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谢中书书》比较阅读13篇(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0年).doc

上传人:悠远 文档编号:93295572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答谢中书书》比较阅读13篇(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0年).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答谢中书书》比较阅读13篇(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0年).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答谢中书书》比较阅读13篇(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0年).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答谢中书书》比较阅读13篇(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0年).doc(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历年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答谢中书书比较阅读(截至2020年)【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真是就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来复有能与其奇者。【乙】印度之人,随地称国,语其所美,谓之印度。若其封疆之域,可得而言。五印度之境,周九万余里。三垂大海,北背雪山。北广南狭,形如半月。画野区分,七十余国。时特暑热,地多泉湿。北乃山阜隐轸,丘陵舄卤;东则川野沃润畴陇膏腴南方草木荣茂。西方土地硗确。斯大概也,可略言焉。(选自大唐西域记,有删节)【注释】五印度指当时印度分为东、西、南、北、中五个部分。山阜(f)隐轸(z

2、hn)很多高山。丘陵舄(x)卤丘陵地带是盐碱地。舄卤,盐碱地。畴已耕作的田地。硗(qio)确:指土地十分贫瘠,多形容沙石之地不适宜耕种。7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A印度之人 马之千里者(马说)B随地称国 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C北乃山阜臆轸 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D西方土地硗确 今齐地方千里(邹忌讽齐王纳谏)8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7分) (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_(2)北广南挟,形如半月。_(3)斯大概也,可略言焉。_9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东 则 川 野 沃 润 畴 陇 膏 腴 南 方 草 木 荣 茂10答谢中书书是南朝时陶

3、弘景写给谢中书的一封书信,境界清新,大唐西域记是千多年前玄奘西行的情况记述,为西游记的创作奠定了基础。请分别用【甲】【乙】两文中的四字短语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4分)【甲】_【乙】_【参考答案】7B8(1)高高的山峰耸八云霄,清澈的溪流能见到水底。 (2)(印度的疆域)北面广阔,南面狭窄,形状好像半个月亮。 (3)这是大体状况,大致简要叙述一下。9东则川野沃润畴陇膏腴南方草木荣茂10【甲】山川之美 【乙】封疆之域【参考译文】印度人民,随着居住地方的不同而自名其国名,对自己所喜欢的地方,称之为印度。至于印度的界域,我们可以谈一谈。五印度这块地方,方圆九万多里。三面濒临大诲,北面背靠雪山。北面广阔

4、,南面狭窄,形状好像半个月亮。全国划分地区,有七十多个国家。当时天气特别炎热,地方又多潮湿。北方耸立着很多高山,丘陵地带多是盐碱地,东部河流平原肥沃滋润,南方草木繁茂,西方土地十分贫瘠。这是大体状况,大致简要叙述一下。(2015辽宁沈阳)【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澈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阳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山东省平邑县兴蒙学校初中部 李传鹏输入【乙】夜登华子岗,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

5、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句隹)。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也。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节选)1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与“夜登华子岗”中的“夜”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上使外将兵 B.其一犬坐于前C.腰白玉之环 D.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实是欲界之仙都。 然是中有深趣也。B.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与月上下。C. 复与疏钟相间。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D. 倘能从我游乎? 请从吏夜归。14.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夕阳欲颓,

6、沉鳞竞跃。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15.甲文中的“猿鸟乱鸣”和乙文中的“吠声如豹”都是写声音描写,其作用有何不同?16.甲、乙两文都是写给朋友的书信,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参考答案】12.C13.D14.示例:夕阳要落山了,潜游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如果你不是这样天性清新高雅的人,我哪能用这不打紧的事务(游山玩水的闲事)相邀呢?15.示例:“猿鸟乱鸣”使景色灵动,充满生机活力;“吠声如豹”以动写静,衬托了冬夜的空旷寂静。16.示例:甲文和朋友分享对山川之美的热爱和隐逸情怀;乙文邀请朋友来山中同游,委婉希望他淡泊名利,回归自然。【参考译文】夜色中登上华子冈,见辋水微波荡漾,和水

7、中有月影一同上下动荡。冬天远处的山火,忽明忽灭地闪烁在树木之外。深巷里的寒犬,叫声像豹子一样。村子里传来舂米声,又与稀疏的钟声相互交错。这时,我独坐在那里,跟来的仆人静默无声,更多地想起从前你与我携手吟诵诗歌,在狭窄的小路上漫步,临近那清澈流水的情景。等到了春天,草木蔓延生长,春天的山景更可观赏,轻捷的鲦鱼跃出水面,白色的鸥鸟展翅飞翔,晨露打湿了河边的青草,早晨麦田里传出雉鸡的叫声,这些美好的景色已经不远了,(您)能和我一起游玩吗?如果你不是这样天性清新高雅的人,我哪能用这不打紧的事务(游山玩水的闲事)相邀呢?而这其中实在是有深奥的趣味啊!(2015山东德州)【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

