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知识分享.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知识分享.doc(7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西方经济学(宏观)期末复习考试题型:一、名词解释(6题,每题3分,共18分)二、判断分析(6题,每题4分,共24分)三、分析题(4题,共34分)1、简述题(每题8分,共16分)2、画图题(每题9分,共18分)【其中画图5分,分析4分】四、计算题(2题,每题12分,共24分)复习重点:第一章导论一、萨伊定律供给自动创造需求1、内容:一种产品的供给产生了对另一种产品的需求,有多大的供给就会有多大的需求,整个社会的总供给与总需求必定相等,因此,普遍的生产过剩是
2、不可能的2、结论:(1)个别商品的供求不一致可以由价格进行调节(2)商品总量的供给与需求的一致始终得到满足二、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需求创造供给1、概念:英国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中提出的理论,是凯恩斯主义的核心理论。有效需求理论的主要内容是:总就业量决定于总需求量,失业是由于总需求不足造成的,要实现充分就业,就必须刺激消费和投资,即大力扩张社会总需求。2、有效需求理论的三个方面内容:(1)对“有效需求”的分析:有效需求这个概念包含三层意思,它指的是(A)社会的总需求,是一个总量的概念(B)有支付能力从而能够决定总就业量的需求(C)商品总供给价格与总需求价格达到均衡,
3、从而可以给资本家带来最大利润量的需求凯恩斯认为就业量究竟稳定在较高水平上还是较低水平上,就取决于有效需求的大小有效需求包括两部分(A)消费需求(B)投资需求凯恩斯认为,单纯依赖市场机制调节经济,会造成有效需求不足,从而难以实现充分就业(2)对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进行分析:凯恩斯认为有三大心理因素影响有效需求“消费倾向”是指人们随收入增长而增加储蓄的心理;“对资本资产未来收益的预期”是指人们投资的信心,凯恩斯认为这种信心常常是不足的,甚至会突然崩溃;“流动偏好”是指人们把货币留在手上伺机投机的心理(3)研究克服有效需求不足的办法:凯恩斯的主张集中表现为两点:改善人们心理,刺激高消费,包括扩张政府的
4、公共消费;激励和增强投资信心,必要时可由政府出面提供各种必要的和非必要的投资项目和机会实行国家对经济的积极干预,实施有效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及收入政策,以弥补市场机制的缺陷,增加有效需求,实现充分就业(最主要的内容)3、有效需求理论的评价:有效需求理论推翻了经济自由主义在资产阶级经济学界及政府政策观念上的统治地位,适应了资产阶级推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需要;同时也为西方经济学开拓了宏观经济研究这一新的领域,在西方经济学界产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影响。4、有效需求的图解:平均消费倾向(APC)消费倾向消费(C)边际消费倾向(MPC)收入大小(Y)就业(N)、收入(Y)交易动机和有效需求(D)理论灵活偏好
5、谨慎动机利息率投机动机投资(I)货币数量预期利润收益资本边际效率重置成本或资本资产的供给价格(1)总收入决定于总就业量,总收入等于总产量的价值;总就业量决定于有效需求,有效需求是指总供给价格和总需求价格相等时的总需求(2)有效需求决定于消费支出和投资支出;消费支出决定于总收入的大小和消费倾向的高低,消费倾向是指消费支出在收入所占的比例(3)投资支出取决于利息率的高低和资本边际效率的大小;利息率的高低取决于灵活偏好和货币数量;资本边际率,也是由一种心理因素决定的因此,有效需求从而总就业量取决于三个心理因素:心理上的消费倾向、心理上的灵活偏好、心理上的资产未来收益的预期第二章宏观经济运行的衡量一、
