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五柳先生教案设计(七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五柳先生教案设计(七篇).docx(3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2023年五柳先生教案设计(七篇) 学问目标 1、积存文言学问,重点把握“晏如、萧然、会意、汲汲、戚戚”的词义,理解“之、其”的用法,辨析一词多义、古今异义。 2、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3、熟读、背诵全文。 力量目标 1、指导学生重视诵读,培育对文言文的语感,提高朗读背诵力量,力求读得好,诵得快。 2、指导学生课外收集陶渊明的有关资料,学生自主分析资料,主动探究,养成独立思索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培育学生探究意识。 3、体会文章共性鲜亮的写人方法,把握简约凝练、多用否认句的语言特点。 德育目标 学习守志安贫、淡泊名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 1、理清行文思路,背诵课文。 2、
2、把握五柳先生的高风亮节、精神实质。 3、体会共性鲜亮的写人方法,鉴赏本文的语言特色。 1、理解关键语句的含意。 2、引导学生探究五柳先生传是陶渊明为他人作传,还是以史传的形式写自传。 1、文献法。组织学生课前收集陶渊明的有关资料,如陶渊明简介、作品介绍、陶渊明的思想、历代文学家对陶的评价等等。在占有资料的根底上,组织学生研讨探究,力求有所发觉。 2、朗读法。这是陶渊明的一篇名作,文字平淡而富含真意,朴实而又凝练,需要在屡次朗读中,理解文意,感受其美妙的情操。要保证课上时时有琅琅书声,营造浓浓的学习气氛。 3、争论点拨法。对课文的翻译、对文意的理解,可让学生自主阅读,在争论沟通中完成,通过生生互
3、动,培育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对于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教师可作必要的点拨指导,师生互动,表达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课堂效率。 多媒体、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 1课时 教学要点 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翻译课文,整体把握文意;理清行文思路,指导学生背诵;资料汇演,设置开放性问题供学生探究思索,深层研讨,突破难点;品尝鉴赏,赏析课文共性鲜亮的写法和语言特色。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设计(一) 陶渊明是我国文学史上的大家,诗歌独开一派,散文造诣也很高。以前我们学习了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三)和桃花源记,今日,我们一起学习他的闻名的文学传记作品-五柳先生传。 设计(二) 今日,我们学习五柳先
4、生传。这是一篇别具一格的传记文章。有意隐去了传主的家世、生平事迹等一般传记要素,而着重表现他的性格志趣和精神气质。语言朴实洗练,内容看似平淡,实则蕴涵深刻。五柳先生毕竟是一位什么样的人物呢?让我们去看个毕竟。 二、明确学习目标 (多媒体显示) 1、背诵课文。 2、体会本文共性鲜亮的写人方法。 3、学习本文语言平淡而蕴藉、多用否认句的特点。 三、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1、教师配乐朗读课文或播放示范朗读带,学生听读,要求听准字音、把握好语调。 教师抽查学生预习状况。 (多媒体显示) (1)给以下加粗的字注音。 嗜酒 辄尽 吝情 短褐 箪食 汲汲 欤 黔 俦 (2)给以下多音字组词。 教师任选几位
5、同学答复。 明确:(1)sh zh ln h dn j y qin chu (2)传奇、传记 呼号、号召 好坏、爱好 欢乐、智者乐山 日期、期年年少、多少 2、学生大声读课文,对比解释,查阅工具书,疏通词句,自行翻译课文,并划出不理解的词句。 小组内沟通,根据“读文-释词-译句”的步骤进展。如有难以解决的问题,可提问其他组的同学,也可向教师请教。 3、教师把学生分为两大组,绽开课堂竞赛,激发学生参加热忱,催促他们深入课文,理解词句,把握文意。 竞赛试题如下,多媒体逐题显示,显示一题完成一题。 (1)解释句中加粗词的含义。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每有会意 亲旧知其如此 造饮辄尽 期在必醉 短褐穿结
