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第三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冲刺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2023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第三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冲刺语文试题.docx(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2023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第三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冲刺语文试题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共36分)(本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经典,是在当世仍有典范意义与价值的优秀文化遗产。20世纪50年代以前,经典的地 位稳固如泰山,如美国著名文学理论家韦勒克所说:“文学经典已经被牢固地确定下来,远 远地超出怀疑者所容许的程度。贬低莎士比亚的企图,即便它是来自像托尔斯泰这样一位经 典作家也是成功不了的。”但是到了 20世纪70年代,开始有人怀疑传统经典的合法性,在 欧美学术界掀起了一场维护经典和批评经典的“文化战争”。此种思潮90年代传入中国, 在现代文学研究界引发
2、了谁是现代经典作家之争。不管是欧美学术界,还是中国学术界,关 于经典的讨论,其出发点并非从根本上撼动经典的地位,无非是哪些作家作品应该进入经典, 哪些不应该进入经典。卡尔维诺用十四条理由说明为什么读经典,其中几条都与耐读性有关。经典是“一本每 次重读都像初读那样带来发现的书”“是一本永不会耗尽它要向读者说的一切东西的书” o 凡可以称为经典的书,一定是值得我们不断阅读的精神产品。经典的耐读性反映在三个方面。首先,经典必然是独创的,是独一无二的。红楼梦面世之后,续书很多,但没有一 部成为经典,原因很简单,红楼梦只能是一部,不能有第二部,第二部就非独创。鲁迅 被看作现代文学中的经典作家,这是为什么
3、呢?大家读读阿Q正传就可知道。鲁迅塑造 了独一无二的人物形象:阿Q,并用阿Q这个形象来凝缩中国人的国民性一一阿Q精神胜利 法。阿Q的自轻自贱,阿Q的妄自为大,阿Q的自我安慰之道,都和中国人的国民性息息相 关。鲁迅当时就看穿了当代人的这些把戏。其次,经典的耐读,来自其丰厚的内涵。王蒙曾说:“我喜欢一次又一次地琢磨红楼 梦,每读一次都有新发现,每读一次都有新体会新解读。”这是讲经典对于一个人的一生 而言是无尽的宝藏。鲁迅曾评价红楼梦说:“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 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这是讲经典对不同读者而言,会有不 同的发现。但如果红楼梦里面没有这样的内涵的话,
4、读者也是无法看出来的。最后,经典的耐读,在于思想的深刻性。儒家思想集中在“四书五经”,道家的思想集 中于老子庄子。人类的轴心时代恰恰是经典的爆发期,也是人类思想的爆发期。三 国演义写中国人的政治观,讲天时、地利、人和。曹操得天时,孙权得地利,刘备得人和。 三国演义里面蕴含着一个很重要的思想,用今天的话语来说,就是谁获得了老百姓的支 持,谁就是合法政权。这就是一种全新的政权观。当然这种观点来自孟子的思想;“三代之 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国之所以废兴存亡者亦然。”仁政就是以民为本。获得 百姓的支持,方能得到天下。由此孟子提出一个万世不泯的结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 为轻。”(摘编自詹福
