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优秀全册教案(共91页).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4014982 上传时间:2022-05-02 格式:DOC 页数:91 大小:1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优秀全册教案(共91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1页
2020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优秀全册教案(共91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优秀全册教案(共91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优秀全册教案(共91页).doc(9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优秀教案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进度表第一单元 单元教学初探一、单元内容总述1.本单元主题:本单元主要根据“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进行编排的。主要由北京的春节腊八粥古诗三首藏戏四篇课文组成。这样编排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孩子能够了解不同地方的特色与风俗,感受不同地方的风采,体会不同的趣味。2.本单元重点:(1) 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并能在习作时,能注意抓住重点,写出特点。(2)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生动有趣,耐人寻味。北京春节的热闹非凡,腊八节的香味袭人,藏戏的生动有趣都需要

2、仔细阅读才能体会到不同节日的快乐与享受。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时一定要分配充裕的时间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3)体会作者用语言塑造人物形象的特点,关注人物语言描写的不同形式,利用关键词句,揣摩心理的策略,加深对人物形象的感知。这4篇文章都表达作者内心的真实情感,利用不同的手法,体验到节日带来的不同感受。第二单元 单元教学初探一、单元内容总述1.本单元主题: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走进外国文学名著”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鲁滨逊漂流记骑鹅旅行记汤姆索亚历险记三篇课文组成。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了解作品梗概,把握名著的主要内容,去发现更广阔的世界;体会人物的心态变化,感知人物的形象;培养学生阅读和

3、想象的能力;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激发学生阅读外国名著的兴趣。2.本单元重点:(1)反复理解阅读课文内容。本单元的三篇课文都节选于外国文学名著,篇幅较长,情节起伏,引人入胜,只有反复阅读才能逐渐感受到外国文学的精华。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时一定要注意阅读节选片段的方法,了解主要内容,体会情节的吸引之处。(2)体会人物心态变化,感知人物形象。每篇课文中在情节发展中时都运用了想象,写出了人物的独特感受和心态变化。教学中要抓住课文重点,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真实的体验和感受,还要充分品读精彩片段,抓住关键句子来感知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心态变化,激发学生对整部作品的阅读兴趣。第三单元 单元教学初探

4、一、单元内容总述1.本单元主题: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让真情在笔尖流露”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匆匆那个星期天两篇课文组成,并编排了两篇习作例文别了,语文课阳光的两种用法。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课文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并能运用所学,在习作中选择合适的内容写出真情实感。2.本单元重点:(1)通过用朗读、默读等方式反复读文,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本单元的两篇精读课文和两篇习作例文都情感真挚,朴实自然,只有在深入品味文字时才能感受到作者的一片真情。朱自清先生在匆匆一文中对时光流逝的感叹,感人至深;作家史铁生在那个星期天中用细腻生动的语言回忆等待过程中心情的起伏变化,令人动容;别了,语文课

5、中少年对祖国对母语的深深眷恋打动人心;阳光的两种用法一文中肖复兴用质朴的语言、朴实的事例表达对母爱的深深感恩,深情溢于言表。这些真情实感都要通过反复阅读文章才能真切体会得到。教学时应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多种形式的阅读课文。(2)通过自主、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体会作者表情达意的方法,并能适当运用到自己的习作当中去。每篇课文作者都表达了对人生、对生活、对人事的不同情感,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教学中要抓住这一重点,引导学生深入字里行间,提炼文章的写作方法和表达方式,并结合课堂练笔进行及时地运用,为后面的初试身手和习作积累优秀的语言和写作方法,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第四单元 单元教学初探一、单元内

6、容总述1.本单元主题: 生活中平凡的故事常常给我们很多启迪,阅读它们,感悟它们,能让我们 人生道路上足迹更踏实,步伐更稳健。平凡的人物却有着非比寻常的美德精神。本组教材就是围绕“高尚品格”这一专题写的。 本单元选编的4篇课文故事三首、十六年前的回忆、为人民服务、金色的鱼钩,从不同角度阐明了人生的哲理。2.本单元重点:(1)阅读时,关注神态、言行的描写,体会人物品质。故事三首通过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现了坚劲顽强、光明磊落的优良品质。十六年前的回忆充分表现了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毛主席赞扬张思德那种为人民而生、为人民利益而死的共产主义精神。

