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八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八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pdf(2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重庆市第八中学重庆市第八中学 20222023 学年下期高学年下期高 2024 届届 7 月考试月考试语文试题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35 分)分)(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本题共 5 小题,小题,19 分)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中国传统服饰的发展与中华文明的发展同步。经过千年的发展与积累,每个要素都有特别的含义。从服装的款式、配饰到色彩,再到制作工艺,都蕴含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这种服饰文化是物质与精神的统一体,传统文化精神附着于服装这种物质载体之上,使得服装成为文化精神的物化形态。李泽厚曾提出中国文化具有一种实用理性的特点。他指出实用理性“
2、是经验合理性的概括或提升”,并阐释了中国文化精神中富含实用主义的特征,而实用主义这一文化精神也贯穿于中国传统服饰的演变过程之中。在春秋战国时期,赵国君主赵武灵王为适应与以骑射为主的少数民族的作战需要,抵御周边少数民族的入侵,自上而下掀起了一场服饰改革运动。“将胡服骑射以教百姓”,废弃汉族传统裙式下裳而穿裤,变舄履而着靴,史称“胡服骑射”。魏晋南北朝时期受魏晋玄学的影响,追求自由飘逸、潇洒脱俗的境界。以“竹林七贤”为代表的对魏晋时期人物的绘画作品中,人物多赤足散发,袒胸露乳,这种服饰潮流张扬虚无、有意仿古,体现对礼法的轻蔑。到了唐朝,政治清明,南北文化不断交流融合,中外贸易频繁,交通发达,异国的
3、礼俗、服装等不断引入中原,服装的整体趋势从简单变得复杂,服装风格高贵奢华。另一个服饰发生明显人为变更的阶段是明末清初时期的“满汉交融”。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满人入关,采取“断发易服”的强制手段,使中国流传千年的传统服制被有限终止。纵向看传统服饰的变化可以看出,传统服饰的变化,是受一个时代的军事需求、政治需求、民族融合等现实需求影响的。不论是”胡服骑射”“轻蔑礼法”还是对龙图腾的保存,都体现了传统服饰在变化过程中重视实际功效,讲究变通的实用主义精神。中国传统服饰的含蓄婉约与儒家“中庸”之“中”皆强调“不过分而和谐”,这在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中有明显体现,且主要体现在传统服饰的款式、裁剪
4、之中。中国传统服饰强调对身体的遮蔽覆盖,刻意以衣裳障碍替代人体的自然曲线。服饰款式设计中含蓄婉约的特点是与中国人和平、中庸的取向相一致的。最为典型的中国古代服饰深衣,就体现了这一特点。深衣属于汉服,“深”即取其“衣裳相连,被体深邃”之意,其长无曳地,短无露肤。通俗地说,就是上衣和下裳相连在一起,用不同色彩的布料作为边缘,其特点是使身体深藏不露,极好地保护了身体的私密性。同时,中国传统服饰追求儒家倡导的“中和”“中正”之美,所以以深衣为代表的传统服饰多采用中正裁剪,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以对称为美,以中央为尊的认知,强调“正衣立冠是为礼”的礼学思想。而也正是由于礼,在服饰发展的过程中,对身体轮廓的
5、表现逐渐削弱,服装早已超越了其原始作用,不断雅化。(摘编自论中国传统服饰的文化内涵及审美意蕴)材料二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不是一种孤立存在的文化现象,它是物质与精神的统一体,也是附着于物质载体之上的主体美的物化形态。它既主张象征表意性又倡导审美愉悦性,又注重形式美的创造,还崇尚情感意念的表达,使内涵意义与表现形式完美统一,进而展示民族美学的生命艺术品位。以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中的颜色为例,其文化内涵亦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而演变,并呈现出鲜明的阶段性、民族性和时代性审美特征。中华传统服饰文化的生活色彩浓郁,它以等级标识为主要体征,并被赋予特定的伦理意义,如商代将取于自然的青蓝、赤红、黄、白、黑五种颜
6、色视作尊贵色彩,规定只有奴隶主和贵族阶层的着装才能使用这些颜色,且“青与赤谓之文,赤与白谓之章,白与黑谓之髓,黑与青谓之献,五彩备谓之绣”。此外,将五色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方式相结合,与五行等相对应,构成了所谓“五方正色”的图式,并根据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推衍出“五德终始说”,将之与生命道德联系在一起,如商以金德王、尚白色,周以火德王、尚红色,秦以水德王、尚黑色等。先秦之后,到了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服饰色彩作为政治伦理的外在形态直接被用来“别上下、明贵贱”,成为统治阶级等级差别的标志性象征,而黄色和龙纹则成为皇帝的专用色和王权的象征。在封建等级制度的高压和儒家礼教思想的双重作用下,色彩的应用已脱
