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七年级历史教案7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七年级历史教案7篇.docx(2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2023年七年级历史教案7篇 教学目标: 1、识记我国主要的远古居民元谋人、北京人生产生活状况、距今年月以及氏族生活的特点等。 2、通过探究山顶洞人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等问题,体验独立思索和归纳比拟的过程。 3、熟悉中国是人类的起源地之一,周口店古人类遗址是的世界文化遗产,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学习重点和难点: 北京人根本概况;所讲内容距今长远,只有依据考古开掘成果进展科学推;故事激趣,导入新课,解读学习目标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歌曲大中国中唱到“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家里盘着两条龙,是长江与黄河”。长江和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长江和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在这里诞
2、生了我国最早的人类元谋人和北京人,你想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吗? 二、自学互研生成新知 学问模块一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自主阅读课本P2内容,完成第1题。 1.简述元谋人的生活状况。 (1)生活年月:距今约170万年。(2)生活地点:云南省元谋县。 (3)生活状况:会制作工具和知道用火。 (4)历史地位: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古人类。 学问模块二北京人的发觉 自主阅读课本P3内容,完成第2题。 2.简述北京人的生活状况。 (1)生活年月:距今约7020万年。(2)生活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3)使用自然火。(4)靠狩猎、采集为生。 学问模块三北京人的特征 自主阅读课本P45内容,完成第34题
3、。 3.简述北京人的特征。 (1)北京人的头骨、前额低平、眉脊较粗、颧骨突出、鼻骨扁平、嘴部前伸、脑容量比现代人小。 (2)保存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 (3)生活状况:使用打制石器,过群体生活,会使用自然火并保存火种,火的使用增加了人们适应自然的力量,是人类进化上的里程碑。 2023年七年级历史教案篇2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把握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政权,清朝的建立及其对全国的统治,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措施,清朝制造文字狱及其危害。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满洲兴起及清朝建立对全国统治的历史,分析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影响、清朝制造“文字狱”的影响等问题,培育学生初步
4、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力量。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熟悉“文字狱”的社会危害,理解政策制定得当与否将直接影响到社会进展的道理。 【教学目标】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清朝的建立和清朝君主集权的强化。 本课的重点是君主集权的强化。教材从介绍满洲的兴起和清朝的建立,引出清朝君主集权强化这一主题。教材首先表达清朝初期的制度议政王大臣会议,说明当时君主的权力有限;然后介绍雍正建立军机处的目的和作用,说明君主集权的加强;最终表达、分析了文字狱的消失及其影响,说明清朝是从政治、思想等多方面来强化君主集权制度。 课的难点是君主集权强化的利弊作用。君主集权的强化一方面加强了君主的权力,有利于政治安定;另一方面加强了
