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经济学复习重点_重点知识_知识重点.pdf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93957112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PDF 页数:70 大小:17.6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消费经济学复习重点_重点知识_知识重点.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消费经济学复习重点_重点知识_知识重点.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消费经济学复习重点_重点知识_知识重点.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消费经济学复习重点_重点知识_知识重点.pdf(7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一讲绪论(1)生产消费:生产过程发生的各种生产资料及劳动者体力、脑力的消耗,显然,生产消费属于生产行为或生产过程本身,包含在生产之中,属于中间消费。(2)生活消费:指为满足个人或家庭的生活需要而对物质产品、精神产品及劳务的使用与消耗,由于产品经过生活消费,其使用价值就消失了,因此,他属于最终消费。消费的两重属性自然过程属性自然属性指商品的使用价值发挥作用的行为与过程,也就是商品用来满足人们生活需要的行为和过程,社会过程属性社会属性是指消费不是孤立的单个人的行为,而总是在一定生产关系之月下,在人们相互的经济关系中进行的社会行为与过程。消费的社会属性,具体表现在一下三个方面:消费主体的社会性:消

2、费观念的社会性:消费行为的社会性:三、消费在凯恩斯经济理论中的地位20世 纪30年代爆发了资本主义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波及面最广,影响程度最深的一次经济大危机,这次危机也孕育了凯恩斯经济学,根据资本主义经济的显示,凯恩斯提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自发的调节是不能达到充分就业均衡的,因此,必须加强政府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和干预。在凯恩斯经济学中,有效需求理论是其整个理论的基础,因此,对消费问题的研究,在凯恩斯经济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凯恩斯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原因在于有效需求不足,而有效需求不足的根源在于一下三个方面:消费倾向递减人们的消费支出并不随收入的增长而同比例增长。资本边际效率递减人们所预

3、期的利润率将随投资的增加而递减。流动偏好一一人们乐意在手头保持现金,达不到一定的利息率水平就不愿把钱存入银行因此,他提出政府要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人为的刺激需求,以达到消除危机和事业,保持社会稳定的目的。虽然凯恩斯承袭了前人的观点,但他看到了消费在社会经济运行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五、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生产和消费关系的分析马克思把经济看成是由生产交换分配消费诸要素构成的有机统一体,从再生产过程分析,首先是生产,然后是分配,再经过交换,最后进入消费,结束一个经济过程之后,又进入下一个经济过程。消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微观消费问题:从经济学的角度去研究消费行为。包括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储蓄行为、劳动供

4、给行为等。宏观消费问题:考察全社会的消费活动、总消费支出的变化、社会消费结构和消费方式的变化及其对经济的影响第二讲消费决策预算约束所谓预算约束,是指消费者只能在自己有限收入的约束下选择最优的商品组合。价格的变动首先我们来看看商品价格的变动对预算约束线的影响。商品X和商品Y这两个商品中任意个价格发生变化,都会引起预算约束线的变化,比如,当X商品价格上升时-,我们会发现,预算约束线会围绕E点向左旋转,因为当X商品的价格下降时,预算约束线会围绕E点向右旋转。预算约束线的转动,反映的是消费者增加一个单位X的消费而不得不放弃其他商品数量的变化。分析图中的A和B结论,在收入不变的情况下,X价格越高,消费者

5、购买该商品的数量也就会越少。收入的变动下面我们来看下收入的变化对预算约束线的影响。我们来看这张图,收入的变化会引起预算约束线平行的向外或向内移动。这时预算约束线没有发生旋转,因为如果仅仅是收入变动,商品的相对价格保持不免,那么这两类产品的替换关系就会保持不变,即斜率保持不变。当消费者收入增加时,预算约束线向右平移,如当收入由每月2000元增加到每月3000元时,预算约束线会由E F向右平移到CD,换句话说,当收入增加时,消费者可以选择的范围扩大了,当收入减少时,预算约束线会向左平移。如当收入由每月2000元下降到每月1000元时,预算约束线会由EF向左平移到AB,消费者可选择的范围也就缩小了。

6、收入与消费我们知道,收入是消费的基础,没有收入就没有消费,因而,收入是影响消费者消费决策的最根本因素。当收入变化时,消费者消费某种商品的数量及其消费支出结构都会发生变化。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消费者收入的变化如何改变商品的消费数量,以及消费收入的变化对消费者消费决策的影响有多大。刚才我们讲了,如果商品价格不变,而收入增加,那么该消费者的预算约束线会平行向外移动,我们来看这张图,当消费者收入增加,该消费者的预算约束线会由EF向外平移到C D o一般来说,当消费者收入增加时,消费者对商品的消费量会增加,那种消费量随着人们的收入增加而增加的商品,我们称之为正常商品。比如在这张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消