7、金色的鱼钩中表现出来的真情实感,使读者不得不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红军老战士而感动。(2)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习作时,选择适合的方式进行表达。教学中要抓住这一重点,引导学生深入字里行间,提炼文章的写作方法和表达方式,并结合课堂练笔进行及时地运用,为后面的习作积累写作方法。第五单元 单元教学初探一、单元内容总述1.本单元主题: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科学发现的机遇,总是等着好奇而又又爱思考的人”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文言文二则表里的生物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他们那时多有趣啊四篇课文组成。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方法;培养学生想象的能力,尝试写

8、科幻故事。2.本单元重点:(1)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意蕴深厚,耐人寻味,需要反复朗读才能体会文章的深刻含义,从而习得方法,能力得到发展。学弈中的学贵专心;两小儿辩日中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表里的生物中的善于发现,不断求知;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中的见微知著,追根溯源;他们那时多有趣啊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未来的生活这些内容和启示都要通过反复朗读才能感受到。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时一定要分配充裕的时间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2)发挥想象并且产生独特的感受。每篇课文都给学生留下了一定的思考空间,学生在学文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独特感受。教学中要抓住课文重点,引导学生在学习过

9、程中获得真实的体验和感受,还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育资源,用声音、光影和一定数量的科学资料把学生带入到课文描述的情境中,让学生去感受和体会,并学会在今后的习作中尝试运用具体事例的说明方法和想象的手法来进行阅读和习作练习。1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15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3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教学重点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教学难点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准备关于童谣的课件;歌曲恭喜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共

10、话春节1“丹凤呈祥龙献瑞,红桃贺岁杏迎春”,在期盼中、在喜庆中,春节向我们走来。这是我们中国人最隆重、最传统的节日,相信大家再熟悉不过了。2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关于春节的资料:关于春节的来历:春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它是农历一年的岁首,即正月初一,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岁尾年头的祭神祭祖活动。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历,公历的一月一

11、日称为元旦,把农历的一月一日叫春节。在此期间人们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如贴春联、贴年画、贴“福”字、剪窗花、蒸年糕、包饺子、燃爆竹、除夕守夜、拜年等。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春节,在中国人的心目中,融入了无限的留恋、回味和憧憬。中国的春节,是最具文化内涵和传统魅力的节日,也是最有凝聚力的一个节日。关于春节的习俗:祭灶、扫尘、贴春联、守岁、闹元宵等关于春节的传说:年的传说、岁的故事等3假如请你来写春节,你打算写些什么?4的确,春节到了,意味着春天将要来临,万象复苏、草木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人们刚刚度过冰

12、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着春暖花开的日子,当新春到来之际,自然要充满喜悦,载歌载舞地迎接这个节日。春节是个欢乐祥和的节日,也是亲人团聚的日子,离家在外的孩子在过春节时都要回家欢聚。古都北京,过起春节来更是京味儿十足。今天,就让我们随着作家老舍共同去感受北京的春节。二、放手初读,整体感知。1自由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2检查课文自学情况:同桌互查读文情况。出示本课需会写的生词集体认读。对这些生字你有没有想提醒大家的地方?引导学生从生字的音、形、义三方面需注意的地方做相互交流。3默读课文,思考:按照老规矩,北京人是怎么过春节,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4

13、选自己印象最深的或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其余同学一边听一边想,作者写了哪些人们的活动?你可以用笔画下来,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来。(培养学生边听边想,读书动笔的习惯。)5快速浏览课文,思考围绕春节的热闹,作者都写了哪些重要日子?按顺序说一说。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概括:腊月小年除夕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6春节像一场大戏,在腊八粥的浓香中悄悄地拉开了序幕,请同学们速读浏览,按照年前、过年、结束的顺序找出相应的段落。三、细读鉴赏,感受春节。(一)默读全文,思考课文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北京春节哪些热闹、浓烈的画面,你最喜欢其中的哪几幅。(二)小组研读。出示研读提示: 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反复读一读,画出最能表现