8、,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乙】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山谷所资,于斯已办。仁智所乐,岂徒语哉!吴均与顾章书注释:薜( b)萝:薜荔与女萝,皆为香草。后人常以薜萝为隐者服饰。英英:声音和盛之貌。办:具备。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四时俱备 前人之述备矣 B遂葺宇其上 择其善者而从之 C,仆去月谢病

9、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日 D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邑人奇之11展开联想与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下面语句所表现的情景,(!分) 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12两文写景的方法有什么相同之处?其作用是什么?(2分)13对画线语句所表现出的共同的处世态度,你是怎样理解和评价的?(2分)【参考答案】10答案:A(A完备B它;其中C辞官;道歉D奇美的山水;感到惊奇) 评分:共2分。11答案示例:陡峭的崖壁直抵天空,好像要与彩色的云霞一争高下,矗立的山峰穿过云霄,遮住了红色的太阳和辽阔的天空,清幽深邃的洞穴蕴含着神奇缥缈的白云,那深谷的小溪,积聚着醉人的绿色,如同屈曲蜿蜒的玉带。 评分:联想想象合

10、理,描写具体,语句通顺。共2分。12答案示例:都运用了多角度描写的方法。如从视觉和听觉等表现色彩、形态、声音等。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景物的鲜明特征,充分表现了山川自然的美好,寄寓了强烈的热爱之情。若答动静结合、化静为动等其它写法及其作用,符合要求即可。 评分:写法1分,作用1分,共2分。13答案示例:理解远离尘俗,洁身自好。评价一 乐山乐水,挣脱尘网,是高洁的品性、宽广的胸襟、超凡的气度。评价二 厌恶尘俗,消极避世,不是积极的处世态度,不值得提倡。 评分:理解1分,评价1分,共2分。其它答案合情合理即可。【参考译文】【乙】我上个月因病辞官,回到家乡寻找隐居的地方。梅溪的西面,有座石门山。很多峭壁与

11、云霞争高下,独立的山峰遮住了太阳;幽深的洞穴包含着云雾,深谷小溪积聚着翠绿的潭水;蝉鸣鹤叫,水声清越,猿猴啼叫,和谐动听的声音相互混杂,声调悠长有音韵之美。我既然向来推崇隐居,就在那山上筑了房子。幸好菊花、竹米多。山谷中隐居生活的必需品,这里都已具备。这种地方被仁人智士所喜爱,岂是虚言啊。(2010山东东营)【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乙】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

12、,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即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编饶竹实,山谷所资,于斯已办。仁智所乐,岂徒语哉? (吴均与顾章书)【注】仆:自己的谦称。谢病:托病辞官。薜(b)萝:这里指隐土。梅溪:山名,在吴均的故乡故彰。岫(xi):山洞。英英:象声词。这里用来形容虫鸟动物的鸣声。葺宇:修建茅屋。仁智所乐:论语雍也“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徒:只,仅仅。6.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2分)(1)晓雾将歇( ) (2)蝉吟鹤唳( )7.下面各项句中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山谷所资,于斯已办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B.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复前行,欲穷其林C.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予独爱

13、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自康乐以来 扶苏以数谏故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译文: 9.从甲、乙两文中,分别找出描写静景、动景的句子,填入下面的表格。(4分)答谢中书书与顾章书静 景动 景1O.甲、乙两文的作者在写景的同时,都表达了怎样的感情?(2分)答: 【参考答案】7B8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9 答谢中书书 与顾章书静景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动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10表达了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感(或:对山水

14、的喜爱与赞美之情)。【参考译文】【乙】我上个月因病辞官,回到家乡寻找隐居的地方。梅溪的西面,有座石门山。很多峭壁与云霞争高下,独立的山峰遮住了太阳;幽深的洞穴包含着云雾,深谷小溪积聚着翠绿的潭水;蝉鸣鹤叫,水声清越,猿猴啼叫,和谐动听的声音相互混杂,声调悠长有音韵之美。我既然向来推崇隐居,就在那山上筑了房子。幸好菊花、竹米多。山谷中隐居生活的必需品,这里都已具备。这种地方被仁人智士所喜爱,岂是虚言啊。(2010山东济南)【甲】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峰,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