5、瑞经典的魅力)诗人与友人离别时的依恋之情。通过前四句描写江南早春明丽和煦的美景,来反衬诗人的 念念不舍之情。自己离任回京、仕途未定的惆怅不安之情。诗歌最后一句“同来”但不能“同归去”表达 了自己惆怅不安的情感。16. (本题6分)(1)短歌行中,曹操巧妙引用诗经中“, ” 两句,借写姑娘思念情人来表达自己渴望得到贤才的心情。(2)荀子劝学中论述学习要专心时指出,“, ,是用心 浮躁的缘故。(3)师说中强调从师学习不必在乎别人比自己年长还是年幼的是“? ” 提出“圣人无常师”的观点后,接着运用“”的事例加以论证。【答案】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鳍之穴无可寄托者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孔子
6、师郑子、苣弘、师襄、老聃三、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本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中华诗词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以极富个性的语言记录了悠悠中华的历史、描绘了大千 世界的璀璨,其中蕴藏的美学精神,代表了独属于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处事作风和人格境界, 在()中塑造了我们的精神品格。”当今时代倡导科技兴国,业内人士也普遍认为,科学 技术的发展能够不断拓展包括诗词创作在内的艺术表现对象,成为诗词发展的动力引擎。伴随诗歌的悠久传统,科技诗词在诗词的长河中(),并且与古代的天文学、地理学、 数学,医学、化学等()。中华诗词学会科技与文创诗词工作委员会顾问田麦久认为,”笔 墨当随时代”,业界要热情
7、拥抱时代、密切关注时代,切准科技发展脉搏、紧跟科技发展步 伐,努力让诗词展示科技发展风貌,为科技发展大合唱唱出响亮音符、营造良好氛围。作为 新时代前进号角,代表新时代风貌的中华诗词要深入和触及人的精神世界和灵魂,引起人民 思想的共鸣。周文彰认为,中华诗词学会尤其是科创委的工作中需要呈现阳春白雪、诗和远方,也需 要呈现人间烟火、柴米油盐。要开展丰富多彩的、紧密联系群众的诗词活动,使诗词真正进 入百姓生活。17. (3分)请在文中括号里填入恰当的成语。18. (4分)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改为以“中华诗词”为主语的四个短句,可以增删词语但 不得改变原意。19. (4分)结合材料分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8、的表达效果。【答案】17.潜移默化;应运而生;息息相关18.中华诗词要做时代前进的号角,要代表新时代的风貌,要真正深入人的精神世界,要触及人的灵魂。19.“阳春白雪”“诗和远方”比喻(象征)高雅的生活和美好远大的理想愿景;“人间烟火” “柴米油盐”运用借代的手法,指代实实在在的现实生活; 用词准确、凝炼,句式整齐,形象地表达了中华诗词学会的责任和意义。(本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从医学角度说,随着年龄增长而出现的老年性耳聋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但普通人可以 通过来延长听力良好的平台期。例如经常锻炼,保持机体的活力也会延长器官的活力。 另外像高油脂类食物、烟酒,对听力的损伤很大,要尽量避
9、开。此外,李长青提醒,有些氨 基糖首类药物可能会带来耳聋的不良反应,但到底会不会出问题,跟每个人的基因有关,“直 能力的话,我们建议大家去做一下基因筛查,如果确 ,就尽量用其他药替代。”有些老人,平时还有采耳的习惯。有的是去外边的小店,有的是让家里人帮忙掏耳朵。 但 ,如果采耳工具消毒不干净,就容易出现真菌交叉感染现象。“有的老人来就诊时 说耳朵痒,还听不清。用耳内镜一看,耳朵都长毛了,跟发霉一样。”除此之外,李长青还 接诊过一个听力出问题的老人,从老人耳朵里取出一块黑色的异物,大家研究半天也没看出 是什么,最后还是老人回忆起来,是她前几个月拿棉签掏耳朵,棉球掉进耳朵了,然后就一 直堵在耳朵里
