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眉山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29篇(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1年).doc

上传人:悠远 文档编号:93295958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眉山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29篇(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1年).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四川眉山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29篇(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1年).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眉山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29篇(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1年).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眉山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29篇(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1年).doc(2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四川眉山历年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截至2021年)孝景三年,吴楚反。周亚夫以中尉为太尉,东击吴楚。因自请上曰:“楚兵剽轻,难与争锋,愿以梁委之,绝其粮道,乃可制。”上许之。太尉既会兵荥阳,吴方攻梁,梁急,请救。太尉引兵东北走昌邑,深壁而守。梁日使使请太尉,太尉守便宜,不肯往。梁上书言景帝,景帝使使诏救梁。太尉不奉诏,坚壁不出,而使弓高侯等绝吴楚兵后食道。吴兵乏粮,饥,数欲挑战,终不出。后吴奔壁东南陬,太尉使备西北已而其精兵果奔西北不得入吴兵既饿乃引弘而去太尉出精兵追击,大破之。吴国濞弃其军,而与壮士数千人亡走。汉兵因乘胜,遂尽虏之,降其兵。凡相攻守三月,而吴楚破平。五岁,迁为丞相,景帝甚

2、重之。景帝废栗太子,丞相固争之,不得。景帝由此疏之。后匈奴王唯徐卢等五人降,景帝欲侯之以劝后。丞相亚夫曰:“彼背其主降陛下,陛下侯之,则何以责人臣不守节者乎?”景帝曰:“丞相议不可用。”乃悉封唯徐卢为列侯。亚夫因谢病。景帝中三年,以病免相。顷之,景帝居禁中,召条侯,赐食。独置大胾,无切肉,又不置箸。条侯心不平,顾谓尚席取著。景帝视而笑曰:“此不足君所乎?”条侯免冠谢。上起,条侯因趋出,景帝以目送之。曰:“此怏怏者非少主臣也!” (节选自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注吴楚反:以吴王濞为首的吴楚七国发动叛乱。剽:强悍,勇猛。深壁:加高营垒。弓高侯:指名将韩颓当。食道:即粮道。陬:角落。侯:封侯。禁中:宫中

3、。条侯:指周亚夫。大胾(zi):大块的肉。怏怏:不高兴的样子。少主:刘彻,后来的汉武帝。7、下面是某同学结合语境对句中加点词意义推断,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东击吴楚回顾课文“从流飘荡,任意东西”,可以推知“东”的意义为“向东”。B.愿以梁委之查字典,“委”的义项有“顺从”“舍弃”“托付”等,应选择“顺从”。C.绝吴楚兵后食道联系文中“吴兵乏粮,饥,数欲挑战”,可推知“绝”意义为“断绝”。D.而与壮士数千人亡走联系词语“流亡”“亡命天涯”,可推知“亡”的意为“逃跑”。8、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太尉使备西北/已而其精兵果奔西北/不得入/吴兵既饿/乃引而去

4、/B.太尉使备西北已而其精兵果奔/西北不得入吴兵既饿/乃引而去/C.太尉使备西北/已而其精兵果奔/西北不得入吴/兵既饿/乃引而去/D.太尉使备西北/已而其精兵果奔西北/不得入吴/兵既饿/乃引而去/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周亚夫善于审时度势。他避敌锋芒,采用固守追击的战术,仅三月就平定叛乱。B.周亚夫性格刚直耿介。他不愿恭顺景帝,为栗太子被废而极力争辩,景帝疏之。C.周亚夫尽力劝止封侯。他认为降者如被封侯就难以责罚那些不谨守节操的人臣。D.周亚夫为人胸无城府。景帝赐肉无筷,他不懂景帝用意,内心不悦,忿然离席。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5、分)梁日使使请太尉,太尉守便宜,不肯往。帮帮你:便:有利,适宜;有利的时机;熟悉,擅长。宜:合适;应该;当然。一古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上起,条侯因趋出,景帝以目送之。【参考答案】7、B 8、A 9、D10、梁王每天派使者向太尉求援,太尉认为坚守有利,不愿意出兵。皇帝起身,条侯就快步走出,景帝看着他出去。【参考译文】景帝三年(前154),吴、楚等七国叛乱。周亚夫由中尉升任太尉,向东进攻打吴、楚叛军。于是周亚夫亲自请示皇帝说:“楚兵勇猛轻捷,很难与他们交战取胜。我希望先把梁国放弃,让他们进攻,我们去断绝他们的粮道,这样才能把他们制服。”景帝同意这个意见。太尉周亚夫把各路军队会合到荣阳之后,吴国叛

