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山东省潍坊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达标检测语文试题(2).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92864670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7.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届山东省潍坊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达标检测语文试题(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23届山东省潍坊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达标检测语文试题(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届山东省潍坊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达标检测语文试题(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届山东省潍坊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达标检测语文试题(2).docx(1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潍坊市第一中学高三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达标检测(2)一、现代文阅读(35分)(-)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题。材料一:政治的本质,说到底就是协调群体之中的人际关系(这里的“人际关系”的概念是广 义的,既指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关系,也指集团与集团之间的关系)。人是社会性的存在,而 不是孤立的存在。人与人之间既需相互依靠,又有利害冲突。协调诸如此类的问题,便是 政治的任务。既然中国文化不相信神而只相信人,那么在中国文化中头等重要的大事,便 自然是协调群体之中的人际关系,而不是天人之际的人神关系了。这就是为什么中国文化 更重视政治的原因,也就是为什么中国产生并盛行儒家思想

2、的原因。中国文化这种重视政治、薄于宗教的特征,当然会给中国文学以很大影响。在中国文 学的各种体裁中,诗歌是最早被要求与政治发生密切关系的文体。根据传统的文学观点, 诗歌虽然就其本质而言是抒发个人感情的,但因为个人是生活于群体之中的,而政治的作 用也无非就是协调群体之中的人际关系,因而诗歌与政治自然而然地就发生了密切的关系。 毛诗大序之所以一下子从诗歌的抒情功用谈到政治功用,便是因为诈者的意识深处存 在着上述思路之故。类似中国诗歌与政治的这种密切关系,在其他诗歌传统中是非常罕见的,可以说是中 国诗歌的基本特征之一。正如松浦友久指出的:“在比较诗学上,一般认为,诗与政治 的课题引起人们的关注始于近

3、代。但在中国诗史上,这却是自古以来诗学上最为关切的问 题之一。并且其中表现的诗与政治的关联,综合包括理念与实践两个层次,而其传统 又一直延续到今天一一这都是无与类比的特殊情况。”(摘编自邵毅平诗歌:智慧的水珠)材料二:唐代诗歌与政治的关系,体现出某种带规律性的表征。中国诗史上的一些高潮期,也 莫不有它独特的政治背景。战国时,楚面临强秦的威胁,进步爱国力量与腐朽卖国势力的 斗争,推动屈原的创作,而屈原所经历的高层政治体验,则赋予他崇高的历史使命感和献 身精神。建安时期,曹操政治集团以其进步的政治路线和“唯才是举”的用人方式,把因 党锢之祸被压抑冷落的土人,重新推向政治舞台,激起强烈的功业思想和英

4、雄意识。“雅好 慷慨”的建安诗歌,正是得力于这种正面推动。继唐诗而起的宋诗,发展到北宋中叶,又 出现一个繁荣的局面。而其时从仁宗朝庆历新政,一直到神宗朝王安石变法前后,王朝内 部政治斗争的焦点,是要克服“累世因循末俗之弊”,挽救长期和平发展中潜伏的危机。诗 歌界欧、王、苏、黄等大家,都是在一连串起伏动荡的政治变革中卷入得很深的人物。考察诗歌高潮来自政治的推动力,有助于进一步探索文学繁荣发展所需的社会条件。 作为中国封建时代正统文学样式的诗歌,它注定要与封建政治发生密切联系。政治影响诗 自率兵会聚陈州,在西华打败黄巢的将领黄邺,黄巢才解围离去。梁太祖进入陈州,赵擘 兄弟在马前迎接拜见,十分恭敬。

5、但赵擎暗中明白梁太祖必成大事,于是俯首屈心,作依 托于他的打算。因为梁援救自己的恩德,为梁太祖修建祠庙,早晚参拜。让自己的儿子赵 岩娶梁太祖的女儿,这就是长乐公主。黄巢离去后,秦宗权又在淮西作乱,攻陷周围二十 多个州,而陈州距离蔡州最近,赵整兄弟奋力抵御,最终不能攻下。后来黄巢、秦宗权都 战败而死,唐昭宗就以陈州为忠武军,拜赵擎为节度使。赵擎患病后,就让位给弟弟赵昶, 几个月后死去。(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初冬从父老饮村酒有作陆游父老招呼共一觞,岁犹中熟有余粮。养花漫漫浑如雪,豆荚离离未著霜。山路猎归收兔网,水滨农隙架鱼梁。醉看四海何曾窄闺,

