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江津中学等七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pdf

上传人:学****享 文档编号:93338904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PDF 页数:18 大小:1.4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江津中学等七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重庆市江津中学等七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庆市江津中学等七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江津中学等七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pdf(1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2023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七校联考高二语文试题 第 1 页 共 10 页 2022022 22022023 3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七校联考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七校联考 高 二 语 文高 二 语 文 试 题试 题本试卷分第 I 卷和第 II 卷两部分。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 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 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交回。第 I 卷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现代

2、文阅读 I(共 5 小题,1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材料一: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始终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持续推出了一大批底蕴深厚、涵育人心的优秀文艺作品。以近来备受关注的舞蹈诗剧只此青绿为例。只此青绿以宋代名画千里江山图为背景,跟随一位现代故宫研究员的视角,进入千年前少年画家王希孟的内心世界,以画中主色调“青绿”为视觉线索,深入探查画作形成的篆、绢、颜料、笔、墨等工艺的产生,古往今来的工匠精神与中国式的古典美学交相辉映,传达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其创造者、传承者的崇高敬意。作品在题材选择上别出心裁,从画作的成型工艺入手,将其演绎为一幅国之工匠的人文画卷。剧中

3、描绘的主体是中华民族历代勤勤恳恳的工匠形象,灿烂优秀的历史文化正是由这些平凡劳动者创造的。舞剧为他们画像,用他们的故事唤醒沉睡的文物、唤起中华民族最宝贵的文化记忆与执着信念,将舞台艺术与非遗工艺相结合,为时代背景下的文旅融合赋予更丰富深刻的内涵。在创作手法上,只此青绿向中国古典文学创作寻根溯源,通过诗性表达和舞台呈现的平衡,引发当今创作者对于戏剧本体的思考。作品打破舞台上常规的线性叙事手法选择淡化戏剧情节与冲突,强调人物超越古今的内心情感,也更突出“舞蹈诗剧”的诗化色彩。在舞蹈编排上,作品较多运用“颗粒状”的动作连成舞蹈句子,形成与众不同的质感、风格、韵味和舞蹈语汇。在审美风格上,作品传达了千

4、里江山图中表现的宋代清雅的审美志趣,服饰和道具突出淡雅、简约的“理性之美”。舞台画面通过“出画入画”、客体与主体观感的重庆市江津中学等七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2022-2023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七校联考高二语文试题 第 2 页 共 10 页 链接,从不同角度引领观众感受传统绘画之美。这不仅是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也充分发挥了艺术作品“润物细无声”的特性和方式。酒香也怕巷子深。不断加强传播能力建设,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必要条件。只此青绿首演 3 场就成功“破圈”、首轮巡演未半便引发热议,其成功不仅因为创新性的艺术表达,也得益于创新性的传播手段。而这两者,又都源于

5、制作理念及模式的创新。2021 年 12 月 31 日,作品以舞蹈形式亮相哔哩哔哩跨年晚会,播出时间段内,实时在线观看观众达 1.8 亿。2022 年 1 月 31 日除夕夜,只此青绿选段登上央视春晚的舞台,节目一经播出,相关话题便开始频繁登上新浪微博、抖音等平台的热搜。节目中高难度的“青绿腰”也成功出圈,引发了一大批专业舞者和爱好者的模仿和挑战。此外只此青绿充分发掘利用线上传播渠道走出国门。人民网在海外平台的多元化媒体宣传,初步在海外市场上营造出“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效果。巡演期间,一共以 9 个外文语种发布海外报道数十篇,引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的讨论热潮。摘编自景小勇始终立足中华优

6、秀传统文化沃土 材料二:把古画转化为文艺节目,是把平面转化为立体,使原本需要想象力介入的二维空间变成了可以直接感知的三维世界。在这一过程中,宋韵文化的沉浸感得到了富有技术性的当代表达。所谓“沉浸感”,在绘画中可以名为“空间意识”。观富春山居图最为人称道者,莫过于其散点透视带来的沉浸之感,人观画如在画中,人随景移,又阔大高远,使人失却在景中;而千里江山图的独特在绢本设色,以青绿山水呈现江南风貌,有渔村野市、水榭亭台、茅庵草舍,又有捕鱼、驶船、游玩、赶集。这种动静结合、人景同一的空间意识,以宋人郭熙林泉高致中的名言论,即“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画凡至此,皆入妙品”富春山居图与

7、千里江山图无疑都是妙品,只是其妙何以体现为“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沉浸感,今人对此种理论概括,难免有隔靴搔痒之痛。而春晚的节目只此青绿与忆江南就把这种沉浸感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舞蹈只此青绿不但化人为山,以山作人,还把千里江山图变为整个演播大厅声光电的山水屏,曲折典雅;忆江南更将“家在富春江上”的生存体验通过演员的直接演绎,表现为毫无阻隔感的“诗意地栖居”,使中华美学的韵味扑面而来。千里江山图和富春山居图都以“山”和“水”为题,都聚焦江南,都以人同天地和谐共生的景象为表现对象。这是中华美学精神的至高境界,是在雅俗共赏的尘世间另立出一个生态的乌托邦。陶渊明说:“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就是这种