6、军正在进攻梁国,梁国形势危急,请求援救。而太尉却领兵向东北跑到昌邑,深沟高垒守不出。梁国天天派使者向太尉求救,太尉认为坚守有利,不肯去救。梁国上书报告景帝,景帝随即派使者诏令太尉救梁。太尉不遵从皇帝的诏令,坚守营垒仍不出兵,而是派遣弓高侯等人率领去断绝吴、楚叛军后方的粮道。吴国军队缺乏粮食,士兵饥饿,屡次挑战,可是汉军始终也不出来。夜里,汉军营中受惊,军内互相攻击扰乱,甚至闹到了太尉的营帐之下。太尉却始终静卧不起。时间不久,就恢复了安定。后来吴军朝汉军军营东南角奔来,太尉让军队注意防备西北。不久吴国精兵果然奔到了西北,但不能攻入。吴兵已经饿了,于是就撤退离去。太尉派精兵去追击,大败吴军。吴王濞

7、抛弃了他的大军,与几千名精壮士卒逃跑,逃到江南丹徒自保。汉兵于是乘胜追击,完全俘虏了叛军,并使他们投降,又悬赏千金买吴王之头。过了一个多月,就有越人斩了吴王的头来报告。双方攻守一共只有三个月,吴、楚叛乱就被打败平定了。周亚夫升任丞相,景帝非常器重他。后来,景帝废了栗太子,丞相周亚夫极力争辩,也未能劝阻。景帝从此就疏远了他。后来匈奴王唯徐卢等五人投降汉朝。景帝想要封他们为侯以鼓励后来的人。丞相周亚夫说:“那几个人背叛他们的君主投降陛下,陛下如果封他们为侯,那还怎么去责备不守节操的臣子呢?“景帝说:“丞相的意见的不能采用。”于是把唯徐卢等人全都封为列侯。周亚夫因而称病退居在家中。景帝中元三年(前1

8、47),周亚夫因病被免去丞相职务。不久,景帝在皇宫中召见条侯,赏赐酒食。席上只放了一大块肉,没有切碎的肉,也不放筷子。条侯心中不满,扭头就叫管宴席的官拿筷子来。景帝看到后笑着说:“这些不能满足您的需要吗?”条侯脱下帽子谢罪。皇帝起身,条侯趁机快步走出。景帝目送他出去后。说:“这个遇事就不满意的人不能任少主的大臣啊!”(2021四川眉山)诸葛亮字孔明,琅琊阳都人也。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日:“君与俱来。”庶日:“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

9、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建兴元年,封亮武乡候,开府治事。顷之,又领益州牧。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九年,亮复出祁山,粮尽退军,与魏将张郃交战,射杀郃。十二年春,亮悉大众由斜谷出,与司马宣王对于渭南。亮每患粮不继,使己志不申,以是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相持百余日。其年八月,亮疾病,卒于军,时年五十四。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及卒,如其所言。评

10、曰: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节选自三国志诸葛亮传)注释屈致:(让他)屈意前来。病笃:病重。开府:设立臣相府。仪轨:礼仪法规。7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陶渊明桃花源记)B亮每患粮不继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宋濂送东阳马生序)C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事无大小,悉以咨之(诸葛亮出师表)D诸葛亮之为相国也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周敦颐爱莲说)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君才

