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之徙于南冥》教案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鹏之徙于南冥》教案3.docx(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鹏之徙于南冥【教学目的】1、掌握课文中重要字词的含义和特殊用法2、理解庄子追求绝对自由的哲学观和人生观3、把握文章想象丰富、用寓言说理的特色4、学习文章的结构特点【教学设想】1、复习(第I、2段)和讲读(第3、4、5段)相结合2、以理解“逍遥游”的深刻含义为重点3、拟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从已学过的课文逍遥游导入齐读课文第1、2段二、复习、讨论1、第1段写世间万物,大至鹏鸟,小至尘埃,它们的活动都“有所待”,都是 不自由的。分四层来写。第一层:极言鳗鹏之大。文章开始,浓墨重彩地写出一幅大鳏变为大鹏,大鹏扶摇直上九万里, 而后从北海飞往南海的壮丽图景。鲤鹏现世,神奇壮美,充满浓郁的浪漫主义
2、色彩。第二层:写鹏鸟南飞“有所待”。先借齐谐之口,描述大鹏由北海迁往南海的情形,进一步渲染鹏之大 一一再以“野马”“尘埃”对比,表明万物皆“有所待”:鹏鸟所待的是 海运时的六月飓风,“野马”“尘埃”所待的是“以息相吹”一一最后连 用“大舟漂浮有待深水,芥草杯水就能负载”两个比喻,说明大鹏高飞九 万里必须凭借强劲的大风和辽阔的天空,这就是强调了鹏鸟的的“有所 侍。第三层:反驳蜩与学鸠。2、庄子认定的那种最高境界、气象和格局有不少玄虚神秘的色彩,但是 一层层不断向更高的境界、气象和格局追求的思想,却是值得人们汲取的。 六、“思考与练习”提示(一)、就下列问题展开讨论。1 .文中用了哪些事例来说明“
3、小大之辩”?提示:主要事例有蝉、小鸠一大鹏;斥一大鹏;朝菌、蟋 站冥灵、大椿;众人彭祖.文章在提出“逍遥游”之前为什么先强调“小大之辩”?提示:就精神境界、气象和格局而言,明乎小大之辩才能明白抉择的 目标和追求的方向。庄子认为逍遥游是人生至大至高的境界、气象和格局, 在推出这一境界、气象和格局之前,他先推出了一系列较小的境界、气象 和格局,比如“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宋荣子、 列子等。由于先已明确了小大之辩的意旨,文章后半就不必再费力去剖析 人生境界、气象和格局的“小大之辩”,而直接把它们放在“小大之辩” 的框架中渐次展开,即先用蝉、小鸠等类比“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
4、一君、而征一国者”,之后层层提升和推进,使层次异常明晰。又由于文 章前半以大鹏小雀等确立的“小大之辩”,跟文章后半人生境界、气象和 格局方面的“小大之辩”,有某种类比衬映关系,所以其气势更加飞扬, 文思更加生动,颇有引人入胜之妙。2 .什么是“逍遥游”?提示:逍遥游意味着“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意 味着不为自己的成见知识欲念情感等束缚,不为世俗功名拘陶。(二)、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之”的意义或用法。1 .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动词,往,去).是鲁孔丘之徒与(助词,的)2 .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前一个为助词,意思是“的”;后一个是 代词,相当于“他”).之二虫又何知(指示代
