降至2002年的14.7%,其中“七五”末34.5%, “八五” 末34.1%, “九五”末19.4%。“八五”后,农业比重加速下降,平均每年下降近3个百分点。第三节经济协作1979年始,县政府在县物资局内建立竦县协作办公室,搞物资协作。1981年,成立县 经济协作领导小组和贸易信托公司,组织协作县内紧缺的燃料以及原材料。1982年,撤销 县经济协作领导小组,建立县人民政府经济协作办公室,是县人民政府主管经济以及物资协 作的行政办事机构。1984年4月建立协作物资供销公司。
29、1985年,经济协作办公室改名经 济技术协作办公室,协作形式主要为以物换物,以有偿协作逐步取代长期来的无偿支援。1990年3月至1991年1月,县经济技术协作办公室与县物资局合并,一套班子两块牌 子,协作物资供销公司改为协作物资开发总公司。1992年11月,市石油化工公司成立。1993 年7月,竦县煤炭公司以及竦县协作物资综合公司以及竦县建材公司以及竦县能源化工开发 公司以及竦县玉龙物资开发公司成立,1999至2000年,由于市场疲软,资金紧缺,先后关 闭。1996年8月,市经济技术协作办公室转为市经济技术协作总公司,行政职能逐步交由 政府有关部门承担。2002年1月市经济技术协作办公室挂靠市
30、供销社。协作网络1984年,竦县与天台县建立友好县。1985年6月,与湖北省黄石市人民政府经济技术 协作办公室签署建立友好协作关系协议书。是年8月,与江西省永新县建立经济技术协作友 好关系。1987年,与外省市科技单位建立协作关系11个。1988年3月与海南省琼海县结为 友好县。1986至1991年,建立稳固协作基地35个,其中煤炭有山西大同矿以及陕西铜川矿以 及山东枣庄矿以及安徽淮南矿以及淮北矿以及河北石家庄矿以及开滦矿以及宁夏和内蒙古 及总政以及总后以及总参部队矿。金属建材有上海宝钢以及天津钢厂以及萧山农垦水泥厂等。 原油液化气有苏北油田以及南京炼油厂以及杭州炼油厂。1986年4月,县政府
31、在上海市和宁波市设立办事处,1989年,在杭州以及北京以及深 圳以及海口等地设立办事处,1992年,在广西省防城县东兴镇设立办事处。物资协作1982至1985年,全县各厂矿筹资200万元,向山西省购买原煤,集资50万元向铜川 矿务局购买原煤,组织各厂矿向开滦矿务局购买1万吨原煤。1987至1997年,通过协作调 进主要物资:煤炭1463337吨,水泥56902吨,钢材29369吨,总计值46391万元。除协作 系统外,商业以及二轻以及乡镇以及物资以及供销等各系统及其企业,也自行开展物资协作。1986年8月,为确保县火力发电厂用煤,与北京52941部队煤矿签订相互协作以及长 期供煤的协议书,当年
32、供平价煤9000吨。1987年5月,与江苏油田建立协作关系,当年按 国家计划供应原油2000吨。至1992年,共供应原油25000吨,每吨原油的利润在150至 200元左右。原油在南京炼油厂加工成汽油以及柴油以及液化气。技术业务协作1985年竦县艇湖啤酒厂派出技术人员驻在开滦煤矿啤酒厂,组织麦芽等帮助生产啤酒。 1986至1987年,竦县皮革厂与宁夏同心县合作办皮革厂。1989年,在海南省琼海市开办九 顺珠宝厂,与浙江省纺织品公司合办九洲纺织品有限公司。1990至1991年,II廉县丝厂技术 员到江西永新县创办永新绢丝厂,永新派出工人到竦县丝厂培训。对口支援支援三峡库区移民1994年2月,设立
33、对口支援三峡库区移民工作领导小组,对口支 援涪陵市仁义乡移民。5月,涪陵市来竦考察和友好访问,商讨有关对口支援事项。到6月, 县对口支援领导小组实地考察涪陵市仁义乡,根据当地的资源状况和搬迁建筑需要,就联办 页岩豉瓦厂项目达成意向。9月,县出资10万元联办页岩砖瓦厂,1997年4月投产。既安 置移民80多人,又发挥了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998年3月,响应浙江日报“关于营 造三峡浙江林捐资植树活动倡议”,为营造“三峡浙江林绍兴分林”在三峡植树350 棵。支援四川省剑阁县1996年12月,设立市对口帮扶工作领导小组。1996年12月和1997 年5月,剑阁县党政代表团两次到竦考察,就有关帮扶
34、具体事项进行磋商。1997年1月和 11月,分两批捐赠衣服30500件以及棉被300条运抵剑阁县。1997年4月,捐赠人民币35 万元,其中,20万元用于建造希望小学,15万元用于建造微型水池,解决生活和生产用水。 5月,剑阁县6名干部到11廉有关部门和乡镇挂职锻炼2个月。至2002年,先后组团5批25 人到剑阁县进行实地考察,就投资开采煤矿以及粗制火腿以及种兔供应以及灶具生产以及开 发领带市场以及发展种植业以及优价供应良种茶秧以及黄花梨苗木以及名茶炒制机械等项 目达成意向。第四章经济管理第一节计划1985年起,根据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对计划经济体制实施全面改革, 进一步缩小指令性
