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案-化学平衡7篇.docx

上传人:1564****060 文档编号:93452820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教案-化学平衡7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化学教案-化学平衡7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化学教案-化学平衡7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教案-化学平衡7篇.docx(3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化学教案化学平衡7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铁的物理性质,化学教案初三化学教案铁的性质。 2、要求学生初步把握铁跟氧气、酸及硫酸铜溶液发生反响的试验现象和相应的化学反响方程式,使学生知道铁是一种化学性质比拟活泼的金属。 3、使学生对铁及铁制品锈蚀的原理和一般防锈方法有一些常识性的熟悉。 4、通过我国钢铁工业生产进展的历史对学生进展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铁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1、对“铁是一种化学性质比拟活泼的金属”的理解。 2、铁与其他物质反响的化学方程式。 教学方法: 设疑、试验引探法 媒体选择: 实物,演示试验,投影仪,录像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本节课,我们将重点讨论日常

2、生活中接触最多,用途最广泛的金属。钢铁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材料,钢铁的进展和使用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我国是最早使用铁的国家之一,1996年,我国的钢产量超过一亿吨,跃居世界第一。日常生活中的铁制品一般不是纯铁,我们讨论的是纯铁的性质。 讲授新课: 一、铁的物理性质 展现:铁锭 观看:锻面的颜色 讲解:1、银白色,有金属光泽 演示试验:请学生将铁丝和铁片弯曲,并用钳子将铁丝剪断 设疑:从这个试验,说明铁的硬度如何? 学生争论后小结:2、质软 设疑:将铁“抽丝”、“打片”,可做出各种规格的铁板,各种型号的铁丝、钢筋,说明铁的延性和展性如何? 讲解:3、铁有良好的延展性 设疑:用铁

3、锅炒菜,手会感到锅很烫;用铁做导线,手一碰就有可能触电;这两个试验说明铁的什么性质? 讲解:4、铁有良好的导电和导热性能 设疑:将铁块放在水中会下沉,说明铁的什么性质? 讲解:5、铁的密度比水大,约是7.86g/cm3 讲解:大家都熟识水有三态:固态冰、液体水和水蒸气。铁也一样,当温度到达目的535以上时,固态的铁就会熔化成铁水,成为流淌的液体。再升温到场2750以上时,液态的铁也会气化,成为气态的铁。 (投影仪)练习: 填空:1、色、泽、硬度( ) 2、密度、熔沸点( ) 3、延性、展性( ) 4、导电、传热性( ) (学生阅读课文填空后小结) 我们学习任何一种金属都可按金属的色泽、硬度、密

4、度、延展性、导电和导热性能、熔点和沸点的挨次去思索、记忆是非常有益的。 (过渡):以上我们探究了铁的物理性质,下面我们一起来探究铁的化学性质。 二、铁的化学性质 (讲解)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学过铁的一些化学性质,如铁可以在纯氧中燃烧。 1、铁跟氧气的反响 (提问)回忆铁在氧气中燃烧的试验现象并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请学生答复) (提问)镁条在空气中能猛烈燃烧,铁丝在空气中能燃烧吗? (学生争论后小结,以反响条件不同来说明铁的活动性不如镁) (小结)铁是一种化学性质比拟活泼的金属。 (拿出十天前组织学生做的课外试验) (图像略) (观看):三只试管中铁钉的变化状况 (设疑):第一只试管中铁

5、钉生锈,其次只试管中铁钉没有生锈,说明铁在什么条件下简单生锈。 (小结)(1)在含水分的空气中铁与水、氧气反响,生成铁锈。 (2)在隔绝空气的状况下,铁不易与水反响。 (3)在常温下,枯燥的空气中,铁很难跟氧气反响。 试验二、三、四中铁生锈,同时试管中水位上升至试管的1/5处。 (提问)如何防止铁生锈呢? (阅读)课文第120121页。 2、铁跟酸反响 3、演示试验61 (观看)有气泡放出,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板演:Fe+2HCL=FeCL2+H2 (浅绿色) Fe+H2SO4=FeSO4+H2 (浅绿色) (投影仪上比拟以下试验)Mg、Zn、Fe、Cu分别和硫酸反响的速度和猛烈程度。 (