10、。20,(3分)下列句子中的“能力”与文中画线处的“能力”用法含义相同的一项是()A. “能力有大小,但是,能力小不等于态度不好。这个题没有做出来,说明你态度不认真。” 张老师语重心长地教导陈浩然。B.不少“小镇做题家”大学毕业后,因为没有能力承受一线城市高房价而忍痛离开一线城 市。C. “来来来,你有能力,你一个人把这块石头搬到马路那边去! ”李明没好气地对一直喋 喋不休的张三说道。D.因为刚到这个单位不久,他对单位不大熟悉,认为自己暂时没有能力管好这个团队,所 以婉言谢绝了项目主管的职务。2L (6分)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 密,每处不超过1
11、2个字。【答案】20. B 21.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确实对某些药物有反应掏耳朵会引发很多问题四、写作(共60分)22.(本题60分)阅读下面的村料,根据要求写作。近日,钱学森袁隆平等国产科学家主题电影在中国科技馆4D影院免费展映。 钱学森中,钱学森抛弃国外优越的生活特遇和研究环境、突破重重封锁回国,是因为祖 国在他的心中无可替代;克服千难万险也要让原子弹升空,是出于保卫祖国和平的强烈责任 感。袁隆平中,袁隆平百折不挠研究杂交水稻的初衷和目标,是让地球上有限的土地收 获更多的粮食,让人类远离饥饿。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以上材料对当代青年颇
12、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 息;不少于800字。【答案】略1. (3分)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作为一种优秀的文化遗产,经典不可动摇的地位直到20世纪70年代才开始从根本上发 生变化。B.受国外思潮影响,我国学术界曾开展了关于经典作家的争论,对作家作品进行了重新划 分。C.无论是韦勒克还是卡尔维诺,都试图通过自己对经典的认识来阐明阅读经典的重要原因。 D.红楼梦作为经典文学,内容包罗万象,不同身份、文化背景的读者,从中会有不同 的收获和发现。2. (3分)下列对
13、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首段运用引用的论证手法,使读者对经典的地位问题有了清晰、具体的认识。B.文章从经典的概念入手,主体部分从三个方面论述了经典具有耐读性这一重要特征。C.文章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以总分总结构论证中心论题:经典的 魅力。D.文章以人们耳熟能详的中国文学经典为例进行论述,有利于读者理解,也增强了说服力。3. (3分)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红楼梦问世后出现了许多续作,但没有一部能成为经典得以流传,原因在于经典具 有独创性。B.鲁迅作为经典作家塑造了阿Q这一独特形象,可见一部作品能否成为经典,关键在于其 中的人物塑造是
14、否独一无二。C.经典必须具有深刻的思想性,论语孟子老子庄子等作品就蕴含着轴心 时代人类伟大、深刻的思想。D.孟子民贵君轻、得民心者得天下的仁政思想,在传统经典三国演义中得到弘扬,同 时,这一思想也使小说更加深刻。【答案】1. D 2. C 3. B(本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2021年河南春晚上,舞蹈节目唐宫夜宴火遍网络,受到众多网友赞誉。据了解, 几个月前唐宫夜宴就曾在中国古典舞的高级奖项“荷花奖”上参演,而后经过反复修改 和创新,登上了 2021年河南春晚的舞台,火爆“出圈”。“我们这次受到观众认可,说明大家不是不喜欢传统文化,只是需要用不一样的手法增 强代入感。厚