7、费者收入增加时,消费者的选择有A点移到B点,他对商品X和其他商品的消费都增加了,那么我们可以说商品X和其他商品都是所谓的正常商品。但是,我们在生活中也会有这样的体会,当收入增加后,有个别商品的消费量反而下降了。当然,这是一种特殊情况,这种消费数量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的产品,我们称之为低档商品。这种现象在右边的这张图中就能直观的显示出来。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消费者的收入增加时,消费者的选择由A点移动到B点,他只增加了对其他商品的购买量,对商品X的消费量反而减少了,此时的X就是我们所说的低档商品。在现实中这样的例子非常多,自有发挥。因此,收入变化对商品消费量的影响完全取决于商品的性质,取决于商品

8、到底是正常商品还是低档商品。但是,正常商品和低档商品的划分不是绝对的。不仅对于不同收入的消费者来说,他们的内容可能不一样,而且对于同一个消费者而言,正常商品和低档商品的内容也可能随着他们收入的提高而发生变化。那么,我们划分正常商品和低档商品的的标准是什么呢?下面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需求的收入弹性假如我们收入增加了,那么我们对各种消费品消费的数量变化是一样的吗?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因为一个概念,叫做弹性。在经济学中,弹性用来表明两个经济变量变化的关系。当两个经济变量之间存在函数关系时,作为自变量的经济变量的变化,比如引起作为因变量的经济变量的变化。弹性表示的就是作为因变量的相对变化对作为自变量

9、的经济变量变化的反映程度或者灵敏程度。因此,需求收入弹性就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某个商品的需求量对收入变化的反映程度。因此,需求收入弹性就等于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与收入变化的百分比的比值。弹性的大小我们用弹性系数来表示。一种商品需求收入弹性的符号取决于需求量变动相对于收入变动的方向,对于正常商品而言,需求量随收入的增加而增加,即AQ/A钎大于零,所以它的需求收入弹性为正。对于低档商品而言,需求量随收入的增加而减少,A Q/A 4小于零,所以它的需求收入弹性为负。因此,需求收入弹性的正负可以用来帮助我们区分商品是正常商品还是低档商品。对于正常商品而言,如果需求收入弹性大于1,表明需求量的增加的百分比超过

10、了收入增加的百分比,因此,这种商品我们叫做奢侈品,或者说是高档商品,反之,如果需求收入弹性小于1,但 大 于0,那么这种商品我们叫做生活必需品。当然,如果需求收入弹性小于1,就是我们所说的低档商品。预期收入下面我们再来看另外一个概念预期收入。预 期 收 入(又叫作未来收入),即消费者对自己未来收入水平的预期,它能够调节消费者在现期消费与未来消费之间的选择。如果消费者预期收入提高,那他就会提高现期消费支出的水平;如果预期收入降低,那他就会增加储蓄,以支持未来的消费水平。因此,预期收入对消费者的消费决策也有着非常重要而显著的影响,这部分内容,我们将在第三讲:消费者的信贷决策中详细讲解。价格与消费收

11、入是消费的基础,因此,消费者在做出消费决策前首先要考虑的就是自己的收入,除了要考虑收入外,消费者还对另外一个东西非常关注,那就是商品的价格。那么商品价格是如何影响消费者的消费决策的呢,我们首先来看第一个知识点需求曲线。需求曲线表示商品价格和需求量之间函数关系。因此,需求曲线描绘的是在不同价格下某个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消费来那个。我们通过分析商品价格变动对预算约束线的影响,我们就可以推导出商品的需求曲线。课件现实,如 果X的最初价格为100时,消费者会在B点进行消费,即购买12个单位的商品X,当商品X的价格上升到200时,他会在C点消费,即只购买8个单位的X,如果当X的价格下降到50时,他就会在A

12、点进行消费,即购买20个单位的X产品。我们把以上这组数据可以用另外一个坐标来表示。那么这跟线我们就把他叫做需求曲线。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也就是说,商品的需求量会随着价格的上升而减少,随着价格的下降而增加,我们经济学把这种价格和需求量按反响变化的趋势称之为需求规律。需求曲线之所以向右下方倾斜,我们可以把他理解为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这两个方面作用的结果。替代效应指替代效应指商品价格上升后,消费者改用其他商品来满足需求。比如,猪肉的价格上涨后,消费者可能会选择其他肉类产品来替代猪肉,比如选择鱼肉或鸡肉来替代猪肉,以满足消费者对肉类产品的需要。我们通过这张图可以看出,当商品X价