8、生态观的朴素表达。其实,人们对宋韵并不陌生,陆游、苏轼的诗词可谓妇孺皆知。那种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觉,是沉浸式审美体验得以生发的重要缘由。2022-2023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七校联考高二语文试题 第 3 页 共 10 页 在宋代,中华传统美学就是丝绸、茶酒、瓷玉、园林,就是饮食、服饰、花饰、香道,就在普通人的寻常生活之中。今人传承中华传统美学,要紧的就是打造这种富有当代生活气息的“文化”一种令人愿意长久沉浸其间的文化。摘编自林玮 只此青绿 忆江南:宋韵文化的当代呈现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舞台画面通过“出画入画”、客体与主体观感的链接,让观众从不同角度感受传统绘画

9、之美。B舞蹈诗剧只此青绿的成功,不仅离不开创新性的艺术表达,也得益于创新性的传播手段。C陆游、苏轼的诗词给人的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觉,是沉浸式审美体验得以生发的重要缘由。D宋韵文化的沉浸感在二维空间变成三维世界的过程中,得到了富有技术性的当代表达。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中华民族历代勤勤恳恳的工匠创造了灿烂优秀的历史文化,唤醒了沉睡的文物、唤起中华民族最宝贵的文化记忆与执着信念。B 富春山居图与千里江山图无疑都是妙品,都体现了“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沉浸感,但只有后者体现了动静结合、人景同一的空间意识。C为了通过诗性表达和舞台呈现的平衡来引发当今创作者对于戏剧本体的思考,只此

10、青绿选择在创作手法上向中国古典文学创作寻根溯源。D 只此青绿亮相哔哩哔哩跨年晚会时的实时在线观众达 1.8 亿,在央视春晚播出后频繁上热搜,这些成果的取得源于制作理念和模式的创新。3(原创)以下文艺作品不符合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A 花木兰 B 阿甘正传 C 霸王别姬 D 功夫熊猫 4(原创)请结合材料二的内容,谈谈你对画线句子的理解。(4 分)5屈原是从长江流域走出的第一诗人,湖北省歌舞剧院拟将屈原的作品改编成优秀的舞蹈诗剧,请结合材料一谈谈你对改编的建议。(6 分)2022-2023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七校联考高二语文试题 第 4 页 共 10 页(二)现代文阅读 II(共 4 小题,16

11、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屈原与杜甫种下的不是同一棵橘树(节选)屈原与杜甫种下的不是同一棵橘树(节选)周瑟瑟 我重读过去一年半时间里写下的诗歌时,尤其在读2018 年下半年写下的作品的过程中,始终处在无法理解自己的状态,我不得不中断了阅读,一直停到2020年初,才重新接着读。说来奇怪,这次读起来很顺了,从 2018 年 10 月我进入贵州水城的写作,似乎没有可以删掉的诗了,而在此之前我一遍遍地删除,有些月份甚至很难留下几首我满意的作品,不知是此前写得真的很坏,还是我没有真正理解自己?我明白,这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但我不知道理解自己的时刻何时能够到来,又在何时突然消失。正如我不知道我的

12、写作何时会顺畅,何时会突然变得艰难。写作的不确定性是写作的一部分。屈原与杜甫到死的时候是否真正理解了自己?他们或许永远带走了对自己的不理解。我父亲在临终的那一刻,他并不知道会发生什么,就像写作戛然而止,写不下去了就结束生命的人并不在少数,我欣赏那些在自己都不知道的情况下突然停止最后一口气的人。屈原自沉于汨罗江,他一步步走向江中,怀抱一块石头,做了以身赴死的技术性处理,他或许理解了自己,但别人理解不了他,他在那个时代被人深深误解,以为他疯了。杜甫在我故乡的河流上写作时,他的饥饿与病痛,他的写作,谁能理解得了?甚至到现在又有多少人能理解他饥一顿饱一顿的漂泊生活,现在已经很少有那样的诗人了,上世纪八

13、九十年代还可以见到饥饿的诗人,现在吃得太饱的诗人比比皆是,诗人以吃得太饱为荣,以酒肉穿肠过为日常生活。所以,当代诗人理解不了古代诗人,我们以吃得太饱去理解吃不饱的杜甫,肯定是不可能的。我无法确定被他人理解或误解是幸运还是不幸,我的写作被你理解有什么意义?被他人顺利接受显然不是我写作的动力,被他人拒绝也不是我不写的理由。杜甫一定有被他人误解的时候,不被时代接受应该是死者的命运,为什么我在活着时就要得到时代的接受?为什么我不可以被他人拒绝?拒绝是常态,正如我时常拒绝你一样。种橘是一门技术活,记得童年时大部分人家欢天喜地种下幼树,来年开春却死了,只有少部分人家种下的活了下来,等到结出果子,有的人家的