14、春节年味的句子,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 组内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交流自己的感受。 根据小组交流的情况,自己再读相关段落,补充完善自己的阅读感受。 第二课时(三)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1体会年前的忙碌。交流节前的年味主要表现在哪?重点交流节前都有哪些重要的日子,在这些日子里人们的主要活动、讲究及人们的心态。指名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读后谈谈自己的感受。引导学生找出文中关键的词语,读中体会人们忙碌中洋溢着的喜悦和希望:你是从哪些具体的词句中体会到的。引导学生抓住学生反馈的词语进行有感情的朗读。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在过春节的这段时间都干些什么呢?2体会过节的热闹交流过节时重点写了哪几个日子?过节最大的

15、特点是什么?(热闹)同是热闹,但闹中各有不同,默读思考:除夕、初一、正月十五这三个日子各自的特点是什么?抓住文中关键词句反复读一读,想一想。交流各自的体会,教师相机引导:除夕:喜庆、团圆;初一:悠闲、快乐;十五:红火、美丽。再读一读,讨论、交流:这些感受你们是从哪些语句体会到的?交流反馈“除夕”一段,师相机指导朗读,进一步体会喜庆、团圆。抓关键词“赶、到处、都穿起、贴上”感受除夕的喜庆、热烈;抓“除非,必定”体会春节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感受团圆的氛围。阅读“阅读链接”中的第二篇短文,比较:同是写除夕,作者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生自由交流,教师及时梳理:老舍笔下的除夕为我们展现的是全景图,抓住除夕

16、人们主要的活动简单勾勒,语言简洁明快;而“阅读链接”短文二由回忆外婆入手,重点写了一家人怎么过除夕的情景,其中细致描写了准备过程和围炉情景。交流反馈“初一”一段,师相机指导朗读,进一步体会初一的悠闲、快乐。重点指导朗读“逛庙会”时人们的表现来体会悠闲与快乐。交流反馈“十五”一段,师相机指导朗读,进一步体会十五的红火、美丽。找出文中描写花灯的句子,指导感情朗读,体会排比句的作用。引导想象:还会有哪些花灯呢?除了灯,还有什么?出示老舍的原文,创设情境:“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元旦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

17、整条的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十五的红火、美丽。总结:从腊八到正月十九,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却被作家仅仅用了一千多字就呈现在读者的眼前,作者正是抓住每个节日最突出的特点,用极其凝练的语言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幅热闹喜庆、欢乐祥和的春节画卷。让我们再次走进文本,去用心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四、比较阅读,领悟写法。1先默读课文,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课文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再读腊八一段,思考:腊八的活动很多,为什么单写腊八粥、腊八蒜,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种抓主要特点描写的方法文中还有很多,你能再举一例吗?2自主阅读“阅读链接”中的第一篇短文,比较:同

18、是写过年,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3假如此时再请你写春节,你打算怎样写?引导学生借鉴学到的写法谈,如:选材要详略得当,描写节日要抓最主要的特点,可以加入自己的感受夹叙夹议等。五、布置作业,课外拓展。以“春节”为主题,办一期手抄报。内容如下:1春节印象:自己修改或写一篇关于春节的习作。2春节花絮:从搜集到的关于春节的传说、习俗中选择编写。3精彩再现:摘抄自己认为描写好的关于春节的诗词佳句或优美片段。4春节建议:春节怎么过,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5节日集锦:除了春节,我国的传统节日还有哪些,把你调查的结果记录下来。2腊八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字词,积累叠词,了解小说背景。2.了解小说借助对话推动

19、情节发展的特点,引导学生学习用读对话梳理情节的方法,整体感知人物形象。3.初步了解小说用语言塑造人物形象的特点,关注人物语言描写的不同形式,用品读关键词句,揣摩心理的策略,加深对人物形象的感知。4.深读文章,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做到详略得当的。教学重、难点:1,初步了解小说用语言塑造人物形象的特点,关注人物语言描写的不同形式,用品读关键词句,揣摩心理的策略,加深对人物形象的感知。2,深读文章,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略得当的。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明确文体1.播放微视频,引出小说背景。2.板书课题,读准课题。二、字词教学,了解环境1.出示字词,读准字词,引导学生从词

