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人教部编版小学6六年级语文下册优秀教案(全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2024人教部编版小学6六年级语文下册优秀教案(全册).docx(23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部编版六年级上值第二学期教学进度表时间周次教学内容课时数备注11北京的春节2腊八粥523古诗三首4*藏戏习作:家乡的风俗63语文园地一5鲁滨逊漂流记6*骑鹅旅行记647*汤姆索亚历险记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二65快乐读书吧8匆匆9那个星期天66习作例文习作:让真情自然流露10古诗三首6711十六年前的回忆12为人民服务6813*金色的鱼钩口语交际:即兴发言习作:心愿69语文园地四14文言文二则15表里的生物61016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17*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611口语交际:辩论习作:插上科学的翅膀飞语文园地612综合性学习:难忘的小学生活回忆往事613依依惜别1采薇2春夜喜雨6143江畔独
2、步寻花4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5江上渔者6156泊船瓜洲7游园不值8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6169浣溪沙10清平乐总复习617总复习618总复习619总复习62021课题1.北京的春节课型精读课文授课时间2课时学标教目1 .自主学习字词,能正确读写“醋、饺、拌”等15个生字,正确读写“腊月、展览、风筝、空竹、口琴、更新、鞭炮”等词语。2 .默读课文,了解课文是按时间顺序描写老北京人过春节,能分清文章详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3 .对比文中孩子们过春节的情景,能说说自己是怎样过春节的。4 .抓住重点词语,通过朗读体会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5 .拓展阅读文段,对比舒乙、斯妤笔下的春节与老舍笔下的春节
3、有什么不同。教学重点了解课文是按时间顺序描写老北京人过春节的,能分清文章详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教学难点对比文中孩子们过春节的情景,能说说自己是怎样过春节的。抓住重点词语,通过朗读体会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自主学习字词,能正确读写“醋、饺、拌”等15个生字,正确读写“腊月、展览、风筝、空竹、口琴、更新、鞭炮”等词语。2 .默读课文,了解课文是按时间顺序描写老北京人过春节,能分清文章详略。3 .抓住重点词语,通过朗读体会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教具准备课件、歌曲新年到教学设计设计意图导入(5)分钟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1、播放歌曲新年到。导入语:同学们,听喜庆的音乐响
4、起来;看,红红的狮子舞起来听着喜庆的音乐,看着这一幅幅美好的画面,大声地告诉我,这是什么节日?2、揭示课题。现在,我们就跟随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京味儿十足的春节,感受独特的民风民俗。(板书:1北京的春节)3、读课题。以歌曲新年到导入,创设出过年热闹、喜庆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新课教学(33)分钟二、学习字词,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3)想一想: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2、检查反馈,相机指导。(1)出示词语,读一读。掌握积累词语的方法,逐步养成主动积累和运用词语的习惯。zhenggeng bian腊月展览风筝空竹
5、口琴更新鞭炮除夕xiao 春联扫除年糕充足店铺开张对联年画通宵jian间断除非光景万不得已必定截然不同燃放fen 拜年寺院轿车元宵张灯结彩一律彩绘广告分外(2)出示词语,观察特点。饺子榛子栗子风筝提示:后面的字是轻声。读得又轻又短。(3)词语解释。腊月:农历十二月。初旬:每月的第一个十天。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截然不同:形容两件事物毫无共同之处。万象更新:一切事物或景象都变的焕然一新。张灯结彩:挂上彩灯、彩带等,形容场面喜庆、热闹。万不得已:表示无可奈何,不得不如此。分外:超过平常,特别。光景:境况;状况;情景。空竹:一种木制的传统健身玩具。3、体会“京味儿”的语言特点。(1)作者简介。老舍(