6、基本概念:1、潜在GDP:又叫充分就业的GDP(fullemploymentGDP,用YF表示):是指一个国家在正常的强度下,充分利用生产资源后能够生产的GDP。YF=2、GDP缺口:又叫生产缺口,是潜在GDP和现实GDP之间的差距。GDP缺口(生产缺口)等于潜在GDP与现实GNP之差。3、GDP缩减指数:给定年份的名义GDP与实际GDP之间的比率,用来衡量基年和本年度之间所发生的价格变化。(1)GDP缩减指数=100%(2)GDP缩减指数=4、CPI:消费者物价指数,用来衡量城市居民购买一定的有代表性的商品和劳务总和的成本(1)CPI=(2)CPI=5、PPI:是用来衡量生产成本变化的指数,
7、它的计算中仅考虑有代表性的生产投入品,如原料、半成品和工资等6、名义的GDP:当GDP是按物品和劳务的现行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格7、实际的GDP:当GDP是以某一基年的物品和劳务的价格(即不变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格8、奥肯定律:美国经济学家奥肯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了奥肯法则,说明的就是失业率与实际国民收入增长率之间的经验统计规律。奥肯定律: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1%,实际GDP便低于潜在GDP2%二、核算GDP的三种方法:1、支出法:又叫产品用途法。这种方法从最终产品的使用出发,把一年内购置各种最终产品支出加总起来,计算出最终产品货币价值的总和。【】(1)消费:定义为居
8、民户的支出。包括:耐用消费品支出、非耐用消费品支出、劳务支出。注:住宅支出是唯一一项没有包括在消费中的家庭支出,它包括在固定资产投资中(2)投资:投资是指私人国内总投资,包括对建筑物和设备的私人购买以及库存品的增加。投资包括固定投资和存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非住宅固定资产投资和住宅投资存货投资:是指企业持有的存货数量的变化GDP中的投资是指总投资,包括折旧(重置投资)和净投资(净存货=当年年终存货数量上年年终存货数量)更新投资:折旧,保持资本存量的完整性总投资资本品净投资新的住宅投资存货积累(自愿的存货、不自愿的存货)(3)政府购买的物品和劳务与转移支付:政府购买是指各级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总
9、和。只是预算中政府支出的一部分,不包括转移支付等福利开支,因为转移支付只是把政府收入转移给一些人或一些组织,没有相应的物品或劳务的交换发生。注:政府购买:计入GDP的政府开支转移支付:政府支出项目中没有计入GDP的部分(4)进口与出口出口是一国向国外提供的产品和劳务,进口是外国向一国提供的产品和劳务【净出口=出口进口】2、收入法:又称要素成本法。它是在要素成本的基础上经适当调整得到国内生产总值。【生产要素收入=企业生产成本】计算GDP的收入:(1)雇员报酬(税前、公基金等)(2)净利息(行为人通过提供资本获得利息收入,但政府向居民提供国债利息不计入,工商企业向金融部门支付的利息不计入)(3)私
10、人租金收入(4)对固定资本损耗的补偿(5)间接税净额(政府向企业征收的间接税政府对企业的补贴)(6)公司利润和存货估价调整、资本损耗调整(7)非公司业主收入(8)企业转移支付(赠与、非对等交易)【附录:NI的调整】NNPGDP折旧NNPNI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政府企业当前盈余政府补贴统计误差NI雇员报酬净利息私人租金收入公司利润非公司业主收入个人收入PI=NI公司利润税公司代雇员缴纳的社会保险基金税未分配的公司利润政府对个人的转移支付政府对个人支付的利息净额(支付的公债利息政府的利息收入)消费者之间相互支付的利息企业转移支付可支配个人收入DPI=PI个人所得税DPI个人储蓄消费者支付的利息个人对
11、外国人的转移支付个人消费支出3、生产法(增加价值法):区分最终产品与中间产品;不是从某种产品本身的物质属性来区分,而是就其在社会生产和再生产的循环流转中的功能来区分三、用GDP(GNP)衡量一国福利的局限性:1、不能反映经济发展对资源环境所造成的负面影响2、不能准确反映一个国家财富的变化3、不能反映某些重要的非市场活动4、不能全面反映人们的福利状况具体论述:国内生产总值估算中存在缺陷:许多经济活动无法计入GDP,如非市场经济活动;GDP没有反应产品质量的提高和产品结构的变化、GDP中没有包括对生活质量至关重要的闲暇时间、GDP反映不出社会上产品分配的情况对社会福利的影响、GDP没有包括直接降低