20、语内容和形式上发现规律。2.情境朗读,了解环境。三、梳理情节,初识形象1.快速默读第619自然段,思考:八儿想吃腊八粥却吃不到,他是怎么办的?2.根据学生回答,梳理小说情节。3.根据板书,串联情节,了解小说主要内容。4.小结:这篇小说就是用对话推动情节的发展。刚才,我们读了八儿和妈妈的对话,梳理出的情节就是小说的情节。5.交流:从这些情节中,你看到一个怎样的八儿?四、品读语言,丰盈形象1.聚焦情节中八儿的语言,初步感受语言的变化。2.品读短句。(1)齐读,思考:本句中哪个字最精彩?(2)对比朗读,从“那”字,你感受到什么?(3)联系自己生活经历,感知八儿形象。(4)有感情地朗读。(5)小结:一

21、个“那”字,又让我们看到一个(回扣板书)的八儿。刚才,我们抓住了八儿的语言,品读“那”这个关键词,揣摩了八儿的心理,从而让八儿的形象在我们头脑中更加丰满。3.品读长句(1)自由读,边读边思考: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2)四人小组合作,完成学习单。填一填:八儿每次是怎么分的,有什么变化?写一写:你又读到一个怎样的八儿,并想想理由(填在磁卡上,一张磁卡写一个词)。一定要填在磁卡上。温馨提示:四人小组,一人主持,其他三人一人汇报一处。(3)小组汇报。(4)小结:刚才,我们读了八儿这处长的语言,从分粥的变化中揣摩了八儿的心理,让他的形象在我们的头脑中更加丰盈。(5)串读三次分粥的句子,读出变化。4.小结

22、:刚才我们品读了八儿的语言,关注了关键词句,揣摩了八儿的心理,让八儿的形象跃然纸上。沈从文不愧为语言大师,在对人物语言进行描写时,每个词语,每句话都经过了反复的推敲,多一个字不行,少一个字也不行,借助不同的语言形式展现人物不同的形象。五、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梳理环境中的情节,品读八儿的语言,揣摩他的心理,看到了一个(回扣板书)的八儿。八儿心里隐藏的语言和那锅不断叹气的粥,这又藏着什么奥秘呢?下节课我们再来揭秘。第二课时【导入】一、谈话导入,回顾课文内容评论1.谈话导入。2.回顾课文内容,想一想课文围绕腊八粥写了什么事?【讲授】二、品读课文评论1.课文的主要人物是谁?八儿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3、?2.明确任务:课文是如何写八儿嘴馋的?3.读文探究1)默读课文,画出描写八儿特点的句子,作批注。2)小组交流4.集体汇报1)描写动作的句子。2)描写语言的句子。3)描写心理活动的句子。5.小结:全文围绕“八儿”全家吃妈妈熬煮腊八粥的经过,展现了一幅淳朴、和睦的图画。表现了一家的其乐融融。【活动】三、指导朗读评论1本篇课文人物对话描写较多,组织学生分角色朗读。2通过揣摩人物心理,联系提示语来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组织朗读比赛,互相点评,取长补短。【作业】四、作业评论1有感情地将课文朗读给家长听。2查找有关中国传统节日的资料,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民俗文化。 3古诗三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

24、字词,会认会写“宫、侯、素”等8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想象寒食中描绘的暮春之景,结合时代背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4.了解牛郎织女的故事,并能结合故事说说迢迢牵牛星表达的情感。5.抓住重点诗句,体会十五夜望月中游子的思亲之情,并能找出类似的诗句和同学交流。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想象画面,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想象画面,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方法设置情境,师生共同披文入境,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以读促悟,以悟促读,引导学生把情感体验充分表现出来。学生学习方法学生自主

25、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课前准备1.了解有关寒食节的由来及习俗,了解时代背景。2.下载古风背景音乐,制作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 一课时一、谈话导入“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泱泱华夏,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而传统节日正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今天,咱们就一起走入春天的长安城,去看看那里寒食节的景象吧。(板书:寒食)简介寒食:清明节前一二日。禁烟火,只吃冷食。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中国民间第一大祭日。在民间传说中寒食节虽与介子推有关,但寒食起源,并非为纪念介子推,而是沿袭了远古的改火旧习。二、学习古诗寒食(一)学习