7、离自然的物质属性及其本来意义而被赋予了浓厚的政治伦理色彩。可见,中国传统服饰的文化内涵极其丰富,它出于对自然和生命的无限崇拜以及对等级标识的刻意表述而呈现出明快的色彩风格与和谐统一的心理追求,整体效果既赏心悦目又简单大方,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五色体系和风格表现方式,成为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基调。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衣服的质料、颜色、式样及附属装饰越来越与整个社会心态和个性心理相呼应,服饰本身作为一种信息符号,能够传达时代风尚、文化特色以及个人的文化教养、知识水平、风度气质与社会角色方面的信息。衣服被视为人的“第二皮肤”,它能够反映出一个人尤其是女性的个性和心理状态。美国服装学家布兰奇佩尼在世界服
8、装史中写道:“将一种鲜花戴在头上,或者以酸梅果汁把双唇染上红色的第一位姑娘,必定有她自己的审美观点”。女性服装的质料、色彩、缝制以及与服装相匹配的佩饰能够加强女性自身身份及在特定场合的自信心、风度、竞争力量。(摘编自中国传统服饰综述)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传统服饰演变的过程与中华文明的发展同步,虽然传统文化精神贯穿始终,但实用主义精神起主要作用。B.在礼学思想的影响下,中国服装的款式、剪裁等正不断趋向高雅化,服装对身体的遮掩等原始作用已被超越。C.“五德终始说”是由“五方正色”图式依据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推衍而出,并与生命道德相连而形成的学说。D.黄色成为中
9、国皇帝的专用色和王权的象征,始于先秦,源于封建等级制度的高压和儒家礼教思想的双重作用。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第二段以时间为序列举了诸多史例,证明实用主义与传统服饰的变化关系紧密。B.材料二引用服装学家布兰奇佩尼的话语,论证服饰能反映出女性的个性和心理状态。C.两则材料均阐释了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审美意蕴,均认为服装色彩起至关重要的作用。D.两则材料均认为中国传统服饰文化是物质与精神的统一体,且服饰体现其物化的形态。3.红楼梦中人物的服饰对其形象是有所暗示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大红箭袖”“银红撒红半旧大袄”“厚底大红鞋”等服饰多为红色,展现宝玉富贵活泼
10、热情的形象特征。B.“蜜合色棉袄”“葱黄绫棉裙,一色半新不旧”等服色多为暖色调,衬托出宝钗温柔、随和的性格特征。C.“素色小皮袄”“浅灰色坎肩和粉红小花裙子”等体现了黛玉纯洁坦荡的性格和寄人篱下低调含蓄的心理。D.“秋板貂鼠昭君套”“桃红撒花袄”“石青刻丝灰鼠披风”“大红洋绉银鼠皮裙”体现王熙凤轻薄虚荣的一面。4.现代人文学者建议将深衣作为中华地区的汉服来推广,让其成为汉族文化的代表。请结合材料一陈述理由。5.校服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校服颜色不仅能展现学生的精神风貌,还能体现学校的文化内涵。请结合材料谈谈校服颜色所蕴含的意义。(二)现代文阅读(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本题共 4 小题,小
11、题,16 分)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我的民工弟弟我的民工弟弟胥加山弟弟背着沾满尘沙的蛇皮口袋,被我们公司的门卫拦了下来。走出清凉的办公室,我被一阵热浪裹住,远远地,看见弟弟坐在烈日下鼓鼓囊囊的蛇皮口袋上,不停地喝着硕大的雪碧瓶里的自来水。见我走来,他慌地站起身,擦了一下额头的汗,扶起倒在地上的蛇皮口袋。我问他怎么不坐在传达室里等我。弟弟嗫嚅着,习惯了,再说怕弄脏人家传达室。看着弟弟被烈日蒸红的脸,我真想骂几个门卫两句。弟弟帮他们解了围,说是自己不愿意告诉他们他哥在这里做白领,才用我送他的旧手机给我打了电话。弟弟在我的办公室只坐了五分钟,他说要在离我家不远的工地上打两个月工,想在我家
12、住几宿,等工地安置好工棚就回到工地上。看着他被风沙揉红的眼睛,我脱口而出,这次打工就别住工棚了,天天晚上来家。弟弟激动得不知所措,他急急地说:“哥,你这里太凉了,我得走,再多坐一会儿,会感冒的!”看着烈日下小弟的背影,我有种揪心的疼同是一娘所生,我比他大三岁,他看上去却比我大;我在舒适的环境中拿着不菲的报酬,他却挥汗如雨,拼着死力挣着微薄的工资我提前下班,买了酒菜,把弟弟住的房间整理一新,等着弟弟。谁知妻却一口回绝我:“这怎么行,他住家里,我们都会不方便的!”“不方便也得方便!”我有点强词夺理,妻不想跟我吵,进房甩上门。弟一回到家,我便说他,工地下班怎么这么晚?弟弟说他早下班了,在工地上冲了把
