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红烛》同步练习.pdf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93897764 上传时间:2023-07-16 格式:PDF 页数:21 大小:2.6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红烛》同步练习.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红烛》同步练习.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红烛》同步练习.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红烛》同步练习.pdf(2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2 红烛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一、选择题1.下 列 对 红烛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红烛写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它是闻一多同名诗集 红烛的序诗,体现了诗人数年来的理想探索历程。B.红烛要用微弱的光和热照亮险恶的前途,烧破世人的迷梦。诗人借景抒情,表达自己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献身精神。G.红烛注重幻想和主观情绪的渲染,大量使用了抒情的感叹词,以优美的语言强烈地表达了心中的情感。D.红烛采用中国传统诗歌的押韵形式,前后照应,每节中诗句相对整齐,体现出中国新诗的格律化、音乐性。二、语言表达2.红烛 第七节使用了什么手法?有何含意?试简要分析。三、现代诗歌阅读阅

2、 读 红烛,完成下面小题。红烛闻一多红烛红烛“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红烛啊!这样红的烛!诗人啊!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可是一般颜色?红烛啊!是谁制的蜡给你躯体?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为何更须烧蜡成灰,然后才放光出?一误再误;矛盾!冲突!红烛啊!-y O -y、口 I不 沃,不7天!原 是 要“烧”出你的光来一这正是自然的方法。红烛啊!既制了,便烧着!烧罢!烧罢!烧破世人的梦,烧沸世人的血也救出他们的灵魂,也捣破他们的监狱!红烛啊!你心火发光之期,正是泪流开始之日。红烛啊!匠人造了你,原是为烧的。既已烧着,又何苦伤心流泪?哦!我知道了!是残风来侵你的光芒,你烧得不稳时,才着急得流泪!红烛啊!流罢!你怎

3、能不流呢?试卷第2 页,共 9 页请将你的脂膏,不息地流向人间,培出慰藉的花儿,结成快乐的果子!红烛啊!你流一滴泪,灰一分心。灰心流汨你的果,创造光明你的因。红烛啊!“莫问收获,但问耕耘。”3.诗人由红烛联想到诗人的心,它们之间的相似点是什么?用红烛与诗人的心相比有什么深刻含义?4.红烛这首诗将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句“蜡炬成灰泪始干”作为引子,诗歌主体扣住了引子中的哪两个字写红烛?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红烛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红烛啊!这样红的烛!诗人啊!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可是一般颜色?红烛啊!是谁制的蜡给你躯体?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为何更须烧蜡成灰,然后才放出光来?一误再误;矛盾!冲突!红烛啊

4、!不误,不误!原 是 要“烧”出你的光来这正是自然的方法。红烛啊!既制了,便烧着!烧罢!烧罢!烧破世人的梦,烧沸世人的血也救出他们的灵魂,也捣破他们的监狱!红烛啊!你心火发光之期,正是泪流开始之日。红烛啊!匠人造了你,原是为烧的。既已烧着,又何苦伤心流泪?哦!我知道了!是残风来侵你的光芒,你烧得不稳时,才着急得流泪!红烛啊!流罢!你怎能不流呢?请将你的脂膏,不息地流向人间,培出慰藉的花儿,结成快乐的果子!红烛啊!你流一滴泪,灰一分心。灰心流泪你的果,创造光明你的因。试卷第4 页,共 9 页红烛啊!“莫问收获,但问耕耘。”5.这首诗,诗人由红烛联想到诗人的心,它们之间的相似点或相关处是什么?用红

5、烛与诗人的心相比有什么深刻含义?6.“烧吧!烧吧!/烧破世人的梦,/烧沸世人的血/也救出他们的灵魂,/也捣破他们的监狱!”谈谈你对这几句诗的理解。7.蜡烛有红有白,诗人缘何以“红烛”为题?它运用了一种什么样的表现手法?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红烛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红烛啊!这样红的烛!诗人啊!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可是一般颜色?红烛啊!是谁制的蜡给你躯体?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为何更须烧蜡成灰,然后才放出光来?一误再误;矛盾!冲突!红烛啊!不误,不误!原 是 要“烧”出你的光来这正是自然的方法。红烛啊!既制了,便烧着!烧罢!烧罢!烧破世人的梦,烧沸世人的血也救出他们的灵魂,也捣破他们的监狱!红烛啊!