6、1899-1966)中国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1950年创作话剧龙须沟,获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的“人民艺术家”称号。著述丰富,善于刻画市民阶层的生活和心理,同时也努力表现时代前进的步伐;文笔生动、幽默,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主要作品有离婚四世同堂骆驼祥子等。有老舍全集行世。老舍是杰出的语言大师。他的语言俗白,通俗易懂,朴实无华,京味儿十足。(2)出示词语,读一读。杂拌儿零七八碎儿玩意儿提示:儿化音。后面的儿只做卷舌的动作,音不要读出来就可以了。(3)出示句子,读一读。a.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一件大事就是买杂拌儿。这是用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干果与蜜饯掺和成的。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
7、八碎儿。第二件大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各种玩意儿一一风筝、空竹、口琴等。b.腊月和正月,在农村正是大家最闲在的时候。从词语切入,体会老舍先生作品的京味儿十足二多种朗读方式,让学生感受到一幅幅浓郁的北京春节画面。提示:闲在:清闲自在。这是北京方言。老舍在茶馆里写道:“秦二爷,您怎么这么闲在,想起下茶馆儿来?3、初读课文,说一说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呢?提示:忙乱、热闹、喜庆、团圆。(板书)三、厘清结构,分清详略。1、北京的春节从哪一天开始,到哪一天结束?提示: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开始,到正月十九结束,一个多月的时间。这时间之长在我国所有传统节日中堪称之最。2、默读
8、课文,合作填表此环节的设计是教师帮助学生找到梳理结构的方法,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组织材料的方法。表格的设计更加直观,目的是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自己与文本对话,并能够与作者对话,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为以后学习课文、欣赏优美的文章打下基础。时间风俗习惯腊月初九至腊月二十二过小年,放鞭炮,吃糖过了二十三初六元宵看花灯,小孩放花炮,吃元宵正月十九春节结束3、汇报交流时间风俗习惯腊月初八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腊月初九至腊月二十二孩子:买杂拌儿,买爆竹,买各种玩意儿。大人:预备过年的物品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放鞭炮,吃糖过了二十三大扫除,把吃的准备充足除夕做年菜,穿新衣,贴对联,贴年画,灯
9、火通宵,放鞭炮,吃团圆饭,守岁初六铺户开张,还可以逛庙会、逛天桥、听戏元宵看花灯,小孩放花炮,吃元宵正月十九春节结束(板书时间,,4、分清详略:略?(1)默读思用(2)集体交折提示:作者详.个部分。(板午5、练习朗读:用f连接)文中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h把详写的部分做上记号。写的是“腊八、除夕、正月初一、元宵”四弓标出,板书:详写)朗读详写的四个部分,注意读得正确、流利。(1)自由练读。(2)展示朗读:你觉得自己哪部分读得好,就读哪部分。在朗读、评价、集体练习中达到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的目的。一、比一比,再组词。)醋腊宵销燃然摊滩饺较筝挣拌伴眨泛课堂小五、结束语和作业布置结及拓展延伸
10、(2)分钟这节课我们了解了北京春节的习俗,了解了课文的写作顺序,理解了不懂的地方,联系了难读的语句。这篇课文中有很多的生字新词,下课后请同学们认真抄写,准备在下节课听写。积累词语,夯实基础。作业设计二、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动词,注意不能重复。()腊八粥()新衣()庙会()毛驴()醋大蒜()年画()爆竹()灯笼三、请按一定的顺序排列下面的词语。L元宵节除夕重阳节清明节春节元旦中秋节2.旬年时月周日季3.自然资源木材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答案】一、醋(米醋)腊(腊月)燃(燃烧)然(然后)饺(饺子)较(比较)拌(搅拌)伴(伙伴)宵(元宵)摊(摊牌)筝(风筝)眨(眨眼)销(销售)滩(沙滩)挣(挣扎)泛(
11、广泛)二、(熬)腊八粥(穿)新衣(逛)庙会(骑)毛驴(泡)醋大蒜(贴)年画(燃放)爆竹(打)灯笼三、1.元旦除夕春节元宵节清明节中秋节重阳节2 .年、季、月、旬、周、日、时3 .自然资源生物资源森林资源木材资源第二课时学标教目L深入理解详写部分,体会详略得当的好处。2 .对比文中孩子们过春节的情景,能说说自己是怎样过春节的。3 .拓展阅读文段,对比舒乙、斯妤笔下的春节与老舍笔下的春节有什么不同。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设计意图导入(5)分钟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1 .听写词语。腊月展览风筝空竹口琴更新鞭炮除夕春联扫除年糕充足店铺开张对联年画通宵间断除非光景万不得已必定截然不同燃放拜年寺院轿车元宵张
