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化学专业面试》真题及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化学专业面试》真题及答案解析.docx(1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化学专业面试真题及答案解析1. 【简答题】试讲题目:共价键3.基本要求:(1)试讲约10分钟;(2)试讲过程中涉及的实验只进行情景模拟即可;(3)试讲中引导学生理解共价键;(4)结合教学内容适当板书。参考解析:一、教学目标1.知道共价键的概念,掌握电子式的表示方法,能够用电子式表示物质的形成过程,能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视角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2.通过共价键形成过程的学习,提高抽象思维能力和综合概括能力,建立认知模型并能运用模型解释化学现象,揭示现象的本质和规律。3.运用对立统一规律认识问题, 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共价键的形成以及共
2、价键分子的表示方法。难点:共价键的形成。三、教学过程(一)导入复习导入: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由于得失电子能力不同形成离子化合物和离子键的相关知识,设置疑问,进行导入,引出课题一共价键。(板书标题:共价键)(二)新授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两个氯原子结合生成Cl2分子,是如何形成的呢?紧接着用多媒体播放Cl2形成过程的微观模拟动画。引导学生观察现象进行回答:氯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要达到稳定的8电子结构,都需要获得1个电子,所以氯原子间难以发生电子得失;两个氯原子各提供1个电子,形成共用电子对,两个氯原子就形成了8电子稳定结构,可以表示如下:教师进行板书。教师进行追问:这个过程该如何表示呢?学
3、生思考后可以得出:可以用CH -Cl 来表示氯气分子,用“- ”表示共用电子对。2.教师继续用多媒体播放H2和Cl2形成过程的微观模拟动画图。提出问题: H2和Cl2如何反应形成氯化氢?试着从原子结构的角度分析氯化氢形成的过程?教师引导学生结合CI2的形成过程引导以小组为单位观察现象进行回答H2+Cl2=2HCl。氢原子和氯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的方法使双方最外电子层均达到电子稳定结构,从而形成氯化氢分子。3.教师继续向学生抛出问题: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的这种相互作用叫做什么?以共用电子对形成分子的化合物叫做什么?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共价键的构成粒子和成键本质是什么?组成元素又是什么?进而引导学生
4、根据教材内容,指导学生阅读内容并进行归纳总结得出:共价键,共价化合物。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共价键的构成粒子和成键本质是原子,共用电子对。共价键的组成元素是非金属元素,并非任何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单质都含有共价键,比如He、Ne等稀有气体为单原子分子。4.教师引导学生以对比的方式,抛出问题氯气的形成过程与氯化氢的形成过程一样吗?它们的区别是什么?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可以得出:形成过程相同,而区别在于氯气中是由同种原子形成的共价键,氯化氢中是由不同种原子形成的共价键。教师进行追问:氯气中既然形成共价键的两个原子是相同的,那么形成的共用电子对是否会发生偏移呢?用同样的方法再来思考下氯化氢又是怎样的呢?通过交流
5、共同得出:像氯气是由同种原子形成的共价键,共用电子对不会发生偏移,此时形成的共价键叫做非极性共价键。而像氯化氢是由不同种原子形成的共价键,共用电子对会偏向吸引电子能力强的一方,此时形成的共价键叫做极性共价键。(三)巩固教师基于本节课内容,进行提问含有共价键的物质一定是共价化合物吗?引导学生回答,以此进行巩固练习。(四)小结总结:学生总结分享收获。(五)作业课下尝试用电子式表示氢气,氧气、氮气、氯化铵四种物质。四、板书设计:略2. 【简答题】试讲题目:可逆反应3.基本要求:(1)讲解清楚可逆反应的概念;(2)引导学生举出一些可逆反应的例子;(3)要有提问、互动环节。参考解析:一、教学目标1.认识
6、可逆反应,能正确判断反应是否是可逆反应;2.学习实验研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研究的能力,通过实验探究形成可逆反应的概念。3.创造应用的科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合作创新意识。二、教学重难点1.可逆反应的概念。2.能正确判断反应是否是可逆反应。三.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温故:我们已经知道化学反应速率是描述化学反应进行快慢的物理量,哪些因素能影响化学反应快慢?如何影响速率呢?学生回答: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浓度、温度、催化剂,还有压强(对有气体物质的反应)、光波、电磁波、超声波、溶剂,固体的表面积等。导入新知: 一个反应在实际进行时,反应物能否按化学方程式中相应的物质的计算关