13、格增加时,消费者的预算约束线会向左旋转。商品价格上升意味着个人为了增加-单位这种价格上升的商品就必须放弃更多的其他商品。新的替换关系会导致消费者减少对这种商品的消费量,而用其他商品来替代该商品。即随价格的上升,替代效应减少了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量。替代效应反映了个人所面临的替代关系的变化。而收入效应则反映了个人生活水平的变化。比如,如果价格上升,预算约束线向左旋转,同时会缩小可选择商品组合的范围。尽管消费者的收入没有改变,但用这些收入能够购买的东西减少了,即消费者收入的实际购买力下降了。对于消费者而言,他所关系的不是收入表现为多少货币,更重要的是这些货币能购买多少东西。如果商品价格上涨但收入不

14、变,那么实际收入便下降了。这就是价格的收入效应。下面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消费者在预算约束线上到底选择那个点进行消费,这个取决与消费者自己的偏好。为了帮助我们分析那个点会被选中,经济学家使用了一个重要概念,叫做无差异曲线。无差异曲线显示的是若干个可以给一个消费者带来相同效用的商品组合。比如在课件上,I和II就是关于商品X和Y的无差异曲线,在I上的A点和B点虽然商品组合不同,但他们给消费者带来的效用是一样的。对于消费者来讲,效用越多越好,根据效用越多越好的原则,我们可以知道,C点的效用大于A点,也大于B点,因 为H上所有的点的效用都 就 点,所 以II上所有点的效用都大于I上所有

15、点的效用。因此,无差异曲线离远点越远,他所代表的效用就越高。此外,无差异曲线是不可能相交的,否则会出现逻辑矛盾。通过无差异曲线,我们就可以准确的计算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课件上画出了三种商品需求曲线的推导过程,这三种商品分别是正常商品、低档商品和吉芬商品。这张图描绘的是正常商品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的分解过程,当商品X的价格下降时,预算约束线向右旋转。假定商品X和商品Y两种商品的替换没有改变,消费者对商品X的需求量会由x增加到xl,这就是收入效应引起的。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消费者的选择有点A移到了点B,但是,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现问题:B点在消费者的预算约束之外啊,是消费者的现有收入约束下不可能达到

16、的点。不过没有关系,因为C点是可以达到的,对于消费者来说,B和C的效用是一样的,所以消费者最终的消费点是C,从 而 由xl移到x2,这是替代效应作用的结果。因此,消费者消费决策的变化,是在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共同作用下完成的。对于正常商品,他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作用方向是一致的。比如价格下降,替代效应使得对该产品的需求上升,收入效应也使得对产品的需求量上升,所以,在两个效应的共同作用下,价格下降,购买量会上升,因此,需求曲线是向右下倾斜的。替代品与互补品有时候我们发现,种商品价格的变动不仅会影响该产品自身的需要,同时对其他商品的需求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果两种商品中的一种商品价格的上升会引起另

17、一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而一种商品价格的下降会导致另一种商品消费量的减少,即两者是相互替代的关系,我们就称这两种商品为替代品。比如茶和咖啡,他们就有互为替代的关系,当茶叶的价格上升时,消费者的预算约束线会向左旋转,但咖啡的需求量会增加,有 F 点移到E 点。如果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的上升会引起另一种商品消费量的减少,即两者是相互补充的关系。比如球和球拍的关系就是一种互补关系。两种商品之间到底是相互补充的还是相互替代的呢,我们经济学用一个指标来衡量,这个指标就是需求交叉弹性。需求交叉弹性指商品自身价格、消费者收入和偏好都保持不变时,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如果交叉弹性系数

18、为正,就是替代品。如果交叉弹性系数为负,就是互补品。如果接近等于零,那么这两种商品就是互不相关的。需求的价格弹性与需求的收入弹性类似,需求的价格弹性指某一商品需求量对它本身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它等于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与价格变化的百分比相除之比。如果用P 表示价格,n p 表示价格弹性系数,需求价格弹性公式:n p=AQ/Q/AP/P通常情况下,商品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即价格上升需求减少,价格下降需求增加,所以需求价格弹性系数为负数。为了便于分析和计算,我们经常取价格弹性系数的绝对值。依据需求价格弹性的绝对值的大小,我们可以将需求价格弹性分成5 个类型。n p io 弹性充足或有弹性。在这种

19、情况下,价格的下降会引起需求量的较大的增加,因此,企业通常会通过降价来增加收益。n p=io 弹性为1 或 等 1 弹性。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变动价格不会引起总收益的变化。nP CO,即消费者的当期收入超过了当期消费,那么当期的储蓄的金额,即MO-CO。可以获得未来更多的消费,即:G=M+(l +r)(%-Co)同样的,消费者的信贷决策也只是消费者将将来消费的时期进行了调整。换句话说。如果消费者选择信贷,也 就 是 说(COMO),即消费者的当期收入小于当期消费,那么,当期的信贷的金额,即COMO,导致在未来失去更多的消费。Ct=Mt (1+r)(CO-M0)变形之后可以得到:(CO-MO)=(

