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周期律教案(集锦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元素周期律教案(集锦5篇).docx(1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元素周期律教案(集锦5篇)篇1:元素周期律教案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 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与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2. 了解两性氧化物和两氢氧化物的概念。3. 认识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从而理解的实质。能力目标:通过自学、思考、对比、实验等方法培养观察、分析、推理、归纳等探究式学 习能力。教学重点:原子的核外电子慨排布和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变化的规律。教学难点: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变化的规律。(第一课时)教学过程:引入我们在学习碱金属和卤素时,已经知道一些元素的原子结构相似其性质 也相似,人类已经了现了一百多种
2、元素,这些元素的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之间 都有些什么联系?这就是本节要讨论的问题。板书第二节一个星期由星期一到星期日为一周,种表记时,从零点到24点为一天。这种周 而复始、循环往复的现象,我们称之为周期性。我们学过的碱金属元素、卤族 元素,随原子核外电子数的增加,原子核外电子层数增加,但最外层电子依然 是1个和7个,这也是周期性的一种表现,元素以什么为序排列表现周期性 呢?设问什么叫原子序数?根据原子序数的规定方法,该序数与原子组成的哪种 粒子有关?有什么关系? 板书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核外电子数原子半径的.变化390. 152nm0。 071nm大小11-17结论:随着原子序数的递
3、增,元素原子半径呈现的变化。板书二。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半径呈现周期性的变化。注意:原子半径最小的是氢原子。建议介绍原子半径似乎应该是原子核到最外电子层的距离,但事实上,单个 原子的半径是无法测定的,原子总是以单质或化合物的形式存在,而在单质和 化合物中,原子间总是以化学键结合的,一般:r (原)寸(共),共价半径为 2个以共价键结合时,它们核间距离的一半。3根据表5-5,你认为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化合价呈现什么规律 性的变化?将讨论的结果填入下表中。讨论原子序数化合价的变化12310+1+54-1011 - 18结论: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化合价呈现 变化。板书三。
4、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化合价呈现周期性的变化。注意:金属无负价,0、F无正价;一般,最高正价;最外层电子数,最高正价+0最低负价。0=8一般,最高正价存在于氧化物及酸根,最低负价通常存在于氢化物中。作业 :P103 一第二课时引入从上节课讨论中,我们认识到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电子排 布,原子半径和化合价均呈周期性的变化。元素的化学性质是由原子结构决定 的,那么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也将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 的变化。板书四.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呈现周期性的变化讨论: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强弱可根据哪些事实加以判断?小结:金属性的判断: 单质与水反应置换出氢的难
5、易程度;单质与酸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程度;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的碱性强弱。非金属性的判断: 与氢气反应生成氢化物的难易程度;氢化物的稳定性; 最高价氧化物对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以1117号元素为例来学习。板书1。钠镁铝金属性的递变规律实验1:将一小块金属钠投入滴有酚醐试液的冷水中,观察发生的现象。实验2:将一小段镁带用砂纸擦去表面的氧化膜,放入试管中,加入3mL冷 水,滴入2滴酚酸试液,观察发生的现象。讨论 实验3:将实验2中试管加热至沸腾,观察发生的现象。1. 镁与(冷水、热水)反应的情形如何?生成了什么物质?写出反应的化 学方程式。2. 镁的金属性跟钠比较是强还是弱?说明判
6、断的根据。实验4:将一小段铝用砂纸擦去表面的氧化膜,放入试管中,加入3mL冷水,滴入2滴酚酸试液,观察发生的现象。实验5:取一小片和一小段镁带用砂纸擦去表面的氧化膜,分别放入两支试管 中,再各加入2mL lmol/L盐酸。观察发生的现象。1. 镁和铝跟盐酸反应的情形如何?生成了什么物质?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 镁和铝的金属性哪种纱?说明判断的根据。讨论下面我们再来研究铝的氧化物的性质。实验6:取少量氧化铝粉末,分别加入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观察现象。写出 化学方程式。A1203+ 6HC1 =2A1C13 + 3H20A1203+ 2NaOH =2NaA102 + H20既能与酸起反应的生成