7、系完全转变为生成物?如果能,举例说明。引出本节课题可逆反应。(二)新授环节一:可逆反应的概念介绍教材上的科学史话,指出高炉炼铁尾气中存在大量中的二氧化碳,而当时工程师并不能减少尾气中CO的含量,这成了炼铁技术的谜题,引导学生阅读科学史话的后半部分,找出解决谜题的答案。学生活动:阅读科学史话的后半部分,找出尾气中含CO的原因是炼铁是可逆反应,反应不能进行到底,反应物和生成物同时存在。可逆反应:相同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同时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化学反应叫可逆反应。提问:1.可逆反应中,正反应方向和逆反应方向各指的什么?2.你学过其他可逆反应吗?明确:正反应方向是从左向右,逆反应方向是从右向
8、左其他可逆反应:例如: H2和N2合成氨的反应,SO2和O2反应生成SO3的反应。强调:书写反应时要用可逆符号。环节二:强化可逆反应的概念师追问:氯水是氯气的水溶液,氯气能与水反应,而且这是一个可逆反应。请大家回忆氯水中含有哪些微粒?氯水的成分:分子有Cl2、HClO、H20,离子有H+、 Cl-、ClO-等,学生活动:通过上述可逆反应的了解,你能说出可逆反应有哪些特征?相同条件下,反应进行不完全,反应物和生成物共同存在.教师总结:但有些化学反应在同一条件下可逆程度很小,如:H2+Cl2=2HCl, Ag+Clg=AgCl 等,我们在通常意义下不把它们称为可逆反应。总之化学反应是有限度的,有些
9、能进行得较彻底,有些反应是不彻底的,甚至是可逆的。(三)巩固列举一些前面学习过的可逆反应,同桌之间相互判断一下书写的是否准确。(四)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五)作业课下请同学们思考可逆反应怎么才能达到平衡状态,平衡的条件是什么?下节课进行分享。四、板书设计略3. 【简答题】试讲题目:蒸馏3.基本要求:(1)试讲需在10分钟之内;(2)要有小组合作环节:(3)配合教学内容适当板书。参考解析:一、教学目标1.理解蒸馏的原理,掌握蒸馏操作技能;2.了解蒸馏与其他物质分离与提纯方法的区别;3.通过小组制取蒸馏水的实验探究活动,学生的探究、归纳和科学思维能力得到提升;4.通过对蒸馏的学习
10、,了解其在工业上的应用,学生树立起学以致用的思维方式。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蒸馏实验的操作。难点:理解蒸馏实验的原理,掌握蒸馏操作技能。三,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小组讨论法、启发教学法等。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采用问题导入的方式:在实验室配制溶液原则上使用的是自来水和蒸馏水?如何用自来水制取蒸馏水呢?进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二)新课讲授1.蒸馏的概念(1)教师展示蒸馏的装置示意图。教师讲解蒸馏的定义:将液态物质加热至沸点,使之汽化,然后将蒸汽重新冷凝为液体的操作。2.蒸馏实验操作(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指出该实验的原理学生回答:自来水中有Cl,可以加入硝酸银和硝酸溶液,会有白色沉淀生成,而通
11、过蒸馏之后得到的蒸馏水中无Cl-。(2)教师播放实验视频引导学生分组进行交流讨论实验仪器的选择与装置的组装小组学生代表回答:本实验需要加热,仪器需要酒精灯,圆底烧瓶盛装自来水、锥形瓶承接蒸馏出的水,还需要铁架台,冷凝管。教师提问:除了以上仪器还有要补充的吗?学生回答测量水蒸发时的温度需要温度计。教师总结:综合同学们的总结本实验需要用到的仪器与装置分别为:酒精灯、温度计、圆底烧瓶、冷凝管、锥形瓶以及铁架台(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冷凝管的作用?学生回答:使蒸馏出的气态水经过冷凝管时转变为液态水。(4)接着教师进一步设问: 在刚刚的实验视频中圆底烧瓶底部加沸石的作用是什么?学生回答:加沸石是为了防暴沸
12、。(5)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组装仪器并进行实验,并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实验结束,学生根据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得出相应的结论,教师进行评价总结。(三)巩固练习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几种混合物,由学生判断能否通过蒸馏的方法分离。(四)小结作业小结:教师提出本节课的收获的问题,学生自主总结所学知识。作业:布置开放性的作业:设计酒精与水的分离实验装置,下节课分享。试题解析一答辩1.酒精和水的混合物在蒸馏的过程中,先蒸馏出来的物质是哪个?温度计的水银球应放置在哪里?参考答案酒精和水的混合物在蒸馏的过程中,因为酒精的沸点较水的低,所以先蒸馏出来的是酒精。在蒸馏的过程中,要控制的是蒸汽的温度,温度计测定的是蒸汽的温
13、度,所以温度计的水银球应该与圆底烧瓶的支管口处相平。2.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怎样实施教学评价参考答案教师是学业评价的主要承担者,但也需要学生、同伴和家长等予以协同,以保证评价更加全面,评价结果更为可靠。根据评价任务的不同,有的评价活动在学习过程中同步进行,有的则在学习完成之后进行。(1)教师可通过对学习全过程的考查,确定学生的学业成就,思维发展情况和情感态度等;(2)建议家长对自己子女在校外的学习状况进行评价,比如学习兴趣、志向和习惯等;(3)要求同伴评价同学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优缺点;(4)学生个人可对自己的学习现状进行总体分析和总结,反思自己的不足和差距;(5)在纸笔测验之后,教师应要求学