20、Mt-Ct)/(1+r)刚才说了,COMO为当期消费者借贷的金额,他小于未来消费的减少,也就是说消费者未来的收入不仅要偿还借款的本金,还要支付利息,剩余的才能用于自身的消费。因此,消费者的信贷决策受制于消费者的预算约束(平均收入水平)。当然,银行也会考虑到消费者的平均收入水平(预算约束),会控制消费者的信贷金额,会将每月的偿还金额控制在消费者当期收入的30%以下。在消费者进行信贷决策时,除预算约束外,还会受未来收入预期增减的影响,消费者对未来收入的预期不同,则信贷决策也不一样。当M0较高,且如果Ct稳定,则消费者会尽量满足当期消费,即便是要借贷消费。当M0较低,且如果Ct稳定,则消费者仍会增加

21、当期消费,并使用消费信贷,由M t保证偿还。当Mt V M O,且无法预测C t的变化趋势时,则无论M0水平高低,消费者会适当进行当期消费,借贷消费的可能性较小。时间偏好及消费偏好对信贷决策的影响所谓时间偏好是指由于经济生活中不确定性的存在,消费者在选择当期消费或是未来消费时通常会看重当期消费。一般来说,消费者如果具有时间偏好,显然,该消费者进行消费信贷的可能性就大。经济学家认为,消费者在跨期选择时会受到促进积累和抑制积累两方面的影响。促进积累的愿望是遗产动机和自我抑制消费的倾向。抑制积累的因素包括对未来认识的不确定性,以及人们对今天消费的愿望。这些因素共同决定了消费者的时间偏好。总体来讲,影

22、响消费者时间偏好的因素主要包括经济生活的不确定性、消费效用、储蓄水平、预期通货膨胀率、遗产动机等。消费效用:当期消费的效用越高,消费者对将来的耐心程度就越低,这样,人们的时间偏好就越大。根据国家统计局调查显示,在我国男性比女性,高学历者比低学历者,青年人比老年人更原因进行信贷消费。利率水平及资产价格对信贷决策的影响除了预算约束和消费偏好外,消费者的信贷决策还将受到利率水平和资产价格走势的影响。当利率水平较高时,相当于提高了当期消费的价格,此时消费者将延期消费、放弃消费信贷则更有利;当利率水平较低时,相当于提高了未来消费的贴现价格,则通过消费信贷增加当期消费更有利。当借贷消费的资产价格趋于上升时

23、,消费者会倾向于借贷消费。反之,消费者借贷消费动力不足。信贷决策的内容前面我们分析了消费者在决定是否进行消费信贷时所考虑的因素。实质上,消费者除了决定是否借款消费外,消费者还需要对借贷金额、借贷期限、还款方式及担保方式等问题进行决策。借贷金额越大,期限越长,则消费者需要支付的利息就越多,因此,借贷金额和期限的决策都需要以预算约束为基础。付款方式的选择消费信贷的还款方式主要有一次性还本付息、等额本息还款、等额本金还款和递减(增)还款四大类。目前用的比较多的是等额本息还款、等额本金还款,下面我们把这两种方法介绍给同学们。等额本息偿还指每期偿还相同金额的还款方式;等额本金偿还指每期偿还相同本金的还款

24、方式。如果采用等额本息偿还方式,虽然每期的供款金额相等,但实际偿还的本金是不等的;如果采用等额本金偿还方式,每期偿还金额为固定本金及相应利息之和,因此,每期实际偿还的金额是不等的,下面我们结合具体的例子来帮同学们理解这两种付款方式。假如某位消费者向银行贷款购买了一套价值6 0万的住房,2 0年8成按揭,按月分期还款。贷款年利率为6%(月利率为千分之五)。按照上述条件,这位消费者买房时首期需要支付12万,如果选择等额本息偿还,则每月的月供款为3439元,如下表所示意:见课件担保方式消费信贷的担保方式主要有三类:抵 押(质押)、第三方担保和保险。担保作为第二还款来源,主要是用来尽量减少当借款人因主

25、客观原因不能按时足量还本付息时贷款人所承担的损失。可以充当贷款抵押货质押的资产包括:银行存款、政府债券、公司债券、股票,房地产等,高质量的抵押物具有流动性强,价值稳定,所有权真实的特点。在我们国家,通常充当贷款抵押的资产为银行存单,政府债券和房地产。第三方担保主要用于短期或中期个人贷款,当抵押物不足时,中长期贷款也可以采用第三方担保方式。对于担保人的资格,贷款人会进行严格的审查,以保证第二还款来源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贷款人在认为借款人所提供的抵押品和第三方担保不足以保证其贷款人的偿还时,还可以要求借款人进行保险,比如住房抵押贷款中,通常要求借款人投保规定金额和险种的保险。对于投保的借款,根据具体