15、重的历史文化不应仅陈列在博物馆里,如何用多元的艺术手法加工提炼并传扬 下去是留给文艺工作者的思考。”郑州歌舞剧院编导陈琳说。(摘编自唐朝胖妞出“炉”记一一唐宫夜宴是这样“炼”成的)材料二:舞蹈唐宫夜宴是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一种成功示范。一方面,节目 高度还原了历史文化现场。长期以来,在人们常见的舞蹈节目演出中,演员都是苗条、修长 的,这符合今天流行文化、消费文化定义下的“美”,却未必符合历史的、中国传统文化中 的“美”。据报道,唐宫夜宴为还原唐代少女的“丰腴美”,演员身上穿着塞海绵的服 饰,嘴里含着棉花,眼角两道月牙形的妆容,再现了风靡于唐代的女性面部潮流妆容“斜红”。 演员的一颦
16、一笑、举手投足不仅憨态可掬,还尽显盛唐时期的文化风情。不少网友表示,真 的像是画里的人活过来了,同时也对“美”有了更多元、更具文化内涵的新理解。另一方面,节目实现了唐代文化与现代数字科技的完美结合,整个舞台运用了先进的增 强现实技术,串联起妇好鹃尊、莲鹤方壶、贾湖骨笛、簪花仕女图等国宝级文物和名画,使 得这支舞蹈在舞台上穿越了千年时空,呈现更加立体,而那些唐宫少女虽然是从历史中走来 的,却像今天的小女孩一样活灵活现、可亲可近。总而言之,节目在内涵上充盈着古风古韵 与大气恢宏,而在审美认同、价值取向方面,又体现出现代性,无怪乎能引发年轻人的热情 追捧与积极传播。舞蹈唐宫夜宴的“火出圈”再次表明,
17、要让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主动认识、热爱中 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甚至将之融入生活、情感和行为方式中,就要努力赋予传统文化以新的 时代内涵和现代的表达形式,创作出更多当代人喜闻乐见的传统文化产品。(摘编自传统文化“火出圈”还需更多现代创意) 材料三:大英博物馆两年前将中国明代山水画秋林读书图立体化的尝试,在互联网上流传甚 广,至今仍有借鉴意义。这段短短两分钟的影片,通过3D技术将中国画特有的“高远”“深 远” “平远”变得真实可感,平面的山水画卷瞬间有了纵深感,不知不觉间,观者已神游在 古老的画中世界。吴萌指出,这样的技术实现起来不难,但将其移植到其他画作上并不容易。 这需要严谨的学术支撑,用合理的想
18、象补全画面中太多纵深向的细节,不可能一蹴而就,更 不可能“批量复制”。每一种“文物活起来”的爆款样本,都有其独一无二的配方。如何调配,需要沉下心来 揣摩。在业内看来,只有深刻理解文物中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才能准确 提炼并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把文物承载的文化力量充分释放出来。艺术评论 家陈履生特别提出,对于现代技术的运用,需要注重其与文物气质的相契合,以确保跨界的 品格。对此,不妨将目光投向文博综艺国家宝藏这一业内公认的范本。这是一档充分调动 现代舞美技术营造沉浸感的节目,但其三季评分在“高位”逐季上升的真正“秘方”,其实 是针对每一件国宝、每一座博物馆内涵的深度挖掘
19、与个性策划。例如在聚焦苏州博物馆的一 期中,节目组用颇具地方特色的苏州评弹作串联,背后的隐线则是尽显对于雅致生活追求的“苏作”,令不少观众感叹由三件国宝而读懂了一座城;而在聚焦布达拉宫的一期中,与历 史上的文成公主同样令人泪目的,是一位为西藏教育倾注毕生心血的“当代文成公主”的故 事。由此可见,最终让这档节目口碑与热度持续在线的,是国宝的精神内核,技术不过是恰 到好处地为内容插上翱翔的翅膀。(摘编自如何借好新兴科技这股力,让更多文物活泼出圈?)4. (3分)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唐宫夜宴在登上2021年河南春晚舞台之前,曾荣获国家古典舞的高级奖项“荷花奖”, 后经