12、灯结彩一律彩绘分外2 .回顾写作顺序和主要内容教师引导:上节课填写了表格,进行了汇报交流。同桌互相说说:老舍先生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主要写了什么?明确学习目标。检查默写和回顾写作顺序环节的设计,既是为了与上节课做好衔接,又是让学生重温北京春节的热闹气氛,为学习新课做好准备。新课教学(28)分钟二、深入详写片段,感受北京春节的热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1 .腊八。(1)熬腊八粥:“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体会老舍先生语言的通俗和有趣。(2)泡腊八蒜:“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着重突出“色如翡翠”
13、和“色味双美”两个词,体会老舍先生语言简练,为我们呈现出一幅鲜明的画面,这是老舍先生语言的魅力。2 .除夕。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除夕真热闹”?(1)从人们活动的角度。“家家赶做年菜”“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还有“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足以看出人们差不多都在庆祝除夕,自然很热闹了。(2)从“味、色、音”的角度来体会。”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红红的对联”“各色的年画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老舍从香味,到色彩,到声音,进行了全方位描写,充分表现了除夕的“热闹”,足见老舍先生描写的细腻。3 .正月初一。“男人们午前到亲戚家、朋友
14、家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城内城外许多寺院举办庙会,小贩们在庙外摆摊,卖茶、食品和各种玩具。小孩子们特别爱逛庙会,为的是有机会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骑毛驴,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庙会上有赛轿车赛马的,在老年间,据说还有赛骆驼的。这些比赛并不为争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骡马与骑者的差好姿态和娴熟技能。”体会北京淳朴的民风。4 .元宵。(1)勾画出写灯的语句,自由朗读体会。(2)出示句子: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教师引导:“一律”“清一色”“都是”“通通”“全部”,不同的词语表
15、达相同的意思,表现了灯的种类之多。读一读,读出看灯时的开心、兴奋、激动的感受。深入了解北京春节的习俗的同时,感受北京春节的热闹氛围,体会老舍先生语言的魅力。这种重复的写法,在师生反复朗读中体会,作者表情达意的效果自然显现。(3)老舍先生着力描写灯的数量多,种类多,目的是什么?为了突出元宵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元宵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二这是写元宵的总起句和总结句,作者采用的是总一分一总的段落结构。5.课文有些部分写得详细,有些部分写得简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提示:详略得当,让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给我们留下更深刻的印象。三、自我感悟,对比升华1、本文怎样描写孩子们过春节的呢?提示:买杂拌儿、买爆竹
16、、买各种玩意、吃糖、穿新衣、逛庙会、买玩具。2、对比感受:你是怎样过春节的?示例:谚语称“二十六,割年肉。”说的是这一天主要要筹备过年要吃的肉食。今天一大早我和奶奶就到集市上去采购,集市上的人非常多,各种各样的过年零食和食物琳琅满目。奶奶告诉我,从今天起家家户户都要准备过年吃的肉,有的买回去做各种肉食。教师小结:几千年来,春节的习俗一直跟随时代的脚步在演变,但不变的是热闹、团圆、喜庆的气氛。体会详略得当的好处,积累写作方法。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比较课文描写的春节习俗,加深对春节习俗的印象和理解。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7)分钟四、学习“阅读链接”,感受名家笔下的春节的不同请同学们默读课后的“阅读链接