6、衔觞赋诗 以乐其志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2)一词多义。 (3)古今异义。 赞曰 亦不详其姓字 (4)翻译以下句子。 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忘记得失,以此自终 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每一组底分为100分,每一道题单号题由第一组完成,双号题由其次组完成,每一小题分值5分。由小组推选代表答题,每组不得少于5人答题,个人得分纳入小组计分,最终决出优秀小组和优秀个人。 五柳先生教案设计篇二 1、通过朗读,体悟仆人公性格志趣和安贫乐道的精神。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好读书,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 3、学习抓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的写人方法。 1、朗读课文,体会
7、陶渊明的思想性格。 2、积存字词,理解内容。 1、陶渊明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 2、“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的理解。 两课时 第一课时朗读和整体把握。其次课时翻译及字词。 一、导入:李白诗云“何时到彭泽,狂歌五柳前。” 同学们可知诗句中写的人是谁? 彭泽令,五柳先生,是陶渊明。上学期我们学习了桃花源记,为我们描绘了一个风光怡人,远离战斗,人人安居乐业的世外桃源。今日,我们一起来读五柳先生传,进一步了解陶渊明的生活状态、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板书课题。 二、简介 1、陶渊明,名潜,别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人称“靖节先生”。曾经做过彭泽令,东晋文学家。 2、代表作: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共五
8、首,桃花源记 三、检查预习状况 1、读音 辄zh尽 短褐h黔qin娄 曾zng不 箪dn瓢 俦 chu衔觞shng 2、朗读检查。齐声读,教师正音。 四、朗读训练。 1、自读,从节奏,语速,语调,读音等方面训练,读出感情。 2、指名读书,其他人听后评议(2 3人)。 3、教师范读,听并用 划出节奏。师教读。 4、齐声读。 五、解读志趣 先生无名无姓,不知哪里人,得号缘由:“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以柳树为号,柳之扶风正如隐士的高洁飘逸,先生又有哪些志趣呢? 1、找出文中表现五柳先生性格的句子,说说你是否喜爱五柳先生,理由是什么?(鼓舞学生各抒己见) 2、性格: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3、志趣(
9、三大志趣) 五柳先生教案设计篇三 1、理解五柳先生的形象就是陶渊明的白画像,学习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2、体会本文朴实洗练的语言风格。 3、把握文中的文言词汇。 1、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体会共性鲜亮的写人方法。另外把握与理解有关词语,如“晏如、萧然、汲汲、戚戚”等。 2、对下面两句话的理解: (1)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2)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1、初读课文,利用工具书,把握生字的正确读音。 2、了解陶渊明的生平、思想。 教学过程中,以点拨为主,让学生多练习诵读。重点把握与理解课文有关的词语,如“晏如、萧然、汲汲、戚戚”等。课文内容了解大意即可
10、,不必逐字对译。有些句子如“曾不吝情去留”“其言兹若人之俦乎”等,只要了解整体意思即可,不宜过细。 生平准时代背景不宜讲得过细。还要留意引导学生思索本文多用否认句的写作特点。陶渊明不慕名利、率真自然、安贫乐道等鲜亮的思想性格贯穿文章始终,教师可设计表格,引导学生从其性格、思想、爱好、生活、著文等各方面进展分析,通过争论填出内容。这一练习不仅能帮忙学生理解本课的写人方法,而且可以引导学生背诵。 陶渊明是东晋闻名诗人。东晋末年,风气污浊,许多人不择手段地追名逐利,社会上充满着虚伪与欺诈。陶渊明做过几任小官,因对统治阶级不满,辞去官职,归隐田园,过着简朴的生活。他隐居农村后,自号“五柳先生”,亲身从