13、凉水澡。这时,我才闻到弟身上散发出的淡淡的花露水的清香。我为小弟斟酒。弟小声地问我:“嫂还没下班?”“下班了,她今天工作有点儿累,先休息了!”弟一怔,不再作声,和我默默地喝着酒。我安置好弟休息,回房。妻一骨碌起床,“咣”一声关门,准是去了她父母家,声音惊动了小弟,他慌张地来到我的房间问:“哥,嫂怎么啦?”“别管她!她爱去哪去哪,又不是小孩子,你去休息!明天还要上工呢!”弟没有再和我说什么。第二天,我起了大早,准备为弟做早餐,谁知,弟却不知去向,锅中煮好了粥,家中的物什收拾一新,桌上留有纸条:哥,我还是住工地吧,你家有空调,夜里失眠,睡不习惯看着小弟的留言,我有一种莫名的愤怒要向妻吼叫。晚上,小
14、弟没有再来,而妻准时而归,眉梢上挂着得意。我还没向她发火,她倒口若悬河,说小弟如何懂道理,嘴巴多么甜,句句说到人心窝里,哪像你。没等妻把话说完,我随手把一只碗砸向地面,“咣当”声吓得妻直向后退。我咬牙切齿地连骂带吼:“你高人一等,你天生富贵”妻收敛了些,可还在自言自语:“他住家里我住娘家,我不是让步了吗?到底要我怎样,再说是他找到我们单位,说他在工地上住习惯了”我哪有心情听妻辩白,歇斯底里地痛哭起来,说着和弟的情分弟上学时,成绩一直不错,可一见生病的爸爸和病恹恹的我,过早懂事的他,14 岁就辍学外出打工,供我读中专妻不知何时,递来了一条毛巾,怯生生地说:“你怎么不早说?要不,明天我接他回来!”
15、妻去工地没有找到小弟,只带回工头的一句话,说小弟自愿去了更远的一家工地,本来他兴致勃勃地向工友们夸口,要是工头同意他到我家附近的工地做工,他会带他们来我家喝一顿酒我的民工弟弟走了,工头和工友们受小弟委托,不愿告诉我小弟所在的另一家工地的地址。其实我也知道,即使我请几天假,满城工地寻到小弟,他也不愿回来打扰我们平静的生活。而我内心的自责和疼痛会愈加沉重而无法化解(有删节)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中“沾满尘沙的蛇皮口袋”“喝着硕大的雪碧瓶里的自来水”等描写细致生动,反映了民工群体生存境遇的恶劣。B.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叙事,便于抒发“我”内心深处对弟弟丰富又
16、复杂的真挚情感,增加了文章的真实性。C.弟弟主动搬离“我家”这个情节,加重了我对弟弟的愧疚之情,突出了妻子对民工的偏见,揭示了小说的主题。D.工头和工友们不愿告诉“我”小弟所在的新工地地址,是因为妻子的行为让工友们对“我”和妻子产生了不满。7.下列对小说中设置“妻子”这一人物形象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弟弟住进“我”家,“我”妻子的反对使情节平添波澜,推动故事的发展。B.妻子对弟弟的疏远反衬“我”和弟弟之间的深情,凸显了手足之情的可贵。C.妻子对弟弟前后态度的变化,将全文情节贯穿了起来,起到了线索作用。D.作者设计妻子后来想接弟弟回家住的情节,是想要呼吁人们尊重民工。8.请谈谈小说塑
17、造“弟弟”这一人物形象运用的表现手法。9.简要分析小说画线部分“我”的心理描写的作用。二、古代诗文阅读(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小题,20 分)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初,孝文时,吴太子入见,得侍皇太子饮、博。吴太子博,争道,不恭,皇太子引博局提吴太子,杀之,遣其丧归葬。至吴,吴王愠曰:“天下同宗,死长安即葬长安,何必来葬为!”复遣丧之长安葬。吴王由此稍失藩臣之礼,称疾不朝。京师知其以子故,系治验问吴使者。吴王恐,始有反谋。后使人为秋请,文帝复问之,使者对曰:“王实不病。汉系治使者数辈,吴王恐,以故遂称病。
18、夫察见渊中鱼,不祥。唯上弃前过,与之更始。”于是文帝乃赦吴使者归之,而赐吴王几杖,老,不朝。吴得释其罪,谋亦益解。然其居国以铜、盐故,百姓无赋,卒践更,辄与平贾;岁时存问茂材,赏赐闾里;他郡国吏欲来捕亡人者,讼共禁弗予。如此者四十余年。晁错数上书言吴过,可削。文帝宽,不忍罚,以此吴日益横。及景帝即位,错说上曰:“昔高帝初定天下,昆弟少,诸子弱,大封同姓,齐七十余城,楚四十余城,吴五十余城。封三庶孽,分天下半。今吴王前有太子之隙,诈称病不朝,于古法当诛。文帝弗忍,因赐几杖。德至厚,当改过自新,反益骄溢。即山铸钱,煮海水为盐,诱天下亡人谋作乱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反迟祸大”上令公卿、
19、列侯、宗室杂议,莫敢难,独窦婴争之,由此与错有隙。(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七国之叛)文本二: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数年之间,奔命扶伤之不暇,困平城,病流矢,陵迟不救者三代。后乃谋臣献画,而离削自守矣。然而封建之始,郡国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继汉而帝者,虽百代可知也。(节选自柳宗元封建论)【注】吴王:刘涛,汉高祖侄子,公元前 195 年封为吴王,其封地为吴国,后联合楚、赵等七国发动叛乱,失败后,逃到东越被杀。践更:受钱代人服徭役。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诱 A 天 B 下 C 亡 D 人