35、计划,扩大指导性计划和市场调节范围,改变长期以来以指令性计划为主 的情况。1994年起,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计划工作重点由微观指导逐 步转向宏观调控和社会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综合平衡。农业计划1986年后,农业生产全部实行指导性计划和市场调节。在巩固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 制基础上,通过政府和农业部门的年度计划,提出主要指标目标,指导和引导调整农业产业 结构,取消农副产品派购制度,在确保稳定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和粮食总产前提下,粮食购销 常年放开。实行收购保护价,签订购销合同。引导农民根据市场需求,大力发展多种经营和 效益农业,发展农业商品基地,建设吨粮田工程,走农业集约化经营路子,发展
36、优质以及高 产以及高效农业。对棉花以及蚕茧以及烟叶和少数中药材继续实行由国家指定部门统一经营, 油料以及食糖以及生猪等产品实行购销指导性计划,按指导性价格,签订购销合同,引导生 产和流通,其他农副产品,实行市场调节,放开价格,多渠道以及少环节自由购销,政府部门加强宏观指导和管理。2001年起,取消粮食征购计划任务。工业计划20世纪80年代中期始,工业产品的产供销管理权限逐步放宽。1986年,33种主要工 业产品,只有4种产品的部分产量仍作为指令性计划,其余全部按市场需求,由企业自主生 产经营。各种小商品全部放开,完全实行市场调节。1992年前后,指令性计划全部取消, 企业自主权进一步扩大。企业
37、的生产和管理,通过建立和健全以保资产增值以及保上交税收 以及放开企业内部分配为主要内容的多种形式经济责任制和厂长以及经理负责制,以市场为 导向,按照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要求进行。政府计划管理部门从包揽企业经营事务中解脱出 来,转向管理以及服务以及监督以及协调,进行宏观调控,着重对部门经济关系加强协调工 作,加强对企业综合经济效益的计划管理和考核,制订以及下达企业资金利税率以及产品产 销率以及全员劳动生产率以及产品质量稳定提高率以及定额流动资金周转率以及新产品产 值率以及产成品资金降低率等经济效益指标,并进行管理和考核。1998年,实施竦州市 工业振兴工程五年规划和竦州市19982002年高新技术
38、产业园区建设规划纲要。基建计划1986年开始,对国家预算内的基本建设投资拨款改为贷款。同时,对由县安排的基建 项目,凡有营业收入的均实行拨改贷,其他项目实行投资计划包干责任制。对于“五不纳入” 的自筹投资(凡用地方机动财力和预算外资金安排的中小学校以及县及县以下医院以及文化 馆以及体育馆建设;用城市维护建设资金安排的新建以及扩建城市道路和增添交通车辆;用 养路费新建扩建公路;企业用自留资金建造职工住宅以及全民生产企业用自留资金进行生产 配套等不纳入基建规模),除地方以及企业用机动财力和预算外资金安排的中小学建设外, 其余均要纳入自筹计划投资规模的控制,不纳入基建额度控制的乡镇企业的基本建设,也
39、要 报计划,经县批准并报绍兴市备案。1987年,对全民所有制单位实行指令性计划管理,对 县属集体单位实行指导性计划管理,对乡镇企业及个人建房实行方向性指导,从投资总额上 加以控制。在改善控制前提下,适当放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审批权限,简化审批手续。1989 至1991年,继续严格控制投资规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纳入计划管理。地方以及企业用 机动财力和预算外资金安排的幼儿园以及中小学的基建投资,过去不纳入计划的,1989年 起一律纳入计划投资规模,在统计上取消不纳入计划考核的投资指标。在管理方式上,全民 单位投资作为指令性计划,集体和个人投资作为指导性计划,对于银行发放的固定资产投资 额均作为指令
40、性计划。对于投资额在5万元以上的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项目,必须报县计经 委审批,不准无计划投资和越权限审批,银行以及城建以及土管以及审计等部门互相配合, 共同管理投资计划。1992年后,市场供求逐步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基建和投资规模 逐步放开,通过市场机制促进建设资金提高运营效益。1998年后,在国家扩大内需政策推 动下,基本建设投资额和新增固定资产一直保持快速增长,各类建设项目通过市场招投标进 行。年度计划1982年起,年度计划改变以往单一的国民经济计划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在每 年召开的人代会上审议批准后执行,并于次年召开的市人代大会上报告执行情况,由大会作 出决议案。包括经济以及社
