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轨迹方程的常用方法文档.pdf

上传人:蓝**** 文档编号:93812744 上传时间:2023-07-14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659.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求轨迹方程的常用方法文档.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求轨迹方程的常用方法文档.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求轨迹方程的常用方法文档.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求轨迹方程的常用方法文档.pdf(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1 求轨迹方程的常用方法(一)求轨迹方程的一般方法:1.待定系数法:如果动点 P 的运动规律合乎我们已知的某种曲线(如圆、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定义,则可先设出轨迹方程,再根据已知条件,待定方程中的常数,即可得到轨迹方程,也有人将此方法称为定义法。2.直译法:如果动点 P 的运动规律是否合乎我们熟知的某些曲线的定义难以判断,但点P 满足的等量关系易于建立,则可以先表示出点 P 所满足的几何上的等量关系,再用点 P 的坐标(x,y)表示该等量关系式,即可得到轨迹方程。3.参数法:如果采用直译法求轨迹方程难以奏效,则可寻求引发动点 P 运动的某个几何量 t,以此量作为参变数,分别建立 P 点坐

2、标 x,y 与该参数 t 的函数关系 x f(t),y g(t),进而通过消参化为轨迹的普通方程 F(x,y)0。4.代入法(相关点法):如果动点 P 的运动是由另外某一点 P 的运动引发的,而该点的运动规律已知,(该点坐标满足某已知曲线方程),则可以设出 P(x,y),用(x,y)表示出相关点 P 的坐标,然后把 P 的坐标代入已知曲线方程,即可得到动点 P 的轨迹方程。5.几何法:若所求的轨迹满足某些几何性质(如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角平分线的性质等),可以用几何法,列出几何式,再代入点的坐标较简单。6:交轨法:在求动点轨迹时,有时会出现要求两动曲线交点的轨迹问题,这灯问题通常通过解方程组得出

3、交点(含参数)的坐标,再消去参数求得所求的轨迹方程(若能直接消去两方程的参数,也可直接消去参数得到轨迹方程),该法经常与参数法并用。(二)求轨迹方程的注意事项:1.求轨迹方程的关键是在纷繁复杂的运动变化中,发现动点 P 的运动规律,即 P 点满足的等量关系,因此要学会动中求静,变中求不变。)()()(0)(.2 为参数 又可用参数方程 表示 程 轨迹方程既可用普通方 tt g yt f x,y x,F 来表示,若要判断轨迹方程表示何种曲线,则往往需将参数方程化为普通方程。3.求出轨迹方程后,应注意检验其是否符合题意,既要检验是否增解,(即以该方程的某些解为坐标的点不在轨迹上),又要检验是否丢解

4、。(即轨迹上的某些点未能用所求的方程表示),出现增解则要舍去,出现丢解,则需补充。检验方法:研究运动中的特殊情形或极端情形。4求轨迹方程还有整体法等其他方法。在此不一一缀述。课前热身:1.P 是椭圆5 92 2y x=1 上的动点,过 P 作椭圆长轴的垂线,垂足为 M,则 PM 中点的轨迹中点的轨迹方程为:()【答案】:B A、15 9422 yx B、154922 yx C、120 92 2 y x D、5 362 2y x【解答】:令中点坐标为),(y x,则点 P 的坐标为()2,y x代入椭圆方程得154922 yx,选 B 2.圆心在抛物线)0(22 y x y上,并且与抛物线的准线

5、及x轴都相切的圆的方程是 2 A 04122 2 y x y x B 0 1 22 2 y x y x C 0 1 22 2 y x y x D 04122 2 y x y x【答案】:D【解答】:令圆心坐标为(),22aa,则由题意可得2122 aa,解得1 a,则圆的方程为04122 2 y x y x,选 D 3:一动圆与圆 O:12 2 y x外切,而与圆 C:0 8 62 2 x y x内切,那么动圆的圆心 M 的轨迹是:A:抛物线 B:圆 C:椭圆 D:双曲线一支【答案】:D【解答】令动圆半径为 R,则有 1|1|R MCR MO,则|MO|-|MC|=2,满足双曲线定义。故选 D