6、你心火发光之期,正是泪流开始之日。红烛啊!匠人造了你,原是为烧的。既已烧着,又何苦伤心流泪?哦!我知道了!是残风来侵你的光芒,你烧得不稳时,才着急得流泪!红烛啊!流罢!你怎能不流呢?请将你的脂膏,不息地流向人间,培出慰藉的花儿,结成快乐的果子!红烛啊!你流一滴泪,灰一分心。灰心流泪你的果,创造光明你的因。红烛啊!“莫问收获,但问耕耘。”8.开 头“红烛啊,这样红的烛”对全诗有什么作用?9.自读2、3节,先说红烛“一误再误”,后 又 写“不误不误”是不是矛盾?10.怎样理解 烧破世人的梦,烧沸世人的血也救出他们的灵魂,也捣破他们的监狱!”11.第五至第七节你认为写了“泪”的哪些内容?试卷第6页,

7、共9页1 2.怎 样 理 解“莫问收获,但问耕耘。”阅 读 红烛,完成后面的问题。红烛闻一多“蜡炬成灰泪始干”红烛啊!这样红的烛!诗人啊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可是一般颜色?红烛啊!是谁制的蜡给你躯体?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为何更须烧蜡成灰,然后才放光出?一误再误;矛盾!冲突!红烛啊!不误,不误!原 是 要“烧”出你的光来这正是自然的方法。红烛啊!既制了,便烧着!烧吧!烧吧!烧破世人的梦,烧沸世人的血也救出他们的灵魂,也捣破他们的监狱!红烛啊!你心火发光之期,正是泪流开始之日。红烛啊!匠人造了你,原是为烧的。既已烧着,又何苦伤心流泪?哦!我知道了!是残风来侵你的光芒,你烧得不稳时,才着急得流泪!李商隐

8、红烛啊!流罢!你怎能不流呢?请将你的脂膏,不息地流向人间,培出慰藉的花儿,结成快乐的果子!红烛啊!你流一滴泪,灰一分心。灰心流泪你的果,创造光明你的因。红烛啊!“莫问收获,但问耕耘。”1 3.下列对课文 红烛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一落笔便超越了古典诗词,他 把“红烛”和诗人区别开来,没有把自我直接投入到令人欣羡的红烛中去。B.诗人用了整整七个诗节来抒写他对红烛的感受。从总体上看,他主要抓住了红烛的两个显著特征:自焚与流泪。C.对红烛悲剧性命运的疑虑也是诗人不曾直接融入自我的现实原因。严谨审慎的闻一多从不会不经理性的思考而轻率地将他物呼为同类。D.“红烛啊!莫问收获,但 问 耕 耘

9、”这既是对全诗所感受到的红烛精神的总结,又是诗人对个体价值失落的哀思之集中抒发。14.“红烛”是这首诗的核心意象,请写出这一意象的三个特点,并分析其内涵。四、小阅读一课内15.红烛这首诗将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句“蜡炬成灰泪始干”作为引子,诗歌主体扣住了引子中的哪两个字写红烛?16.闻 一 多 的 红烛寄寓了诗人丰富强烈的情感,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学习了这首诗歌,你受到哪些启发?请结合诗歌加以阐述。17.有人说在 红烛一诗中,诗人的情绪抑扬顿挫,经历了七次显著的变化。请你简要分析。18.试 分 析 红烛 引用李商隐的诗句“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原因和作用。19.红烛李商隐的诗句“蜡炬成灰泪始干”放在开头

10、,有什么作用?20.红烛 第一节,作者用什么手法来抒情的?21.红烛全诗有几次情感变化,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试卷第8页,共9页五、小阅读一课外2 2.你 认 为 红烛 第五节至第六节写了“泪”的哪些内容?谈谈自己的看法。参考答案:1.B【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作品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B.“诗人借景抒情”错误,本诗不是运用借景抒情手法,是运用了象征手法,托物言志。故 选 B。2.诗人托物言志,以烛泪比喻自己带泪的诗行,这些诗行中有诗人爱国之情,忧国之心,它能慰藉人间,使痛苦而麻木的世人感到欣慰,唤起他们的爱国之情,使祖国走向光明。【详解】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

11、含意的能力。联系前面的内容,红烛流泪,是为烧得不稳而流泪。红烛不怕,西牲自己,相反,它要充分地牺牲自己,为世人创造光明。诗人怀着拯救祖国的美好意愿,同样受到黑暗势力的干扰和阻挠,感到壮志难酬,为此而痛哭流涕,故可见诗人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但是,红烛的泪不会白流,正如诗人所写“请将你的脂膏,不息地流向人间,培出慰藉的花儿,结成快乐的果子”,诗人既已抱定献身祖国的心愿,也就不怕不幸的遭遇,他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希望唤起国人的爱国之情,使祖国走向光明。3.相似点:二者表面上有相同的颜色“红烛”与诗人的赤子之心均为红色;实际上都具有奉献精神红烛燃烧自己,照亮黑暗的世界,拥有赤子之心的诗人希望自己能为祖