12、人们生活质量的因素,如随着GDP的增长所带来的空气污染、生态平衡、交通拥挤、城市噪音等;对各国的国内生产值进行比较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各国市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能够计入国内生产总值的产品和劳务的范围也不同。由于统计方法的差异、汇率的变动以及价格的不同,造成比较的困难。第三章: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分析一、基本概念:1、总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的居民、厂商、政府以及国外市场计划用于购买产品和劳务的总支出量2、总供给:总供给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所有厂商愿意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总量3、总需求曲线(AD曲线):反映了在其他影响总需求的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在不同的价格水平上,整个社会居民、厂商、政府以及外国人
13、想要购买的产品和劳务的总量4、总供给曲线(AS曲线):反映了其他影响因素不变时,在不同的价格水平上,厂商所愿意生产和销售的产品和劳务的总量P二、AD曲线的形状与形成原因:AD曲线YAD曲线向右下倾斜的三个原因:财富效应:当价格水平下降时,相同的货币资产可以购买到更多的商品和劳务,即货币的实际购买力增加,消费者感到更富裕,便会增加支出,消费支出的增加意味着商品和劳务的需求量增加(从GDP的角度考虑,这部分属于C的增加)【价格上升货币购买力下降财富缩水减少支出】利率效应:价格水平下降导致利率下降,鼓励了企业增加投资,从而增加了投资品的需求量,也会增加人们的消费支出,使得总需求量增加(从GDP的角度
14、考虑,这部分属于I的增加)【货币传导机制:P实际货币供给量利率投资总需求】汇率效应:价格水平下降,利率下降,使得该国的通货贬值,减少了进口需求,增加了出口需求,即净出口需求增加(从GDP的角度考虑,这部分属于NX的增加)【固定汇率:本国物价进口出口(XM)总需求=C+I+G+(XM)】【浮动汇率:本国物价利率资本流入本币升值进口出口总需求】三个不同的效应说明了为什么价格水平下降增加了社会对商品和劳务的总需求,因而AD曲线向右下方倾斜三、AS曲线的形状与形成原因:1、AS曲线在一般区域斜率为正的三个原因:(1)价格错觉理论:价格水平下降,导致错误地认为相对价格下降,供给者看到价格下降觉得收益小,
15、便减少供给量(2)粘性工资理论:名义工资相对稳定,价格水平下降时,工资仍然不变,实际成本增加,企业少雇用,减少供给量(3)粘性价格理论:一些产品和劳务的价格对经济状况的变动是缓慢的,企业的成本在短期内表现出相对稳定性,价格下降时,利润减少,减少供给量2、AS曲线的三个区域以及政策含义:(1)凯恩斯区域:特点:是一条水平的总供给曲线政策意义:表明在既定的价格水平上,厂商愿意供给社会需要的任何数量的产品。因为在凯恩斯区域中存在着生产资源的大量闲置,严重的失业,这时厂商可以在现行工资水平和生产资料价格上得到所需要的任何数量的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不会由于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供给短缺而导致价格上升。(2)一
16、般区域:特点:是向上倾斜的,总供给量和价格水平同方向运动。政策意义:生产资料已经得到一定程度的利用,但是还未到充分利用的程度。当市场价格上升时,厂商会购买更多的生产要素、雇佣更多的工人以生产更多的产品,而生产要素的需求增加导致了要素市场价格上升,进一步导致总价格水平上升。随着总产量的继续增加,生产资源、劳动力供给的短缺和生产能力的限制越来越严重,因而更多的商品和劳动力的价格降上升,总产量的增加也越来越困难。总产量越接近充分就业水平,产量的增加就越少,价格的上升越快,总供给曲线越陡峭。(3)古典区域:特点:是一条垂直线政策意义:无论价格水平如何变动,总供给量都是不变的。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假