26、险种,当借款人由于死亡,疾病,伤残,失业等原因而丧失还款能力时,可以由保险公司承担相应的还款责任。消费信贷决策的风险消费信贷给消费者带来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但同时消费者在进行信贷决策时也承担了一定的风险,所谓的风险就是不确定性。消费者信贷风险主要来源于收入支出的变化,利率的变化已经资产价格的变化这三个方面,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三个方面造成的风险对消费者产生损失的可能。收入减少及支持增加收入与支出的变化是消费者在进行信贷决策时面临的最主要风险。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已知道消费者的信贷决策建立在预期收入增加及未来消费需求稳定的基础上的。尤其对于大额的借款。如果预期收入没有按照消费者的估计那样变化,没

27、有增加反而减少,比如因宏观经济不景气的影响等。或者未来的消费需求因疾病等突发事件的影响而大幅度增加,在这两种情况下,消费者的还款能力就大大的减弱,甚至无法还本付息。当借款人无力还款时,贷款人会对借款人的经济状况进行全面的评估,如果确定借款人已经没有还款的可能,就会采取相应的资产保全措施,如查封抵押物等。并追索担保人或保险公司。如果认为借款人经济困难是暂时的,还具备一定的还款能力,贷款人会对借款人的借款进行重组,一人延长贷款期限、暂时免支付本金等措施,以帮助借款人恢复还款能力,保证借款本息的安全收回。市场利率的变化利息是消费者提前消费所支付的资金成本。消费者在签订借款合同时,未了降低成本,总是希

28、望能够得到更低的利息,然而,借款利率一旦确定,无论利率是上升还是下降,消费者都面临着风险。如果市场利率下降,就意味着消费者多支付了贷款利息,这是一种隐性的损失。目前,中长期消费信贷的利率一般都是浮动的,因而市场利率下降给消费者带来的损失可以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但是,由于贷款利率的调整滞后于市场利率的变化,所以,消费者仍将承受一定的损失。那么,在市场利率上升时一,消费者是否就没有损失呢?这取决于借款合同中有关利率的条款。如果合同约定利率为固定的,则消费额着可以避免成本的上升,如果合同约定利率是浮动的,即一定时间能可根据市场利率做相应的调整,利率上升使消费者所需支付的资金成本也要上升。与利率下降

29、时消费者所承担的隐性损失不同,利率上升增加了消费者的实际支出,甚至可能会对还款能力造成影响。资产价格的下跌资产价格下跌主要是大额消费信贷所面临的风险,如住房、汽车等。当资产价格下跌时一,消费者将承担下跌部分的损失,如果资产价格持续下跌,还可能出现资产价格低于贷款本金的极端情况,也就是说消费者在市场上重新购买该资产的价格低于需要偿还的贷款总额。消费者的信贷管理消费信贷具有风险,那么就要求消费者对自身的信贷进行管理,如果对自身的信贷管理不善,消费者可能遭受较大的损失,甚至导致破产。因此,消费者应该对自身的资产和负债进行积极的管理。关于信贷管理这部分内容,我只介绍我们信贷管理的原则,一般而言,进行信

30、贷管理要遵循一下三大原则:总量控制总量控制是指消费者要把一定时期内的消费信贷总额控制在该时期的预算约束之内。统计资料显示,负债占收入的比例越高,消费者破产的可能性就越大。据统计,1980-1994年,美国全部家庭负债占家庭收入的比重从65%增 长 到81%,这导致美国家庭破产率大幅度上升,个人破产申请增长了 4倍。因此,消费者在进行信贷决策时,要避免过度信贷消费,要加强信贷消费的总量管理。保持一定的流动性所谓流动性指消费者拥有的可即刻变现其不受损失的资产与当期需偿还负债的比例。流动性越高,则消费者的偿付能力越强,消费者资产的流动性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储蓄水平的高低,高则强,低则若,二是负债占消

31、费者可支配收入比例的高低。高则弱,低则强。期限匹配期限匹配原则是指消费者应尽可能的提高收入与支出的时间上的吻合程度。消费信贷本身是一种跨期消费,即将未来期间的消费提前到当期消费,因此,收入与支出的期限本身是不匹配的。消费信贷的期限匹配指的是在整个期限内的收入与支出的匹配。比如,如果消费者还款来源于每月的工资收入,按期限匹配原则应选择分期付款,而如果还款来源来源于投资收入,比如年底股票分红,则选择一次性还款,如果贷款前期收入低,后期收入高,则可以选择累进还款方式,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期限匹配原则。第五讲:消费者的投资决策对于消费者而言,投资是指为了在未来获得可能但不确定的收益而放弃现在的消费,并将其