12、国无私奉献,不惜栖牲。深刻含义:诗人以物化的红烛表现自己的拳拳赤子之心,通过隐喻的笔法描写自己在现实活中内心所涌现的矛盾痛苦和挣扎,无私奉献,唤醒民众的热情,从侧面抒发了诗人火热的爱国情感,凸显了诗人献身祖国敢于自我括牲的精神。4.“灰”与“泪二二、三、四节扣住“灰”,五、六、七、八 节 扣 住“泪”。【分析】3.本题考查学生鉴赏物象特点、艺术手法和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此题,考生要筛选相关诗句,分析物象特点,且依据提示的艺术手法,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把握思想感情。依 据“红烛啊!这样红的烛!诗人啊!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可是一般颜色?”仔细分析,容易想到红烛和诗人心都是红色的;联 系“烧罢!烧罢!烧

13、破世人的梦,烧沸世人的血也救出他们的灵魂,也捣破他们的监狱!”和“红烛啊!莫问收获,但 问 耕 耘 ”可知,红烛燃烧自己照亮世人,默默奉献。而诗人的心也是默默奉献,付出自我,拯救世人灵魂的。故用红烛与诗人的心相比,正是比俞和象征法,抒发奉献自我、唤醒民众灵魂的伟大抱负。答案第1页,共10页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作品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由第二节“为何更须烧腊成灰,第 三 节 原 是 要“烧”出你的光来,第四节 既制了,便烧着!烧吧!烧吧”,可 知 扣 住“灰”;由第五节“正是泪流开始之日,第六节“又何苦伤心流泪”,第七节“流罢!你怎能不流呢”,第 八 节“灰心流泪你的果,创造光明你的因”,可知,

14、扣 住“泪”。5.(1)诗人由红烛联想到诗人的心,它们之间的相似点或相关处是:表面上二者有相同的颜色“红烛”与诗人的赤子之心均为红色,实际上都具有奉献精神红烛燃烧自己,照亮黑暗的世界,拥有赤子之心的诗人希望自己能为了祖国不惜括牲、无私奉献。(2)用红烛与诗人的心相比,其深刻含义在于:以物化的红烛表现自己的拳拳赤子之心,可以通过隐喻的笔法描写自己在现实生活中内心所涌现的矛盾、痛苦和挣扎,以红烛的无私奉献啖醒民众的热情,从侧面抒发了诗人火热的爱国情感,凸现诗人献身祖国、敢于自我牺牲的爱国精神。6.表现了诗人的历史使命感:他要以自己的生命火焰照亮世人,让他们觉醒,使他们感愤,去捣毁人间炼狱,求得自身

15、解放。7.用“红烛”来象征自己对祖国的一颗赤诚的心。运用了象征的表现手法。【分析】5.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词意象深刻内涵的能力。依 据“红烛啊!这样红的烛!诗人啊!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可是一般颜色?”仔细分析,容易想到红烛和诗人心都是红色的;本 诗“红烛”象征诗人的赤子之心,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前途的执著追求和献身于祖国的伟大抱负。而“红烛”本意是火红的蜡烛,喜庆的象征。由此可见,二者不仅有颜色(红色)上的相似点,而且具有精神上的奉献(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精神的相似点。联 系“烧罢!烧罢!烧破世人的梦,烧沸世人的血也救出他们的灵魂,也捣破他们的监狱!”和“红烛啊!莫问收获,但 问 耕 耘”可知,红烛燃

16、烧自己照亮世人,默默奉献。而诗人的心也是默默奉献,付出自我,拯救世人灵魂的。故用红烛与诗人的心相比,正是比喻和象征法,抒发奉献自我、唤醒民众灵魂的伟大抱负。同时,又运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以红烛的无私奉献唤醒民众的热情,从侧面抒发了诗人火热的爱国情感,凸现诗人献身祖国、敢于自我牺牲的爱国精神。6.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解读诗歌的能力,涉及炼词炼句,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把握,手法的判断等多个层面。本题:“烧罢!烧罢!/烧破世人底梦,/烧沸世人底血/也救出他们的灵魂,/也捣答案第2页,共10页破他们的监狱!”这又属于闻一多式的现代认同方式:在以物明志的时候,他的自我情绪仍然格外强盛,于 是“物”的内涵也