7、盐和水,又能与碱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做两 性氧化物。实验6:取少量1H1O1/LA1C13溶液注入试管中,加入3mol/LNaOH溶液至产生大 量Al (0H) 3白色絮状沉淀为止。将Al (0H) 3沉淀分盛在两支试管中,然后 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3mol/LH2S04溶液和6mol/LNaOH溶液。观察现象。上面的实验中观察到什么现象?生成了什么物质?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讨论既能与酸起反应的生成盐和水,又能与碱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氢氧化物,叫做 两性氢氧化物。说明镁只能表现出金属性不能表现出非金属性,铝既能表现出金属性又能表现出非金属性,这又是一个证明铝比镁的金属性弱的事实;虽然铝
8、既能表现出金属性又能表现出非金属性,但在通常的元素分类中,还是将铝归为金属。铝是金属,但能表现出一定的非金属性。 关于氢氧化铝能显酸、碱性的原理,以后还会以电离理论作分析。一小结:反应金属钠镁铝篇3:高中元素周期律教案一、教材分析元素周期律属于高一课本第五章第二节。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是中学化 学教材中的重要的理论基础,是对以往知识的规律性总结和学习氧族元素和碳 族元素的指导,因此,本章是本书乃至整个中学化学教材的重点。同时,还是 历年高考的热点,在高考中重现率较高。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化学教学大纲中,元素周期律属于知识教学要求的 C层次,即懂得“为什么”。该层次要求学生能够领会概念和原理的基
9、本含义, 能够解释和说明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本节教材有以下两个特点(1)对与初中知识有交叉的内容,如核外电子排布、半径大小的比较虽说在初中 不作要求,但原初中的实际教学多数已达高中时的要求。因此,本节课的教学 须让学生动手、动脑、参与归纳,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查漏补缺,采取 综合列表、讨论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讨论并运用初中学过的知识,从中总结出 规律性。元素周期律的导出以理论为指导,以事实为依据。元素周期律知识的得出, 不仅有理论推导,还通过比较同周期元素的性质对理论推导进行了验证。而 且,理论推导也从陈述式改为由学生自己进行探索的方式进行。至此为止学生已经学习了氧、氢、碳、铁等元素及其一些
10、化合物,还学习了碱金属、卤素两 个元素族的知识,初步学习了原子结构的理论知识。为了增强启发性,教材不是直接给出元素周期律,而是通过课堂讨论和边讲边 实验,引导学生对大量数据和事实进行分析,总结归纳出周期律。这样对于培 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十分有利。知识目标:1 .使学生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与元素金属性、 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2 . 了解两性氧化物和两性氢氧化物的概念。3 .认识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结果,从 而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能力目标:L通过对元素周期律的了解、掌握和应用,培养学生总结归纳及逻辑推理能 力。4 .通过对实验的研究
1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情感目标:1 .使学生了解辩证唯物主义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量变、质变的观点。2 .通过对元素周期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化学学科的思维方式即透过现象 看 本质,宏观与微观相互转化等观点。本节教学重点:1元素主要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2元素周期律的实质3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1、2两点为本节课重点)本节教学难点:1元素主要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2元素周期律的实质篇4:高中元素周期律教案1 .掌握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质量数之间的相 互关系。2 .掌握元素周期表(长式)中0族元素的原子序数和电子排布。3 .以第3周期为例