14、生自己分析试题,以提高他们自我诊断、自主分析、自我反思与评价的能力。试题分析的要点包括错解析因、正确解答,相关知识和体会等。在学生的实验活动中,应根据评价标准中的每项内容,分别由学生本人、同组同学和教师进行评价,给出相应的分数等级,并进行综合评定。教师给出恰当的评语,指出学生实验中存在的问题。4. 【简答题】试讲题目:萃取3.基本要求:(1)试讲需在10分钟之内;(2)要有小组合作环节;(3)配合教学内容适当板书。参考解析:一、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掌握萃取的相关原理。2.通过实验探究萃取实验,提高动手能力与自主思考能力。3.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对于化学学习的探究精神。二、教学重难点重点
15、:掌握萃取的原理和相关的实验方法。难点:分液和萃取的区别。三、教学方法实验法、小组讨论法。讲授法等。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教师将在黑板上展示几组液体分离操作,泥沙和水,乙酸和乙醚,四氯化碳和含碘的饱和水溶液,引导学生回答各自分离方式,从而引出萃取。(二)新课讲授1、萃取(1)教师演示四氯化碳溶液和含碘的饱和水溶液静置后,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提问学生,回答:上层无色,下层出现黄色。(2)教师根据实验现象,带领同学总结萃取的定义。学生回答:物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物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里提取出来,这种方法叫萃取。2、萃取实验(1)教师引导学生结合书上的实验操
16、作,以四人为一小组进行实验,并探究萃取实验的具体步骤及注意事项。师生总结:用量筒量取10mL碘的饱和水溶液,倒入分液漏斗,然后再注入4mL四氯化碳,盖好玻璃塞。用右手压住分液漏斗口部,左手握住活塞部分,把分液漏斗倒转过来振满,使两种液体充分接触;振荡后打开活塞,使漏斗内气体放出。将分液漏斗放在铁架台上,静置。待液体分层后,将分液漏斗颈上的玻璃塞打开,或使塞上的凹槽(或小孔)对准漏斗上的小孔,再将分液漏斗下面的活塞拧开,使下层液体慢慢沿烧杯壁流下。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萃取实验的实验步骤后,向学生提问,在本次实验中,我们仪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学生回答:检查装置气密性师生共同总结使用分液漏斗的使用
17、方法:检漏;加液;振摇;静置;分液;洗涤从而引导学生四人为一组进行实验,教师进行巡视指导,实验中的现象。学生实验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实验中的现象,得出结论。学生回答:具有分层现象,是因为两种溶剂的密度不同。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根据分层现象,和实验的第四步,带领学生共同总结分液的定义及现象,学生可以得到分液的定义:将萃取后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分开的操作,叫做分液。(2)接下来,教师将引导学生回顾实验的第四步,并提问“为什么,在分液的环节中,需要上层液体从上层倒出,下层液体从下层流出”,引导学生回答,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是防止将下层溶液混到上层溶液中。(三)巩固练习教师将引导学生概括,分液和萃取
18、的区别。(四)小结作业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作业:学生查询关于萃取中的原则,并进行总结,下节课进行分享。试题解析一答辩1.简述萃取、过滤的区别。参考答案萃取是指物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物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里提取出来,强调是分离两种互溶的且两种物质在某种溶剂中的溶解度差别比较大。例如四氯化碳萃取溴水中的溴。过滤是指分离溶液和不溶物。例如,泥沙和水的分离。2.简述高中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参考答案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5. 【简答题】1.题目:甲烷的性质2.内容:3.基本要求:(1)试讲
19、约10分钟;(2)试讲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甲烷的性质;(3)试讲中要有师生互动;(4)结合教学内容适当板书。参考解析:一、教学目标1.掌握甲烷的性质。2.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建立性质和用途之间的联系。3.通过动手实验,进一步提升观察、分析的实验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4.感受化学实验的魅力,逐步提高抽象思维的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甲烷的性质。难点:甲烷的取代反应。三、教学过程(一)导入复习导入,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之前所学甲烷的结构特点,追问学生:那甲烷都有哪些性质呢,引出本节课课题甲烷的性质。(板书:甲烷的性质)(二)新授环节一:学生自主探究甲烷物理性质和氧化反应学生通过