17、”,想想与老舍笔下的春节有什么不同,和同学交流。提示:老舍写过年是按时间顺序,有详有略,给我们展示的是老北京的民风民俗的画卷。舒乙写春节详细地介绍了祭灶的风俗和春节的食物,把春节的风俗写得十分有情趣。斯妤写过年既写了家乡的习俗,又写了自己的亲人,传达的是浓浓的亲情。引导学生懂得,同样写除夕,可以有不同的写法,写出个性,写出特色。板书内容1北京的春节腊月一小年一除夕一初正月十五一正月十九(时间)(详写)忙乱热闹喜庆团圆作业设计一、给下列句子填上恰当的关联词。1 .()今天是元宵节,()今天的北京特别热闹。2 .()孩子们要放鞭炮,()要过春节了。3 .()除夕之夜要守岁,()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
18、人睡觉。4 .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5 .北京()是城市,()它也跟着农村一齐过年,()过得分外热闹。二、阅读北京的春节片段,回答问题。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正(zhng zheng)月十五,处处张灯结(ji ji6)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有名的老铺(pS pU)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口各形各色口有的一律是玻璃的口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口有的都是纱灯口有的通通彩绘全部口红楼梦口或口水浒传口(zhudn chudn)故事口这在当年,也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上灯中点上烛,观者就更多。1 .给文中带点的字
19、选择正确的读音并画“。2 .照样子再写几个词语。各形各色(ABAC)3 .找出文中表示“全部、都”意思的词语:4 .给文中缺少标点的地方补上合适的标点。5 .“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请你联系上下文,想想春节的三次高潮分别是什么?为什么说元宵是“又一个高潮”?6 .作者在这段话中着力描写灯的多,多,为的是突出【答案】一、1.因为所以2.之所以是因为3.因为所以4.即使5.虽然可是而且二、1. zheng ji6 pu zhuan2 .半遮半掩绘声绘色载歌载舞糊里糊涂3 .一律4.,o5 .春节的三次高潮分别是:除夕、初一、十五;因为家家户户吃元宵,处处张灯结彩,非常热闹。6 .数量,种
20、类,“元宵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元宵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教学反思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过春节都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风俗习惯。北京的春节是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作者老舍先生,用他那如椽的大笔、“俗白”的风格、京味儿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有机会可以研究老舍的北京的春节,并且可以和老师们探讨怎样能更好地教学本课。在设计本课时,我首先要定位自己教学本课的教学目标。课文很长,但是文章每一节都很精妙,越品越有味道,因此不知如何取舍,最后还是决定将本课分为两
21、课时来完成,而我要教学的为第二课时,引导学生体会人们准备过年的忙碌、喜悦。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以“谈年”的方式,主要运用交流、体会的方法,通过对文本的学习及联系自己的过年感受,体会出人们盼望新年,准备过年的忙碌,喜悦的心情,及我们中国传统新年在每一个中国人心中的特有地位。整节课,我努力地调动学生对新年的美好回忆,利用了一些图片及喜洋洋的乐曲给学生创设情境。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很快地进入角色,沉浸在了喜庆的气氛中。在本节课中,我充分地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会老北京人是如何过年的,使之与文本产生共鸣。课题2.腊八粥课型精读课文授课时间2课时学标教目1 .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腊、粥、腻、栗”等
22、1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糊涂、搅和、浓稠、可靠、猜想”等词语。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感受八儿“馋”的形象特点。3 .课文主要写了等粥和喝粥两件事情,说说哪部分写得详细,哪部分写得简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4 .找出文中细腻描写腊八粥的句子,读一读,和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5 .学习课文细腻描写腊八粥的部分,照样子写一种自己最喜爱的食物。教学重点1 .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感受八儿馋”的形象特点。2 .说说课文哪部分写得详细,哪部分写得简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教学难点仿照课文,写一种自己最喜爱的食物。第一课时学标教目1 .自主学习
