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财税法讲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财税法讲义.docx(6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一章财政法概述参考书目刘剑文:走向财税法治,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刘剑文,熊伟:税法基础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刘剑文主编:税法学,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张守文:税法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日北野弘久:税法学原论,中国检察出版社,2001年版。第一节财政法的概念一以及财政和财政法概述(一)财政的基本概念财政的基本概念财政,是国家为满足公共需要,在直接参与一部分社会产品和国民收入的分配 过程中形成的,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财政存在的必要性公共产品与公共需求2以及弥补市场失灵财政的职能财政职能是财政的固有客观功能,它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资源配置职能是指政府将
2、一部分社会资源集中起来,形成财政收入,然后通过财政支出活动, 由政府提供公共物品或服务,引导社会资金流向,弥补市场缺陷,从而优化全社会 的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的职能稳定经济的职能指通过实施特定的财政政策,促进较高的就业水平以及物价稳定和经济增长等 目标的实现。政府根据宏观经济运行的不同状况,相机抉择采取相应的财政政策措 施。监督职能以政权行使者身份实现监督职能财政作为市场的监督者,在维护市场秩序,防止人为因素如垄断对市场机制的 破坏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以国有资产所有者身份实现监督职能财政监督的重点是国有资产的补偿以及保值以及增值以及盈利分配,保证国 有资产能发挥方向性以及垄断性与补偿性作用,促进
3、经济的健康发展。财政法的概念形式层面上i a调整财政关系的法使财政法与其他部门法相区分适应各个历史阶段不同国家的所有情况实质层面上/现代财政法是建立在民主宪政基础上以及以增进全民福利和 社会发展为目标,调整财政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现代财政法公债的特点:1以及债务主体政府:中央政府,地方政府2以及隶属性和国家政策性3以及信用等级最高,安全性最好国债的分类1以及按借债方式一一国家债券和国家借款。2以及按偿还期限一一定期国债和不定期国债。3以及按发行地域一一国家内债和国家外债。4以及按发行性质一一自由国债和强制国债。5以及按使用用途一一赤字国债以及建设国债和特种国债。6以及按是否流通一一上市国债和
4、不上市国债。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债的功能弥补财政赤字(二)对财政预算进行季节性资金余缺的调剂国债法律制度(一)国债法概述国债法:调整国债发行以及流通以及转让以及使用以及偿还和管理的法律规范。调整国债主体之间的债权以及债务关系。国家内债法律制度1以及国债的发行对象国债的发行:国家通过一定的渠道和方式,将国家债券转移到坡初投资者手中 的行为,即国债售出或被个人和企业认购的过程。国债的发行条件国债发行价格国债发行利率国债偿还期限国债偿还方法票面额大小利息支付办法国债还本付息的场所2以及国债的发行价格与利率国债发行时的出售价格或购买价格。国债的利率政府因举债所应支付的利息额与借入本金之间的比例。影响因素:
5、金融市场的利率水平政府信用状况社会资金的供给量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物价指数国债的偿还国家外债法律制度政府外债:一国政府或政府授权的部门以及单位在国外举借并承担具有契约性 偿还义务的全部债务。按照债务类型划分,外债分为:外国政府贷款:中国政府向外国政府举借的官方信贷;国际金融组织贷款:中国政府向世界银行以及亚洲开发银行以及联合国农业发 展基金会和其他国际性以及地区性金融机构举借的非商业性信贷。外债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国家外汇管理局第四节彩票法国务院通过彩票管理条例自2009年7月1日起实施彩票的概念与特征彩票管理条例第二条:国家为筹集社会公益资金,促进社会公益事业发展而特许