11、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B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C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D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诸葛亮临危受命,不负重托。先帝病危之时,托孤于他;他尽心辅佐后主,事必躬亲。B诸葛亮忠君爱国,不忘己志。他多次带兵北伐,以图大志,后病卒军中,大业未成。C诸葛亮严于律己,为官清廉。他上表请求身后不优抚家人,及卒,后主成全了其遗愿。D诸葛亮治国有方,受人爱戴。他

12、安抚百姓,提倡读书,为政十分苛刻,赏罚分明。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3分)(2)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3分)【参考答案】7A (3分)解析A项“属以后事”中“属”通“嘱”,嘱托;“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中“属”为“类”;B项两个“患”为“担忧,担心”之意;C项两个“悉”均为“全,都”之意;D项两个“之”均为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意。8C(3分) 解析“必能安国”与“可自取”的主语应为“君”。9D(3分) 解析“提倡读书”为无中生有。“苛刻”与文意不符。10(1)于是先主就去拜访诸葛亮,-共去了三次,才见到(他。(2)对

13、竭尽忠心,有益于世的人,即使是仇人也必定奖赏他。评分意见: 6分,每句3分。第(1)句关键词“诣”“凡”各1分,句子大意正确1分;第(2)句关键词“尽”“虽”各1分,句子大意正确1分。【参考译文】诸葛亮,字孔明,琅王牙郡阳都县人,其时刘备正驻军新野县。徐庶谒见刘备,刘备对他十分器重,徐庶对刘备说:“诸葛孔明这人,是卧龙啊!将军想不想见见他?”刘备说:“你陪他一道来吧!”徐庶说:“此人只能拜访他,不可随便召他来。将军您应该屈尊去看望他才好。”于是刘备亲自前往拜访诸葛亮,一连去了三次,才得以相见。章武三年的春天,先主(刘备)在永安病情加重,(于是)把诸葛亮召到成都,把后事嘱托给他,(刘备)对诸葛亮

14、说:“你的才能要高于曹丕十倍,必能安定国家,最终成就大事。如果嗣子可以辅佐的话就辅佐他,如果他不能成材的话你就自己称帝吧。”诸葛亮哭着说道:“我一定尽我所能,精忠卫国,死而后已!”建兴元年,册封诸葛亮为武乡侯,开始治理国家的事务。后来,又加封诸葛亮为益州牧。政事无论巨细都由诸葛亮决定。建兴九年,诸葛亮再出祁山,粮尽退兵,与魏将张郃交战,射死张郃.建兴十二年春天,诸葛亮统率全部大军,由斜谷开出,与司马宣王在渭水之南对垒.诸葛亮经常担忧军粮供应不上,使自己的的大志不能实现,因此分兵屯田,为长期驻兵打下基础,.就这样相持了一百多天.这年八月,诸葛亮病重,死在军中,当时五十四岁.先前,诸葛亮自己向后主

15、表明说:“成都有桑树八百株,有不是很肥沃的田15顷,儿子兄弟的穿衣吃饭,他们都会有盈余。而我在外当官,没有其他的花费,全靠公家的俸禄过活,没有做其他的兼职营生来增加自己的收入。如果我死的时候,不会出现那种有多余的绸布,多余的钱财这样的状况来辜负陛下。”到了他死的时候,果真像他所说的那样。评论说:诸葛亮担任相国,安抚民众,教他们礼仪,忠义的人,有利于国家的人即使有私仇也会奖赏他们,犯法傲慢的人即使私交好也会惩罚他们,承认罪行,或者情有可原的人犯罪即使很重也会减轻处罚,花言巧语掩饰自己的人即使罪责很轻也会重罚。诸葛亮死在国内,百姓都很敬畏而爱戴他。真是治世的良才,可与管仲,萧何相媲美。(2020四