5、词,这、此)3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助词,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 子的独立性)七、作业预习东海之大乐。思考:河伯和海神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蜩”就是蝉,“学鸠”就是小鸟。它们也“有所待”,但与鹏鸟的壮观高飞相比,呈现的是完全不同的 境界、完全不同的气象、完全不同的格局。显得多么滑稽可笑,显得何等 卑微琐屑。接着又以“行路备粮”为喻,进一步说明蜩与学鸠根本无法理解鹏鸟 的境界。第四层:写万物在“有所待”的范围内,存在着“大小之辩”。文章举出“朝菌”“蝇站” “冥灵”“大椿”“彭祖”来说明“小 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由庄子所举的例子来看,小智慧与大智慧的差别不只是在智慧上,小
6、年寿与大年寿的差别也不只是在年寿上,而且还在于由它们所关涉的境 界、气象、格局上。而庄子的最终目的,则是要说明人的境界、气象、格局的问题。2、第2段阐明“逍遥游”的境界。这一段先由对万物的泛论进入到对社会中人的具体论述,阐明了庄子 理想中修养的最高境界是“逍遥游”:“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这几种人就境界、气 象、格局而言,就好像跟大鹏鸟相比之下的蝉、小鸠以及斥。因此,“宋 荣子犹然笑之”;宋荣子看不上前面那几种人,他代表了更高的一种境界、气象和格局。 但在庄子看来,他的特点就是重本性、轻外物。惟其如此,仍然有未曾树 立的德行。所以,并不足以代表最高的境界、气象和格局;境界、气
7、象、格局比宋荣子更高一筹的是列子。他对外物看得更淡了。 然而庄子认为,他乘风而行虽然免于行走,但仍然有所依靠,他没有风就 不得行。所以,这还不是最高的境界、气象和格局;在庄子看来,利用天地万物的自然本性,利用阴、阳、风、雨、晦、 明六气的变化,而游于没有止境的宇宙当中。这就是最高的境界、气象和 格局,也就是“逍遥游” 了。那么,怎样才能达到“逍遥游”的境界呢?庄子认为,只有做到“无己”“无功”“无名”的人,才具备这种 最高境界、气象、格局,才能跟天地万物、阴阳大化、道合而为一了。 那么,什么人能做到“无己”“无功” “无名”呢? 庄子认为,能做到这些的,只有“至人”“神人” “圣人”接下来,庄
8、子分别解释什么是“圣人无名“神人无功”“至人无己”。 他所使用的表达方式,还是一系列生动有趣的寓言。三、作业预习课文第3、4、5段,看看什么是“圣人无名” “神人无功”“至 人无己”。附:第1、2段译文北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鳏。鳏的巨大,不知道它有几千里。m 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叫鹏。鹏的背,不知道它有几千里。鹏奋起而飞, 它的翅膀就好像天边的云。这只鸟,在海水动荡的时候就迁到南极大海。 南极大海是天然形成的池子。齐谐这个人,记得很多怪异的事情。他的话 说:“鹏鸟迁往南海的时候,翅膀击打起三千里高的波浪,它鼓动翅膀结 聚由下向上升腾的暴风之力,上飞到九万里的高空,它飞向南海是凭借六 月的大
9、风。”春天野马般奔腾的游汽,飘浮的尘埃,都是有生命的事物用 气息吹动的。天空的深蓝色,是天空的纯正不杂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它远 得没法到达才显得这样呢?那鹏鸟从高空看下面,也像这样罢了。再说水 的枳聚不厚,那么它负载大船就没有力量。倒一杯水在堂上的低洼处,那 么一根小草就可以在这里做船;放一只杯子在这里,它就搁浅在地面上了, 因为这堂上低洼里的水浅,而作为船的杯子却大。风的集聚不厚,那么它 负载大的翅膀就没有力量。所以大鹏飞到九万里的高空那么极厚的风就在 它的翅膀底下了,然后它才凭借着风;背负着青天而没有什么能够阻遏、 摧折它,然后它才图谋飞往南极大海。蝉和小鸠笑大鹏说:“我疾起而飞, 碰到榆树
10、和檀树就停下来,有时候还到不了这个高度,就投落到地面I:就 是了,何以去往九万里的高空而飞向南方呢? ”前往附近郊野的,来去在 路上吃三顿而回来,肚子还是饱饱的;前往百里外目的地的人,出发前起 早摸黑地舂米,准备路上需要的粮食;前往千里外目的地的人,得花三个 月的时间聚集粮食。蝉和小鸠这两个小动物又知道什么!小的智慧赶不上 大的智慧,短的年寿赶不上长的年寿。何以知道道理是这样的呢?朝菌不 能同时知道阴历每月最晚的一天和最早的一天(其寿命不超过一个月), 嫌站不能同时知道春和秋(其寿命不超过两季):这些都是短的年寿。楚 国的南部有一种冥灵树,以五百年为一个春季,以五百年为一个秋季;较 早的古代有
