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中石兽》比较阅读5篇(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0年).doc

上传人:悠远 文档编号:93295727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中石兽》比较阅读5篇(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0年).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河中石兽》比较阅读5篇(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0年).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中石兽》比较阅读5篇(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0年).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中石兽》比较阅读5篇(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0年).doc(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历年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河中石兽比较阅读(截至2020年)【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2、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选自纪昀河中石兽)【乙】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高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选自司马迁史记)【注】言兵事:议论用兵打仗的事。难:驳倒。易置:撤换。纵奇兵:调遣派出变化莫测的军队。9.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3、(2分)A.竟不可得竟然 B.尔辈不能究物理事物的道理、规律C.佯败走假装 D.而绝其粮道截断10.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2分)A.山门圮于河 介词,在 B.如其言 代词,他(的)C.以天下莫能当 连词,因而 D.而括易言之 连词,表转折11.下列关于【甲】【乙】两文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甲文作者以简洁的语言,记叙了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及其令人惊讶的结局,而且从中悟出了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不可“据理臆断”的道理。B.甲文中寺僧只注意到“石性坚重,沙性松浮”,忽视了水流的运动规律;讲学家过高估计了水流的推力而忽视了“石性坚重,沙性松浮

4、”。只有老河兵综合考虑多方因素,做出了正确推断。C.乙文讲述了战国时期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纸上谈兵”的故事。赵括年轻时熟读兵法,后来接替廉颇为赵将,只知道按兵法行事,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D.两篇选文都阐明了“实践出真知”的道理。甲文中寺僧和讲学家都脱离实际、主观臆断,老河兵实践经验丰富,因而能提出正确的看法;乙文中赵括虽懂兵法却不会实际作战,因而战败。1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1)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2)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参考答案】9.A 10.C 11.B12.(1)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2)假使赵国不让赵括

5、做将军就罢了,如果一定要他担任将军,(那么)毁掉赵国军队的一定是赵括。【参考译文】【乙】赵括从小就学习兵法,论战谈略,自以为天下人没有能比得上他的。有一次与他父亲谈战阵布设之道,赵奢也难不倒他,但是也并不因此就认为他懂兵法。赵括的母亲询问其中原因,赵奢说:“战争,是关系将士生死存亡的大事,而括儿竟说得如此轻松容易。将来赵国不用括儿为将则已,如果真用了他,使赵国惨败的,一定是他了。”赵括一取得了廉颇的职权,就立刻全盘更改法令,调动官吏。秦国大将白起得到情报,运用奇兵巧计,假装战败退走,却由背后偷袭赵军的辎重及补给路线,把赵国的军队截断为两部分,赵军军心浮动。经过四十几天后,赵军饥饿难忍,赵括就出

6、动精兵亲自与秦军硬拼,秦军射死赵括。赵括的军队大败,几十万大军投降了秦军,秦军把他们全部活埋了。(2019湖北荆门)【甲】河中石兽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

7、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岂可据理臆断欤?【乙】杜处士好画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有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注解】杜处士:姓杜的读书人。戴嵩:唐代画家,韩滉弟子。拊:拍。搐ch:收缩。此 指“夹”。 掉:摆动。10.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语。(2分)(1)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阅。(2)一日曝书画 曝。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

8、列语句。(4分)(1)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译文:(2)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译文:12.结合语境,用自已的话说说下列句中“笑”的具体原因。(4分)(1)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原因:。(2)有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原因:。13.结合文本,谈谈你读了甲乙两文后分别得到的启示。(4分)甲文:。乙文:。【参考答案】10.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1)经历(2)晒11.翻译(4分,每小题2分)(1)它的反冲击力,一定会在石头下方迎水面冲刷沙子形成坑穴。(2)蜀地有个姓杜的读书人,喜欢书画,(他)珍藏的书画要用百来计算。12.(4分)(1)讲学家笑找石头的人弄不清沙