16、川眉山)猩猩嗜酒猩猩,兽之好酒者也。大麓之人设以醴尊,陈之饮器,小大具列焉。织草为履,勾连相属也,而置之道旁。猩猩见,则知其诱之也,又知设者之姓名与其父母祖先,一一数而骂之。已而谓其朋曰:“盍尝之?慎无多饮矣!”相与取小器饮,骂而去之。已而取差大者饮,又骂而去之。如是者数四,不胜其唇吻之甘也,遂大爵而忘其醉。醉则群睨嘻笑,取草履着之。麓人追之,相蹈藉而就絷,无一得免焉。其后来者亦然。夫猩猩智矣,恶其为诱也,而卒不免于死,贪为之也。【注释】麓(l):山脚下。醴(l)尊:醴,甜酒。尊,同“樽”,酒壶。履:鞋。盍(h):何不。差:稍微。唇吻:指的是嘴。爵:古代的一种酒杯。蹈藉:践踏。就絷(zh):被

17、拘囚。2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4分)(1)兽之好酒者也 (2)骂而去之 (3)不胜其唇吻之甘也 (4)恶其为诱也 26翻译下列句子。(4分)(1)织草为履,勾连相属也。(2)而卒不免于死,贪为之也。27读了短文,你受到什么启示?(2分)【参考答案】25(1)酒:喝酒。(2)去:离开。(3)胜:能忍受。(4)恶:厌恶。(每个1分,共4分。)26(1)编织了很多草鞋,把它们勾连编缀起来。(共2分,关键词“属”1分,表达通顺明白1分。)(2)可是最终免不了一死,是贪婪造成的。(共2分,关键词“卒”1分,判断句式1分。)27(2分)“贪婪者没有好下场”或“要想取之,必先与之”。(2分,意近即可。

18、)【参考译文】猩猩是一种喜欢喝酒的野兽。山脚下的人摆下装满甜酒的酒壶,摆上酒杯,大大小小的都有。还编了许多草鞋,把它们勾连编缀起来,放在道路旁边。猩猩一看,就知道是引诱自己上当的,还知道设圈套的人的姓名和他们的父母祖先,便一一指名骂起来。可是骂完以后,有的猩猩就对同伴说:“为什么不稍微尝一点呢?不过要小心别喝多了!”于是就一同取小杯来喝,还一边骂着一边要离开这喝酒的地方。过了一会儿又拿起比较大的酒杯来喝,又骂着要离开这喝酒的地方。这样重复多次,喝得嘴上甜蜜蜜的再也克制不住了,就干脆拿起大酒杯大喝起来,根本忘了能喝醉的事,喝醉了以后便在一起挤眉弄眼地嬉笑,把草鞋拿来穿上。山脚下的人就出来追捕它们

19、,结果互相践踏都被捉住,没一个跑掉的。那些后来的猩猩也都是这样地被捉住了。猩猩可算是很聪明了,知道憎恨别人的引诱,可是最终还免不了一死,这是贪心造成的啊。(2018四川眉山)【甲】 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乙】 湖心亭看雪(节选)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

20、中人两三粒而已。【丙】 小石潭记(节选)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7下列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水中藻荇交横盖 / 竹柏影也B雾淞沆砀天 / 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C潭中鱼可百许头 / 皆若空游无所依D以其境过清不可 / 久居乃记之而去8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念无与为乐者(思念) B湖中人鸟声俱绝(隔绝)C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边) D佁然不动(呆呆的样子)

21、9下列对选文文意理解概括与写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三则选文都有叙事。甲文写的是夜游承天寺,乙文写的是到湖心亭赏雪,丙文写的是游览小石潭。B三则选文都写到了水。甲文写了水中竹柏倒影的景致,乙文写天云山水一片混沌的景色,丙文写了水中鱼儿嬉戏的画面。C三则选文都融情于叙事写景中。甲文抒发了苏轼贬谪的悲凉,乙文抒发了张岱对故国往事的怀念,丙文抒发了柳宗元贬官失意后的孤凄。D画线句子写景各有千秋。甲文运用比喻手法,富有情趣;乙文采用白描手法,形神兼备;丙文动静结合,游鱼与潭水相映成趣。10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2)俶尔远逝,往来翕忽。【参考答案】7C【解析】见教