6、。4:点 P(x0,y0)在圆 x2+y2=1上运动,则点 M(2x0,y0)的轨迹是()A.焦点在 x 轴上的椭圆 B.焦点在 y轴上的椭圆 C.焦点在 y轴上的双曲线 D.焦点在 X 轴上的双曲线【解】:令 M 的坐标为),(y x则y yxxy yx x000022代入圆的方程中得1422 yx,选 A 名师点题一:用定义法求曲线轨迹 求曲线轨迹方程是解析几何的两个基本问题之一,求符合某种条件的动点轨迹方程,其实质就是利用题设中的几何条件,通过坐标互化将其转化为寻求变量之间的关系,在求与圆锥曲线有关的轨迹问题时,要特别注意圆锥曲线的定义在求轨迹中的作用,只要动点满足已知曲线定义时,通过待

7、定系数法就可以直接得出方程。例 1:已知ABC 的顶点 A,B 的坐标分别为(-4,0),(4,0),C 为动点,且满足,sin45sin sin C A B 求点 C 的轨迹。【解析】由,sin45sin sin C A B 可知1045 c a b,即10|BC AC,满足椭圆 的 定 义。令 椭 圆 方 程 为12222 byax,则3 4,5 b c a,则 轨 迹 方 程 为19 252 2 y x()5 x,图形为椭圆(不含左,右顶点)。【点评】熟悉一些基本曲线的定义是用定义法求曲线方程的关键。(1)圆: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 3(2)椭圆:到两定点的距离之和为常数(大于两定点的距离

8、)(3)双曲线:到两定点距离之差的绝对值为常数(小于两定点的距离)(4)到定点与定直线距离相等。【变式 1】:1:已知圆 的圆心为 M1,圆 的圆心为 M2,一动圆与这两个圆外切,求动圆圆心 P的轨迹方程。解:设动圆的半径为 R,由两圆外切的条件可得:,。动圆圆心 P的轨迹是以 M1、M2为焦点的双曲线的右支,c=4,a=2,b2=12。故所求轨迹方程为 2:一动圆与圆 O:12 2 y x外切,而与圆 C:0 8 62 2 x y x内切,那么动圆的圆心 M 的轨迹是:A:抛物线 B:圆 C:椭圆 D:双曲线一支【解答】令动圆半径为 R,则有 1|1|R MCR MO,则|MO|-|MC|=

9、2,满足双曲线定义。故选 D。二:用直译法求曲线轨迹方程 此类问题重在寻找数量关系。例 2:一条线段 AB 的长等于 2a,两个端点 A 和 B 分别在 x 轴和 y轴上滑动,求 AB中点 P的轨迹方程?解 设 M 点的坐标为),(y x 由平几的中线定理:在直角三角形 AOB 中,OM=,22121a a AB 2 2 2 2 2,a y x a y x M点的轨迹是以 O 为圆心,a 为半径的圆周.【点评】此题中找到了OM=AB21这一等量关系是此题成功的关键所在。一般直译法有下列几种情况:1)代入题设中的已知等量关系:若动点的规律由题设中的已知等量关系明显给出,则采用直接将数量关系代数化

10、的方法求其轨迹。2)列出符合题设条件的等式:有时题中无坐标系,需选定适当位置的坐标系,再根据题设条件列出等式,得出其轨迹方程。3)运用有关公式:有时要运用符合题设的有关公式,使其公式中含有动点坐标,并作相应的恒等变换即得其轨迹方程。4)借助平几中的有关定理和性质:有时动点规律的数量关系不明显,这时可借助平面几何中的有关定理、性质、勾股定理、垂径定理、中线定理、连心线的性质等等,从而分析出其 4 数量的关系,这种借助几何定理的方法是求动点轨迹的重要方法.【变式 2】:动点 P(x,y)到两定点 A(3,0)和 B(3,0)的距离的比等于 2(即2|PBPA),求动点 P的轨迹方程?【解答】|PA