6、且复相扶醉夕阳。注作者自注:苏子美诗云,”吁嗟四海窄”。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初冬季节,诗人与父老乡亲畅饮村酒,于是写下此诗记叙当时的情景。B.年成丰饶,家有余粮,在一片喜悦气氛中,乡亲们招呼诗人一起饮酒。C.养花盛开,像雪花般白茫茫一片;豆荚未经霜打,却已经稀疏、零落。D.猎人收网归家,农人在水滨架起鱼梁,这些描写使诗歌充满乡野情趣。【答案】C【解析】C. “稀疏、零落”错误,原文是“离离”即繁多的样子。故选C。16 .尾联使用了两个“醉”,有何含意?请简要赏析。【答案】第一个“醉”,指醉酒;第二个“醉”指陶醉。醉酒后看辽阔的天下,乡亲们相亲 相爱一起陶醉在夕

7、阳美景之中,表达了诗人在乡村生活的闲适和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解析】本题要求赏析尾联中的两个“醉”字,先分别进行分析,主要分析各自的含义, 再综合两个字分析其表达的情感、效果等。第一个“醉”,结合“醉看四海何曾窄”理解,“四海”指天下,“何曾窄”指天下辽阔。 扣住“畅饮村酒而醉” “深厚情谊”等关键词分析即可。第二个“醉”,结合“且复相扶醉夕阳”理解,“相扶”指乡亲们之间的情谊。扣住“陶 醉于夕阳美景”“夕阳中与父老乡亲再次畅饮”“欢快、闲适”等关键词分析即可。(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针对“用人纳谏”,提出了 “策

8、略,这也成为初唐的治国方略,为“贞观之治”打下了基础。(2)琵琶行中,诗人生动地描绘了琵琶女弹奏乐曲时旋律的变化,用“ 形容曲调的婉转流利,用“”形容弦声愈来愈低沉,以至停顿。(3)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 一句写两人阴阳相隔时间之 长,” 一句又表现了距离之远。【答案】(1)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2)间关莺语花底滑 冰泉冷涩弦凝绝(3)十年生死两茫茫 千里孤坟【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重点字的写法,“简”“善”“莺”“涩”“凝”“茫”“孤二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语言文字运用I (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2021年8月,美

9、军在喀布尔无人机袭击行动中误杀了 10名阿富汗平民,美国空军“监 察长”却称此行为未违反包括战争法在内的任何法律,没有人要对此负责。美国一直宣称 最为重视民主和人权,如果诚如其所言,就不该 阿富汗人的生命和人权。而现在这10名阿宫汗平民白白丧生,美国却,这与其标榜的尊重民主、保护人权的理念,又一次暴露了美方在人权习题上的傲慢虚伪和双重标准。美方的调查结果是对3200多 万饱受战火蹂蹒的阿富汗民众五冷酷无情的“判决”。事实上,在过去20年间,美国发动 的阿富汗战争等军事行动已造成超过80万人死亡,其中平民约33. 5万。国际社会迄今未 看到美国对此进行调查,史无人为此承担责任,这是国际人权史上无

10、法抹去的污点。美方 应彻底纠正打看民主、人权旗号 于涉他国内政的做法,()o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漠视百般推脱南辕北辙任意 B.漠视强词夺理背道而驰肆意 C.忽视百般推脱背道而驰任意 D.忽视强词夺理南辕北辙肆意【答案】b【解析】漠视:冷淡地对待;不在意。忽视:不注意;不重视。百般推脱:想尽或用尽一 切方法推卸。强词夺理:本来没有道理,硬说成有道理。南辕北辙: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 背道而驰:朝着相反的方向走,比喻方向、目标完全相反。任意:没有拘束,不加限制, 爱怎么样就怎么样;没有任何条件的。肆意:不顾一切由着自己的性子。19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

11、,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人权,防止侵犯人权的事件再次发生,切实尊重和保护人权 B.切实尊重和保护人权,防止侵犯人权的事件再次发生,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人权 C.切实尊重和保护人权,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人权,防止侵犯人权的事件再次发生 D.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人权,切实尊重和保护人权,防止侵犯人权的事件再次发生 【答案】c20 .请简要分析材料是如何使用归谬法(反证法)来驳斥美国宣称重视人权的。(5分) 【答案】先提出美国重视人权的假定,然后推出美国应该重视阿富汗人的生命和人权的结果,最后以美国杀害阿富汗平民的事实否定了美国重视人权的假定。(答出一个要点得1分