23、字词,会认会写“腊、粥、腻、栗”等1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糊涂、搅和、浓稠、可靠、猜想”等词语。2 .课文主要写了等粥和喝粥两件事情,说说哪部分写得详细,哪部分写得简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3 .学习课文细腻描写腊八粥的部分,照样子写一种自己最喜爱的食物。具备教准课件设计意图导入()分钟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1、请同学们分成男女两组比赛,在每组每人5秒内说出中国的传统节日。(活动)2、一碗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诉说着古往今来细细碎碎的无数动人的往事,勾勒出了一幅幅动人的情感画卷,或赞美,或怀念,或憧憬佳节的团聚以及这自然的馈赠,粘粘的腊八粥包裹着的却是中国人浓浓的情,深深的谊,一
24、切融化在粥里,流露于笔尖。今天,我们师生一起欣赏现代作家沈从文的小说腊八粥。【出示课件1】(板书:腊八粥沈从文)【出示课件2】3.简介作者以及写作背景。沈从文,原名沈岳焕(1902-1988年),字崇文,湖南凤凰人,中国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者。他主张“美在生命”,中篇小说边城入选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沈从文的语言格调古朴,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凸现出乡村人性特有的风韵与神采。以中国传统节日导入,创设出浓浓的节日氛围,学生初步感受腊八喝腊八粥的习俗,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了解作者及写作本篇文章的背景,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感受真情。新课教学()分钟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出示课件
25、3】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1)大声流利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2 .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3 .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出示课件4】(1)给下列字注音并组词。腊Id (腊月)粥zh6u (喝粥)腻ni (细腻)栗li (板栗)咽ybn (咽下)匙chi (汤匙)灌gubn (灌溉)搅jido (搅和)稠ch6u (浓稠)嘟dU (嘟嘴)熬do (熬粥)褐h(褐色)缸gdng (水缸)脏zdng (脏乱)筷kubi (筷子)(2)解释词语。【出示课件5】搅和:混合;掺杂。糊涂:人头脑不清楚或不明事理。也
26、指事物混乱不清。三、再读感知,理清结构【出示课件6】1 .默读课文,思考问题:围绕“腊八粥”这一线索,作家沈从文为我们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主要写了哪两件事情,能否用小标题概括出故事情节?提示:本文围绕八儿等着吃母亲熬煮的腊八粥的经过,展现了一幅淳朴、和睦、温馨的图景,表现了一家人的其乐融融。(板书:等粥喝粥)2 .交流讨论:文章哪部分写得详细,哪部分写得简略?想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提示:等粥写得十分详细,分别写了八儿在等粥的过程中的变化。四、精读赏析,激发灵性分析第一部分:【出示课件7】1.作者写吃腊八粥为什么要不惜笔墨介绍这种粥的原料和这些原料煮在锅里的状态?提示:衬托腊八粥的香甜诱人、美味
27、可口,为下文做铺垫。鼓励学生多种方法识记生字、理解词语,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和自觉性,可以提高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爱写字、主动理解词语的兴趣,教会学生正确的写字方法和理解词语的方法,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基础。此环节的设计是教师帮助学生找到梳理结构的方法,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组织材料的方法。这一环节是为了教学生抓住重点语句理解文章和体会作者抓住“甜甜的腻腻的”“合并拢”“叹气”“大碗大碗,大匙大匙”“塞灌”等词分析。2 .作者在文章开篇是如何写出人们对腊八粥的喜爱的?提示:第一句就采用了排比修辞手法,选取了三个不同年龄段的人对腊八粥的态度,以点带面,说明腊八粥所有人都