12、,掌握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如:原子半径、化合价、单质及 化合物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以I A族和V1IA族为例,掌握同一主 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经典题型】题型一:几个量的关系(X)例1已知某元素的阳离子R2+的核内中子数为n,质量数为A,则mg它的氧化 物中所含质子的物质的量是(A )A. B.C. (A-n+2) mol D.点拨:由AnN规律总结:质量数(A)=质子数(Z) +中子数(N)质子数=核电荷数二原子序数二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离子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巩固:1以NA表示阿佛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 )A 53g碳酸钠中含NA个C032-
13、B 0. ImolOH-含NA个电子C 1.8g重水(D20)中含NA个中子D标准状况下11. 2L臭氧中含NA个氧原子题型二:0族元素的原子序数和电子排布及电子排布的规律运用例2写出10电子的微粒的化学式指出53号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点拨:10电子的稳定结构一Ne-以Ne为中心一左右移动54号元素是第5号0族元素一回答的是53号一前推一位规律总结:0族元素的原子序数和电子排布的规律很强:2、10、18、36、54、86、118相隔 二个8、二个18、二个32;8、18、32就是该周期容纳的元素种类。阴、阳离子 的稳定结构就是向最近的0族靠。例3 R为短周期元素,其原子所具有的电子层数为最外层
14、电子数的1/2o它可 能形成的含氧酸根离子有R2042-、R04-、R2O32-、R03-。下列判断正 确的是(BC )A.当它形成时,不可能形成B.当它形成时,不可能形成、C.当它形成时,不可能形成、D.当它形成时,可以形成点拨:易漏解应全面思考规律总结:核外电子是由里向外,分层排布的。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n2个;最外层电子数不得超过8个,次外层电 子数不得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得超过32个。以上几点互相联系。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是书写结构示意图的主要依据。巩固:2具有下列结构的原子一定属于碱金属的是(CD )A.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B.最外层电子数为次外层电子数的一半C. M层电
15、子数为K层电子数的一半D. K、L层电子数之和比M、N层电子数之 和大13分别处于第二、三周期的主族元素A和B,它们的离子的电子层相差2层。 已知A处于第m族;B处于第n族;A只有正化合价。则A、B原子核外电子总数 分别为(D )A. m、 n B. 3 7 C. m一2、 lOn D. m+2 n+10题型三:推断元素原子序数差例4若短周期中的两种元素可以形成原子个数比为2:3的化合物,则这两种元 素的原子序数之差不可能是(D)A. 1 B. 2 C. 5 D. 6 点拨:设两种元素的符号分别为X和Y,则化合物的化学式为X2Y3,即X为+3 价,Y为2价,在短周期元素中满足此要求的X元素有5
16、B、7N、13A1, Y元素 有80和16S。规律总结:从化合价入手或从直觉-代表物入手都可以。巩固:4周期表前20号元素中,某两种元素的原子序数相差3,周期数相差1,它们形成化合物时原子个数之比为1 : 2O写出这些化合物的化学式。题型四:位、构、性三者关系例5下表是X、Y、Z三种元素的氢化物的某些性质:(B )元素熔点/沸点/与水的反应导电性(纯液体)X-283-162不反应不导电Y-10219放热反应,形成酸性溶液不导电Z680/剧烈反应,生成H2,并形成碱性溶液导电若X、Y、Z这三种元素属于周期表中的同一周期,则它们的原子序数递增的顺 序是A. X、Y、Z B. Z、X、Y C. Y、
17、X、Z D. Z、Y、X点拨:导电性一化合物类型;与水反应一氢化物的稳定性例6破(At)是原子序数的卤族元素,推测碳或碳的化合物不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A)A. HAt很稳定B.易溶于某些有机溶剂C. AgAt不溶于水D.是有色固体点拨:位近性近例7在一定条件下,R03n-中和氟气可发生如下反应:R03n_+ F2 +20H-=R04_ +2F- +H20已知R为短周期兀素,则可知在R03n一 中,元素R的化合价是;元素R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点拨:离子方程式的电荷守恒和氟无正价规律总结:结构决定位置,结构决定性质,位置体现性质。周期数二电子层数主族数=最外层电子数=正价数I正价1 + 1负价1=
18、8巩固:5 X、Y、Z是短周期元素的三种常见氧化物。X跟水反应后可生成一种具 有还原性的不稳定的二元酸,该酸的化学式是;丫和乂的组成元素相同,丫的化 学式是;lmol Z在加热时跟水反应的产物需要用6mol的氢氧化钠才能完全中和, 在一定条件下,丫可以跟非金属单质A反应生成X和Z,单质A是。6同周期的X、Y、Z三种元素,已知它们的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是HX04、H2Y04、H3Z04,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含氧酸的酸性:H3Z04H2Y04H3X04 B.非金属性:XYZC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按X、Y、Z顺序由弱到强D元素的负化合价的绝对值按X、Y、Z顺序由小到大7周期表中相邻的A、B、C三元