11、事耕种, 和农夫交朋友。这期间他除了写出很多歌颂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淳朴的农村生活的诗以外。也写了些表现自己美妙政治抱负的作品。上学期我们曾学过他写的桃花源记,这节课我们学习他用史传笔法写的一篇自传五柳先生传。 1、检查预习状况。(幻灯片显示。) 给以下字注音: 嗜(shi4)辄(zhe2)吝(lin4)褐(he4) 箪(dan1)汲(ji2)俦(chou2)觞(shang1) 2、全班齐读课文后,指名翻译课文大意。 1、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和志趣?刻画了怎样的形象? 要点提示: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点出了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这是他性格中最突出的地方。他有三大志趣。一是读书。
12、“好读书,不求甚解”,呈现了一个在读书中得到精神愉悦的五柳先生;二是饮酒。“性嗜酒,期在必醉”,展现了一个率真放达的五柳先生;三是著文章。“常著文章自娱”“忘记得失”,描述了一个得意其乐,淡泊名利的五柳先生。 通过这种种表达,把一个虽处于贫困之中却闲适自适的隐士形象活敏捷现地刻画出来了,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2、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呢? 要点提示: 这与他“不慕荣利”有关。他读书的目的,是一种求知的满意,精神享受,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既不求名,也不追求利,只求精神上得到劝慰,他的不求甚解是他率真自然性格的反映。 3、“赞”语中哪句话和传文中“不慕荣利”一句相照顾
13、?谈谈你对五柳先生“不慕荣利”的看法? 要点提示: 与“不慕荣利”相照顾的句子是“不汲汲于富贵”。 对“不慕荣利”的看法,学生可以各抒己见,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不要求固定的答案。 4、“赞”语与前文有什么联系?:要点提示: 文后的“赞语”是仿照史家笔法加的评论性的文字。赞语的实质是两句话: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这正好与前面写到的“不慕荣利”相照顾,突出了五柳先生最大的特点和优点。传赞一体,互为补充,使人物共性更为鲜亮。 5、本文最大的特点是多用否认句,请从文中找出这些否认句,想一想多用否认句有什么作用? 要点提示: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不慕荣利”“不求甚解”“家贫不能
14、常得”“曾不吝情去留”“不蔽风日”“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世人有种种追名逐利、矫揉造作之事,言“不”,正突出了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这样不仅让读者对他的与众不同击节叹赏,也使文章笔墨精粹而笔调诙谐,读来生动活泼,引人人胜。 本文借五柳先生给自己写自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表现了自己安贫乐道的高尚情操。 1、背诵全文。 2、把课文译成现代汉语。 3、写出文中的一个成语,并解释它的意思。 1、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序:“余家贫,耕植缺乏以自给。稚嫩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
15、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 按:归去来兮辞和五柳先生传一向被视为姊妹篇,前者作于405年弃官归田之日,以乐天知命为主旨;后者作于420年之后,以安贫乐道为主旨,可以相互比拟。 2、萧统(陶渊明集)序:“有疑陶渊明诗篇篇有酒,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焉。其文章不群,辞采精拔,跌宕昭彰,独超众类。抑扬爽朗,莫与之京(大)。横素波而傍流,干青云而直上。语时事则指而可想,论怀抱则旷而且真。加以贞志不休