28、喜欢;接着看到熬煮腊八粥的状态“叹气”,闻腊八粥的香甜诱人、美味可口。吃的是痛快淋漓;调动人的视觉、嗅觉。第二句则用拟人的修辞,形象地把腊八粥的熬制过程再现出来,那情形,如在眼前,那香气,如入五腑六赃,真忍不住要尝上一口呢。3 .作者笔下的腊八粥让人垂涎欲滴。再读读课文第1自然段,照样子写一种你最喜爱的食物。提示:充分运用学过的手法介绍,注意每段的过渡。情感而设计的,这是理解文章的一个重要方法。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分钟五、课堂作业1、抄写课后生字。2、试理解课后思考题。抄写是为了让学生勤于积累,提高语文素养。作业设计一、文学常识。1 .本文的作者原名沈岳焕,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脱、散文集等。2
29、 .给多音字注音。(1)蕃蕃咽()喉肿痛,什么食物都难以下咽()。(2)球场遇到劲()敌,反倒使他干劲()更足了。(3)他圈()十亩地作为牧场,准备用来圈()养牛群。(4)塞()外并不闭塞()。3 .看拼音写汉字。(1)我最喜欢吃糖炒li()子。(2)她把那丝ch6u ()般的秀发扎起来,开始喝妈妈为她熬的浓ch6u ()的粥。(3)杯zhdn ()碗里ch6ng ()放食物。4 .理解词语。(1)嘟嚷:(2)():没有办法;没有办法可想。(3)():肌肉、皮肤或黏膜等组织由于发炎、瘀血或充血而体积增大。(4)糊糊涂涂:5.感知课文。本文以“”为线索,写了八儿粥粥一一猜粥一一粥的情节,表现了一
30、家人的其乐融融。二、品读达标。阅读课文,回答问题。1 .第14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2 .“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洋车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胡的老孩子,提到腊八粥,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请赏析语句。【答案】一、1.沈从文边城长河湘行散记2. (1) yan ydn (2) jing jin (3) quan judn (4) sdi s。3. (1)栗(2)绸稠(3)盏盛4. (1)指连续不断地自言自语。(2)无可奈何(3)肿胀(4)内容混乱的。5. 腊八粥盼想看.二、1.突出腊八粥在八儿头脑中的初步印象,为描写实际看到的腊八粥做铺垫。2.该句运用反问的修辞
31、手法,选取了三个不同年龄段的人对腊八粥的态度,以点带面,说明腊八粥所有人都喜欢。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感受八儿“馋”的形象特点。2 .找出文中细腻描写腊八粥的句子,读一读,和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具备教准课件教学设计设计意图导入()分钟一、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导入新课一碗碗美味可口的腊八粥会让小孩子、大孩子和老孩子馋涎欲滴,住方家大院的八儿正是这众多喜爱腊八粥中的一员,那么面对甜甜的腻腻的一锅粥,他的表现如何呢?我们继续学习。激发情感,为学习新课做好准备。新课教学()分钟二、精读赏析,分析人物形象。作者浓墨重彩地写了八儿等粥的事情,八儿是怎样等
32、粥的?试着用小标题概括。【出示课件8】提示:盼粥-想粥-猜粥-看粥(板书:盼想猜看)L盼粥.默读第28自然段,要求:画出描写八儿的句子,想想这些句子分别属于对人物的哪种描写,品读画出的句子,思考你从中体会到什么?学生汇报“喜得快要发疯了”这属于对人物的哪种描写?你能换一种说法来表达八儿喜悦之情吗?“眼睛可急红了”说明什么?八儿真的饿了吗?从对八儿的描写中可以看出此时此刻八儿一种怎样的心情?可以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提示:对粥的喜爱与盼望之情。(板书:迫不及待)省略号有什么作用?指导朗读第四五自然段的人物对话,分角色朗读人物对话。怎样理解第八自然段的反问句?出示:看羊还不够资格的八儿,难道还能设什
33、么法来反抗吗?提示:八儿对腊八粥虽是望眼欲穿但也只能苦苦等待。(板书:苦苦等待)过渡:八儿多么想让妈妈早点给他端上一碗喷香的腊八粥啊,那么一旦粥煮好了,他想怎么吃呢?下面我们来学习想粥这一部分2 .想粥。分角色朗读第911自然段,思考:八儿开始计划粥怎么分?后来想怎么分?为什么又改变了?理解八儿的讨价还价、得寸进尺。“孥孥”是什么意思?从妈妈的话中你能体会到什么?妈妈对八儿十分宠爱。分角色朗读。读出八儿的天真可爱和妈妈对他的宠爱。过渡:这让小小的八儿想吃三碗半的粥,他的猜想中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我们来学习猜粥这一部分。3 .猜粥每学完一个环门后,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既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可以