6、争论)比拟金属活动性不同,MgZnFeCu (小结)铁是一种化学性质比拟活泼的金属。 (录像)从离子型化合物形成的角度模拟反响的变化过程。 4、铁跟硫酸铜溶液的反响 演示试验62 魔术:“魔刀杀血”,将一把光亮的匕首刺入硫酸铜溶液中,一会儿抽出。 (观看)铁钉外表掩盖着一层红色的铜,溶液颜色变成浅绿色。 (板演)Fe+CuSO4=FeSO4+Cu (浅绿色) (红色) (讲解)早在西汗时期,我国劳动人民就已经创造铁能从某些含铜化合物中置换出铜,在宋朝已将这个方法应用于生产,成为现代湿法冶金的先驱。 (争论)假如将5.6g铁投入足量的硫酸铜溶液中,完全反响后,溶液质量增加还是削减?为什么? 本节

7、小结: 铁是一种化学性质比拟活泼的金属。 作业布置: 课本习题1、2、4 板书设计 第一节 第六章 铁 铁的性质 铁的物理性质 一、铁的化学性质FZ1 1、铁跟氧气的反响 3Fe+2O2=Fe3O4 铁生锈的条件:铁在潮湿的空气中跟氧气反响生成铁锈。 2、铁跟酸反响 Fe+2HCL=FeCL2+H2 Fe+H2SO4=FeSO4+H2 3、铁跟硫酸铜的反响 Fe+CuSO4=FeSO4+Cu (小结)铁是一种化学性质比拟活泼的金属,在肯定条件下可与多种物质(氧气、酸、某些盐溶液)发生化学反响,化学教案化学教案初三化学教案铁的性质。 教后记: 1、在引导学生理解铁“在肯定条件”,可以跟“多种非金

8、属单质”及“某些化合物”发生化学反响。 2、写每一个化学方程式都要使学生想到反响现象,如何用化学式表示它们等等,只有不断训练学生这样思索问题,把握正确的书写程序,才能真正把握和运用化学方程式。 FZ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铁的物理性质。 2、要求学生初步把握铁跟氧气、酸及硫酸铜溶液发生反响的试验现象和相应的化学反响方程式,使学生知道铁是一种化学性质比拟活泼的金属。 3、使学生对铁及铁制品锈蚀的原理和一般防锈方法有一些常识性的熟悉。 4、通过我国钢铁工业生产进展的历史对学生进展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铁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1、对“铁是一种化学性质比拟活泼的金属”的理解。 2、铁与其

9、他物质反响的化学方程式。 教学方法: 设疑、试验引探法 媒体选择: 实物,演示试验,投影仪,录像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本节课,我们将重点讨论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用途最广泛的金属。钢铁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材料,钢铁的进展和使用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我国是最早使用铁的国家之一,1996年,我国的钢产量超过一亿吨,跃居世界第一。日常生活中的铁制品一般不是纯铁,我们讨论的是纯铁的性质。 讲授新课: 一、铁的物理性质 展现:铁锭 观看:锻面的颜色 讲解:1、银白色,有金属光泽 演示试验:请学生将铁丝和铁片弯曲,并用钳子将铁丝剪断 设疑:从这个试验,说明铁的硬度如何? 学生争论后小结:

10、2、质软 设疑:将铁“抽丝”、“打片”,可做出各种规格的铁板,各种型号的铁丝、钢筋,说明铁的延性和展性如何? 讲解:3、铁有良好的延展性 设疑:用铁锅炒菜,手会感到锅很烫;用铁做导线,手一碰就有可能触电;这两个试验说明铁的什么性质? 讲解:4、铁有良好的导电和导热性能 设疑:将铁块放在水中会下沉,说明铁的什么性质? 讲解:5、铁的密度比水大,约是7.86g/cm3 讲解:大家都熟识水有三态:固态冰、液体水和水蒸气。铁也一样,当温度到达目的535以上时,固态的铁就会熔化成铁水,成为流淌的液体。再升温到场2750以上时,液态的铁也会气化,成为气态的铁。 (投影仪)练习: 填空:1、色、泽、硬度(

11、) 2、密度、熔沸点( ) 3、延性、展性( ) 4、导电、传热性( ) (学生阅读课文填空后小结) 我们学习任何一种金属都可按金属的色泽、硬度、密度、延展性、导电和导热性能、熔点和沸点的挨次去思索、记忆是非常有益的。 (过渡):以上我们探究了铁的物理性质,下面我们一起来探究铁的化学性质。 二、铁的化学性质 (讲解)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学过铁的一些化学性质,如铁可以在纯氧中燃烧。 1、铁跟氧气的反响 (提问)回忆铁在氧气中燃烧的试验现象并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请学生答复) (提问)镁条在空气中能猛烈燃烧,铁丝在空气中能燃烧吗? (学生争论后小结,以反响条件不同来说明铁的活动性不如镁) (

12、小结)铁是一种化学性质比拟活泼的金属。 (拿出十天前组织学生做的课外试验) (图像略) (观看):三只试管中铁钉的变化状况 (设疑):第一只试管中铁钉生锈,其次只试管中铁钉没有生锈,说明铁在什么条件下简单生锈。 (小结)(1)在含水分的空气中铁与水、氧气反响,生成铁锈。 (2)在隔绝空气的状况下,铁不易与水反响。 (3)在常温下,枯燥的空气中,铁很难跟氧气反响。 试验二、三、四中铁生锈,同时试管中水位上升至试管的1/5处。 (提问)如何防止铁生锈呢? (阅读)课文第120121页。 2、铁跟酸反响 3、演示试验61 (观看)有气泡放出,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板演:Fe+2HCL=FeCL2+

13、H2 (浅绿色) Fe+H2SO4=FeSO4+H2 (浅绿色) (投影仪上比拟以下试验)Mg、Zn、Fe、Cu分别和硫酸反响的速度和猛烈程度。 (争论)比拟金属活动性不同,MgZnFeCu (小结)铁是一种化学性质比拟活泼的金属。 (录像)从离子型化合物形成的角度模拟反响的变化过程。 4、铁跟硫酸铜溶液的反响 演示试验62 魔术:“魔刀杀血”,将一把光亮的匕首刺入硫酸铜溶液中,一会儿抽出。 (观看)铁钉外表掩盖着一层红色的铜,溶液颜色变成浅绿色。 (板演)Fe+CuSO4=FeSO4+Cu (浅绿色) (红色) (讲解)早在西汗时期,我国劳动人民就已经创造铁能从某些含铜化合物中置换出铜,在宋

14、朝已将这个方法应用于生产,成为现代湿法冶金的先驱。 (争论)假如将5.6g铁投入足量的硫酸铜溶液中,完全反响后,溶液质量增加还是削减?为什么? 本节小结: 铁是一种化学性质比拟活泼的金属。 作业布置: 课本习题1、2、4 板书设计 第一节 第六章 铁 铁的性质 铁的物理性质 一、铁的化学性质FZ1 1、铁跟氧气的反响 3Fe+2O2=Fe3O4 铁生锈的条件:铁在潮湿的空气中跟氧气反响生成铁锈。 2、铁跟酸反响 Fe+2HCL=FeCL2+H2 Fe+H2SO4=FeSO4+H2 3、铁跟硫酸铜的反响 Fe+CuSO4=FeSO4+Cu (小结)铁是一种化学性质比拟活泼的金属,在肯定条件下可与

