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1北京重点校初一(下)期末语文汇编:古诗文阅读.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1北京重点校初一(下)期末语文汇编:古诗文阅读.pdf(2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19-2021北京重点校初一(下)期末语文汇编古诗文阅读选 择 题(共1小题)1.(2 0 1 9北京清华附中七年级期末)阅 读 约客,回答下列题。约客南宋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下面关于 约客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前两句描写江南梅雨季节烟雨蒙蒙的夏夜之景,蛙鸣阵阵反衬夜的寂静。B.第三句点明诗题,夜深下寐,期客不至,足见诗人期待之久、希望之切。C.第四句通过细作描写使独坐敲棋、百无聊赖、落寞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D.全诗生活气息较浓,既有以景衬情,又有直抒胸臆,语言清丽无雕琢感。二.默 写(共7小题)2.(2 0 2 1北京1 0 1中
2、学七年级期末)默写。(1),夜泊秦淮近酒家。(杜 牧 泊秦淮)(2)可怜夜半虚前席,。(李 商 隐 贾生)(3)莫言下岭便无难,。(杨 万 里 过松源县漆公店)(4)念天地之悠悠,。(陈 子 昂 登幽州台歌)(5),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 石 登飞来峰)(6)浩荡离愁白日斜,o (龚 自 珍 己亥杂诗)(7)望岳中表现杜甫不畏困难、勇 往 直 前 精 神 的 句 子 是,。(8)陋室铭中 描 写 陋 室 周 围 环 境 清 幽 雅 致 的 句 子 是,。(9)爱莲说中表现莲花不受环境影响,卓 尔 不 群 的 句 子 是,。3.(2 0 2 1北京首都师大附中七年级期末)默写.(1)有约不来过夜
3、半,。(赵 师 秀 约客)(2),夜泊秦淮近酒家。(杜 牧 泊秦淮)(3)龚自珍在 己亥杂诗(其五)中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诗句,。(4)周敦颐在 爱莲说中借助莲的形象写君子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庄重、质朴的句子是4.(2 0 2 0北京1 0 1中学七年级期末)古诗文默写。(1)当窗理云鬓,。(北朝民歌 木兰诗)(2),草色入帘青。(刘 禹 锡 陋室铭)(3)烟笼寒水月笼沙,o (杜 牧 泊秦淮)1/2 6(4)苏轼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与王安石的“,”表现技法极为相似。5.(2 0 1 9北京1 0 1中学七年级期末)默写。(1),弹琴
4、复长啸。(王 维 竹里馆)(2),夜泊秦淮近酒家。(杜 牧 泊秦淮)(3)宣室求贤访逐臣,。(李 商 隐 贾生)(4)黄梅时节家家雨,。(赵 师 秀 约客)(5)陋室铭中作者以古代贤人自比,暗示陋室不陋的句子是“,:(6)爱莲说中写君子有庄重的仪态,令人敬重不敢轻侮的句子是“,6.(2 0 1 9北京首都师大附中七年级期末)默写(1)杜 牧 的 泊秦淮中借用典故表现诗人的忧患意识,抒发爱国情怀的诗句是:,。(2)李 商 隐 贾生中借古讽今揭示唐晚期皇帝求仙访道,不顾国计民生的现实,寄寓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的句子是:,。(3)陋室铭中以“交往之雅”表明 陋室不陋”的语句是:,。(4)孔子有言“登泰
5、山而小天下”,望岳中 与 之 相 近 的 诗 句 是,。7.(2 0 1 9北京清华附中七年级期末)课内默写。(1)浩荡离愁白日斜,。(龚 自 珍 己亥杂诗(其五)(2),贾生才调更无伦。(李 商 隐 贾生)(3),一山放出一山拦。(杨 方 里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4)香远益清,,。(周 敦 颐 爱莲说)(5)古人常用香草的香气来指君子高尚的品德,如 陋室铭中的“人(6)杜 牧 泊秦淮首句用“”描绘了一幅朦胧冷寂的水色夜景。8.(2 0 1 9北京清华附中七年级期末)诗风词韵默写(1),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李 煜 浪淘沙(2)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范 仲 淹 渔家傲)
6、(3),叶底黄鹏一两声,日长飞絮轻。(晏 殊 破阵子)(4)候馆梅残,溪桥柳细,。(欧 阳 修 踏莎行)(5)念去去,千里烟波,o (柳 永 雨霖铃)(6),误几回、天际识归舟。(柳 永 八声甘州)(7),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柳 永 望海潮),(8),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苏 轼 定风波)(9)谁见幽人独往来,。(苏 轼 卜算子)(1 0)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苏 轼 临江仙)三.古诗词赏析(共5小题)9.(2 0 2 1北京1 0 1中学七年级期末)古诗阅读。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2/2 6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7、。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淳朴的农民朋友邀请诗人到家里作客,他对诗人说,请别嫌弃农家的酒有些浑浊,今年农作物丰收了,家里有丰足的鸡和猪款待您。B.在前往农家的路上,诗人越过一重重山,蹬过一道道水,正疑惑无路可行之时,忽见柳林浓绿,花丛艳丽,一个村庄出现在眼前。C.春社祭日已临近,村民们穿着鲜艳繁复的新衣服,你吹着箫,我击着鼓,一起快乐地庆祝丰收村子里仍然保存着古朴浓厚的乡俗民风。D.热情的主人,变换的美景,淳朴的民风,都使诗人不但流连忘返,还与村民相约:虽然自己年老体弱,即使拄着拐杖,即使在月夜,以后也可能随时再来登门拜访。(2)“山重水复疑