17、相应地发生了改变,燃 烧 的“红烛”不再是单纯的自我奉献的象征,不是有情人的幽长的情愫,它是力量、是英雄、是时代的呐喊。所以说,从“离”到“即”,或者说从当代文化的体脸到古典文化的憧憬,闻一多的心灵世界都是复杂的,当他执着于当代文化的生存感受时,传统文化的光芒不时召唤着他;当他选择着传统文化的理想时,当代文化的品格又照样显示着自己的力量。他要以自己的生命火焰照亮世人,让他们觉醒,使他们感愤,去捣毁人间炼狱,求得自身解放:这是诗人的历史使命感。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标题含义的能力。“红烛”本意是火红的蜡烛,喜庆的象征。此诗中作者用红烛与诗人的心相比,以物化的“红烛”比作自己的“拳拳赤子之心”,运用

18、了“象征”的手法来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前途的执著追求和献身于祖国的伟大抱负。所以诗人用“红烛”来象征自己对祖国的一颗赤诚的心。8.是全诗抒情的中心和总纲。9.不矛盾。这两节诗,诗人用设问手法,自问自答,生动的表现了一个思考觉悟的过程。1 0.是诗人对红烛的殷殷寄语,也是诗人的自勉自励。1 1.写了诗人对烛泪的思考、对红烛的劝慰。1 2.人们通常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本是理所应当的。但是,在不合理的社会中,耕耘者需要更高的思想品格,只要创造光明,个人的得失荣辱一切在所不计。【分析】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句作用的能力。从诗中来看,一开头,诗人就怀着敬慕的心情赞叹荧荧的红烛。“红”是赤诚的象征。红

19、烛,在诗人眼里,是理想的人格的化身。在这样的红烛面前,他提出了自我要求:“诗人啊/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可是一般颜色?”诗人的心应该也这样的红,否则就不配做诗人。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的那颗心,真是一颗赤子之心,是那么纯洁率真,晶明透亮,灼灼发热。在这首诗中,可以说红烛就是诗人,诗人就是红烛,“人与物化,意与境融”。由此可知,“红烛啊,这样红的烛”是全诗抒情的中心和总纲。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从诗中来看,前后两种截然相反的回答表明了诗人的醒悟,同时也更有力的表现了红烛精神的可贵。诗人悟彻了,光是要“烧”出来的,只有自我燃烧,只有无私奉献,才能放出光芒。这正是与利已主义哲学完全对立

20、的一种新的人生观。诗人的思考,实际上反映了那个时代进步青年在探索人生真谛,的思想历程中所遇到的矛盾和获得的觉悟。一开始“一误再误”表现出诗人在现实面前的迷茫,如同在生活中的迷茫,找不到方向和思考不透很多问题;后来曾答案第3页,共10页有的矛盾冲突中诗人坚定了自己的信念,诗人已经找到了生活的方向,准备朝着理想中的光明之路迈进,即使自己被烧成灰也在所不惜,因此他说“不误不误10.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句子含义的能力。从诗中来看,“红烛啊!既制了,便烧着!烧罢!烧罢!烧破世人的梦,烧沸世人的血也救出他们的灵魂,也捣破他们的监狱”,“既制了,便烧着”,便要燃烧不息,“有一分热,发一分光”。人生的天职也在

21、于奉献,活着就要让生命之火熊熊燃烧,让智慧和才能放也灿烂的火光。诗人借着红烛的形象激励自己,表达自己的信念和心愿。“烧罢!烧罢!监狱!”当时,民众深受封建主义帝国主义思想文化的毒害,如沉睡梦中尚未觉醒,血性犹存然而麻木不仁,有如身陷囹圄受着禁锢。诗人认为:自己的职责,就在于从梦中唤醒世人、救治世人的灵魂。使民众觉悟,使民众奋起,使民众热血沸腾,使民众走向光明,从封建主义帝国主义所设置的精神监狱中解放出来。诗人爱国的赤诚之心是与祖国人民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的。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诗歌内容的能力。古代诗词常把蜡烛燃点时流溢的油脂叫作“烛 泪 诗 人 沿 用 这 种 拟 人 手 法,驰骋想象,亲

22、切地问红烛:“又何苦伤心流泪?”诗人同情、惊疑、思索。这里抒发的正是诗人在现实生活的旋涡中,内心所涌现的矛盾、痛苦和挣扎。诗人经过一番求索,恍然大悟:“哦!我知道 了!”他寻求到的答案,是 还 有“残风”的存在。红 烛“心火发光”,自 身“烧蜡成灰”,世人并非都像诗人自己那样怀着敬意,那种邪恶的势力不但对此毫无敬意,相反却“来侵你的光芒”。红烛流泪,是为烧得不稳而急得流泪。红烛不怕牺牲自己,相反,它要充分地牺牲自己,为世人创造光明,它“急”的只是不能给世人带来更多的光明。诗人自己怀着拯救祖国文明的美好意愿,不是同样受到黑暗丑恶势力的干扰和阻挠,感到壮志难酬,为此而痛哭流涕么?冷酷的现实就是这样