14、橘子是苦涩的,大部分没有等到橘子成熟就被孩子们一窝疯地偷吃了。等到成熟了可以摘果子的时候,橘树上剩下少得可怜的几个,我们处在长身体的时候,乡村里能够捞到的好吃的东西并不多,最常见的是地里的萝卜、黄瓜、凉薯,房前屋后的桃子。在我们那里突然有一年乡政府通知给每家每户免费发放橘树苗,拖拉机拖来了从没见过的橘树,叶子翠绿,像桂花树。我第一次看到屈原写过的橘树,我那时想象橘子挂满房前屋后的情景,甚至闻到了橘子的清香飘在空气里,但我的想象落了一场空,大部分橘树死了,我家只有一棵橘树活了下来,并且结出的橘子味道怪异。我现在想来父2022-2023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七校联考高二语文试题 第 5 页 共 10

15、 页 亲与我那地方的人都不是种橘树的能手,虽然仙叔后来在他家后山种满了橘树,有一年我与哥哥去给外婆上坟时顺道还去仙叔家的后山参观过,但我并没有看到橘子挂满枝头的景象。我记得仙叔是在他儿子突然病逝后才开始种橘的,仙叔以种橘的方式度过了最悲伤的日子。在我的故乡可能有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种橘都是失败的,直到我二十多年后回到故乡才猛然发现家家户户门前屋后种满了橘树,仿佛一夜之间他们获得了种橘的秘密,都成了种橘的高手。2017 年 12 月 11 日我去故乡青竹寺岳州窑考古现场,在一户人家的地坪碰到了自称姚村长的人,他说他种的橘子最甜,因为他把白糖埋在橘树根上了。此事很多外地读者认为我在虚构,其实是确有

16、其人其事,我本人确信姚村长真的那么干了,对于湘北人来说这并不奇怪,我小时候就有过类似的知识,不管这种知识的真伪,但在树根上埋白糖结出的果子是甜的是与生俱来的知识,地方知识我是相信的,虽然它可能没有科学道理,但我理解它,就像理解我自己,而外地读者以为是笑话,在我们那个地方却深信不疑。屈原在我们那个地方并不神秘,因为我们从小的生活中就有他的存在,划龙船吃粽子,挂艾草熏艾草,是我们与生俱来的生活。种橘反而与他无关,种橘是为了吃橘,并不是为了纪念屈原,只是我离开故乡二十多年回去后才发现橘树包围了每户人家,村子里橘香飘荡,我少年时的想象变成了现实,于是我写下了关于屈原种橘的诗。故乡的人对此并不理解,你写

17、你的,我种我的,而我觉得这样很好。世上很多事就是隔着,隔着才有意思,不理解才正常,各干各的才有可能干下去。写作如种橘。过去二十多年都种死了,但橘树还留在我故乡,在我不知道的某一天他们喜欢上了种橘。我父母都不在了,我家曾经的菜园里一棵橘树结满了青色的橘子,我堂嫂说等橘子红了她要摘几个放在我妈妈的坟上。回北京后,我没有问过堂嫂是否摘了橘子放在妈妈的坟上。每个人种下的橘树都有不同的气味,屈原种下的橘树与杜甫种下的橘树不是同一棵橘树,我父亲种下的橘树与仙叔种下的橘树不是同一棵橘树。2020 年 1 月 25 日北京树下书房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创作有关屈原种

18、橘的诗却得不到家乡人的理解,因为种橘与纪念屈原无关,可见与屈原有关的文化传统并没有融入当地的乡土民俗中。B作者认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还有饥饿的诗人,但是当代诗人大多数衣食无忧,已经不能理解古代诗人了,即便是对杜甫也会产生误解。C作者在回忆过往时多次提及具体的年月日,让曾经的亲身经历真实可感,也使文本巧妙地将历史文化氛围与当下语境相结合,富有纵深感。D文章开头以近年来自身的创作实践为引,抛出“作家能否真正理解本人”的疑问,并在后文对屈原和杜甫的叙述中间接给出了自己的答案。2022-2023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七校联考高二语文试题 第 6 页 共 10 页 7关于文中回忆家乡种橘往事的叙写,下列说法

19、不正确的一项是()A幼时的“我”对橘充满了憧憬与渴望,从视觉与嗅觉的角度描绘橘叶的翠绿如桂与橘子的清香弥散,一虚一实,点出了作者与橘的不解之缘。B“橘”是蕴含了亲情岁月的载体与见证,作者由家中菜园里一棵结满青色的橘子的树以及堂嫂的话联系到对父母的怀念,睹物思人,以小见大。C青竹寺岳州窑自称姚村长的人“埋糖种橘”的行为看似荒诞不经,但作者深信不疑,体现出其立足本土传统,理解地域文化的立场与心态。D作者强调“种橘是一门技术活”,由过去多年来故乡种植失败到获得了种橘的秘密后丰收,“秘密”一词体现出种橘也是一项需要心领神会的精神活动。8(改编)本文为诗人周瑟瑟新出版的诗集种橘的自序,请结合本文谈谈你对