8、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广为流传的佳句,你认为人们会在什么情况下引用它?为什么?1 0.(2 0 2 1 北京首都师大附中七年级期末)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问题。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咸阳城东楼许浑一上高城万里愁,兼葭杨柳似汀洲。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注】此诗大约是许浑于公元8 4 9 年(唐宣宗大中三年)任监察御史的时候所写。此时大唐王朝已经处于风雨飘摇之际,在一个秋天的傍晚,诗人登上咸阳古城楼观赏风景,即兴写下了此诗。汀洲:水中的小洲。溪:指橘溪。阁:指慈福寺。芜:丛生
9、的杂草。(1)登幽州台歌和 咸阳城东楼这两首诗都是诗人登高望远后创作的,可是产生的情感却有所不同。陈子昂登上幽州台,俯仰古今,表 达 了 ;许浑登上咸阳楼观赏风景,触景生情,表 达 了 ,(2)发挥联想想象,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一联所展现的画面。1 1.(2 0 2 0 北京1 0 1 中学七年级期末)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以下各题。游山西村 宋 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一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乂 一 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1)陆 游 的 游山西村可谓炼字讲究。一个“”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
10、一个“”字,写出了曲折多变的景色,点明这变化的景色是作者的主观感受所致。3/2 6(2)请从情趣和理趣两个角度,谈谈你对画线句的理解。(3)下面是对 游山西村的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象,并且盛赞了农民热情好客的淳厚品行.B.颈联则由自然人人事,描摹了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卷。读者不难体味出诗人对当地农村封建迷信思想的不屑。C.尾联表明诗人已“游”了一整天,却非常盼望从今以后,能拄杖乘月,轻叩柴扉,与老农亲切絮语!一位热爱家乡,与农民亲密无间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D.陆游七律最工.这首七律结构严谨,主线突出,全诗八句无一“游”字,而处处切“游”字,游兴十
11、足,游意不尽,又层次分明。12.(2019北京101中学七年级期末)阅读古诗,完成下列各题。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1)请描绘“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所呈现的画面。(2)通读全诗,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古风存”的具体表现。13.(2019北京首都师大附中七年级期末)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宋 杨万里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小雨 宋 杨万里雨来细细复疏疏,纵不能多不肯无。似妒诗人山入眼,千峰故隔一帘珠。(1)
12、过松源晨炊漆公店中的“赚得行人错喜欢”中“错喜欢”有一个版本是“空喜欢”,你觉得哪个字更好?请说明理由。(2)小雨中的“似妒诗人山入眼,千峰故隔一帘珠”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3)以上两首诗都出自宋代诗人杨万里笔下,但风格各异。小雨是写景诗,在写景中寄寓情感,表现出;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是哲理诗,在叙事中蕴含道理,启 示 我 们 o四.文 言 文 阅 读(共6小题)14.(2021北京101中学七年级期末)文言文阅读【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钿,寻十余里无迹。4/26一讲学家设帐
13、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选自纪啊 河中石兽)【乙】伊犁城中无井,咸汲水于河。一佐领曰:“戈壁皆积沙无水,故草木不生。今城中多老树,苟其下无水,树安得活?”乃拔木就根下
14、凿井,果皆得泉,特汲水须修绒耳。知古称雍州土厚水深,灼然不谬。(选自纪的 阅微草堂笔记卷八)注:伊犁:今新疆境内;佐领:清朝官名;续:绳子;灼然:明白的样子;谬:荒谬,错误。(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解释相同的一项是A.二石兽并沉焉B.阅十余岁C.乃石性坚重D.树安得活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可以调素琴,阅金经乃拔木就根下凿井尔安敢轻吾射(2)对下列语句的翻译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翻译:在河中寻找两个石兽,竟然没能找到。理解:此句告诉我们僧人按照常规思维,从山门倒塌的位置找起,结果却一无所获。B.岂能为暴涨携之去?翻译:怎么能够因为大水而冲走呢?理解:此句运用反问,写出了讲
15、学家对寺僧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的嘲笑。C.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翻译:一定会将石头底下迎着水流的地方冲刷成坑穴。理解:此句阐释了石头重,沙土松,在水流的反作用力下所形成的结果。D.特汲水须修缠耳。翻译:只不过打水需要很长的绳子罢了。理解:此句直接写出了古雍州土地肥沃、水源深埋的特点。(3)【甲】文中老河兵正确判断出石兽的位置,【乙】文中佐领准确找到水。请结合文章内容,分别说说他们是如何解决问题的?他们能够解决问题的共同原因是什么?15.(2021北京首都师大附中七年级期末)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甲】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
