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历史教案七年级上册7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历史教案七年级上册7篇.docx(3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年历史教案七年级上册7篇 制定教案是我们开展教学工作前的首要任务,通过书写一份教案,老师的实力肯定都得到提升。我今日就为您带来了历史教案七年级上册7篇,信任肯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历史教案七年级上册1 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两汉时期经济发展为我国两汉盛世奠定基础。培育学生综合归纳的实力; 使学生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作用与反作用有一个初步相识。 2、过程与方法 教学中用谈话法,师生互动,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培育分析问题、概括问题的实力。 3、情感看法和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相识到两汉是我国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期,这和两汉四百年
2、的政治统一、文化积累是分不开的。 重点和难点 加强集权的经济措施是本课的重点子目。 如何正确分析相识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缘由是本课的一个难点。 课时 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方式与方法以探讨为中心的综合启发式教学 授课过程 一、老师可以导入框中的歌谣导入新课。 二、讲解并描述农耕技术的改进时,可分为三个方面讲解: 1、农业成就: 汉武帝和东汉明帝时,两次治理黄河;东汉明帝时派王景治理黄河。 2、丝织业:汉朝丝织品已运用提花机。 3、冶铁:杜诗独创水排,利用水利鼓风冶铁,比欧洲早一千多年。 对于这些,学生由于接触太少,不易理解。 三、经济措施: 1、汉武帝将地方的盐铁经营权、铸币权,收归中心;中心统
3、一铸造发行五铢钱,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实现了经济上的大一统。 2、西汉的都城长安和东汉的都城洛阳称为东西二京,商业区叫市。 关于加强集权的经济措施重点介绍汉武帝时将地方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心,统一铸造五铢钱。关于两汉商业的旺盛状况,可将重点放在介绍长安、洛阳的繁盛,包括城市的规模、布局、商业活动等方面。可结合本课的活动与探究进行讲解。 四、讲完全课,老师可对农业、手工业、商业三者间的关系,让学生动手制作图表展示。对两汉经济旺盛缘由的分析。对于程度较好班级,可激励学生自由探讨回答,对于程度较差的班级,老师应提示、启发,引导其回答,最终进行小结。 五、作业:课后习题 附:板书设计 一、农业成就
4、: 1、汉武帝和东汉明帝时,两次治理黄河; 2、东汉明帝时派王景治理黄河。 二、丝织业:汉朝运用提花机。 三、冶铁:杜诗独创水排,比欧洲早一千多年。 四、经济措施: 1、汉武帝将盐铁经营权、铸币权,收归中心;统铸五铢钱,实现了经济上的大一统。 2、西汉的都城长安和东汉的都城洛阳称为东西二京,商业区叫市。 历史教案七年级上册2 一、课程目标 (一)内容标准 简述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等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 (二)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 知道河姆渡和半坡遗址距今年头、所处的地区、自然条件、主要种植物和饲养物、生产工具、房屋特点、陶器的运用以及纺织、渔猎等其他生产生活状况。通过实物图片或考古纪录片,
5、让学生视察、复述原始农耕文化产生、发展的概况。 2.过程方法与实力 通过对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与前人在衣食住等生产生活方面的比较,概括出中国远古农耕文化的基本特征,初步相识人类进步的规律,初步培育比较、分析、归纳和概括问题的方法与实力。 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祖国境内河姆渡、半坡居民为代表的原始人类所取得的成就,感受我们先民的生存才智和为人类文明作出的贡献,增加民族骄傲感。 人类由采集到农耕生活的转变过程和河姆渡、半坡居民生活的状况,说明人类的每一次进步,都是经验了漫长的历史探究和艰苦的劳动实践取得的。通过学习感受劳动和创建的艰辛与价值,培育百折不挠的奋进精神与艰苦奋斗的优良品质。 二