16、,安道苦节,不以躬耕为耻,不以无财为病,自非大贤笃志,与道污隆,孰能如此乎?” 1、宅边有五柳树。 从“榆柳阴后檐,桃李罗堂前”(归园田居其一)的诗句可知陶宅边的确有柳树。 2、好读书。 陶渊明读书是在完成耕种之后,从“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读(山海经)可以看出。又常与友邻争论,曾写过:“奇文共观赏,疑义相与析”(移居第一首)。 3、性嗜酒。 “春秫作美酒,酒熟吾自斟”(和郭主簿),“盥濯息檐下,斗酒散襟颜”(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杂诗其二),“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读(山海经),真乃“篇篇有酒”,其嗜酒之甚可以想见。 4、箪瓢屡空。 这是五柳先生以颜
17、回自况,颜回箪瓢屡空而“不改其乐”,说明他安贫乐道。五柳先生亦当如此。陶渊明亦常“箪瓢屡空”,如“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乞食),就是写他由于乏食不得不外出借贷的状况。 5、黔娄。 战国时齐人。鲁恭公曾遣使者致礼,赐粟三千钟,想聘他任宰相,他坚持不受。齐王又派人送去黄金百斤,聘他为卿,他也不承受。死时衣不蔽体。其妻亦有贤德。“黔娄有言”,一本作“黔娄之妻有言”。陶渊明在咏贫士中曾写道:“安贫守贱者,自古有黔娄。” 五柳先生教案设计篇四 1、了解五柳先生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及其生活态度。 2、学习朴实、洗练、自嘲、自赏的语言风格。 3、把握一些与文章意思相关的词语及文言常
18、用词。 1、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体会共性鲜亮的写人方法。另外把握与理解有关词语,如“晏如、萧然、汲汲、戚戚”等。 2、对下面两句话的理解: (1)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2)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1、初读课文,利用工具书,把握生字的正确读音。 2、回忆已经学过的与陶渊明有关的内容,包括生平、诗文等。 在教学过程中,以点拨为主,让学生多练习诵读。重点把握与理解课文有关的词语,如“晏如、萧然、汲汲、戚戚”等。同时引导学生思索本文多用否认句的写作特点。陶渊明不慕名利、率真自然、安贫乐道等鲜亮的思想性格贯穿文章始终,教师可设计表格,引导学生从其性格、思想、爱好、生
19、活、著文等各方面进展分析,通过争论填出内容。这一练习不仅能帮忙学生理解本课的写人方法,而且也可以引导学生背诵。 2课时 简介: 陶渊明,东晋闻名诗人。做过几任小官,后因对统治阶级不满,辞去官职,归隐田园,过着简朴的生活。隐居农村后,自号“五柳先生”,亲身从事耕种,和农夫交朋友。这期间他除了写出很多歌颂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淳朴的农村生活的诗以外。也写了些表现自己美妙政治抱负的作品。如桃花源记,饮酒诗等。本节课我们来学习他用史传笔法写的一篇自传式文章五柳先生传。 生读课文,解决文中生字词,同时进展翻译。(以学生自行翻译为主,师补充为辅) 附译文: 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人,也不知道他的姓氏名字。(他的)
20、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因此就用“五柳先生”作称号。(五柳先生)爱好闲静很少讲话,不艳羡荣华利禄。(他)喜爱读书,不死抠字眼,每当有心得体会(的时候),便快乐得忘了吃饭。(他)特殊宠爱喝酒,由于家里贫困不能常得到酒喝。亲戚朋友知道他这种状况,有时备了酒款待他,他到亲友家去喝酒,(总是)一饮而尽,盼望能喝醉,喝醉以后就回去,(却)不会舍不得离去。(他)家里四壁空旷,(房屋破败得)遮不住风雨太阳,(他穿的)粗布短衣也是穿洞打补丁的,放食物和水的器具常是空的,但他感到安稳拘束。(他)经常写文章自己(消遣),(文章)颇能表达自己的志趣。(他)没有得失之念,就这样度过了自己的一生。 赞语说:黔娄的妻子有句话
21、:不忧愁于贫贱,不追求于富贵。认真体会这句话,这五柳先生就是黔娄一类人吧?过着饮酒写诗,以抒发他的志趣的生活。(他是)无怀氏的百姓吗?是葛天氏的百姓吗? 同时把握重点字词的翻译。 1、先生不知何许人 2、因以为号焉 3、不慕荣利 4、好读书 5、每有会意 6、欣然忘食 7、性嗜酒 8、或置酒而招之 9、造饮辄尽 10、期在必醉 11、曾不吝情去留 12、环堵萧然 13、不蔽风日 14、晏如也 15、不戚戚于贫贱 16、不汲汲于富贵 17、因以为号焉 18、曾不吝情去留 1、师:这篇课文是一篇传记,那么写传一般会涉及到哪些方面。 明确:性格、思想、爱好、生活等 师:请同学们找出文章中涉及到这些方
