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文化的特征-商务日语-应用本科学位论文.doc

上传人:教**** 文档编号:92927230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日本文化的特征-商务日语-应用本科学位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日本文化的特征-商务日语-应用本科学位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日本文化的特征-商务日语-应用本科学位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日本文化的特征-商务日语-应用本科学位论文.doc(1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中国某某信息学校学生毕业设计(论文)题 目: 日本文化的特征 姓 名 : 0000 班级、学号 : 0701班、23号 系 (部) : 经济管理系 专 业 : 应用日语 指导教师 : 00000 开题时间: 2009-6-4 完成时间: 2009-11-12 2009年11月26日11目 录毕业设计任务书1毕业设计成绩评定表2答辩申请书3-4正文5-14答辩委员会表决意见15答辩过程记录表16 课 题 日本文化的特征 一、 课题(论文)提纲1.日本文化的特征 1.1 对外部世界的弹性适应力 1.2 选择消化的理性中和力与综合创造力2.日本企业文化的特点 2.1“和魂”构成了日本企业文化的核心

2、2.2 家族文化是日本企业文化的显著特色 2.3 强烈的集团意识使日本企业具有强大的集团性 2.4 以人为中心的思想是日本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3.中日企业文化对比3.1中日企业价值观的比较3.2中国企业的集体主义意识与日本企业集团意识的不同点二、内容摘要无论日本和中国在历史上文化交流是多么频繁,相互影响是多么深远,从古至今,日本文化的发展还是有它的许多特点,有许多既不同于中国,又不同于西方的发展规律。日本在变化,但是却从未真正脱离其最古老的本土文化根源。在日本文化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有许多看起来是很矛盾对立的现象,可是又和谐地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了自具一格的东亚文化。集团主义是日本文化的主要特征

3、,而日本之所以能在较短的时间实现经济腾飞,主要原因是得益于日本的企业文化。本文首先笼统的介绍了日本文化的特征,其次介绍了日本企业文化的特征和中日企业文化的不同。三、 参考文献1吉田茂 激荡百年史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802依田熹家 日中两国近代史比较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 3帕尔默 近现代世界史M、北京知识出版社.19814加藤周一著作集.第4卷C日本.岩波书店.1959 5瞿沐学 刘佳.日本企业文化的特质解析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6062日本文化的特征0000中文摘要:无论日本和中国在历史上文化交流是多么频繁,相互影响是多么深远,从古至今,日本文化的

4、发展还是有它的许多特点,有许多既不同于中国,又不同于西方的发展规律。日本在变化,但是却从未真正脱离其最古老的本土文化根源。在日本文化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有许多看起来是很矛盾对立的现象,可是又和谐地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了自具一格的东亚文化。集团主义是日本文化的主要特征,而日本之所以能在较短的时间实现经济腾飞,主要原因是得益于日本的企业文化。本文首先笼统的介绍了日本文化的特征,其次介绍了日本企业文化的特征和中日企业文化的不同。关键词:日本文化的特征;企业文化;集体主义意识;集团意识1.日本文化的特征1.1对外部世界的弹性适应力吉田茂在其激荡百年史中写道:“日本民族能够巧妙地利用当时国内外有利的环境

5、和条件,靠的是日本民族所具有的巧妙的顺应、应变能力”。这反映在文化中就是对外部世界的弹性适应力。由于日本社会长期吸收外来文化,在对外来文化崇尚、认同中,自然形成拿来主义价值观,即利用现代文明为我所用的功利主义态度。这种功利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日本民族崇尚文明对象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以文明层次高低、优劣以及对自身实用的需求来决定。古代的日本文化是吸收中国文化而丰腴发展起来的,但并没有把中国古代文化的传统作为紧闭自己的围墙。功利的拿来主义,使它的文化层要比中国薄得多,当新的文化冲击时,它没有沉重的历史包袱,较容易转换自身的结构,改变其形态,表现极大的适应能力。中国传统文化在西方文化的挑战下不堪一击时,

