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docx(3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1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统编版(2019)必修下册高一语文课时练习题-第一单元第1课 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文言文阅读(2022春高一课时练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田常欲作乱于齐,惮高、国、鲍、晏,故移其兵欲以伐鲁。孔 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夫鲁,坟墓所处,父母之国,国危如此,二 三子何为莫出? “子路请出,孔子止之。子张、子石请行,孔子弗许。 子贡请行,孔子许之。遂行,至齐,说田常日:“君之伐鲁过矣。夫鲁,难伐之国。其 城薄以卑,其池狭以泄,其君愚而不仁,大臣伪而无用,其士民又 恶甲兵之事,此不可与战。君不如伐吴。夫吴,城高以厚,池广以深, 甲坚以新,士选
2、以饱,重器精兵尽在其中,又使明大夫守之,此易伐 也。”田常忿然作色曰:“子之所难,人之所易;子之所易,人之所难。 而以教常,何也? ”子贡曰:“臣闻之,忧在内者攻强,忧在外者攻 弱。今君忧在内。吾闻君三封而三不成者,大臣有不听者也。今君破 鲁以广齐,战胜以骄主,破国以尊臣,而君之功不与焉,则交日疏 于主。是君上骄主心,下恣群臣,求以成大事,难矣。夫上骄则恣, 臣骄则争,是君上与主有郤,下与大臣交争也。如此,则君之立于齐 危矣。故曰不如伐吴。伐吴不胜,民人外死,大臣内空,是君上无强 臣之敌,下无民人之过,孤主制齐者唯君也。“田常曰:“善。虽然, 吾兵业已加鲁矣,去而之吴,大臣疑我,奈何? ”子贡
3、曰:“君按兵 无伐臣请往使吴王令之救鲁而伐齐君因以兵迎之田常许之使子贡南 见吴王。故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选自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有删改)【注】高、国、鲍、晏:高昭子、国惠子、鲍牧、晏圉,齐国 握有实权的卿大夫。卑:矮小。不与:不在其中。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君按兵无伐臣/请往使吴王/令之救鲁而伐齐君/因以兵迎之/ 田常许之/使子贡南见吴王爆发出中国知识分子的第一声尖厉、刺耳的呐喊,为中国知识分子的 领地竖立了原始的木栅栏。23. (2022春高一课时练习)把下面的四句话按恰当的顺序填 入横线处(只填序号),使之成为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在先秦,
4、主要有五种人格理想:荀子的君子式人格,;孟子的大夫人格,;墨子的苦行侠人格,;杨朱的贵我人格,;再一种便是庄子式的人格,即独来独往,不 吝去留,若垂天之云,悠悠然往来聚散,在一种远离的姿态中显示出 格外的美丽与洒脱。赴汤蹈火,摩顶放踵,利天下而为之绝对自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锋芒毕露,正义在胸平和公正,循规蹈矩24. (2022春高一课时练习)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 坐中,曾皙描绘出这样的春游情景:“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 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零,咏而归。”请为下面两副对联分别拟写下联和上联,概述这一春游情景。(1 )第一副上联: 呼朋引伴踏春去 下联:(2)第二副上联:
5、 下联:童子六七沂水 濯衣衣犹香四、小阅读-课内25. (2023春高一课时练习)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 坐中,你赞同孔子“吾与点也”的观点吗?请说说你的看法。26. (2023春高一课时练习)课文中孔子(及其弟子)、孟子、 庄子的处世观念、人生志愿、社会理想、治国理念各是什么?反应了 中国先贤们对哪些共同性问题的不同解答?27. (2023春高一课时练习)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28. (2022春高一课时练习)下列对文本的叙述与分析,不正 确的一项是()A.齐桓公、晋文公都是春秋霸主,孟子不会不知道他们的事, 但孟子意在劝说齐宣王行仁政称“王”,而不是靠武力称“霸”,所以 推说不知而转换
6、了话题。B.当齐宣王问“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时,盂子回答得简 短肯定,不容置疑,这样就一下子激起了齐宣王探究“王道”的兴趣, 为下面的进一步劝说打开了局面。C.孟子引用齐宣王“以羊易牛”的故事,是为了说明齐宣王不 忍杀生,有恻隐之心,而这正是“仁”的开端。但这故事是孟子临时 虚构的,所以他委婉地说“闻之胡敞曰二D.孟子在这里提出的“保民而王”,实质上就是他一贯提倡的“仁 政”思想,后面孟子又先后用“不忍”“推恩”“反其本”等说法对此 作了深入浅出的阐述。29. (2022春高一课时练习)对下列文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 项是()A.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跨运用排比,增强了文章的气