17、设所有的生产资料都已充分利用,劳动力市场处于充分就业的,即使价格水平再上升也不可能利用现有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生产出更大的产量,这时需求增加的唯一结果就是价格水平上升,所以也叫充分就业区。四、ADAS分析滞胀:PAS1滞胀时,AS0曲线向上移动至AS1,造成产量减少(Y0Y1);价格上升(P0P1);因为产量减少,成为“滞”;因为价格上升,称为“胀”P1P0AS0ADYY1Y0第四章:国民收入决定一、基本概念:1、总支出函数:总支出函数表示在每一收入水平上的总支出量AE,如下图所示,AE曲线与45线的交点表示总支出等于总收入。支出决定收入450ECAEOQ100B100A注:图中的横轴表示总收入
18、,纵轴表示总支出。45线上的任何一点都表示总支出与总收入相等。假定总支出即包括总消费与总投资的总需求为100,图中的A点表示总支出与总收入相等,都是100,A点也就是均衡点,表明生产总额正好等于总需求;B点表示总收入大于总支出,非计划存货投资大于零,产生库存,企业就要削减生产,直到总供求相等的A点表示的100为止,实现总供求相等。反之,C点表示总收入小于总支出,社会生产额小于社会需求量,企业就要增加生产,也是到总供求相等的A点表示的100为止,实现总供求相等。当然,总支出即总需求变化了,总收入也就相应发生变化。2、均衡产出:又称均衡收入,指全社会所生产的产出量等于所需求的产出量时的产出水平。均
19、衡产出由总需求决定。在均衡产出水平上,计划支出=实际支出=总需求=总产出。因此,非计划存货投资等于零。3、消费函数:(1)概念:消费函数是指消费支出与国民收入或可支配收入之间的依存关系(2)消费函数的数学表达式:(3)几个重要的概念:APC(平均消费倾向):消费对收入的比率MPC(边际消费倾向):收入变动一个单位时所导致的消费变动量(4)消费函数的特点:在收支相抵的可支配收入水平,=C;在低于收支相抵的可支配收入水平,消费曲线位于45线之上,C,可支配收入大于计划的消费支出的量就是储蓄;消费曲线总是从左下方向右上方倾斜,具有正的斜率。(5)APC、MPC的取值:在收支相抵点,APC=1;在低于
20、收支相抵的可支配收入水平,APC1;在高于收支相抵的可支配收入水平,APC1;APC的值即为原点到消费曲线某一点的射线的斜率。MPC在任何可支配收入水平都是大于零小于1(0MPC1)4、储蓄函数:(1)概念:储蓄函数反映的是储蓄与可支配收入之间同方向变化的关系(2)储蓄函数的数学推导:(3)几个重要的概念:APS(平均储蓄倾向):储蓄对收入的比率MPS(边际储蓄倾向):储蓄变动一个单位时所导致的消费变动量(4)储蓄函数的特点:在收支相抵的可支配收入水平,储蓄为零()在低于收支相抵的可支配收入水平,储蓄曲线低于横轴,负储蓄的大小决定于收入轴高于储蓄曲线的垂直距离()在高于收支相抵的可支配收入水平
21、,储蓄曲线高于收入轴,正储蓄的大小决定于储蓄曲线同收入轴之间的垂直距离()储蓄曲线总是从左下方向右上方倾斜,具有正的斜率(所以,APS可以等于、小于、大于0,0MPS税收乘数和转移支付乘数平衡预算乘数财政政策选择与政府财政状况紧缩时期政府赤字:平衡变动财政收支增加政府购买支出政府购买支出税收和转移支付政策选择与财政政策的有效性(A)如全面衰退時期:增加政府购买支出与减少税收同样有效(B)如局部衰退:增加政府购买支出比减少税收更加有效(C)如考虑时滞问题:减少税收比增加政府购买支出更有效四、充分就业预算盈余:1、概念:是指在给定的税收和财政开支结构下,假设社会经济达到充分就业时会有的财政盈余或赤
22、字。这种预算盈余或赤字是由于现行支出和税收结构引起的,所以称作是结构性预算盈余或赤字,因而这种预算盈余或赤字不同于实际的预算盈余或赤字,二者的差别就在于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水平与实际的国民收入水平的差额2、实际情况:(1)一般来讲,当国民收入水平高于充分就业国民收入水平时,则充分就业预算盈余小于实际预算盈余(2)当实际国民收入水平低于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水平,则充分就业预算盈余大于实际预算盈余3、作用:(1)把收入水平固定在充分就业的水平上,消除经济中收入水平周期性波动对预算状况的影响,从而就能更准确地反映财政政策对预算状况的影响,并为判断财政政策是扩张还是紧缩提供了较为准确的依据(2)政策制定者