9、轻石重的性质,不在原地找,而是顺水而下去寻找。(2)牧童笑杜处士珍藏的斗牛画把尾巴画错了。斗牛时牛的尾巴应当夹在两条大腿之间,而画家画的牛的尾巴却是翘起(摆动)的。(意思对即可)13(写出启示1分,结合文本分析1分,言之有理即可。4分。)甲文示例:(1)我们考虑问题要全面,不能片面地理解,更不能主观臆断。(1分)计学家知其一,不知其二,所以作出了错误的判断。(1分)(2)实际经验有时比书本知识更可靠(1分),老河兵熟悉河流,富有实际经验,所以能作出正确的判断。(1分)乙文示例:(1)做什么事都应该尊重事实,不能想当然。(1分)戴嵩画画,没有仔细观察斗牛,而是想当然认为斗牛时牛的尾巴是翘起(摆动

10、)的,所以画错了。(1分)(2)要注意观察生活,向生活学习,做生活的有心人。(1分)牧童天天放牛,注意观察,一下子就看出画的错误。(1分 )(3)要注意细节。(1分)戴嵩作为大画家,忽略了细节,把斗牛的尾巴画错了,所以遭人嘲笑。(1分)【参考译文】四川境内有姓杜的读书人,爱好书画,他珍藏的书画有成百件,有戴嵩画的一幅斗牛画,他特别喜爱,用锦囊装起来,用玉石作画轴,经常随身携带着。有一天晾晒书画,一个牧童看到了这幅画,拍手大笑说:“这画上画的是角斗的牛呀,牛在角斗时力量集中在角上,尾巴夹在两条后腿中间,但这幅画却画成牛翘着尾巴斗角,画错了啊!”隐士笑了,认为牧童说得对。有句古话说:“耕地应当去问

11、男奴,织布应当去问婢女。”这句话是不可改变的。(2017湖南张家界)【甲】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纪昀河中石兽【乙】雁奴,雁之最小者,性尤机警。每群雁夜宿,雁奴独不瞑 ,为之伺察。或微闻人声,必先号鸣,群雁则杂然相呼引去。后乡人益巧设诡计,以中雁奴之欲。于是先视陂薮 雁所常处者,阴布大网,多穿土穴于其傍

12、。日未入,人各持束緼 并匿穴中,须其夜艾,则燎火穴外,雁奴先警,急灭其火。群雁惊视无见,复就栖焉。于是三燎三灭,雁奴三叫,众雁三惊;已而无所见,则众雁谓奴之无验也,互唼 迭击之,又就栖然。少选,火复举,雁奴畏众击,不敢鸣。乡人闻其无声,乃举网张之,率十获五而仅有脱者。冯生工属文尝为雁奴说,叹其以诈相笼、以祸相嫁也,其言日:“奚独雁哉,人固有之,李斯秦之警也,赵高诈燎而胡亥击之,国入于汉;陈蕃汉之警也,曹节诈燎而孝灵击之,家获于魏。由是观之,可不为之大哀邪!” 宋祁雁奴后说注:瞑,通“眠”。陂薮(bi su),陂,堤岸、湖边。薮,湖泽通称。緼,乱麻绳。唼(sh),水鸟吞食声。10.解释下列句中加

13、点的词。(2 分)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 须其夜艾( )阴布大网 ( ) 叹其以诈相笼( )11.翻译下面的语句。(2 分)已而无所见,则众雁谓奴之无验也12.两文分别讽喻了什么现象?(2 分)13.简要说明两文在写法上的相同之处及其作用。(2 分)【参考答案】10.答案:依照 止,尽 暗中,秘密 笼罩,捕捉。评分:每小题 0.5 分,共 2 分。意思对即可。11.答案:不久什么也没看见,群雁就认为雁奴毫无根据地乱叫。评分:大意及关键词语翻译正确得 2 分,共 2 分。意思对即可。12.答案:甲文讽喻教条、孤立、静止地看待事物以至“主观臆断”的现象;乙文讽喻只看表面现象不辨真假、良莠以至以

14、怨报德的现象。评分:每个方面 1 分,共 2 分。意思对即可。13.答案:借事说理或寓理于事。作用:能使读者于生动具体的事件中领会作者所阐释的道理,更加发人深省,更具说服力。叙议结合。作用:使读者既能获得具体的感受,又能获得理性的感悟,进而更加深入地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评分:答对其中一种得 2 分。共 2 分。写法、作用各占 1 分。意思对即可。【参考译文】雁奴是雁群中最小的一只,性格非常机警。每次雁群晚上睡觉时,唯独雁奴不睡,为它们守夜。有时稍微听到有人的声音,一定先大声叫唤,雁群就鸣声杂乱地飞去。后来,乡里的人更加喜欢设下更加巧妙的陷阱,专门用来对付雁奴。于是先找到雁群常栖息的湖边地带,暗