19、素中,A、B同周期,A、C同主族。已知三种元 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9,三种元素的原子核中质子数之和为41。则这 三种元素是A S、B Cl、C 0 (填元素符号)。随堂作业:1设某元素某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为m,中子数为n,则下述论断中正确的是A.不能由此确定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B.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m+nC.若碳原子质量为wg,此原子的质量为(m+n) wgD.核内中子的总质量小于质子的质量2 X和丫两元素的阳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X元素的阳离子半径大于丫元 素的阳离子半径,Z和丫两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Z元素的原子半径小 于丫元素的原子半径。X、Y、Z三种元素原子序数的
20、关系是(D)A. XYZ B. YXZ C. ZXY D. ZYX3.同主族元素所形成的同一类型的化合物,其结构和性质往往相似,化合物 PH4I是一种无色晶体,下列对它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它是一种共价化合物B.在加热时此化合物可以分解C.这种化合物不能跟碱发生反应D.该化合物可以由PH3跟HI化合而成4在两种短周期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它们的原子个数比为1:2,设两种元素的 原子序数分别为a和b,则下列对a和b可能的关系概括得最完全的是()a+b=15 a=b+15 a=b-5 a+b=22A.B.C.D.5根据中学化学教材所附元素周期表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K层电子为奇数的所有元素
21、所在族的序数与该元素原子的K层电子数相等BL层电子为奇数的所有元素所在族的序数与该元素原子的L层电子数相等C L层电子为偶数的所有主族元素所在族的序数与该元素原子的L层电子数相 等D M层电子为奇数的所有主族元素所在族的序数与该元素原子的M层电子数相 等6重水A与普通水B分别跟足量的金属钠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A、B的质量相等时,产生气体的体积在同温、同压下相等B A、B的质量相等时,产生气体的质量相等C A、B的物质的量相等时,产生气体的体积在同温、同压下相等D A、B的物质的量相等时,产生气体的质量相等7短周期元素X、Y, X的原子序数小于Y的原子序数,二者可以形成两种气态 化合物
22、A和B。已知在相同条件下,A、B的密度之比为15:22,且当A、B以体 积比1:3混合后,对H2的相对密度为20. 25o试写出X、Y的元素符号及A、B 的化学式。8 A、B、C、D、E五种元素,它们的核电荷数按C、A、B、D、E顺序增大,C、 D都能分别与A按原子个数比为1:1或1:2形成化合物,CB可与EA2反应生成 C2A与气体物质EB4, E的M层电子数是K层电子数的2倍。请回答:写出这五种元素的名称:A, B, C, D, E;画出E原子结构示意图:;我们把核电荷数从118的元素按课本P97页表5-5排列。1根据表5-5,你认为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排布呈什么规 律性的
23、变化?将讨论的结果填在下表中。讨论结论: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呈原子序数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达到稳定结构时的最外层电子数1211223-1011 - 18现 变化板书:一。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呈现周期性变 化。2根据表5-5,你认为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半径呈现什么规律性的 变化(稀有气体元素暂不考虑)?将讨论的结果填在下表中,并与P99图5-5 对照。讨论原子序数原子半径的变化3 90. 152nm0o 071nm大小11 - 17结论: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半径呈现 的变化。板书二。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半径呈现周期性的变化。
24、注意:原子半径最小的是氢原子。写出D2A2和EB4的电子式:, ;写出D单质与铜盐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O9设想你去某外星球做了一次科学考察,采集了该星球上十种元素单质的样 品,为了确定这些元素的相对位置以便系统地进行研究,你设计了一些实验并 得到下列结果:单质 ABCDEFGHIJ熔点()-*0-*50与水反应V V V V与酸反应V V V V V V与氧气反应VVVVVVVV不发生化学反应V V相对于A元素的原子质量 1. 08. 015. 617. 123. 831. 820. 029. 63. 918. 0按照元素性质的周期递变规律,试确定以上十种元素的相对位置,并填入下 表:ABH
