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地调查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场地调查实施方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土壤污染源调查实施方案%:,名目1 概述11.1 背景1)1.2 调查目的和原则21.2.1 调查目的21.2.2 调查原则21.3 相关依据31.3.1 政策法规31.3.2 技术导则、标准及标准31.4 调查工作内容32 现场采样方案5:2.1 布点原则5(1) 土壤样品布点原则5(2) 监测井布点原则52.2 土壤监测布点与采集5(1) 点位布设5(2) 采样方法62.3 地下水监测布点与采集6(1) 点位布设6、(2) 地下水检测井建设6(3) 地下水的采样7(4) 地下水样品的保存和存储83 试验室检测方案83.1 检测因子83.2 检测方法84 质量掌握措施84.1 现场采样安
2、全作业保证9|4.2 现场工作要求94.3 样品采集、保存及运送质量保证措施94.4 试验室检测质量保证104.5 报告签发质量保证措施101 概述1.1 背景为提高土地利用质量和效益,加强场地在用地期限内利用状况的环境治理,环境保护部于 2023 年 7 月份公布场地环境调查技术导则HJ25.1-2023 和HJ25.2-2023 ,其中规定了场地调查中场地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调查的原则、内容、程序和技术要求。当场地存在污染物浓度超过相应评价标准时,则可能存在安康风险,应进入场地环境具体调查与安康风险评估阶段,开展具体调查监测与人体安康风险评估。假设场地人体健 康风险超过可承受水平,则进入污染场
3、地治理修复环节。反之,假设具体调查与安康 风险评估阶段确定场地安康风险在可承受水平内,则可进展土地的再利用。1.2 调查目的和原则1.2.1 调查目的初步确定场地内的土壤和浅层地下水是否被污染,如查明污染,则调查场地的污染程度和范围,评估场地内土壤和地下水的环境状况,并依据环境调查结果建议客户是否在转变场地使用功能阶段实行进一步措施以确保无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相 关环境责任。、1.2.2 调查原则(1) 针对性原则:针对场地的特征和潜在污染物特性,进展污染物浓度和空间 分布调查,为场地的环境治理供给依据。(2) 标准性原则:承受程序化和系统化的方式标准场地环境调查过程,保证调查过程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4、。(3) 可操作性原则:综合考虑调查方法、时间和经费等因素,结合当前科技进展和专业技术水平,使调查过程切实可行。1.3 相关依据1.3.1 政策法规(1) 关于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意见环发 2023 48 号(2) 关于保障工业企业场地再开发利用环境安全的通知 环发2023 140号(3)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打算国发 202331 号1.3.2 技术导则、标准及标准(1) 场地环境调查技术导则 HJ 25.1-2023(2) 场地环境监测技术导则 HJ 25.2-2023(3) 土壤环境质量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2023)(4)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标准 HJ/T 166-