32、转换成资产的过程。与储蓄决策相同,消费者投资决策的最终目的仍然是用于消费,但不同的是,投资有风险。因此,对于消费者来说,当他们进行投资决策时,必然要分析收益和风险的关系。在这一讲中,我们大概要讲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消费者投资的主要类型和方式,以及各自的特点。第二,投资收益的计算,包括货币时间价值、赋税等因素,第三,影响消费者投资决策的主要因素,特别是投资风险,第四,投资管理的方法。下面我们首先来看消费者投资的主要类型和方式一般而言,消费者的当期收入可划分为三部分:消费、储蓄和投资,用公式表示如下:Y=C+S+I其中,Y代表收入,C代表消费,S代表储蓄,I代表投资。消费者的投资具有两个特性:时

33、间性:即投入的货币或者说牺牲的消费是现在的,而可能的收益是将来的,从支出到获得之间有一段时间差。不确定性:即虽然现在支付的金额是确定的,但未来的收益却不是确定的。当消费者决定进行投资决策的时候,他会面临多种选择,我们按照投资对象的不同,消费者投资主要可分为三大类:金融投资、实物投资和教育投资。金融投资金融投资是以金融资产为对象的投资,包括银行存款、股票、债券、基金等,金融投资具有以下三个特点:(1)使用权与所有权的分离在进行金融投资时,消费者让渡的是货币资金的使用权。无论是银行存款,还是股票、债券的买卖,转移的只是这些资金的使用权,资金的所有权仍然归消费者所有。而实物投资则不同,他是商品所有权

34、和使用权同时转移。因此,大多金融投资都是有偿还期限的,消费者的收益实际上是通过让渡使用权而获得的。(2)流动性强流动性是指资产变为货币而不遭受损失的能力。金融资产比实物资产等其他资产的流动性强。在所有资产中,银行活期存款流动性最强,它在变现时几乎没有任何损失。(3)波动大这是说投资者对未来的预期会对金融市场的收益产生很大的影响。比如股票市场,当人们对宏观经济形势预期良好的时候,资金大量涌入,股票市场就出现为牛市,相反,当人们预期未来宏观经济会停滞不前时,资金会大量撤出,出现熊市。这种波动性也导致了我们所说的投资风险。实物投资实物投资指以有行资产为对象的投资,包括不动产投资,贵金属投资,珠宝古董

35、投资等,对于消费者而言,耐用消费品的支出在定程度上可以视为实物投资。因为有些耐用品即可作为家庭消费品,又可用于生产资料或物质成本,靠他们取得收入;有的耐用品被买入后,可以专卖或抵押,这些特点都使得耐用消费品的支出具有投资的性质,与金融资产相比,实物投资具有以下性质。(1)流动性弱实物投资变现的时间都比较长,从而降低了流动性(2)有保值功能一般情况下,有形资产基本上都不受通货膨胀的影响,因而实物投资具有保值功能。通货膨胀指由于流通中的货币量超过商品交易的需要量而导致货币贬值、商品价格上升。金融资产是以货币形态存在的资产,因而受通货膨胀的影响较大。而有形资产是以实物形态存在的资产,当通货膨胀时一,

36、他的价格也会随之上涨,所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通货膨胀的影响。因此,实物投资具有保值功能。注意:这里的保值不包括因技术,消费者偏好等因素导致的无形损失。教育投资与金融投资和实物投资不同,教育投资的对象是人本身,所以他具有不同于金融投资和实物投资的特点。首先,教育投资具有投资和消费的双重特性。消费者进行教育投资时不光是未了增加收入,还有满足自身发展的目的,比如通过教育投资来提高社会地位等。举个典型的例子。许多老年人在退休后,接受教育,与其说这是一种投资,还不如说是消费,因为他目的不是为增加自己未来的生产力而进行的投资。然而,这种消费跟一般的消费又不一样,他可以通过自身教育水平的提高来进一步加强

37、对子女及后代的素质的影响,从而使下一代的生产力提高,这又与投资有一定的联系,因此,通常情况下,教育投资的消费性和投资性是相互伴随的。其次,教育投资的收益具有时间上的间接性。一般来说,一笔教育投资在投入和取得收益之间,往往需要一个过程。比如需要接收培训的时间(中等文化程度,12年,合格的本科生,16年)消费者投资的主要形式随着资本市场的建立健全,消费者可选择的投资方式有很多种,常见的包括下面这么6种。银行存款我们知道,自1996年5月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多次降息,并 于1999年11月1日起开征利息税,从而导致居民的储蓄倾向下降,储蓄增势明显减弱。近年来,随着股票和债券市场的发展,大量储蓄存款流入