22、材。8D【解析】(A.念:考虑。B.绝:消失。C.西:向西。)9B【解析】(甲文没有写水。)10(1)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共2分,关键词“但”1分,表达通顺明白1分。)(2)(鱼儿)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共2分,关键词“翕忽”1分,表达通顺明白1分。)(2018四川眉山)伤仲永(节选)王安石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

23、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邑人奇之 / 稍稍宾客其父 / 或以钱币乞之B邑人奇之稍稍 / 宾客其父或以 / 钱币乞之C邑人奇之 / 稍稍宾客 / 其父或以钱币乞之D邑人 / 奇之稍稍宾客 / 其父或以钱币乞之8下面各组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世隶(属于)耕B其文理(文章的道理)皆有可观者C日扳(同“攀”,引)仲永环谒于邑人D不能称(相当)前时之闻9下面对文意的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文中“未尝识书具”与“忽、即、立”三个词,展示了一个天资非凡的神童形象。B“不使学”是

24、方仲永“泯然众人”的根本原因,也暗示了他父亲的愚昧无知。C文章略写仲永才能初露的情形,详写才能变化的情形,这样安排暗含了文章的主旨。D作者王安石写这篇文章,意在以方仲永为反面例子,来说明后天教育的重要性。10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2)泯然众人矣。【参考答案】7、A 8、B 9、C10(1)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为内容(意思)(关键词:收:团结,搞好关系,1分;句意通顺1分,共分);(2)他的才能完全消失,成为普通人了(完全如同常人了)(关键词:泯然:消失或完全消失,1分;句意通顺1分,共分)【参考译文】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种田为业。,仲

25、永长到五岁,不曾认识笔、墨、纸、砚,(有一天)忽然放声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仲永)-3即写了四句诗,并且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为内容,传送给全乡的秀才观赏。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写好,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花钱求仲永题诗,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伸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我听到这件事很久了 明遣年问,我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里见到他,(他已经)十二三岁了。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

26、回来,再次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回答说l“(池已经)才能完全消失,成为普通人了。”(2017四川眉山)商於子论治国商於子,商国之布衣也,家贫,无犊以耕,乃牵一大豕驾之而东。商君,商国之君也,微访乡野,过而责之曰:“子过矣!耕当以牛,以其力之巨能起块也,蹄之坚能陷淖也。豕纵大,安能耕耶?”商於子不说,弗应。商君曰:“今子以之代耕,不亦颠乎?”商於子曰:“子以予颠之,予亦以子颠之。吾岂不知服田必以牛,亦犹牧吾民者必以贤。不以牛,虽不得田,其害小;不以贤,则天下受祸,其害大。子何不以责我者责牧民者耶?”商君立有间,面有惭色,顾谓左右从者曰:“尔辈以此究物理。耕者,能善晓天下之治,而治者乃愚也。

27、论国之道,自恨弗如远甚矣。”比至国,乃除旧弊,施新策,广招天下之士以治。数年之后,富民安邦,盖商於子之功也。【注】商於子:虚构的人名;后面“商君”,商国的国君,也是虚构的国君。豕(sh):猪。淖(no):烂泥。服田:驾牲口耕田。牧:统治、管理。25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3分)(1)子过矣(2)尔辈以此究物理(3)比至国 2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子何不以责我者责牧民者耶?(2)论国之道,自恨弗如远甚矣。27此文主要采用了“类比”和“讽刺”的手法来论治国之道,请结合文意简要阐述。(3分)【参考答案】25(1)犯错误(动词)(2)事物的道理、规律(3)等到26(1)您怎么不用