11、一种大椿树,以八千年为一个春季,以八千年为一个秋季:这 些都是长的年寿。而彭祖如今以长寿闻名,众人跟他比,不是很可悲吗! 汤询问棘的话是这样的:汤问棘说:“上下四方有尽头吗? ”棘说:“没 有尽头之外,还是没有尽头。不毛之地的北面,有一个大海,是天然形成 的池子。这海里面有一条鱼,它的宽度有几千里,不曾有谁知道它的长度, 它的名字叫鳏。这海里面有一只鸟,它的名字叫鹏,背像泰山,翅膀像天 边的云,它鼓动翅膀结聚由下而上升腾的暴风或者羊角状弯曲而上行的旋 风之力,直上九万里的高空,穿越了云气,背负着青天,然后图谋飞向南 方,将要前往南海。斥这种小雀笑它说:它将要飞往什么地方呢?我升 腾而上,不过儿
12、丈就落下来了,在蓬蒿丛中飞行或盘旋,这也就是我飞翔 的极限了。可它将要飞往什么地方呢?”这就是小和大的分别。所以那才智可以授予一官之职、行为合乎一乡之人、品德合乎一国之 君、能力取得一国信任的人,他们自己看待自己,也就像这蝉、小鸠、斥 一样。而宋荣子舒适自得地笑他们。并且世上所有人赞美他他却不会更加 努力,世上所有人责怪他他却不会更加灰心,认定了内(自身本性)和外 (外物)的分别,分清了光荣和耻辱的分界,就这样为止了。他在人世间, 不曾汲汲追求什么。虽然这样,宋荣子仍然有未曾养成的德行。列御寇乘 风行走,轻妙极了,过了十五天之后才回来。他对于求福这件事,从来不 曾很迫切。但这样乘风而行虽然免于
13、行走,仍然有所依靠。至于利用天地 万物的自然本性,利用阴、阳、风、雨、晦、明六气的变化,而游于没有 止境的宇宙当中,那他还依靠什么吗!所以说:至人不偏执于自己,神人 不追求事功,圣人不追求名声。第二、三课时一、复习、检查二、学习第3段1、朗读2、讲读(1)“尧让天下于许由,曰:日月出矣,而爆火不息,其于光也,不 亦难乎!时雨降矣,而犹浸灌,其于泽也,不亦劳乎!夫子立而天下治, 而我犹尸之,吾自视缺然。请致天下。”“浸灌”即灌溉。尧把天下让给许由,说:“太阳月亮出来了,可火把却不熄灭, 它要想发光,不也太难了吗!合时宜的雨下来了,却还要去灌溉,这对于 润泽庄稼来说,不也太辛劳了吗!先生立为天子天
14、下就会治理得好,可我 还占着这个位置,我自觉心里不安。请让我把天下交还给您。”(2)且看许由如何回答:“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而我犹代子,吾将为名乎?名者,实之 宾也。吾将为宾乎? ”许由说:“你治理天下,天下已经治理得很好了,可我还来代替 你,难道我将为了名声这样做吗?名声处于宾位,事实处于主位。我将为 了处于宾位的名声这样做吗?对庄子来说,名声只不过是实事的从属、派生的东西,世俗的名声就 这样亳无意义。(3)而如果考虑事实,那会怎么样呢?“鹅鹦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归休乎君,予无 所用天下为!”一一“鹏鹦在深林里筑巢,所需要的不超过一个树枝(尽管深林里的 树枝很多);田
15、鼠到河里喝水,所需要的不超过喝满肚子(尽管河里的水 很多)。回去歇着吧天子,我用不着天下啊!鹅鹦是种善于唱歌的小鸟。偃鼠即题鼠,也就是田鼠。深林里树枝 不计其数,但是鹅鹦在里面筑巢,有一个树枝足矣,其余的树枝对它没有 意义;河里流水很多,但是田鼠到那里喝水,喝满肚子足矣,其余的水对 它没有意义。天下很大,但其实绝大部分对自己都没有意义,所以天下我 用不着!这是说即便考虑事实,也不会接受天下。庄子之这里使用生动有趣的寓言来说明道理。(4)许由最后说:“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一一 “庖人即便不下厨,主祭的人也不会越过自己的职守来代替他 的。”这是一个比喻,意思是说,自己跟尧各有自己
16、应该干的事,即便光不 干他应该干的事,自己也不会去代替他。“越俎代庖”的成语即源于此。3、小结这一段用尧把天下让给许由、许由拒绝的事例,来说明“圣人无名” 的道理。三、学习第4段1、朗读2、讲读(1)肩吾问于连叔曰:“吾闻言于接舆,大而无当,往而不返。吾惊怖 其言,犹河汉而无极也,大有径庭,不近人情焉。”一一肩吾问连叔说:“我听接舆谈话,他的话很大却不适用,说开去就收 不回来。我为他的话感到惊讶、震惊,他的话就像天河一样没有边际,跟 人之常情差得太远,太不近人情了。”这是肩吾在连叔面前评价接舆的话。连叔听了肩吾对接舆的评价后怎样呢?(2)连叔曰其言谓何哉? “曰: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