6、发行以及依法销售, 自然人自愿购买,并按照特定规则获得中奖机会的凭证。彩票不返还本金以及不计付利息。彩票的特征I.1及由政府统一安排并实施监管国务院财政部门负责全国的彩票监督管理工作。国务院民政部门以及体育行政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别负责全国的福利彩票 以及体育彩票管理工作。2以及政府筹措公益资金的渠道彩票公益金专项用于社会福利(扶老以及助残以及救孤以及济困以及赈灾)以 及体育等社会公益事业,不用于平衡财政一般预算。3以及抽签给奖的方式4以及风险与收益相伴的机会游戏性彩票法律关系(一)彩票法律关系主体1以及发行人国务院民政部门以及体育行政部门依法设立的福利彩票发行机构以及体育彩 票发行机构,分别
7、负责全国的福利彩票以及体育彩票发行和组织销售工作。彩票销售人省以及自治区以及直辖市人民政府民政部门以及体育行政部门依法设立福利 彩票销售机构以及体育彩票销售机构,分别负责本行政区域的福利彩票以及体育彩 票销售工作。彩票代销人彩票发行机构以及彩票销售机构可以委托单位以及个人代理销售彩票。彩票发行机构以及彩票销售机构应当与接受委托的彩票代销者签订彩票代销 合同。彩票代销者不得委托他人代销彩票。购买人与中彩人自然人自愿购买。购买人=,或中彩人购买人不包括未成年人。第40条规定:向未成年人销售彩票的,依法给予处分。中彩人也不包括未成年人。第26条规定:不得向未成年人兑奖。彩票法律关系的内容1以及发行人
8、与购彩人之间的法律关系2以及发行人与中彩人之间的法律关系3以及发行人与彩票承销人之间的法律关系4以及供奖人与发行人及中彩人之间的法律关系三以及我国彩票法律制度的主要内容2009年4月22日,国务院通过彩票管理条例,已于2009年7月1日实施。(-)总则1以及进行立法目的说明;2以及对彩票概念进行定义;3以及规定了国家对彩票发行的垄断;4以及明确彩票发行以及销售和开奖的原则;5以及确定彩票监督管理的职责。彩票发行和销售管理1以及彩票发行和组织销售工作的主体国务院民政部门以及体育行政部门依法设立的福利彩票发行机构以及体育彩 票发行机构(以下简称彩票发行机构),分别负责全国的福利彩票以及体育彩票发行
9、 和组织销售 工 作O石以及自治区以及直辖市人民政府民政部门以及体育行政部门依法设立的福 利彩票销售机构以及体育彩票销售机构(以下简称彩票销售机构),分别负责本行政 区域的福利彩票以及体育彩票销售工作。2以及审批事项的程序(1)彩票发行机构申请开设以及停止彩票的具体品种,或者申请变更事 项的,应当报国务院财政部门批准。向国务院财政部门提交下列申请材料:申请书;彩票品种的规则;发行方式以及发行范围;市场分析报告及技术可行性分析报告;开奖以及兑奖操作规程;风险控制方案。(2)国务院财政部门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90个工作日内,通过专家评审以 及听证会等方式对开设彩票品种听取社会意见,对申请进行审查并
10、作出书面决定。(3)经批准开设以及停止彩票品种或者变更彩票品种审批事项的,彩票发行 机构应当在开设以及变更以及停止的10个自然日前,将有关信息向社会公告。3以及彩票发行以及销售机构的技术性要求彩票发行机构以及彩票销传机构应当依照政府采购法律以及行政法规的规定, 采购符合标准的彩票设备和技术服务。彩票设备和技术服务的标准,由国务院财政部门会同国务院民政部门以及体育 行政部门依照国家有关标准化法律以及行政法规的规定制定。4以及彩票发行以及销售机构的行业规范彩票发行机构以及彩票销售机构应当建立风险管理体系和可疑资金报告制度, 保障彩票发行以及销售的安全。彩票发行机构以及彩票销售机构负责彩票销售系统的
11、数据管理以及开奖兑奖 管理以及彩票资金的归集管理,不得委托他人管理。彩票发行机构以及彩票销售机构可以委托单位以及个人代理销售彩票。5以及彩票发行以及销售机构以及代销者的行为禁止不得有下列行为:进行虚假性以及误导性宣传;以诋毁同业者等手段进行不正当竞争;向耒成年人销售彩票;以赊销或者信用方式销售彩票。6以及关于彩票销毁的规定需要销毁彩票的,由彩票发行机构报国务院财政部门批准后,在国务院民政部 门或者国务院体育行政部门的监督下销毁。7以及社会监督彩票发行机构以及彩票销售机构应当及时将彩票发行以及销售情况向社会全 面公布,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彩票开奖和兑奖管理彩票的开奖管理(1)彩票发行机构以及彩票