6、、教学要点 重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河姆渡、半坡居民的生产与生活状况所反映出的原始农耕生活的状况。这是属于知道和了解层次的学问。 难点: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对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的概括。这是属于较高层次的实力要求。 教学过程: 课前导入:我们已经学过中国远古人类,知道了目前所知中国最早的远古人类(稍稍停顿,让学生来回答。)元谋人,他们生活的年头距今170万年。遗留人类化石残骸最多的北京人,北京人的食物的主要来源采集和狩猎,他们运用的石器旧石器,打制石器,他们已经会用火。 讲授新课: 在距今约八千年前后至约四五千年前,中华文明又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农耕时代,为了大家学习这一时代的历史,教材细心选择了两个文
7、化遗址:西安半坡原始聚落遗址、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他们分别代表中国的北方(黄河中下游地区)和南方(长江流域)。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8页看图“我国原始农耕时期的文化遗址分布图”,在图中找到这两个文化遗址。 这两个遗址呈现了南北不同的原始农耕风貌,接下来我们再通过学习比较来相识两个时期在距今年头、生活地区、原始农耕工具、原始家畜饲养业、原始手工业等方面的不同。 我国的北方和南方气候差异很大,这种气候的差异对原始人类的影响很大。由于人们的生产力水平很低,科学技术有限,人们折服、改造自然的实力也有限。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和水稻的国家之一,粟和水稻分别在北方和南方的种植,一方面说明人们对自然的依靠。一方
8、面也说明无论是在北方、还是在南方,我们的祖先们都创建了绚丽的原始农耕文化。 小结: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也许了解了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两个代表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的原始农耕生活特征,现在请同学们说说从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的农耕生活中,你看到了什么?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在自己劳动成果中体现出来的才智与淳朴的情感,以及他们对人类社会物质与精神进步做出的特有贡献。 历史教案七年级上册3 教学目标 一、学问与实力 (一)学问目标 了解夏、商、西周的更替的脉络,对每个朝代的建立时间、建立者、灭亡时间、亡国者等有一个基本的相识,驾驭西周分封制。 (二)实力目标 学习本课培育学生查阅资料,识别历史地
9、图,合作的实力。通过引导学生学习和驾驭基础学问,分析得出结论:夏、商统治者的统治看法干脆影响着国家的存亡。培育学生综合分析和概括、归纳的实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组,熬炼学生的合作实力;通过搜集整理资料、制作示意图、编写和表演历史剧、讲故事的过程,培育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通过抒发感想,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通过制作比较表、分组探讨等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多媒体协助教学手段的运用,提高学生的学习爱好,增加课堂容量。 度价值观 通过夏、商、西周历史的学习,相识到国家统治者的残暴统治激起人民的抗拒,最终推翻其统治,人民群众有权利通过肯定的形式和手段达到目的,树立民族责任感和法律意识。 重
10、点 我国的原始人类。 难点 通过奴隶制国家与原始社会对比,分析奴隶制度的进步性。 课时 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方式与方法 综合启发式教学。 教学思路 课前导学。 1、据学生的特点、实力、基础水平合理分组;学生以组为单位,查阅书籍、杂志、网站,搜集有关夏、商、西周的文字、图片、及视频资料。 2、夏、商、西周朝代更替状况表格。 3、有实力、有条件的学生可以制作相关的手抄报、课件等。 教学渗透: 1、上网查询、搜集和剪辑相关影视资料,渗透信息和多媒体技术的运用。 2、可用多种生动活泼的文艺形式加深理解和驾驭历史学问、总结学问要点,如编演历史短剧等以加深对本课内容的理解,使文、史融为一体。 教学过
11、程 1、导入新课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导入新课。前面学习了原始社会的有关内容,到原始社会末期,公元前20xx年,禹建立了中国历第一个国家夏。从今奴隶制在我国建立。 2、学习新课 学生通过预习已经对夏、商、西周三朝的内容有了一个大体的了解。再通过填充历史再现表格从整体上有一个脉络清楚的驾驭。 一、夏朝 1、建立时间:公元前20xx年。 2、都城:阳城。 3、建立人:禹。 4、禹死后,传位给启,从今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5、夏朝最终一个国王是桀。 二、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 1、在公元前1600年部落商在汤率领下灭夏。 2、商朝最终一个国王:纣(暴君),酷刑炮烙。 3、周武王继位,在公元前1046年,