23、充分注意充分就业问题,以充分就业为目标确定预算规模从而确定财政政策第六章:经济周期理论一、基本概念:1、经济周期:经济周期也称商业周期,经济循环或商业循环,是反映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和再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周期性的经济扩张与经济紧缩交替更迭往复循环的一种现象。每一个经济周期一般分为四个阶段:经济扩张(繁荣)阶段、紧缩(萧条)阶段、危机阶段和复苏阶段。2、几种重要的经济周期:(1)朱格拉周期 提出了经济周期波动的三个连续阶段:繁荣、危机和清算 每个经济周期为910年,成为朱格拉周期,也称中周期 重视经济周期中价格水平的变动(2)基钦周期 提出经济周期有大小两种,小周期为42个月,大周期包括23个小周期。
24、 因此平均长度为40个月的短周期被称为基钦周期(3)康得拉季耶夫周期 提出著名的“长波理论” 认为有一个更长的周期,50年左右,成为康得拉季耶夫周期,也称长波周期。(4)库兹涅茨周期:存在着平均长度为1525年的周期,并认为与这种周期紧密相关的因素是房屋建筑业的兴盛和衰退。随意库兹涅茨周期也常称为建筑业周期。(5)熊彼特的创新周期:将朱格拉周期、基钦周期、康得拉季耶夫周期集合起来,认为长、中、短周期不矛盾,是体现了层次上的差异:每个长周期包括6个中周期,每个中周期包括3个短周期,每个短周期约为40个月,中周期约为910年,长周期约为4860年。3、熊彼特“创新”周期理论:(1)资本主义的演化或
25、进步,其根本动因,在于少数有着企业天才的企业家的创新活动(2)创新的含义:五层含义:引入一个新的产品或提供一种产品的新质量;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开辟一个新市场;获得一种原料或半成品的新供给来源;实行一种新的企业组织形式。(3)经济周期的“纯模式”,即如果排除了影响经济活动的其他各种因素,那么资本主义经济活动实质上就是由繁荣和衰退两个阶段构成的周而复始的重复活动。(4)对四个阶段循环的形成,熊彼特用第二次浪潮来解释。创新引起第一次浪潮,生产资本品的部门扩张,这种扩张引起物价上涨,投资机会增加,出现投机现象,即第二次浪潮。(5)三个层次的经济周期模型分析,出现了长周期、中周期、短周期之说。长周期
26、源于影响巨大、历史长久的创新。熊彼特周期模型中,一个康德拉季耶夫周期包括六个朱格拉周期、一个朱格拉周期包括三个基钦周期。(6)熊彼特的长波技术论。长波周期源于那些影响巨大,实现时间长的创新。以三次重大创新为标志,划分三个时期,即“产业革命时期”、“蒸汽和钢铁时期”以及“电气、化学和汽车时期”。二、为什么投资波动是引起经济波动的主要因素:1、原因:因为经济波动主要是来自总需求的影响,但总需求中消费倾向在短期中比较稳定,而且消费的变动更多的是作为国民收入变动的函数,而不是国民收入变动的原因;进出口在大国国民收入中占的比例小;而政府支出是调节经济的手段与经济反向而动;所以投资才是最主要的因素2、对投
27、资的理解:(1)区分宏观经济学的投资和证券投资,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宏观经济学的投资是指企业为了维持原有的生产规模或扩大规模对投资物品的实际购买,包括:对机器设备等投资品的购买;对厂房住宅的建筑投资;存货投资(2)这里所说的实际投资是相对证券投资而言的,即企业的实际购买支出,而不是指证券投资。但是这里所说的“实际投资”不是“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实际投资。宏观经济学中的投资都是指企业的意愿投资,即事前的计划投资(3)从形成潜在的生产能力方向来看,投资分为更新投资和净投资,二者之和为总投资。只有净投资才是经济增长的源泉。(4)投资总是就一定时期而言的,投资是一个流量与之相对应的存量是资本,经过一定时
28、期的投资(净投资),资本存量增加了。所以,投资是资本存量的变化量。三、完整的经济周期理论应包括:一个旨在对经济周期这一社会经济现象作出完整的解释的理论或假说,一般涉及下述四个方面:1、为什么经济扩展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总会爆发危机并继之以反方向的收缩过程。2、经济扩展和经济收缩过程为什么是累积性的3、促使经济周期的四个阶段递嬗变化的原因是什么4、经济周期为什么周期地出现或周期性的根源是什么四、乘数加速模型:1、加速原理:(1)引致投资:假设预期产出要增加,而现有的生产能力或资本存量不能满足预期产出的增加,这样就引起投资的需要。在一定技术条件下,利用一定数额的资本存量生产的产出量有一个最大的限度。
