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课外阅读(部编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2023学年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课外阅读(部编版).pdf(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课外阅读(部编版)班级 姓名 成绩一、阅读短文,回答以下问题。(1 4 分)放风筝 杨柳青,放风筝,这是家乡小孩放在嘴边唱的一句话。记着这句话,元宵节一过,孩子们就盼望着刮风,巴望着下雨。刮上三天风,杨柳枝儿刮得柔了;下过几阵雨,杨柳嫩芽儿就退黄转青了。太阳一出,孩子们就急忙地将风筝放上了天。家乡的孩子们放的风筝不兴买,都是自己动手扎的。风筝扎得最好的要数邻居家的二虎子。二虎子头扁扁的,脑后拖着一根瘦黄的小辫子,脏兮兮的嘴唇上经常挂着鼻涕,脸上的眼睛很大、很亮,带着水似的,透出一股聪明灵巧气。他扎蜻蜓,能装上两只迎风翻动的眼睛;扎蝴蝶,能粘上一对软软的翅膀,让它在风
2、中飘悠;扎燕子,能使那剪刀似的尾巴上下活动。二虎子最拿手的是扎月亮风筝。那是用竹蕙和芦柴秆子扎的,先将竹熊弯成一个圆圈,再用一根芦柴秆横在中间,糊上纸后,又在芦柴秆的两头插上芦花头。插芦花头最讲究两边一样重,二虎子往往用手试,反反复复掂量才能插妥。家乡的孩子放风筝总是邀了一群孩子一块儿放,大孩子带着小孩子,热热闹闹的。很多孩子经了一冬的闷,到了春日的空地上,跑的、跳的、喊的、叫的都有。“哦一一大家一声喊,一只风筝就上了天孩子们跳前蹦后只忙一会儿,天上就飘满了花花绿绿的各式风筝。二虎子放的月亮风筝总是稳稳的、高高的,他放出的线经常挂下一个大弯子,牵了风筝的线试试,劲很大。有一次,二虎子还在一只蜜
3、蜂上系上一枝芦柴做的风笛,那蜜蜂在天上遇了风就嗡嗡地唱起歌来,放风筝的孩子听着这歌声,快乐劲就别提了。结尾1 家乡的孩子真爱放风筝啊!结尾2 家乡的孩子能扎风筝,会放风筝,真是聪明灵巧的孩子!结尾3 小小的风筝总是牵扯出家乡孩子对春的一片热情。结尾4 杨柳青了,风筝终于在孩子们的欢笑声中上了天。1 .认真读文章,完成下面的填空。(4分)风 筝 扎 得 最 好 的 要 数,他扎蜻蜓,能:扎蝴蝶,能;扎燕子,能。2.文 章 第 1 自然段写孩子们盼望放风筝,他们 盼着刮风”巴望下雨 是因为风会使变得,因为他们记着一句话:“。”这个段中等词语具体写出了孩子们急切的心情。请你再写两个能表现人急切心情的
4、词语: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5 分)3.这篇文章提供了 4个结尾,读读想想,选哪一个结尾最贴切?说说原因。(3分)二、课外阅读。五花山春天的山是绿色的,那绿色淡淡的,许多树叶刚冒出芽来,还带着嫩嫩的黄色呢。夏天的山也是绿色的,那绿色浓浓的,一片片树叶,不管是大的还是小的,都像被绿油彩涂过,连雨点落上去,都给染绿了。秋天的山不再是一种颜色了。下过一场秋霜,有的树林变成了金黄色,好像所有的阳光都集中到那儿去了;有的树林变成了杏黄色,远远望去,就像枝头挂满了熟透的杏和梨;有的树林变成了火红色,
5、风一吹,树林跳起舞来,就像一簇簇火苗在跳跃;还有的树林变处紫红紫红,跟剧场里的紫绒幕布的颜色一样。只有松柏秋霜,针一样的叶子还是那么翠绿。秋天的山一片金黄,一片火红,一片翠绿.人们给这五颜六色的山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叫 五花山。(1)这篇短文共写了_、_、_ 三个季节时候的山,重点写了一季的山的景色。(2)秋天的山有_、_、_ 等 颜 色。(3)用-画出第三自然段中的比喻句。(4)这篇短文按照 顺序来描写五花山。(5)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五花山”名字的由来。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牵 牛 花(片段)叶圣陶亲手种牵牛花,接连有三四年了。种在十来个瓦盆里,无从取得新的泥来加入,便从城隍庙的花店里买了一