12、周、商在牧野大战,商朝灭亡,西周建立。 三、西周在政治上实行分封制。 西周后期,政局混乱,发生了国人起义,赶走了周厉王,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夏桀、商纣的残暴统治引起了人民的剧烈抗拒。就夏桀、商纣的残暴统治,人民的抗拒。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先分组探讨。同学们还可绘制漫画,讲故事,写诗以及一切可以表现自己观点的形式都可以用来为自己服务,在形式问题上可以大胆探究,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历史教案七年级上册4 学问与实力 以教材中课文出现的基本人物、事务、时间和提示中对学生应驾驭学问的要求。 过程与方法 1、以多种角度来训练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方法的初步运用实力; 2、将阅读、听讲、识记三方面
13、材料综合起来的思维实力及独创、灵敏是思维品质的培育; 3、口头表达实力的熬炼。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1、批判地继承古代历史任务的道德、精神; 2、了解国家兴衰、个人成就、个人成败的缘由。 要求 1、开动脑筋,解放思想,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2、观点显明,论据充分,史论结合,有理有据; 3、不同观点的交锋要以理服人,要讲究辩论的技巧。 课时 1课时。 课型 活动课。 方式与方法 以探讨为中心的综合启发式教学。 授课过程 介绍老师去旅游暑假,我们有的同学常外出旅游,旅行社都会为游客细心设计旅游线路。假如老师外出旅游,你们能否设计一条的旅游线路呢?那么,请你们起先行动吧! 【找一找】利用节假日,搜集自
14、己家乡或居住地的历史名胜古迹的有关资料,设计出xx地名胜古迹一日游的线路,带着老师去旅游。 【讲一讲】每组选出一名学生担当导游,可一边讲解,一边展示搜集的图片、拍的照片、录制的录像或制作的网页,让老师及全体同学一起来了解家乡或居住地的历史名胜古迹。 【议一议】让学生就如何爱护好家乡或居住地的名胜古迹绽开探讨,自由发言,提出合理建议。 【评一评】由学生投票评比出家乡一日游或XX地一日游的设计线路。最终,由老师来评议出线路设计和导游。 历史教案七年级上册5 教学目标 学问与实力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在中华文明起源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状况,使学生了解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
15、济的发展水平,进而相识其发展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 本课教学用具是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方法是启发式的谈话法,设计探究问题与学生质疑相结合。 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同创建出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在自己劳动成果中体现出的才智与淳朴的情感,进而促发或增加学生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之心,对中华民族祖先的敬重之情。 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难点是大汶口文化时期出现的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这些概念和结论。 课时 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设计 1、导入新课 课本引言中伏羲氏教民熟食、结网捕鱼和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的故事,然后
16、学生带着问题预习课文,进入学习状态。 2、探究过程 (1)老师出示探究问题:假如你是一个生活在原始社会的人,仅靠在野外采集食物为生有哪些不便之处?(受季节改变和天灾影响大,食物来源不足够,须要不断迁徒,等等),然后引出获得固定的食物来源怎么办的问题,从而得出起先农耕生活是原始人类改善生存状态的关键的相识。 (2)学生阅读教科书上的白虎通引文,看看能得出什么结论。展示图片,让学生视察、比较河姆渡的原始居民建立的干栏式住房、半坡原始居民半地穴式房屋复原图,并让学生分小组探讨、分析这两种房屋建筑有什么不同? (3)展示历史图片:视察在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成就中,有哪些农耕经济现象?各种因素的内
17、在联系如何:原始农业中的生产工具与产量的关系,原始农业与渔猎的关系,原始农业与饲养业、手工制陶和纺织的关系,生产、生活与原始艺术和早期文字的关系,原始陶器和纺织与定居生活的关系等。 (4)利用我国原始农耕时代主要遗址图,学生指出河姆渡、半坡、大汶口的详细地点后,启发学生视察、分析该时代文化遗址分布的状况,找寻分布特点。 (5)在了解了大汶口原始居民农耕生产的内容后,让学生阅读课文的最终一段小字,然后激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探讨大汶口晚期的墓葬里,为什么有了随葬品?应怎样看这一现象? 3、巩固小结 (1)出示话题:我国的原始居民过着什么样的生活?你情愿生活在那个时代吗?为什么?(依据老师展示的历