20、不断打磨修改,赢得观众的喜爱。B.郑州歌舞剧院编导陈琳认为在博物馆中陈列历史文化是不对的,应该思考对历史文化的 创新,通过多元化的加工提炼,从而使其流传。C.唐宫夜宴还原的唐代少女的“丰腴美”,符合历史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美,但不太 符合现代流行文化、消费文化定义下的“美”。D.文博综艺国家宝藏被业界认为范本,且三级评分在“高位”逐季上升,原因是主创 者对每一件国宝、每一座博物馆内涵的挖掘与策划。5. (3分)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唐宫夜宴使用的增强现实技术,串联起一系列国宝级文物和名画,从而呈现出穿越 千年时空、更加立体恢宏的舞台效果。B.唐宫夜宴的成功表明,只
21、要创造出足够的符合时代审美情趣的传统文化产品,就能 使年轻人认识、热爱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C.将3D技术和中国画进行结合,技术实现上难度不是很大,但严谨的学术支撑和对画面的 纵深向细节的合理想象不可或缺。D.国家宝藏中聚焦苏州博物馆和布达拉宫等地的一系列节目,将技术与艺术、传统文 化进行融合,注重国宝精神内核的呈现。6. (6分)如何让传统文化“火出圈”?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答案】4. C 5. B 6.要尊重文化遗产所代表的历史,并还原历史文化 现场。要将文化遗产和现代科学技术进行完美结合,要注重现代技术与文化遗产气质的契 合。要赋予文化遗产以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的表达形式,创作出更多当代人
22、喜闻乐见的传 统文化产品。不能简单照搬、批量复制成功经验,而要沉心研究,深刻理解文化遗产的精 神内核。(本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知事下乡法阿尔丰斯都德知事先生出巡去了。驭者导前,仆从随后,一辆知事衙门的四轮轻车,威风凛凛地,一 径奔向那共阿非。因为这一天,是个重要的纪念日,所以知事先生,打扮得分外庄严。你看 他身披绣花的礼服,头顶折叠的小冠,裤子两旁,贴着银色的徽带,连着一把嵌螺细柄的指 挥刀。在他的膝上,正摊着一本皮面印花的大护书。知事先生端坐四轮车内,面上堆着些愁 容,只管向那皮面印花的大护书出神;他一路想,几时他到了那共阿非,见了那里的百姓们, 总免不了要有一番漂亮而动听的
23、演说:“诸位先生,诸位同事们”知事先生,把这两句 话,周而复始地,足足念了二十余次,可是总生不出下文。四轮车内的空气,热不可当!道上的灰尘,在正午的阳光下,兴奋奔腾地跳舞。道旁的 树林,一齐遮着白灰,只听得整千整万的蝉声,遥遥地在那里问答。知事先生,正在纳闷的当儿,忽然瞥见了一丛小的楠树林,在山坡的脚下,招展着树枝, 好像正笑嘻嘻地欢迎他。知事先生,居然中了诱惑了。他一面吩咐仆人们停车;一面从四轮车里,跳了下来,径 自走进那片小的梯树林里。树林里,有成群的鸟儿,在头上唱歌;有无数的清泉,在草地上流淌;还有紫堇花,在 旁边发香他们瞧见知事先生,和他一条这样体面的裤子,一本皮面的印花的护书,登时
24、大起恐慌。那鸟儿,一齐停止了歌唱;那泉儿,也不敢再作声了;那紫堇花们,更是急得低 着头,向地下乱躲这些小东西们,自从出世以来,从没有见过一个县知事,在这光景里, 大家都私下地互通猜度:这样体面的裤子的主人,究竟是一位什么人物?知事先生,对于如此寂静而清凉的树林,头脑清醒不少。他撩起了衣裳,摘下了帽子, 在一块草地上,端端正正地坐下,把皮面印花的护书,张开了放在膝上,又向那护书里面, 抽出一张四六开的大纸。“这竟是一位美术家呀!那秀眼鸟先开口说。“否,否,”接着说的是一只莺鸟,“这哪里会是美术家,你没看见他裤子上的徽带吗? 照我来看,十之八九,还是一位贵族哩。”“也不是美术家,也不是贵族,”一只