7、势与节奏感;以“触、倚、履、跨“ 四个动词,生动地再现了庖丁解牛的情状,刻画了人物形象,表现了 其解牛动作的娴熟,突出了其技艺的高超。B.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承上启下,借文惠君的赞叹和好奇,引出庖丁对解牛的见解,也 从正面表现了庖丁解牛技艺的高超。C.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由“目有全牛”到“目无全牛”,反映了庖丁解牛的技术日益精 进。D.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庖丁解牛已达到极高妙的境界,他不是凭感官的知觉来解牛的, 而是靠精神活动来行事的。五、微写作30. (2023春高一课时练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志向远大的人
8、和愿望渺小的人,圆梦后的幸福感会一样吗? 请以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某一弟子支持 者的身份回答这一问题,不超过100字。31. (2023春高一课时练习)论语中曾多次论及君子的修 养,如:君子不忧不惧;君子不器;君子坦荡荡;君子不重则不威 这其中,你最看重哪一种品质?请结合论语相关语句,谈谈你的 理解。(200字左右)32. (2023春高一课时练习)根据要求写作。孟子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百姓安居乐业,社会安定和谐,且带有浪 漫色彩的小农经济社会的画面。这种理想在当时能实现吗?请写一段 话阐明你的观点,200字左右。六、选择类33. (2022春高一课时练习)下列选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9、是 ()A.鼓瑟希,铿尔B.莫春者,春服既成C.毋吾以也D.宗庙之事,如会同34. (2022春高一课时练习)下列对课文中加点词的解释,全 都正确的一项是()A.毋吾以也:因为 率尔:急遽不加思考的样子会同: 诸侯朝见天子三子者之撰:才能B.牛羊何择:区别 有复于王者:禀报 挟泰山以超北海:用胳肢窝夹着权然后知轻重:称量C.莅中国:统治 恒产:不变的财产放辟邪侈:逃避救死而恐不赡:足 隐其无罪:痛惜D.春服既成:穿定衣服 端章甫:古代的一种礼帽 以王为爱: 吝啬诚有百姓:确实35. (2022春高一课时练习)下列对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 不正确的一项是()A.千乘之国,指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
10、。在春秋后期,是中等 国家。乘,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春秋时,一辆兵车,配甲士三人, 步卒七十二人。B.宗庙之事,指诸侯祭祀祖先的事。宗庙指天子、诸侯供奉祖 宗牌位的处所。祭祀在古代是国家重要的政事。C.冠者,成年人。古代男子和女子在二十岁时行加冠礼,表示 成年。D.相,诸侯祭祀、会盟或朝见天子时,主持赞礼的司仪官。文 中的“小相”,是公西华的谦辞。36. (2022春高一课时练习)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以吾一日长乎尔以:因为B.摄乎大国之间乎:在C.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如:如同D.子路率尔而对曰 尔:的样子37. (2022春高一课时练习)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与 例句相同的一项
11、是()例句:风乎舞零A.曾皙后B.比及三年,可使足民C.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D.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 大38. (2022春高一课时练习)对下列加点词语的理解,有误的 一项是()A.摄乎大国之间(摄:迫近)B.如其礼乐,以俟君子(俟:等待)C.点,尔何如(何如:怎么样)D.异乎三子者之撰(撰:撰写)39. (2022春高一课时练习)下列各句从句式角度看与其余三 句不同的一项是()A.居则曰:“不吾知也。 B.如或知尔,则何以哉C.异乎三子者之撰D.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40. (2022春高一课时练习)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 误的一项是()A.乃中经首之会 会:音节、节奏B.批大郤