22、面的内容(要求从原文中找出)。并说说这些内容写出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明确: 性格:“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点出了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这是他性格中最突出的地方。 爱好:他有三大志趣。一是读书。“好读书,不求甚解”,呈现了一个在读书中得到精神愉悦的五柳先生;二是饮酒。“性嗜酒,期在必醉”,展现了一个率真放达的五柳先生;三是著文章。“常著文章自娱”“忘记得失”,描述了一个得意其乐,淡泊名利的五柳先生。 思想:通过这种种表达,把一个虽处于贫困之中却闲适自适的隐士形象活敏捷现地刻画出来了,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2、详细理解文中词句 (1)、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呢? 要点提示: 这与他
23、“不慕荣利”有关。他读书的目的,是一种求知的满意,精神上的享受,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既不求名,也不追求利,只求精神上得到劝慰,他的不求甚解是他率真自然性格的反映。 3、“赞”语中哪句话和传文中“不慕荣利”一句相照顾?谈谈你对五柳先生“不慕荣利”的看法? 要点提示: 与“不慕荣利”相照顾的句子是“不汲汲于富贵”。 对“不慕荣利”的看法,学生可以各抒己见,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不要求固定的答案。 4、“赞”语与前文有什么联系?: 要点提示: 文后的“赞语”是仿照史家笔法加的评论性的文字。赞语的实质是两句话: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这正好与前面写到的“不慕荣利”相照顾,突出了五柳先
24、生最大的特点和优点。传赞一体,互为补充,使人物共性更为鲜亮。 5、本文最大的特点是多用否认句,请从文中找出这些否认句,想一想多用否认句有什么作用? 要点提示: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不慕荣利”“不求甚解”“家贫不能常得”“曾不吝情去留”“不蔽风日”“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世人有种种追名逐利、矫揉造作之事,言“不”,正突出了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这样不仅让读者对他的与众不同击节叹赏,也使文章笔墨精粹而笔调诙谐,读来生动活泼,引人人胜。 1、结合课文练习一思索,假如五柳先生就生活在我们的身边,你是否会去喜爱他,说说你的理由。(无固定答案,生自
25、由发挥) 2、有人说,这篇课文其实就是陶渊明写的自传,你认可这一说法吗,或者说你能在文中找到陶渊明的影子吗?请你说说理由。(要求结合曾经学过的陶渊明的文章来说) 本文借五柳先生给自己写自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表现了自己安贫乐道的高尚情操。 1、背诵全文。 2、把课文译成现代汉语。 3、写出文中的一个成语,并解释它的意思。 五柳先生教案设计篇五 1积存文言学问,重点把握“晏如、萧然、会意、汲汲、戚戚”的词义,理解“之、其”的用法,辨析一词多义、古今异义。 2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3熟读、背诵全文。 1指导学生重视诵读,培育对文言文的语感
26、,提高朗读背诵力量,力求读得好,诵得快。 2指导学生课外收集陶渊明的有关资料,学生自主分析资料,主动探究,养成独立思索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培育学生探究意识。 3体会共性鲜亮的写人方法,把握简约凝练、多用否认句的语言特点。 学习守志安贫、淡泊名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 1理清行文思路,背诵课文。 2把握五柳先生的高风亮节、精神实质。 3体会共性鲜亮的写人方法,鉴赏本文的语言特色。 1理解关键语句的含意。 2引导学生探究五柳先生传是陶渊明为他人作传,还是以史传的形式写自传。 1文献法。组织学生课前收集陶渊明的有关资料,如陶渊明简介、作品介绍、陶渊明的思想、历代文学家对陶的评价等等。在占有