23、,你要创造光明,不但要牺牲自己,还 要“流一滴泪,灰一分心”。但是,红烛的泪不会白流。诗人劝慰道:“请将你的脂膏,不息地流向人间,培出慰藉的花儿,结成快乐的果子!”红烛的泪便是对世人的又一种贡献。诗人托物言志,他既已抱定献身祖国的心愿,也就不怕不幸的遭遇,那些带泪的诗行,可 以“培出慰藉的花儿,结成快乐的果子”。明确了这些再来概括就可以了。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句含义的能力。从诗中来看,题干中的两句诗是诗歌的结尾句,而第8、9两节发出对“红烛”的呼唤,这呼唤,一声是同情的呼唤,一声是劝导鼓励的呼唤。“灰心流泪你的果,创造光明你的因。”答案第4页,共10页这样的因果关系是多么不公平、不合理,为

24、着 创造光明,结果只落得 灰心流泪”,但这是社会使然。在这样的社会中生活,只有做不屈的奉献。诗人劝勉红烛,也是劝勉自己:“红烛啊!英问收获,但问耕耘。”收束得精警有力,诗情得到了凝聚与升华。人们通常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本是理所应当的。但是,在不合理的社会中,耕耘者需要更高的思想品格,只要创造光明,个人的得失荣辱一切在所不计。这正是闻一多人格美的集中体现。他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毫不顾惜个人的得失荣辱,是极其伟大崇高的献身精神。13.D 14.“红烛”的意象具有三个特点,第一个特点是赤诚,诗中说,“红烛啊!这样红的烛!诗人啊!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可是一般颜色?”诗歌开端就突出了“红烛”意象的

25、颜色,“红”是赤诚的象征。“红烛”的意象第二个特点是奉献,诗 中 说“既制了,便烧着”,“烧着”写出了“红烛”的价值在于燃烧,在于奉献。第三个特点是创造光明,诗 中 说“原是 要 烧 出你的光来这正是自然的方法”“灰心流泪你的果,创造光明你的因”,写出“红烛”只要创造光明,个人得失荣辱可忽略不计。【解析】1 3.本题综合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D项,“又是诗人对个体价值失落的哀思之集中抒发”错误,应为诗人对个体价值失落的哀思之中陡然扬起的昂奋之情,诗人向悲剧挑战,为未来搏击。故 选D。14.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意象的能力。作答本题,首先阅读全诗,从诗中找出“红烛”的意象的

26、三个特点。“红烛”意象的第一个特点是赤诚,诗中说,“红烛啊!这样红的烛!诗人啊!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可是一般颜色?”诗歌一开始就突出“红烛”的颜色,由此联想到诗人热烈的心,并深情地发出邀请要吐出心来与红烛作对比。在诗人眼里,“红”是赤诚的象征,红烛是理想人格的化身。“红烛”意象的第二个特点是奉献,诗 中 说“既制了,便烧着“,“烧着”写出了“红烛”的价值在于燃烧,在于奉献。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活着就要让生命之火熊熊燃烧,让智慧和才能放出灿烂的火光,诗人其实是借“红烛”的形象激励自己,表达了自己奉献的信念和心愿。“红烛”意象的第三个特点是创造光明,诗中说“原 是 要 烧出你的光来这正是自然的方法”

27、“灰心流泪你的果,创造光明你的因”,在自然的方法里,“红烛”是要烧出自己的光的,是要创造出光明的,“创造光明”与“灰心流泪”之间的不公平,是社会使然,在这样的社会里,“红烛”依然要创造光明,“红烛”只要创造光明,个人得失荣辱可忽略不计,这也是答案第5页,共10页“红烛”品格的精髓所在。15.“灰”与“泪 二 二、三、四节扣 住“灰”,五、六、七、八 节 扣 住“泪二【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由第二节“为何更须烧腊成灰,第 三 节 原 是 要“烧”出你的光来,第四节 既制了,便烧着!烧吧!烧吧”,可 知 扣 住“灰”;由第五节“正是泪流开始之日,第 六 节“又何苦伤心流泪”,第七