20、E 谋 F 作 G 乱 H 今 I 削 J 之 K 亦 L 反 M 不 N 削 O 亦 P 反 Q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系治,囚禁审其罪,“系”与过秦论中“俯首系颈”的“系”意思不同。B.几杖,指坐几和手杖,皆为老者所用,故常用作敬老之物,也可以借指老人。C.存问,问候的意思,“存”与短歌行中“枉用相存”的“存”意思不同。D.陵迟,也作“凌迟”,既是一种残酷刑罚,也指渐趋衰败,在文中意指后者。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吴国太子侍奉皇太子饮酒、下棋,走棋路时与之发生了争执,态度不恭敬,被皇太子用棋盘打死了,这件事成为吴王意图谋
21、反的诱因。B.因吴太子之事,吴王称病不再朝见文帝,此举有违藩臣的礼节,不过文帝在听了使者的解释后,未追究吴王过错,特许吴王不再上朝。C.晁错多次上奏文帝,陈述吴王过失,建议削减他的封地,文帝于心不忍;景帝即位后,晁错仍力主削藩,他认为吴王最终会发动叛乱。D.面对吴国的威胁,削藩已成朝臣共识;柳宗元也认为,西汉时由于谋臣献策,才分散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并由朝廷自己管理诸侯国。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吴得释其罪,谋亦益解。(2)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14.唐朝中后期藩镇割据严重,请结合文本二,分析柳宗元封建论的创作目的。(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二)古
22、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小题,9 分)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及材料,完成各题。文本一:秋怀(其二)秋怀(其二)孟郊【注】秋月颜色冰,老客志气单。冷露滴梦破,峭风梳骨寒。席上印病文,肠中转愁盘。疑虑无所凭,虚听多无端。梧桐枯峥嵘,声响如哀弹。文本二: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王国维人间词话【注】此诗作于孟郊老年居于洛阳充当河南尹下属小吏时。孟郊一生仕途波折,生活困顿。15.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秋怀从冰冷的秋月起笔,与月为伴的“老客”壮志也已消磨殆尽,开篇
23、就奠定了全诗苦寒的基调。B.秋怀中“冷露”二句语带双关:作者既感叹秋寒露重难以成眠,也悲泣人生梦想破灭。C.作者以“峥嵘”来形容深秋时节的梧桐,委婉地表达出内心依然有“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慷慨胸怀。D.本诗中呈现的诗人形象与杜甫在登高中塑造的诗人形象有相同之处:均为晩境颓唐、愁病交加。16.请结合文本二,合理评价孟郊秋怀诗的境界。(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小题,6 分)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氓中写女主人公早起晚睡、每日辛劳的两句是:“_,_。”(2)归去来兮辞(并序)中,陶渊明写自己爱惜美好时光,独自外出,有时亲历农事、躬耕陇亩的两
24、句是:“_,_。”(3)自然界的草木荣枯容易引发人们的感慨,诗人常常借生长茂盛的草木表达昔盛今衰之感,如“_,_”。三、语言文字运用(三、语言文字运用(18 分)分)(一)语言文字运用(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三小题,(本题共三小题,9 分)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日前,我国举办了 西方现当代艺术大师作品展 是今年“中国意大利文化和旅游年”中的重要展览(1)。展品均来自意大利国家现当代美术馆(2),它开启了一扇窗口(3),让观众得以领略意大利及欧洲其他国家现代艺术(4)。在展览中,人们不但看到现代艺术之前的艺术样态,如学院派、浪漫派、写实派的艺术这是一种纵向的线索;还一一了解到令人
25、的各种现代艺术流派与风格,如印象派、后印象派和后现代派等这是一种横向的面貌。中国观众在展览上欣赏到那些美术史上的名家杰作,如德加、凡高、博尔迪尼、布拉克、毕加索等的巨制,地感受到现代艺术群星璀璨的动人魅力。其中,凡高的园丁是展览中最引人注目的一件展品。意大利不仅拥有古罗马时代的辉煌艺术、文艺复兴时期璀璨多姿的名家名作,其现代艺术也 。展览中难得一见的还有意大利画家雷纳托古图索的两幅作品受伤的硫矿工和蒙塔莱肖像。这位出生于西西里的画家,年少时就显示出过人的艺术才华。雷纳托古图索创作的颇为独特的肖像画蒙塔莱肖像 以一个侧面便生动描绘出了后来荣膺 1975 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诗人埃乌杰尼奥蒙塔莱与众不