27、资料的根底上,组织学生研讨探究,力求有所发觉。 2朗读法。这是陶渊明的一篇名作,文字平淡而富含真意,朴实而又凝练,需要在屡次朗读中,理解文意,感受其美妙的情操。要保证课上时时有琅琅书声,营造浓浓的学习气氛。 3争论点拨法。对课文的翻译、对文意的理解,可让学生自主阅读,在争论沟通中完成,通过生生互动,培育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对于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教师可作必要的点拨指导,师生互动,表达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课堂效率。 多媒体、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 1课时 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翻译课文,整体把握文意;理清行文思路,指导学生背诵;资料汇演,设置开放性问题供学生探究思索,深层研讨,突
28、破难点;品尝鉴赏,赏析课文共性鲜亮的写法和语言特色。 设计(一) 陶渊明是我国文学史上的大家,诗歌独开一派,散文造诣也很高。以前我们学习了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三)和桃花源记,今日,我们一起学习他的闻名的文学传记作品五柳先生传。 设计(二) 今日,我们学习五柳先生传。这是一篇别具一格的传记。有意隐去了传主的家世、生平事迹等一般传记要素,而着重表现他的性格志趣和精神气质。语言朴实洗练,内容看似平淡,实则蕴涵深刻。五柳先生毕竟是一位什么样的人物呢?让我们去看个毕竟。 (多媒体显示) 1背诵课文。 2体会本文共性鲜亮的写人方法。 3学习本文语言平淡而蕴藉、多用否认句的特点。 1教师配乐朗读课文或播放示
29、范朗读带,学生听读,要求听准字音、把握好语调。 教师抽查学生预习状况。 (多媒体显示) (1)给以下加粗的字注音。 嗜酒 辄尽 吝情 短褐 箪食 汲汲 欤 黔 俦 (2)给以下多音字组词。 教师任选几位同学答复。 明确:(1)sh zh ln h dn qin chu (2)传奇、传记 呼号、号召 好坏、爱好 欢乐、智者乐山 日期、期年年少、多少 2学生大声读课文,对比解释,查阅工具书,疏通词句,自行翻译课文,并划出不理解的词句。 小组内沟通,根据“读文释词译句”的步骤进展。如有难以解决的问题,可提问其他组的同学,也可向教师请教。 3教师把学生分为两大组,绽开课堂竞赛,激发学生参加热忱,催促他
30、们深入课文,理解词句,把握文意。 竞赛试题如下,多媒体逐题显示,显示一题完成一题。 (1)解释句中加粗词的含义。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每有会意 亲旧知其如此 造饮辄尽 期在必醉 短褐穿结 衔觞赋诗 以乐其志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2)一词多义。 (3)古今异义。 赞曰 亦不详其姓字 (4)翻译以下句子。 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忘记得失,以此自终 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每一组底分为100分,每一道题单号题由第一组完成,双号题由其次组完成,每一小题分值5分。由小组推选代表答题,每组不得少于5人答题,个人得分纳入小组计分,最终决出优秀小组和优秀个人。 学生
31、答复,明确:(1)许:处所;会:体会、领悟;意:书中的旨意;旧:旧交、旧友;造:往、到;期:盼望、愿望;穿结:打补丁;觞:酒杯;乐:以为乐;戚戚:忧愁的样子;汲汲:心情急迫的样子;萧然:空荡、空寂。 (2)之(他,代词;的,助词) 言(说,说话;言语、话) 其(他,第三人称代词;其中的;语气词,表揣测、反问) 甚(具体;重要) 意(意旨;神情) 得(得到;好处) 志(标志;志向;志趣) 去(离开;距离) (3)赞曰(传记后附的评论性文字。今义指赞扬、赞美) 字(古人除姓、名外,另取的别名。今指文字) (4)他一来就要喝得尽兴,盼望肯定喝醉。 粗布短衣上面打了很多补丁,饭篮子和瓢里常常是空的。