12、销售机构应当按照批准的彩票品种的规则和开奖 操作规程开奖。(2)国务院民政部门以及体育行政部门和省以及自治区以及直辖市人民政府 民政部门以及体育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彩票开奖活动的监督,确保彩票开奖的公开 以及公正。(3)彩票发行机构以及彩票销售机构应当确保彩票销售数据的完整以及准确 和安全。当期彩票销售数据封存后至开奖活动结束前,不得查阅以及变更或者删除 销售数据。彩票开奖和兑奖管理彩票的开奖管理(4)彩票发行机构以及彩票销售机构应当加强对开奖设备的管理,确保开奖 设备正常运行,并配置备用开奖设备。(5)彩票发行机构以及彩票销售机构应当在每期彩票销售结束后,及时向社 会公布当期彩票的销售情况和开
13、奖结果。彩票开奖和兑奖管理彩票的兑奖管理(1)彩票中奖者应当自开奖之日起60个自然日内,持中奖彩票到指定的地点 兑奖,彩票品种的规则规定需要出示身份证件的,还应当出示本人身份证件。逾期不兑奖的视为弃奖。禁止使用伪造以及变造的彩票兑奖。彩票开奖和兑奖管理彩票的兑奖管理(2)彩票发行机构以及彩票销售机构以及彩票代销者应当按照彩票品种的规 则和兑奖操作规程兑奖。彩票中奖奖金应当以人民币现金或者现金支票形式一次性兑付。不得向未成年人兑奖。(3)彩票发行机构以及彩票销售机构以及彩票代销者以及其他因职务或者业 务便利知悉彩票中奖者个人信息的人员,应当对彩票中奖者个人信息予以保密。彩票的资金管理彩票资金的类
14、型彩票奖金:用于支付彩票中奖者。逾期未兑奖的奖金,纳入彩票公益金。 彩票发行费:专项用于彩票发行机构以及彩票销售机构的业务费用支出以 及彩票代销者的销售费用支出。彩票公益金:专项用于社会福利以及体育等社会公益事业,不用于平衡财 政一般预算。彩票的资金管理彩票资金的账户及信息系统管理彩票发行机构以及彩票销售机构应当开设彩票资金账户,用于核算彩票资金。财政部门应当建立彩票发行以及销售和资金管理信息系统,及时掌握彩票销售 和资金流动情况。彩票的资金管理彩票奖金的管理彩宣奖金用于支付彩票中奖者。彩票单注奖金的最高限额,由国务院财政部门 根据彩票市场发展情况决定。彩票发行费的管理彩票发行机构以及彩票销售
15、机构的业务费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其支出应当符 合彩票发行机构以及彩票销售机构财务管理制度。彩票的资金管理彩票公益金的管理彩票公益金专项用于社会福利以及体育等社会公益事业,不用于平衡财政-般 预算。彩票公益金按照政府性基金管理办法纳入预算,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彩票公益金的分配政策,由国务院财政部门会同国务院民政以及体育行政等有 关部门提出方案,报国务院批准后执行。彩票的资金管理彩票发行费以及彩票公益金的监督彩票发行费以及彩票公益金的管理以及使用单位,应当依法接受财政部门以及 审计机关和社会公众的监督。彩票公益金的管理以及使用单位,应当每年向社会公告公益金的使用情况。法律责任彩票发行机构以及销售机
16、构的法律责任;彩票代销者的法律责任;兑奖人的法律责任;彩票公益金管理以及使用单位的法律责任:财政部门以及民政部门以及体育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的法律责任。思考题:1以及从法学视角理解费与税的异同点。2以及如何理解国债弥补财政赤字的功能?3以及国家内债法律制度的内容。4以及了解彩票管理条例中有关彩票资金管理的规定。第五章财政平衡法第一节财政平衡法概述第二节财政收支划分法一以及概念国家处理中央与地方以及地方各级政府之间的分配关系,确定各级财政收支范 围和管理权限的法律规范的总称。财政收支划分法的主要内容1以及设立财政级次2以及划分财政支出职责3以及划分财政收入权二以及财政收支划分法的主要类型三以及财政
17、联邦制财政联邦制:各级政府为共同履行公共经济职能,各自拥有一定财权和财力 的制度。1以及各级财政主要对相应级别的议会负责;2以及按照公共产品受益范围的大小程度,确定各级政府的职责和各级财政的 支出范围;3以及各级政府均有自己相对独立的税收收入;4以及在财政体制中,保证中央财政的宏观调控主导地位。分税制与中国财政收支划分五以及1994年分税制改革1以及概念分税制是指在中央与地方之间以及地方各级之间,以划分各级政府事权为基础 以及以税收划分为核心,相应明确各级财政收支范围和权限的种分级财政管理体 制。2以及分税制的主要内容 (1)划分财政级次(2)中央以及地方事权和支出的划分(3)中央以及地方收入