34、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相互促进,相得益彰。通过反问句来引导学生感受八儿为了吃到香甜的腊八粥不得不撒一些谎,多么天真可爱又有那么一点狡黠呀,颇有童趣。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分钟八儿想象中的粥是什么样子的?请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栗子会稀烂到认不清楚了把,饭豆会煮得浑身肿胀了吧,花生仁儿吃起来总已是面面的了!自己读一读,看看粥里的栗子、赤饭豆、花生仁儿、枣都是什么样的?找出文中的关键词圈出来。文章用了一个什么词来形容八儿的猜想?(板书:奇妙)4.看粥(1)当妈妈把八儿抱起来,八儿终于看到了让他垂涎三尺的腊八粥,课文中用了一个怎样的词语来表现八儿的心理?(板书:惊异)(2)妈妈煮的粥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
35、画出相关 I司I吾O出示:花生仁儿脱了他的红外套(3)找出关键词和第十四自然段比较,看看有什么发现。(4)看了腊八粥之后的八儿,他的心里又会想些什么呢?(5)男女生分角色读人物对话,注意要读出八儿的心理变化。文题为“腊八粥”,课文在前半部分详细描述了等腊八粥的过程,作者又是如何描绘吃腊八粥的过程的呢?提示:作者用寥寥数语就粗笔勾勒出了腊八粥的好味道。运用动作描写“靠”“斜立”等词和比喻修辞方法“肚子已成了一面小鼓了”突出了八儿粥吃得多、吃得饱、吃得尽兴。(板书:心满意足)三、回读赏评,交流感受。【出示课件9】1、吃了一枚大枣的八儿,总算暂时堵住了八儿小馋嘴巴,请同学们再通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
36、八儿的馋样儿。2、文章中有许多细腻描写腊八粥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和同学交流交流自己的感受。创造条件请学生制作小型作品,展现吃腊八粥的情景,可以用橡皮泥、粘土制作,也可以制作折纸作品。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1.沈从文先生言辞间平易近人,他笔下的腊八粥软糯而又香甜,腊八节简单而又质朴,家常话里间将八儿一家的温馨生活跃然于纸上,也许从未将“爱”挂在嘴边,但却可以看出八儿、妈妈、爸爸之间对对方的爱,真正地让人感受到了何为“家”何为“亲情二通过比较来体会作者是怎样从不同的角度来细腻描写腊八粥的。课堂总结使学生又一遍回顾了课文中细腻描写腊八粥的句子,明确了中心,升华如今时过境迁,腊八粥已不再是孩子们垂
37、涎的美食了。等到了可以随时吃到腊八粥时,味道却没有它停留在想象中时那样诱人了。过了腊八就是年,比起喝粥,我们更愿意重温名家们的美文,让那些记录旧日时光的秘密,泛着丝丝甜香的文字,氤氮着寒冷麻木的心灵。那样,一股久违了的香甜也会萦绕在唇齿之间。2.作业。【出示课件10】(1)小米红豆红薯红枣栗子熬成的腊八粥,占全了色味香,等你来品,将这浓浓的腊八情义融进短信里,送给你的亲人、朋友、老师和同学。祝福他们腊八快乐!(2)上网查一查腊八粥的来历或者查一查关于腊八有哪些有趣的传说和故事,查到之后和同学们分享一下。了感情。作业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通过搜集资料,加深对腊八粥的情感认识。板书内容等粥喝粥腊八粥沈
38、从文盼迫不及待想苦苦等待猜美妙1看惊异心满意足作业设计教学反思腊八粥是小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里的一篇文章。学习了这篇文章,真正让我们走近了“民俗”,感受了“民俗”。那浓郁的民间文化和民间气息映入的孩子们的脑海中,让我们仿佛身临其境,置在其中。文章重在通过主人公八儿的语言、行为及心理描写体现八儿迫不及待地想吃腊八粥,心理活动变化构成了本文的线索。于是,课堂上我便抓住这一线索来展开教学。一方面,我抓住语言描写来帮助学生洞察心理。文章中共有七处描写八儿与母亲的对话,虽然语言并不是很多,但却能充分表达出八儿急于吃到腊八粥的心理。于是,我便让孩子们找出描写八儿语言的句子读一读,说一说从读中你体会到了八儿
39、的什么心理。孩子在动笔、动脑、动口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到了八儿的心理变化。从最初的“迫不及待”到“苦苦等待”,再到“美妙的猜想”,一直到最后的“亲见时的惊讶”,将八儿的心理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同时也将一个可爱的、天真的孩童形象呈现在同学们面前,让人不得不喜,不得不爱!另一方面,我抓住行为、表情来向学生展现心理。八儿对腊八粥的渴望,不但通过八儿语言的描写来表现,作者还注重的是八儿行为和表情的描写。“从哪里还能看出八儿特别急于吃到腊八粥?”一个问题将孩子们再次带到课文之中,“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一个人进进出出灶房”“进进出出”一词把八儿对腊八粥的惦记形象地写了出来。“八儿要哭的样子”“他惊异得喊