5、2023(5) 土工试验方法标准 GB/T 50123-1999 (6) 污染场地术语 HJ682-2023(7) 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标准 HJ/T 164-2023(8) 地下水质量标准 GB/T 14848-931.4 调查工作内容本次调查评价范围为地块范围内的土壤和地下水。主要工作内容如下: 场地历史资料收集和初步整理、现场踏勘和走访、现场工作方案编制、现场调查、 样品分析测试、综合争论与报告编制。场地环境调查的工作内容和程序见图 1。场地历史资料收集和初步整理 :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收集场地的历史资料并整理,依据历年航片资料对地块进展初步研判。收集地块周边地质环境资料,尤其是 土壤和地下
6、水历史资料信息,初步推断场地的潜在受污染区域。现场踏勘和走访:实地踏勘场地及相邻场地的使用现状,通过人员访谈了解场 地及周边地块的历史状况。污染识别状况分析:对收集的资料以及现场踏勘,识别可能导致土壤和地下水 环境污染因素。现场工作方案 依据场地历史资料、现场踏勘及人员访谈成果,编制现场 工作方案。试验室分析:通过试验室分析,确认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物。工程启动资料收集与分析现场踏勘人员访谈污染识别状况分析制定初步采样工作打算现场采样试验室分析初步调查结果分析质量掌握和质量管理编制场地环境初步调查报告初步调查工作完毕综合争论与报告编制 :编写本次场地土壤地下水环境调查报告,包括描述现场工作状况、现
7、场地层概况、水位、现场观看结果等内容。初步调查步骤如以下图1。图 1 场地环境调查工作步骤依据场地环境调查技术导则,依据前期收集的资料以及信息的核对制定初步监测工作打算,包括核查已有信息、制定初步监测采样方案、制定安康和安全防护措施、制定样品分析方案、制定质量保证和质量掌握程序等工作内容。公司派员工进展实地走访调查及踏勘,并按公司专用地块调查现场状况记录 表记录,现场踏勘及污染状况识别完毕,进入现场初步调查阶段。2 现场采样方案2.1 布点原则(1) 土壤样品布点原则代表性:采样应以采集代表性样品为主要原则,采样位置合理性掌握;针对性:点位布设应依据地块现场踏勘的实际状况, 尽可能选择最有可能
8、受 到污染影响的区块布设样点,还必需考虑到区块外界可能对区块内产生潜在的影响 地块;垂向影响性:地块周边地区存在潜在污染因素时,需在靠近污染的区块布设样点的同时,采集样点处土壤剖面样品,以便把握污染的垂向影响状况。(2) 监测井布点原则有效掌握性:以尽量掌握监测单元区地下水特征为主,有效反映监测单元区 地下水质量状况;查明地下水流向:以边界范围为掌握,查明地下水的主要流向;迁移性:当地块内存在潜在污染源时,在现场踏勘的根底上,在潜在污染源 区及其可能迁移线路沿途布设监测井;潜在污染鉴别:地块周边地区存在潜在污染因素时,需在靠近潜在污染源区 布设监测井;系统性采样:监测井成井过程中,应依据实际需
9、要配套采集土壤和地下水样。2.2 土壤监测布点与采集1点位布设对于每个监测点位, 依据现场状况可分两层或三层采集土壤样品,但整个场地至少50% 的监测点位要分三 层采集土壤样品。依据工程总面积,现场调查状况和卫星图以及工程历史用途,依据标准并结合实际状况确定网格布点面积。以及表层土壤、深层土壤及饱和带土壤点位。这些点位利用现场采样仪器筛选出适合样品带回试验室分析,并在场地外肯定区域未经外界扰动的区域取暴露土壤作为比照监测点表层土壤。2采样方法表层样品可以用人工方法采集,深层样品要求使用 钻机或其他具有一样功能钻机采集。当到达预期深度时,钻杆头部安装的取土器或螺杆会布满土壤,用专用刮刀将其上附着