18、权的划分(2)中央与地方事权和支出的划分中央支出国家安全以及外交和中央国家机关运转所需经费,调整国民经济结构以及协调 地区发展以及实施宏观调控所必需的支出以及由中央直接管理的社会事业发展支出。地方支出承担本地区政权机关运转所需支出以及本地区经济以及社会事业发展所需支 出。(3)中央以及地方收入权划分中央固定收入:关税,消费税以及海关代征增值税和消费税,中央企业所得税, 金融企业所得税,中央企业上交利润等。地方固定收入:营业税,地方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城 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印花税,契税,土地增值税,国有土地有偿 收入等。中央与地方共享收入:增值税以及资源税以及
19、证券交易税。增值税中央分享75乐 地方分享25%大部分资源税作为地方收入,海洋石油资源税作为中央收入。六以及2002年所得税收入分享制度改革1以及改革的基本原则中央因改革所得税收入分享办法增加的收入,全部用于对地方主要是中西部 地区的一般性转移支付。保证地方既得利益,不影响地方财政的平稳运行。改革循序渐进,分享比例分年逐步到位。所得税分享范围和比例全国统一,保持财政体制规范和便于税收征管。2以及改革的主要内容除少数特殊行业或企业外,对其他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收入实行中央与地 方按比例分享。中央保证各地区2001年地方实际的所得税收入基数,实施增量分成。3以及转移支付资金的分配与使用中央财政因
20、所得税分享改革增加的收入,按照公平以及公正的原则,采用规范 的方法进行分配,对地方主要是中西部地区实行转移支付。地方所得的转移支付资金由地方政府根据本地实际,统筹安排,合理使用。首 先用于保障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工资发放和机构正常运转等基本需要。第三节财政转移支付法以及财政转移支付法概述政府间转移支付一个国家在既定的事权以及财权和财力划分框架下,为实现双向均衡而进行的 财政资金的相互转移。财政转移支付法调整财政转移支付行为的法律规范。1以及转移支付的目标和原则2以及转移支付的形式3以及转移支付的资金来源以及核算标准以及分配方法以及支付规模和程序4以及转移支付的管理和分配机构5以及转移支付的监督及法
21、律责任我国没有专门的转移支付法1993年关于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决定1995年过渡期转移支付办法2001年所得税收入分享改革方案2002年一般性转移支付办法2003年农村税费改革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办法2008年中央对地方一般性转移支付办法二以及我国转移支付法的内容一般性转移支付为弥补财政实力薄弱地区的财力缺口,均衡地区间财力差距,实现地区间基本 公共服务能力的均衡化,由上级政府安排给下级政府的补助性支出。此类转移支付不规定具体用途,由接受拨款的政府自主安排使用。一般性转移支付均衡性转移支付民族地区转移支付县乡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调整工资转移支付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源枯竭城市财力性转移
22、支付专项转移支付是附加条件的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拨款提供者在某种程度上指定了资金的用 途,拨款接受者必须按照规定的方式使用这些资金。专款专用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增值税和消费税返还所得税基数返还成品油税费改革税收返还地方上解第四节 外国财政平衡制度比较一以及美国财政平衡制度典型的联邦制国家,在财政级次上划分为联邦财政以及州财政和地方财政三级。联邦政府开征的税种包括:个人所得税以及社会保隙税以及公司所得税以及遗 产 与赠与税以及消费税和关税。州政府开征的税种包拈:销售税以及个人所得税以及公司所得税以及消费税以 及财产税以及遗产与赠与税以及资源税和社会保隙税。有条件的转移支付。二以及德国财政平衡制度1