28、节“流罢!你怎能不流呢,第八节“灰心流泪你的果,创造光明你的因”,可知,扣 住“泪16.观点一:乐于奉献、勇于括牲的精神。“既制了,便烧着!”红烛的价值在于燃烧发光,个人的价值呢?只有在投身社会、造福人类时才能实现。那些持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的人是无法理解红烛的献身精神的,也无法正确认识人生的价值。观点二:家国情怀,以国家发展为己任。“烧破世人的梦,/烧沸世人的血/也救出他们的灵魂/也捣破他们的监狱!”诗是真诚的、严肃的,它使我们想起了狂风翻卷、个性张扬的“五四”时代,热血青年无不探求着祖国的命运和自我的价值,闻一多也是搏击于这一时代大潮中的弄潮儿,尽管身居异乡,与祖闻相距甚远,但

29、当时这块土地上的蒙昧、落后、麻痹使他忧心如焚。他把个人的价值和祖国人民的命运联系在一起,鲜明地表挥了自己的理想和信念。而这种以国家发展为己任的家国情怀正是我们青年一代应当具有的精神品质。【详解】本题考查理解诗歌主题及个性化解读能力。诗的开始就突出红烛的意象,红红的,如同赤子的心。闻一多要问诗人们,你们的心可有这样的赤诚和热情,你们可有勇气吐出你的真心和这红烛相比。“既制了,便烧着!”以及一个“吐”字,生动形象,将诗人的奉献精神和赤诚表现得一览无余。这就启示我们,个人价值只有在为社会奉献中才能实现,不能只贪图享受,过于自我。诗歌从第四节开始,一直歌颂红烛,写出了红烛的责任和生活中的困顿、失望。红

30、烛要烧,烧破世人的空想,烧掉残酷的监狱,靠自己的燃烧救出一个个活着但不自由的灵魂。红烛的燃烧受到风的阻挠,它流着泪也要燃烧。那泪,是红烛的心在着急,为不能最快实现自己的理想、不能为国家发展而着急,流泪。这就启示我们,人应当有家国情怀,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的一颗火热的心。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作者虽苦于找不到一条理想的救世之路,但对于自己所进行的奋斗却丝毫不悔。对现实的黑暗、世人的沉迷,诗人更是忧心如焚,他要以他的一颗赤诚的心打破旧的封建枷锁,唤醒沉唾在黑暗中的人民。17.闻一多在诗中形象地表现了自己内心的波澜起伏,使得全诗充满了张力。诗人的情绪抑扬顿控,感染力极任。归纳起来,这样的抑扬顿挫大体上

31、经历了七次显著的变化:赞叹红烛答案第6页,共10页的“红”,这是扬;困惑于红烛式的自焚,这是抑;振奋于红烛的创造能量,这是扬;追问红烛的伤心流泪,这是抑;欣喜于红烛的伟绩,这又是扬;最后,写“灰心”与“创造”不公平的因果关系时,感伤之情又隐隐透出;但全诗的收束却又是昂扬向上的。七次变化,四扬三抑,线索清晰,形成了全诗特有的情绪型节奏。【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语句以及情感的感悟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先准确把握诗歌的内容,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诗歌所要表达的情感,并结合前后文以及诗歌的创作背景,加以解答。从诗歌内容上来说,红烛 一诗以诗人对“红烛”的心迹交流为线索,用问答的形式展开诗意、抒发诗情,

32、情感经历了由“冷静的缓冲到热烈的赞颂,困惑、明白、感伤,再困惑、再明白,以及明白后的安慰,最后归于理性冷静的颂扬”这样一个完满的过程就具体诗句来说,诗的开始就突出红烛的意象,红红的,如同赤子的心。诗人接着问红烛,问它的身躯从何处来,问它的灵魂从何处来。这样的身躯、这样的灵魂为何要燃烧,要在火光中毁灭自己的身躯?诗人迷茫了。这是一扬一抑。“烧吧!烧吧!烧破世人的梦,烧沸世人的血也救出他们的灵魂,也捣破他们的监狱!”“既已烧着,又何苦伤心流泪?”这是一扬一抑。“请将你的脂膏,不息地流向人间,培出慰藉的花儿,结成快乐的果子!”“灰心流泪你的果,创造光明你的因。”又是一扬一抑。最后,红烛啊!莫问收获,

33、但问耕耘”诗人在红烛身上找到了生活方向:实干,探索,坚毅地为自己的理想努力,不计较结果。于昂扬中结束全篇,又是一扬。1 8.红烛引用李商隐诗句不仅是因为这句诗概括了全诗的主旨,点出了蜡烛甘愿自我牺牲直至生命终止的高尚品格,更是安排内在情感结构的需要:诗人先知道并接受了“蜡炬成灰泪始干”的事实,在心底生出赘叹、困惑、怜悯、认可和歌颂,继而托物言志,更加坚定不移地忠于自己的理想去献身世人,由此,情感得以建构。引用李商隐的诗句与全诗结尾 所 引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形成呼应,以引用起,以引用终,让诗歌首尾照应、丰润圆满,加上中间部分的赞叹、困惑、感伤等情感,全诗体现出一种起承转合之美。【详解】本题考