15、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润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乙】答谢中书书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略无阙处略无:一点都没有B属引凄异属引:连续不断C五色交辉五色:指青、黄、白等多种颜色D自康乐以来康乐:指南朝年号(2)对下列文言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

16、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如果不是在正午或半夜,是不能见到太阳或月亮的。B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即使是乘着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么快。C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树木和竹子,一年四季都保持青翠的颜色。D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不再有其他地方能比这里的景色更奇异的了。(3)下列对两篇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两文语言凝练生动,音韵和谐。甲文错落有致,读起来朗朗上口:乙文散文的流畅之美和骈文的整饬之美结合完美。B甲文以总分思路构文,先后给人以山壮、水急、趣多、凄清的美感:乙文以总分总思路构文,使读者对山川景物产生完整的印象,突出山川景色的秀美。C两文都是写景散文,都做到了情景交融,都直接抒发了对祖国奇山异水美

17、景的喜爱与赞美之情。D两文作者寄情山水,崇尚自然。山水各异,其美略同,古来共谈,关注和热爱美好山河的情怀千古传流。【解答】(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翻译句子,理解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ABC正确;D有误,句意: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康乐:指南朝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他继承他祖父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故选:D。(2)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

18、,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ABC正确;D有误,此句中重点的词有:复,又。与(y),参与,这里有欣赏领略之意。奇,指山水之奇异。句意: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故选:D。(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A有误,答谢中书书是作者寄给谢微谈山水之美的一封信笺。BCD正确。故选:A。答案:(1)D。(2)D。(3)A。【参考译文】【甲】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悬崖峭壁重峦叠嶂,遮挡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半夜,连太阳和月亮都无法看见。等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船只的航路都被阻断,无法

19、通行。有时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快马,也不如船快。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出山石林木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松柏,山峰间悬泉瀑布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峻,草盛,确实趣味无穷。每逢初晴的日子或者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就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常常有猿猴在高处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显得非常悲惨凄凉,在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之中巫峡最长,猿猴鸣叫三声凄凉得令人眼泪满衣裳。”【乙】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

20、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2019广西玉林)【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选自答(与)谢中书书【乙】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

21、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节选自小石潭记8.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晓雾将歇(h) B.沉鳞竞跃(yo) C.参差披拂(c) D.佁然不动(ti)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五色交辉( ) 四时俱备( ) 青树翠蔓( ) 俶尔远逝( )1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实是欲界之仙都。 潭中鱼可百许头。11.甲乙两文都描写了水,请说说作者笔下的水有何共同特点。(2分)【参考答案】8.C

22、9. (1)交相辉映(2)四季 (3)翠绿的藤蔓(翠绿的茎蔓) (4)忽然10.示例:(1)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这里确实是人间的仙境。)(2)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石潭里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11.清澈、透明、纯净(2019海南)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歌。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来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艾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2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 记承天寺夜游16.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组是(3 分)( D )A.古来共谈 共:共同 高峰入云 入: 耸入B.五色交辉 交:交相 四时俱备 俱:都C.猿鸟乱鸣 乱:纷乱 沉鳞竞跃 竞:争相,争着D.盖竹柏影也 盖: 只是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大概1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 分)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张)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两个人便一起在院子里散步。18.“自康乐(谢灵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这句话有什么言外之意? (3 分)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要像谢灵运那样,陶情怡乐于这美妙的山水之中; 这句话同时也抒发了作者自己归

24、隐林泉的终身志趣。 (2019湖南株洲)【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沈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答谢中书书)【乙】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优之,乐在其中矣。不义富贵,于我如浮云。”(论语)5.下面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清流见底 见往事耳B.实是欲界之仙都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C.于我如浮云 皆以美于徐公D.自康乐以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6.解释加点词。(3分)(1)古来共谈 共:(2)夕日欲颓 颓: (3)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与: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25、分)(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2)曲肱而优之,乐在其中矣。8.甲乙两文”乐“的情趣分别是什么?(4分)【参考答案】5.(3分)B6.(3分)共同,一起坠落欣赏7.(6分)(1)早晨的薄雾将要散尽,猿猴和鸟儿此起彼伏的鸣叫。(“歇”,“乱”各0.5分)(2分)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其中了。(“曲”,“亦”各0.5分)8.(4分)甲文:作者欣赏山林之美的情趣。作者酷爱山林,归隐林泉的志趣。作者将内心对山林之美的感受与友人分享的乐趣。(2分,答出一点即可)乙文:粗茶淡饭却能随遇而安(安贫乐道)。 视不正当得到的富贵如浮云的高尚情操。(2分,答出一点即可)(2015福建泉州)【甲】山川之美,古来