23、 .联邦以及州以及地方三级政府的事权由德国基本法予以划分,在此基础上 确定各级财政支出范围。2 .根据各级财政支出范围以及收入特性等因素划分各种财政收入的归属。3 .税收分配以共享税为主体,共享税是各级财政的主要收入来源。4 .通过转移支付制度实现财政纵向平衡和财政横向平衡。5 .财政立法权相对集中于联邦,联邦对基本法规定的事项有单独立法权,对 联邦和州共同管辖事务有优先立法权。四以及日本财政平衡制度中央财政以及都道府县财政和市町村财政。日本税收分为中央税(国税)以及地方税和共享税(交付税)。财政均衡制度四以及各国的经验1 .由宪法划分各级政府的事权,至少明确中央与地方政府行使事权的原则。2
24、.在划分事权及确定财政支出范围的基础上,划分财政收入。划分财政收入 主要是分税。3 .中央税以及地方税由分设的税务机构负责征收管理,从而提高税收征管的效 率。4 .中央财政对地方财政进行补助,补助方式较规范,补助的规模受中央财政集 权程度的影响。5 .财政立法权在中央和地方之间进行划分。6 .重视财政法治。第六章预算法第一节预算法概述预算的产生英国由下议院批准对皇室的拨款封建皇室政府每年制定一个国家的财政收支文件,向下议院报告1789年联合基金法案一正式的预算文件2以及预算法调整国家在进行预算资金的筹集和取得以及使用和分配以及监督和管理等过 程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二以及预算制度
25、的原则1以及公开性原则2以及真实性原则3以及完整性原则4以及统性原则5以及年度性原则2009年10月,上海市财政局曾称:“政府预算是国家机密,不能公开。”这一 说法早就过时了。1以及政府预算公开,是一个现代政府以及文明政府和责任政府必须具备的常识;2以及预算资金是公共资金,取之于民,而用之于民。预算公开是应有之意。3以及从法理的角度上来说,政府的财务也应公开,这是宪法赋予人民的知情 权。三以及预算的类别1以及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中央预算:反映中央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财政收支计划。由最高立法机关审 批,对中央政府的财政行为具有约束力。地方预算:反映地方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财政收支计划。由本级议会审批,
26、 在所属区域范围内对地方政府具有约束力。三以及预算的类别我国实行复式预算的历史我国复式预算制度的实行可追溯到1991年。当年10月,国务院发布国家预算 管理条例。1992年开始,我国实行复式预算制度。中央预算和部分省市预算采用复式预算形式进行编制。将我国的预算分为经常 性预算和建设性预算。3以及增量预算和零基预算增量预算:财政收支计划指标是在以前财政年度的基础上,按照新的财政年度的经济发展 情况加以调整之后确定的。零基预算:财政收支计划指标的确定,只以社会经济的发展计划为依据,不考虑以前的财 政收支状况。第二节预算管理职权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各部门以及各单位的职权预算的具体执行单位。各部门编
27、制本部门预算以及决算草案;组织和监督本部门预算的执行;定期向 本级政府财政部门报告预算的执行情况。各单位编制本单位预算以及决算草案;按照国家规定上缴预算收入,安排预算 支出,并接受国家有关部门的监督。预算管理职权概括第三节预算管理程序预算的编制预算编制的形式复式预算预算的编制内容中央预算的编制内容本级预算收入和支出;1以及民主以及宪政是财政法的制度基础;2以及财政法的目标是增进全民福利,促进社会发展;3以及财政法以财政关系为调整对象。二以及财政法的调整对象1以及财政行为动态过程2以及财政制度外部环境3以及财政关系内在联系第二节财政法的体系与渊源一以及财政法的体系依据财政的收入以及管理和支出的分
28、类,结合法学上的效力要求及功能定位, 财政法的体系可解构为:二以及财政法的渊源财政法律规范的具体表现形式。1以及财政宪法2以及财政法律3以及财政行政法规4以及地方性财政法规以及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5以及部门财政规章和地方财政规章6以及特别行政区的财政法律和其他规范性文件7以及国际条约 国际税收协定第三节财政法的基本原则一以及财政法基本原则概述财政法中体现法的根本精神以及对财政行为具有一般指导意义和普遍约束力 的基础性法律规范。二以及财政民主主义政府依法按照民众意愿,通过民主程序,运用民主方式来理政府之财一。人民的参与权财政议会主义年度财政预算人民的监督权公开透明新闻媒体采访自由财政监督机关三以及