12、,导大莪 导:指导C.族庖月更刀 族:众D.如土委地 委:堆积41. (2022春-高一课时练习)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为”字的意 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庖丁为文惠君解牛A.为长者折枝B.吾见其难为C.视为止,行为迟D.北冥有鱼,其名为鳏42. (2022春高一课时练习)下列句子中不属于特殊句式的一 项是()A.臣之所好者道也B.族庖月更刀,折也C.怵然为戒D.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43. (2022春高一课时练习)下列句子的句式结构特点不同于 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B.未之有也C.王见之,曰:“牛何之? ”D.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试卷第12页,共12
13、页试卷第11页,共12页参考答案:1 . B 2. C 3. A 4. (1)因此您对上使国君产生骄纵 的心理,对下使大臣们放纵无羁,想要因此成就大业,太难了。(2)虽然如此,可是我的军队已经开赴鲁国了,现在从鲁国撤 军转而进兵吴国,大臣们怀疑我,怎么办? 5.鲁国的国君愚 昧而不仁慈,大臣们虚伪而无用,鲁国的军民又都讨厌战争。忧患在国内的,要去攻打强大的国家;忧患在国外的,要去攻 打弱小的国家。田常要攻占鲁国来扩充齐国的疆域,若是打胜了,田常的国君 就更骄纵;占领了鲁国土地,田常国家的大臣就会更尊贵,而田常的 功劳都不在其中。【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为:您按兵不动不要进
14、攻,请让我为您出使去见吴王,让他 出兵援助鲁国而攻打齐国,您就趁机出兵迎击它。田常采纳了子贡的 意见,就派他南下去见吴王。“臣请往使吴王”中,“臣”是“请往使吴王”的主语,二者意 义相连,中间不可断开,排除AD;“君因以兵迎之”中,“君”是“因以兵迎之”的主语,二者意 义相连,中间不可断开,排除C。故选B。2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C. “文中甲兵之事意为准备作战武器”错误,原文“其 士民又恶甲兵之事,此不可与战”的意思是“它的士兵百姓又厌恶打 仗的事,这样的国家不可以和它交战”,可知“甲兵之事”在文中指 “打仗的事二故选C。3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15、。A. “就想带兵去讨伐鲁国”“实为取得军队的控制权”错误,原 文“故移其兵欲以伐鲁”的意思是“所以想转移他们的军队去攻打鲁 国”,可知是想转移高、国、鲍、晏等握有实权的卿大夫的军队去攻 打鲁国,并非亲自带兵,选项曲解了 “移”的词义;”实为取得军队 的控制权”于文无据。故选Ao4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得分点:“上”,对上;“骄”,使动用法,使产生骄纵; “下”,对下;“恣”,使动用法,使放纵无羁。(2)得分点:“虽然”,虽然如此;“加”,开赴;“去”,撤军; “之”,进兵。5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原文说“其君恶而不仁,大臣伤而无用,其士
16、民又恶甲兵之事”, 由此可知,鲁国的国君愚昧而不仁慈,大臣们虚伪而无用,鲁国的士 兵百姓又厌恶打仗的事。原文说“忧在内者攻强,忧在外者攻弱”,由此可知,忧患在国 内的,要去攻打强大的国家;忧患在国外的,要去攻打弱小的国家。原文说“今君破鲁以广齐,战胜以骄主。破国以尊臣,而君之功 不与焉,则交日疏于主”,由此可知,田常要攻占鲁国来扩充齐国的 疆域,若是打胜了,田常的国君就更骄纵,占领了鲁国土地,田常国 家的大臣就会更尊贵,而田常的攻劳都不在其中。参考译文:田常想要在齐国叛乱,却害怕高昭子,国惠子,鲍牧, 晏圉的势力,所以想转移他们的军队去攻打鲁国。孔子听说这件事, 对门下弟子们说:“鲁国,是祖宗
17、坟墓所在的地方,是我们出生的国 家,我们的祖国危险到这种地步,诸位为什么不挺身而出呢? “子路 请求前去,孔子制止了他。子张、子石请求前去救鲁,孔子也不答应。 子贡请求前去救鲁,孔子答应他。子贡就出发了,来到齐国,游说田常说:“您攻打鲁国 是错误的。鲁国,是难攻打的国家,它的城墙单薄而矮小,它的护城 河狭窄而水浅,它的国君愚昧而不仁慈,大臣们虚伪而用,它的士兵 百姓又厌恶打仗的事,这样的国家不可以和它交战。您不如去攻打吴 国。吴国,它的城墙高大而厚实,护城河宽阔而水深,铠甲坚固而崭 新,士卒精良而精神饱满,可贵的人才、精锐的部队都在那里,又派 英明的大臣守卫着它,这样的国家是容易攻打的。“田常
18、顿时忿怒了, 脸色一变说:“你认为难,人家认为容易;你认为容易的,人家认为 是难的。用这些话来指教我,你是什么用心? ”子贡说:“我听说, 忧患在国内的,要去攻打强大的国家;忧患在国外的,要去攻打弱小 的国家。如今,您的忧患在国内。我听说您多次被授予封号而多次未 能封成,是因为朝中大臣的有反对你的呀。现在,你要攻占鲁国来扩 充齐国的疆域,若是打胜了,你的国君就更骄纵,占领了鲁国土地, 你国的大臣就会更尊贵,而您的攻劳都不在其中,这样,您和国君的 关系会一天天地疏远。这样,对上,您使国君产生骄纵的心理,对下 使大臣们放纵无羁,想要因此成就大业,太困难啦。国君骄纵就要无 所顾忌,大臣骄纵就要争权夺