26、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答谢中书书【乙】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与朱元思书10、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 实是/欲界

27、之仙都 B. 蝉/则千转不穷C.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D. 水/皆缥碧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A.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消散)B.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奔跑)C.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参与,这里指欣赏)D.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通“返”)12、甲文中统领全文的句子是“ ”;乙文中总领下文写景的句子是“ ”。(2分)1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1)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2)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14、甲乙两文都是写自然景物,表达了作者对 的热爱之情。但两文的思想格调不尽一样,甲文全篇充满乐观情趣,而乙文则暗含作者对尘世生活的厌弃之情,从文中“ ”即可看

28、出。(3分)【参考答案】10、(2分)C 11、(2分)B12、(2分)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13、(4分)(1)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准确译出“颓”、“沉鳞”,语句通顺)(2)(我乘船)随着江流飘荡,任意往东或往西。(准确译出“从”、“东西”,语句通顺)14、(3分)山水自然;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2012湖南益阳)【甲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乙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

29、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9用“”为文中画线句子标出停顿。(2分) 解衣欲睡月色人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晓雾将歇( ) (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3)怀民亦未寝( )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沉鳞竞跃。 (2)相与步于中庭。12填空。(8分) (1)甲文写景动静相衬,其中通过生命活动的描写,为景增添动感的语句是“_”和 “_”。乙文写景的名句是“_”。

30、(4分) (2)甲乙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甲文描绘了“之美”,乙文描写了“之美”。但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甲文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乙文则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等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浓缩在文中“_”的语句中。(4分)【参考答案】9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10(1)消散 (2)参与,这里指欣赏 (3)睡觉 (4)只是11(1)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2)我们一起在庭院中做步。12(1)猿鸟乱鸣 沉鳞竞跃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山川 月色(月夜) 热爱自然,沉醉山水(意思对即可)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1、(2010福建福州)【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乙】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19、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3分)A、四时俱备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B、沉鳞竞跃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C、泠泠作响 困于心衡

32、于虑而后作 D、有时见日 胡不见我于王2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4分)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21【甲】文中写到“高峰入云”, 【乙】文中具体描写高峰“入”的动态的几个四字短语是: 。(2分)22【甲】【乙】两文都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 【参考答案】19B 评分标准:3分。20.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的山谷(就)流连忘返。评分标准:4分。每小题2分。整句意思正确,语言通顺即可。21.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评分标准:2分。只要答对其中两处,即可得满分。若

33、多答“千百成峰”,不扣分;多答其他短语,扣分。22. 答案要点:热爱自然,娱情山水;避世退隐,鄙弃名利。评分标准:2。每点1分。意对即可。(2009浙江台州)【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落,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乙】山川之荚,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

34、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7解释加点的词。(4分)猛浪若奔 奔: 负势竟上 上: 猿则百叫无绝 绝: 沉鳞竞跃 鳞: 8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译: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译: 9甲乙两文在描写山和水时都抓了其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山的 和水的 。(4分)【参考答案】7【答案】(马一样)飞奔 向上 停止 鱼 【评分】4分。每小题1分。8【答案】治理社会事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 苍青的密林和碧绿的竹子,一年四季常青葱翠。 【评分】4分。每小题2分,意思对即可。初中语文教育网9【答案】奇 异 【评分

35、】4分。每空2分。(2008山东泰安)答谢中书书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9、解释加点词的词义。晓雾将歇( ) 月色入户( )庭下如积水空明( )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0、词的用法、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之:山川之美甚矣,汝之不惠B是:实是

36、欲界之仙都问今是何世C与:念无与为乐者未复有能与其奇者D寻:寻张怀民寻病终1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夕日欲颓,沉鳞竞跃。_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_12、简答。从表达方式看,两文都有紧扣景物特征的,也都有堪称点睛之笔的。从思想感情看,两文都表达了对自然的亲近和热爱,但作者的心绪并不同。记承天寺夜游的苏轼是受到贬谪的“”人,答谢中书书中的陶弘景则堪称隐居的“”人(均填摘自文中的一个字)。【参考答案】9、消散(或“消歇”“散去”)门院子(或“庭院”)只是(或“只”)(2分,每对一处给0、5分)10、B(2分)11、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表达与此相近即可)水中藻、荇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表达与此相近即可)(“盖”是发语词,可译为“原来是”,也可以不译出,直接翻译出“也”字判断句也可)(2分,每对一小题给1分)12、描写议论(答“抒情”也可)(1分,每对一处给0、5分)闲仙(1分,每对一处给0、5分)以上共8分(2007湖北荆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