16、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5/2 6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选 自 纪 啊 阅微草堂笔记)【乙】欧阳公尝得一古画牡丹丛,其下有一猫,未识其精粗。丞相正肃吴公与欧公姻家,一见曰:“此正午牡丹也。何以明之?其花披哆而色燥,此日中时花也;猫眼黑暗如线,此正午猫眼也。有带露花,则房敛而色泽。猫眼早暮则晴圆,日渐中狭长,正午则如一线耳。”此亦善求古人笔意也。(选 自 沈 括 梦溪笔谈)【注释】欧阳公:指欧阳修。丞相正肃吴公:
17、吴育,北宋大臣。他官至参知政事,故称“丞相”,谥号“正肃”。披 哆(chi):展开,散开。房:花冠。笔意:这里是指画作的意境。(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转转不已 日己三竿B.欧阳公尝得一古画牡丹丛 浅尝辄止C.一老河兵闻之 举世闻名D.此亦善求古人笔意也 尽善尽美(2)下 列 对【甲】【乙】两文中画线语句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翻译:水流的反冲力,一定会将石头底下迎着水流的地方冲刷成坑穴。B.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翻译:(人们)依 照他的说法(去做),果 然 在(上游)儿里开外找到了(石兽)。C.猫眼黑睛如线,此正午猫眼也。翻译:猫眼中
18、的黑眼珠像一条线,这是正午时候的猫眼。D.有带露花,则房敛而色泽。翻译:有一些带着露珠的花,虽然花冠紧紧收敛可是色彩却鲜丽润泽。(3)在中国古代思想中,“求实”是一项很重要的内容,这一内容在上面两篇文章中都有所体现。【甲】文中的老河兵,在判断石兽的位置时,综合考虑了_ _ _ _ _三者的关系,既体现了他考虑问题比较全面的特点,又体现了 他 的 作 风;【乙】文中的吴公,在鉴赏古画的“精粗”时,根 据 和 判 断 出 古 画 画 的 是正午的牡丹,体现了他立足实际,善于观察的作风。(用自己的话回答;每空不超过8个字,每空不超 过15个字。)16.(2020北 京101中学七年级期末)阅读下列文
19、言文,回答以下各题。【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周 敦 颐 爱莲说6/2 6【乙】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劲叶既生,则又日高一日,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迨(dAi)至菌苔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及花之既谢,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此皆
20、言其可目者也。可鼻则有花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逐之生。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废物矣,乃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襄物之用。是芙蕖者也,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节选自李渔 闲情偶寄 注释 荷钱:指初生的小荷叶。劲叶:指长大了的荷叶。菌落:未开的荷花。异馥:异香。芙渠:荷花。(1)解释加点词的含义。不蔓不枝陶后鲜有闻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此皆言其可目者也(2)下列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孔子云:何陋之有B.便为点缀绿波C.乃摘而藏之D.自荷钱出水之日犹似未开之花岂能为暴涨携之
21、去濯清涟而不妖自钱孔入(3)联系语境,对句子翻译及理解都正确的一项是A.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翻译: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玩弄啊。理解:“焉”表感叹语气,联系句意,可见荷花清高庄重,令人不敢轻易侮辱。B.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翻译: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好,人应该是很多了!理解:作者不愿向世人一样的追逐功名富贵,而是独爱莲花可贵品格,隐居避世。C.蓬中结实,亭亭玉立,犹似未开之花。翻译:花蒂下生出莲蓬长得非常茁壮,一枝枝独自挺立,还像未开的花一样。理解:作者赞美莲蓬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蓬勃生长。D.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废物矣,及摘而藏之
22、,又备经年襄物之用。翻译:只有霜打枯萎的叶子,七零八落很不好看,似乎成了被遗弃的废物;但是把它摘下贮藏起来,又能常年用来裹东西。理解:作者指出霜降时的荷花只有裹物之用,没有任何观赏价值。(4)甲、乙两个文段都写荷花,都表达了作者对荷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但喜爱和赞美的原因有所不同,请结合文章,用简洁的语言分析。7/2 61 7.(2 0 1 9北 京1 0 1中学七年级期末)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下列各题。【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钮,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