26、同的气质。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请将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2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两个病句,请指出句子序号并结合语境加以修改。(二)语言文字运用(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两小题,(本题共两小题,9 分)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_,意为人们在网上分享自己认可的信息,使他人产生认同。“种草”的流行,源于人们消费前货比三家的习惯,想听听“过来人”的建议。瞄准互联网新蓝海,很多 UGC(用户生成内容)平台在激烈的电商竞争中异军突起,催生了过亿级别的内容分享社区、消费决策平台。随手一翻,这里的商品价格、使用体验、注
27、意事项等内容似乎就可以给你提供真诚的建议和帮助。这种基于信任的信息共享、情感共鸣、社区互动,是 UGC 平台的优势,也是其立身之本。但是_,体验才是跟进的关键。倘若平台打着“高质量笔记”“高品质生活”的旗号,实际上干的却是商业营销、品牌推广的买卖,那么损害的就是平台的商誉,_。“你爱看的种草笔记,可能是 3 块钱 1 篇”“我才 60 个粉丝,就有人给我发私信,问接不接推广”“第一段用我写提高真实性,第二段突出卖点,第三段加深印象”这些图片 P 了又 P、文案改了又改、滤镜换了又换等套路化、格式化、模板化的操作,促使曾经皆大欢喜的“避坑宝典”,事实上沦为愿者上钩的“坑人指南”。21.下列句子中
28、使用省略号的用法和文中省略号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还没结婚吧?”“”他飞红了脸,更加忸怩起来。B.地狱?论理,就该也有。然而也未必,谁来管这等事C.他们不敢大声说话,不敢写信,不敢看书,不敢周济穷人D.党派我到兰考工作,我没完成党交给的任务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0 个字。四、写作(四、写作(60 分)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懿”是美好之意。它由三个汉字组成:壹,次,心。包含着追求美好的意识或品质。壹,代表专一与持久;次,行事分轻重缓急,有条理;心,追求内心的丰盈)请综合图形的内容和寓意并结合自身发
29、展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评价,体现新时代青年的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重庆市第八中学重庆市第八中学 20222023 学年下期高学年下期高 2024 届届 7 月考试月考试语文试题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35 分)分)(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本题共 5 小题,小题,19 分)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中国传统服饰的发展与中华文明的发展同步。经过千年的发展与积累,每个要素都有特别的含义。从服装的款式、配饰到色彩,再到制作工艺,都蕴含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这种服
30、饰文化是物质与精神的统一体,传统文化精神附着于服装这种物质载体之上,使得服装成为文化精神的物化形态。李泽厚曾提出中国文化具有一种实用理性的特点。他指出实用理性“是经验合理性的概括或提升”,并阐释了中国文化精神中富含实用主义的特征,而实用主义这一文化精神也贯穿于中国传统服饰的演变过程之中。在春秋战国时期,赵国君主赵武灵王为适应与以骑射为主的少数民族的作战需要,抵御周边少数民族的入侵,自上而下掀起了一场服饰改革运动。“将胡服骑射以教百姓”,废弃汉族传统裙式下裳而穿裤,变舄履而着靴,史称“胡服骑射”。魏晋南北朝时期受魏晋玄学的影响,追求自由飘逸、潇洒脱俗的境界。以“竹林七贤”为代表的对魏晋时期人物的
31、绘画作品中,人物多赤足散发,袒胸露乳,这种服饰潮流张扬虚无、有意仿古,体现对礼法的轻蔑。到了唐朝,政治清明,南北文化不断交流融合,中外贸易频繁,交通发达,异国的礼俗、服装等不断引入中原,服装的整体趋势从简单变得复杂,服装风格高贵奢华。另一个服饰发生明显人为变更的阶段是明末清初时期的“满汉交融”。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满人入关,采取“断发易服”的强制手段,使中国流传千年的传统服制被有限终止。纵向看传统服饰的变化可以看出,传统服饰的变化,是受一个时代的军事需求、政治需求、民族融合等现实需求影响的。不论是”胡服骑射”“轻蔑礼法”还是对龙图腾的保存,都体现了传统服饰在变化过程中重视实际功效