40、起来了”都真实地将八儿的心理展现给大家。八儿心理变化的描写将一个嘴馋的小孩子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八儿等吃妈妈熬煮腊八粥的经过,也将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展现给了大家!文章内容较浅显,在抓住八儿心理变化的同时更抓住了孩子们对八儿的喜爱之情,运用了最适合孩子们阅读的文字,把一个天真、可爱的孩童深深地注入孩子们的心中!也激起了孩子们对腊八粥的爱恋之情!可见,抓住孩子的心是最重要的!但是,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读的机会较少,如果课堂上充分组织学生朗读,互动,效果会更好。另外,对于开头讲腊八粥的做法及人们对其的喜爱的处理,总觉得有着不小的欠缺,因为对这一段文字的表达妙处,处理得太简略了。没有透过文字表达人们对其
41、的喜爱,从小孩子一一大孩子老孩子,这是对不同年龄段人都喜欢腊八粥的具体描绘处理不当。又从“看”“闻吃”来一点点的体现人们对腊八粥的喜爱体会不深刻。如果此时让孩子们用不同的形式去品读一下,那会在品读的过程中学会这样的写作方法,这样才在遗漏中补回一点缺失。可见自己的备课不够深入,文本剖析不够精当所致,今后的教学应予以警示。课题3.古诗三首课型精读课文授课时间3课时教学目标1 .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宫、侯、素”等8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 .想象寒食描绘的景物,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4 .了解牛郎织女的故事,并能结合故事说说迢迢牵牛星表达的情感。5 .抓
42、住重点诗句,体会十五夜望月中游子的思亲之情,并能找出类似的诗句,和同学交流。教学重点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 .想象画面,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想象画面,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宫、侯”2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2 .了解诗歌大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3 .想象寒食描绘的景物,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设计意图导入()分钟一、知诗人,解诗题。【出示课件1】1 .寒食节是中国农历清明节前一天。古人在这一天,不生火做饭,所以叫寒食。相传当年重耳(晋公子重耳)周游列国,历尽艰
43、辛。一次,他挨饿难熬,百般无奈时,介之推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给他吃。后来重耳当了国王(晋文公,春秋五霸之一),去找和母亲一起躲在深山中的介之推。遍寻不到,便下令放火烧山,想以此逼出介之推,但最后发现介之推与其母被烧死。重耳十分后悔,便规定每年此时不得生火,一切吃冷食,称为寒食节(山西省介休市当地居民仍然对此深有记忆,但只限于思想,实际节日这天已没有吃寒食的活动)。其实,寒食节的真正起源,是源于古代的钻木、求新火之制。古人因季节不同,用不同的树木钻火,有改季改火之俗。而每次改火之后,就要换取新火。新火未至,就禁止人们生火,这是当时的一件大事。寒食节习俗,有上坟、郊游、斗鸡子、荡秋千、打毯、牵钩(拔
44、河)等。其中上坟之俗,是很古老的。中国过往的春祭都在寒食节,直到后来改为清明节。今天,就让我们一起乘上时光穿梭机,穿越千年来看看韩知笔下的寒食节。(板书:寒食唐韩翊)【出示课件2】2 .作者简介。【出示课件3】韩姗,唐诗人。字君平,南阳(今属河南)人。天宝进士,后数入节度幕府中任职,官至中书舍人。约卒于建了解作者及写作本篇文章的背景,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感受真情。中、贞元之际。为“大历十才子”之一。其诗多酬赠送别之作,寒食诗较有名。许尧佐作传奇小说柳氏传,即写他和柳氏的恋爱故事。有韩君平诗集。新课教学()分钟二、明诗意,感情读。1 .自由读诗,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大意。【出示课件4】2 .理解“春
45、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出示课件5】(1)找出这两句诗中描写的景物。(板书:春城飞花东风御柳)3 2)“无处不飞花”能不能改成“处处飞花?“飞字用得好不好?为什么?提示:诗人不说“处处飞花”,因为那只流于一般性的概括,而说是“无处不飞花”,这双重否定的句式极大加强了肯定的语气,有效地烘托出全城皆已沉浸于浓郁春意之中的盛况。诗人不说“无处不开花”,而说“无处不飞花”,除了“飞”字的动态强烈,有助于表现春天的勃然生机外,还说明了诗人在描写时序时措辞是何等精密。“飞花”,就是落花随风飞舞。这是典型的暮春景色。不说“落花”而说“飞花”,这是明写花而暗写风。一个“飞字,蕴意深远。由此我们可以充分体会到诗人炼字的功夫。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