20、“种橘”含义的理解和作者以它来命名诗集的意图。(4 分)9(改编)请结合离骚蜀相的创作,以及本文关于写作的观点,简要分析“屈原种下的橘树与杜甫种下的橘树不是同一棵橘树”这句话对文学写作的启示。(6 分)二、古诗文阅读(35 分)(一)文言文阅读(共 5 小题,20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李若谷字子渊,徐州丰人。举进士,补长社县尉。州葺兵营,课民输木,檄尉受之,而吏以不中程,多退斥,欲苛苦输者,因以取赇;若谷度材,别其长短、大小为程,置庭中,使民自输。知宜兴县。官市湖洑茶,岁约户税为多少,率取足贫下,若谷始置籍备勾检。茶恶者旧没官,若谷使归之民,许转贸以偿其数。累迁度支员外郎

21、、权三司户部判官,出为京东转运使。会河决白马,调取刍楗,同列卢士伦协三司意,趣刻扰州县,而若谷宽之。天圣初,判三司户部勾院。使契丹,陛辞,不俟垂帘请对,乃遽诣长春殿奏事,罢知荆南。王蒙正为驻泊都监,挟太后姻横肆,若谷绳以法。监司右蒙正,奏徙若谷潭州。洞庭贼数邀商人船杀人,辄投尸水中。尝捕获,以尸无验,每贷死,隶他州。既而逃归,复攻劫,若谷擒致之,磔于市。自是寇稍息。以右谏议大夫知延州。州有东西两城夹河,秋、夏水溢,岸辄圮,役费不可胜纪。若谷乃制石版为岸,押以巨木,后虽暴水,不复坏。官仓依山而贮谷少,若谷使作露囤,囤可贮二万斛,他郡多取法焉。迁给事中、知寿州。豪右多分占芍陂,陂皆美田,夏雨溢坏田

22、,辄盗决。若谷摘冒占田者逐之,每决,辄调浙陂诸豪,使塞堤,盗决乃止。2022-2023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七校联考高二语文试题 第 7 页 共 10 页 加集贤院学士、知江宁府。卒挽舟过境,寒瘠甚者,留养视之,须春温遣去。民丐于道者,以分隶诸僧寺,助给舂爨。知并州。民贫失婚姻者,若谷出私钱助其嫁娶。赘婿、亡赖委妻去,为立期,不还,许更嫁。进尚书工部侍郎、龙图阁学士、知开封府,拜参知政事。建言风俗媺恶在上之人作而新之君子小人各有其类今一目以朋党恐正人无以自立矣帝悟,为下诏谕中外。以耳疾,累上章辞位,以太子少傅致仕。(节选自宋史李若谷传)【注】课:督促完成指定的工作。取赇:贿赂。芍陂(qubi):

23、蓄水池塘名,是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在今安徽寿县南。舂(chng):舂米,把谷类的壳捣掉。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建言/风俗媺恶/在上之人作而新之/君子小人/各有其类/今一目以朋党/恐正人无以自立矣/B建言/风俗媺恶在上之人/作而新之/君子小人各有/其类今一/目以朋党/恐正人无以自立矣/C建言/风俗媺恶在上之人/作而新之/君子小人/各有其类/今一目以朋党/恐正人无以自立矣/D建言/风俗媺恶/在上之人作而新之/君子小人各有/其类今一/目以朋党/恐正人无以自立矣/11(原创)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程:意为符合标准;“中”与庖丁解牛中的“

24、莫不中音”的“中”同义。B稍息:与“稍息”的今义不同,文中意为渐渐停止。C若谷绳以法:这句的句式和石钟山记中的“得双石于潭上”句式相同。D 致仕:本义是将享受的禄位交还给君王,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离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若谷任长社县尉时,根据木材的用途,让百姓自行按不同尺寸交纳,防止属吏借此向百姓索要好处。B李若谷知寿州时,找到冒名占地的豪强地主并驱逐了他们,盗贼挖堤的行为才被制止。C李若谷担任延州知州时,采用制作石版修筑河岸,再用木柱拦护的方法治理黄河泛滥,成效显著,还节约了治水的人工和费用。D在并州任职时,李若谷拿自己的钱资助因贫困而不能嫁娶的百