29、如果预期的产出超过了这个最大的限度,那么只有增加资本存量才能满足预期产出增加的需要。产出和资本存量之间的关系是由一种物质技术关系决定的,用资本产出比例来表示这种物质技术关系。(2)资本产出比率(含义:生产1元的产出需要几元的资本存量。)(3)投资函数:预期产出的增加之所以通过一定物质技术关系引起净投资,是因为假定现有的生产能力已经满负荷了。如果尚有过剩的生产能力,那么预期产出的增加只有超过现有的生产能力的最大限制,才会引起净投资。(产出水平的变动和投资支出数量之间的关系被称为加速原理。)2、乘数原理:反映了自发总需求变化将引起国民收入同方向变动,但其变化的幅度是需求变动的数倍。这里说的乘数主要
30、是指投资乘数,它表示投资变动将导致国民收入的变动比投资的变动更大。3、加速度原理和乘数的相互作用:投资变动与国民收入变动相互作用的机制,构成了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内在根源。而这两者形成了一个反馈系统,在加速数原理和乘数原理的作用下相互放大了对方的作用,形成了积累性的效应。当这种积累性的效应达到一定程度后,受到有限资源约束或技术创新等外在因素的影响,就会自动发生逆转,开始反向的效应的积累,周而复始形成国民经济的周期性波动。4、乘数加速度模型的数学推导:第七章:IS-LM模型一、基本概念:1、功能财政:所谓功能财政就是根据权衡性财政政策,指财政预算以能否实现物价稳定、充分就业为目标,而不论预算是否盈余
31、或赤字的积极财政政策思想。功能财政思想是对平衡预算思想的否定。2、斟酌决定的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密切注视经济的变动趋势,预测未来的经济发展,有意识的制定改变税收和调整政府收入的财政方案,以实现一定的宏观调控的政策目标。3、自动稳定器:(1)概念:自动稳定器亦称内在稳定器,是指政府在没有作出影响国民收入水平的政策选择情况下,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具有能够自动稳定经济波动幅度的内在作用,毋需政府采取任何行动,但无法消除经济波动。(2)方式:税收的自动变化:累进性质,使得纳税额可以自动随国民收入的变化而更大的幅度成同方向变化,并且税收变化幅度大于收入变化幅度,从而起
32、到稳定经济的作用。政府的支出:政府支出相对于私人消费和投资比较稳定,如政府转移支付。在经济萧条期,失业人数增加,转移支付相应增加,抑制人们可支配收入的下降。经济扩张时期,转移支付自动减少,一直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在经济萧条时期,国民收入下降,农产品价格随之下降,政府依照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按支持价格收购农产品,可使农民收入以及消费维持在一定水平。在经济繁荣时期,国民收入水平上升,农产品价格上升,政府会减少对农产品的收购以限制农产品价格上升,从而抑制农民收入的增长,减少消费需求的增加量。4、货币需求:(1)交易动机:指个人和企业需要货币是为了进行正常的交易活动。(与国民收入y正
33、向关系)(2)谨慎动机:只为了预防意外支出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与国民收入y正向关系)(3)投机动机:指人们为了抓住有利的购买有价证券的机会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与利率i反向关系)L=L1+L2=L1(y)+L2(i)L=ky-hi5、流动性偏好:是指人们愿以周转灵活的货币形式保留其一部分资产的心理愿望。所谓“流动性”(Liquidity),就是指各种资产在不损害其原有价值的条件下,变换为货币的难易程度。据凯恩斯看来,货币是流动性最大的资产,同其它资产相比,具有使用上的灵活性,因而人们都爱保持一定数量的货币在手边。6、凯恩斯陷阱:是指货币的利率弹性无限大,以至于公众在既定的利率水平之下愿意