10、的土壤外表一层刮去,剩余的土壤装进土壤采集袋里或样品 瓶中,贴上标签,然后送入试验室进展分析。记录土壤的颜色和气味等现场观看结 果, 并填写现场钻孔记录。现场土壤 VOCs 样品单独采集于预先装好土壤本底调查溶剂的 VOCs 专用样品瓶中,其它土壤样品用避光玻璃样品并装好,密封冷藏保存于样品箱中, 表层土壤采样量不少于1000g,深层量不少于500g,样品采样完成当日送达试验室。 VOCs 直接上机测定,石油烃是土壤样品分装于顶空样品瓶中直接测定,重金属及其它工程。为了保证采集样品的质量,在采样过程中,全部进展钻孔操作的设备,包括钻 头、钻杆以及临时管套,在使用前以及变换操作地点时,都要依据以
11、下清洁步骤进 行清洗,以避开穿插污染:自来水冲洗;用蒸馏水清洗;空气中晾干。2.3 地下水监测布点与采集(1) 点位布设地下水采样时应依据场地的水文地质条件,结合调查猎取的污染源及污染土壤特征,应利用最低的采样频次获得最有代表性的样品。地下水监测井的布设按区块掌握、重点加强的原则进展布设。即是在了解调查地块区域性地下水流向的根底上,对整个地块调查范围进展了地下水流向的掌握性监测布设。(2) 地下水检测井建设地下运用钻井设备,承受高液压动力驱动,将 110130mm 的钻具 钻至潜水层水再往下 3 米。监测井安装 60mm的PVC 材料的井管,井管底部1.5m 为滤水管另一种为0.7m, 其余为
12、盲水管。滤水管底部应安装一个 10cm 的管帽,水井顶端的盲水管上也需安装一个10cm 长的管帽。井的顶端一般超过地面0.2-0.5m。选取 20-40 目优质纯洁石英砂作为滤料,将石英砂注入井管和中空螺旋钻钢管之间,直至石英砂高出滤水管局部约20cm,然后投入400 目膨润土形成一个环形密封圈起隔离作用,以密封地下水监测井。在整个过程中一边注入填料,一边拔起中空螺旋钻钻杆,务必做到填充结实。成井完成后,最终用混凝土修建井台,安装井盖,并放置井牌。监测井建成后,需要清洗监测井,以去除细颗粒物质堵塞监测井并促进监测井与监测区域之间的水力连通。清洗地下水用量需大于 5 倍井容积。每次清洗过程 中抽
13、取的地下水,要进展 pH 值和温度的现场测试。洗井过程需持续到取出的水不 混浊,微小土壤颗粒不再进入水井;洗出的每个井容积水的 pH 值和温度连续三次 的测量值误差需小于 10,洗井工作才能完成。为了避开污染和穿插污染,每个检 测井指定1 个贝勒管。现场工程师书面记录现场测试结果于公司地下水专用表单中。(3) 地下水的采样为了避开污染和穿插污染,在地下水采集期间承受专用的贝勒管采集,每采集1 个水样使用一套专用贝勒管。为了避开污染,采样期间使用专用手套;采样前清洗取样的贝勒管;在地下水样品被采集后,马上装入事先预备好的采样瓶并用聚四氟乙烯薄膜密封;地下水 VOCs 的采集,装于指定的地下水VO
14、Cs 样品瓶中,样品瓶中不得有气泡,否则重采集。每个点位其它采样容器有:1000ml 聚乙烯瓶2 个,1000ml 棕色玻璃瓶2 个,500ml 棕色玻璃瓶1 个,VOCs 专用瓶2 个。(4) 地下水样品的保存和存储针对不同的检测工程,按要求将保护剂参加地下水样品中,同时样品在采集 后被马上保存在专用的冷藏箱内,冷藏箱温度应在4左右;密封的样品将被马上送往试验室分析;样品在各自的保存期内进展分析包括前处理。3 试验室检测方案3.1 检测因子土壤调查因子:pH、六价铬、铊、锑、砷、铍、镉、铬、铜、铅、汞、镍、银、 锌、硒、钼、钴、氰化物、氟化物、总石油烃、有机磷农药、有机氯农药、酚类化 合物、
15、挥发性有机物VOCs,半挥发性有机物SVOCs。地下水调查因子:pH、六价铬、铜、锌、砷、汞、镉、铅、镍、硒、锑、锡、 银、铍、钴、钼、氟化物、氰化物、总石油烃、多氯联苯、酚类化合物、有机磷农 药、有机氯农药、挥发性有机物VOCs,半挥发性有机物SVOCs。3.2 检测方法承受国家标准方法、行业标准方法标准方法。所承受的检测方法必需在担当检测单位的计量认证资质力量表范围内。4 质量掌握措施本次监测工作全程承受文明施工清洁作业方案。现场使用的仪器设备、耗材等 妥当放置,监测过程中做到取样不污染采样点环境,产生的杂物、垃圾等妥当保存, 监测完毕后彻底清洁现场,使现场保持和采样前状态根本全都。现场监