25、老黄莺抢着来打断他们俩的辩论,它曾经在那知 事衙门的花园里,足足唱了一个春天的歌。“只有我知道,这是一个县知事呀。”这时那些细微的语声,不知不觉地渐渐地放纵起来了。“这原来是一个县知事!这原来是一个县知事!”一会儿,紫堇花发问:“他可含有什么恶意? ”“一点儿也没有。”那老黄莺儿接着答复。于是那些鸟儿们,重新一个个地,去恢复它们的唱歌;那些泉儿们,照常在草地上,汩 汩地流;那些紫堇花们,也依旧放着胆去发它们的香气在这喧哗而又清凉的林子间,知 事先生,又起了念头,要继续去筹备他的演说了。不料还没起头,身旁突然传来了笑声。知事先生侧头看时,只见一只黄绿色的啄木鸟, 歇在他的帽子顶上,嬉皮赖脸地,正
26、向着他笑。知事先生,把肩胛一耸,露出不屑睬它的意 思,哪知道那啄木鸟很不知趣,索性大声地唱将起来。知事先生,气嘘嘘地涨红了脸,一面随意做个手势赶开那顽皮的畜生;一面加上些气力, 回头来重新于他的本行:“诸位先生,诸位同事们”但是事有不巧,那啄木鸟方面的交涉,才刚结束,一丛小弱的紫堇花们,觑着知事先生 思绪缭乱的当儿,也一起翘起了它们软绒绒的枝儿,和着一种甜而且柔的语气,沙沙地唱起 歌来。于是一唱百和,那些泉儿们,登时就在他的脚下,潺潺地奏起一种文雅的音乐;那些 秀眼鸟儿,也在他头顶的树枝上,使尽毕生的本领,唱出一阕优美的调子;其余树林周围、 上下左右一切的东西,没有一个不是效尤着,全体一致地来
27、阻止知事先生演说的起草。知事先生,他未始没有意思,想摆脱这些妖媚的蛊惑,可是他办不到了。他只得低下头 来,继续去筹划他的演说:“诸位先生,诸位同事们”此刻,知事先生正舒舒服服偃仰在草地上,鼻孔里熏醉了香味,耳朵里充满了歌声,他 衣服上华美的装饰被暂时解去,他正打算把已成的演说,艾艾艾艾地,从头再述两三回:“诸位先生,诸位同事”7. (3分)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对楠树林间生物进行描绘,除了借助多种修辞手法,还调动了人的各种感官,写得 生动优美、形象鲜活、生机盎然。8. 文章以倒叙的方式,借老黄莺亲身经历来点明知事先生的身份,丰富了人物形象,可谓 匠心
28、巧运,趣味横生。C.文中写知事先生“气嘘嘘地涨红了脸”,表现出知事先生进入林子后,头脑清醒了不少, 但因受干扰,些微恼怒的心理状态。D.开头写知事出巡,打扮庄严隆重,结尾写知事舒服偃仰,解去华美装饰,前后对比,说 明知事在自然的浸染中一定程度上脱离了繁琐礼仪的束缚。9. (6分)与一般小说相比,知事下乡独具特色,呈现出一种诗意化的美感。请结合文 本谈谈你对这一特色的理解。10. (6分)庄子的齐物论中有“天地与我共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之说,知事下乡 虽是外国小说,但其间也包蕴了中国古代的这种哲学思想,请结合作品具体分析。【答案】7. B 8.淡化故事情节。作者没有刻意构建复杂尖锐的矛盾冲突,而
29、以 知事先生进入树林的见闻感受为行文脉络,情节平和舒缓。虚化人物形象。文中虽以知事 先生为主角,但大量笔墨却放在对林中生物的描绘上,这种着意以环境衬托人物的写法,极 大地丰富了作品的抒情容量和思想内涵。语言优美生动。文中描写细腻形象,整散句错落 有致,拟人、排比等修辞运用自如,语言鲜活灵动,极具感染力。营造诗化意境。文章通 过对林间各种生物的描绘,营造了一种愉悦、美好、和谐的意境,使人、景、情相互交融,呈现出特有的诗情画意之美。9.文中“天地万物”指的是自然界,“我”指的是人类,作品旨在揭示“人与自然”共生合一的主题。自然对人具有浸化、熏陶、包容作 用。林中生机勃勃、和谐美好,使知事由气闷心躁
30、到最后舒服偃仰在草地上,可见自然环境 能使人滤去尘俗、受到启迪、身心解放。人类应亲近、热爱、保护、敬畏自然,与自然相 融共生。知事对老黄莺等毫无恶意,所以林中生物亲近他、与他融洽相处。知事将自己融入 自然之中,最终获得了愉悦和灵感。二、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本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唐高祖武德九年,太宗即皇帝位于东宫显德殿。诸将争功,纷纭不已。淮安王神通日:“臣举兵关西,首应义旗,今房玄龄等专弄刀笔,功居臣上,臣窃不服。”上日:“义旗初 起,叔父虽首唱举兵,盖亦自营脱祸。及刘黑间再合余烬,叔父望风奔北。玄龄等运筹帷幄, 固宜居叔父之先。”诸将乃相谓日:“陛下至公,虽淮安王尚无