29、财政法定主义财政行为必须满足合法性的要件,必须得到法律的明确许可或立法机关的专门 授权。财政权力(权利)法定财政义务法定财政程序法定财政责任法定四以及财政健全主义财政平衡上一年度结余用于本年度安排的支出;返还或者补助地方的支出;地方上解的收入。预算的编制内容2以及地方各级政府预算的编制内容(1)本级预算收入和支出;(2)上一年度结余用于本年度安排的支出;(3)上级返还或者补助的收入;(4)返还或者补助下级的支出;(5)上解上级的支出;(6)下级上解的收入。预算的编制程序国务院应及时下达关于编制下一年度预算草案的指示,具体事项由财政部门部 署。各地方政府应按国务院规定的时间,将本级总预算草案报国
30、务院审核汇总。各级政府财政部门应在每年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举行的一个月前,将本级预 算草案的主要内容提交本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专门委员会进行初审,在人民代表大会 举行会议时向大会作关于预算草案的报告。预算审查和批准预算的初步审查国务院财政部门应当在每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举行的一个月前,将中央预 算草案的主要内容提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进行初步审查。预算的审批国务院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举行会议时,向大会作关于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 报告。地方各级政府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举行会议时,向大会作关于本级总预算草案 的报告。中央预算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查和批准。地方各级政府预算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审查和
31、批准。预算的备案预算的批复各级政府预算经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后,本级政府财政部门应当及时向本级 各部门批复预算。各部门应当及时向所属各单位批复预算。预算的执行预算执行,是指经法定程序批准的预算进入具体实施阶段。是组织预算收支任务实现的过程,包括组织预算收入以及拨付预算支出资金以 及动用预备费和周转金以及预算调整等内容。各级政府在预算执行中的职责预算执行的组织领导机关各级政府财政部门的职责在本级政府的领导下,具体负责预算的组织实施。研究落实财政税收政策的措施;制定组织预算收入和管理预算支出的制度和办法;督促完成预算收入任务;合理调度以及拨付预算资金;指导和监督各部门以及各单位按照规定使用预算资金
32、;定期向本级政府和上一级政府财政部门报告预算执行情况,并提出增收节支的 建议;协调预算收入征收部门以及国库和其他有关部门的业务工作。预算收入征收部门的职责各级财政以及税务部门以及海关制定预算收入征收的具体规定;监督有缴款任务的单位缴纳各项税费;定期检查有缴款任务的单位税费缴纳情况;将自收汇缴的收入缴库;编制预算收入缴库情况报表,并向上级征收部门和同级财政机关报告。国家金库的主要职责国库是办理预算收入的收纳以及划分以及留解和库款支拨的专门机构。准确及时办理预算收入的收纳;办理预算收入在各级财政之间的划分以及报解;办理预算支出资金拨付;向上级国库和同级财政机关反映预算收支执行情况;协助征收部门督促
33、有预算缴款任务的单位及时缴纳预算收入。有关部门以及单位的主要职责正确执行部门以及单位预算,按规定向国家缴纳预算收入;按照预算安排,办理预算支出;对单位的各项经济活动进行会计核算,编制会计报表;报告部门以及单位预算执行情况,接受预算管理部门的监督。决算各级政府以及各部门以及各单位编制的经法定程序审查和批准的预算收支的 年度执行结果。最后一个环节;事后监督决算草案的编制决算草案的审批正式决算一一标志着该预算年度的预算程序的结束决算预算和决算监督第四节预算外资金的监管一以及预算外资金概述(一)概念和性质国家机关以及事业单位以及社会团体以及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企业主管部门 (集团)和政府委托的其他机构为