15、中铺下大网,并在网的附近挖好洞穴。白天雁群不在,人们就拿着牵网的麻绳藏于洞中,等到天快要放亮时,人们就在洞外点火,雁奴最先警觉而鸣叫,(人们)立刻灭掉火。雁群惊醒不见有什么动静,就又栖息睡觉。于是人们屡次点火,雁奴屡次鸣叫,雁群屡次惊醒;惊醒了而又什么都没发生,雁群就认为雁奴毫无根据地乱叫,轮番啄食、攻击它,然后又栖息睡觉。过了一会儿,(人们)又点火,雁奴害怕雁群再啄击它,不敢鸣叫报警了。人们没有听到雁奴的鸣叫,就拉绳张网,大概十只鸟中能捉住五只。姓冯的人曾写了雁奴说,感叹他们用欺骗的手段来捕捉雁奴嫁祸于雁奴,他说:“哪里只是雁是这样呢,人中本来也有,李斯可以说是秦朝的雁警,赵高采取诈燎之术而

16、使李斯受到胡亥的打击,以致国家最终归入汉朝;陈蕃可以说是汉朝的雁警,曹节采取诈燎之术而使陈蕃受到孝灵帝的打击,以致汉室最终被魏朝擒获。由此看来,这难道不应该为它感到深深的悲哀吗?”(2017山东东营)【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害于水中,竞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日:“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fi),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日:“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

17、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乙】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括母问奢其嵌,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11解释加点的字词。(

18、2分) (1)山门圮于河 (2)然则天下之事 (3)尝与其父奢言兵事 (4)秦悉坑之1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顶是 ( )(2分) A二石兽并沉焉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B寻十余里未果,寻病终 C然不谓善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D而绝其粮道哀转久绝13翻译丈中画线句子。(4分) (1)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2)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14对于河中右兽,【甲】文中寺僧“求之下流”,讲学家认为应“求之地中”,作者通过他们的错误,告诉读者什么道理?请你用原文中的语句回答。【乙】文中赵括最终兵败身死,葬送了赵国军队,请你用一个相关的成语概括他

19、失败的根本原因。(2分)15请根据【甲】【乙】两文中讲学家和赵奢所说的话,分别概括他们是怎样的人。(2分)【参考答案】11(1)倒塌(2)(既然)这样,那么(3)曾经(4)坑杀,活埋12A【解析】A项的“并”都是“一起”的意思。B项第一个“寻”是_寻找”:的意思:第二个“寻”是“不久”的意思。C项第一个“然”是“然而”的意思,第二个“然”是“这样”的意思。D项第一个“绝”是“断鲍”的意思,第二个“绝”是“消失”的意思。13(l)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暴涨的河水带走呢? (2)假使赵国不让赵括做将军也就算了,如果一定要他担任将军,打败赵国军队的人一定是赵括。14然则天

20、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纸上谈兵。15讲学家:一知半解、好为人师、自高自大、自以为是。赵奢:行事谨慎,以国家利益为重,有预见性。【参考译文】【乙】赵括从小就学习兵法,论战谈略,自以为天下人没有能比得上他的。有一次与他父亲谈战阵布设之道,赵奢也难不倒他,但是也并不因此就认为他懂兵法。赵括的母亲询问其中原因,赵奢说:“战争,是关系将士生死存亡的大事,而括儿竟说得如此轻松容易。将来赵国不用括儿为将则已,如果真用了他,使赵国惨败的,一定是他了。”赵括一取得了廉颇的职权,就立刻全盘更改法令,调动官吏。秦国大将白起得到情报,运用奇兵巧计,假装战败退走,却由背后偷袭赵军的辎重及补给路

21、线,把赵国的军队截断为两部分,赵军军心浮动。经过四十几天后,赵军饥饿难忍,赵括就出动精兵亲自与秦军硬拼,秦军射死赵括。赵括的军队大败,几十万大军投降了秦军,秦军把他们全部活埋了。(2016辽宁锦州)【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阋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竞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