12、,答出两个要点得3分,答出三个要点得5分。若有其他答案,只 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二)语言文字运用n (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以色列研究人员通过斑马鱼实验有了一个发现,朝着解开“”这个谜团更近了 一步。当我们醒着的时候, ,保持清醒的时间越长,这种压力就越大。在醒着的几个小时里,紫外线、神经元活动、辐射、氧化应激等因素会造成神经元中 的DNA持续损伤。当DNA损伤的积累达到最大阈值,稳态睡眠压力便增加到了触发睡眠的 冲动。随后的睡眠促进了 DNA修复,从而减少了 DNA损伤。研究发现,PARP1蛋白是DNA 损伤修复系统的一部分,是最先做出快速反应的蛋白之

13、一。它可标记细胞中DNA的损伤位 置,并“招募”所有相关系统来清除DNA损伤。研究还发现,至少需要睡6小时才能减少稳态睡眠压力并斑马鱼睡眠时的神 经活动特征与人类相似,是研究睡眠的对象。同样的实验结果也在小鼠身上得到了验证。 未来的相关研究将能拓展到更多其他动物乃至人类。 2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2个字。【答案】人为什么要睡眠体内的稳态睡眠压力会增加修复DNA损伤【解析】第一空:结合下文“当我们醒着的时候保持清醒的时间越长,这种压力就越 大”可知清醒时间越长,压力就越大,所以我们需要睡眠,这个谜团应该是:人为什么要 睡眠。

14、第二空:结合后文”当DNA损伤的积累达到最大阈值,稳态睡眠压力便增加到了触发睡 眠的冲动”可知“这种压力”是指“体内的稳态睡眠压力”,根据“保持清醒的时间越长, 这种压力就越大”可知清醒时体内的稳态睡眠压力会增加。可以填:体内的稳态睡眠压力 会增加。第三空:结合前文”随后的睡眠促进了 DNA修复,从而减少了 DNA损伤并招募, 所有相关系统来清除DNA损伤”可知睡眠能修复DNA损伤,可以填:修复DNA损伤。22 .第三段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除,为什么?请简要说明理由。【答案】不能删除。“也”表示并列关系,说明睡眠研究实验的拓展与成功。“将能”表示 未然,既照应句首的“未来”,又表达了对未来相关研

15、究的期许。“乃至”表示递进关系, 既表明相关研究的进一步拓展,并暗示其研究的终极目标。【解析】不能删除。根据语境“斑马鱼睡眠时的神经活动特征与人类相似,是研究睡眠的 对象。同样的实验结果在小鼠身上得到了验证”,斑马鱼睡眠研究与小鼠睡眠研究是并 列关系,用表示并列关系的“也。说明睡眠研究实验的拓展与成功。“也”,单用或叠用, 强调两事并列或对等。根据语境”未来的相关研究拓展到更多其他动物人类”,讲的是对未来相关研 究的展望和期许,用表示未然的“将能”能很好得照应时态,表达作者的观点态度。“将能” 带有预估,预测的意思。根据语境“拓展到更多其他动物人类”,表明相关研究的进一步拓展领域,而且最 终是

16、要拓展到人类,前后是递进关系,用表示递进关系的“乃至”。“乃至”,甚至;以至于。 四、写作(60分)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新华社曾用“或可自赏,莫付流觞来评价某女诗人的诗歌,意为有些作品自己欣赏 就好,但不要公之于世。由此我们联想到书画界用注射器“射画”的书画作品、影视界”手 撕鬼子”“石头砸飞机”的抗日神剧等现象。创造不是乱造,艺术作品要体现真、善、美, 并协调好三者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给大众以审美的愉悦。以上论述不仅对艺术,也对生活的其他方面带来启示,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 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

17、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略【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材料围绕“艺术创作目的、规律和体现的价值”等关键词引导我们思考文化圈的怪现象, 树立正确的创作观、审美观和价值观。材料中第一句话”或可自赏,莫付流觞”,意为你自己觉得好就自我欣赏好了,切莫将其展 示于“曲水流觞”那种场合去,这里的“曲水流觞”出自于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后发展 为文人雅士共聚一堂吟诗作赋时的一种娱乐形式。第二句话顺着前一句引出书画界和影视 剧领域某些创作呈现出的怪现象,用注射器画画,抗日神剧等令观众瞠目结舌的表现。第 三句话对上述现象给出定论一一“乱造”,同时也指出艺术创作应该坚持的基本