38、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市场。但不管怎么说,与其它金融资产相比,银行存款的有点很明显。(1)品种多、档次全:比如,银行存款种类非常多,存款的期限也有很多种,存额大小自由,可满足社会上不同收入阶层的需要。(2)变现能力强:与其它有价证券相比,银行存款的流动性最强,其中,活期储蓄在所有金融资产中流动性最强,(3)偿还性高、风险小:储蓄利率由国家统一制定,计算方法由中国人民银行统一规定,银行储蓄只存在国家降息和银行倒闭的风险。前者幅度有限,后者发生的概率几乎等于0。(4)对专业技能要求低:银行存款不像其它金融资产,比如股票,债券的投资,需要比较专业的知识。但银行存款的缺点是收益率偏低。债券所谓债券,指政

39、府、企业、银行或其它金融机构对其借款承担还本付息义乌所开具的凭证,用以表明彼此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购买债券的是债权人,发行债券的为债务人。因此,债券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一种负债凭证。发行者承诺在未来的特定日期,向债券持有人偿付规定金额的本金,同时在债券有效期内,定期向债券持有人支付规定的利息,因为,一般来说,债券的利息都是事先规定的,所以债券又称固定利息证券,总的来说,债券具有一下四个方面的突出特点:(1)债券的发行人和持有人之间是债券、债务关系:债券持有人只能凭债券按期向发行人取得利息,到期收回本金,但没有权力参加企业的经营管理。(2)债券有明确的面值和利息率:这是债券最基本的特征。债券的面值

40、指债券到期偿还的本金,包括计价货币和金额。利息率是债券发行者必须向债券人支付的实用资金的报酬。(3)债券有一定的期限:债券除了规定面值和利息率外,还要规定一定的期限,即债券的借款期。(4)债券可以买卖流通:当债券持有人需要资金时,可以向第三人出售债券,提前收回本金。股票股票是股份公司发给股东的所有权凭证,是股东取得利息和参与分红的一种有价证券。和商品一样,股票有自己的价格,可以作为买卖的对象,股票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1)风险较大:股票投资能否获得预期收益,完全取决于企业的盈利情况。此外,股票价格的变动受众多因素的影响,变动趋势难以准确预测。(2)流动性强:虽然股票持有人不能够退股,但可以

41、去证券市场上通过买卖而兑现,还可以作为抵押品向银行货其它金融机构申请抵押贷款。在一定情况下,消费者持有股票和持有现金几乎没有什么区别。(3)需要投资者具有较高的专业技能:公司未来的收入难以估计,他不仅受企业自身条件的影响,还会收到产业发展和宏观经济的影响,因而股息和股价经常波动,所以股票投资往往需要比较多的专业知识。基金是指专门的投资机构通过发行受益凭证或入股凭证,将社会上的闲散资金几种起来,交由各种专家进行经营和管理。具体来说,基金具有一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资金来源广泛:基金公司从大量投资者手中募集资金,设立基金(2)投资的分散性:为了确定投资的最佳收益目标,最大限度的降低投资风险,基金

42、的管理者往往把集中的资金分散于各种投资对象。从而降低风险(3)按比例分配:投资收益按投资者的出资比例多少进行分配。优点:(1)规模经济:由于基金是把零星投资者的资金集中起来,进行批量交易,从而可以帮助小额投资者节省大量的交易费用和分析时间。(2)投资分散、降低风险:多数个人投资,收到资本总额的限制,很难实现投资分散化。(3)具有专业管理效果:聘请专业人士管理投资,实现专业化管理,可以增加投资收益。房地产投资房地产投资无疑是消费者实物投资中最大的部分,消费者购买房产的动机一般有三个方面。消费需求:即购买房产是为了自己居住。保值需求:即把添置房产作为保值或资产持有的手段。纯粹的保值购房不多见,更多

43、的购房兼有保值和消费两个方面的目的。投机需要:即购房不是为了自己用,而是为了出租、抵押、转卖,从中获得利益。投资收益消费者在对众多投资方式进行选择时,会同时考虑自己的个人需要和投资对象的特性。最理想的投资对象是流动性强、收益率大、风险性小且不必纳税的资产。但是寻找这样的投资机会是十分困难的。通常情况下,消费者的投资仅能具有一个较为满意的特征。下面我们跟同学一起来分析一下,消费者的投资收益问题。收益方式投资收益可以分成两个部分:利 息(股息或租金等)与资本增值。资本增值指消费者购买资产的价格与出售价格之差。利息和资本增值构成了消费者的总收益。举例说明:例:假定某个消费者在年初花1 0 0 0 0

44、元购买了 A公司的股票,年中,他得到了 2 0 0元的股息。如果年末他以1 0 6 0 0元的价格出售了这些股票,那么他这一年的投资所获得的收益为:2 0 0+(1 0 6 0 0-1 0 0 0)=8 0 0 (元)根据收益内容的不同,收益的计算方式可以分为当期收益、持有期收益和到期收益三种。衡量他们大小的相应的就是当期收益率、持有期收益率和到期收益率。当期收益率:某资产在一定时间内的利息(股息或租金等)收入占资产购买价格的比当期收益率=利 息(股息或租金等)购买价格持有期收益率:指购买某特定资产一段时间后通过出售所获得的资本增值占该资产购买价格的比率。持有期收益率出售价格-购买价格购买价格

