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美术欣赏课中的“导”和“放”》慈溪市市第二实验小学 陈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术:《美术欣赏课中的“导”和“放”》慈溪市市第二实验小学 陈科.docx(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美术欣赏课中的“导”和“放”中国民间玩具教学实践与反思慈溪市第二实验小学陈科【内容摘要】课堂如同一个舞台,教师就是导演。在美术欣赏课中,要驾驭 好课堂,需要教师合理的“导”与“放”。有些老师导的太多,变成教师一言堂; 有些老师又过于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盲目的放,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 端。“导”和“放”看似有些矛盾,但在中国民间玩具教学中被和谐了。【关键词】欣赏教学 导之有方 放之有度欣赏教学是美术四个学习领域之一,是美术教学的重要内容,在浙美版教材 中也都安排了 “艺术魁宝”这一栏目,旨在培养学生从小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 的美好情感,提高艺术鉴赏能力。但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欣赏课是学生
2、最不 感兴趣的。学生认为美术课就应该拿笔画一画、剪一剪,这可能是很多学生认知 上的偏差。甚至我们不少老师也谈“赏”色变,怕上欣赏课,公开课中更难见到 欣赏课的身影。曾经有老师对我说:“欣赏课太没趣味了,每次都是我在台上讲 老半天,学生在下面安静地听着。” “有时碰到欣赏课,我总是让学生先自学,然 后出几道题目进行检测。”四十分钟的课堂,几分钟就把内容欣赏完了。此种现 象若不加以改变,就会造成恶性循环,导致学生的欣赏兴趣越来越低,教师的教 学之趣越来越淡。对此,笔者认为,教师要上好欣赏课,就要处理好欣赏教学中 的“导”和“放所谓“导”,就是指学生在欣赏作品时,教师要逐步进行引导,让学生对作 品的
3、内容、主题等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所谓“放”,从字面上可以解释为:解 除约束、任意、随便。在欣赏教学中应理解为:解放你的眼,尽情地去看;解放 你的嘴,尽情地去说;解放你的心,尽情地去想。“导”和“放”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导的过多、过细,就会变成教师一 言堂。相反,盲目的“放”,学生也会感到无从下手,这样做从一个极端走向另 一个极端。如何把握“导”和“放”的尺度,正确处理好“导”和“放”的关系, 笔者就浙美版第五册中国民间玩具一课进行了教学实践与反思。一、分析教材、有机整合中国民间玩具这一教材,足足向我们展示了 21件民间玩具,并且这些 玩具的分布地域广阔,花色品种繁多,制作材料庞杂。想让学生在
4、轻松愉快的学 习氛围中,认识这些民间玩具,体会其在我国的传统艺术奇葩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教师就要用动态的目光来审视静态的图片与文字,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重 新对教材进行加工、处理和发掘。因此,笔者认真钻研和分析教材后,发现很多 玩具学生第一次接触,如陕西的挂虎、山东的三勿猴。而糖画、面人,学生较为 熟悉,但对于它们的发源地、原材料等知识还是一个空白。再如陕西人在挂虎上 描绘牡丹花、铜钱、蝴蝶等事物的用意,学生理解起来可能会有困难。但在教材 中,其所占篇幅较大,应做重点欣赏。分析清了,才能削枝强干,进行对教材的 取舍、整合,最后形成结构清晰、层层递进的教学方案(见组图1)。教师引领欣赏拨浪鼓
5、提取欣第的方法投陀螺挂虎布老虎葫芦丝三勿猴面糖画提高艺术鉴赏小组反馈(组图1)理清教学思路,整合好教材,就要思考怎么“导”,“导”到什么程度?怎么 “放”,又“放”到什么程度呢?二、导是放的基础学生由于年龄限制,自身审美经验不够,知识储备有限,一件民间玩具摆在 面前,他们会更关注怎么玩、好不好玩,而忽略了民间玩具的色彩、造型、材质、 寓意等特点的欣赏。因此教师要逐步引导学生掌握欣赏的方法,从哪里着手欣赏, 从哪几个维度欣赏,重点欣赏什么?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欣赏方法,才可以放手 让学生探究学习其它的民间玩具。2.导法达尔文有句名言:“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这就要教师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
6、时,引导学生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在欣赏中注重方法的渗透,使 学生不但知道知识的发生、发展,而且能运用已有知识去掌握新知,从而提高学 生的美术鉴赏能力。3.导境传统的教学环境是学生桌椅摆放整 在上,这种形式不利于师生互动。美术老 得很好,尤其是公开课,能根据不同的教 式,采取适当的摆法。本课笔者采用U字 生紧紧围绕展台而坐,形成一种凝聚力。名称齐,教师讲台高高 师在这方面已经做 学内容和作业形 形(见图6),让学 使学生能够主动参地域材料特色(色彩、造 型、寓意、 传说)民间玩具调查表与、主动探究;便于学生欣赏,提高教学效率。三、放是导的升华前些日子读到一篇文章很受启发别让学学成为:渔王的儿子”
7、。有一位渔 (囱表2)王有着高超的捕鱼技术,但他三个儿子的渔技都很平庸。原因在于渔王为了让儿 子少走弯路,直接传授他们技术,却没传授教训。对于才能来说,没有教训与没 有经验一样,都不能使人成大器!这是不是也带给身为老师的我们一些启示呢? 刚拿到教材时,笔者简单的认为,欣赏课需要教师“扶”着学生,将所有的问题 都精心预设,将可能产生的偏差都铺好路径,试教结束后发现这样的欣赏课毫无 童趣,不经意间自己也成了渔王。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都有着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希望自己 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导”的最终目的是放手让学生去看、去 想、去创造。此时学生通过对拨浪鼓的欣赏,已具有一
8、定的欣赏经验,又基于要 欣赏的玩具有很多,所以笔者安排学生分小组欣赏一件玩具,然后交流、反馈, 教师只是在其中做好听众,略加点拨而已。本课是笔者参加校青年教师的教学展示课,若非学校指定这一课,笔者也会 对欣赏课避而远之。但经过这十几天的备课、试教、打磨,发现欣赏课并非传说 中的“可怕”,关键在于“导”和“放”的把握与处理。你瞧,学生在欣赏反馈 中的出色表现是有目共睹的。导和放不是口号,而是行动;不是一种模式,而是 一种思想,教师要做到导之有方,放之有度。以上仅是笔者通过中国民间玩具这课,对欣赏教学中“导”和“放”的 初步认识,还有待于广大美术教育工作者在课堂教学中进一步地实践探索。最后 附上本次磨课的漫画,以作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