18、原则和目的。 我们说艺术审美是感受、领悟客观事物或现象本身所呈现的美,目的是通过艺术的形式带 给受众以美的享受,净化人心,提升大众的感受美、体验美的思想境界。但是艺术创作中 也有审丑,比如雨果巴黎圣母院中的丑人之王一一卡西莫多,波德莱尔的恶之花 等艺术经典形象和作品,但是“审丑”并不代表着虚假,低俗,反而“审丑”的最终目的 是回归美好。在现代社会复杂背景下,人们越来越急功近利,为了博取眼球和关注度,出 现大量低俗“审丑”作品,甚至受到部分年轻人追捧,这种艺术创作现象和畸形的审丑心 理给社会带来恶劣的影响。考生在写作时第一要明确自己面对这些反常的文化和社会现象应该有态度,坚持正确、正 面和理性的

19、态度进行艺术的创作,坚持批判的眼光和拿来主义的态度审视光怪陆离的潮流。 第二是在题材选择上,注意要结合具体的事例证明文章的观点。如学习生活中,遇到不合 常理的问题,运用自己的头脑分析研究而不要随波逐流,所谓追赶时髦最后都沦为历史的 垃圾,只有经过时间考验的真理才值得我们为之欢呼。家庭里我们渴望父母理解年轻的心 灵对新鲜事物的激动,但是也要以长辈能接受的方式与其沟通,切不可走极端,在真诚、 友好和讲究协商技巧的前提下实现与亲友和长辈的良性互动。走出校园和家庭,面对违背 常识和真善美的问题,我们更要用正确的价值观武装自己,坚定信仰,践行新时代青年人 要健康成长的责任总之,要凝神聚焦在一个问题上,集

20、中笔墨,不泛化,不抽象,注 意点不是一个艺术作品、一个具体的问题,既要观点明确,又要论证合理,所谈问题切题, 结论立意和境界高。参考立意:1 .艺术创作坚持真、善、美的原则。2 .“审丑”也是为了回归美好。3 .青春期容易走极端,审视自我,更好的发展自我。4 .重建我们时代的美学品格。5 .艺术美要建立在真与善的基础上。人创作,可以有四种情况:(一)挤占了诗人创作的时间和精力;(二)给诗人以正面鼓舞 或推动:(三)打击压抑,导致怨琲;(四)诗人被迫害致死,或彻底沉默。(一)和(四) 两种情况只能使创作受损。(二)和(三)两种情况虽有分别,但对于某些诗人,又常常集 于一身。如李白、杜甫之入宫廷,

21、便是始而受激励,继而遭压抑。一般说来,封建时代的土人,总是先由政治给予某种参与的机会,在参与中有所不遂, 才会引起怨俳。导致“长吟哦”的“起且僵”(崛起而后困顿),“起”往往在先,由政治直 接给予拨动,“僵”伴随于后。“起”与“僵”或是单纯从某一侧面作用于诗歌创作,或是 交糅在一起,产生更复杂的影响;或是比较直接地表现为正值,或是要经过创作活动的一 番消化转换,才表现为积极有益的效应。能够给诗歌创作以强大推动的政治,不在于它有 多么清明或稳定,而在于它要能强烈地牵动人心,让人不断地感奋起来,发之于吟咏。封 建王朝初期,一般号称盛世,而文学人才可能尚未积累到最丰沛的程度。同时稳定和繁荣 不免缓解

22、了土人要求干政的迫切感,诗歌颂美居多,缺乏对政治的深刻介入,艺术上也缺 乏由深广内容带来的要求变革创新的推动力量。封建王朝末世,往往陷入大动乱,斗争残 酷,兵祸连结,文教停顿,人才短缺,土人对世乱恐惧回避,诗歌也相应衰敞。东汉末(灵 帝朝)、隋末、唐末的情况大体如此。一般性地排除了王朝开国期和衰乱期,再结合诗歌史 上几个兴盛阶段来看,中国诗歌高潮,总是出现在社会政治比较有活力,能够吸引人才, 并多方面推动土人为较高理想积极追求的时期,而盛唐则是演出了中国历史上这种时期的 最为辉煌的一幕。(摘编自余恕诫唐诗风貌)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文化只相信人而不相信神