5、对人民的掌握,不利于社会的进展。 【教学过程】 导入:北京的中心有一处名闻世界的博物院,它叫什么?(故宫)它的原名叫什么?(紫禁城)它的用途是什么?(皇帝居住和办公的地方)在这里进展统治的最终一个王朝是什么王朝?(清朝)那么清朝是怎样建立的?清朝的皇帝是怎样进展统治的? 一、满洲的兴起和清朝的建立(略讲) 1、满洲的兴起 (1)明朝前期,女真属奴儿干都司管辖(出示明朝疆域图) (2)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616年) 2、清朝的建立 建立时间:1636年 开国皇帝:清太宗皇太极 都城:盛京 3、山海关大战和清军入关 附表:满洲进展的历史 时间 族名 政权 建立者 1115年 女真 金 完颜阿骨打
6、1616年 女真 后金 努尔哈赤 1636年 满洲 清 皇太极 二、君主集权的强化 1、设立军机处(雍正帝时设立) 指导学生观看两组图片,并阅读有关图片的文字说明。一组图片包括乾清宫和乾清门外的军机处,另一组图片是沈阳故宫的大政殿和十王亭。文字说明指出了这几组建筑物的用途。在学生观看阅读的时候,可鼓舞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说一说上述建筑不同布局的意图。(主要反映出皇帝与臣下的关系,沈阳故宫建筑突出了皇帝的中心位置和王公大臣的重要地位,说明王公大臣对皇帝的牵制作用;北京皇宫中乾清宫与军机处的建筑突出了皇帝的至高无上地位和大臣的低下地位,说明君主权力的加强) 在学生对上述内容熟悉后,引导学生争论军
7、机处的设立对于君主集权的作用问题。军机处的设立,君臣等级关系进一步分化(君:独断专行;臣:惟命是从) 2、文字狱 文字狱: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从学问分子的诗词文章中摘取只言片语,加以歪曲解释,再借题发挥,罗织罪状,制造了大批冤狱。 文字狱往往是一些诗歌、文章中的文字引起的,清朝统治者为什么要小题大做,掀起文字狱? 通过引导学生的争论,分析清朝制造文字狱的目的和危害。(可以从清朝之前的明朝以及满洲贵族统治者与汉族民众的冲突等方面进展提示。在分析文字狱的影响时,鼓舞学生从其禁锢学问分子的思想、使人不敢过问政治等方面进展争论。) 目的:从思想领域严密掌握学问分子。 危害: (1)造成社会恐惧,摧残
8、了人才 (2)使很多学问分子不敢过问政治,从而禁锢了思想,严峻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展。 争论:君主集权强化的利弊 总结君主集权加强后,对解决当时清朝政治冲突、削减官僚之间的扯皮、稳固清朝统治方面的作用;另外,君主集权加强后,对皇帝的独断专行、大臣的惟命是从、不利于正确决策等方面的弊端。 作业:课后作业 2023年七年级历史教案篇3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匈奴的兴起和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所作的奉献,匈奴与两汉的关系,包括汉武帝时期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呼韩邪单于归汉和昭君出塞,为学生初步把握中华民族形成的历史过程和正确熟悉我国古代民族关系奠定根底。 通过引导学生思索与探究卫青、霍去病大破
9、匈奴和昭君出塞所起的历史作用,培育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分析和评价历史问题的力量。引导学生思索“汉武帝以前和汉武帝时期,西汉对匈奴的不同政策及缘由”,培育学生比拟和分析力量。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熟悉到我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祖国的历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民族友好是我们多民族国家进展的主流。昭君出塞促进了汉匈的友好相处,受到后人的赞扬。 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一、重点和难点 冒顿统一蒙古草原是本课重点。匈奴是我国北方蒙古草原的古老少数民族,战国时建立奴隶制政权。活泼于秦汉时期的历史舞台。匈奴出色的首领冒顿第一次统一了蒙古草原,匈奴的统治进入鼎盛时期。匈奴的兴起对我国北方草
10、原的统一和经济开发做出了奉献。学习这段历史,可使学生感性熟悉到祖国的历史是境内各民族共同缔造的,各民族都对祖国历史进展做出了奉献。这也为理解匈奴与两汉的“和”与“战”做了铺垫。 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是本课又一重点。汉武帝时经济的富强和国力强盛为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预备了条件。还击匈奴的成功使西汉北部边郡得到安定,有利于中原农业文明的进展。 正确理解当时的民族关系是本课的难点。民族关系的表现形式主要是战与和。匈奴南下掠夺,是掠夺战斗。虽然没有侵略与被侵略的性质,但是有正义与非正义之分,由于它给汉匈人民带来了灾难。在和平常期,各族人民之间的杂居相处,友好往来,还有和亲、边疆贸易等。各民族之间的友好