6、包过磷酸骨粉,搀和在每一盆泥里,这算代替了新泥。瓦盆排列在墙脚,从墙头垂下十条麻线,每两条距离七八寸,让牵牛的藤蔓缠绕上去。这是今年的新计划,往年是把瓦盆摆在三尺光景高的木架子上的。这样,藤蔓很容易爬到了墙头;随后长出来的互相纠缠着,因自身的重量倒垂下来,但末梢的嫩条便又蛇头一般仰起,向上伸,与别组的嫩条纠缠,待不胜重量时重演那老把戏;因此墙头往往堆积着繁密的叶和花,与墙腰的部分不相称。今年从墙脚爬起,沿墙多了三尺光景的路程,或者会好一点儿。但兴趣并不专在看花,种 了这小东西,庭中就成为系人心情的所在,早上才起,工毕回来,不觉总要在那里小立一会儿。那藤蔓缠着麻线卷上去,嫩绿的头看似静止的,并不
7、动弹;实际却无时不回旋向上,在先朝这边,停一歇再看,它便朝那边了。有时认着墙上斑痕想,明天未必便爬到那里吧;但出乎意外,明晨竟爬到了斑痕之上;好努力的一夜工夫!即使没有花,兴趣未尝短少;何况他日花开,将比往年盛大呢。(1)联系上下文写出划线词语的意思。不胜:。未尝:。(2)老把戏 指的是什么?在短文中找出来。(3)你 从()这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对牵牛花非常爱惜(多选)。A.生长迅速,内心惊喜B.寻找新泥,悉心照料C.制作架子,期待开花D.每日观赏,寄托心情(4)为什么作者说 即使没有花,兴趣未尝短少?作者从哪里得到了兴趣?四、读下列短文,完成练习。(13分)春(节选)朱自清盼望着,盼望着,东风
8、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
9、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湿润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喷亮地响着。1.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中 赶趟儿 在文中的意思是()。(2分)A.来得及 B.争先恐后地开花 C.追赶2.第四自然段描绘了一幅()图。(2分)A.百鸟鸣春B.野外春游C.百花迎春3.大家在草地上是怎样活动的?结 合 画 的 句 子 写 一 写。(6分)4.选文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 之情。(3分)五、课外阅读。螳螂(节选)法布尔螳螂的大腿下面还生长着两排十分锋利的像锯齿一样的东西。在这两排尖利的
10、锯齿的后面,还生长着一些大齿。生长在小腿上的锯齿要比长在大腿上的多很多。而且,小腿锯齿的末端还生长着尖而锐的很硬的钩子,这些小钩子就像金针一样。除此以外,锯齿上还长着一把有着双面刃的刀,就好像那种成弯曲状的修理各种花枝用的剪刀一样。平时,在它休息、不活动的时候,螳螂只是将身体蜷缩在胸坎处,看上去,似乎特别的平和,甚至会让你觉得,这个小动物简直是一只热爱祈祷的温和的小昆虫。但是,它可不总是这样的,只要是有其他的昆虫从它们的身边经过,无论是什么样的昆虫,也无论它们是无意路过,还是有意地侵袭,螳螂这个刚才还是蜷缩着休息的小动物,立刻便伸展开它身体的三节,于是,那个可怜的路过者,还没有完全反应过来,便
11、已糊里糊涂地成了螳螂利钩之下的俘虏了。它被重压在螳螂的两排锯齿之间,移动不得。然后,螳螂很有力地把钳子夹紧,一切战斗就都结束了。无论是蝗虫,还是蚱嘛,或者甚至是其他更加强壮的昆虫,都无法逃脱这四排锋利的锯齿的宰割。它可真是个了不得的杀虫机器。1.按照短文内容填空。法布尔描写昆虫非常生动,比如本文中,他就运用了打比方的方法,把螳螂小腿锯齿上的钩子 比 成 了,把螳螂小腿锯齿上长着的双面刃的刀比成了。2.读了短文,我们可以用词语()来形容螳螂的腿。A.强壮 B.锋 利C.坚 硬D.巨大3.螳螂是怎样捕捉昆虫的?请 用 在 短 文 中 画 出 来。4.短文描写了一个怎样的螳螂的形象?