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人教五年级下册四时田园杂兴 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人教五年级下册四时田园杂兴 教学设计.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教学设计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 .课件出示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稚子弄冰原诗,并配以图片,引导学生想象画 面内容。导语:美丽的乡村有那绮丽多姿的风光,游戏的童年更是趣味无穷。你看,在广阔的原野 上,乡村儿童追逐奔跑,尽情玩耍,多么欢乐!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用动人的笔触展现这种 童真情趣,让人无限向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首古诗一一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稚子 弄冰,感受一下诗人笔下的乡村风光和童真童趣。2 .播放朗读音频,学生听两首古诗,观看插图,初步进入古诗的意境。3 .教师出示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齐读古诗,引导学生理解诗题。明确:“四时”即春、夏、秋、冬四
2、季,“兴”在这里读第四声,“杂兴”指有感而发、随事吟 咏的诗。合起来就是诗人看到一年四季不同的田园景色及劳作场面而产生了很多的兴致、感想。 作者范成大一共写了 60首四时田园杂兴,宛如农村生活的长幅画卷。本课所选的是第三十一 首,属于夏日田园杂兴。二、学习古诗,掌握方法1 .教师介绍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的作者和创作背景。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诗人。曾出使金国,坚强不屈,晚年退居石湖。他是一位爱国诗人,诗作大部分描写农村风光和民生疾苦。 其诗语言清新自然,风格温润委婉。他与尤袤、陆游和杨万里并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创作背景范成大早年游宦四方
3、,57岁以后退职闲居苏州石湖,在江南乡村度过了相当长的一段与世无争的田园生活。在这段时间,他写下四时田园杂兴,这是一组大型的田园诗,共 60首,宛如农村生活的长幅画卷。分为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和冬日共五个篇章,各12首。 诗歌描写了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同时也反映了农民遭受的剥削以 及生活的困苦。2 .初读古诗,明确节奏,疏通诗句。(1)学生借助注释、工具书学习生难字,读准字音,读懂句子,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过渡:同学们,请自由地把这首诗认真地读上四遍,前两遍读准,后两边读好。(2)教师检查朗读情况,教学生字,弄准易错字。zhouyungongsang昼出耘田供耕织桑
4、阴识字方法:“供”为多音字,可通过查字典来理解其音、义;“昼、桑”可结合相关图片进行识记;“耘”可通过动画演示来识记。识记生字的方法有很多,好的方法可以推广到全班。易错提示:“昼”是上下结构,下部是“旦”,不是“日”;“耘”的左边是不是 (3)重点词语释义。耘田在田间锄草。绩麻把麻搓成线。解理解,懂得。供从事。 傍靠近。 阴树荫。(4)师生朗读古诗,边读边划分节奏,读出停顿、节奏、韵律。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3 .再读古诗,整体理解诗意。朗诵与交流:结合课文注释,利用工具书,理解词义、句意。在不理解的地方画上记号
5、。小组内讨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把疑难问题记下来。我们可以先弄清以下问题:写的是哪个季节的事?你是从哪里知道的?诗中写了哪些人? 他们分别做了哪些事?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理解整首诗的字面意思,说出诗的大意。明确:“桑阴”指桑树成荫了,当桑树成荫时,那就是一一夏天。所以这首诗写的是夏季 的田园风光。这首诗写了 “儿女”(男女大人)“童孙”(小孩)等人。这首诗写的事有:男男女女的大人们白天在田间锄草,夜晚把麻搓成线。小孩子们在桑树 荫下学着大人的样子种瓜。过渡:把整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可不是简单地把词句的意思串起来,我们可以在句子中加 上时间、人物等,这样说起意思来就更生动、更流畅。谁再来试试?(可
6、指名,也可自告奋勇。) 明确:整首诗的意思:白天,村子里的大人们都去田里锄草,到了夜晚回来搓麻绳,他们都 各自挑起家庭的重担。孩子们不懂得耕田和织布,但他们也没闲着,在桑树荫下学着大人的样子 种瓜。过渡:同学们说得正确、全面,那么这首诗给你什么样的感受呢?诗人通过写夏日农村的田 园风光、村民劳作、孩童种瓜,抒发了什么感情?接下来我们深入探究。4 .进入意境,逐句赏析,(1)品析“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过渡:农村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不论什么地点,大家都在劳动。请大家再 自由读读这两句,边读边想象,说说你的脑海里出现了哪些画面。在想象画面的时候,你体会到 了什么?这两句诗