11、往来和合作是历史的主流。 二、教法建议 1.教师可以先引出昭君墓图片,生动形象地描述昭君墓和董必武谒昭君墓的诗碑,提出“匈奴是怎样崛起的?昭君出塞与匈奴和亲是怎么回事?”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由此导入新课。 2.冒顿统一蒙古草原是本课的重点之一。教师可引导学生回忆秦朝同匈奴关系中发生的几件大事:秦始皇派蒙恬北击匈奴,夺取河套一带,并修建长城,扼制了匈奴的南下。但是到秦末,中原战乱,匈奴崛起。可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思索“冒顿为什么能统一蒙古草原?统一对匈奴的进展产生了什么影响?”值得留意的是,在汉族的影响下,匈奴地区还消失了农耕,说明汉匈两族人民在生产劳动技术上已经有了交往。教师可依据学生解答问题的
12、实际状况,进展必要的说明和阐释。 3.关于“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一目,教师可引导学生思索:“与当时匈奴强盛相比,西汉初年的经济是什么状况?”“什么是和亲政策?西汉对匈奴为什么要实行和亲政策?”让学生总结出西汉初年的“和亲”政策并没有阻挡匈奴年年南下掠夺。进一步思索“为什么汉武帝时期开头大规模还击匈奴?”以便理解西汉王朝经过六十多年的疗养生息,经济富强,国力强盛,是汉武帝进展还击匈奴战斗的物质条件。教师叙述时,可让学生联系已学过的学问,回忆西汉王朝实行疗养生息后消失文景之治和汉武帝大一统的详细状况,以加深对这一问题的熟悉。汉武帝还击匈奴的战斗经受了很长的时间,其中影响较大的有三次战役。公元前1
13、19年的一次,是具有打算性意义的一次。卫青、霍去病在漠北大破匈奴,可结合“西汉和匈奴战斗示意图”讲解。经过这次战役,匈奴主力向西北远徙,“漠南无王庭”,匈奴再也无力与西汉对抗。百余年来,北方边疆地区所受到的匈奴的威逼,至此根本解除。 4.“昭君出塞”一目,包括两个内容:呼韩邪单于归汉和昭君出塞。呼韩邪单于归汉恢复了汉、匈之连续绝已久的友好关系,课本上引了双方商定的内容,可请学生阅读,以便加深理解。对昭君出塞,学生可能比拟感兴趣,可鼓舞学生讲解,结合观看昭君出塞图,以加深对昭君出塞的历史意义的熟悉,进而思索:“昭君出塞为什么得到人们的确定和赞扬?” 5.东汉与匈奴的和战,教师可略讲。东汉时,匈奴
14、分裂为南北两部。南匈奴向汉称臣,渐渐内迁。北匈奴掌握西域,隔绝了西域与东汉的交通,并常常出兵攻打东汉边疆。窦固、窦宪两败北匈奴,解除了北匈奴的威逼。后来,北匈奴大局部向西方迁徙。 6。讲完三个目的内容后,可以组织学生争论匈奴对中国历史的奉献。鼓舞学生自己提出或思索一些问题,如:西汉初年的“和亲”与“昭君出塞”有什么不同? 7.结合本课的“活动与探究”,引导学生思索“汉武帝以前和汉武帝时期西汉对匈奴政策的不同及其缘由”的问题,对图示中两个孩子的不同观点进展比拟分析,以加深对汉匈民族关系的完整熟悉。 三、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从本课引用的图片、诗句、史书记载、文物等猎取信息,了解历史和熟悉历史,初
15、步把握学习历史的方法。2.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通过对汉武帝、卫青、霍去病、昭君等历史人物的评价,使学生初步把握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要求学生依据自己的理解,进展简单的表述。 3.通过叙述两汉与匈奴的“和”“战”,教会学生用比照、归纳的方法把握历史学问。 四、问题探究 动脑筋 1.“匈奴族在我国古代历史上做出了哪些奉献?今日56个民族中有匈奴族吗?” 今日56个民族中已没有匈奴族,但匈奴在我国古代历史上做出了奉献,主要有:(1)匈奴族用勤劳的双手,开发了祖国的北疆。(2)第一次实现了蒙古草原的统一,为以后全国性的统一制造了条件。(3)他们制造的匈奴文化丰富了祖国的文化宝库。汉
16、、匈人民亲密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联系,共同缔造着祖国历史。 2.回忆前面两课,结合本课内容,想一想,汉武帝的大一统表现在哪些方面? 汉武帝的大一统,表现在政治上实行削藩,加强中心集权;在经济上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心,实行抑商政策;在军事上大力还击匈奴,进一步进展和稳固了国家的统一;在思想上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儒家思想作为封建正统思想。 3.史书记载,昭君和亲后,“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亡(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结合董必武谒昭君墓的诗句,你能说出昭君和亲的历史作用吗? 昭君和亲,促进了汉族和匈奴族的友好相处,推动了汉匈的经济文化沟通。 练一练 活动与探究 1。看图
17、分析:现今发觉的匈奴文物,上面镌刻的文字全是汉字,例如单于和亲砖与单于天降瓦当。这种现象说明白什么? 说明当时的匈奴没有自己的文字,采纳汉字,同时也说明汉匈文化沟通的亲密。 2.推断:汉武帝以前和汉武帝时期,西汉对匈奴的政策有什么不同?发生这种变化的缘由是什么? 女孩子认为:“汉武帝以前的皇帝脆弱,对匈奴只能退让和亲。武帝雄才大概,敢于还击匈奴。”男孩子认为:“汉武帝以前,国家贫困,对匈奴只能退让。到汉武帝时,国力强盛,才能大举还击匈奴。”他们谁说的对?为什么? 汉武帝以前,对匈奴实行退让和亲的政策,到汉武帝时期,则对匈奴实行大规模的武力还击。这种政策变化,自然和汉武帝的雄才大概有关,但归根究