15、多种物质(氧气、酸、某些盐溶液)发生化学反响。 教后记: 1、在引导学生理解铁“在肯定条件”,可以跟“多种非金属单质”及“某些化合物”发生化学反响。 2、写每一个化学方程式都要使学生想到反响现象,如何用化学式表示它们等等,只有不断训练学生这样思索问题,把握正确的书写程序,才能真正把握和运用化学方程式。 化学教学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学问与力量: 1、熟悉分子的真实存在;理解分子的根本特征; 2、学会应用分子的观点熟悉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分。 过程与方法: 本课题的教学,主要采纳教师的讲解、演示与学生的探究、观看相结合的方法进展授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育学生熟悉物质的可分性的观点

16、。 2、培育学生抽象思维力量、想象力和分析、推理的力量。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熟悉分子是客观存在的,是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熟悉分子的特征。 难点: 从微观角度熟悉物质的变化。 教学过程: 设疑激思,发觉问题: 1、香水为什么会散发出怡人的香味? 2、湿衣服为什么在阳光下干的比拟快? 3、白糖放在水里为什么不一会就没了,而水变甜了?发觉问题。将化学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从真实的情景中发觉值得讨论的问题,产生探求欲望。提出讨论主题。从与教学内容有内在关系的素材中,抽取有启发性的情节,提出富有思索性激发想象力的化学话题,激起学生寻求变化本质和内在缘由的欲望。 新课学习: 活动与探究一:物质的微粒性

17、 1、【教师讲解】分子和原子概念的进展简史。 【得出结论】物质是由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等构成的。 2、【出示图片】、隧道显微镜拍摄的苯分子照片;b、通过移动硅原子构成的文字。 【得出结论】分子、原子是真实存在的。 3、【教师举例】说明微观的粒子聚在一起构成宏观物质。边听、边看得出结论:物质是由肉眼看不见的极其微小的粒子构成的。微观的粒子聚在一起构成宏观物质。 活动与探究二:分子的特征 、【思索问题】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为什么水分子看不见,水却能观察? 【得出结论】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2、【演示试验】品红在水中集中 【思索问题】水为什么能变红? 【出示图片】不同温度下水分子的运动 【得出结

18、论】分子在不断的运动着。温度上升,分子运动的速度加快。 3、【思索问题】50ml水+50ml酒精=100ml液体,正确吗?等式“1+1=2”成立吗? 【演示试验】水与酒精的混合 【得出结论】分子间有间隔 想象、理解分子有多小。 运用新学问,解释生活中的现象。通过试验与探究熟悉分子的体积和质量很小,分子在不断的运动,分子间存在间隔。 活动与探究三: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 1、【思索问题】前面我们做过水蒸发和水电解的试验,请同学们思索:水蒸发和水电解一样吗?为什么? 【得出结论】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物质的分子本身没有变化;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它的分子起

19、了变化,变成了别的物质的分子。可见,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回忆水蒸发和水电解的试验,争论、沟通、答复。使学生的思维从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相互比照的角度深入到微观领域,从分子本身是否变化来熟悉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总结归纳: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物质的微粒性以及分子的特征,从分子的角度深入了解了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分,知道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分子原子教学反思 在讲授化学变化的微观过程时,先给出电解水的微观图示,试图让学生探究以下几个问题: 水分解的过程中消失了哪几种微粒,各几个? 这些微粒中哪些发生了变化,哪些不变? 由此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从中你还获得了哪些信

20、息? 但结果学生对微粒模型图不熟识,答复前两个问题很困难,对后面的问题就更无从入手了。这样尝试之后就把这节课设计成了一节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只在“分子、原子关系”“物理、化学变化实质及主要区分”等处安排学生沟通争论。力求抓住学生学习心理,紧扣学生认知规律,以学生在哪里会想到什么问题,如何解决为主线。 初三化学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学问目标: 了解元素概念的涵义及元素符号的表示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了解并记忆常见的24种元素符号。 理解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 理解氧化物的概念。 力量目标: 培育学生归纳概括力量及查阅资料的力量。 情感目标: 树立量变引起质变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建议