23、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乙】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褐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有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24、“处士笑而然之。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注解】杜处士:姓杜的读书人。戴嵩:唐代画家,韩滉弟子。拊:拍。搐c h n收缩。此指“夹”。掉:摆动。(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山门圮于河遂反溯流逆上矣可据理臆断欤尾搐入两股间(2)对下面几个句子的翻译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钿,寻十余里无迹。翻译:(寺僧)在水中找这两个石兽,最终没有找到。(他们)认为石兽顺流而下了,就划着几条小船,拖着铁钿,找了十多里,也没有发现石兽的踪迹。理解:寺僧找石兽,既不了解事物特点,也没有考虑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只是凭感觉盲目地寻找,所以找不到。B.
25、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翻译:一个讲学家在寺庙中设馆教书,听说了这件事后笑着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原理。这两个石兽不是木片,怎么可能被大水冲走呢?”理解:讲学家的笑,包含着对寺僧的嘲笑和轻视,也反映了他骄傲自大、好为人师的特点。C.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翻译:这是因为石头的特点是又硬又重,沙子的特点是又松又轻,水不能冲走石头,但它撞击石头形成的反冲力,一定会在石头下面对着水的地方冲刷沙子最终形成坑洞。理解:老河兵既考虑了石头和沙的特点,又考虑了沙子、水和石头的相互关系,所以按照他的见解
26、,石兽能被找到。D.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8/2 6翻译:在下游找石兽,本来就错乱了,在原地找,不是更错乱吗?理解:一个 固 字,表现了老河兵对讲学家固执己见的批判,和“更”字前后呼应,表现了老河兵的见多识广,以及对自己判断的笃定。(3)【甲】文 和【乙】文共同表现了一个什么道理?请结合两文的内容加以具体分析。18.(2019北京首都师大附中七年级期末)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下列问题。【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
27、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周 敦 颐 爱莲说)【乙】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琳I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堤,为屿,为蛾,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柳 宗 元 小石潭记)(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亭亭净植
28、植:日光下澈 澈:(2)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可远观而不可亵玩潭西南而望焉B.可爱者甚蕃C.水陆草木之花D.全石以为底潭中鱼可百许头至石之半众服为确论(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斗折蛇行,明灭可见。(4)古人往往通过景物含蓄地传递自己的志趣和情感,或托物言志,或借景抒情。请 结 合【甲】或【乙】,谈谈你的理解。我选择:19.(2019北京清华附中七年级期末)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甲】河中石兽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耙,寻十余里,无迹。9/2 6
29、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乙】杜处士好画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 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身随。一日曝书画,有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
30、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注解】杜处士:姓杜的读书人。戴嵩:唐代画家。拊:拍。搐:收缩。此指“夹”。掉:摆动(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但知其一所宝以百数尾搐入两股间(2)下列对文中划线句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翻译:僧人募集钱款重新修建寺庙,在河水中寻找那两个石兽,竟然没有找到。B.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翻译:这不是木片,怎会成为突然上涨的河水带着离开的东西呢?C.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翻译:他特别喜爱这幅画,用锦缎袋子把它装
31、起来,用玉石给这幅画作画轴,经常随身携带。D.处士笑而然之。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翻译:杜处士笑了,然后走了。有句古话说:“耕地应当去问男奴,织布应当去问婢女。”(3)【甲】文中的老河兵和【乙】文中的牧童分别因何而笑,这两人的笑又共同说明了什么道理?(第一问用原文回答,第二问用自己的话回答)10/26参考答案一.选 择 题(共 1 小题)1 .【分析】约客是南宋诗人赵师秀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歌采用写景寄情的写法,表达了诗人内心含而不露的焦躁和寂寞之情。情景交融、清新隽永、耐人寻味。译文:梅子黄时,家家都被笼罩在雨中,长满青草的池塘边上,传来阵阵蛙声。时间己过午夜,已约请好的客人还没