26、生字词,会读诗。自学“宫、侯”两个汉字。指导学生从意义上区分“侯、候”,用组词法:“王侯”“时候”区分形近字。指名读诗,要求读准、读通。师相机指导。(二)知诗人,解诗题。请学生自己介绍课前搜集有关寒食节的资料,师相机补充。提示:寒食节是中国农历清明节前一天。古人在这一天,不生火做饭,所以叫寒食。相传当年重耳(晋公子重耳)周游列国,历尽艰辛。一次,他挨饿难熬,百般无奈时,介之推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给他吃。后来重耳当了国王(晋文公,春秋五霸之一),去找和母亲一起躲在深山中的介之推。遍寻不到,便下令放火烧山,想以此逼出介之推,但最后发现介之推与其母被烧死。重耳十分后悔,便规定每年此时不得生火,一切吃冷

27、食,称为寒食节(山西省介休市当地居民仍然对此深有记忆,但只限于思想,实际节日这天已没有吃寒食的活动)。其实,寒食节的真正起源,是源于古代的钻木、求新火之制。古人因季节不同,用不同的树木钻火,有改季改火之俗。而每次改火之后,就要换取新火。新火未至,就禁止人们生火,这是当时的一件大事。寒食节习俗,有上坟、郊游、斗鸡、荡秋千、打毯、牵钩(拔河)等。其中上坟之俗,是很古老的。中国过往的春祭都在寒食节,直到后来改为清明节。今天,就让我们一起乘上时光穿梭机,穿越千年来看看韩翃笔下的寒食节。(三)解词连句知大意。1.自由读诗,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把不懂的词句作标记。相机理解“春城、御柳斜、汉宫、五侯、传蜡烛

28、”等词语,大致梳理诗歌内容。2.展开想象悟诗情。让我们走进长安的春天,看看那里的景象吧:指名读第一句。出现在你眼前的是什么景象?(板书:飞花御柳斜)提示:飞花:飘扬的杨花。御柳斜:柳树在春风的吹拂下摇曳生姿。(1)“飞花”是种什么情景?“无处不飞花”写出了花的什么特点呢?(出示落花随风飞舞图,播放古风音乐)(2)你能带着这样的理解,想象着这样的画面,美美地读一读吗?个别读,男女读,教师范读,相机指导。3. 日落天黑时,长安城里又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指名读三四句。(板书:蜡烛轻烟入)提示:蜡烛:寒食节普天下禁火,但权贵宠臣可得到皇帝恩赐而燃烛。轻烟入:袅袅炊烟。整句话的意思是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

29、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家中。4. 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家中。你能想象一下此时这些王侯贵族、重臣之家正点着蜡烛做什么吗?用“我仿佛看到了我仿佛听到了”的句式说说。(1) 我仿佛看到了那些重臣们在吃着山珍海味,饮着仙露琼浆的样子。(2) 我仿佛看到他们饮酒作乐、欢天酒地的样子。(3) 我仿佛听到了他们开怀大笑的声音。(4)5. 而此时,民间的百姓又是如何度过寒食节的呢?(1) 他们会禁烟火,只吃冷食。(2) 他们会穿着粗布麻衣,可能会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等。(3) 还可能会在家悼念介子推。(4).6. 如果你是长安的百姓看到举国上下都在过寒食节,而皇亲贵族家里

30、却灯火通明,你会有什么感受?(1) 我会非常气愤:凭什么百姓要吃冷食,禁用火,过寒食节,而皇宫里却灯火通明?(2) 这简直就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从这儿可以看出作者对封建腐败政治强烈的讽刺!(板书:讽刺)向学生介绍讽刺手法:用比喻、夸张等手法对人或事进行揭露、批评或嘲笑。是一种文学手法,用于暴露对象的矛盾或缺点。拓展延伸一个故事:宋朝田登做州官,一天,他带着师爷微服出行,不知不觉,天色已晚,走到一家店铺旁,只听得掌柜的大声招呼:“伙计,点灯!”田登听了,认为是在嘲弄他,就要发作,幸亏师爷极力相劝,才作罢。继续前行,路过一户农家,又听到农家里面在喊:“小狗子,点灯!”这一下,田登实