32、,讲究变通的实用主义精神。中国传统服饰的含蓄婉约与儒家“中庸”之“中”皆强调“不过分而和谐”,这在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中有明显体现,且主要体现在传统服饰的款式、裁剪之中。中国传统服饰强调对身体的遮蔽覆盖,刻意以衣裳障碍替代人体的自然曲线。服饰款式设计中含蓄婉约的特点是与中国人和平、中庸的取向相一致的。最为典型的中国古代服饰深衣,就体现了这一特点。深衣属于汉服,“深”即取其“衣裳相连,被体深邃”之意,其长无曳地,短无露肤。通俗地说,就是上衣和下裳相连在一起,用不同色彩的布料作为边缘,其特点是使身体深藏不露,极好地保护了身体的私密性。同时,中国传统服饰追求儒家倡导的“中和”“中正”之美,所以以深衣为代
33、表的传统服饰多采用中正裁剪,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以对称为美,以中央为尊的认知,强调“正衣立冠是为礼”的礼学思想。而也正是由于礼,在服饰发展的过程中,对身体轮廓的表现逐渐削弱,服装早已超越了其原始作用,不断雅化。(摘编自论中国传统服饰的文化内涵及审美意蕴)材料二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不是一种孤立存在的文化现象,它是物质与精神的统一体,也是附着于物质载体之上的主体美的物化形态。它既主张象征表意性又倡导审美愉悦性,又注重形式美的创造,还崇尚情感意念的表达,使内涵意义与表现形式完美统一,进而展示民族美学的生命艺术品位。以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中的颜色为例,其文化内涵亦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而演变,并呈现出鲜明
34、的阶段性、民族性和时代性审美特征。中华传统服饰文化的生活色彩浓郁,它以等级标识为主要体征,并被赋予特定的伦理意义,如商代将取于自然的青蓝、赤红、黄、白、黑五种颜色视作尊贵色彩,规定只有奴隶主和贵族阶层的着装才能使用这些颜色,且“青与赤谓之文,赤与白谓之章,白与黑谓之髓,黑与青谓之献,五彩备谓之绣”。此外,将五色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方式相结合,与五行等相对应,构成了所谓“五方正色”的图式,并根据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推衍出“五德终始说”,将之与生命道德联系在一起,如商以金德王、尚白色,周以火德王、尚红色,秦以水德王、尚黑色等。先秦之后,到了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服饰色彩作为政治伦理的外在形态直接被用来
35、“别上下、明贵贱”,成为统治阶级等级差别的标志性象征,而黄色和龙纹则成为皇帝的专用色和王权的象征。在封建等级制度的高压和儒家礼教思想的双重作用下,色彩的应用已脱离自然的物质属性及其本来意义而被赋予了浓厚的政治伦理色彩。可见,中国传统服饰的文化内涵极其丰富,它出于对自然和生命的无限崇拜以及对等级标识的刻意表述而呈现出明快的色彩风格与和谐统一的心理追求,整体效果既赏心悦目又简单大方,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五色体系和风格表现方式,成为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基调。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衣服的质料、颜色、式样及附属装饰越来越与整个社会心态和个性心理相呼应,服饰本身作为一种信息符号,能够传达时代风尚、文化特色以及
36、个人的文化教养、知识水平、风度气质与社会角色方面的信息。衣服被视为人的“第二皮肤”,它能够反映出一个人尤其是女性的个性和心理状态。美国服装学家布兰奇佩尼在世界服装史中写道:“将一种鲜花戴在头上,或者以酸梅果汁把双唇染上红色的第一位姑娘,必定有她自己的审美观点”。女性服装的质料、色彩、缝制以及与服装相匹配的佩饰能够加强女性自身身份及在特定场合的自信心、风度、竞争力量。(摘编自中国传统服饰综述)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传统服饰演变的过程与中华文明的发展同步,虽然传统文化精神贯穿始终,但实用主义精神起主要作用。B.在礼学思想的影响下,中国服装的款式、剪裁等正不断趋
37、向高雅化,服装对身体的遮掩等原始作用已被超越。C.“五德终始说”是由“五方正色”图式依据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推衍而出,并与生命道德相连而形成的学说。D.黄色成为中国皇帝的专用色和王权的象征,始于先秦,源于封建等级制度的高压和儒家礼教思想的双重作用。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第二段以时间为序列举了诸多史例,证明实用主义与传统服饰的变化关系紧密。B.材料二引用服装学家布兰奇佩尼的话语,论证服饰能反映出女性的个性和心理状态。C.两则材料均阐释了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审美意蕴,均认为服装色彩起至关重要的作用。D.两则材料均认为中国传统服饰文化是物质与精神的统一体,且服饰体现其物化