21、教学重难点 重点:元素概念的形成及理解。 难点:概念之间的区分与联系。 教材分析: 本节要求学生学习的概念有元素、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而且概念比拟抽象,需要学生记忆常见的元素符号及元素名称也比拟多,学生对这些学问的把握程度将是初中化学的学习一个分化点。这节课是学生学好化学的根底课,所以在教学中要多结合实例,多做练习,使学生在反复实践中去加深理解和稳固,是所学的化学用语、概念得到比拟清楚的比照、区分和归类。 化学用语的教学: 元素符号是化学学科重要的根本的化学用语,必需将大纲中规定要求记住的常见元素符号记牢,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根底。元素符号的读法、写法和用法,它需要学生直接记忆并在以后的

22、运用中直接再现的学问和技能。教学中应最好采纳分散记忆法,在此过程中,进展元素符号进展简史的探究活动,课上小组汇报。这样既增加了学生的兴趣、丰富了学问面,又培育了学生的查阅资料及表达力量。 关于元素概念的教学 元素的概念比拟抽象,在教学时应从详细的物质着手,使他们知道不同物质里可以含有一样种类的原子,然后再指出这些原子之所以一样:是由于它们具有一样的核电荷数,并由此引出元素的概念。 例如:说明以下物质是怎样构成的? 氧气氧分子氧原子 水水分子氧原子和氢原子 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分子氧原子和碳原子 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氧原子和磷原子 这些物质分子的微粒中都含有氧原子,这些氧原子的核电荷数都是8,但凡核

23、电荷数是8的原子都归为同一类,称氧元素。此外,把核电荷数为6的同一类原子称为碳元素;将核电荷数为15的同一类原子称为磷元素等等。这时再让学生自己归纳出元素的概念。从而也培育了学生的归纳总结力量。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元素的概念,此时应准时地进展元素和原子的比拟,使学生清晰元素与原子的区分与联系。留意元素作为一个宏观概念的意义及说法。 关于单质和化合物的分类过程中,学生也简单出错,关键在于理解单质和化合物是纯洁物这个前提下进展分类的,即它们首先必需是纯洁物。 教学设计例如 课时安排:2课时 重点:元素概念的形成及理解 难点:概念之间的区分与联系 第一课时 复习提问:说明以下物质是怎样构成的? 氧

24、气氧分子氧原子 水水分子氧原子和氢原子 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分子氧原子和碳原子 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氧原子和磷原子 以上这些物质分子的微粒中都含有氧原子,这些氧原子的核电荷数都是8,但凡核电荷数是8的原子都归为同一类,称氧元素。此外,把核电荷数为6的同一类原子称为碳元素;将核电荷数为15的同一类原子称为磷元素等等。 请同学们给元素下定义:学生争论归纳 (1)元素: 定义:元素是具有一样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学生争论思索 a、推断是否为同种元素的依据是什么? b、学习元素这个概念的目的何在? c、元素与原子有什么区分和联系? 教师引导得出结论: a、具有一样核电荷数(即质子数)

25、是推断是否为同种元素的依据。但中子数不肯定一样。 b、元素是一个描述某一类原子的种类概念,在争论物质的组成成分时,只涉及到种类的一个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c、元素与原子的区分于联系:投影片展现 元素 化学教学教案 篇四 学问目标 进一步稳固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使学生初步学会配制肯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力量目标 通过配制肯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教学,培育学生的观看和动手试验力量。 情感目标 通过试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育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的重点:肯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配制方法。 教学的难点:正确配制肯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教学的方法:启发式 教学的手段:多媒体帮