25、姓,他还给弃妻出走的人设立期限,逾期不归就准许他们的妻子改嫁。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1)茶恶者旧没官,若谷使归之民,许转贸以偿其数。(2)民丐于道者,以分隶诸僧寺,助给舂爨。2022-2023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七校联考高二语文试题 第 8 页 共 10 页 14(原创)李若谷多在地方任职,简要概括他治理地方时有哪些共同特点?(3 分)(二)古代诗歌阅读(共 2 小题,9 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516 题。少年游少年游草草 高观国 春风吹碧,春云映绿,晓梦入芳裀。软衬飞花,远连流水,一望隔香尘。萋萋多少江南恨,翻忆翠罗裙。冷落闲门,凄迷古道,烟雨正愁人。15

26、(改编)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晓梦”一词点明诗人在早上梦醒之后进入了如屏芳景,“春风吹碧,春云映绿,晓梦入芳裀”,春风吹绿了芊芊芳草,在飘动的白云映衬下显得那样葱翠可爱。B“软衬飞花,远连流水,一望隔香尘”,写软草映衬飞花,随流水蔓延天际,一眼望去,伊人的芳踪已被阻隔,“香尘”者,女子的芳踪也。C“萋萋多少江南恨,翻忆翠罗裙”,写萋萋芳草给人留下多少相思别离的江南之恨,在“翠罗裙”上缀以“翻忆”二字,感情上多了一个曲折。D“冷落闲门,凄迷古道,烟雨正愁人”,“凄迷”二字将心绪之凄黯与望眼之迷蒙融会,并与上片“一望隔香尘”暗合,勾起人满怀的愁绪。16(原创)“庭草无人随

27、意绿”,本诗以芳草入诗,却自带浓浓的愁绪,请分析本诗是如何抒发愁绪的?(6 分)(三)名篇名句默写(共 1 小题,6 分)17(原创)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1)屈原是“香草美人”意象的开创者,他在离骚(节选)中写自己从早到晚采摘香草,追求理想的句子是“,”。(2)种树郭橐驼传中,他植者都希望自己种的树可以“寿且孳”,但他们忽略了要保持树木的天性,种树人要做到“,”,这个比喻十分恰当,将种树之理移至育人也颇有启发意义。(3)鸥鸟纯洁自由,性好静,不喜机心,成为文人追求自由闲适人生理想的一个符号,常常出现在他们的诗词中,如“,”。2022-2023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七校联考高二语文试题 第

28、 9 页 共 10 页 第 II 卷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一)语言文字运用 I(共 3 小题,11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不知何时起,人们佐餐下饭的,从榨菜、卤蛋变成了一段段短视频。“电子榨菜”的名号由此而来。它可以是一段萌宠萌娃的搞笑日常,让人即刻实现“云撸猫”“云养娃”的快乐;也可以是时尚博主的“开箱视频”,的彩妆服饰令人目不暇接;还可以是浓缩在几分钟内的影视解说收获短暂欢愉之后,我们不禁心生警醒看似鲜香爽脆、让人欲罢不能的“电子榨菜”,到底在榨干什么?无疑,“电子榨菜”正在榨干用户的时间精力。紧张的工作学习之余,利用碎片时间放松身心本 。然而,移动互联网的便利

29、性,“电子榨莱”从填满餐饮时光、通勤路途逐渐成了掏空所有闲暇时间的“代餐”,剥夺了我们享受闲暇的真正能力。另外,看似需求旺盛的“电子榨菜”也反噬了视频创作的良性生产空间。如影视内容的过度浓缩或肢解,解说文案的“粗制滥造”、别字满屏,彼此间不计其数的抄袭、盗用冒用甚至众多自媒体机构为追逐热点的一时流量,“批量生产”。因此,如何平衡追求消遣放松和探求价值意义这两者的关系,如何摆正“电子榨菜”在生活中的位置,是一道考验我们智慧与定力的难题。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 分)19(改编)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三处语病,请分别指出并加以修改。(3 分)20(改编)指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哪些修

30、辞手法,并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5 分)(二)语言文字运用 II(共 2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122 题。2023 年 3 月,一句“失意书生”的独白登上热搜,引来大量年轻人的共情。“孔乙己文学”中的年轻人们一边怀有“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优越感,一边承受着,进退两难。2022-2023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七校联考高二语文试题 第 10 页 共 10 页 孔乙己的“长衫”是文人脱不下的清高,那么当代大学生脱不下去的“长衫”又是什么呢?央视网认为高学历是当代青年脱不下去的“长衫”,希望当代青年人放下读书人的架子,通过劳动改变自身处境。但更多人表示脱不下去的“长衫”是

31、父母以为我们能熬出头的殷殷期待和他们十几年含辛茹苦对我们的培养。十几年高投入的教育成本和目前低回报的就业现实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产生了对读书意义和未来的迷茫。,还代表自己曾为这份学历所投入的所有金钱、时间和精力。如同山月记中所说:“我深知自己本非美玉,故不敢加以刻苦琢磨;却又深信自己是块美玉,故又不肯庸庸碌碌,与瓦砾为伍。”“大学生目前的就业窘境应归咎于他们的眼高手低”,央视网如是说。这句话引发广泛争议,不可否认,是有部分大学生存在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成为普通劳动者并不能提高收入过上美好生活。“长衫”当然要脱下,但你不能让青年人脱下“长衫”后却不着寸缕。官方更是要关注“失意书生”背后的社会矛盾和现