41、会发展的基本方针与总体要求,提出国内生产总值以及全社会固 定资产投资规划以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以及自营出口总额以及财政总收入以及城乡居民 收入和人口自然增长率等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调控预期目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任 务,包括工农业生产以及交通通讯以及基本建设以及商品流转以及财政收支以及外贸收购以 及企业技术改造和管理以及科技创新以及城乡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建设等。五年计划“七五”计划 “七五”计划(19861990)主要任务是理顺关系,打好基础。重点 理顺生产能力与电力以及交通以及通讯承受能力的关系;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与全县社会财力 承受能力的关系;经济以及社会发展与科学技术进步的关系;农副
42、产品的生产流通与基础设 施建设的关系;发展物质生产与加强智力投入的关系。“八五”计划 “八五”计划(19911995年)经济发展重点是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 实现从注重速度以及产值转到注重质量和效益,从依靠物质投入以及外延扩大再生产转到挖 掘潜力以及内涵发展,从实行数量扩张以及粗放经营转到依靠技术进步以及科学管理以及集 约化经营。继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完善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新体制。继续贯彻 中央“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发展多种经营”的方针,大力加强和发展农业,提高农业综 合生产力水平。工业的重点是合理调整行业结构以及产品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促进技术进 步以及企业联合和经济转轨,提高整体
43、素质。改组改造矿产建材以及纺织缝纫以及食品饮料 以及机电四大主导行业。第三产业重点发展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行业。多渠道筹措资金,加 快基础设施建设。搞好县城和建制镇建设规划,推进城镇建设。扩大出口,积极有效地利用 外资,发展外向型经济。“九五”计划 “九五”计划(19962000)经济建设的总体要求是实施“抓二产以 及促一产以及带三产”的发展方针,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尽 早跨入全国经济社会综合实力百强县(市)行列。农业注重转变增长方式,走高产以及优质 以及低耗以及高效发展的路子,推进农业集约化以及产业化和生态化,逐步形成创汇型以及 成效型以及粮食型三大农业生产体系,主要
44、农副产品实行规模经营,初步实现农业机械化。 工业注重应用高新技术,改造纺织以及机械以及电机等传统产业,促进产品升级换代,扶持 服装领带以及电声器材以及矿产建材等优势行业加快发展,形成一批高技术含量以及高附加 值以及高市场覆盖率的特色产品和名牌产品。以“大市场以及大贸易以及大流通”为目标,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十五”计划 “十五”计划(20012005),基本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运行机制;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加,人 民小康生活更加宽裕,生活质量和社会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坚 实基础。对全市国内生产总值以及三次产业结构比