18、史实物图片,学生发挥想象力,随意选择一种居民设计、表演他们一天的生活) (2)小制作:看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设计出一个经济好用的表格,对所学学问进行归类,明确农耕经济中的劳动分工。 4、举荐作业 (1)制作与本课农耕经济有关的自由阅读卡,可以是神化传闻、历史故事,诗歌,也可以是农耕小学问。 (2)有条件的学生,可以到农村感受一下农夫耕作的苦与乐。 附:板书设计 一、河姆渡的原始农耕 1、时间距今7千年 2、生活位置:河姆渡居民位于长江流域 3、农业:河姆渡居民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4、河姆渡居民会建立房屋,还会开挖水井。 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1、时间距今五六千年。 2
19、、生活位置:半坡居民位于黄河流域。 3、农业:半坡居民种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4、半坡居民会制造彩陶。 三、大汶口居民 1、时间距今四五千年。 2、地点山东大汶口。 3、在后期,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 历史教案七年级上册6 【教学目标】 一、学问实力:识记大泽乡起义的时间、领导人;理解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意义;培育用主动观点和主动分析方法相识和分析历史问题的实力;学习因果分析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秦始皇,为巩固同意实行的措施引入新课;通过分析秦的暴政和陈胜吴广的关系,及陈胜吴广的起义与秦灭亡的关系,学习因果关系的方法。 三、情感、看法、价值观:揭露秦的暴政,确定和
20、赞扬陈胜吴广起义的首创精神及-暴政的历史功绩;相识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干脆动力和人民群众对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及教学突破】 重点: 1、大泽乡起义 2、秦朝的灭亡 难点: 1、秦朝暴政对农夫起义的影响 2、项羽刘邦反秦活动的作用 【教学突破】 秦始皇的暴政、秦二世的暴政是导致农夫起义爆发的主要和根本缘由,而陈胜吴广起义又是导致秦朝灭亡的干脆缘由,因此,本课的重难点有着较大的内在联系,要引导学生把握这些学问,最主要的是抓住其内在联系,分析因果关系,串联学问点,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教学打算】 老师: 1、秦末农夫起义动态图课件 2、秦暴政内容的课件 学生: 1、收集“焚书坑
21、儒”的有关史料 2、收集陈胜吴广的相关史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谈话: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解了我国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的建立,而这个国家的便是“千古一帝”秦始皇。为了巩固统治,秦始皇实行了一系列措施,有政治的、经济的、也有思想文化的,而这个思想文化方面的措施却成为引发农夫起义的暴政之一。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进入今日的新课陈胜吴广起义。 2、讲解:秦始皇是一位宏大的封建帝王,其在中国历的功绩不行抹灭,但是她有极其残暴,政治上专制独裁,经济上横征暴殓,而且还有严酷的刑罚,而最让人痛心的莫过于“焚书”和“坑儒”。请学生代表讲解自己收集的有关“焚书坑儒”的史料。 二、起义的缘由 1
22、、确定学生收集的史料,告知学生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初衷,是为了巩固在思想文化领域的统治,但结果去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破坏了人才。秦始皇的暴政还体现在残酷和剥削以及严酷的刑罚。 2、组织学生阅读56页有关秦始皇暴政的辅栏内容及相关图片资料,深化理解秦暴政。 3、引导学生了解秦始皇死后,胡亥夺位且昏庸残暴,可补充“指鹿为马”的成语加深学生的相识。 三、大泽乡起义 1、讲解并描述引导:秦二世的昏庸残暴,加速了秦的灭亡,也是引发秦末农夫起义的重要缘由,而干脆的缘由却是因为延误军期。究竟是怎么回事情呢。同学们阅读57页辅栏里的内容后就会知道大泽乡起义是怎么爆发的了。(在老师引导下阅读教材,了解到陈胜
23、吴广本是秦军队中的小官,但是因天气缘由误了军期,无奈之下,揭竿而起。 2、出示秦末农夫起义形势图的动态课件,讲解:就是在这样的状况下,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我国历第一个大规模的农夫起义由此起先。(看课件学生了解时间地点) 3、指图分析,告知学生大泽乡起义后,起义军东征西战,取得了较大的成果,但是由于阅历不足,吴广陈胜先后被害。陈胜吴广牺牲后,农夫起义接着发展,其中以项羽刘邦领导的农夫起义最为。 四、秦朝的灭亡 1、分析秦末农夫起义形势图,告知学生,继陈胜吴广之后,项羽和刘邦的队伍渐渐强大,其中项羽率部在巨鹿歼灭秦军主力,这就是历的巨鹿之战。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辅栏里的史料。 2、读