32、他从不把得失放在心上,这样过完了自己的一生。 一边喝酒一边吟诗,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无比欢乐。 1教师设计相关问题,引导学生理清思路,理解文意。 (多媒体显示) (1)课文哪些语句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这些语句刻画了怎样一个形象?从哪些方面入手刻画这一形象的?突出反映了先生怎样的精神品质? (2)如何对待五柳先生的“不慕荣利”?你喜爱五柳先生吗?请说明理由。 (3)课文其次段中的“赞”如何理解?这一段的主要意思是什么?“赞”语和前文有什么联系? 学生思索、沟通,然后小组内争论,以达成共识。 明确:(1)表现五柳先生性格的语句有:“闲静少言忘记得失,以此自终。”这些语句刻画了一个虽处于贫困之中
33、却闲适自适的隐士形象。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点出了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这是他性格中最突出的地方。下面集中描写五柳先生在田园中守志安居的生活情态。分四个方面写。“好读书”四句,写他读书自娱;“性嗜酒”八句,写他醉酒陶情;“环堵”五句写他安贫乐道;“常著”四句,写他著文娱志。通过这四个方面的刻画,一个坚守节操、不随流俗的“高人”形象便鲜活如生,风神仿佛。 “好读书”而“不求甚解”,他读书的目的,是一种求知的满意与精神享受,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这是他不追求名利、只求精神上得到劝慰的表达。“性嗜酒”,五柳先生在污浊的世俗社会里特立独行,内心必有很多愁苦,寄情于酒,“期在必醉”,是他率真放达
34、的表达。“环堵萧然”“晏如也”描绘了一个安贫乐道的五柳先生。“常著自娱”,著文不为求取名利,而只是“自娱”,这正是他不慕荣利的表达。总之,全文突出反映了五柳先生闲适自适、安贫乐道、守节不移的精神实质。 (2)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题目,学生可能有不同的看法。只要能说出自己的看法和真实感受,言之成理即可。 (3)“赞”是历史传记的一种体式,一般放在传文之末。“赞”不是赞美,而是对史传正文的记事和褒贬做进一步的补充和阐发。本文利用这一体式,进一步提醒五柳先生的精神品质,拓展了的境地。赞语的实质是两句话“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这正好与前文“不慕荣利”相照顾,突出了五柳先生的精神实质,传赞一体,互为
35、补充,使人物共性更加鲜亮。 2教师依据学生答复,形成板书。 3学生依据板书提示,复述课文,背诵课文。 1五柳先生传,是陶渊明为他人作传,还是借史传的形式写自传,请谈谈自己的看法。 学生出示课前收集的资料,如有图片,交给教师投影显示;如有文字资料,学生自己介绍或投影显示。学生沟通参考资料,实现资源共享,在广泛占有资料的根底上,思索、争论沟通,形成自己的看法。 教师也可供应资料,帮忙学生理解的主旨。 学生自由发言。 一种看法认为:本文是以史传的形式写自传。年月距陶渊明不算很远的南朝人沈约和萧统,都说陶渊明写五柳先生传是用以“自况”,当时人视为“实录”。五柳先生传所写,都可以从史传和的创作中得到印证
36、。因此,可以说五柳先生传就是的自画像。 一种看法认为,本文是为他人作传,只是其中融入了个人的思想感情,它不拘人物之迹而传人物之神,是创作而非实录。 教师不宜作评判,学生能自圆其说即可。 2学生自由质疑问难,可请教别的同学,也可向教师提问。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1)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呢? (2)“短褐穿结,箪瓢屡空”,又怎么能“晏如”? 学生明确:(1)这与他“不慕荣利”有关。他读书不求对书系统深入的把握,只重在其中会己心、惬己意者,也就是从中查找思想上的共鸣和感情上的寄予。他的“不求甚解”是他率真自然性格的反映,也是他不求荣利思想的反映。 (2)五柳先生吃穿住没有一样不
37、困弊不堪,他却能处之泰然,安之若素,与古代圣人先贤的鼓励是分不开的。五柳先生以颜回自况,颜回箪瓢屡空而“不改其乐”,说明他安贫乐道,五柳先生亦当如此。 1学生齐背课文一遍。 2教师为鉴赏定向:赏析本文语言简约凝练,多用否认句的特点;学习本文共性鲜亮的写人方法。 (1)本文的语言简省凝练,试举几例谈谈。 学生明确。 生1:第一句叙述了“五柳先生”这个名号的来历。“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即把这位先生排解在名门望族之外,“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任凭起一个号,表现了先生不随世俗的品性。柳树带一点清静、淡雅、简朴,以五柳为号显示了他的志趣。寥寥几笔,突出显示了五柳先生的不俗,又隐隐散发