32、实困境,为脱下“长衫”的“孔乙己”们备好干净的新衣,让其整装待发,重新启程。21下列各项中的“是”与文中加点句中的“是”,含义相同的一项是()A孔乙己的“长衫”是文人脱不下的清高。B却又深信自己是块美玉,故又不肯庸庸碌碌。C“大学生目前的就业窘境应归咎于他们的眼高手低”,央视网如是说。D官方更是要关注“失意书生”背后的社会矛盾和现实困境。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6 分)四、写作(60 分)23(原创)阅读下面的语段,按要求写作。北方人喜欢吃馒头,知道做馒头除了要面粉新鲜纯正,揉面发酵也讲究技巧:为了让面团柔软有弹性

33、,富有延展性利于成形,揉面要经历多次搓揉摔打;想要馒头蓬松柔软,就要让面二次发酵,让面筋得到充分氧化,这样做出来的馒头口感才更佳。馒头的制作过程带给我们很多启示,引人思考,请结合你的学习、成长经历,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体会。要求:选准角度,立意自定,明确文体,题目自拟,不套作,不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20222023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七校联考高二高二语文语文答题卡 学校 班级 座号 准考证号 姓名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 30 分,每小题 3 分

34、)1 1 2 2 3 3 6 6 7 7 1010 1111 1212 1 15 5 2 21 1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5(6 分)8(4 分)9(6 分)二、古诗文阅读(35 分)13(8 分)(1)(2)14(3 分)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4.(4 分)16(6 分)17(6 分)(1),(2),(3),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18(3 分)19(3 分)20(5 分)22(6分)(每处不超过15个字)四、写作(60 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座位号及

35、科类名称。2.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 2B 铅笔填涂;综合题部分必须使用 0.5 毫米的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答题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条形码区域 准准 考考 证证 号号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20222023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七校联考高二语文答题卡 第 1 面(共 2 面)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1000 600 800

36、20222023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七校联考高二语文答题卡 第 2 面(共 2 面)23作文(60 分)20222023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七校联考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第 1 页 20222023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七校联考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20222023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七校联考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C分析:C 项原文“那种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觉”是人们在观看节目只此青绿 忆江南时对宋韵所产生的感觉,并不是从陆游、苏轼的诗词中所感受到的。2.D分析:A 项“唤醒了沉睡的文物、唤起中华民族最宝贵的文化记忆与执着信念”的并不是工匠,而是舞剧只此青绿;B 项“但只有后者体现了动静结合,人景同一的空

37、间意识”错误,而是两幅图都有体现;C 项不存在目的关系。3.B分析:B 项中的阿甘正传并不是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进行创作的。4.“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本意是死去还有何话可说,不过是将自己的躯体寄托在山岗而已。这句诗表现的是中华美学精神的至高境界,即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同天地万物和谐共生。5.题材选择上,选取屈原代表性的作品进行创作,将舞台艺术与文学思想相结合,赋予更丰富深刻的内涵。(得分关键词:屈原代表性的作品)创作手法上,淡化戏剧情节与冲突,强调人物情感,突出“舞蹈诗剧”的诗化色彩。(得分关键词:淡化戏剧情节与冲突)审美风格上,要表现屈原的审美志趣,通过客体与主体观感的链接

38、,让观众感受屈原文化之美。(得分关键词:屈原的审美志趣或屈原文化之美)6.BA.“与屈原有关的文化传统并没有融入到当地的乡土民俗”有误,文中“屈原在我们那个地方并不神秘,因为我们从小的生活中就有他的存在,划龙船吃粽子,挂艾草熏艾草,是我们与生俱来的生活”已明示了与屈原有关的习俗融入到了当地乡土社会,且“种橘与纪念屈原无关”并不是家乡人不理解作者写诗的主要原因。C.“多次提及具体的年月日”有误,文中完整提及具体年月日仅有两次,且“历史文化氛围与当下语境相结合,富有纵深感”稍有拔高。D.“并在后文对屈原和杜甫的叙述中间接给出了自己的答案”错误,一方面,作者在开头提出问题时,第一段结尾已有明确的答案