34、查引用的作用。同“五四”时代的其他一些诗人比较,闻一多显然对中国传统诗学的感情更为深厚,在接受西方诗学营养的同时,他未曾放弃过对中国古典诗歌艺术的研习、摹写,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的作品是最能引起闻一多兴趣的中国古典诗歌之一,其传世名句“蜡炬成灰泪始干”当然亦是烂熟于心的,就这样,“红烛”作为中国文人的理想、追求的象征,就被现代诗人闻一多理所当然地接受了下来。当他为自己第一个诗集题名作结时,“红烛”也就首先清晰地浮答案第7页,共10页现了出来,这 就 是 红烛诗集的取名及 红烛序诗的缘起。红烛 引用李商隐诗句不仅是因为这句诗概括了全诗的主旨,点出了蜡烛甘愿自我牺牲直至生命终止的高尚品格。但是,红烛

35、显然又不是李商隐 无题的现代翻版。诗人先知道并接受了“蜡炬成灰泪始干”的事实,在心底生出赞叹、困惑、怜悯、认可和歌颂,继而托物言志,更加坚定不移地忠于自己的理想去献身世人,由此,情感得以建构。诗中到处充满了现实的投影、时代的声音,诗人属于“五四 的、属于个体的那个 自我 与属于传统文化的、属于民族心理沉淀的 自我 又是如此错综复杂地绞结在一起,互相有补充、有说明、有申发,但更有矛盾、冲突,由此而诞生了一首奇特的 红烛。结构上,引用李商隐的诗句与全诗结尾所引“莫问收获,但问耕耘”形成呼应,以引用起,以引用终,让诗歌首尾照应、丰润圆满,加上中间部分的赞叹、困惑、感伤等情感,全诗体现出一种起承转合之

36、美。19.“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全诗的引子,诗的主体部分就是扣住“灰”与“泪”(“自焚”与“流泪”)分两层来展开抒情的。【详解】本题考查句段作用的能力。题干问的是 红烛李商隐的诗句“蜡炬成灰泪始干”放在开头有什么作用。首先理解李商隐诗句的意思,“蜡炬成灰泪始干”意思是蜡烛要燃尽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这里凸显蜡烛“焚烧成灰”和“流泪”两个特点;然后回顾 红烛下文所写的内容,诗人用了整整七个诗节来抒写他对红烛的感受,主要抓住了红烛的两个显著特征,即自焚与流泪,由此可知,李商隐的诗句“蜡炬成灰泪始干”放在开头显然起到引子的作用,因为下文就是扣 住 红 烛“成灰”和“流泪”两方面来抒情的。20.

37、第一小节:诗人怀着敬慕的心情赞叹荧荧的红烛。用的是象征的手法。“红”是赤诚的象征。红烛,在诗人眼里,是理想的人格的化身。在这样的红烛面前,他提出了自我要求:“诗人啊/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可是一般颜色?”诗人的心应该也这样的红,否则就不配做诗人。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的那颗心,真是一颗赤子之心,是那么纯洁率真,晶明透亮,灼灼发热。在这首诗中,可以说红烛就是诗人,诗人就是红烛,“人与物化,意与境融”。一 个“吐”字;逼真的描绘了诗人那种火热的爱国情感不吐不快的神态。【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抒情手法的能力。题 干 问 的是 红烛 第一节用什么手法来抒情的。首先把握第一节的内容,“红烛啊!/这样红的

38、烛!/诗 人 啊!/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可是一般颜色?”诗人抓住“红烛”的颜色进行赘美,这 里 的“红”象征赤诚,突出红烛的意象,红红的,如同赤子的心,使用象征的答案第8 页,共 10页手法;接着诗人把 红烛”和诗人联系起来,闻一多要问诗人们,你们的心可有这样的赤诚和热情,你们可有勇气吐出你的真心和这红烛相比!一 个“吐”字,生动形象,将诗人的奉献精神和赤诚表现得一览无余。可以说这里的“诗人”和“红烛”已经合二为一。考生可以结合这些分析作答。2 1.全诗情感经历了七次变化,四扬三抑的情绪起落:诗人面对红烛,心绪起伏,或惊叹赞美,或惊疑发问,或自求解答,诗情的流动形成起伏的波澜,诗篇的节奏抑扬顿