20、观察实验集气瓶和查阅资料知道甲烷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密度是0.717g/1(标准状况),极难溶于水。教师补充:在通常情况下,甲烷比较稳定,与高锰酸钾等强氧化剂不反应,与强酸、强碱也不反应。但是在特定条件下,甲烷也会发生某些反应。教师提问在通常条件下,甲烷可以燃烧吗?学生动手操作后发现,甲烷能燃烧,即甲烷能发生氧化反应。教师补充:甲烷是一种优良的气体燃料,通常状况下,1mol甲烷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放出890kJ热量。环节二:学生分组实验观察甲烷取代反应学生实验:取2支硬质大试管,通过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先后各收集半试管甲烷和半试管氯气,分别用铁架台固定好。教师引导学生
21、将其中1支试管用预先准备好的黑色纸套套上,另1支试管放在光亮处(不要放在日光直射的地方,以免引起爆炸)。片刻后,比较2支试管中的物质,二者是否出现了区别?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在室温时,混合气体无光照时,不发生反应;光照时,试管内气体颜色逐渐变浅,试管壁出现油状液滴,试管中有少量白雾。(三)巩固教师抛出问题,甲烷取代反应方程式如何书写?(四)小结学生总结甲烷的性质和用途,教师进行补充。(五)作业1.完成课后习题2.寻找生活中其他应用的实例。四、板书设计 略6. 【简答题】1.题目:离子键2.内容:3.基本要求:(1)简要写出试讲提纲。(2)试讲中要有提问、互动环节。(3)试讲中要有适当的板书设
22、计。(4)十分钟内完成试讲。参考解析:一、教学目标1.能说出离子键的概念;能用电子式表示离子键的形成过程。2.通过用原子结构示意图分析氯化钠的形成过程,发展抽象思维,综合概括能力得到提高,学会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的研究方法。3.探究化学微观世界,感受化学的奥秘。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离子键、离子化合物的概念。【难点】离子键的形成过程。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提问:我们可以用语言描述氯气与金属钠反应的实验现象,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这一现象。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是怎样的?如何从原子或分子的角度描述这一化学反应?(二)新授1.离子键的形成过程提问:结合初中所学的“离子”的形成过程,分析氯化钠的生成过程
23、。总结并讲解:用电子式表示氯化钠的形成过程。2.离子键、离子化合物提问: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氯化钠晶体的构成微粒是什么?氯化钠晶体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说明阴、阳离子的电荷并没有中和,这说明阴、阳离子之间存在哪些作用力?提示:阴、阳离子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除了存在吸引力之外还存在排斥力。总结:提出离子键、离子化合物的概念。3.拓展提问:哪些元素的原子能够形成离子化合物,结合展示的离子化合物进行分析。总结:活泼金属、活泼非金属可以形成离子化合物。铵根、酸根离子也能形成离子化合物。(三)小结总结:离子键、离子化合物。(四)作业:元素的原理除了可以通过离子键形成物质之外,还可以通过什么形成物质?预习下一
24、节课的内容四、板书设计 略7. 【简答题】1.题目:苯2.内容:3.基本要求:(1)试讲约10分钟;(2)试讲过程中要有师生互动;(3)试讲中要联系生活实际;(4)结合教学内容适当板书。参考解析:一、教学目标1.掌握苯的化学性质。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创新能力及分析能力,通过自主探究逻辑推理能力得到提升。3.通过播放视频的方式使抽象的知识变得简单明了,增加了学习化学的热情和主动性。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苯的取代反应。难点:通过苯的结构推出苯的取代反应机理。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故事导入:1865年著名的化学家凯库勒做了一个梦,他梦见一条蛇,蛇头咬着蛇尾不停地转圈,于是经过他反复的实验验证推出了
25、一种结构式:苯。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课题一苯(板书:苯)(二)新授1.简单复习,回顾性质。教师抛出问题:上节课学习苯的物理性质,哪位同学来回忆一下呢?明确:苯是一种无色具有芳香性气味的液体,易挥发,不易溶于水。教师提问:苯的结构有哪些特点呢?组织学生同坐之间相互讨论。明确:苯是单双键交替的结构2.实验探究,化学性质。教师抛出问题:(1)苯在氧气中可以燃烧嘛。(2)燃烧后的产物是什么呢?组织学生进行猜想。教师通过播放苯与溴水反应的视频,组织前后四个人为一个小组的性质进行思考,实验现象是什么,体现苯的什么化学性质。(学生讨论时教师进行巡视,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解答)明确:现象溴水褪色,苯
26、和溴水发生的反应为取代反应。(三) 巩固采用快问快答的形式,PPT出示苯化学性质相关习题,引导学生进行答题。(四) 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忆苯的化学性质。(五)作业1.完成课后习题。2.查找资料,找一找苯还有哪些性质。四、板书设计1.物理性质:无色具有芳香性气味的液体,易挥发,不易溶于水。氧化反应。2.化学性质取代反应。8. 【简答题】1.题目:卤素单质与氢气反应2.内容:3.基本要求:(1)试讲约10分钟;(2)试讲过程中注意对于学生的引导;(3)配合教学内容适当板书。参考解析:一、教学目标1.了解卤素单质的物理性质及其递变规律。2.通过比较、分析、归纳总结,树立“结构决定性质”的化学观。3.培