25、10已知1个N203分子的质量为akg, 1个N205分子的质量为bkg,若以1个 氧原子(160)质量的1/16作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则NO2的式量为O11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所列的字母分别代表某一化学元素。下列(填写编号)组元素的单质可能都是电的良导体。a、c、h b、g、k c、h、1 d、e、f如果给核外电子足够的能量,这些电子便会摆脱原子核的束缚而离去。核外 电子离开该原子或离子所需要的能量主要受两大因素的影响:1.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吸引力2.形成稳定结构的倾向下表是一些气态原子失去核外不同电子所需的能量(kJ?molT):锂XY 失去第一个电子519502580失去第二
26、个电子729645701820失去第三个电子失去第四个电子955011600通过上述信息和表中的数据分析为什么锂原子失去核外第二个电子时所需的 能量要远远大于失去第一个电子所需的能量。表中X可能为以上13种元素中的(填写字母)元素。用元素符号表示X和j 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丫是周期表中族元素。以上13种元素中,(填写字母)元素原子失去核外第一个电子需要的能量最 多。高中元素周期律教案篇5:初中化学元素周期律优秀教案初中化学元素周期律优秀教案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中化学第一册第五章第二节元素周期律。 本节课采用课堂讨论和边讲边做实验,引导学生对大量数据和事实进行分析, 总结归纳出周期律。教
27、材分析本节内容较抽象,理论性强。元素周期律主要是在原子结构上归纳得出的,因 此原子结构知识是研究元素周期律的理论基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元素周期律是中学化学教材中重要的基础理论。通过对本节的学习,可以促使 学生对以前学过的知识进行概括、综合,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同时 也能使学生以元素周期律为理论指导,来探索研究以后将要学习的化学知识。 因此,本章是本书乃至整个中学化学教材的重点。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使学生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与元素金属、非 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了解两性氧化物和两性氢氧化物的概念。认识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的必
28、然结 果,从而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总结归纳、发现规律的能力。情感目标:教育学生保持辨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尊重事实。教学重点、难点重占.(1)元素主要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元素周期律的实质。(3)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难点: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2)元素周期律的实质。学情分析到目前为此,学生已经学习了氧、氢、碳、铁等元素及一些化合物,还学习了 碱金属、卤素两个元素族的知识,初步学习了原子结构的理论知识,为本章创 造了必要条件。但由于在初中的学习中,教师对初中教材大纲的把握不同,处 理方法也不一样,导致了高一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掌握也深浅不一。教
29、学方法学法引导通过阅读,了解并归纳118号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 合价和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几个方面的周期性变化,导出元素周期律。教师引导学生探索元素性质和原子结构的关系,揭示元素周期律的实质。通过观察、分析实验的现象,总结归纳出元素周期律,再与理论推导的进行比 较、统一。通过一定量的练习训练,巩固所学知识。教法本节课教师要做好引导工作。可采用诱思探究法一一通过自学、讨论、对比、 实验、设疑等方式诱导学生思考、观察、分析、归纳、推理、探究。通过实验 启发讨论等方法。重、难点突破办法教学中注意对旧知识的复习,更应注意剖析新旧知识的区别与联系、帮助学生 温故而知新,实现由未知向已
30、知、由浅入深的转化。通过课堂讨论的形式,启发学生动脑、动口、动手,主动积极、生动活泼地进 行学习,以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教学程度设计设疑激趣一一多媒体演示一一启思诱导一一小组讨论一一归纳一一实验引探一 一讨论一一归纳一一归纳总结课时安排为2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采用以旧引新的方法,把学生带入课堂,整个课堂的目标完成的设计 即是老师组织学生在课堂活动的过程。不断将学生引入学习新的知识,激发思 考新问题,使学生有课堂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教学过程可分五步进行:研究核外电子排布变化的规律性。将质子数118的元素,从电子层数、最外 层电子数两个方面分析,组织学生按同一横