11、|=2 2 2 2)3(|,)3(y x PB y x 代入2|PBPA得2 2 2 22 22 24)3(4)3(2)3()3(y x y xy xy x 化简得(x 5)2+y2=16,轨迹是以(5,0)为圆心,4 为半径的圆.三:用参数法求曲线轨迹方程 此类方法主要在于设置合适的参数,求出参数方程,最后消参,化为普通方程。注意参数的取值范围。例 3 过点 P(2,4)作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 l1,l2,若 l1交 x 轴于 A 点,l2交 y 轴于 B 点,求线段 AB 的中点 M的轨迹方程。【解析】分析 1:从运动的角度观察发现,点 M 的运动是由直线 l1引发的,可设出 l1的斜率 k

12、作为参数,建立动点 M 坐标(x,y)满足的参数方程。解法 1:设 M(x,y),设直线 l1的方程为 y 4 k(x 2),(k))2(142 2 1 xky l,l l 的方程为 则直线 由,A x l)0k42(1 的坐标为 轴交点 与,k,B y l)24 0(2 的坐标为 轴交点 与 M为 AB的中点,)(1222421242为参数 kkkykkx 消去 k,得 x 2y 5 0。另外,当 k 0时,AB 中点为 M(1,2),满足上述轨迹方程;当 k不存在时,AB 中点为 M(1,2),也满足上述轨迹方程。5 综上所述,M 的轨迹方程为 x 2y 5 0。分析 2:解法 1 中在利

13、用 k1k2 1 时,需注意 k1、k2是否存在,故而分情形讨论,能否避开讨论呢?只需利用 PAB 为直角三角形的几何特性:|21|AB MP 解法 2:设 M(x,y),连结 MP,则 A(2x,0),B(0,2y),l1 l2,PAB 为直角三角形|21|AB MP,由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2 2 2 2)2()2(21)4()2(y x y x 化简,得 x 2y 5 0,此即 M的轨迹方程。分析 3:设 M(x,y),由已知 l1 l2,联想到两直线垂直的充要条件:k1k2 1,即可列出轨迹方程,关键是如何用 M 点坐标表示 A、B两点坐标。事实上,由 M为 AB 的中点,易找出它们的坐标

14、之间的联系。解法 3:设 M(x,y),M 为 AB 中点,A(2x,0),B(0,2y)。又 l1,l2过点 P(2,4),且 l1 l2 PA PB,从而 kPAkPB 1,0 22 42 20 4y,kxkPB PA而 0 5 2 122 42 24 y xyx,化简,得 注意到 l1 x 轴时,l2 y 轴,此时 A(2,0),B(0,4)中点 M(1,2),经检验,它也满足方程 x 2y 5 0 综上可知,点 M的轨迹方程为 x 2y 5 0。【点评】1)解法 1用了参数法,消参时应注意取值范围。解法 2,3 为直译法,运用了kPAkPB 1,|21|AB MP这些等量关系。用参数法

15、求解时,一般参数可选用具有某种物理或几何意义的量,如时间,速度,距离,角度,有向线段的数量,直线的斜率,点的横,纵坐标等。也可以没有具体的意义,选定参变量还要特别注意它的取值范围对动点坐标取值范围的影响【变式 3】过圆 O:x2+y2=4 外一点 A(4,0),作圆的割线,求割线被圆截得的弦 BC 的中点 M的轨迹。解法一:“几何法”设点 M 的坐标为(x,y),因为点 M 是弦 BC的中点,所以 OM BC,所以|OM|,即(x2+y2)+(x)2+y2=16 化简得:(x 2)2+y2=4.由方程 与方程 x2+y2=4 得两圆的交点的横坐标为 1,所以点 M的轨迹方程为(x 2)2+y2

16、=4(0 x 1)。所以 M 的轨迹是以(2,0)为圆心,2 为半径的圆在圆 O 内的部分。解法二:“参数法”设点 M 的坐标为(x,y),B(x1,y1),C(x2,y2)直线 AB 的方程为 y=k(x 4),6 由直线与圆的方程得(1+k2)x2 8k2x+16k2 4=0.(*),由点 M 为 BC 的中点,所以 x=222 1142 kk x x.(1),又 OM BC,所以k=xy.(2)由方程(1)(2)消去 k得(x 2)2+y2=4,又由方程(*)的 0得 k2 31,所以 x 1.所以点 M 的轨迹方程为(x 2)2+y2=4(0 x 1)所以 M的轨迹是以(2,0)为圆心