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12、。六、课外阅读。松鼠(节选)布丰松鼠面容清秀,眼睛闪闪有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非常敏捷,非常机警。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的尾巴,显得格外漂亮;尾巴老是翘起来,一直翘到头上,身子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它们常常直竖着身子坐着,像人们用手一样,用前爪往嘴里送东西吃。可以说,松鼠最不像四足兽了。松鼠不敢下水。有人说,松鼠过水的时候,用一块树皮当作船,用自己的尾巴当作帆和舵。松鼠不像山鼠那样一到冬天就蛰伏不动。它们是十分警觉的,只要有人稍微在树根上触动一下,它们就从窝里跑出来,躲在树枝底下,或者逃到别的树上去。松鼠跑跳轻快极了,总是小跳着前进,有时也连蹦带跳。它们的爪子是那样锐利,动作是那样
13、敏捷,一棵很光滑的高树,一会儿就爬上去了.松鼠的叫声很响亮,比黄鼠狼的叫声还要尖些。要是把人家惹恼了,还会发出一种不高兴的哼哼声。1.为什么说松鼠 最不像四足兽?请 用 在 短 文 中 画 出 来。2.下列语句体现了松鼠的什么特点?请选一选。A.敏 捷B.警 觉C.漂 亮D.聪明(1)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的尾巴。()(2)一棵很光滑的高树,一忽儿就爬上去了。()(3)松鼠过水的时候,用一块树皮当作船,用自己的尾巴当作帆和舵。()(4)只要有人稍微在树根上触动一下,它们就从窝里跑出来,躲在树枝底下,或者逃到别的树上去。()3.根据短文内容填空。短文两个自然段分别从不同角度介绍了松鼠
14、。第一自然段抓住了松鼠 的特点来写,第二自然段抓住了松鼠 的特点来写。七、课外阅读。露珠赞露珠的身体很小,生命也很短暂,但它却是不平凡的。每当夜幕笼罩的时候,它像慈母用乳汁哺育婴儿一样滋润着禾苗:每当黎明到来的时候,它又最早睁开不知疲倦的眼睛。它白天隐身于空气中,夜晚无声地在黑暗中工作。它不像暴风那样挟风雷闪电炫耀武力,更不像冰雹那样残酷无情。它默默地工作,又默默地逝去,它把短暂的一生风险给人类,而对人类却从来无所苛求。它多么像辛勤的园丁,培育着祖国的花朵,多么像我们敬爱的老师一一伏在桌灯西下夜以继日地工作,把毕生的心血滴滴洒在孩子们的心田。1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短 暂 一()奉 献 一()
15、2用 画 出 文 中 的 比 喻 句,用 一”画出文中的拟人句。3用.”画出作者联想的句子。4作者为什么把露珠比作老师?5这段话赞美了什么?参考答案:一、1、二虎子 能装上两只迎风翻动的眼睛 能粘上一对软软的翅膀,让它在风中飘悠;能使那剪刀似的尾巴上下活动2、杨柳柔了杨柳青,放风筝 盼望、巴 望 急 忙 地 焦 急 心 急 火 燎 心急如焚3.结尾3最贴切二、【答案】(1)春;夏;秋;秋;(2)金黄;杏黄;火红;(3)下过一场秋霜,有的树林变成了金黄色,好像所有的阳光都集中到那儿去了;有的树林变成了杏黄色,远远望去,就像枝头挂满了熟透的杏和梨;有的树林变成了火红色,风一吹,树林跳起舞来,就像一
16、簇簇火苗在跳跃;(4)时间;(5)因为山上是五颜六色的,所以人们给它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叫 五花山。三、【答案】(1)承受不了,不能忍受;并没有(2)藤蔓很容易爬到了墙头;随后长出来的互相纠缠着,因自身的重量倒垂下来,但末梢的嫩条便又蛇头一般仰起,向上伸,与别组的嫩条纠缠。(3)B,C(4)作者在种花的过程中,也享受到了快乐,感悟到很多的道理。【解析】【分析】回词语理解的考查。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回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团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比较判断正误。倒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