31、行元素和同一纵行元素两个方向研 究、讨论,从而发现规律,得出结论。在这个过程的适当时候,引入“原子序 数”的概念。研究原子半径变化的规律性。和第一步思路一样,先讨论、归纳,再比较验 证,最后分析总结。研究元素主要化合价变化的规律性。组织学生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推测Li- F、Na-Cl的主要化合价。对照表5-5进行验证,完成表5-8,得出结论。研究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变化的规律。先引导学生根据以前所学知识归纳总结出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 据。推测在同一周期中,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变化的规 律性。实验验证。对1118号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变化进行实验验证及分
32、析。 (通过A1203. A1(OH)3与酸、碱反应的实验引入两性氧化物、两性氢氧化物的概 念。)组织学生将本节内容归纳、总结得出元素周期律。让学生完成一些有关的课堂练习题,以进一步巩固有关知识。板书设计:略建议介绍原子半径似乎应该是原子核到最外电子层的距离,但事实上,单个 原子的半径是无法测定的,原子总是以单质或化合物的形式存在,而在单质和 化合物中,原子间总是以化学键结合的,一般:r (原)=r (共),共价半径为 2个以共价键结合时,它们核间距离的一半。3根据表5-5,你认为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化合价呈现什么规律 性的变化?将讨论的结果填入下表中。讨论板书三。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
33、递增,元素的化合价呈现周期性的变化。注意:金属无负价,0、F无正价;一般,最高正价二最外层电子数,最高正价+ I最低负价I二8一般,最高正价存在于氧化物及酸根,最低负价通常存在于氢化物中。作业 :P103 一 第二课时 引入从上节课讨论中,我们认识到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电子排 布,原子半径和化合价均呈周期性的变化。元素的化学性质是由原子结构决定 的,那么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也将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 的变化。板书四.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呈现周期性的变化讨论: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强弱可根据哪些事实加以判断?小结:金属性的判断: 单质与水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程度;单质与
34、酸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程度;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的碱性强弱。非金属性的判断: 与氢气反应生成氢化物的难易程度;氢化物的稳定性; 最高价氧化物对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以1117号元素为例来学习。板书1。钠镁铝金属性的递变规律实验1:将一小块金属钠投入滴有酚醐试液的冷水中,观察发生的现象。实验2:将一小段镁带用砂纸擦去表面的氧化膜,放入试管中,加入3mL冷 水,滴入2滴酚醐试液,观察发生的现象。讨论实验3:将实验2中试管加热至沸腾,观察发生的现象。1. 镁与(冷水、热水)反应的情形如何?生成了什么物质?写出反应的化 学方程式。2. 镁的金属性跟钠比较是强还是弱?说明判断的根据。实验4
35、:将一小段铝用砂纸擦去表面的氧化膜,放入试管中,加入3疝冷水, 滴入2滴酚酸试液,观察发生的现象。实验5:取一小片和一小段镁带用砂纸擦去表面的氧化膜,分别放入两支试管 中,再各加入2mL lmol/L盐酸。观察发生的现象。1. 镁和铝跟盐酸反应的情形如何?生成了什么物质?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 镁和铝的金属性哪种纱?说明判断的根据。讨论下面我们再来研究铝的氧化物的性质。实验6:取少量氧化铝粉末,分别加入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观察现象。写出 化学方程式。A1203+ 6HC1 =2A1C13 + 3H20A1203+ 2NaOH =2NaA102 + H20既能与酸起反应的生成盐和水,又能与碱
36、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做两 性氧化物。实验6:取少量Imol/LA1C13溶液注入试管中,加入3mol/LNaOH溶液至产生大 量Al (0H) 3白色絮状沉淀为止。将Al (0H) 3沉淀分盛在两支试管中,然后 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3mol/LH2S04溶液和6mol/LNaOH溶液。观察现象。上面的实验中观察到什么现象?生成了什么物质?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讨论既能与酸起反应的生成盐和水,又能与碱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氢氧化物,叫做 两性氢氧化物。说明镁只能表现出金属性不能表现出非金属性,铝既能表现出金属性又能表现出非金属性,这又是一个证明铝比镁的金属性弱的事实;虽然铝既能表现出金属性