19、利,这样,对上您与国君感情上产生裂 痕,对下您和大臣们相互争夺。象这样,那您在齐国的处境就危险了。 所以说不如攻打吴国。假如攻打吴国不能取得胜利,百姓死在国外, 大臣率兵作战朝廷势力空虚,这样,在上没有强臣对抗,在下没有百 姓的非难,孤立国君专制齐国的只有您了。“田常说:“好。虽然如此, 可是我的军队已经开赴鲁国了,现在从鲁国撤军转而进兵吴国。大臣 们怀疑我,怎么办? ”子贡说:“您按兵不动不要进攻,请让我为您 出使去见吴王,让他出兵援助鲁国而攻打齐国,您就趁机出兵迎击它。” 田常采纳了子贡的意见,就派他南下去见吴王。子贡一挺身而出,就使鲁国得以保全,使齐国产生内 乱,使吴国被打败,使晋国强大
20、越国称霸。6 . B 7. D 8. B 9.孔子说:“为什么不各自谈谈你 们的志向?“子路说:“我愿意把自己的车马皮袍和我的朋友共同享 用,用坏了也不感到遗憾。”你为什么不(这样)说,他这个人,发愤用功便忘记吃饭,快 乐得忘记忧愁,不知道自己的老年快要来到,如此而已。【分析】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 能力。A.句意:把正直的人提拔上来,使他们的位置在不正直的人上 面。错:安置。C.句意:对宰予这个人,不值得责备呀。诛:责备。D.句意:我不是不喜欢老师的学说。说:喜欢。故选B。7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子大意是:孔子说:“岂止是仁人,简直是圣人了!就连尧、
21、舜尚且难以做到呢。至于仁人,就是要想自己站得住,也要帮助人家 一同站得住;要想自己过得好,也要帮助人家一同过得好。凡事能就 近以自己作比,而推己及人,可以说就是实行仁的方法了。”“何事”相当于“何止”,“于”字引出宾语“仁”,后面断开;“也”字是句中表停顿,不能在其后断开,排除AB;“夫”字是句首发语词,其前断开,排除C;故选D。8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8 . ”颜渊的立场是不反对行善,这是最基本的仁德”错,曲解 了 “无伐善”的意义,“无伐善”意思是“不要夸耀自己的好处”。故选B。9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题得分点有:盍,何不;共,共同享用;敝,破旧。
22、(2)题得分点有:女,通“汝”;奚,何,为什么;以,而。参考译文:子贡说:“假若有一个人,他能给老百姓很多好处又能周济大 众,怎么样?可以算是仁人了吗? ”孔子说:“岂止是仁人,简直是 圣人了!就连尧、舜尚且难以做到呢。至于仁人,就是要想自己站得 住,也要帮助人家一同站得住;要想自己过得好,也要帮助人家一同 过得好。凡事能就近以自己作比,而推己及人,可以说就是实行仁的 方法了。”樊迟问什么是仁,孔子说:“爱人。”樊迟又问什么是智,孔子 说:“善于知人。”樊迟没有完全理解。孔子说:“把正直的人提拔上 来,使他们的位置在不正直的人上面,就能使不正直的人变正直。”颜回、子路在孔子身边陪着。孔子说:“
23、为什么不说说你们每 个人的志向呢? “子路说:“愿将车马和裘衣和朋友共用,即使用坏 了,也不遗憾。”颜渊说:“愿不夸耀自己的好处、不宣扬自己的功劳 子路说:“我们想听听老师您的愿望。”孔子说:“使老人能过得安适, 使朋友信任我,使年轻人归依我。”宰予在白天睡觉。孔子说:“腐朽了的木头不能雕刻,粪土一 样的墙壁不能粉刷。对宰予这个人,不值得责备呀!”孔子又说:“以 前,我对待别人,听了他的话便相信他的行为;现在,我对待别人, 听了他的话还要观察他的行为。我是因宰予的表现而改变了对人的态 度的。”叶公问子路孔子是个怎样的人,子路没有回答。孔子说:“你 为什么不这样说:他的为人,发愤用功到连吃饭都忘
24、了,快乐得忘记 了忧愁,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如此等等。冉求说:“我不是不喜欢老师的学说,是我力量不够。”孔子说: “如真的力量不够,你会半途而废。如今你却画地为牢,不肯前进。”10 . C 11. B 12. A 13. (1)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 点,(你们)不要认为这样就不说了。(后半句也可译为:不要因此就 不说了)(2)(曾点)弹奏瑟的声音渐渐稀疏,接近尾声,接着铿的一声, 把瑟放下,站起来,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个人为政的才能不一样。”【解析】10.此题考查考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 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 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