6、日本本能地意识到中国文化的落后,毅然冲决儒家文化的惰性束缚,转而把摄取文化的吮口对准欧美。“日本人想从西方得到的是科学、技术和组织管理,他们竞满足于他们的文化、道德理想、家庭生活、艺术娱乐方式和宗教观念里最根本的实质,但即使在这些方面,他们也显示出了一种非比寻常的适应力。”二战日本战败,“美国出于深入敌国领土的打算,制定了严厉苛刻的计划,然后进驻日本。但并未能出现令人担心的骚乱状况。”虽然不认为占领军一切都是正确的,但一般来说,日本人承认美国和英国拥有卓越的文化。”文化的弹性适应性,在具有同性质的日本社会中,显得更加灵活和整体划一。因为日本社会从其社会结构来看,具有极端的同质性,这种同质性,首

7、先表现为日本是一个几乎由同质性人种构成的社会。远古时代,游牧民族、航海民族远渡而来,日本列岛也曾居住过阿伊努力人等,但他们早就以非常快的速度被融合同化了。这种民族的单一性比其他任何国家都要强。其次,日本社会的“非亲族协作型社会集团”。 也始终表现为集团内的团结协作,成员之间的步调一致,个人的社会生活一贯以集团或社会环境为前提,表现其独特的适应性。这种灵活的适应性,使得日本文化永久不乏先进文化之源。1.2选择消化的理性中和与综合创造力一直受益于外来文化的日本文化,在对外来文化的吸收过程中,并非盲目地一味模仿,全盘照搬,而是重在选择、淘汰、消化,经过坚持传统的理性中和、综合,从而形成独其特色的“日

8、本化”。加藤周一认为日本文化为“杂种文化”,在历史变革的特征是“土著世界观(即土著文化)的执着持续及其外来文化体系的”日本化”,即“抛弃其抽象的理论方面,使其包容的体系解体,还原为其实际的特殊领域,排除超越的原理,而对彼岸的体系重新进行此岸性的解释,缓和体系的排他性”。 可见日本文化对外来文化的吸收中,是进行了细致的选择,抛弃了那些与日本传统文化相矛盾的内容,尽量把外来文化纳入他们自己的轨道,达到内外文化的有机融合。公元五世纪初,百济人王仁将论语携至日本,以后原始儒学、汉唐儒学、朱子学等源源不断流入,在这种长期的选择、消化、吸收中,日本儒学已经不完全是中国儒学的翻版。从日本正统儒学代表藤原惺窝

9、和林罗山的儒学伦理中可以看出,他们从中国的朱子学中,变异中国儒学的忠孝伦理观,推出以“忠”为本的武士道德,林罗山提出“忠孝”原本不二,然一旦冲突,则忠孝之比,便是重轻取舍的原则问题,为主人而阵勇战死,则大忠,亦大孝:若偷生苟安,则忠孝俱无,这种以“忠”为本的伦理观,反映了武家统治的政治要求。此外,与孔子宣扬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有所不同,日本主张“贸易之子,互通有无,利人利己”的义利一体”。这种取之于彼、变通之中、用之于己的做法,实在是日本文化的独到之处。文化的活力还体现在它自身的创造力上。日本文化有无创造力呢?有人认为日本文化无创造力,只不过为简单的模仿而已。这是一种片面的看法。诚然,

10、日本文化由于它在世界文明发展中的特殊位置和灵活开放机制,使的它长期受益于外来文化的“收信文化”地位,但在这种“收信文化”的过程中,日本人也是根据自身特点,表现出惊人的选择中和与综合能力的。综合本身就是一种创造,表面上看似是对外来文化的模仿,实际上是以传统文化的创造主体,与外来文化不断融合,前者的内在合理性制约着后者,后者又以新的因素补充发展着前者,两者的融合便创造一个新的文化实体。以奈良时代日本对唐文化的吸收来说,有人以奈良时代的唐风文化特色为理由,来断定奈良文化的全部唐化。奈良王朝在引进、吸收唐文化的过程中虽不乏模仿唐文化制度之例,但总体上看,始终在维护传统文化和习俗的基础上,对唐文化加以适