26、助 教学的过程: 引入:物质的量浓度是表示溶液浓度的一种重要的方法,在学习了概念之后,今日我们学习如何配制肯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板书:二、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例如:配制500mL0.1mol/LNa2CO3溶液。 提问:配制的第一步要做什么? 板书:1.计算 学生计算,教师加以订正。 提问:知道了质量假如取固体?假如是液体呢? 板书:2.称量 提问:天平使用时的留意事项 演示:用托盘天平称量无水碳酸钠。 设问:假如需要配制氢氧化钠溶液,假如称量其固体? 叙述:配制用的主要仪器容量瓶。让学生观看容量瓶,留意有体积、温度和刻度线。介绍其规格,如何检验是否漏水及其使用方法。(此处也可以播

27、放动画“配制肯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中的相关局部。 板书:3.溶解 提问:溶解能够在容量瓶中进展吗? 演示:在烧杯中溶解固体,用玻璃棒搅拌加速溶解。边演示边讲解留意事项:溶解时不能参加太多的水;搅拌时玻璃棒不能碰烧杯壁;不能把玻璃棒直接放在试验台上;待溶液冷却后,再转移到容量瓶中,因此第四步是转移。 板书:4.转移 叙述:由于容量瓶瓶颈很细,为了避开溶液洒落,应用玻璃棒引流。 演示:把烧杯中的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 提问:烧杯和玻璃棒上残留的液体应如何处理? 板书:5.洗涤 演示:洗涤23次,每次的洗涤液也转移到容量瓶中。边演示边讲解留意事项。提示:假如用量筒量取液体药品,量筒不必洗涤。由于这是量筒

28、的“自然残留液”,若洗涤后转移到容量瓶中会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高。但是使用量筒时应留意选择的量筒与量取液体的体积相匹配。 板书:6.定容 演示:向容量瓶中参加蒸馏水,据刻度线23cm时停顿。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刻度线。 提问:若水加多了,超过了刻度线,如何处理?定容后的溶液各处的浓度一样吗? 板书:7.摇匀 演示:把容量瓶倒转和摇动数次,使得溶液混合匀称。 提问:此时溶液的液面不再与刻度线相切,如何处理?需要再参加蒸馏水吗? 不能再参加蒸馏水,由于定容时体积肯定,摇匀后,液面低于刻度线是由于少量液体沾在瓶塞或磨口处。 叙述:由于容量瓶不能长期存放溶液,因此应将配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贴好标签

29、,注明溶液名称和浓度。 板书:8.装瓶贴签 演示:将配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贴好标签。 小结:配制肯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进展误差分析。 微机演示:配制肯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教学目标 篇五 学问目标 使学生建立化学平衡的观点;理解化学平衡的特征;理解浓度、压强和温度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理解平衡移动的原理。 力量目标 培育学生对学问的理解力量,通过对变化规律本质的熟悉,培育学生分析、推理、归纳、总结的力量。 情感目标 培育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及从微观到宏观,从现象到本质的科学的讨论方法。 教学建议 初三化学教案 篇六 教学目标 学问目标: 使学生了解两种碳的氧化物在性质上的差异;通过

30、化学试验及其分析,使学生了解一氧化碳的可燃性和复原性,了解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通过比照和试验,使学生把握CO的主要性质。 力量目标: 培育学生的试验观看力量和思维力量;通过对CO化学性质的试验探究,初步提高学生试验设计和试验操作技能;初步培育学生毒气处理的方法。 情感目标: 通过对CO化学性质试验的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体验胜利,培育化学学习兴趣;通过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的现象,对中毒机理进展微观分析,提醒通过现象看本质的科学态度;通过引导学生对CO的全面熟悉过程,初步训练学生辩证地、全面地分析问题的科学态度;强化使用毒气的自我爱护意识和环境爱护的意识。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是