22、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乙】余十一二岁时,闻从叔灿若公言:里有齐某者,以罪戍黑龙江,殁(m死)数年矣。其子稍长,欲归其骨,而贫不能往,恒蹙(c)然如抱深忧。一日,偶得豆数升,乃屑以为末,水抟成丸,衣以赭(zh红褐色)土,诈为卖药者以往,姑以绐(di欺哄)取数文钱供口食耳。乃沿途买其药者,虽危症亦立愈。转相告语,颇得善价,竞藉是达戍所,得父骨以箧负归。归途于窝集遇三盗,急弃其资斧,负箧奔。盗追及,开箧见骨,怪

23、问其故,涕泣陈述,共悯而释之,转赠以金。方拜谢间,一盗忽擗(p)砞m(捶胸顿足)大恸曰:“此人孱弱如是,尚数千里外求父骨,我堂堂丈夫,自命豪杰,顾及不能耶?诸君好住,吾今往肃州矣。”语讫,挥手西行。其徒呼使别妻子,终不反顾。盖所感者深矣。 (纪昀阋微草堂笔记)2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湮于沙上( ) 不亦颠乎( ) 虽危症亦立愈( ) 终不反顾( )2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求之下流,固颠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B转赠以金 扶苏以数谏故 C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归途于窝集遇三盗 D以箧负归 负势竞上24翻译下列句子(4分) (l)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24、(2)此人孱弱如是,尚数千里外求父骨,我堂堂丈夫,白命豪杰,顾及不能耶?25你从这两则故事中得到怎样的启示?(2分) 【甲】文的启示:_ 【乙】文的启示:_【参考答案】22. (1)埋没(2)通“癫”疯狂(3)即使(4)回头看(共4分,每空1分)23. C(2分)24. (1)按照他的话,果然在几里外找到了(石兽)。(2分,意近即可)(2)这人如此孱弱,尚能历尽艰辛,到千里之外寻找父亲的遗骨。我这个堂堂男子汉,自命英雄豪杰,反而做不到吗? (2分,意近即可)25.【甲】文的启示:“遇到问题,如果不从实际出发,而是主观臆断,就容易得出错误的结论,甚至闹出笑话来”或“事物的变化是很多的,不能凭主观

25、臆断去判断事物”或“实际经验有时比书本知识更可靠”。(1分,意近即可)【乙】文的启示:“做人要尽孝道”或“有志者事竟成”或“做好事与尽孝道都能够感染影响别人”等等。(1分,意近即可)【参考译文】我十一二岁时,听从叔灿若公说:老家有个姓齐的人,因犯了罪,被罚往黑龙江戍守边关,已经死在那里几年了。他的儿子长大后,想把父亲的遗骨迁回老家,可家境贫寒,不能如愿,为此,他终日忧愁不已。一天,他偶然得到了几升豆子,于是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他把豆子研成细末,用水抟成丸,外面挂了一层赭石色,看上去像是药丸。然后,他带着假药丸,谎称卖药的奔赴黑龙江,一路上,就靠骗几文钱糊口。可也怪了,沿途凡吃了他的药的,即使是

26、重病也会立即痊愈。于是人们争相转告,使他的药卖出了好价,终于,他靠着卖药的钱到达了戍地,找到了父亲的遗骨,用一个匣子装好,然后背着匣子踏上归程。归途中,他在丛林里碰上了三个强盗,慌忙之中,丢弃了钱财,只背着骨匣奔跑。强盗以为匣子里装有宝物,就追上去抓住了他。等打开匣子见到骨骸,感到十分奇怪,就问他是怎么回事。他哭着把事情经过说了一遍。强盗听后,深受感动,不仅退回他的财物,还赠了他一些银钱。他急忙拜谢。忽然,一个强盗顿足大哭道:“这人如此孱弱,尚能历尽艰辛,到千里之外寻找父亲的遗骨。我这个堂堂男子汉,自命英雄豪杰,反而做不到吗?诸位保重,我也要到甘肃去收父亲的遗骨了。”说完,他挥了挥手,奔西方而去。他的同伙呼喊他,请他回家与妻子告别,他连头也没回,这是被齐某之子的行为深深感动了。(2016四川南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