11、应性的增删、精简、改造。奈良文化的杰作万叶集,就是日本文化摆脱汉诗影响,又受汉诗技巧启发,以日本民族歌谣为基础创造的一部不朽名作。除了这种受外来文化影响引发的创造外,日本文化本身的主体创造也是显而易见的。古代日本创造了神治时代朴素的原始宗教,无数绚烂优雅的宫廷文学、贵族文学、茶道、能乐、狂言、花道等,无不体现日本文化的独创风格。一个民族队外来文化吸收得越多、越合理,就能在这个文化迅速发展的世界立于不败之地。日本文化是以其自身对外来文化的惯性吸收力与弹性力适应力和选择消化的综合创造力,适时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不断吸收新鲜的文化特质,永保旺盛的生命力。2.日本企业文化的特点2.1“和魂”构成了日本

12、企业文化的核心资源匮乏的日本民族认识到只有发奋图强才能振兴经济,赢得民族的独立,受到周边国家的尊重。在这种强烈的民族生存意识和民族昌盛愿望的驱使下,明治维新时期,提出了“富国强兵,文明开化”的口号,极大地推动了日本近代产业的发展。同时强烈的民族生存意识和民族昌盛愿望又形成了日本民族的“和魂”,日本的企业文化是以“和魂”为本,创造性的融合东西方文化为一体的产物。在日本企业里,“和”是人们向往并努力争取达到的一种境界。上下一致、维护和谐、亲密的气氛。这种“和”表现出一种“家族主义”、“家庭观念”、“集团主义”、团队精神“。它形成一种归属感、认同感,使企业职工自动自发的为企业做贡献. 2.2家族文化

13、是日本企业文化的显著特色日本本土文化的“家族文化”渗透着日本民族一种特殊的家族精神,员工们视国家为家、企业为家,提倡员工与企业、与国家共荣.企业要求员工坚守忠诚,信奉“家规、社训”,遵循严格的等级制度,对公司有很强的归属意识,对企业有很强的“感情和忠诚心”。日本过去一直是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因此日本民族具有明显的农耕民族的某些文化物征,它首先表现为集团内部的互助合作,由于农耕作业,从播种到收获,绝非一个人的力量可以完成,家人、族人必须互助合作,这使得日本人养成了团结互助的良好习惯,与个人才能相比,他们更重视协作与技术的作用,即表现为家族主义。这种家族主义观念,在企业中则普遍表现为“团队精神”,一

14、种为群体牺牲个人的意识。许多日本企业家认为,企业不仅是一种获得利润的经济实体,而且还是满足企业成员广泛需求的场所。日本的企业管理,十分强调员工对企业要有强烈的荣誉感和认同感,要与企业共存。2.3强烈的集团意识使日本企业具有强大的集团性集团意识是每个企业成员处处事事都注意到自己是这个整体一部分的情况下的企业整体意识、集体精神。集团意识一旦形成,每个职工都把企业生产、企业精神、企业观念当作自己生活的一部分,他们为本企业的成就而鼓舞,为本企业的成功产生荣誉感,对企业命运共同体产生归属感和一体感。众所周知,日本人的集团意识很强。日本人把公司或企业叫做“会社”,“会社”这个词,就是集团意识的表征“会社”

15、并不意味着许多个人被契约关系约束在一个共同企业里,而在思想感情上各不相干;相反,“会社”是指“我的”或“我们的”公司,是指一个人主要隶属的社会集团,因而也是其生活中占首要地位的事物。可以看出,在日本人的观念中,公司似乎是自己的生命所在,自己的一切都系于公司一身。所以,一般日本人是“以设为家”的,在他们之间有一种类似家庭感情的纽带把他们联结在一起。二战后日本的集团意识十分明显,其表现就是日本公司的归属意识,直到20世纪60年代,日本都是终身雇佣制,公司除了付给工资外,还有其他福利等。日本公司的老板在自杀前,都说:我死了,公司也不会倒,这就是日本文化的一个特征。一般日本人的社会心理是:集团是命运共

16、同体、利益共同体。个人处在这个共同体中,只有努力地与同伴配合,尽量照顾别人方便,尽力地配合别人的工作,才有自己的利益。在企业里,上至社长,下至公司最底层的职员,都能够表现出上下一条心,大家都全心全意地为企业的发展尽职尽责。在日本人的心目中,对自己所属的集团献忠,是一个人应具备的品德。2.4以人为中心的思想是日本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无论是终身雇用制、年功序列制,还是企业工会,日本企业经营模式的这三大支柱都是紧紧围绕着人这个中心的,三者互相联系、密切配合,从不同侧面来调整企业的生产关系,缓和劳资矛盾。正是这些,形成了命运共同体的格局,实现了劳资和谐,推动着企业经营管理的改善的提高。日本企业家认为:“