24、最终一部分材料(明确秦朝灭亡的时间和标记,也理解到秦朝灭亡就是秦末农夫起义的结果 历史教案七年级上册7 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知道甲骨文、金文等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化;了解夏朝和商朝的历法、战国的24节气;知道扁鹊的成就;了解屈原和编钟。 2、过程与实力:通过分析史料和搜集资料,培育学生收集、处理、运用资料的实力,培育提取有效信息的实力。 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劳动人民在古代就创建了辉煌的文明,培育学生民族骄傲感和民族自信念;通过具体了解古代科技成果,激发学生学习爱好,培育严谨的治学看法;通过学习诗人屈原,对学生进行道德情操教化。 重点与难点 本课重点是甲骨文、商朝历
25、法和诗人屈原。 本课难点是甲骨文的字型结构、古代历法和离骚的艺术成就。 课时 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方式与方法 综合启发式教学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故事法) 我们同学每天都在读书、写字,要接触大量的文字,文字帮助我们记事、传达信息、获得信息,文字对我们来说太重要了。同学们有没有想过,我们的祖先在文字没产生之前是如何记事、传达信息的呢?(学生能说出结绳记事、刻符号等等) 一、文字的演化 1、先展示各种文字-陶器刻符、甲骨文、金文、竹简、帛书(让学生有一个感性相识) 2、关于这些文字,你想知道些什么呢?你对哪种文字最感爱好呢?(让学生选择学习内容) 3、甲骨文:商朝的文字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称为甲骨
26、文。今日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发展来的,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起先的。 商周的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叫金文 4、小结:随着书写工具的改变,字体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展示(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书法条幅,学生感受书法艺术美,陶冶了情操,同时对文字字体演化有了简要的了解)。可见,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字字体在进行不断的演化,向着简明、快捷的方向发展。 汉字形声表意,历经千年而不衰,成为维持和联结我们中华民族的根。希望同学们酷爱我们的汉字,并写英雄字好吗? (这种形象直观的教学能发挥多种教化功能,既可以使学生清楚驾驭我国汉字的早期演化过程,也可以通过了解造字方法增加学生精确运用汉字的本事,还可以
27、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爱好,更能够培育学生视察和归纳问题的实力。) 过渡:随着对天象的视察,我国的历法发展起来。 二、向学生展示网上的资料) (1)什么叫历法? (2)夏朝的历法的独创、商朝历法的特点、战国24节气从生活入手,让学生了解历法和24节气,并让学生深化思索他们的作用。让学生课下接着搜集24节气的谚语。 三、扁鹊 名医扁鹊,望、闻、问、切四诊法 补充扁鹊的资料,培育学生搜集资料和运用资料的实力 四、屈原 诗歌赏析,体会屈原的思想感情,并从中受到启迪。 (说明:离骚是屈原被流放后用诗歌形式写成的自叙传,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长的抒情诗。表达了崇高炙热的酷爱祖国和人民的激情。同时通过阅读和分析离
28、骚,教化学生相识学习两千多年前的屈原忧国忧民、高洁耿介的崇高品德和为追求志向坚韧奋斗的精神。) 五、战国时期盛行钟鼓之乐 供应一些资料供学生了解。 六、整合学问:纲要学问图(可让学生自己画,小组相互沟通) 七、总结相识:(总结出今日的收获,并引导学生接着探究) 1、通过学习这些学问,你还有哪些想进一步了解?你准备怎样接着去了解呢? 2、对于这些学问,你还能用其他形式表现出来吗? 3、约定:把自己探究的成果相互沟通和展示。 附:板书设计 1、商朝的文字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称为甲骨文 2、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起先的。 3、商周的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叫金文 4、历法产生于夏朝,完擅长商朝,战国时测出24节气。 5、名医扁鹊,望、闻、问、切四诊法。 6、战国时期,楚国的屈原创建出一种新的诗歌体裁,称为楚辞。 7、战国时期盛行钟鼓之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