18、竟还是取决于西汉国力的变化。由于国力的强盛与否,是打算战斗胜败的物质根底。假如不是国力强盛,汉武帝不行能屡次对匈奴大规模用兵,并取得战斗的成功。 参考资料 冒顿 冒顿(?-前174),姓挛鞮(lund),头曼单于长子。头曼欲废冒顿而立其偏爱的少子,曾将他送到月氏作人质,企图借月氏之手把他杀害。他盗马驰归,头曼见他精于骑射,令其率领万骑。冒顿制造一种发响的箭镞鸣镝,严格训练卫士,下令“鸣镝所射而不悉射者,斩之”(史记匈奴传)。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乘头曼射猎之机,率卫士射杀之,独立为单于。 冒顿统一蒙古草原 冒顿杀父独立后,以优异的军事才能,指挥三十多万大军,东击东胡,西逐月氏,南并楼烦
19、、白羊,北服浑庾、屈射、丁零、鬲昆、薪犁等族,首次实现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了强大的奴隶制的匈奴帝国。疆域东尽辽河,西逾葱岭 2023年七年级历史教案篇4 【学习目标】 1。把握“世袭制”“公天下”“家天下”“牧野之战”等历史概念。 2。把握夏启、夏桀、商汤、盘庚、商纣、周文王、周武王等历史人物及其主要活动。 3。把握夏、商、西周更替的根本史实和西周统治者为稳固统治实行的分封制的简况,为进一步了解我国夏、商、西周奴隶制经济、文化的进展奠定根底。 【学习重点】 1、我国历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 2、西周的分封制。 3、夏、商、周的更替。 【学习难点】分封制。 【学习导航】 你知道我国最早的国家是怎
20、样建立起来的吗?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第20页“夏朝的兴衰”一目的内容,答复: 仿照上面的学问构造图示法,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2123页“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子目的内容,找出子目包含的学问点,并列出其学问构造: 【共同探究】(不依附,不从众,让思索成为习惯) 1。你肯定看过电视连续剧封神榜!剧中的哪吒和二郎神都是神通广阔的英雄,他们帮忙周武王战胜了商纣王。你认为历武王伐纣是正义的还是非正义的?说说你的理由。 2。思索一下西周统治者怎样才能把被制服的广阔地区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目的)对被分封的诸侯采纳什么方法掌握?(方法)分封制实行的结果如何?(作用) 【归纳整理】填表:夏、商、西周的更替 朝
21、代建立时间灭亡时间都城开国君主亡国之君 夏 商 西周 【当堂检测、反应矫正】 1。以下内容中,标志着我国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的是() A。禹传位给伯益B。禹传子家天下C。舜传位给禹D。启战胜有扈氏 2。商朝被后世称为殷朝,以下大事中,与此有关的是() A。商汤伐夏B。牧野之战C。盘庚迁都D。武王伐纣 3。常言道:“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当年姜尚等待的贤明君主是() A。黄帝B。夏启C。商汤D。周文王 4。“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抵抗。”说明这句话正确的历史大事是() A。国人B。世袭制代替禅让制C。实行分封制D。盘庚迁都 5。暴君亡国,明君兴政。参照这一标准,以下四人中,与其他三人明显不同的一位是
22、()A。商汤B。商纣C。周文王D。周武王 6。禅让制的依据是()A。财产B。武力C。德才D。门第 7。说夏朝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其主要缘由是() A。产生了奴隶主和奴隶两个阶级B。国家机构初具规模,成为阶级压迫的工具 C。国王居住在宽大、雄伟的宫殿里D。国王暴虐无道,统治黑暗 8。以下大事中,距今4000年左右的是() A。商汤灭夏B。武王伐纣C。世袭制代替禅让制D盘庚迁殷 9。在西周时期,既给予诸侯相关权利,又要求诸侯履行相关义务的制度是() A郡县制B分封制C礼乐制D中心集权制 课堂反思:(写下你在这课中的收获和困惑) 2023年七年级历史教案篇5 学习目标: 了解夏、商、西周更替的根