31、所私,吾侪何敢不安其分。” 上谓房玄龄、杜如晦日:“公为仆射,当广求贤人,随才授任,此宰相之职也。比闻听受辞 论,日不暇给,安能助朕求贤乎! ”因敕“尚书细务属左右丞,唯大事应奏者,乃关仆射”。 玄龄明达政事辅以文学夙夜尽心惟恐一物失所用法宽平闻人有善若己有之不以求备取人不 以己长格物上问侍臣:“帝王创业与守成孰难? 房玄龄日:“草昧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 而后臣之,创业难矣! ”魏征日:“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 上日:“玄龄与吾共取天下,故知创业之难,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 于所忽,故知守成之难。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方当与诸公慎之。”秋
32、七月, 房玄龄疾笃,上征赴玉华宫,肩舆入殿,至御座侧乃下,相对流涕,因留宫下,闻其小愈则 喜形于色;加剧则忧悴。玄龄谓诸子日:“吾受主上厚恩,今天下无事,唯东征未己,群臣 莫敢谏,吾知而不言,互有余责。”乃上表谏。玄龄子遗爱尚上女高阳公主,上谓公主日:“彼病笃如此,尚能忧我国家。”上自临视,握手与诀,悲不自胜。癸卯,薨。柳芳日:玄 龄佐太宗定下,天下号为贤相;然无绩可寻,德亦至矣。故太宗定祸乱而房、杜不言功,王、 魏善谏诒而房、杜让其贤,理致太平,善归人主。为唐宗臣,宜哉!(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11. (3分)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玄龄明达政事/辅以文学
33、/夙夜尽心/惟恐一物失所用/法宽平/闻人有善若己/有之/不以求 备取人/不以己长格物/B.玄龄明/达政事/辅以文学/夙夜尽心/惟恐一物失/所用法宽平/闻人有善若己/有之/不以 求备/取人不以己长格物/C.玄龄明达政事/辅以文学/夙夜尽心/惟恐一物失所/用法宽平/闻人有善/若己有之/不以求 备取人/不以己长格物/D.玄龄明达/政事辅以文学/夙夜尽心/惟恐一物失所用/法宽平/闻人有善若己有之/不以求 备/取人不以己/长格物/11.(3分)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刀笔,“刀” “笔”都是指用于书写的工具,在文中的意思是主办文案的官吏。B.吾侪,即我们这些人,后来从普
34、通人的代称成为王侯将相等贵族专属的尊称。C.表,是奏章的一种,多用于陈情,如出师表陈情表就是这种类型的奏章。D.癸卯,“癸”是天干的第十位,“卯”是地支的第四位,干支相配在文中用来计日。12. (3分)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太宗因为李神通在兵败时望风脱逃,所以觉得他之所以首先响应义旗只是为了自谋免灾, 因此认定李神通的功劳比不上房玄龄。B.太宗认为宰相职责在于广求天下贤才,因才授官,因而不满房玄龄等人琐碎事务缠身, 于是对尚书省的分工做了明确规定。C.对于创业与守成哪一个更难的问题,太宗认为守成更难,理由是天下形势已经发生了变 化,守成相对于创业更有现实意义。D.在房
35、玄龄病重时,太宗征召他乘坐轿子入宫,坐在自己身边,相对泣下,听闻病情略有 好转而喜形于色,加重则忧虑憔悴。13. (10分)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故知守成之难。(2)玄龄子遗爱尚上女高阳公主,上谓公主日:“彼病笃如此,尚能忧我国家。”【答案】10.C 11. B 12. A 13. (1)魏征与我共同让天下安定, 常常担心骄奢从富贵中导致,祸乱从所忽视的小事中产生,所以懂得守成的艰难。(2)房玄龄的儿子房遗爱娶了太宗女儿高阳公主为妻,太宗对公主说:“你的公公病得像 这么厉害,还能为国家的事忧心忡忡。”参考译文:唐高祖武德九年,太