7、是以什么人的口吻写的?你从哪儿看出来的?(生齐读。)预设:画面:白天锄草图、夜晚搓麻图。诗人不写成“男女”而写成“儿女”,说明这两句诗是以一位老人的口吻写的,当然也是古诗 平仄、韵律的需要。体会示例:生1:我体会到了农民们的辛苦、勤劳,他们从“昼”劳动到“夜”,一刻也不停歇。生2:我体会到了农民们的忙碌,他们“各当家”,男的女的各有各的活儿干,除了耘田、绩 麻,白天要耕田、织布,晚上还要补衣服、编草鞋,总有那做不完的活啊!就这样日夜 忙碌着。生3:我体会到了他们的和谐幸福,他们各有各的本事,各干各的事,不挑肥拣瘦,不推来 推去。生4:我体会到了他们分工合作,井然有序。你看,他们男耕女织,分工合
8、作,白天干什 么,晚上干什么,都安排得井井有条。师总结:刚才大家的体会非常丰富,从短短的诗句里读出了这么多!他们的劳动在我们眼里 是辛苦的、劳碌的,但在当时这种男耕女织的生活却是人人向往的。因为今天的辛苦,将换来收 获与幸福!把这种感受带进诗句,再来读读。(齐读。)(2)结合想象诵读,反复读:自由读、指读、评读、教师读、学生再读、齐读。朗读指导:读好“昼、夜、各当家”,“昼、夜”读重音,“各当家”要上扬。要读出对劳动 人民的敬重之情。(3)品析“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二过渡:大人们都到田里劳动去了,孩子们在干什么呢?请大家自由朗读这两句,边读边想 象,说说你的脑海里出现了哪些画面。在想
9、象画面的时候,你体会到了什么?这两句诗是以什么 人的口吻写的?你从哪儿看出来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生齐读。)预设:画面:童孙学种瓜。诗人不写成“孩童”而写成“童孙”,说明这两句诗是以一位老人的口吻写的,这样写能更好 地展示田园风貌,更好地展示村民们的劳作场面,更好地展示孩童们在大人们忙碌时的表现。体会示例:生1:我体会到了孩子们的好学,“童孙未解供耕织”,暗示孩子们想了解、懂得大人们“耕 织”方面的事。生2:我体会到了孩子们的懂事,父母的勤劳品质感染了孩子们,孩子们想赶快学会耕种、 纺织,以后好为父母分担一些劳动重担。生3:我体会到了孩子们的可爱,孩子们学得有模有样,俨然大人,充满了童真童趣
10、,多么 俏皮可爱啊。师总结:刚才大家的感受真丰富!除了诗中描绘的画面,你的脑海中还出现了乡下孩子们的 哪些画面?(生答拔杂草、喂鸡鸭、放牛羊、做饭)(4)通过赏析,我们对“童孙”有了清晰的认识,作为同龄人,我们对他们产生了敬佩和喜 爱之情,朗读时自然要把这种感情读出来。品出诗眼。思考:这两句诗中,哪两个字最为简洁传神?明确:“也”字,大人们能干的孩子们也能干,最能体现孩子们不怕苦、不怕累的特点。“学”字,最能体现孩子们好学的品质。这两个字,特别是“学”字,最能表现乡村儿童天真、 好学、可爱、爱劳动、不怕苦、不怕累的特点。教师指导诵读,学生个别读、齐读。朗读指导:“也、学”要重读,要读出感情色彩
11、来一一带着诗人对乡村儿童的喜爱之情来 读,读出小孩子的调皮可爱,读出小孩子的聪明好学,读出你自己的喜爱之情5 .熟读成诵,体悟诗情。(1)学生一起诵读整首诗,要求读出诗韵,读出感情。朗读指导:全诗的朗读基调是欢快的,在欢快中蕴含着赞赏与喜爱。(2)讨论交流:说诗意,悟诗情。说诗意:诗人描绘了乡村农人昼夜耕织以及儿童学着大人的样子种瓜的情景,展现了农家夏 忙时热闹的劳动场面,塑造了农村儿童天真、勤劳、可爱的形象。全诗语言平白、朴实、自然, 具有浓浓的乡村生活气息。悟诗情:生1:村庄儿女日夜劳作虽然繁忙、辛劳,但他们没有怨言;孩子虽然不懂耕织,却爱学做 农活,他们聪明好学、勤劳朴实、调皮可爱、不怕
12、苦累,小小年纪就想为父母分担劳动任务。这 样和谐、宁静的劳动场面感染了诗人,让他深深地爱上了这片土地,爱上了这里勤劳朴实的人 们,更爱上了这温馨美好的田园生活。生2:诗人非常钦佩、敬重各自“当家”、各有本事的农人,非常喜爱、欣赏那些传承父母的 劳动本事和劳动精神的儿童。生3:整首诗里,流露出诗人对劳动、对农民及其子女的赞美之情,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向 往之情。6 .课堂延伸,文化积累。过渡:乡村是那么恬静,劳动是那么美好,农人是那么勤劳,乡村儿童是那么懂事。古 代,许多诗人就像范成大一样,以描写乡村生活、农民劳作、田园风光为主,给我们留下了许多 优美的田园诗。你知道哪些呢?课下找一找,积累并背诵。积累示例: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一一东晋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开轩面场圆,把酒话桑麻。一一唐孟浩然过故人庄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一一南宋翁卷乡村四月7 .动情朗读,背诵积累。(1)赛读整诗,背诵积累。(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默写,并交流背诵、默写的方法。(3)指名背诵,注意正确、流利、有感情、有韵律;自告奋勇默写,不写错别字,不添字, 不漏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