45、到期收益率:当期收益和持有期收益之和占资产购买价格的比率到期收益率当期收益+持有期收益购买价格利息+出售价格-购买价格购买价格货币的时间价值货币的时间价值指当前持有的一定量货币比未来获得的等量货币具有更高的价值。换言之,今天拥有的一块钱比一年后拥有的一块钱更具有价值。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货币为什么会有时间价值。第一,货币可用于投资,获得收益,从而在将来拥有更多的货币量第二,货币的购买力会因通货膨胀的影响而随时间改变。在计算货币的时间价值时.,需要明白下面这四个基本概念。现 值(P V):指在某个时间段资金的起始价值。终 值(F V):指未来某一时间所获得的货币总额。期 数(n):指计算利息

46、的次数 利 率(i):利息与资金的起始价格之比他们之间的函数关系为:W =P V x(l +i)货币的时间价值为终值与现值的差额,即 P V-F V。上述四项是影响货币时间价值的基本因素,其中任意一项的变化,都将改变货币时间价值的大小。因为货币具有时间价值,所以终值是按复利计算的方法计算出来的。所谓复利即利息的利息,复利计算指本期末形成的利息计入下期的本金,也计算利息。举例说明:存 入 1 0 0 0 0 元,年利率3%第一年年末终值:1 0 0 0 0*1.0 3=1 0 3 0 0利息:3 0 0第二年年末终值:1 0 3 0 0*1.0 3=1 0 6 0 9利息:3 0 9,其中单利

47、3 0 0 (1 0 0 0 0*0.0 3)复利:9 (3 0 0*0.0 3)第三年年末终值:1 0 6 0 9*1.0 3=1 0 9 2 7.2 7利息:3 1 8.2 7,其中单利3 0 0,复 利 1 8.2 7单利保持不变,而复利却逐年上升。收益率的计算当我们需要比较不同投资的收益率时,可以把他们的收益率转换成同样计息时间,然后比较他们的大小。假定你面临两个投资选择:一是售价为9000元、两年期、面 值 为10000元的零息债券,另一个是两年后到期、面值和售价均为9000元,年 息 为5%的其他债券。你应该选择哪一个呢?我们先看零息债券,我们知道,零息债券是不支付利息的,他的收益

48、就是购买价格与面值之差,所以零息债券的到期收益率为:到期收益率J。/%9000投资零息债券等于PV为9000,FV为10000,n为2的投资,因此,根据公式:10000=9000 x(l+z)2i=5.4%流动性与税赋流动性在前面的分析中,我们是以市场上不存在交易费用为前提的,即假设所有资产具有完全流动性:资产在变现时没有销售费用或者发现合适的购买者所需要的时间很短。在现实生活中,消费者购买某些资产交易费用非常明显,比如购买房产,交易费用一般会达到房产 价 值 的 而 目 寻 找 到 合 适 的 购 买 者 通 常 需 要 花 很 长 的 时 间。资产的流动性差,无论是表现为交易费用高,还是表

49、现为等候的时间长,都意味着收益的损失。费用是会抵消收益的,交易费用越大,被抵消的收益就越多;同 时 一,货币具有时间价值,等待的时间越长,损失的货币时间价值也就越大,收益相对而言也就减少了。赋税与收益对于几乎所有的投资,政府都要以税收的形式拿走一部分利润,由于税法对不同资产的态度是不同的,所以在选择投资项目时,必须要考虑赋税的影响。因为,人们关心的是税后的收益而不是税前的收益。税赋同交易费用一样,会减少消费者的收益,通过这个公司我们可以看出税率对投资收益的影响。对于消费者而言,他们倾向于投资那些税率相对较低或是可以得到一定税收优惠的资产,这种资产我们叫做惠税资产。当然,是否选择惠税资产,还要取

50、决于投资收益率的比较。如果税收方面的好处大于价格上升带来的损失,人们就会选择惠税资产,如果价格上升的损失大于税收方面的好处,人们就会选择其它资产。最终,市场会达到均衡,即惠税资产和其它资产的实际收益率大致相同。在这个例子中,免税债券的收益率低于纳税债券,理智的投资者应该会选择纳税债券而不是免税债券投资风险在前面,我们提到投资具有不确定性的特点。对于任何投资者来说,投资的风险性是必然会考虑的一个问题。所谓风险是指某一行动后果的不确定性,或由于不确定性因素造成未来损失的可能性。风险是与损失相关联的一个概念,但风险并不等于损失,也不是一定带来损失,风险只是表示发生损失的可能性,可能发生的,但不是现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