17、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故答案为:回承受不了,不能忍受;并没有;田藤蔓很容易爬到了墙头;随后长出来的互相纠缠着,因自身的重量倒垂下来,但末梢的嫩条便又蛇头一般仰起,向上伸,与别组的嫩条纠缠。SBC:回作者在种花的过程中,也享受到了快乐,感悟到很多的道理。【点评】自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熟读课文,可结合语境理解词义。回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回此题考查学生对作品内容的掌握的能力。回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四、1.B2.C3.大家在草地上有的坐着闲聊,有的躺着看天空的白云,有的三五成群地踢
18、足球,有的三三两两地赛跑,有的小朋友在快乐地捉迷臧。4.赞美和喜爱五、【参考答案】1.金针剪刀2.B3.画:螳螂这个刚才还是蜷缩着休息的小动物,立刻便伸展开它身体的三节,于是,那个可怜的路过者,还没有完全反应过来,便已糊里糊涂地成了螳螂利钩之下的俘虏了。它被重压在螳螂的两排锯齿之间,移动不得。然后,螳螂很有力地把钳子夹紧,一切战斗就都结束了。4.短文描写了表面温和,实际是一个了不起的杀虫机器的形象。六、1.画:它们常常直竖着身子坐着,像人们用手一样,用前爪往嘴里送东西吃。2.(1)C(2)A(3)D(4)B3.外形生活习性七、1、【答案】长 久 索 取【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运用
19、能力。首先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再写出与之意思相近的词语。2、【答案】比喻句:每当夜幕笼罩的时候,它像慈母用乳汁哺育婴儿一样滋润着禾苗。拟人句:每当黎明到来的时候,它又最早睁开不知疲倦的眼睛。【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段中比喻句和拟人句的辨析能力。比喻句由 本体、喻体、比喻词”三部分构成,拟人句将人的动作情感赋予物。据此分析作答即可。3、【答案】它多么像辛勤的园丁,培育着祖国的花朵,多么像我们敬爱的老师一一伏在桌灯西下夜以继日地工作,把毕生的心血滴滴洒在孩子们的心田。【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句子的提取能力。仔细阅读题目。找出文中的联想句。本文前文描写、赞美露珠,然后由露珠联想到“老师,这一部分是联想。4、【答案】它默默地工作,又默默地逝去,它把短暂的一生风险给人类,而对人类却从来无所苛求。它多么像辛勤的园丁,培育着祖国的花朵,多么像我们敬爱的老师一一伏在桌灯西下夜以继日地工作,把毕生的心血滴滴洒在孩子们的心田。【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中心思想的理解能力。仔细阅读全文,作者将 露珠 比作 老师”,是因为老师具有露珠的品质。联系老师的精神来阐述即可。5、【答案】这段话赞美了老师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精神。【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把握能力。仔细阅读文段,作者用饱含深情的笔调,赞美了老师 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从文章最后一段可以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