17、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 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病而年谷熟。吾以是狂而不信也。”连叔说:“他的话说的是什么呢? 肩吾回答:“他说:遥远的姑 射山,有神人住在那里,那神人的肌肤像冰雪一样白皙,那神人的体态像 处女一样美好;他们不吃五谷杂粮,吸清风喝甘露;乘着云气,驾着飞龙, 遨游于四海之外。他们的精神专注,使人或物不生灾害疾病,而谷物丰熟。 我认为这些话骗人,不真实。”原来,接舆描述的遥远的姑射山上的神人,无论是居所、肌肤、体态, 还是饮食、动作,都虚幻神奇,充满浪漫色彩。对肩吾来说,接舆这番关 于姑射山神人的话确实是“大而无当,往而不返犹河汉而无极也,
18、大 有径庭,不近人情焉”。可是连叔却不是这么看的。(3)连叔曰“然!瞽者无以与乎文章之观,聋者无以与乎钟鼓之声。a 唯形骸有聋盲哉?夫知亦有之。是其言也,犹时女也。”连叔说:“对啊!瞎子没法参与欣赏错综华美的色彩以及花纹等等景 象,聋子没法参与欣赏钟和鼓等乐器演奏的音乐。难道只是形体方面有聋、 盲等缺陷吗?那智慧方面也有这些缺陷。这话它说的,好比就是你啊。“然”即“是、对”。但不是说肩吾对接舆的评价对,而是说下面的 说法对。“瞽者”就是瞎眼的人。“文章”指的是花纹;古人或把绘画或 刺绣上青与赤相间的花纹叫做文,赤与白相间的花纹叫做章。连叔不客气地说:眼瞎的人、耳聋的人不只是形体方面有聋、盲等缺
19、 陷,智慧方面也有缺陷,而这话说的,好比就是你肩吾。(4)连叔是怎么看姑射山神人的呢?他在批驳了肩吾的观点之后,高度赞美神人的德行。认为神人有大功, 但不居功,不刻意求功。“之人也,之德也,将旁礴万物以为一,世靳乎乱,孰弊弊焉以天下 为事! ”“旁礴万物以为一”意思是容纳万物而成为一体;“旁礴”即“脩礴”, 广大无边的,广被的。“靳”通“祈”,祈求。“乱”指治理。“弊弊焉” 即弊弊然,辛苦经营的样子。这姑射山的神人,这姑射山神人的德行,将容纳万物而成为一体;世 人祈求天下大治,他们有谁辛苦经营把天下当事!这是第一层意思。是神人之神奇一:“将旁礴万物以为一”,“弊弊 焉以天下为事”。“之人也,物
20、莫之伤,大浸稽天而不溺,大旱金石流、土山焦而不热。” “大浸”就是大水。“稽天”就是至天、到天。这姑射山的神人,没有什么东西能够伤害他,大水到天也淹不到他, 大旱使金属石头成为液体而流动、土山被烧焦也热不到他。这是第二层意思。是神人之神奇二:“物莫之伤”,入水淹不着,入 火烧不死。“是其尘垢枇糠,将犹陶铸尧、舜者也,孰肯分分然以物为事!“尘垢”即尘埃和污垢,比喻细微不足道的事物。“枇樵”即瘪谷 和米糠,比喻没有价值的或无用的东西。“陶铸”本指烧制瓦器和熔铸金 属姑射山这些神人,他们身上的尘埃污垢等毫无价值的东西尚且能制造 出尧和舜,谁肯纷纷扰扰把俗物当回事!这是第三层意思。是神人之神奇三:“其
21、尘垢枇糠,将犹陶铸尧、舜 者也” .3、小结这一段通过描述姑射山的神人,得出“神人无功”的结论。“神人无功”不是说神人亳无功业,而是说神人不刻意求功、不居功。 庄子笔下的神人其实是有大功的。“其神凝,使物不疵病而年谷熟”,岂 不是惠及苍生的大功?老子说“自伐者无功”,大概可以理解为求功、居功者反而无功,与 庄子说的神人不求功、不居功而有大功,正好相辅相成。四、学习第5段1、朗读2、讲读(1)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 浆,其坚不能自举也;措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口号然大也,吾为 其无用而招之。”“瓠”是一种葫芦。“实五石”指可以填塞上五十斗的东西,可见其