16、测过程中向 客户借用的仪器、物品等在监测完毕后需原样奉还。在监测过程中和客户保持和谐 的关系, 遵守客户的各项规章制度,觉察问题准时与客户沟通,敬重客户,文明施 工,最大程度的协作客户的需求,监测过程在保证监测质量的条件下,满足现场及客户要求,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为客户供给满足的监测效劳。4.1 现场采样安全作业保证现场采样过程中依据试验室安全治理程序执行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安全规章。现场工程师在外出过程中,应遵守交通规章。现场工程师动身前应依据检测工程携带必要的防护装备,如活性碳口罩,手套,防滑鞋等,同时预备相关的应急防护器材和医药急救包。采样应在确保安全的状况下才能进展。带入现场的试剂、材料
17、等采样介质须妥当保存,安全使用各种检测设备。采样时如消灭天气剧变或其他担忧全因素,应停顿采样,保证安全。4.2 现场工作要求现场记录:现场钻孔采样、洗井等工作应准时作好记录,记录内容包括样品的 观感性质、采样点的坐标、采样深度、现场检测数据等信息,并且对每个采样点位 置进展拍照。通过选择局部检测工程加采现场平行和现场空白,与样品一起送试验室分析, 掌握采样设备、采样容器以及现场环境对检测的影响。同时,增加运输空白以掌握 运输条件对检测的影响。4.3 样品采集、保存及运送质量保证措施采样过程中,实行质量保护和质量掌握措施,避开采样设备及外部环境等因素污染样品。实行必要措施避开污染物在环境中集中。
18、建立完整的样品追踪治理程序,内容包括样品的保存、运输、交接等过程的书面记录和责任归属,避开样品被错误 放置、混淆及保存过期。其具体要求如下:(1) 采样人员必需通过岗前培训、持证上岗,切实把握土壤、地下水采样技术,熟知采样器具的使用、保存、运输条件。(2) 全部样品加采不得少于 10%的现场平行样,10%的现场空白样。平行样采样步骤与实际样品同步进展,与样品一起送试验室分析。(3) 为防止穿插污染,在每个采样点采样前,采样工具均用10%的稀盐酸清洗两遍,然后再用蒸馏水清洗两到三遍。(4) 全部样品采集后马上装进指定容器中,密封、避光、冷藏保存。样品分别存放,避开穿插污染。(5) 采样过程中、样
19、品分装及样品密封现场采样员不得有影响采样质量的行为,如使用化装品,吸烟等。(6) 监测点应有两人以上进展采样,留意采样安全,采样过程要相互监视,防 止意外事故的发生。(7) 现场原始记录表填写清楚明白,做到记录与标签编号统一。 采样完毕装运前应在现场逐项逐个检查,如采样记录表、样品登记表、样品标签、采样点位图标记等有缺项、漏项和错误处,应准时补齐和修正前方可装箱, 撤离现场。样品在运输中派专人运送,严防样品的损失、混淆、沾污和破损。按时将样品送至试验室,送样者和接样者双方同时清点核实样品,并在样品交接单上签字确认。4.4 试验室检测质量保证试验室进展样品检测时,通过试验室空白、试验室平行、标样分析以及加标回 收,对检测过程进展质量掌握,对于土壤样品分析须做 10%的平行;当10 个样品以 下时,平行样不少于 1 个。对于地下水样品的分析, 每批水样分析时均须做10%的 平行样;样品数较少时,每批应至少做一份样品的平行双样,并在样品检测过程中 插入肯定数量的标准样品进展监控检测没有标准样品的检测工程,以加标回收试 验代替。平行分析的偏差、标准样品的测定误差或加标回收率应落在允许范围内。4.5 报告签发质量保证措施对原始记录和检测报告执行三级审核制。第一级为采样或分析人员之间的相互校对,其次级为科室或组负责人的校核,第三级为技术负责人或授权签字人 的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