38、的形态。3.红楼梦中人物的服饰对其形象是有所暗示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大红箭袖”“银红撒红半旧大袄”“厚底大红鞋”等服饰多为红色,展现宝玉富贵活泼热情的形象特征。B.“蜜合色棉袄”“葱黄绫棉裙,一色半新不旧”等服色多为暖色调,衬托出宝钗温柔、随和的性格特征。C.“素色小皮袄”“浅灰色坎肩和粉红小花裙子”等体现了黛玉纯洁坦荡的性格和寄人篱下低调含蓄的心理。D.“秋板貂鼠昭君套”“桃红撒花袄”“石青刻丝灰鼠披风”“大红洋绉银鼠皮裙”体现王熙凤轻薄虚荣的一面。4.现代人文学者建议将深衣作为中华地区的汉服来推广,让其成为汉族文化的代表。请结合材料一陈述理由。5.校服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
39、分,校服颜色不仅能展现学生的精神风貌,还能体现学校的文化内涵。请结合材料谈谈校服颜色所蕴含的意义。【答案】1.B2.C3.C4.深服多采用中正裁剪,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对称美;深服的款式以衣裳障碍替代人体的自然曲线,符合中华礼学思想;深服设计中含蓄婉约的特点,与中国人和平、中庸的取向一致。5.校服颜色蕴含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体现着校园文化的精神;校服颜色易与学校心态和学生个性心理呼应;校服颜色可以传达诸多信息,如校园气象,学生气质等;校服颜色体现鲜明的时代性审美特征。【解析】【1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A“但实用主义精神起主要作用”错,材料一是说“中国文化精神
40、中富含实用主义的特征,而实用主义这一文化精神也贯穿于中国传统服饰的演变过程之中”“都体现了传统服饰在变化过程中重视实际功效,讲究变通的实用主义精神”。可见,“主要作用”无明显体现。C“五德终始说是由五方正色图式依据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推衍而出,并与生命道德相连而形成的学说”逻辑有误。材料二是说“将五色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方式相结合,与五行等相对应,构成了所谓五方正色的图式,并根据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推衍出五德终始说,将之与生命道德联系在一起”。可见,原文是说“五德终始说”这一学说形成后与生命道德联系在一起,并不是说它与生命道德相连而形成的学说。D“源于封建等级制度的高压和儒家礼教思想的双重作用”错
41、。材料二是说“先秦之后黄色和龙纹则成为皇帝的专用色和王权的象征。在封建等级制度的高压和儒家礼教思想的双重作用下,色彩的应用已脱离自然的物质属性及其本来意义而被赋予了浓厚的政治伦理色彩”。可见,应是“缘于”封建等级制度的高压和儒家礼教思想的双重作用,而不是“源于”。故选 B。【2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推理和判断的能力。C“两则材料均认为服装色彩起至关重要的作用。”错,材料一中认为服装色彩“起至关重要的作用”不明显。故选 C。【3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材料相关内容进行分析和判断的能力。C“体现了黛玉纯洁坦荡的性格”错,“素色小皮袄”“浅灰色坎肩和粉红小花裙子”等体现了黛玉寄人篱
42、下低调含蓄的心理,但是“坦荡”的性格特征体现并不明显。故选 C。【4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一的“以深衣为代表的传统服饰多采用中正裁剪,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以对称为美,以中央为尊的认知,强调“正衣立冠是为礼”的礼学思想”分析,深服多采用中正裁剪,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对称美;根据材料一的“中国传统服饰强调对身体的遮蔽覆盖,刻意以衣裳障碍替代人体的自然曲线。服饰款式设计中含蓄婉约的特点是与中国人和平、中庸的取向相一致的”分析,深服的款式以衣裳障碍替代人体的自然曲线,符合中华礼学思想;根据材料一的“中国传统服饰的含蓄婉约与儒家中庸之中皆强调“不过分而和谐
43、”,这在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中有明显体现,且主要体现在传统服饰的款式、裁剪之中”“服饰款式设计中含蓄婉约的特点是与中国人和平、中庸的取向相一致的。最为典型的中国古代服饰深衣,就体现了这一特点”分析,深服设计中含蓄婉约的特点,与中国人和平、中庸的取向一致。【5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1)根据材料一中“从服装的款式、配饰到色彩,再到制作工艺,都蕴含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这种服饰文化是物质与精神的统一体,传统文化精神附着于服装这种物质载体之上,使得服装成为文化精神的物化形态”可知,校服颜色蕴含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体现着校园文化的精神;(2)根据材料二中“人们