32、有来,我无聊地轻轻敲着棋子,震落了点油灯时灯芯结出的灯花。【解答】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的了解,且能够对诗歌的重点词进行赏析,对诗歌的思想情感能够把握清楚。ABC.正确;D.有误,诗中没有直抒胸臆。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古诗的赏析,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默 写(共 7 小题)2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解答】答案:(1)烟笼寒水月笼沙(2)不问苍生问鬼神(重点字:苍)(3)
33、赚得行人错喜欢(重点字:赚)(4)独怆然而涕下(重点字:怆)(5)不畏浮云遮望眼(6)吟鞭东指即天涯(重点字:鞭)(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重点字:凌)(8)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重点字:痕)(9)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重点字:濯)【点评】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1 .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2 .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3 .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4 .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3.【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
34、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解答】答案:(1)闲敲棋子落灯花(2)烟笼寒水月笼沙11/26(3)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4)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注意“濯 的书写)【点评】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2 .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3 .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4 .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4 .【分析】本题考查诗文名句默写。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字。【解答】(1)对镜帖花黄(重点字:帖)(2)苔痕上阶绿(重点字:苔)(3)夜
35、泊秦淮近酒家(4)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重点字:遮)【点评】诗文积累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重点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并注意重点字词在具体语境中的读音与书写。5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解答】答案:(1)独坐幽篁里(注意“篁”的书写)(2)烟笼寒水月笼沙(3)贾生才调更无伦(4)青草池塘处处蛙(5)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6)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注意“亵”的书写)【点评】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
36、,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2 .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3 .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4 .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6.【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成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解答】答案:(I)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重点字:隔)(2)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重点字:虚)(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重点字:鸿儒)(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重点字:凌)【点评】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
37、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1 .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12/262 .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3 .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4 .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7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解答】答案:(1)吟鞭东指即天涯(注意“鞭 的书写)(2)宣室求贤访逐臣(注意“逐”的书写)(3)政入万山围子里(4)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注意“亵”的书写)(5)惟吾德馨(注意“馨”的书写)(6)烟笼寒水月笼沙【点