25、,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 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句意为:难道冉求所讲的就不是国家吗?怎见得纵横六七十里或 五六十里的地方就不是国家呢?难道公西赤所讲的不是国家吗?宗 庙祭祀和诸侯会同之事。“也与”都是表示句末语气词,后面要断开,排除B项、D项; “而”连词,应放句首,前面停顿,排除A项。故选C。11 .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 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 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 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 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
26、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B项,“小相指较低的大夫这一级”理解错误,“小相”指最低的 士这一级。故选B。12 .本题考查考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筛选并整合文 中信息的能力。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是文言文必考的 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 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内 容的角度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 手法上注意手法是否正确,效果分析是否合理。A项,“子路志在从政,理想远大,受到夫子哂笑”理解有误。 根据“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的理解可知,孔子哂笑的不 是子路的志向而是他
27、的轻率鲁莽态度。故选Ao13 .本题考查考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B.君按兵无伐/臣请往使吴王/令之救鲁而伐齐/君因以兵迎之/ 田常许之/使子贡南见吴王C.君按兵无伐/臣请往使吴王/令之救鲁而伐齐君/因以兵迎之/ 田常许之/使子贡南见吴王D.君按兵无伐臣/请往使吴王/令之救鲁而伐齐/君因以兵迎之/ 田常许之/使子贡南见吴王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弟子”指门徒、徒弟;接受他人教导并帮助传播和实行的人。 “门弟子”指孔子门下的学生。B. “二三子”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诸位”“你们”。 文中是孔子对自己门徒的称呼。C. “甲兵
28、”本来指铠甲和兵器,后来也泛指装备、军事。文中“甲 兵之事”意为“准备作战武器”。D. “大夫”,古代官名。先秦诸侯中,国君之下有卿、大夫、士 三级。“明大夫”指贤明的大夫。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田常想要作乱,但忌惮高、国、鲍、晏等握有实权的卿大夫, 就想带兵去讨伐鲁国,名为伐鲁,实为取得军队的控制权。B.当鲁国即将遭受齐国进攻之时,孔子的三言两语,就突出了 他关心鲁国,号召、激励弟子为国排忧解难的动人形象。C.子贡的说辞,指陈利害,纵横撑阖,道理奇特而切中要害, 充分体现了子贡口齿伶俐、巧于辞令、胸有韬略和极能游说的特点。D.田常之所以改变主意,同意攻打
29、吴国,是因为赞同子贡所言: 吴国比鲁国强大,攻打强大的国家,他自己才会真正受益。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是君上骄主心,下恣群臣,求以成大事,难矣。(2)虽然,吾兵业已加鲁矣,去而之吴,大臣疑我,奈何?5 .阅读全文,说说子贡劝说田常不要攻打鲁国的理由有哪些。(2022春高一课时练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子贡日:“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 ”子曰 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 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 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
30、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1)中,“以”,因为;“一日”,一两天;“乎”,相当于介词“于”;“尔”,你们;“毋”,不要;“毋吾以也”,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 “毋以吾也”,其中“以“,以为,动词。(2)中,“希”,通“稀”,稀疏;“铿尔”,“铿”的一声,指停 瑟声;“舍”,放下;“而“,承接连词;“作”,起,这里指直起身来; “异乎三子者之撰”,介词结构后置,正常语序为“乎三子者之撰异”, 其中“异乎”,异于;“撰”,才能,这里指为政的才能。【点睛】参考译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孔子)坐着。孔子说:“不要因 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不要因此就不说了。(你们)平时常说:没