44、衣服的质料、颜色、式样及附属装饰越来越与整个社会心态和个性心理相呼应”可知,校服颜色易与学校心态和学生个性心理呼应;(3)根据材料二中“服饰本身作为一种信息符号,能够传达时代风尚、文化特色以及个人的文化教养、知识水平、风度气质与社会角色方面的信息。衣服被视为人的第二皮肤,它能够反映出一个人的个性和心理状态”可知,校服颜色可以传达诸多信息,如校园气象,学生气质等;(4)根据材料一中“纵向看传统服饰的变化可以看出,传统服饰的变化,是受一个时代的军事需求、政治需求、民族融合等现实需求影响的”可知,校服颜色体现鲜明的时代性审美特征。(二)现代文阅读(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本题共 4 小题,小题,16
45、 分)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我的民工弟弟我的民工弟弟胥加山弟弟背着沾满尘沙的蛇皮口袋,被我们公司的门卫拦了下来。走出清凉的办公室,我被一阵热浪裹住,远远地,看见弟弟坐在烈日下鼓鼓囊囊的蛇皮口袋上,不停地喝着硕大的雪碧瓶里的自来水。见我走来,他慌地站起身,擦了一下额头的汗,扶起倒在地上的蛇皮口袋。我问他怎么不坐在传达室里等我。弟弟嗫嚅着,习惯了,再说怕弄脏人家传达室。看着弟弟被烈日蒸红的脸,我真想骂几个门卫两句。弟弟帮他们解了围,说是自己不愿意告诉他们他哥在这里做白领,才用我送他的旧手机给我打了电话。弟弟在我的办公室只坐了五分钟,他说要在离我家不远的工地上打两个月工,想在我家住几宿,
46、等工地安置好工棚就回到工地上。看着他被风沙揉红的眼睛,我脱口而出,这次打工就别住工棚了,天天晚上来家。弟弟激动得不知所措,他急急地说:“哥,你这里太凉了,我得走,再多坐一会儿,会感冒的!”看着烈日下小弟的背影,我有种揪心的疼同是一娘所生,我比他大三岁,他看上去却比我大;我在舒适的环境中拿着不菲的报酬,他却挥汗如雨,拼着死力挣着微薄的工资我提前下班,买了酒菜,把弟弟住的房间整理一新,等着弟弟。谁知妻却一口回绝我:“这怎么行,他住家里,我们都会不方便的!”“不方便也得方便!”我有点强词夺理,妻不想跟我吵,进房甩上门。弟一回到家,我便说他,工地下班怎么这么晚?弟弟说他早下班了,在工地上冲了把凉水澡。
47、这时,我才闻到弟身上散发出的淡淡的花露水的清香。我为小弟斟酒。弟小声地问我:“嫂还没下班?”“下班了,她今天工作有点儿累,先休息了!”弟一怔,不再作声,和我默默地喝着酒。我安置好弟休息,回房。妻一骨碌起床,“咣”一声关门,准是去了她父母家,声音惊动了小弟,他慌张地来到我的房间问:“哥,嫂怎么啦?”“别管她!她爱去哪去哪,又不是小孩子,你去休息!明天还要上工呢!”弟没有再和我说什么。第二天,我起了大早,准备为弟做早餐,谁知,弟却不知去向,锅中煮好了粥,家中的物什收拾一新,桌上留有纸条:哥,我还是住工地吧,你家有空调,夜里失眠,睡不习惯看着小弟的留言,我有一种莫名的愤怒要向妻吼叫。晚上,小弟没有再
48、来,而妻准时而归,眉梢上挂着得意。我还没向她发火,她倒口若悬河,说小弟如何懂道理,嘴巴多么甜,句句说到人心窝里,哪像你。没等妻把话说完,我随手把一只碗砸向地面,“咣当”声吓得妻直向后退。我咬牙切齿地连骂带吼:“你高人一等,你天生富贵”妻收敛了些,可还在自言自语:“他住家里我住娘家,我不是让步了吗?到底要我怎样,再说是他找到我们单位,说他在工地上住习惯了”我哪有心情听妻辩白,歇斯底里地痛哭起来,说着和弟的情分弟上学时,成绩一直不错,可一见生病的爸爸和病恹恹的我,过早懂事的他,14 岁就辍学外出打工,供我读中专妻不知何时,递来了一条毛巾,怯生生地说:“你怎么不早说?要不,明天我接他回来!”妻去工地
49、没有找到小弟,只带回工头的一句话,说小弟自愿去了更远的一家工地,本来他兴致勃勃地向工友们夸口,要是工头同意他到我家附近的工地做工,他会带他们来我家喝一顿酒我的民工弟弟走了,工头和工友们受小弟委托,不愿告诉我小弟所在的另一家工地的地址。其实我也知道,即使我请几天假,满城工地寻到小弟,他也不愿回来打扰我们平静的生活。而我内心的自责和疼痛会愈加沉重而无法化解(有删节)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中“沾满尘沙的蛇皮口袋”“喝着硕大的雪碧瓶里的自来水”等描写细致生动,反映了民工群体生存境遇的恶劣。B.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叙事,便于抒发“我”内心深处对弟弟丰富又复杂的真
50、挚情感,增加了文章的真实性。C.弟弟主动搬离“我家”这个情节,加重了我对弟弟的愧疚之情,突出了妻子对民工的偏见,揭示了小说的主题。D.工头和工友们不愿告诉“我”小弟所在的新工地地址,是因为妻子的行为让工友们对“我”和妻子产生了不满。7.下列对小说中设置“妻子”这一人物形象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弟弟住进“我”家,“我”妻子的反对使情节平添波澜,推动故事的发展。B.妻子对弟弟的疏远反衬“我”和弟弟之间的深情,凸显了手足之情的可贵。C.妻子对弟弟前后态度的变化,将全文情节贯穿了起来,起到了线索作用。D.作者设计妻子后来想接弟弟回家住的情节,是想要呼吁人们尊重民工。8.请谈谈小说塑造“弟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