22、大;“实”即充满,填塞。“瓠落”犹“廓落”,宽大的样子,空寂的样 子。吗(xiao)然”是内中空虚的样子。“拾(pbu) ”,击破。惠子对庄子说:“魏惠王赠给我一种大葫芦的种子,我种上它,长成 了瓠子,大小可以填塞五十斗的东西,掏空它用来盛水,它的硬度太小不 能胜任;把这个大瓠子剖开做成两个瓢子,那么瓢子又太大无处可容。不 是这葫芦不内空且大,我因为它没有用处把它击破了。”瓢是用来取物的,瓢比瓮大则没法从瓮中取粮食,瓢比缸大则没法从 缸中舀水(也有人说指做成瓢,则底大而平浅,不能容纳什么东西)。惠 子承认这葫芦内空且大,却因为它没有用处把它击破了。显然,惠子完全 是从通常的那几个方面,来思考大
23、葫芦的价值的。在日常生活中,葫芦或 者以整个壳子作工具,或者一分为二做成两个瓢子。在这两个方面派不上 用场,惠子便认为它无用了。庄子的思考却体现了某种超越性。(2)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庄子说:“先生您本来就不善于使用大的东西(或者不善于发挥事物 的大的作用)。从庄子下面举的例子来看,对这句话,后一种理解应该更准确一些。(3) “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济潞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 百金。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济潞,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 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 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济僻,则所用之 异也。”
24、“不龟手之药”是防止手冻裂的药物,“龟”通“皴”(jUn),指 皮肤冻裂。“以济源为事”即以漂洗绵絮为职业。“客”指外地人,也有 人说是指客人。“越有难”指越人发兵侵吴。“将”指带兵。宋国有一个善制造防止手冻裂的药物的人,代代以漂洗绵絮为职 业。有一个外地人听说了这件事,要求用百金来买他制药的方子。宋人聚 合族人,商量说:我家世世代代从事漂洗绵絮的事业,所得到的金很少, 现在一下子卖制药的技术能卖一百金,让我们卖给他吧。那个外地人得 到了制造防止手裂药物的技术,凭它去游说吴王。越人发兵侵吴,吴王让 他带兵。那时候是冬天,他率领军队跟越人在水上进行战斗,靠着防止手 裂的药物使越人遭受了惨重的失败
25、,吴王分割了一-块土地来封赏他。这药 物能够防止手裂是一样的,有的靠着它得分封土地,有的拥有它却不能免 除艰苦的漂洗绵絮的劳动,那么就是使用它的地方有不同啊。药物能够防止手裂,这在宋人和客那里都是一样的。但是,这药物在 宋人那里只是保住了一个世代相传的辛苦职业一漂洗绵絮。这世代相传 的职业也箍住了这一家宋人的思维,使他们认定该药物的价值仅可发挥于 漂洗绵絮方面。那个外地人不这么想,他发现这药物可以用在防止战士手 裂这一更加重要的方面。他以百金买了制药的技术,靠着这技术制出的药 物,率领吴国军队在水战中大败越人,赢得了土地的封赏。“至人无己”的境界,那个买药的外地人看来有点达到了。庄子通过设喻,
26、巧妙作答。庄子的意思是说,一种东西有用无用、用途大小不是一成不变的,而 是随着使用的地方不同而不同的。这说明庄子的思维超脱了习惯力量的束缚。(4) “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 容? ”“虑”指用绳子结缀。“樽”指腰舟,其形如酒器,缚于身,可使人 漂浮、渡过江湖。现在您有大小可以填塞五十斗东西的大葫芦,为什么不把它系结在腰 间充当大腰舟,而漂浮于江湖之上,却担忧它太大无处可容呢?(5) “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那么先生还是有浅陋、遭受蒙蔽的识见啊。“犹有蓬之心”,比喻尚有浅陋、遭蒙蔽的识见。孟子谓高子日:“今茅塞子之心矣。”(孟子尽心下)与庄子 这句话有相同的意思。3、小结这一段用“惠子搭瓠”和“不龟手之药”的寓言,说明“至人无己” 的道理。所谓“无己”,就是不被成见、知识、欲念、情感等隶属于自己的东 西敲塞和拘囿。五、总结1、阅读“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