38、评】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凡种方法可供借鉴: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2 .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3 .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4 .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8 .【分析】本题考查古诗文名句默写。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字。【解答】答案:(1)帘外雨潺潺(重点字:潺)(2)羌管悠悠霜满地(3)池上碧苔三四点(4)草薰风暖摇征辔(重点字:辔)(5)暮霭沉沉楚天阔(重点字:霭)(6)想佳人、妆楼颛望(重点字:颛)(7)重湖叠爆清嘉(重点字:喊)(8)料峭春风吹酒醒(9)缥缈孤鸿影(重点字:缥缈)(1
39、0)夜阑风静裁纹平(重点字:毅)【点评】古诗文积累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重点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并注意重点字词在具体语境中的读音与书写。三.古诗词赏析(共5小题)9.【分析】这首诗是作者蛰居山阴老家农村时所作。生动地描画出一幅色彩明丽的农村风光,对淳朴的农村生活习俗,流溢着喜悦、挚爱的感情。诗人陶醉在山西村人情美、风物美、民俗美中,有感于这样的民风民俗及太平景象,反映了他乡居闲散的思想感情。【解答】(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A B D.正确;13/26C.有误,春社祭日已临近,村民们穿着布衣,带着素帽,并不是穿着鲜艳繁复的新衣服。故选:C o(2)本题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这两句诗的意思是
40、:一座座的山,一条条的水,好像前方没有道路,但在那柳暗花明的地方出现了一座村庄。这句诗既写景,又蕴含了哲理,当人生陷入某种困境时,如能锲而不舍,继续前进,往往会豁然开朗,发现一片新天地。据此可作答。因为此诗句能在困难或绝境中给人以希望,甚至出现意想不到的转机,它能道出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所以这句诗可以用在描绘山川美景时,也可用在面对困境时。答案:(1)C(2)示 例1:在面对困境时可以引用。因为这两句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即不放弃希望,经过努力,一定会有新的出路,进入新的天地。示例2:在描绘或赞美山水美景时可以引用。因为这两句诗描写了山环水绕、柳暗花明的美丽景色。译文: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
41、浊而又浑,在丰收的年景里待客菜肴非常丰繁。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吹着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经接近,村民们衣冠简朴古代风气仍然保存。今后如果还能乘大好月色出外闲游,我一定拄着拐杖随时来敲你的家门。【点评】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四、探究诗词中景、事、人、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1 0.【分析】登幽州台歌是唐代诗人陈子昂的作品。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孤独遗世、独立苍茫的落寞情怀。此诗通过描写登楼远眺,凭今
42、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抒发了诗人抑郁已久的悲愤之情,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那些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遭受压抑的境遇,表达了他们在理想破灭时孤寂郁闷的心情,具有深刻的典型社会意义。全诗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结构紧凑连贯,又留有充分的空间:前二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漫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在广阔无垠的时空背景中,第四句描绘了诗人孤独寂寞苦闷的情绪,两相映照,分外动人,读来酣畅淋漓又余音缭绕。咸阳城东楼是唐代诗人许浑的作品。此诗用云、日、风、雨层层推进,又以绿芜、黄叶来渲染,勾勒出一个萧条凄凉的意境,借秦苑、汉宫的荒废,抒发了对家国衰败的无限感慨。全诗情景交融,景中寓情,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
43、写,赋予抽象的感情以形体,在呈现自然之景的同时又体现丰富的生活经验,以及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思考。景别致而凄美,情愁苦而悲怆,意蕴藉而苍凉,境雄阔而高远,神完气足,为唐人登临诗篇之佳作。【解答】(1)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把握。“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这里的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像燕昭王那样前代的贤君既不复可见,后来的贤明之主也来不及见到,自己真是生不逢时:当登台远眺时,只见茫茫宇宙,天长地久,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从而表达自己对不被理解、怀才不遇的悲叹;开篇“愁”字笼盖全篇,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与下文构成因果关系。开头讲愁,下面则交代因何而愁,用云日风雨层