31、在忍不住了,这声音,在他听来,简直是在骂他。他忍无可忍,对着农家高喊:“住嘴,不许喊田登!”农家莫名其妙,据理力争。师爷在一旁好一番解释,农家这才明白过来。“那么,我们应该怎么说这句话呢?”农家问。田登想了想,说:“就叫点火!”同时吩咐师爷晓喻百姓,违令者重责。从此以后,该州的百姓都说点灯为点火。田登心里也很是得意。转眼已到元宵佳节,各州各府都举行放灯、观灯,以示与民同乐,并且出了榜文。田登贴出的布告上说:“元宵佳节,本州与民同乐,依例放火三日。”从此以后,该州便流传出:“只许州官(说)放火,不许百姓(说)点灯”的俗语来。7. 你能带着这样的理解,融入这样的感情,来读读吗?个别读,小组读,教师

32、范读,相机指导。(四) 探究质疑。1.飞花不就是落花吗?作者为什么不说春城无处不落花呢?四人小组讨论,小组代表发言。不说“落花”而说“飞花”,这是明写花而暗写风。一个“飞”字,蕴意深远。由此我们可以充分体会到诗人炼字的功夫。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首诗能传诵千古,主要是其中的名句“春城无处不飞花”,而这一句诗中最能耀人眼目者,就在一个“飞”字。谁能读出这种花飞柳摇的美。2.朗读全诗,熟读成诵。最后,让我们一起带着这样的理解,想象着这样的画面,融入这样的感情,美美地读一遍吧!会背的同学可以试着不看书来读一读。三、课堂总结,背诵布置1.这节课,通过学习寒食,我们看到了:暮春的京城到处飘散着花瓣和花香,

33、寒食节里,强劲的东风吹斜了皇家花园的柳树。天色已晚,皇宫里传出了点燃蜡烛的信息,那袅袅的轻烟也散入了王侯贵族家。2.请同学们课下背诵并默写寒食。四、板书设计寒食飞花 御柳斜 蜡烛 轻烟入 讽刺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感受两首诗歌的不同风格,体悟不同诗人其不同的心境所表达出来的不同的诗风。2.研习文本,比较探究,交流讨论。3.引导和鼓励学生亮出自己的观点,在争辩中加深对不同诗人的不同风格及同一诗人在不同心境下表现出来的不同诗人的整体认识,允许多种见解并存。4.让学生理解和感受古人不同的处境和心境下的思想感情,感悟诗歌这种文学样式的韵律美和情感美。教学重点探究两首诗歌中所蕴含的情感,并以此诗

34、为切入点,比较探究这两首诗歌表达的情感方面所存在的差别。教学难点体会两首诗歌的协作风格,并且比较探究其中的区别。教学方法设置情境,师生共同披文入境,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以读促悟,以悟促读,引导学生把情感体验充分表现出来。学生学习方法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课前准备1. 多媒体课件。2. 准备鹊桥仙对比阅读的材料纸。一、阅读材料中的两首诗歌1播放背景音乐:美丽的神话。2材料纸:迢迢牵牛星和鹊桥仙比较阅读3导语:我们说人类的情感一般可以分为亲情、友情和爱情,那么亲情和友情我想大家都已经拥有了,唯独这个爱情,是我们还需要用来向往的一件东西,当有一天我们也拥有爱情的时候

35、,我想大家就不会想过六一儿童节了,那时最想过的应该会是情人节了。七夕是我们中国的情人节,每年七月,牛郎和织女可以名正言顺地会面。这个自魏晋以来就流传的魅力深化,引起了许多诗人的咏叹,最早传唱这一神话题材的就是汉魏时的古诗迢迢牵牛星,但脍炙人口,传诵不衰的绝唱,当推背诵秦观的鹊桥仙了,今天我们就共同来学习这一诗一词。(板书:迢迢牵牛星)二、 整体感知,赏析探究1 全体朗读(幻灯片:诗歌内容)师:据传说,这年的七夕,喜鹊不知什么原因,忘了到天上搭桥去了,害得我们的织女啊,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那么,我们先一起来朗读一下迢迢牵牛星,体会一下那种可望而不可及的感觉。(生)师:那年的七夕,牛郎和织女因

