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美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中文名称:美学课程代码:050306T1922学分与学时:2学分 36学时课程性质:选修授课对象: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二、课程教学目标与任务美学是高等师范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基础理论课和专业必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了解美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美学研究 的对象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与创作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与研究、 分析美的能力。三、学时安排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表章节(或序号)内容理论学时备注第一绪论第1节什么是美学2第2节美学的对象2第二西方美学的基本问题象思维能力,又切实培养学生的审美趣味和审美能力,增加学生的审美素养。(6)在开设
2、美学概论课的学期让学生自己组织实施一次“读研写演”审美 体验工程,教师只是适当担任理论或艺术指导。第1节古希腊美学2第2节中世纪美学2第3节近代美学2第4节现代美学2ZrA弟二中国美学及其基本问题第1节中国的美学的基本问题2第2节儒道禅美学2第四美学基本范畴第1节优美和壮美2第2节崇高和悲剧2第3节喜剧2第4节中国古典美学范畴2第五美感第1节什么是美感2第2节美感的生理心理活动2第六艺术与审美第1节艺术的一般本性2第2节艺术现象的结构2第七审美教育第1节什么是美育2第2节美育的功能及途径2四、课程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第一章绪论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美学的概念、性质和研究对象;了解美学产生
3、的大致过程。基本要求:了解美学学科的历史与现状,理解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与人文品格,把握什么是美学。重点与难点:美学的性质,美学学科的人文品格。教学方法:讲解主要内容:第一节什么是美学一、生活与美二、“美学” 一词的产生三、怎样学美学第二节美学的对象一、美学学科的历史与现状二、美学的对象与方法第二章西方美学的基本问题教学目的:重点掌握西方美学史上探索美的本质的几种主要途径。让学生初 步理解美的概念的复杂性,通过对中外美学史上探讨美本质路径的梳理,使学 生理解并掌握关于美本质的几个著名命题:“美在理念说”、“太一流溢说、“美 在关系说”、“美是无利害的快感”、“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美是生
4、活、“美 即直觉基本要求:了解西方美学各个历史时期美学代表人物的主要美学观点。重点与难点:德国古典美学教学方法:教师讲解,并辅导学生阅读黑格尔美学原著主要内容:第一节古希腊美学一、前苏格拉底时期二、柏拉图三、亚里士多德第二节中世纪美学一、中世纪思想的主题二、中世纪美学的代表人物第三节近代美学一、康德二、希勒三、黑格尔第四节现代美学一、存在的维度二、心理的维度三、形式和符号的维度第三章 中国美学及其基本问题教学目的:通过对中国古典美学的介绍,使学生了解中国美学的特质,了解中国古代美学对美的认识和理解,进而深入了解中国艺术的文化内涵。基本要求:重点掌握中国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的探讨的特殊之点重点与难
5、点:儒家美学、道家美学、禅宗美学的基本精神教学方法:教师讲解主要内容第一节中国美学的基本主题一、美论二、美感论三、艺术论第二节儒道禅美学一、道家美学二、儒家美学三、禅宗美学第四章美学基本范畴教学目的:理解和掌握优美、崇高、悲剧、喜剧这四个西方美学的基本范畴的 内涵与外延,了解重要美学家对这些基本范畴的基本观点,掌握这些基本范畴的 美学特征和使人产生的审美感受,了解这些美学范畴在自然、社会与艺术当中的 体现。境界说的发展史。境界的美学风格和美学特征。王国维的境界说对于意境 理论的贡献在于何处。基本要求:本章要求学生结合具体的艺术作品来把握优美与崇高的基本特征, 在比较中把握两者的不同特点。重点与