17、人才开发的利益大得无穷”、“企业教育训练投资的投入产出利益最大,是最合算的投资,只有人才才是企业活力的源”。日本企业通过教育提高员工素质,支持“经营即教育”的思想,不断发展的巩固企业文化。较高的教育水平和企业人才培训体系的建立,是企业乃至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和跃进的基础。丰田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中非常重视企业教育。作为企业文化和人力资源管理结合中的一部分,丰田公司的企业教育取得了很大的成果。较高的教育水平和企业人才培训体系的建立,是企业乃至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和跃进的基础。3.中日企业对比3.1中日企业价值观的比较1975年,日本丰田公司收到员工创造发明设想的建议达38.1万件,采用率为83%,为此支付

18、奖金3.3亿日元,而当年仅制造部门的收益就达160亿日元。松下电器公司2 100名员工一年内提出创造发明设想28万项。这些数据表明了日本企业员工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也表明了企业员工强烈的团队主义意识和作风的价值取向。团队主义的基本特点既要求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充分发挥“团队”的整体效能,又要保持“团队”内部的“和”以及维护和发展整个团队的利益。日本人的“团队意识”是个人在加入特定的集团为存在前提的;个人与集团(团体)的关系几乎维系终身;集团(团队)成员之间没有硬性的“契约”,义务和责任具有弹性。所以,日本企业员工常称自己所在的工作单位是“家里的公司”,在公司供职的时候也表现出很强的责任心和献身精

19、神。我国企业,从价值观要素来分析,无疑表现为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其特征为:(1)集体价值认同具有多重性,即个人对集体的认同是多重的。小到非正式团体、班组和车间,大至分厂、总厂,乃至国家、社会,是同时作用于个人的价值认同的,这就使得人们既体会到团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又使得归属、跟定意向很难聚焦和集中;(2)集体意识的形成是双向的,即企业员工一方面具体地归属于某一特定团体中,另一方面又受到理想化、更高层次集体目标的牵引。现实归属与理想追求是并生运作的;(3)员工对集团的向心力具有不完全性。由于集团认同的多重性以及集体对个人的绝对优越化,我国企业职工对集体的向心力,一方面随着指向多重目标的过程中散射

20、和弱化了;另一方面,一部分向心力又返归个人自身,形成了集团向心力的不完全性。3.2中国企业的集体主义意识与日本企业集团意识的不同点第一,日本企业的集团意识有着深刻的民族文化背景,这就是民族生存的危机感、拟家族关系、日本式的以“诚”“忠”为核心的义理等。中国企业的集体主义其民族文化背景则不尽一致,传统文化中的“孝”、“礼”多表现为一种外在伦理规范,同时又强调一种“独立人格”,“忠”也是有条件的,“忠”的对象具有嬗变性。所以,日本的团队意识具有较彻底的内心认同与行为指向的一致性;中国的集体主义则表现为心理与行为的非完全重合。第二,日本企业的集团意识是以普遍化的大家族关系为纽带的,团队精神具有相当的

21、心理环境优势。中国企业的集体主义具有一定程度的血缘连带的特点,在企业中,一方面表现为对普遍的集体价值观的认同,另一方面又表现为一定程度的非工作关系的群体组合,这些“非正式组织”既有与工作目标趋同的,表现为社会主义企业内部的团结、友爱、互助精神,也有相当一部分是刚性很强的“自我利益团体”,从而滋生了我国企业内一些诸如“关系网”、“内耗”等不良现象。第三,日本企业以“非专业化的成功道路”等途径,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集体价值取向与个性发展之间的矛盾。中国企业由于人事制度的“结构性症结”尚未完全解构,集体价值取向几乎覆盖了自我发展需求,个性发展凭籍“机会获取”、“位置优势”等非正式途径来实现。参考文献:1吉田茂 激荡百年史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802依田熹家 日中两国近代史比较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 3帕尔默 近现代世界史M、北京知识出版社.19814加藤周一著作集.第4卷C日本.岩波书店.1959 5瞿沐学 刘佳.日本企业文化的特质解析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606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