39、挫,形象鲜明而又饱含哲理。本诗抒发的爱国主义激情,具有震撼人们灵魂的力量。红烛的精神是献身祖国的精神。红烛烧蜡成灰,为创造光明而彻底的自我栖牲;红烛伤心落泪,为创造光明而忍受被摧残的痛苦,红 烛 以“莫问收获,但问耕耘”为宗旨,唯愿为世人创造光明。这首诗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者的心声,他赤诚的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拯救世人的灵魂,结成快乐的果子,表明作者的诗歌创作一开始就有严肃的社会责任感。红烛的形象是诗人光辉人格的写照。诗篇闪耀着诗人人格美的光辉。【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梳理诗歌行文思路,品味诗歌情感的能力。从题干来看,本题有两个问题,一是全诗有几次情感变化,二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首先看第一个问题。

40、诗歌的情感经历了七次变化,有四扬三抑的情绪起落。诗的开始就突出红烛的意象,红红的,如同赤子的心,闻一多要问诗人们,你们的心可有这样的赤诚和热情,你们可有勇气吐出你的真心和这红烛相比,这里展现出的是对红烛的赞美。诗人接着问红烛,问它的身躯从何处来,问它的灵魂从何处来。这样的身躯、这样的灵魂为何要燃烧,要在火光中毁灭自己的身躯?诗人迷茫了,如同在生活中的迷茫,找不到方向和思考不透很多问题,此处流露出的是疑惑。矛盾!冲突!在曾有的矛盾冲突中诗人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因为,诗人坚定地说:“不误!不误”。诗人已经找到了生活的方向,准备朝着理想中的光明之路迈进,即使自己被烧成灰也在所不惜,这是对前面的疑惑做出

41、回答。诗歌从第四节开始,一直歌颂红烛,写出了红烛的责任和生活中的困顿、失望。红烛要烧,烧破世人的空想,烧掉残酷的监狱,靠自己的燃烧救出一个个活着但不自由的灵魂。红烛的燃烧受到风的阻挠,它流着泪也要燃烧。那泪,是红烛的心在着急,为不能最快实现自己的理想而着急,流泪。诗人要歌颂这红烛,歌颂这奉献的精神,歌颂这来之不易的光明。在这样的歌颂中,诗人和红烛在交流。诗人在红烛身上找到了生活方向:实干,探索,坚毅地为自己的理想努力,不计较结果。作者的情感达到了高潮,最后诗人说:“莫问收获,但问耕耘。”回复平静。接着看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诗篇开头就已经借助对红烛和诗人的比较展露情感,诗人们,你们答案

42、第9页,共10页的心可有这样的赤诚和热情,你们可有勇气吐出你的真心和这红烛相比,一 个“吐”字,生动形象,将诗人的奉献精神和赤诚表现得一览无余,由此可知,闻一多要借助这首诗歌表达自己的爱国之情,后文写红烛成灰其实是写自己将为祖国的未来,为创造光明而自我牺牲,后文写红烛的伤心流泪其实是表达诗人在创造光明途中忍受的痛苦。考生结合这些分析作答即可。2 2.第五节诗人对烛泪的思考,对红烛的劝慰。第六节诗人为烧得不稳而急得流泪。红烛不怕牺牲自己,相反,他要充分地牺牲自己,为世人创造光明,他“急”的只是不能给世人带来更多的光明。【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分析理解诗歌内容及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的能力。“红烛啊!你

43、心火发光之期,正是泪流开始之日”,第五段使用拟人手法,一开始,首先揭示了一种很矛盾的现象:“你心火发光之期,正是泪流开始之日”,诗人的注意力转到烛泪上面,矛盾的现象已经包含着疑问。这一节开头的呼唤,是同情的呼噢:,是惊疑的呼唤。诗人对烛泪的思考、对红烛的劝慰。第六节诗人驰骋想象,亲切的问讯红烛:“何苦伤心流泪?”诗人同情,惊疑,思索。这里抒发的正是诗人在现实生活的漩涡中,内心所涌现的矛盾,痛苦和挣扎。诗人经过一番求索,他恍然大悟:“哦,我知道了,他寻求到的答案,是还有“残风”的存在。红烛“心火发光”,自 身“烧蜡成灰”,世上并非都像诗人自己那样怀着敬意,那种邪恶的势力不但毫无敬意,相 反“来侵你的光芒”。红烛流泪,是为烧得不稳而急得流泪。诗人自己怀着拯救祖国文明的美好意愿,不是同样受到黑暗丑恶势力的干扰和阻挠,感到壮志难酬,为此而痛哭流涕么?冷酷的现实就是这样,要创造光明,不但要牯牲了自己,还要 流一滴泪,灰一分心二答 案 第 10页,共 10页答案第11页,共1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