39、:“我明白,这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但我不知道理解自己的时刻何时能够到来,又在何时突然消失。”说明作者知道自20222023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七校联考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第 2 页 己是能否理解自己的,但这个时刻具有不确定性。另外,“间接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有误,后文的议论、抒情显白而直接,并非间接表意。7.AA.“一虚一实”有误,文中“拖拉机拖来了从没见过的橘树,叶子翠绿,像桂花树”(视觉)以及“我那时想象橘子挂满房前屋后的,甚至闻到了橘子的清香飘在空气里”(嗅觉)前者是回忆,后者是想象,都属于虚写。8.“种橘”代指写作,也喻指文学创作。“种橘”取典屈原橘颂,蕴含着对屈原及其写作的缅怀与致敬。“种

40、橘”是作者儿时故乡的农业活动,作者的父亲、仙叔都种过橘树,也体现了对故乡以及亲人的怀念。“种橘”也是一种对抗生命不确定性的心态与生活方式。文中写道“仙叔以种橘的方式度过了最悲伤的日子”,“种橘”也代表写作与生命的不确定性。9.文学创作具有独特性,每个作者的创作都是独一无二的。屈原离骚与杜甫蜀相虽均为中国诗歌的经典,但各具特色、各有所长。文学创作并不都能获得他人的理解,文学创作应遵从内心,不以他人的理解与赏识为写作目标。屈原、杜甫生前的写作并未得到知音理解,但其作品离骚蜀相写出了诗人心志,流芳千古。文学创作如同种树一样,具有不确定性。屈原与杜甫看似均植下橘树(同样都是创作诗歌),但收获的果实不一

41、定完全相同(骚体与律诗同为诗歌,但体式各异,体现了两种诗体的独特魅力),因此文学创作应顺其自然,不刻意追求写作的顺利。10.A 句意:他建议说:“风俗好坏,都是上层之人形成而后推广影响的。君子小人,各有自己的同类(朋友),如果都用朋党的眼光看待,恐派正直的人没法自立了。”“在上之人”与“作而新之”是主谓短语作句子的谓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 BC;“其类”是“有”的宾语,动宾之间不能断开,排除 D。11.C.“若谷绳以法”是省略句、状语后置句,“以法绳(之)”。“得双石于潭上”只是状语后置句。12.B13(1)质量差的茶叶,原先都是没收入官,李若谷让属吏把它归还给百姓,准许他们转卖来抵补税额。(

42、茶恶者,定语后置;贸,卖;数,税款)(2)在路上乞讨的百姓,把他们分派到各寺庙,补助给伙食。(民丐于道者,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以分,介宾省略;舂爨,伙食)20222023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七校联考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第 3 页 14执政为民;严以待奸;勤于思考。参考译文:李若谷,字子渊,是徐州丰县人。考中进士,补任长社县尉。州里修葺军营,规定百姓交纳木材,下达公文由县尉收缴。而属吏以不合尺寸为由,大多斥退,打算苛刻要求,使交纳木材的人吃尽苦头,趁机来获得贿赂;李若谷估量木材,区别长短、大小制定尺度,放在庭院中,让百姓自己(按尺度)交纳。任宜兴县知县。官家收购湖洑茶,每年约定各家的税额为多少,大

43、都从贫困的百姓中收取完成,李若谷开始设置户籍以备考核检查。质量差的茶叶,原先都是没收入官,李若谷让属吏把它归还给百姓,准许他们转卖来抵补税额。多次升官做了迁度支员外郎、代理三司户部判官,出官作京东转运使。赶上黄河在白马段决口,调取堵塞河堤决口所用的草把等材料,朝臣卢士伦按照三司的旨意,不停地骚扰州县百姓,李若谷却对百姓宽容。天圣初年,李若谷兼领三司户部勾院。出使契丹,到宫里辞别皇帝,他没有等到帘幕放下就急于应答,竟直接到长春殿奏事,于是被罢免官职,改任荆南知州。王蒙正当时担任驻泊都监,倚仗和太后有姻亲骄横放纵,李若谷绳之以法。监司偏袒王蒙正,上奏改任李若谷为潭州知州。洞庭湖贼人屡次拦截商船只(

44、抢劫),杀人后总是把尸首投入水中。曾经捕获过(贼人),因为没有尸首作为验证,经常(只能)宽免贼人的死刑,发配到别的州做奴隶。不久逃回来,又抢劫(商船),李若谷抓来他们,在市上行分裂肢体的酷刑。从此寇乱渐渐平息。(李若谷后来)以右谏议大夫身份任延州知州。延州有东西两个城夹着黄河,秋、夏河水泛滥,河岸总是毁坏,用工花费无数。李若谷就制作石版修筑河岸,用巨大的木头撑住,后来虽然河水涨,(河岸)不再毁坏。官府的粮仓依山而建贮存粮食少,李若谷就让制作露囤,这种囤可以贮存二万斛粮食,别的州郡大多采用他的办法。(后来)调任给事中,任寿州知州。豪门大族大多瓜分侵占芍陂的土地,芍陂一带都是良田,夏季雨水泛滥毁坏