23、本史实,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看历史进程、分析历史大事,熬炼初步理清历史进展线索的力量。 学习西周统治者为稳固统治实行的分封制的简况,为进一步了解我国夏、商、西周奴隶制经济、文化的进展奠定根底。 教学重点:夏朝的建立;西周分封制; 教学难点:西周分封制; 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采纳活动法教学,将常规课活动化;通过小组合作、年月尺、历史短剧、辩论等形式,激发兴趣,加深对学问的了解,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学习过程及指导: 一、导入新课: 观看flash动画“大禹治水”导入: 师:大禹因治水而威望大增,他凭借日益增长的威望和权力,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夏朝
24、经受了多少年?夏朝以后紧接着哪个朝代?今日我们一起来学习第5课夏、商、西周的兴亡。 二、学习新课 1.夏朝的兴衰 (1)夏朝的建立 首先请同学观看多媒体屏幕上夏朝统治区域示意图并阅读课后自由阅读卡,为学生设疑:这些历史资料说明白什么?(夏朝已是早期国家了),并由此让学生总结出夏朝奴隶制国家的建立和特点。然后提出问题:我国从原始社会的氏族、部落进展到奴隶制国家是社会的进步还是倒退?请同学分组争论,得出结论。 (2)末代暴君夏桀 首先多媒体展现夏桀把人当坐骑插图,引起学生留意,然后阅读教材,请同学争论:夏桀比得上禹吗?表现在哪里?这样学生在争论中得出结论,自然能体会到夏朝的灭亡,并由此因此本节其次
25、个内容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 2.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 (1)提出问题:商汤为什么能灭夏?学生在争论中得出结论,自然记忆夏的灭亡和商的建立. (2)指导学生争论:后世为什么把商朝又成为殷朝?当时商王盘庚为什么要迁都?引出商王盘庚迁都的内容。在争论中加深印象。 (3)多媒体展现商都城示意图,请同学指出商的统治区域,设问这样的一个大国是怎样灭亡的呢?过渡到暴君商纣。 请同学叙述纣王的残暴 (4)请同学表演“姜太公钓鱼”的故事,增加趣味性,并引出“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佳话,在表演中使同学了解文王求贤若渴重用人才的品德。 教师总结:文王的做法为武王伐纣奠定了根底,过渡到牧野之战 (5)多媒体展现牧野之战
26、示意图,请同学描述当时战斗的景况,得出牧野之战导致商灭亡西周建立。 (6)最终请同学分组争论教材23页“动脑筋”分析答复: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取得成功的缘由,加深印象。并设问西周建立后怎样才能稳固统治,过渡到下一个内容。 三、课堂小结 利用歌谣来小结: 夏朝开国是夏禹,早期国家已建立。商汤灭夏建商朝,盘庚迁殷到殷商。 王位传给儿子启,禅让从今变世袭。出名暴君是纣王,武王伐纣灭掉商。 夏朝经受470年,暴君夏桀被商取。 四、课堂练习: 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 A.夏朝B.商朝C.西周D.东周 2.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成“家天下”局面开头于 A.禹B.启C.桀D.周武王 3.以下国王中
27、,生性残暴并最终导致国家灭亡的有夏桀商纣周厉王周幽王 A.B.C.D. 4.西周的众多诸侯,是通过什么产生的 A.奴隶制B.世袭制C.分封制D.禅让制 5.辩论: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发觉奴隶制度是一个特别野蛮、残酷的制度,奴隶在社会上没有任何的权力和自由。而恩格斯却说:“采纳奴隶制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你的意见如何?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进步还是退步? (正方:进步;反方:退步) (学生思索辩论略。通过辩论的形式使学生最终到达“释疑解惑”的作用,学生学习的兴趣陡然上升.并且引导学生知道虽然奴隶制很残酷,但是采纳奴隶制,生产力提高了,是社会的进步。) 6.课外活动:假期你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假设你
28、是河南省历史博物馆的一名讲解员,当参观者向你询问有关夏、商、西周兴亡史时,你将怎样向他们介绍? 2023年七年级历史教案篇6 一.课前导学 (一)认清学习目标,明确学习要求: 1.了解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产生和完善的状况; 2.分析科举制度的影响; 3.熟悉科举制度的消失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历史进步,是隋唐富强的因素之一,符合当时社会进展的需要。从而熟悉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组成局部。 学习重点:科举制度的创立、完善、影响; 学习难点:科举制度的影响。 (二)课前自学 1.依据学习目标,结合图片仔细阅读课文中全部内容,并思索目标中的问题; 2.独立做好下面的根底学问练习题,并进一步识记、稳固:
29、 (1)以来,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 (2)隋文帝开头用的方法来选拔官员; (3)隋炀帝时正式设置,我国科举制度正式形成。从今,门第不高的,可以凭才学作官;选拔官吏的权力,也从集中到; (4)唐朝科举制度渐渐完善,以、两科最重要。 (5)唐太宗即位后,扩大了的规模。进士科考中第一名的,称为; (6)武则天时,开头了,并增设了; (7)唐玄宗时,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促进了唐诗的富强; (8)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连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才被废止。 二.沟通展现 三.小组争论 1.科举制度是怎样创立的?如何得到完善? 2.科举制度创立起了什么作用? 四.达标训练 (一) 1.科
30、举制度在朝创立,在朝渐渐完善,直到才被废止; 2.在科举制度创立的过程中消失的关键人物是、; 3.在科举制度完善的过程中消失的关键人物是、; (二) 1、我国科举制正式诞生于()A.唐太宗B.唐玄宗C.隋文帝D.隋炀帝 2、科举制创立于()A.隋朝B.唐朝C.西汉D.魏晋 3、科举制逐步完擅长()A.隋朝B.唐朝C.明朝D.清朝 4、科举制废除于()A.隋朝B.唐朝C.明朝D.清朝 5、首创殿试、武举的是()A.唐太宗B.武则天C.唐玄宗D.隋文帝 6、有利于唐诗富强的是()A.唐太宗B.武则天C.唐玄宗D.隋文帝 7、以下关于科举制度的说法中,不正确的选项是 A.唐代创立并完善了科举制度B.
31、科举制度就是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人才 C.进士科是唐代普遍推崇的科目D.科举制度激发了读书人的自信和热忱,推动了唐代社会的进展 8.与科举制有关的成语“衣锦还乡”反映的是 A.参与科举考试还乡时可获得一套新衣B.读书人在科举考试考中后地位有巨大变化 C.只有身穿锦衣才会允许参与考试D.读书人用华美的服饰来证明自己的身份 (三)阅读以下材料: “英国大百科全书中说: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纳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进行的考试。” 请答复: (1)材料中的“选举制度”指的是什么制度?制定该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2)这一制度开头于哪个朝代?谁统治的时候正式诞生? 2023年七年级历史教案篇
32、7 【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 1 、学问与力量 了解春秋战国的起止时间。知道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的名称。识读“春秋形势图”和“战国形势图”,找出春秋五霸及战国七雄的详细地理位置,把握识读历史地图的根本技能。知道齐桓公称霸、晋楚争霸、晋分三家、合纵联横的历史事实,从正反两面分析诸侯争霸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收集与本课有关的历史故事,培育检索资料的力量和集体协作的精神。通过叙述与本课有关的历史故事,培育学生的语言表达力量。引导学生思索“齐桓公为什么能够称霸”,培育学生的理解力量。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利用本课丰富的历史材料,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通过卧薪尝胆等故事,激发学生从小树立远
33、大抱负和为实现抱负不畏困难的恒心毅力。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七年级学生,他们的分析、归纳和规律思维力量都还有待于提高。但七年级学生具有极强的求知欲和奇怪心,迫切盼望通过自己的努力猎取新的学问并呈现自己,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较强。因此在教学中应充分敬重学生的认知进展规律,因材施教。 【重点难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培育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难点:本课时间跨度大,人物多,头绪杂,学生不易把握。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课程导入 【导入新课】:观看视频(多媒体播放) 2700多年前,华夏大地进入了凡有血气,皆有争心的大争之世。在那个激荡的时代,勇者彰显崛起之势,智者掀起