31、 有人了解我呀!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做呢? ”子路急忙回答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 加上外国军队的侵犯,接着又遇上饥荒;如果让我治理这个国家,等 到三年功夫,就可以使人人勇敢善战,而且还懂得做人的道理。”孔子听了,微微一笑。“冉求,你怎么样? ”(冉求)回答说:“一个纵横各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国家,如 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来。至于修明礼乐, 那就只有等待贤人君子了“公西赤,你怎么样? ”(公西赤)回答说:“我不敢说能做到什么,只是愿意学习。宗 庙祭祀的工作,或者是诸侯会盟,朝见天子,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 礼帽,做一个小小的赞礼人“
32、曾点,你怎么样? ”(曾点)弹瑟的声音渐渐稀疏下来,铿的一声,放下瑟直起身来, 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人的才能不一样呀!”孔子说:“那有什么关系呢?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 (曾点)说:“暮春时节(天气和暖),春天的衣服已经穿着了。 (我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个少年,到沂河里洗澡,在舞零台上吹吹风,唱着歌走回家。”孔子长叹一声说:“我是赞成曾点的想法呀!”子路、冉有、公西华都出去了,曾皙最后走。曾皙问(孔子): “他们三个人的话怎么样?”孔子说:“也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曾皙)说:“你为什么笑仲由呢? ”(孔子)说:“治理国家要讲理让,可他的话却一点不谦让,所 以笑他。难道冉求所
33、讲的就不是国家吗?怎见得纵横六七十里或五六 十里的地方就不是国家呢?难道公西赤所讲的不是国家吗?宗庙祭 祀和诸侯会同之事,不是诸侯的大事又是什么呢?如果公西华只能给 诸侯做一个小的赞礼人,那谁能来做大的赞礼呢? ”14. 唯赤则非邦也与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 孰能为之大 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 因之以饥夕堇 六七十 如五六十 异乎 三子者之撰 宗庙之事 如会同 端章甫 愿为小相 焉【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词有:“邦” “与” “孰” “摄” “僮” “撰” “章甫” “相15. 子路率尔而对曰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 孰能为之大 亦各言其志也已
34、矣 鼓瑟希 铿尔 舍瑟而作 莫春者 春服既成 冠者五六人 童子六七人 浴乎沂 风乎舞零 咏而归【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词有:“率尔”孰” ”已矣” “瑟希” “铿尔” “作” “沂”“维一,舞与O16. 端章甫 愿为小相焉 为国以礼 其言不让 浴乎沂 风乎舞零 咏而归 以吾一日长乎尔 毋吾 以也 夫子哂之【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有错字词:章甫、焉、沂、舞零、毋、哂。17. 夫子喟然叹曰 吾与点也 居则日 不吾知也 如或知尔 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 如其礼 乐 以俟君子 非日能之 愿学焉 鼓瑟希 铿尔 舍瑟而作 可使有勇 且知方也唯求则非邦也与
35、安见方六七十 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如“喟”“与”“知”“率” “俟”“焉”“铿”“瑟”“唯二18. 可使有勇且知方也端章甫 愿为小相焉【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词有:端、章甫、焉。19. 何伤乎 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莫春者 春服 既成 冠者五六人 童子六七人 浴乎沂 风乎舞零 咏而归 为国以礼 其言不让 是故哂之三子者出曾皙后 曾皙曰 夫三子者之言何如莫春者 春服既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重点字的写法,“莫” “沂” “零” “哂” “皙” “既二20. 浴乎沂风乎舞