34、持有任何数量的货币。7、挤出效应:扩张性财政政策导致利率上升,从而挤出私人投资,进而对国民收入的增加产生一定程度的抵消作用,这种现象成为挤出效应。或者具体地说就是政府和企业都在投资,在投资项目一定的条件下,政府投的多就把企业挤出去了,这就是挤出效应二、IS-LM模型:(一)IS曲线:利率1、IS曲线的形状:国民收入IS曲线2、IS曲线的含义:当储蓄等于投资时,即商品市场保持均衡时,所有不同利息率和实际国民收入的组合点。而且,IS曲线是一条向下倾斜的曲线,说明商品市场均衡时,利息率和国民收入负相关。3、IS曲线的数学推导(以三部门为例):4、IS曲线的斜率:(1)IS曲线的斜率:(2)决定因素:
35、取决于e:e值越大,IS曲线斜率越小,即IS曲线越平缓。取决于b:b值越大,IS曲线斜率也越小,即IS曲线越平缓。取决于t:t值越小,IS曲线斜率也越小,即IS曲线越平缓。t值越大,IS曲线斜率也越大,即IS曲线越陡峭。在三个因素中,主要是投资对利率的弹性,因为b、t相对比较稳定ry5、IS曲线所表示的含义(产品市场的失衡与均衡):IS曲线IS(1)在IS曲线左下方任何一点上都是需求过度,即IS(2)在IS曲线右上方任何一点上都是供给过剩,即IS6、IS曲线的移动:(1)投资的变化:投资(政府购买)上升,IS曲线右移投资(政府购买)下降,IS曲线左移(2)储蓄的变化:储蓄(税收)上升,IS曲线
36、左移储蓄(税收)下降,IS曲线右移(3)移动的大小取决于:变化量的大小乘数的大小(二)LM曲线:1、利率的决定:利率决定于货币的需求和供给(1)货币的需求:交易动机:指个人和企业需要货币是为了进行正常的交易活动。(与国民收入y正向关系)谨慎动机:只为了预防意外支出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与国民收入y正向关系)投机动机:指人们为了抓住有利的购买有价证券的机会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与利率i反向关系)L=L1+L2=L1(y)+L2(i)L=kyhiiimmM:名义货币量m:实际货币量P:价格指数i(2)货币的供给:mi(3)利率的决定:MLi1m2、LM曲线的形状:yiLM曲线3、LM曲线的含义
37、:曲线上任一点都代表一定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样的组合下,货币需求和供给是相等的,即L=M,货币市场是均衡的4、LM曲线的数学推导:5、LM曲线的斜率:(1)斜率:(2)斜率的决定因素:当k为定值时,h越大,斜率越小,LM曲线越平坦;h越小,斜率越大,LM曲线越陡峭当h为定值时,k越大,斜率越大,LM曲线越陡峭;k越小,斜率越小,LM曲线越平坦货币的交易需求函数一般比较稳定,所以,LM曲线的斜率主要取决于货币的投机需求函数i6、LM曲线的表示的含义:(货币市场的均衡与失衡)LM曲线yLM(1)LM曲线上任何一点都表明货币市场的均衡(2)LM曲线之左上方任何一点都表明货币供给过剩,和货币需求不足
38、,即LM7、LM曲线的移动:(1)货币供给的变化:货币供给量增加(减少),货币供给曲线右移(左移),LM曲线右移(左移),即二同方向变动(2)货币需求的变化:投机需求增加(减少)货币投机需求曲线右移(左移),LM曲线左移(右移)即二者反方向变动交易需求增加(减少)货币交易需求曲线左移(右移),LM曲线左移(右移)即二者同方向变动(3)价格水平的变动:当价格水平P=1时,名义货币供给可以代表实际货币供给;但如果价格水平不等于1,名义货币供给就不能代表实际货币供给当名义货币供给量不变时,价格水平如果下降,意味着实际货币供给量增加,会使LM曲线向右移动;反之,如果价格水平上升,LM曲线向左移动8、LM曲线的三个区域:LM曲线古典区域i一般区域凯恩斯区域yi(三)IS-LM的均衡(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均衡)yLMISi0y0IIIIIIIV四个区域的调节方式区域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失衡情况产量调节失衡情况利率调节IS减少LM下降IM上升IS增加LM上升IS增加LM下降三、IS-LM模型分析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效果:1、财政政策效果分析:(挤出效应的大小)(1)挤出效应:扩张性财政政策导致利率上升,从而挤出私人投资,进而对国民收入的增加产生一定程度的抵消作用,这种现象成为挤出效应。或者具体地说就是政府和企业都在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