34、变革风暴,谋者解开兴亡之谜,这就是中华文明正源生成的春秋战国时代。悠悠岁月沉封了那个金戈铁马、英雄浪漫的时代,留给我们的是古老的历史斑痕与辉煌而又沉重的幻想。今日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七课、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 活动2【讲授】教学过程 西周末年,昏聩的周幽王为博美人一笑上演了一出烽火戏诸侯的闹剧,最终付出了身死国破的沉重代价,公元前771年犬戎攻破镐京,西周灭亡。其次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中国历史进入东周时期。东周分成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请同学们在课本中找出春秋、战国的起止时间和名称的含义。(学生找出并答复)同学们请留意,春秋时期是我国奴隶制瓦解的时期,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制度形成的时期。 下面我们
35、来学习第一幕:说周王衰落 看纷争四起 看多媒体出示的图片,从图片中我们看到东周时期,周天子已经失去了往日的权势,春秋时期,周天子的实力大大下降,到战国时期,周天子的地位就更可怜了。而正是在此时,诸侯国为争夺霸权,绽开了剧烈的竞争。下面我们就依据材料来分析诸侯争霸的缘由。通过出示两则材料来帮忙学生分析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缘由。(一是周天子势力衰落,诸侯势力变得强大。二是为了争夺土地、财产、人口和权力。)实质就是为了猎取周天子过去享受的政治、经济特权。 下面我们来看其次幕:观春秋烽火 看霸主雄风 春秋时期先后消失了五位霸主,他们分别是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史称“春秋五霸”关于春秋五
36、霸还有另外一种说法你们知道吗?(学生答复) 最先称霸的是齐桓公,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并结合教师的提示来分析齐桓公成为春秋首霸的缘由。(学生分析并作答,教师总结。)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在葵丘进行诸侯盟会,周天子派代表参与,正式成认了齐桓公在中原的霸主地位。 齐桓公之后起来参加争霸的是晋国和楚国,这两国数次联合盟国在中原地区对决,先后持续百余年,是春秋时期最壮丽的景象。 在晋楚争霸中,晋文公通过城濮之战一跃成为中原霸主。(教师讲解) 虽然称霸受挫,但楚国并没有放弃对霸主地位的追求,到楚庄王时,通过邲之战,楚国终成春秋一霸。(教师讲解) 请一位学生朗读每课一得,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最终实现了自己的人生抱负
37、。教育学生学习勾践的优秀品质。 春秋时期的两百多年间,诸侯们打了四百多场大战。到春秋末期,诸侯国锐减到二十几个。到战国时期主要只有七个国家了,历史上称为战国七雄。 下面我们来看第三幕:谈七雄兼并 解战国风云 战国初期,晋国分裂成韩、赵、魏三个国家,它们与原来的齐、楚、秦、燕并称为“战国七雄”。知道各国的位置,齐楚秦燕赵魏韩,东西南北上中下。介绍战国七雄的实力变化特殊是秦国,由学生扮演角色分析问题。进而导出“合纵”“连横”。闻名的纵横家秦国的张仪、魏国的公孙衍等。那么,“合纵”“连横”政策的结果如何呢?请同学们依据材料进展分析,教师进展指导。得出结论:合纵失败,秦国壮大,为后来秦灭六国奠定了根底
38、。 问题探究:有人说,春秋战国时代把人们带进了战乱,对社会起了破坏作用,延缓了历史的进展;有人说,春秋战国时代是“在战斗中成长”,推动了历史的进展,你的观点如何呢?(依据材料进展分析) 恢弘壮丽的春秋战国时期还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下面来看第四幕:讲趣味故事 悟历史才智 请一位学生生动地叙述一个成语故事,然后一起领悟其中的才智。教师排列一些相关的故事其启发。 春秋战国,纷争不休,在争霸与兼并的过程中,国家渐渐走向统一。最终秦灭六国,一统天下。历史告知我们,统一是历史进展的主流。 让我们把视野移至海峡两岸,那一弯浅浅的海峡成为很多中国人抹不去的乡愁,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全世界炎黄子孙共同的心愿和幻想。遥想当年,国弱民穷,山河破裂,梁启超先生写下了脍炙人口的少年中国说,鼓励了一代代中华儿女前赴后继、努力拼搏;看今朝,国泰民安,复兴在即,我们有理由信任,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全国人民万众一心、齐努力、共奋斗、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加,祖国的统一大业必将实现。请在座的每一位同学牢记:中华复兴,重担在肩! 活动3【练习】课堂练习 四、作业 多媒体出示作业:当堂练习。 活动4【活动】课堂活动 请一位学生生动地叙述一个成语故事,然后一起领悟其中的才智。教师排列一些相关的故事其启发。 活动4【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