36、零咏而归 为国以礼其言不让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详解】考查默写常见古诗文名篇名句的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 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 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 一定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 如同音字、形似字、通假字、难写字等字的写法。如本题的“沂”“舞 与 寺。【点睛】常见的名篇名句默写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 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者查字无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 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和记忆 同时考查。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
37、自 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定的技巧。理解性背诵是基 础。要想做对名篇名句情景式默写题,首先要下大功夫苦功夫,把原 文要求背诵的段落背会。这是做对这类题的前提条件。否则,要谈默 写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背诵的时候要注意要在理解原文的基础 上进行背诵,不要死记硬背。要背得认真,记得准确,不要一知半解, 似是而非。把握语境审好题是关键。高考名篇名句情景式默写,考查 的是对文章内容和内涵的理解。因此在默写的时候,要在紧扣文章内 容的基础上,把握好情景式默写题。21. 是承继传统的一种必要方式其气质风度是截然不同的可以转变风气【详解】此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和补写句子的能力。 第一
38、空,前文是假设“如果你不想完全抛弃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 后面就应当是假设的结果,根据前面的语句可以分析此处要写的是 “阅读代表自己民族文化传统的典范性文本”是继承传统文化的一种 方式。第二空,填空处是对前面句子的总结概括,“受传统文化熏陶比 较多的人”气质好,“受熏陶比较少的人“气质不好,因此填写二者 气质方面的差别较大。第三空,应与前面的“在个人,改变气质”对应,再根据“一个 时代的社会风气就会随之发生变化”可知,应填写“可以转变风气”。22. 中国知识分子的第一声尖厉刺耳的呐喊是性格刚毅、强悍的 孟子在现实生活面前无奈地且战且退时爆发出的,为中国知识分子的 领地竖立了原始的木栅栏。【详解
39、】本题考查学生句式变换中的重组句子的能力。改变句子原来的结构,重新确定主语、谓语和宾语,但并不改变 原意,是该类型题目考查的特点。本题中,主语是“中国知识分子的第一声尖厉、刺耳的呐喊”, “性格刚毅、强悍的孟子在现实生活面前无奈地且战且退时爆发出的“ 是状语,“为中国知识分子的领地竖立了原始的木栅栏”是强调目的 的补语。23. 【详解】此题主要考查学生语言简明、连贯、得体能力。属于补 写上下句题。这此类试题一般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填上与前文或后文 相照应的语句即可,是新课标卷最具特色、出现频率很高的一种语言 表达题型。要求所补写后的句子与语段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 密,语句通顺。注意语段中的
40、关键词语,如“君子式”“大夫”“苦行 侠“ “贵我”等,根据句子内容一一对应即可。24. 戏水沐风咏歌回冠者五六舞零当风风正暖【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联知识和对古文经典的理解能力, 也是仿写句式的表达运用能力。解答此题,要先理解题干中曾皙描绘 出春游情景,“浴”“风”舞零“咏而归”“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 在描述对象和内容上,要结合着春游的这些关键词概括作答;在句式 结构上,要根据对联的特点,词性相同、上下联平仄相对、字数相同。 由“呼朋唤侣”可联想到“戏水沐风”,由“踏春去”可联想到“咏 歌归”。由“童子六七”可联想到“冠者五六”,由“沂水濯衣”可联 想到“舞零当风”,由“衣犹香”可
41、联想到“风正暖”等。只要内容 来自材料,形式对仗,上下联相同部位不要重字。一般要求上联结尾 字要平声,下联结尾字要仄声即可。【考点定位】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名师点睛】对联讲究字数相等并押韵,所以在做对联题的时候 一定要注意字数相等、句式一致、结构相应、内容相关等特点,其次 还要适当进行拆合。所谓拆合法也即是把一句拆成若干个词组,分别 作对,最后又把分别对出的组合成一句。要注意动词对动词,名词对 名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如上下联词句结构、意义相关,数量短语 对数量短语,仄起平落等等。例如本题不仅内容和描述对象要与题干 相符,在结构上,也要符合对联的这些特点和要求。25.