6、难点:重点是对优美、崇高、悲剧、喜剧等西方美学范畴内涵和外延的理 解,以及美学史上重要美学家对这些范畴的重要表述。中和、风骨、滋味、传神、 气韵等中国传统美学范畴的内涵与外延、所代表的美学风格,重要美学家的相关 论述。教学方法:教师讲解 主要内容:第一节优美和壮美一、中和之美二、优美三、壮美四、中和之美、优美和壮美的美育意义第二节崇高和悲剧一、崇高二、悲剧三、崇高和悲剧的美育意义第三节喜剧一、喜剧的特征二、喜剧的美育意义第四节中国古典美学范畴一、风骨二、滋味三、传神四、气韵五、意境第五章美感教学目的:掌握美感的内涵。掌握西方美学史上关于美感的重要学说。理解美 感产生与发展的过程。掌握美感的特征
7、。了解美感的本质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美感的概念,美感的本质特征。了解形成美感本质特征的原因。重点与难点:美感的特征。了解美感的本质教学方法:教师讲解主要内容:第一节什么是美感一、西方美学史上关于美感的主要观点二、美感的产生与发展三、美感的特征第二节美感的生理心理活动一、美感的生理基础二、美感的心理活动要素及相互关系第八早乙木与申美教学目的:了解艺术分类的意义和原则。掌握各类艺术的具体门类和审美特征。了解艺术发展史上几种重要的艺术分类及其依据、优缺点。基本要求:了解艺术的分类原则,及各类艺术的特点。重点与难点:各类艺术的审美特征教学方法:讲解主要内容:第一节艺术的一般本性一、艺术与自然
8、二、艺术与生活三、艺术与审美第二节艺术现象的结构 一、艺术家与艺术创作二、艺术作品与艺术接受第七章审美教育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什么是美育、美育的任务和功能、美育的实施。 基本要求:掌握美育基本概念、了解美育实施途径以及美育的重要性。 重点与难点:美育的功能及实施途径 教学方法:讲解 主要内容:第一节什么是美育关于美育的理论一、 美育的任务第二节美育的功能及途径一、美育的功能二、美育实施的途径五、课程教学方式与考核方式1 .教学方式: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自学、实地审美考察及课堂讨论为辅。2 .考核方式:闭卷考试六、参考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参考教材:刘叔成、夏之放、楼昔勇等美学基本原理,上海人民出版社
9、,2001 年。参考资料:李戎主编,周均平副主编美学概论,齐鲁书社,1999年。王杰主编,周均平副主编,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朱立元,美学(第一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七、实验教学内容与要求要求:通过实验教学的内容,让学生们在具体的审美实践和理论研读实践 中,感受美、领悟美、理解美、欣赏美、创造美,融会贯通地理解和掌握美学 理论,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感受力、审美理解力、审美欣赏力、审美创造力以 及驾驭理论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使美学的理论不再显得艰涩、抽 象,学生接受起来更为轻松容易,使学生能够稳定持久地将所学美学理论运用 于审美实践中。内容:(1) “读研写演”审美体
10、验工程: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自由释放学生 创造潜能,全面提升学生素质。如前所述,在“读研写演”审美体验工程中, 读、研、写、演四个环节既相对独立又结合为一体,它们协同作用,而实现学 生认识美、理解美、创造美、欣赏美的能力的全面发展。(2)美学热点论坛:讨论一些能引起学生兴趣的与当下的审美实践相关 的美学话题。(3)审美精品观摩评点:欣赏和评点各类审美对象精品,如名画、名乐、风光图片、经典影视片、各少数民族艺术口传与物质文本以及亲身体验自 然美与社会美等,以此培养学生切实的审美鉴赏能力。八、实习教学内容与要求(1)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围绕本节核心教学内容而精心设计一些引发学 生深入讨论的话题,或
11、根据课堂学生反应情况,即兴提出一些引导性话题让学 生展开讨论,以此培养学生理论思考的兴趣与能力;(2)随堂展示、评点各类审美对象精品,如名画、名乐、风光图片等,以 此培养学生切实的审美鉴赏能力;(3)教学过程中专门安排,或利用课外业余时间,为学生较完整地展播中 外名剧或经典影视剧,观摹后安排观后讨论,让学生与中外艺术经典有完整 的、直接的心灵接触,这对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将有长期的影响力。(4)每学期都会安排一两次,走出课堂,走向户外,直接感受自然美,感 受绿树红花,评点公共空间中的工艺建筑或广告作品等的户外审美教育活动。(5)开展美学知识竞赛,激发学生学习理论的兴趣。上述五种方法还有其他方法相互结合,丰富、充实课堂教学,既培养学生以理论深入分析生活的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