34、履行或代行政府职能,依据国家法律以及法规和 具有法律效力的规章而收取以及提取以及募集和安排使用的未纳入国家预算管理的 各种财政性资金。(二)预算外资金的范围我国预算外货金管理制度预算外资金管理体制预算外资金是国家财政性资金,由财政部门建立统一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 线管理。预算外资金收入上缴同级财政专户,支出由同级财政部门按预算外资金收 支计划,从财政专户中拨付。预算外资金的管理1 .设立审批管理2 .财政专户管理3 .部门预算管理第五节预算法的发展与完善一以及复式预算的改革分为政府公共预算以及国有资产经营预算以及社会保障预算和其他预算。预算编制制度改革预算审批制度改革预算执行制度改革思考题1
35、以及什么是预算?预算应遵循哪些原则?2以及了解我国预算管理职权的划分。3以及预算外资金是怎样产生的,其性质如何?第七章税法总论第一节税收的概念与类型一以及经济学意义上的税收概念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按照法律规定,以国家政权者身份,强制地向纳 税人无偿征收货币或实物形成特定分配关系的活动。税收是国家(或政府)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 强制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二以及法学章义上的税收概念税收是国家最其他公法团体:财政收入或其他附带目的,对满足法定构成要件 的人强制课予的无对价金钱给付义务。特征1以及税收的权利主体是国家或地方公法团体;2以及税收的义务主体包拈自
36、然人和社会组织;3以及税收以财政收入为主要目的或附随目的;4以及税收以满足法定构成要件为前提;5以及税收是一种公法上的金钱给付义务;6以及税收是一种无对价的给付;7以及税收是一种强制性的给付。中央税与地方税按照收入的归属级次划分直接税和间接税人人都是负税人一般目的税与特定目的税一般目的税没有特定用途,满足政府一般性经费开支编制开支预算,经过议会审批特定目的税用于特定项目的开支设立特定的基金对人税和对物税把课税对象划为人和物内地税和关税内地税针对境内的商品以及劳务以及所得以及财产关税针对商品进出关境而征收所得税以及流转税以及财产税(行为税)以课税对象的性质为标准分第二节税收法律关系的性质一以及税
37、收法律关系的概念与构成要素税收法律关系:税收法律规范确认和调整的,国家和纳税人之间发生的具有权 利和义务内容的社会关系。税收法律关系的主体在税收法律关系中依法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当事人。税收法律关系的客体税收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共同指向的对象。税收法律关系的内容税收法律关系主体依法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税务机关的权力税务管理权税收征收权税务检查权税务违法处理权税务机关的义务依法征税的义务提供服务的义务回避的义务保守秘密的义务依法进行税务检查的义务纳税人的权利(1)知情权(2)保密权(3)税收监督权(4)纳税申报方式选择权(5)申请延期申报权(6)申请延期缴纳税款权(7)申请退还多缴税款权
38、(8)依法享受税收优惠权(9)委托税务代理权(10)陈述与申辩权(11)对未出示税务检查证和税务检查通知书的拒绝检查权(12)税收法律救济权(13)依法要求听证的权利(14)索取有关税收凭证的权利一一2011年01月19日纳税人权利与义务公告纳税人的义务依法进行税务登记的义务(2)依法设置账簿以及保管账簿和有关资料以及依法开具以及使用以及取得 和保管发票的义务(3)财务会计制度和会计核算软件备案的义务(4)按照规定安装以及使用税控装置的义务(5)按时以及如实申报的义务(6)按时缴纳税款的义务(7)代扣以及代收税款的义务(8)接受依法检查的义务(9)及时提供信息的义务(10)报告其他涉税信息的义
39、务2011年01月19日纳税人权利与义务公告税收债务关系理论的由来(一)德国学说与实践税收权力关系说(Otto Mayer)1919年帝国税收通则税收债务关系说(Albert Hensel)(二)日本学说与实践二元结构说(金子宏)税收程序关系一一权力服从关系税收实体关系一一债权债务关系税收债务关系说(北野弘久)中国学说与实践1以及税收实体法律关系是一种公法上的债权债务关系。而税收程序法则更多 地受公法上的权力服从关系的支配。2以及税务机关在执法过程中拥有较大的自由空间。税收法律关系事实上表现 出权力服从关系的特征。3以及税法的研究必须以实体法为核心,税收程序只是实现税收债权的法律保 障。应该以