17、,2 为半径的圆在圆 O 内的部分。四:用代入法等其它方法求轨迹方程 例 4.的 的中点 求线段 为定点 上的动点 是椭圆 点 M AB,a,AbyaxB)0 2(12222 轨迹方程。分析:题中涉及了三个点 A、B、M,其中 A 为定点,而 B、M 为动点,且点 B 的运动是有规律的,显然 M 的运动是由 B 的运动而引发的,可见 M、B 为相关点,故采用相关点法求动点 M的轨迹方程。【解析】设动点 M的坐标为(x,y),而设 B 点坐标为(x0,y0)则由 M 为线段 AB 中点,可得 y ya x xyyxa x22 220220000 即点 B 坐标可表为(2x 2a,2y)上 在椭圆

18、 点 又 1)(22220 0 byax,y x B,byaa xbyax1)2()2 2(12222220220 从而有 14)(42222 byaa xM,的轨迹方程为 得动点 整理【点评】代入法的关键在于找到动点和其相关点坐标间的等量关系【变式 4】如图所示,已知 P(4,0)是圆 x2+y2=36 内的一点,A、B 是圆上两动点,且满足 APB=90,求矩形 APBQ 的顶点 Q 的轨迹方程 BQRAPoyx 7【解析】:设 AB 的中点为 R,坐标为(x,y),则在 Rt ABP 中,|AR|=|PR|又因为 R 是弦AB的中点,依垂径定理 在 Rt OAR中,|AR|2=|AO|2

19、|OR|2=36(x2+y2)又|AR|=|PR|=2 2)4(y x 所以有(x 4)2+y2=36(x2+y2),即 x2+y2 4x 10=0 因此点 R在一个圆上,而当 R在此圆上运动时,Q 点即在所求的轨迹上运动 设 Q(x,y),R(x1,y1),因为 R 是 PQ 的中点,所以 x1=20,241 yyx,代入方程 x2+y2 4x 10=0,得 244)2()24(2 2 x y x 10=0 整理得 x2+y2=56,这就是所求的轨迹方程【备选题】已知双曲线2 22 x y 的左、右焦点分别为1F,2F,过点2F的动直线与双曲线相交于A B,两点(I)若动点M满足1 1 1

20、1FM FA FB FO(其中O为坐标原点),求点M的轨迹方程;(II)在x轴上是否存在定点C,使CACB为常数?若存在,求出点C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由条件知1(2 0)F,2(2 0)F,设1 1()A x y,2 2()B x y,解法一:(I)设()M x y,则 则1(2)FM x y,1 1 1(2)FA x y,1 2 2 1(2)(20)F B x y FO,由1 1 1 1FM FA FB FO 得 1 21 22 6 x x xy y y,即1 21 24 x x xy y y,于是AB的中点坐标为42 2x y,当AB不与x轴垂直时,1 21 224822yy

21、 y yxx x x,即1 2 1 2()8yy y x xx 又因为A B,两点在双曲线上,所以2 21 12 x y,2 22 22 x y,两式相减得 1 2 1 2 1 2 1 2()()()()x x x x y y y y,即1 2 1 2()(4)()x x x y y y 将1 2 1 2()8yy y x xx 代入上式,化简得2 2(6)4 x y 当AB与x轴垂直时,1 22 x x,求得(8 0)M,也满足上述方程 8 所以点M的轨迹方程是2 2(6)4 x y(II)假设在x轴上存在定点(0)C m,使CB CA.为常数 当AB不与x轴垂直时,设直线AB的方程是(2)

22、(1)y k x k 代入2 22 x y 有2 2 2 2(1)4(4 2)0 k x k x k 则1 2x x,是上述方程的两个实根,所以21 2241kx xk,21 224 21kx xk,于是)2)(2()(.2 122 1 x x k m x m x CB CA 2 2 2 21 2 1 2(1)(2)()4 k x x k m x x k m 2 2 2 22 22 2(1)(4 2)4(2)41 1k k k k mk mk k 22 22 22(1 2)2 4 42(1 2)1 1m k mm m mk k 因为CB CA.是与k无关的常数,所以4 4 0 m,即1 m,此