23、,使得协调群体中的人际关系成了中国文化中最重要的大 事,协调人神关系则不重要。B.文学人才在封建王朝初期一般未积累到最充足程度,同时因时代稳定、社会繁荣,土人 参与政治的愿望也不够强烈。C.建安时期,因曹操政治集团的推动,受党锢之祸打击的土人得以重新走上政治舞台,他 们满怀功业思想和英雄意识。D.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意在克服各种弊端、挽救潜在危机,当时的几位诗坛大家都深 深卷入激烈的政治变革之中。【答案】A【解析】A. “协调人神关系则不重要”错误。原文“协调诸如此类的问题,便是政治的任 务。既然中国文化不相信神而只相信人,那么在中国文化中头等重要的大事,便自然是协 调群体之中的人际关系,而

24、不是天人之际的人神关系了”可知头等大事是协调人际关系, 但不代表协调人神关系不重要。故选A。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战国时期出现了屈原这样的大诗人,这与楚国当时复杂的政治形势有很大关系。B.封建王朝末世往往天下大乱,这不只是对诗歌发展不利,对文化事业也是灾难。C.诗歌虽与政治有密切的关系,但仍然可以抒发个人情感,这是由其本质决定的。D.政治的本质在于协调人际关系,因此应尽最大可能维护各个体、各集团的利益。【答案】D【解析】D. “因此应尽最大可能维护各个体、各集团的利益”错误。原文“政治的本质, 说到底就是协调群体之中的人际关系(这里的人际关系的概念是广义的,既指个人与

25、 个人之间的关系,也指集团与集团之间的关系)。人是社会性的存在,而不是孤立的存在。 人与人之间既需相互依靠,又有利害冲突。协调诸如此类的问题,便是政治的任务”可知, 政治的本质,说到底就是协调群体之中的人际关系,这是政治任务,并无说这样就需要尽 可能维护个体、集团的利益。故选D。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诗与政治关系密切”观点的一项是()A.论语雍也:“(子)曰:“求也艺,于从政乎何有?”B.孔颖达毛诗正义序:“感天地,动鬼神,莫近于诗。” C.元结主张诗歌应该“极帝王理乱之道,系古人规讽之流”。D.陆游作雪寒甚有赋:“老人别有超然处,一首清诗信笔成。”【答案】C【解析】A.是孔子对

26、冉有的评价,认为他多才多艺,从政没有困难。此句在说从政的条件。 B.讲诗歌富有表现力,突出其抒情功能。此句没有提及诗与政治的联系。C.讲元结的诗歌改革主张,认为诗要有资于治道,要恢复古人“风雅”传统。此句最适合 做论据支撑“诗与政治关系密切”的观点。D.讲陆游老年时超然物外,信笔写诗,清新秀丽。此句在说诗人年老时超然看世界的态度。 故选C。4.白居易主张:“立采诗之官,开讽刺之道,察其得失之政,通其上下之情。”请结合材料 一谈谈你对此主张的理解。【答案】材料一认为诗歌与政治密切相关,白居易主张诗歌在社会生活中要发挥“补察 时政”“泄导人情”的作用,突出诗歌的政治功能;诗与政治的关联,包括理念与

27、实践两个层次,白居易主张朝廷设置采诗官采集诗歌, 建言时政,反馈民情,体现了诗歌参与政治的实践性。【解析】白居易此句强调诗歌在社会生活中发挥“补察时政” “泄导人情”的积极作用。原文“政治的本质,说到底就是协调群体之中的人际关系”“在中国文学的各种体裁中, 诗歌是最早被要求与政治发生密切关系的文体。根据传统的文学观点,诗歌虽然就其本质 而言是抒发个人感情的,但因为个人是生活于群体之中的,而政治的作用也无非就是协调 群体之中的人际关系,因而诗歌与政治自然而然地就发生了密切的关系”,可知政治的本质 是协调人际关系,政治的作用亦然这就与诗歌发生着密切的关系,因此这一观点与“通其 上下之情”有关。原文

28、”类似中国诗歌与政治的这种密切关系,在其他诗歌传统中是非常罕见的,可以说 是中国诗歌的基本特征之一;但在中国诗史上,这却是自古以来诗学上最为关切的问题之 一。并且其中表现的诗与政治的关联,综合包括理念与实践两个层次,而其传统又一 直延续到今天一一这都是无与类比的特殊情况”诗歌与政治密切相关,故可证明“察其得 失之政”。5,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高潮期”是如何出现的?请根据材料概括说明。【答案】有独特的政治背景(政治成为诗歌创作的推动力),中国诗史上的高潮期常常出 现在政治纷争或政治变革的历史时期;诗人有切身的政治遭遇,诗人往往先得到政治的激励,继而遭到压抑,引起强烈怨俳; 有强烈的政治牵动,中