45、田地,他们就偷着决堤放水。李若谷挑出那贪占田地的驱逐他们,每遇芍陂决口,就调动靠近芍陂的豪族,让他们堵塞决口的堤坝,盗决堤坝的现象才停止。升任集贤院学士、知江宁府。兵士拉船过境,贫寒瘦弱的人,就留下来养护照看,等到春天温暖再让他们离开。沿途乞讨的百姓,把他们分派到各寺庙,补助给伙食。做并州知州。贫困不能婚配的百姓,李若谷拿出自己的钱帮助他们嫁娶。入赘女婿、无赖丢下妻子出走的,给他们设立期限,(到期)不回来,准许妻子改嫁。(后来)入朝任尚书工部侍郎、龙图阁学士、知开封府,官拜参知政事。他建议说:“风俗不好,都是上层之人形成而后推广影响的。君子小人,各有自己的同类(朋友),如果都用朋党的眼光看待,

46、恐派正直的人没法自立了。”皇帝醒悟过来,下诏告谕朝廷内外。由于耳病,屡次上表章请辞官位,(最后)以太子少傅20222023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七校联考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第 4 页 职位退休。15.A “晓梦”一词点明这令人神往的如屏芳景只是一场春梦。16(1)虚实结合:全词虚实结合,上片借助梦境来表达芳踪的难觅的失落和惆怅,下片描写实景来抒发愁情;(2)借景抒情:下片结尾三句借“冷落闲门”“凄迷古道”濛濛“烟雨”的凄清冷落之景来抒发诗人浓浓的离愁别恨。(3)直抒胸臆:下片首句“多少江南恨”,直抒胸臆,抒发诗人对远隔香尘的伊人的思念之情。解析:这首词的上半阕绘出了一幅纯净明丽的阳春烟景:春风吹绿

47、了芊芊的芳草,在飘动的白云映衬下显得那样葱翠可爱;蒙茸的草地伴随着流水伸向天际,花瓣轻轻地洒落在草上。这的确是十分迷人的芳景。读者还应当注意到“晓梦入芳裀”这句的含意。“芳裀”,芳草有如厚厚的裀褥。关键是“晓梦”二字,原来这令人神往的如屏芳景,只是一场春梦中的幻境而已。这是虚写。下片转写实境,写醒后的情怀。“多少江南恨”,直抒胸臆,抒发诗人对远隔香尘的伊人的思念之情。“冷落闲门”,见出庭院之孤寂,而“庭草无人随意绿”之神理,即隐含其中。“凄迷古道”,流露出望远之悲心。“凄迷”二字,将心绪之凄黯与望眼之迷蒙两重意象融会一起,并与前片之“望隔香尘”暗相挽合。以迷迷糊糊之睡眼,逐古道之轻尘,真令人难

48、以为怀。然而作者述情之笔愈出愈精,最后又推出了“烟雨正愁人”之句,把这种怅惘的心境渲染到了十分。结尾三句借“冷落闲门”“凄迷古道”濛濛“烟雨”的凄清冷落之景来抒发诗人浓浓的离愁别恨。17.(1)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2)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3)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18.琳琅满目 无可厚非 蜂拥而上(每空 1 分,共 3 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19.“电子榨菜”改为“让电子榨菜”“从填满时光、通勤路途”改为“从填满时光、通勤路途的“佐餐”“享受闲暇的真正能力”改为“真正享受闲暇的能力”20.使用了比喻、双关和设问的修

49、辞手法。比喻:用“电子榨菜”比喻吃饭时看的视频、文章(或听的有声书),如同榨菜,能够为饭菜“增香提味”(2 分);双关:“榨干”一语双关,既照应“榨菜”一词(因其加工时需榨出菜中水分),又形象地描绘出“电子榨菜”对人们闲暇时光的高度挤占,诙谐幽默又发人深思(2 分);设问:先用“到底在榨干什么”提问,然后自己作答,有提请注意、引导思考、强化回答内容的效果(1 分)。20222023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七校联考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第 5 页 21.D(“是”具有代词、副词、动词三种意义。文中的“是有部分大学生存在这种情况”的“是”做副词,表“的确”的意思。与 D 选项相同。A.B 选项均为动词用法

50、,做判断用。C 选项做代词,表示近指,相当于“这”、“此”。)22.找工作时面临的残酷打压“长衫”不仅仅代表学历但更多人不愿意放下“架子”23.作文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材料主要围绕馒头制作技巧这一件生活小事,要求我们思考其对学习、成长的人生启示。审题重点就在于从制作技巧环节的要求中看到其蕴含的人格精神、思想方法。面团多次被搓揉摔打,其实就类似于生活中不断遭受困难、打击。面团因揉搓摔打变得更柔软有弹性,类似于生活中遭受困难的我们反而不再浮躁,会具有更坚强的意志力。发酵,让面筋充分吸收外界的空气,也意味着我们不能固步自封,要多接受外界的意见,积极学习,从而沉淀成为更有内涵、更有修养的自己。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