23、时CB CA.=1 当AB与x轴垂直时,点A B,的坐标可分别设为(2 2),(2 2),此时1)2,1).(2,1(.CB CA 故在x轴上存在定点(1 0)C,使CB CA.为常数 解法二:(I)同解法一的(I)有1 21 24 x x xy y y,当AB不与x轴垂直时,设直线AB的方程是(2)(1)y k x k 代入2 22 x y 有2 2 2 2(1)4(4 2)0 k x k x k 则1 2x x,是上述方程的两个实根,所以21 2241kx xk 21 2 1 224 4(4)41 1k ky y k x x kk k 由得22441kxk 241kyk 9 当0 k时,0

24、 y,由得,4 xky,将其代入有 2 2 22444(4)(4)(4)1xy x yyx x yy 整理得2 2(6)4 x y 当0 k时,点M的坐标为(4 0),满足上述方程 当AB与x轴垂直时,1 22 x x,求得(8 0)M,也满足上述方程 故点M的轨迹方程是2 2(6)4 x y(II)假设在x轴上存在定点点(0)C m,使CB CA.为常数,当AB不与x轴垂直时,由(I)有21 2241kx xk,21 224 21kx xk 以上同解法一的(II)【误区警示】1.错误诊断【例题 5】ABC 中,B,C 坐标分别为(-3,0),(3,0),且三角形周长为 16,求点 A 的轨迹

25、方程。【常见错误】由题意可知,|AB|+|AC|=10,满足椭圆的定义。令椭圆方程为12222 byax,则由定义可知3,5 c a,则4 b,得轨迹方程为116 252 2 y x【错因剖析】ABC 为三角形,故 A,B,C不能三点共线。【正确解答】ABC 为三角形,故 A,B,C 不能三点共线。轨迹方程里应除去点)0,5).(0,5(,即轨迹方程为)5(116 252 2 xy x 2.误区警示 1:在求轨迹方程中易出错的是对轨迹纯粹性及完备性的忽略,因此,在求出曲线方程的方程之后,应仔细检查有无“不法分子”掺杂其中,将其剔除;另一方面,又要注意有无“漏网之鱼”仍逍遥法外,要将其“捉拿归案

26、”。2:求轨迹时方法选择尤为重要,首先应注意定义法,几何法,直接法等方 10 法的选择。3:求出轨迹后,一般画出所求轨迹,这样更易于检查是否有不合题意的部分或漏掉的部分。【能力训练】9.已知动点 P 到定点 F(1,0)和直线 x=3 的距离之和等于 4,求点 P 的轨迹方程。【解答】:设点 P 的坐标为(x,y),则由题意可得。(1)当 x 3 时,方程变为1)1(,4 3)1(2 2 2 2 x y x x y x,化简得)3 0(42 x x y。(2)当 x3 时,方程变为x y x x y x 7)1(,4 3)1(2 2 2 2,化简得。故所求的点 P 的轨迹方程是 或 10.过原

27、点作直线 l和抛物线 6 42 x x y 交于 A、B 两点,求线段 AB 的中点 M的轨迹方程。【解答】:由题意分析知直线 l的斜率一定存在,设直线 l的方程 y=kx。把它代入抛物线方程,得。因为直线和抛物线相交,所以 0,解得),6 2 4()6 2 4,(x。设 A(),B(),M(x,y),由韦达定理得。由 消去 k 得。又,所以),6()6,(x。点 M 的轨迹方程为),6()6,(,4 22 x x x y。【创新应用】11.一个圆形纸片,圆心为 O,F 为圆内一定点,M 是圆周上一动点,把纸片折叠使 M 与 F重合,然后抹平纸片,折痕为 CD,设 CD 与 OM交于 P,则 P 的轨迹是()A:椭圆 B:双曲线 C:抛物线 D:圆【答案】:A【解答】:由对称性可知|PF|=|PM|,则|PF|+|PO|=|PM|+|PO|=R(R 为圆的半径),则 P 的轨迹是椭圆,选 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