38、出一股田园气息,衬托出一个田园幽居者的形象,语极平淡,味极深厚。 生2:本文对人物的描写,大半是总结性的语言,没有写一件详细事实,但每一项又都包含大量的事实,写他读书、饮酒、著文,莫不如此,简约中含着丰富的内容,不但有饱满的生活意境,而且有诗一般的韵味。 生3:本文乍读起来,发觉只是不动声色地勾画人物形象,但细品起来,又包含了多少颂扬与自我确定,如“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晏如也”“忘记得失,以此自终”“无怀氏之民欤?葛无氏之民欤?”叙事中有颂扬,颂扬中见傲世。 (2)本文多用否认句,试分析这样写的作用。 学生背诵课文中的否认句。 明确:钱钟书说:“不字为一篇眼目。”“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
39、其姓字。”钱钟书说:“岂作自传而并不晓己之姓名籍贯哉?正激于世之卖声名、夸门第者而破除之尔。”下文的“不慕荣利”“不求甚解”“家贫不能常得”“曾不吝情去留”“不蔽风日”“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等,正突出了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追求,不仅让读者对他的与众不同击节叹赏,也使笔墨精粹而笔调诙谐,读来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3)体会课文共性鲜亮的写人方法,并口头作文,向他人介绍自己的性格特点,或向他人介绍自己的教师。 学生构思,发言。 本文语言朴实平淡,呈现出一种自然真色之美,纯真可亲而又意味隽永,我们都不禁沉醉其中。我们应当感谢陶渊明,是他用性灵,用良知为中国士大夫在
40、精神世界里建成一座坚不行摧的堡垒,为我们营造了平淡真淳的艺术境地。让我们永久地记住他,作为古代文人心灵中的一片净土,作为时代尘嚣中用尊严扛起的一面旗帜。 1背诵并默写课文。 2写出文中的一个成语,并解释它的意思,然后用成语造句。 五柳先生教案设计篇六 1)语文教学以新课程理念和语文课标为依据指导。阅读教学的重点放在培育学生感受、理解、观赏和评价的力量。培育学生制造性阅读力量,提倡多角度阅读,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2)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索,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3)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存、体验、培育语感。 五柳先生传是长春
41、版八年级上语文教科书中的一篇短小精致的文言作品。陶渊明运用记传体,假托五柳先生之名说明自己特立独行、不与世俗苟同的内心情怀,通过对自己的志趣、爱好表达出一名高洁的隐士非凡的人格魅力和人生追求。 教学本课,重在指导学生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体会共性鲜亮的写人手法,了解本文多用否认句的写作特点。以点拨为主,多练习朗读。分析课文引导学生从性格、思想、爱好、生活、著文等各方面进展,通过争论,感悟陶渊明不慕名利、率真自然、安贫乐道等鲜亮的思想性格。教学本课,我确定了两方面的学习重点:一是对课文中消失的重点实词、文言常识等双基学问进展落实;另一重点为通过对传记文章的写法的解读,即把握文中从传记任务
42、的籍贯、性格、志趣、爱好等方面的详细情形,来感悟到陶渊明的人格魅力和精神境地的高远。在教学中我力求表达语文的人文性,让语文课有着朴实的。语文味。 分析、了解学生的学习认知状况:课前我让学生做了朗读、解决字词工作的预习。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具备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解释和工具书理解根本内容。眼前的学生在学习中犯有不深入文本、学习应付被动的劣性,况且一贯对文言文学习有畏难心理。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独立思索的力量差,预习、习题稳固等好的学习习惯没有养成,可以说学习常常是临时突击,为了考试而学习。学生的认知及感悟力量是有限的。 教学目标: 1、理解有关的文言词语的含义。 2、了解古代人物传记的写法和特点。 3、学习运用朴实洗练的语言表现人物的性格和志趣。 4、体会文章的深刻内涵,理解陶渊明的精神风貌。 教学重点:教学目标3、4 教学难点:教学目标4及对陶渊明读书方式“不求甚解”的领悟。 教学方法:争论 、朗读 :两课时完成 :在中华上下五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