36、故没能相会,只能脉脉无语。经过几年的等待,有情人终于在鹊桥上相会了,这又是怎样的一幅怎样的天堂相会图呢?我们一起来朗读一下鹊桥仙。2求同过程师:从两首诗中读出什么?自己再默读,然后回答你读出了什么?大家也可以小声地朗读。师:我们用一个字或者一个词来形容,你来说说用哪个字来形容?生:怨、忧、思、悲师:表达了诗人内心中最深层次的情,那么这两首诗传达了一种相同的情感。3求异过程师:两首诗一个是民歌,一个是文人作品,语言情感上肯定有很多不同的地方。那么他们都表达了哪些不同的情感?语言上或者说艺术上有何特点呢?结合两首诗的具体的语句,你从两首诗中读出了哪些不同?前后桌、同桌可以相互讨论一下。生:迢隔河相

37、望,可望而不可及,怨恨。师:那你来把那种怨恨的感情给大家读出来好吗?(作稍微的朗读指导,并让全体学生朗读体会这种情感)生:泪如雨下。(让学生读出体会,读出感情,读出织女思念牛郎的悲苦之情)生:“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坚贞、乐观、忠贞。生:柔情似水,美好的相会(每年一次的相会,突出爱情的珍贵)4总结:求异(幻灯片)迢:怨恨、悲苦,主要体现的是一种离愁别恨(板书:离愁别恨:分离前后惜别、相思的愁苦情绪)鹊:忠贞、坚定、珍贵、对高尚爱情的赞颂(板书忠贞,坚定:对爱情的忠诚与坚贞)三、 拓展延伸红楼梦中有这样一个选段,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 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 一个是水中月,一

38、个是镜中花师:那么,下面我们也按照这样对比的句式,就这两首诗歌,来仿写几个句子,希望大家能够充分调动你的创新意识和文采。(朗读学生作品,范读自己的作品)师:上面,我们对这两首诗,进行求同和求异,这主要是为了能够凸显这两首诗的个性。明代有人评价鹊桥仙的时候说,世人咏七夕,往往以双星会少离多为恨,而此词独谓情长。19世纪英国诗人济慈曾说:听得见的音调是优美的,听不见的音调更是优美的。四、教师配乐朗读(美丽的神话)1师:你们的理解与老师的理解是否相同?要做到对古诗情感的把握确实不容易,现在我请一位同学来为我们朗读一下这两首诗歌。注意,一定要把自己所有的感情细胞都调动起来,把握好诗歌的节奏、轻重音。2

39、师:爱是什么?有首歌叫做爱如潮水,还有一首歌叫做死了都要爱,可见爱情在我们短暂的一生中是不可或缺,相当重要的。虽然我们现在还不能涉及爱情,但我们却拥有诠释爱情的权利。那么,你是怎样理解爱情的?生:爱情是要付出代价的,不同的事情的爱情,也会有不同的结果。生:爱情是不加任何砝码的3全班配乐朗读五、课堂小结1.这节课上下来,大家也许注意到了,特别关注的就是朗读,反复的涵咏,来增强语感,这就是学习古诗文最主要的途径。2.比较阅读:比较诗歌的情感,比较语言特点,抓住一些比较点,进行多元对比,体会爱情不仅有欢乐,而且有泪水,从短暂的相逢中,体现出的亘古与忠贞。3.亘古一爱,万千情怀。当我们再次抬头看那熟悉

40、的夜空时,我们也许会多了浪漫的联想,诗意的感受。所以这堂课我们不仅收获了语言,收获了感动,也收获了诗意。 4.全体学生再次朗读。六、板书设计迢迢牵牛星迢:离愁别恨鹊:忠贞坚定 爱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大意,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2. 抓住重点诗句,体会游子望月怀人的思亲之情,并能找出类似的诗句,和同学交流。3.学会借景抒情类诗歌的分析方法。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2.学会借景抒情类诗歌的分析方法,体会游子望月怀人的思亲之情。教学难点学会借景抒情类诗歌的分析方法,体会游子望月怀人的思亲之情。教学方法设置情境,师生共同披文入境,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以读促悟

41、,以悟促读,引导学生把情感体验充分表现出来。学生学习方法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一、 了解作者唐代王建,与当时的著名诗人张籍齐名,两人创作诗歌的风格相似,并称“张王乐府”,后人称为“张籍王建体”。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一首王建的诗句十五夜望月。下面,请全班同学一起朗读一下这首诗,朗读时记得把作者和朝代加上。(板书:十五夜望月 王建)二、读出“望”之画面美(板书:画面美)八月十五的夜晚,诗人望月,望到了哪些景象呢?1“白”诗人写中庭月色,只用“地白”二字,却给人以月光如水、澄澈透明、清冷之感,使人不由会联想起李白的名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让人仿佛置身于静谧清美