31、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化学中典型的元素化合物的教学,是高中学习的重要生长点。一氧化碳的性质不难理解,又有氢气、二氧化碳的性质作比照、铺垫,学习难度不大,有利于学生探究。内容严密联系实际。此节内容与实际生活、生产联系严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探究兴趣。同时一氧化碳是学生初中学习的第一个有毒物质,是典型的环保素材、自我爱护素材。对一氧化碳的学习,既可满意九年义务教育对学问普及的要求,同时又可提高学生自我爱护、环保的力量。 因此,无论从教材的位置看,是从学生的学问贮备、力量水平分析,还是从九年义务教育的需要动身,一氧化碳的学习作为探究性学习,内容、难度均适合,是高中学习的生长点。 课堂引入指导: 法一:通过介

32、绍煤气中毒,及其危害的新闻实例引入。突出熟悉试验应用(预防煤气中毒)的学习活动。 法二:将小老鼠放入盛满一氧化碳的钟罩内,观看一氧化碳的毒性,讲解煤气中毒原理及抢救方法,实际抢救小老鼠。从兴趣动身,学习一氧化碳性质。 法三:单刀直入,碳有两种氧化物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分析分子式差异,推想性质,引入试验。 学问讲解指导: 1、以试验为手段,深入剖析,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其一可燃性,其二复原性),特性(剧毒性)。 2、讲解应条理化,有层次。 3、留意比照氢气性质与一氧化碳性质的异同。 教学建议 (1) 突出试验教学的功能 试验设计是探究学习中的一种重要验证方式。本节课应充分挖掘化学试验在

33、探究学习中的功能,在学生提出假设后,通过设计试验方案、论证方案及实施验证,以形成学问。在此过程中,使学生充分表达化学试验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形成学问、应用学问、验证假设、训练思维。 (2)充分表达主体性教育原则 无论在课的设计上 ,还是在课的组织上,都应非常重视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在设计课时,充分发挥主体性,制造性地处理教材,乐在其中。学生在上课时,兴趣较高,积极参加,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提高探究力量和制造力。 (3)寓德育于学科教学中 在一氧化碳教学中应充分表达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在学生仅仅熟悉CO有毒的根底上,通过学习CO其它性质,并引导学生分析CO在实际生活、生产中的重要用途,使学生初

34、步学会用辩证的、全面的熟悉方法去熟悉客观事物。 (4)强化学问和力量的整合。 通过设计高质量的思索题,整合学问和力量。高质量的思索题,不仅能将课堂教学向外延长,而且能将学生的思维水平引向肯定高度。如本节课留的思索题(CO复原Fe2O3),有三个重要作用。其一是引导复习CO的化学性质。其二是应用CO的化学性质。其三是整合试验装置。将可燃性试验、复原性试验、尾气的处理试验整合起来,设计一套试验装置,这不仅是试验的整合,更是学问和力量的整合。 课程完毕指导: 1、布置学生小结一氧化碳的性质,然后再分别与氢气、木炭等进展对比。 2、以一氧化碳中毒的缘由为内容,进展争论,着重在如何预防一氧化碳中毒和中毒

35、后的处理措施。 3、辩证熟悉一氧化碳,了解一氧化碳的重要用途。 一氧化碳中毒及其救治 教学设计方案 一氧化碳的性质: 从CO和的化学式可以看出:CO分子比分子少1个氧原子。由于分子构成的不同,两者的性质有很大的差异。(构造打算性质)。 【指导阅读】 阅读97页第1自然段(留意与物理性质的比拟)。 1、物理性质:CO是无色无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提问:制取CO气体时应如何收集? 归纳:不宜用排空气法收集,因CO的密度与空气的密度很接近,而且有剧毒。应采纳排水法收集。 2、化学性质: (1)一氧化碳的可燃性: 现象:发出蓝色火焰、放热。 特殊指出:和其他可燃气体一样,点燃CO之前