37、又能表现出非金属性,但在通常的元素分类中,还是将铝归为金属。铝是金属,但能表现出一定的非金属性。 关于氢氧化铝能显酸、碱性的原理,以后还会以电离理论作分析。小结:反应 金属钠镁铝与水反应与冷水剧烈反应与冷水缓慢反应, 与沸水迅速反应与冷水很难反应,与热水缓慢反应与酸反应剧烈反应迅速反应氧化物Na20 和 Na202MgO为碱性氧化物A1203为两性氧化物对应碱NaOH为强碱Mg (OH) 2为中强Al (0H) 3为两性氢氧化I碱物I金属性逐渐减弱作业 :P103二第三课时复习1。钠、镁、铝金属性的递变规律;2.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通常从哪些事实来证明?板书2。硅、磷、硫、氯的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讨
38、论1:硫和氯气分别与氢气反应的剧烈程度如何?能说明硫和氯气的非金属 性强弱关系如何?介绍硅只有在高温下才能跟氢气反应生成少量气态氢化物一一SiH4o磷的蒸 气和氢气能起反应生成气态氢化物一一PH3,但相当困难。硫在加热时能跟氢气 起反应生成气态氢化物一一H2S o讨论2:在加热条件下,氯化氢易分解吗?介绍SiH4很不稳定,PH3也不太稳定,在生成时就易分解,H2S也不很稳 定,在较高温度时可以分解,HC1十分稳定。讨论3:比较磷酸、硫酸和高氯酸的酸性强弱。介绍硅的氧化物SiO2是酸性氧化物,它的对应水化物是原硅酸 (H4S104),原桂酸是一种难溶于水的很弱的酸,易分解生成硅酸 H2SiO3,
39、 磷的最高价氧化物是P205,它的对应的水化物是磷酸,磷酸是中强酸,硫的最 高价氧化物是S03, S03的对应水化物是硫酸,硫酸是一种强酸,氯的最高价氧 化物是C1207, C1207的对应的水化物是高氯酸(HC104),它是比硫酸更强的 一种酸。第18号元素氤是一种稀有气体元素。小结:SiPS最高正价最低负价单质与氢气 反应的条件最高价氧化物离高价氧化 物的水化物H4SiO4弱酸H3P04中强酸H2S04强酸HC104最强无机酸酸性逐渐增强结论综上所述,我们可以从1118号元素性质的变化中得出如下结论:Na Mg Al Si P S ClAr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稀有气体元素如果我
40、们对其他元素也进行同样的研究,也会得出类似的结论:元素的金属性 和非金属性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的变化。讨论:比较HF、H20、NH3的稳定性。板书五.思考什么是?板书概念:元素的性质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的变化,这个 规律叫做。2.的实质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练习: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1) 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2) 氧化铝与硝酸(3)(3)氢氧化铝与盐酸(4)氢氧化铝与氢氧化钾溶液作业 :课 本P104三篇2:元素周期律教案元素周期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与元素金属性、非金属
41、性的周期性变化。2. 了解两性氧化物和两氢氧化物的概念。3. 认识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从而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能力目标:通过自学、思考、对比、实验等方法培养观察、分析、推理、归纳等探究式学 习能力。教学重点:原子的核外电子慨排布和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变化的规律。教学难点: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变化的规律。(第一课时)教学过程:引入我们在学习碱金属和卤素时,已经知道一些元素的原子结构相似其性质 也相似,人类已经了现了一百多种元素,这些元素的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之间 都有些什么联系?这就是本节要讨论的问题。板书第二节元素周期律一个星期由星期一到星期日为一周
42、,种表记时,从零点到24点为一天。这种周 而复始、循环往复的现象,我们称之为周期性。我们学过的碱金属元素、卤族 元素,随原子核外电子数的增加,原子核外电子层数增加,但最外层电子依然 是1个和7个,这也是周期性的一种表现,元素以什么为序排列表现周期性 呢?设问什么叫原子序数?根据原子序数的规定方法,该序数与原子组成的哪种 粒子有关?有什么关系?板书原子序数二核电荷数二质子数二原子核外电子数我们把核电荷数从118的元素按课本P97页表5-5排列。1根据表5-5,你认为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排布呈什么规 律性的变化?将讨论的结果填在下表中。讨论原子序数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达到稳定结构时的最外层电子数12121 31011 - 18结论: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呈现变化板书:一。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呈现周期性变 化。2根据表5-5,你认为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半径呈现什么规律性的 变化(稀有气体元素暂不考虑)?将讨论的结果填在下表中,并与P99图5-5 对照。讨论 原子序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