28、责备我的话去责备治理百姓的人(统统者)啊?(得分点:句式要翻译成反问句,1分;“牧民者”要翻译成:治理百姓的人或统治者,1分,共2分。)(2)谈论治理国家的道理(方法、措施),我自恨比他差得远呢。(得分点:道:道理、方法、措施,1分;远甚:差得远,1分,共2分。)27商於子用“以豕代耕”类比治国之道(1分),讽刺当今统治者不重视人才(1分),使商君受到启发,进而除旧弊,广纳人才,达到治国的目的(1分)。【参考译文】商於子是商国的平民,家很贫穷,又没有牛耕田,他就牵一头大猪自西向东耕田。商君是商国的国君,微服私访乡村,经过时责备他说:“你错啦!耕地应当用牛,凭借牛巨大的力气能够使土块耕起,凭借牛

29、坚硬有力的蹄子可以站立于泥淖之中。猪再大,怎么能耕地呢?”商於子不高兴,没搭理他。商君说:“如今您用猪来代牛耕地,不是弄颠倒了吗?”商於子说:“您认为我弄颠倒了,我还认为您弄颠倒了呢。我难道不知道侍弄田地必须用牛,也就如同管理百姓必须用贤人一样。不用牛,虽然侍弄不好田地,它的害处小;不用贤人,那么天下遭受祸害,它的害处大。您怎么不用责备我的话去责备治理百姓的人(统统者)啊?”商君站立有一会儿,脸上露出惭愧的神色,回头对身边的随从说:“你们这些人,要通过这事来推究事物的道理。一个耕田的人,能精通天下治国之道,而我们这些治理天下的人却很糊涂啊。谈论治理国家的道理(方法、措施),我自恨比他差得远呢。

30、”等到商君回到国都,就革除旧弊,施行新的政策,广泛招收天下有才之人来管理国家。几年之后,百姓富裕了,国家安定了,这原来是商於子的功劳啊。)(2017四川眉山)苏轼抗洪(苏轼)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选自宋史苏轼传注释:徙知徐州到徐州

31、任太守。涂潦洪水。吾侪(chi)我们。锸(ch)锹。版筑墙用的夹板。堵古墙体单位,长与高各一丈为一堵。2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4分)(1)河决曹村 (2)使官吏分堵以守(3)轼诣武卫营 (4)尾属(zh)于城 26.翻译下列句子(4分)(1)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2分)(2)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2分) 27.根据文中内容,试举一例来说说苏轼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参考答案】25.(1)黄河。(2)派、派遣(或“命令”)。(3)到、往、去。(4)连接。26.示例:(1)富人逃出城去,民心都会动摇,我和谁一起守城呢?(2)带领他的士兵拿着畚锸出营,修筑东南方向的长堤。

32、27.示例:从苏轼阻止富人出城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临危不惧、足智多谋的人;动员武卫营官兵协助守城足智多谋;亲临一线,过家不入以身作则、公而忘私、临危不惧;决不让洪水毁城关爱百姓;派官吏分堵以守足智多谋、善于指挥。【参考译文】苏轼调任徐州黄河在曹村附近决堤,在梁山泊泛滥,从南清河溢出,汇聚在徐州城下,水不断上涨不久就要泄进城里,城墙即将被冲毁,城里的富人争着逃出城去避难苏轼说:“如果富人都出了城,民心一定会动摇,谁和我一起守城呢?只要有我在这里,就不会让决堤的水毁了城墙” 于是将富民们赶回城中苏轼到武卫营,把卒长叫出来说:“河水将要冲进城里,事情很紧迫了,即使是禁军也要暂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您

33、尚且不逃避洪水,我们这些小人应该为您效力”于是率领他的士兵拿着畚锸出营,修筑东南方向的长堤,堤坝从戏马台起,末尾与城墙相连雨日夜不停,没有受损的城墙只有三版苏轼天天住在城上,即使经过家门也不入,派官吏们分别在城墙各处守卫,最终保全了徐州城(2016四川眉山)隆中对(节选)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34、,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7.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错误的一项是A.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B.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C.则命一上将牌荆州之军以向宛、洛D.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百姓孰敢不箪(用箪盛)食壶浆 B国(