36、必需先验纯。 提问:为什么要验纯?怎样验纯? 明确:若CO不纯,点燃时可能发生爆炸,因CO的爆炸极限是12.5%74%。验纯的方法同氢气的验纯。 叙述:煤炉里煤层上方的蓝色火焰就是CO在燃烧时所产生的。(引导学生看图课本第97页522)。水煤气是CO和的混合气。 引导回忆:不仅能与氧气反响,还能夺取某些氧化物中的氧,如氢气复原氧化铜。 设问:CO是否也能夺取某些氧化物中的氧元素? 演示: 指导学生思索:试验的仪器、药品有哪些?课本上图523、图513、图518有什么明显区分?主要操作步骤有哪些? 要求学生观看:玻璃管中发生了什么变化?澄清石灰水溶液中产生了什么现象? 让学生分析有关现象得出正确

37、结论。 归纳并出示小黑板: 药品:CO、CuO、溶液。 仪器:铁架台、玻璃管、单孔橡皮塞、双孔橡皮塞、酒精灯、导管、细口瓶、气球。 步骤: 先通一会儿CO气体;(为什么?) 点燃酒精灯加热; 停顿加热; 处理收集到的尾气。 现象:玻璃管中黑色固体变为光亮的红色固体;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CO使CuO复原成Cu,同时生成。在该反响中,CO是复原剂,表现出复原性。 (2)一氧化碳的复原性: 强调: CO必需枯燥、纯洁。这样有利于反响的进展,也避开了试验事故的发生。 增加尾气收集装置是非常必要的。因从导管进入细口瓶的气体中或多或少含有CO,而CO不允许直接排放到空气中。 尾气的处理方法不是唯一的

38、,课本99页图给出了处理尾气的另一种方法。 提问:复原CuO、C复原CuO、CO不原CuO,三个反响有何异同点? 归纳:反响CuO中均为氧化剂,、C、CO分别作复原剂。前两个反响属置换反响,最终一个不是。 争论:CO有哪些重要用途?(提示:性质打算用途) 归纳并板书: 作气体燃料; 作冶金工业上的复原剂。 高炉炼铁的化学反响原理是: 争论:如何实现CO和CO2之间的相互转变? 归纳并板书:与CO之间的相互转变。 提问:煤气中毒是怎么回事? 讲解:煤气的主要成分是CO,煤气中毒就是CO中毒。由于CO能跟血液里的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的输氧功能受到破坏,从而导致体内缺氧,产生头痛、昏迷,严峻时发

39、生死亡。 3.CO的毒性: CO剧毒!使用时必需留意安全。 争论:如何防止CO中毒? 讲解:使用时应留意通风、排气。在液化煤气中添加具有特别气味的物质能帮忙人们推断是否发生了煤气泄漏,避开中毒、爆炸事故的发生。 提问:空气中有无CO气体呢?假如有,会产生怎样的危害性? 阅读:99页中间局部。 明确:空气中气体污染物有CO、等。CO主要来自汽车排放的尾气等。空气污染的危害性极大,直接威逼人类的生存。 4.CO对空气的污染。 CO危害严峻!造成环境污染有许多人为的因素。每个人都应增加环保意识,爱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 初三化学教案 篇七 教学目标 的性质和用途教学目标 学问目标: 了解的物理性质,

40、初步把握的化学性质;理解化合反响的概念,初步学会推断化合反响的方法;了解氧化反响的概念及其反响的推断和的用途。 力量目标: 通过对化学性质的试验,培育学生观看和描述试验现象的力量;及通过试验来讨论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方法;通过推断化合反响和氧化反响的方法,培育学生分析、归纳的力量。 情感目标: 通过对试验现象的观看和描述及对化学性质的归纳,逐步培育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的制法教学目标 学问目标: 初步把握试验室制取的方法和反响原理; 了解工业上从空气中提取的根本原理; 了解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 理解分解反响的定义及其与化合反响的区分。 力量目标: 初步培育学生的试验操作力量、观看力量和思维力量; 初步培育学生分析、比照和迁移学问的力量。 情感目标: 培育学生实事求是,严厉仔细的科学态度,及试验、分析、总结、理解运用的学习方法。 教学建议 的性质和用途 本节教材分为的物理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