45、例以及财政收入以及外贸出口交货值以及 城市化水平以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及城乡居民收入以及人口自然增长率等提出预 期指标,确定五大建设重点和五方面重点工作。远景规划1996年制订竦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确定远景目标为: 瞄准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实现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在2000年的基础上再翻一番半,全市经 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接近和达到目前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争取成为全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 化的地区之一。第二节统计1991年9月,建立农村统计网络,区以及乡(镇)分别设立统计站和统计办公室。统计报表统计局成立起设置农业以及工业以及贸易以及交通能源以及劳动工资以及固定资产投
46、 资以及建筑业以及科技服务和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等10多项专业统计,综合上报近100种报 表。1986年增设计算机专业统计。1999年,增加城镇物价以及城调住户专业统计。至2002 年,达15项专业统计,上报近120种报表,各项专业统计翔实的数据资料,为决策者以及 企业和社会公众提供统计信息。统计调查1984年起,按照国家统一规定,每隔十年对关系国计民生极大的统计对象,进行一次 国情国力普查,确定普查统计对象为人口以及“三产”以及工业以及基本单位和农业。农业普查1996年2月,成立竦州市第一次农业普查领导小组,各乡(镇)以及村也 相继建立普查机构。普查先在黄泽试点,至1997年2月底完成。据关于竦
47、州市第一次农 业普查主要数据汇总结果的公报,1996年全市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农村住户171152 户,非农乡镇企业1467个(除城关镇及城关镇居委会办企业外),是年末,全市农村从业人 员414456人,其中主要从事农业人员234403人。工业普查1986年进行第二次全国工业普查,是年成立竦县工业普查办公室,至12月 完成。据竦县第二次全国工业普查资料汇编,竦县工业企业597个(不包括非独立核算 工业企业和村及村以下工业企业),1985年工业总产值37013万元,职工年末人数40721人, 年平均人数38414人,全县职工工资总额3102.3万元,年人均807元。1996年1月至12月进行第
48、三次全国工业普查。查清境内9081个工业企业(生产单位) 的产销存量以及财务以及劳动工资以及原材料能源消耗以及生产设备及技术进步等基本情 况,获得全市工业经济规模以及构成以及布局以及工业行业现状等方面的基础数据。人口普查1989年9月,建立竦县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小组。1990年12月,完成1990 年7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的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工作。全县总户数224717户(家庭户 223530户,集体户1187户),总人口 703204人(家庭人口 688799人,集体户14405人)。 1999年7月,成立竦州市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2000年11月1日零时,全市总户 数244176户
49、(家庭户240772户,集体户3404户),总人口 671221人(家庭户人口 643468 人,集体户人口 27753人。)三产普查1993年9月,d廉县第三产业普查协调小组成立。普查的范围为从事第三产 业的所有单位,年度为1991和1992年。查清全县第三产业单位数:1991年3200个,1992 年3337个;年末职工(从业)人数:1991年34837人,1992年36235人。第三产业个体户: 1991 年 13282 户,1992 年 15662 户。基本单位普查1996年8月始进行第一次基本单位普查工作,1997年10月完成。1998 年4月,发布竦州市第一次基本单位普查结果公报,至1996年末,全市除农户和个体经 营户外,有法人单位3783个,产业活动单位2145个,从业人员128927人。2001年8月,开展第二次全市基本单位普查,12月完成。至2001年12月31日,全市 有行政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