42、 俗话说“人各有志”,不能强求。孔子赞同曾皙(点)的志向, 是有其原因的。曾皙用诗意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春光明媚、惠风和畅 的美景。而这一美景正是孔子所倡导的“以礼治国”的最高境界,所 以在孔子的内心深处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因而得到了孔子的充分肯定。 冉有、公西华的志向也是值得肯定的,所以孔子给予适当的鼓励。【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评价文中思想观点的能力。首先看曾皙的观点,“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 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零,咏而归”,意思是暮春时节,春天的衣服 已经穿上了。和几个成年人、几个孩童到沂水里游泳,在舞零台上吹 吹风,一路唱着歌儿回来。这是太平盛世的图景,与孔子的“仁政” “
43、礼治”“教化”的政治主张相符,所以在孔子的内心深处产生了强 烈的共鸣,因此孔子说“吾与点也”。其实孔子也肯定了其他弟子的观点,如对冉有,“唯求则非邦也 与?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对公西华,“唯赤 则非邦也与?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二 冉有、公西华的志向也是值得肯定的,所以孔子给予适当的鼓励。由此我们认为,人都有自己的理想,不能也不必强求。观点处世观念人生志愿社会理想治国理念侍坐修身,仁,礼修身齐家保养安民,太平盛世礼乐治 国齐桓晋文之事积极入世治国平天下人民衣食无忧,守礼 知义,天下归心仁政,保民而王,王道,民贵君轻,民本庖丁解牛消极出世
44、逍遥自由顺乎自然,按规律办事 无为 而治共同性问题:差别较大的儒道思想其实都是在思考人与社会的 关系问题,都在反思人应当以怎样的姿态生存于世【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探究文本思想观念和观点态度的能力。先秦诸子学说是中国古代思想的第一个高峰,影响深远,值得我 们深入理解。阅读诸子的著作要把握他们的主要观点和思路,从中吸 取思想养分。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选自论语先进。文章 记录的是孔子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这四个弟子“言志”的一 段话。生动再现了孔子和学生一起畅谈理想的情形。孔子评志,表达 了儒家礼乐治国的主张。孔子说明“哂由”的原因,首先说出大前提 “为国以礼”,然后说出“其言不让”,
45、即不合恭让之礼,孔子的“为 国以礼”,点明了全文的中心,充分体现了儒家礼乐治国的思想。礼 与乐,是孔子学说的重要内容。孔子之礼,指统治阶级所规定的一切 秩序,按这种秩序来区别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确定每个人所应受 的约束,使其各守本分。孔子还主张用乐来配合礼的实行,乐可以从 感情上求得人与人相互之间的协调,礼以析异,分别高低贵贱;乐以 求同,缓和上下矛盾,礼使人尊敬,乐使人亲爱,相互为用,相得益 彰,以达到平和安定的社会目标。曾皙述志“莫春者,春服既成,冠 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零,咏而归”描绘了回归大 自然的闲适生活,得到孔子的赞同,体现了儒家 保养安民、太平盛 世的社会理想。
46、齐桓晋文之事本文通过孟子游说齐宣王提出放弃霸道,施行 王道的经过,比较系统地阐发了孟子的仁政主张。这篇文章记孟子游 说宣王行仁政。说明人皆有不忍之心,为国君者,只要能发扬心中这 种善端,推己及人,恩及百姓,就不难保民而王。文章通过孟子与齐 宣王的对话,表现了孟子“保民而王”的王道思想和富民、教民的政 治主张。他的主张,首先是要给人民一定的产业,使他们能养家活口, 安居乐业。然后再“礼义”来引导民众,加强伦理道德教育,这样就 可以实现王道理想。这种积极入世的思想主张反映了人民要求摆脱贫 困,向往安定生活的愿望,表现了孟子关心民众疾苦、为民请命的精 神,这是值得肯定的。庖丁解牛是先秦道家学派代表人
47、物庄子(庄周)创作的寓言 故事。人处世间,只有像庖丁那样,顺应自然,避开矛盾,才能“保 全身”。作者原意是用它来说明养生之道的,借此揭示做人做事都要 顺应自然规律的道理。不过,庄子的一切听任自然,求得内心的虚静 的观点,是要求取消人的一切欲望、情绪,甚至去掉人的知识、能力, 是泯灭是非之心,对现实采取鸵鸟政策,以内心的虚静超然抹杀一切 平与不平,进入“形若槁木,心若死灰”的境界。这实际上是要求人 们取消一切斗争,安于现状,成为一群庸人。这种消极出世的思想与 庄子生活的时代有密切关系,我们应该辩证看待。共同性问题:孔孟所代表的儒家思想与庄子代表的道家思想,都 是在思考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都在反思人应当以怎样的姿态生存于 世。26. 语言简练,生动传神。如写庖丁解牛时手、肩、足、膝的动 作,只用触、倚、履、崎四字,便反映出各自的特色。用“嘻,善哉! 技盖至此乎”这八个字(实词、虚词各半)三句话,就将文惠君看到 庖丁高超的解牛技术而产生的惊异、赞叹与疑惑不解的思想感情真实 地反映出来。“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几句,将庖 丁解决特殊困难时那种专心致志、小心谨慎而又充满信心的内心活动、 目光和动作特点,刻画得淋漓尽致,又与后面写庖丁因困难获得解决 而悠然自得的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