40、税收债务关系为基础,将程序权力置于实体法的制约之下。债务关系说对中国税法的意义(一)债务关系说与中国税法学的发展(二)债务关系说对中国税法实践的指导(三)债务关系说与中国税法的体系化税法的基本原则一国调整税收关系的基本规律的抽象和概括,是贯穿税收立法以及执法以及司 法和守法全过程的具有普遍性指导意义的法律准则。税收法定原则税法的最高法律原则由立法者决定全部税收问题。如果没有相应法律作前提,国家则不能征税,公民也没有纳税的义务。税收公平原则税收效率原则第三节税收之侦的动态演变一以及税收之债的发生(一)概述税收之债关系在有关当事人之间的成立。作为税收债权人的国家请求作为税收债务人的纳税人履行纳税义
41、务的法律关 系。(二)税收之债的构成要件1以及税收债务人一一首要因素纳税人税法规定的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2以及征税对象表明立法者对什么东西征税。课税对象,征税客体。是一种税区别与另一种税的基本标志。3以及税基课税基础以及计税依据以及课税标准税收客体转化成数量的“法律规定”这些法律规定的内容根据法律规定计算出来的数量结果4以及税率税率是税基4应纳税额之间的函数关系。比例税率累进税率定额(固定)税率按照单位征税对象直接规定固定的应纳税额。二以及税收之债的变更(一)税收债权人的变更1以及基于法律行为的变更税收请求权的让与或出租不符合税收债务关系的目的,如果没有法律特别授权,应予以禁止税收债权人
42、的变更2以及基于法律规定的变更基于法律规定而发生的税收债权人变更政府间税收收益权的调整税收债务人的变更1以及基于法律行为的变更在法律没有明文规定时,不允许设定免责的税收债务的承担。2以及基于法律规定的变更纳税人死亡,继承人承担全部税款和债务纳税人的合并与分立税收债务内容的变更1以及税收债务数额的变更2以及清偿期的变更税收之债的消灭(一)税收之债的履行(二)税收之债的免除(三)税收之债的抵销(四)税收之债罹于消灭时效第四节纳税人的权利保护一以及有关纳税人权利的国际实践二以及纳税人的宪法性权利1以及纳税人的财产权2以及纳税人的平等权3以及纳税人的生存权4以及纳税人的选举权与被选举权5以及纳税人的言
43、论自由6以及纳税人的结社权三以及纳税人在税法上的权利纳税人权利的实现机制(一)纳税人在税收征管中的权利实现机制(二)纳税人在税收立法中的权利实现机制(三)纳税人宪法权利的实现机制第五节 中国税法的由来与发展以及税收法律制度的演变和发展(一)1994年税法改革1以及流转税法的改革增值税以及消费税以及营业税2以及所得税法的改革统一内资企业所得税以及个人所得税3以及其他税种法的改革强化资源税,开征土地增值税4以及税收征管制度的改革(二)2004年之后的改革“简税制以及宽税基以及低税率以及严征管”1以及流转税方面增值税转型,消费税调整2以及所得税方面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提高免征额3以及财产税
44、方面提高城镇土地使用税统一内外资企业的车船税以及房产税4以及农业税方面废止农业税思考题1以及如何从法学视角理解税收概念。2以及谈谈你对税收法律关系的理解。3以及量能课税原则的基本内涵。4以及了解1994年以来我国税法改革以及调整的内容,以及进一步改革的方向。第八章流转税法第一节流转税法概述一以及流转税的概念和特点流转税:以纳税人的商品流转额和非商品流转额为征税对象的一类税。特点1以装流转税的征税对象是商品或劳务的流转额。iaia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2以及流转税简便易行。3以及流转税课税隐蔽。4以及从多个方面对经济进行调节。二以及流转税的范围三以及流转税法的沿革与完善1950年i1*/货物税以及工商营业税以及关税1952年i J商品流通税1958年工商统一税1972年广厂工商税1984年改革i,i,产品税以及增值税以及营业税1994年改革ja ja内外资适用统一的流转税法2004年7月1日起,增值税转型试点2006年4月1日起,消费税调整2009年1月1日起,增值税转型在全国推开2012年,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及推广第二节增值税法一以及增值税概述增值税是对商品生产和流通中各环节的新增价值额或商品附加值进行征税。2009年起增值税改革的内容四个一:一转以及一降以及一升以及一延长。i 一转i 土:增值税由生产型转变为消费型:i 一降i 土:小规模纳税人征收率降低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