35、国家)险而民附C利(利益、好处)尽南海 D自董卓已(已经)来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文中诸葛亮先分析了当时的天下形势,提出“北拒东联”的主张,同时也强调了“人谋”的重要性。B.接着诸葛亮指出“荆、益二州”在战略上的重要地位,并分析论述了占领荆、益二州的必要性和可能性。C.最后诸葛亮提出在内政和外交方面应遵循的战略方针,以及他为刘备设计的政治蓝图霸业可成,汉室可兴。D.选文中诸葛亮“未出茅庐已知天下三分”,充分体现了他高度的预见性和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10.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 (2)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参考答案】7. B (此句

36、的朗读停顿应为“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8. A(B项中的“国”是“地势”的意思,C项中的“利”是“物质”的意思,D项中的“已”是通假字,通“以”。)9.D(选文没有体现诸葛亮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10(1)曹操和袁绍相比,名望低下而又兵力薄弱。(关键词“名”1分,句意通顺1分;)(2)这大概是天拿(它)来资助将军。(关键词“所以”1分,句意通顺1分。)(2016四川眉山)孔子出行,闻有哭声甚悲。子曰:“驱之驱之,前有贤者。”至,则皋鱼也。被褐拥镰,哭于路旁。孔子辟车与之言,曰:“子非有丧,何哭之悲也?”:皋鱼曰:“吾失之三矣!吾少而好学,周游天下,以殁吾亲,失之一也。高尚吾志,不事庸君

37、,而晚事无成,失之二也。与友厚而中绝之,失之三矣。夫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往而不可追者,年也;去而不可得见者,亲也。吾请从此辞矣!”立槁而死。孔子曰:“弟子识之,足以诫矣!”于是门人辞归养亲者十有三人。 选自韩诗外传【注释】驱:快步走。皋(go)鱼:人名,春秋时期人。辟车:下车。殁:死亡 高尚:清高。年:岁月。辞:离世。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22从“周游天下,以殁吾亲”和“门人辞归养亲”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2分) 【参考答案】21. 树想静下来可风却不停,子女想好好赡养父母可父母却不在了!(采分点:两个“而”:却,1分;子:儿

38、女,1分;前后文从字顺,各1分,共4分。)22.我们要好好珍惜与亲人相处的时光,及时行孝,不留人生遗憾。(意近即可)【参考译文】孔子出行,听到有人哭得十分悲伤。孔子说:“快赶车,快赶车,前面有贤人。”走近一看是皋鱼。身披粗布抱着镰刀,在道旁哭泣。孔子下车对皋鱼说:“你又没有丧事,为什么哭得如此悲伤?”皋鱼回答说:“我有三个过失:年少时为了学习,周游诸侯国,双亲已死了,这是过失之一。我的志向崇高,不去侍奉庸君,到头来事业无成。这是过失之二。和朋友交情深厚却因为小事断绝联系,这是过失之三。树想静下来可风却不停,子女想好好赡养父母可父母却不在了!过去而不能追回的是岁月,逝去而再也见不到的是亲人。请允

39、许我从此离别人世(去陪伴逝去的亲人)吧。” 于是,站着不动,枯槁至死。 孔子对弟子们说:“你们要引以为戒,这件事足以使你们明白其中的道理!” 于是,辞行回家赡养双亲的门徒有十三人。)(2015四川眉山)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

40、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7.下列各组句子中,停顿划分错误的一项是A. 可/以一战 B. 登轼/而望之C.公问其/故 D. 彼竭/我盈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 何以(怎么)战 B. 必以信(实情)C. 小大之狱( 监狱) D.虽(虽然)不能察9.下列各项中,对文意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一句中足见乡人对“肉食者”和国事的冷漠态