36、宗李世民在东宫显德殿即皇帝位。各位将领纷纷争功,议论不休。 淮安王李神通说:“我在关西起兵,首先响应义旗,而房玄龄等人只是捉刀弄笔,功勋却在 我之上,我感到难以心服。”太宗说:“刚刚起义时,叔父虽然首先响应义旗举兵,这也是 自谋摆脱灾祸。等到刘黑阚再次纠集余部,叔父却丢兵弃甲,望风脱逃。房玄龄等人运筹帷 幄,功劳自然在叔父之上。”众位将领于是相互议论道:“陛下非常公正,即使对皇叔淮安 王也不循私情,我们这些人怎么敢不安守木分呢。”太宗对房玄龄、杜如晦说:“你们身为 仆射,应当广求天下贤才,因才授官,这是宰相的职责。近来听说你们受理诉讼案件,时间 不够用,怎么能帮助朕求得贤才呢!”因此下令“尚书
37、省琐细事务归尚书左右丞掌管,只有 应当奏明的大事,才由左右仆射处理”。房玄龄通晓政务,又有文才,昼夜尽心,惟恐偶有 差池;运用法令宽和平正,听到别人的长处,便如同自己所有,待人不求全责备,不以己之 所长要求别人。太宗问身边大臣:“创业与守成哪个难? ”房玄龄说:“创业之初,与各路 英雄一起角逐争斗而后使他们臣服,还是创业难! ”魏征说:“自古以来的帝王,莫不是从 艰难境地取得天下,又于安逸中失去天下,守成更难! ”太宗说:“玄龄与我共同打江山, 出生入死,所以体会到创业的艰难。魏征与我共同让天下安定,常常担心骄奢从富贵中导致, 祸乱从所忽视的小事中产生,所以懂得守成的艰难。然而创业的艰难,已成
38、为往事,守成的 艰难,正应当与诸位谨慎对待。”秋季七月,房玄龄病情加重,太宗征召他到玉华宫,玄龄 乘坐轿子进入殿内,到太宗御座旁边才下轿,与太宗相对流泪,太宗将房玄龄留在宫中,听 说他病情略有好转则喜形于色;病情加重则忧虑憔悴。房玄龄对他的儿子们说:“我蒙受皇 上的隆恩,如今天下无事,只有东征高丽一事没有停止,众位大臣都不敢劝谏,我明知其非 而不说话,真是死有余辜啊。”于是上表章劝谏。房玄龄的儿子房遗爱娶太宗女儿高阳公主 为妻,太宗对公主说:“你的公公病得这么厉害,还能为国家的事忧心忡忡。”太宗亲去探 视,握着房玄龄的手与他告别,悲痛得不能自禁。癸卯(二十四日),房玄龄去世。”柳芳 曰:房玄龄
39、辅佐太宗平定天下,天下人号称为贤相;然而没有多少事迹可寻,其品德已达到 至高境界。所以太宗平定祸乱而房、杜二人不居功;王珪、魏征善于谏寿而房、杜二人不争 其贤名;使国家太平,将功劳归于君主。房玄龄被称为有唐一代的宗臣,是很适宜的。(本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杜牧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九华山路云遮寺,清弋江村柳拂桥。君意如鸿高的的,我心悬旅正摇摇。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注:作于开成4年(839)春,当时杜牧在宣州(今安徽宣城)为官,即将离任回京;在 宣州任判官的裴坦中进士不久,要前往舒州(今安徽潜山)。九华山:在池州青阳西南,
40、 为宣州去舒州的必经之处。清弋江:长江下游支流,在宣州城西。14. (3分)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色调明快,笔触简洁,交代了送行时间和环境,勾画出一幅“春郊送别图”。B.颈联“君意如鸿” “我心悬旃”用对比手法,突出友人与诗人分别时的不同心境。C.裴坦刚中进士,将前往舒州为官,他像鸿雁那样展翅高飞,踌躇满志,春风得意。D.尾联写两人同到宣州任职,现在却要各奔东西,表达了友人远离故国的寂寞之情。 15. (6分)本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感情?结合诗歌简要分析。【答案】14. D 15.诗人对远行友人的关切之情。想象友人赴任时路过九华山的场景,“阳光温暖”“冰雪融化”“马儿嘶鸣”等表达了诗人的关切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