44、层推进,又以绿芜黄叶来渲染勾勒出一个萧条凄凉的意境。抒发了对家国衰败的无限感慨,表现了诗人对唐王朝日薄西山的衰朽的无限惋惜之情。14/26(2)本题考查诗歌画面描绘。描绘诗歌展示的画面时,首先理解诗歌的内容。然后在翻译句子的基础上,发挥想象,用优美的语言描述。“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描绘了乌云开始从皤溪上起来,太阳从西城外的慈福寺阁后沉落下去,周围的群山,雨意越来越浓,大雨即将到来,城楼上,己是满楼的狂风的景象。答案:(1)怀才不遇、孤独苦闷的愁苦情怀。对家国衰败的无限感慨。(2)示例一:只见福溪罩云,暮色苍茫,一轮红日渐薄远山,夕阳与慈福寺姿影相叠,仿佛靠近寺阁而落。就在这夕照图初
45、展丽景之际,蓦然凉风突起,咸阳楼顿时沐浴在萧瑟的秋风之中,一场山雨眼看就要到了。示例二:乌云刚刚浮起在础溪边上,夕阳已经沉落在慈福寺后面。山雨即将来临,城东的咸阳楼满是风声飒飒。译文:登幽州台歌向前看不见古之贤君,向后望不见当今明主。一想到天地无穷无尽,我倍感凄凉独自落泪。咸阳城东楼登上高楼万里乡愁油然而生,眼中水草杨柳就像江南汀洲。溪云突起红日落在寺阁之外,山雨未到狂风已吹满咸阳楼。黄昏杂草丛生的园中鸟照飞,深秋枯叶满枝的树上蝉啾啾。来往的过客不要问从前的事,只有渭水一如既往地向东流。【点评】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
46、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四、探究诗词中人、事、景、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1 1.【分析】游山西村是宋代诗人陆游的作品。这是一首记游抒情诗,抒写江南农村日常生活,诗人紧扣诗题“游”字,但又不具体描写游村的过程,而是剪取游村的见闻,来体现不尽之游兴。全诗首写诗人出游到农家,次写村外之景物,复写村中之情事,末写频来夜游。所写虽各有侧重,但以游村贯穿,并把秀丽的山村自然风光与淳朴的村民习俗和谐地统一在完整的画面上,构成了优美的意境和恬淡、隽永的格调。此诗题材比较普通,但立意新巧,手法白描,不用辞藻涂抹,而自然成趣。【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莫笑
47、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中一个 足 字,表达了农家待客尽其所有的盛情;“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写出了曲折多变的景色。通过一个“疑 字,把徐行山村周围山峦重叠、流水萦绕的迷路的感觉,刻画得形神毕现。(2)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句子的理解与赏析。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一座座的山,一条条的水,好像前方没有道路。但翻过一座山头,在那柳暗花明的地方出现了一座村庄,这句诗既写景,又蕴含了哲理,当人生陷入某种困境时,如能锲而不舍,继续前进,往往会豁然开朗,发现一片新天地。据此可作答。因为此诗句能在困难或绝境中给人以希望,甚至出现意想不到的转机,它能道出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3)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
48、内容的理解能力。A C D.正确;B.有误,“读者不难体味出诗人对当地农村封建迷信思想的不屑“有误,应是表达了诗人热爱文化的深情。故选:B15/26答案:(1)足疑(2)示例:对仗的工巧,出语自然天成,又富有哲理,困境中蕴含着希望。上句下句承上,通过一个“疑”字,把徐行山村周围山峦重叠、流水萦绕的迷路的感觉,刻画得形神毕现:把移步换景所见之繁花似锦的春日美景,描绘得宛然在目。告诉人们只要正视现实,面对重重艰难险阻,不退缩,不畏惧,勇于开拓,发奋前进,那么,前方将是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崭新境界。(3)B译文: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浊而又浑,在丰收的年景里待客菜肴非常丰盛。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
49、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吹着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经接近,村民们衣冠简朴古代风气仍然保存。今后如果还能乘大好月色出外闲游,我一定拄着拐杖随时来敲你的家门。【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与掌握,学生要明确,作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中画面,联系创作背景感受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12.【分析】由本诗的题目可知,这是一首记游的诗,诗人受邀去山村游玩,感受到山村的美丽风光和淳朴风情,从而流连忘返。其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句蕴含了哲理。【解答】(1)本题考查诗句画面的描述。描绘诗歌中某一句的意境,要先正确翻译,然后再加上自己适当的理解和描写即可。这
50、句诗中“山重水复”是一座座的山,一条条的水,也就是山环水绕。因为绿色为暗色,花朵多是明艳的颜色,所以说是“柳暗花明(2)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由“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可知,这里的人热情好客,举行春社活动,衣着简朴。答案:(1)山峦重重叠叠,溪流迂回曲折,似乎己经无路可走,正在迷惘之际,忽然看见前面柳树茂密,山花鲜艳,又一个村庄出现在眼前。(2)倾尽好酒好肉招待客人,举行春社活动,衣着简朴。译文: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浊而又浑,在丰收年景里待客菜肴非常丰繁。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吹着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经接近,村民们衣冠简朴古代风气仍然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