42、的意境之中。我们仿佛看到月光像流水一样倾泻下来,地上仿佛满浸着清澈透明的水,树的影子照在地上,随风婆娑,仿佛是水草在摇曳。(板书:白)2“栖”正常的语序应该是“鸦栖树”,但为了押韵,诗人调整了语序。主要应该是听出来的,而不是看到的。因为即使在明月之夜,人们也不大可能看到鸦鹊的栖宿;而鸦鹊在月光树荫中从开始的惊惶喧闹(周邦彦蝶恋花词有句“月皎惊乌栖不定”,也就是写这种意境)到最后的安定入睡,却完全可能凭听觉感受出来。王维“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我们仿佛听到乌鸦等小鸟一开始被明亮的月色所惊动,扑楞楞地展翅欲飞,声音喧闹,逐渐声音低落下来,最后终于没有声音。“树栖鸦”这三个字,朴实、简洁、凝炼,

43、既从侧面写了月色之皎洁明亮,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板书:栖)3“湿”夜已深,露水重,庭院中的桂花湿润了。突出桂花在露水中已浸润之久,也表明露水轻盈无迹。我们仿佛闻到庭院中弥漫的桂花的清香味道。“月中桂子落,天香云外飘”,传说人间的桂花树是广寒宫里那棵桂花树的种子落到人间后生长出来的。那么人间的桂花香了,广寒宫里的桂花也应该香了吧。那广寒宫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湿了桂花树吧?这样,“冷露无声湿桂花”的意境,就显得更悠远,更耐人寻思,带给读者的是十分丰富美妙的联想。(板书:湿)4诗人望月,望出月光如水,望出冷露无声,望出桂香飘逸,望出天上人间。画面有声有色有味,清美静谧,清雅隽永。三、读出“望”之

44、情感美(板书:情感美)月出东山,诗人在望,乌鸦入睡,诗人还在望,桂花湿润,诗人仍在望。从这个“望”中你能读出诗人什么情感吗? “秋思”,秋天的情思。说得很含蓄,点而不露。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征客无归日,空悲蕙草摧。”“相思阻音息,结梦感离居。”秋思:秋天,天气转凉,大雁南飞,花木凋零,万物萧条,身处在异乡的游子感受到这一切,感慨一年又匆匆流逝,而自己仍在漂泊,仍不能与家人团聚。这首诗中,夜深露重,诗人却久久不肯睡觉,从这个“望”中你能感受到诗人怎么的心情?秋思,秋天思念亲人的孤寂伤感之情。(板书:秋思)四、读出“望”之表达美。(板书:表达美)但我们从诗句中能直接读出诗人这种怀人的愁

45、绪吗?没有,诗人表达得很含蓄很美。1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这两句的意思。今夜,中秋的晚上,月亮这么明亮,所有的人都在看月,赏月,不知道这怀人的愁绪会落到哪一家。在外的游子思念家人,家里的人思念在外的亲人,这浓浓的愁思啊,到底会落到哪一家呢。言外之意:再怎么落,难道还有我的愁思深吗?不直接抒发自己的怀人愁思,而是用委婉的疑问语气,使自己的情感表达更蕴藉深沉。这种表达情感表达方法含蓄隽永,耐人寻味。这叫间接抒情。(板书:间接抒情)也有一种情感表达方法,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叫直接抒情,或直抒胸臆。两种情感表达方法各有好处。2“落”诗句中还有一个动词,用得不同凡响,新颖别致,让人眼睛一亮。这个词语能否换成“在”?“落”:理解词语先思考什么意思,再联系诗句意思,品味词语在诗句中的具体意思,并与平常的用法作比较看好在哪里。运用拟人的手法,化无形为有形,给人以动的形象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起洒落人间,用得不同凡响,新颖别致。(板书:拟人)五、读出“望月”之情结美1.按老师的要求说出诗中的词语或诗句。 直接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