41、度。B.两个“未可”、两个“可以”展现了曹刿卓越的指挥才能,印证了“肉食者鄙”的观点。C.选文第三段采用了顺叙的记叙方法,曹刿从道理上论述了战争取胜的原因。D.本文侧重写论战,突出曹刿“政治上取信于民,军事上后发制人”的主张。10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2)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参考答案】7.C(正确的划分应为“公/问其故”。)8.B(A: “何以”应为“凭什么”;C:“狱”应为“案件”; D:“虽”应为“即使”) 9.C(第三段采取的是补叙的记叙方法。)10.(1)那些居高位、享厚禄的人目光短浅,不能够深谋远虑。(采分点为:肉食者、鄙、未能远

42、谋,各1分,共3分) (2)这是尽了职分的事情,可以凭这个条件去打一仗,如果作战,就请让我跟着您去。(采分点:忠、可以、请从,每一个1分,共3分)(2015四川眉山)河间有游僧,卖药于市。先以一铜佛置案上,而盘贮药丸,佛作引手取物状。有买者,先祷于佛,而捧盘近之。病可治者,则丸跃入佛手;其难治者,则丸不跃。举国信之。后有人于所寓寺内,见其闭户研铁屑,乃悟其盘中之丸,必半有铁屑,半无铁屑;其佛手必磁石为之,而装金于外。验之信然,其术乃败。 注释:河间地名。游僧云游四方的和尚。研研磨。 2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4分) (1)有买者,先祷于佛,而捧盘近之。 (2)验之信然,其术乃败。

43、 24.请你用所学知识,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说明选文中和尚的骗术。(2分) 【参考答案】23.(1)有买药的人,先要向铜佛祈祷,然后双手捧着装有药丸的盘子靠近铜佛。(2分。重点词语为:者、于佛祷、而、近)(2)(人们)检验这种做法,确实是这样,这个和尚的骗术就败露了(2分。重点词语为:之、信然、其、乃)。(共4分) 24.示例:磁石即物理学中的磁铁,具有磁性,能够吸引铁屑一类物质,因此,有铁屑的药丸就能跃入佛手,无铁屑的药丸就不能跃入佛手。(2分。符合题意和物理学原理即可。) 【参考译文】河间县有一个四处游走的和尚,在集市上卖药。(他)先在桌子上放一尊铜佛,然后在旁边的盘子里放着药丸,那尊铜佛做出

44、伸手要取东西的样子。有买药的人,先要向铜佛祈祷,然后双手捧着装有药丸的盘子靠近铜佛,如果病可治好的,盘子中的药丸就跳到佛手里;如果病难以治好的,盘子中的药丸就不动。全城的人都非常相信他。后来,有人在那个和尚住的庙里看见他关上房门,在偷偷地研磨铁屑,这才明白和尚盘子里的药丸必定有时候混有铁屑,有时没有混铁屑;那佛手一定是用磁石做的,只不过在外面镀了一层金。人们检验这种做法,确实是这样,这个和尚的骗术就败露了。(2013四川眉山)【甲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

45、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文】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念(思念、想念)无与为乐者水尤清冽(凉) B.凄神(感到心情凄凉)寒骨乃记之而去(离开) C.相与(互相)步于中庭悄怆(忧伤的样子)幽邃 D.但少闲(清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盖(盖子)竹柏影也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潭中鱼可百许头 高可二黍许 B.如鸣珮环,心乐之 辍耕之垄上 C.全石以为底 以其境过清 D.乃记之而去 学而不思则罔 9.下列各项中,对文意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甲文以寥寥数语描绘了月夜小景,传达了作者的微妙心境,语言朴素而含有深长的意味。 B.柳宗元贬官后,为排解内心的愤懑之情,不避幽远,伐竹取道,探山访水,写下了乙文。 C.乙文是按照游览的先后顺序,移步换景,抓住了小石潭的清幽、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