27、养“结构决定性质”的化学观和绿色发展的科学观。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卤素单质的化学性质及其递变规律。难点:卤素单质的化学性质及其递变规律。三、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激发兴趣1.教师出示多瓶不同颜色的气体,请同学们利用所学知识猜测是哪些气体?2.学生利用卤素单质的性质这一知识点,快速判断出气体。3.教师提出问题:卤素单质有哪些化学性质呢?引入课题。(二)实验探究,讲授新课1.教师请学生从氧化还原的角度推测卤素单质的性质。学生初步预测卤素单质的性质。2.教师对学生的预测进行点评,并介绍卤素单质可以与氢气反应这一特性。3.教师请学生从原子结构的角度推测不同卤素单质与卤素单质反应的难易程度。4.教师请
28、学生观察卤素单质与氢气反应的实验视频,请学生根据视频判断自己的预测是否准确。5.学生总结卤素单质与氢气反应过程中的现象,并用表格的形式进行汇总。教师进一步提出问题:请回忆卤素单质与氢气的反应,尝试总结生成的氢化物的稳定性。6.学生通过对视频的回顾,组内讨论,总结出生成氢化物的稳定性。7.教师请学生对上述反应进行分析,总结出卤素单质非金属性的强弱变化。8.教师提出问题:请同学们观察以上的递变性,尝试总结卤素单质与氢气反应中的递变性。(三)习题拓展,巩固新知通过多媒体的展示习题,将学生本节课学习到的知识进行深化。(四)归纳总结,深入理解由学生总结本堂课的收获,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予以肯定,并做情感
29、态度的升华。(五)紧扣主题,扩展延伸请学生课下查阅资料,了解卤素单质之间的反应。四、板书设计略9. 【简答题】1.题目:氧化钠和过氧化钠2.内容:3.基本要求:(1)试讲约10分钟;(2)试讲中涉及的实验及其他教学媒体只需要语言进行情景模拟即可;(3)要有学生活动。参考解析:一、教学目标1.掌握氧化钠、过氧化钠与水、二氧化碳的反应;了解过氧化钠的用途;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得出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2.能用对立统一、联系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的物质性质,分析化学反应,预测在一定条件下某物质可能发生的化学变化。3.能和同学交流实验成果,尊重科学事实。通过过氧化钠用途的学习,赞赏化学对社会
30、发展的巨大贡献。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过氧化钠与水、二氧化碳的反应现象及反应方程式。难点: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得出反应产物,归纳反应方程式。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引导学生复习旧知碱性氧化物的化学性质,书写氧化钠和水、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进而引导学生回忆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的颜色、状态的区别,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水反应的产物,引出新课。(板书:氧化钠和过氧化钠)。二、新授环节一:教师进行过氧化钠和水反应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得出过氧化钠和水的反应产物是氢氧化钠和氧气,并讲解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教师组织学生板演,进行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环节二:多媒体播放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的反应视频教师引
31、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组织学生对反应产物和反应方程式的书写进行讨论。学生总结得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产物为碳酸钠和氧气,并书写反应方程式。教师在这里注意提醒,生成的产物氧气在反应方程式中不需要标气体上升符号。环节三:过氧化钠的用途和保存多媒体展示过氧化钠的用途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用途的原因教师总结。三、巩固采用快问快答的形式,比较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的区别,问题设置如下:1.两者都能与水反应,产生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2.氧化钠和过氧化钠与的水反应都是化合反应。3.氧化钠和过氧化钠均可用作供氧剂。四、小结学生总结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的化学性质,教师进行补充。五、作业1.如何检验氧化钠固体中混有过氧化钠?2.寻找生活中其他应用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的实例。板书设计: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