29、国诗歌高潮,总是出现在社会政治活力期,政治吸引人才,推动 人才进取。【解析】由材料二可知,无论是屈原、曹操政治集团,还是建安诗歌、王安石变法,这都 与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有很大的关系,这造就了当时诗人的创作。同样,诗歌界欧、王、 苏、黄等大家,都是在一连串起伏动荡的政治变革中卷入得很深的人物。可知诗歌创作的 “高潮期”与它独特的政治背景有关。由材料二”考察诗歌高潮来自政治的推动力,有助于进一步探索文学繁荣发展所需的社 会条件。作为中国封建时代正统文学样式的诗歌,它注定要与封建政治发生密切联系。政 治影响于诗人创作,李白、杜甫之入宫廷,便是始而受激励,继而遭压抑”可知诗歌创作 的“高潮期”与政治的

30、推动力有很大的关系。由材料二“一般性地排除了王朝开国期和衰乱期,再结合诗歌史上几个兴盛阶段来看, 中国诗歌高潮,总是出现在社会政治比较有活力,能够吸引人才,并多方面推动士人为较 高理想积极追求的时期,而盛唐则是演出了中国历史上这种时期的最为辉煌的一幕”可知 诗歌创作的“高潮期”与政治的活力性有关。(-)现代文阅读H (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文本一:马阿来(1)马!对于一个藏族人来说,可是有着酒一样效力的动物。(2)我已经两年多没有跨上过马背了。现在,一看到它们的影子出没在金色桦树掩映的路上, 潜伏在身上的全部关于这种善于驰骋的动物的感觉一下子就复活了。那种强健动物

31、才有的 腥膻味,蹄声在寂静中震荡,波浪一般的起伏,和大地一起扑面而来的凤,这一切就是马。 (3)马们一匹匹从山上下来。可那是什么样的一群马呀!矮小,毛色驳杂,了无生气。(4)我们上了马。马队主人没有马骑,那一头乱发的脑袋在我膝盖那个高度起起落落。我问 刚才他把马叫什么?他说,牲口。这个回答使我高兴。我胯下的不是马,而是另一种东西。(5)马所以是马,就是因为在食物方面有希自己特别的讲究。在这一点上,马和鹿一样,总 是要寻找最鲜嫩的草和最洁净的水,所以它们总是在黎明时出现在牧场上,寻食带露的青 草。故乡一个高僧在诗中把这两者并称为“星空下洁净的动物”。我们在一块草地上下了马, 吃干粮。这些牲口松了

32、缰绳也不走开去寻找自由和水草,而是一下就把那长长的脸仲到你 面前,鼻翼翕动着,呼呼地往你身上喷着热气,那样的驯顺,就是为了吃一点机器制造出 来的东西。我的那一匹,就从我手上,仲出舌头来,把一包方便面、一个夹肉面包卷到口 里吃进肚子里去了。(6)半夜里醒来,先是看见星星,然后是高崖上突然断裂的一道冰川,齐齐的断口在那里闪 着幽幽的寒光。月光照在地上,那些马一匹匹站在月光下。因为我是躺着的,所以,它们 的身躯在我眼里显得很高大。那些简陋的鞍具也卸下来了。月光不论多么明亮,都是一种 夜晚的光芒,恰好掩去了眼前物体上容易叫人挑剔的细节,剩下一个粗略的轮廓。这样的 因造成了一个果:牲口重新成了法国人布封

33、在书中赞誉过的、符合我们的经验与期望的马 了。(7)布封说:“它们只是豪迈而狂野。”(8)在这样的一个寒夜里,它们的行走是那么轻捷,轻轻一跃,就上了春天的融雪水冲刷出 的那些堤岸,而林子里任何一点细小的峋动,都会立即叫它们的耳朵和尾巴陡然一下竖立 起来。我的那匹马向着我走了过未,鼻子喷着热气。它内在的禀性仍然是一匹马:渴望和 自己的骑手建立情感。它嫌舔我左手,又去娇右手。我空着的那只手并没有缩回被子里, 抚摸看它那张长脸上的额头中央。这样的抚摸会使一匹好马懂得,它的骑手不是冷漠的家 伙。(9;)我们的谚语说:人是伙伴而不是君王。(10)过去我所知的马是黄河上游草原上的河曲名马,那些马总是引起我

34、歌唱的欲望。今天, 一匹山地马和它的一群同伴,也引起了我的这种欲望。(11)第二天骑涉过一个海子,同行的朋友把这个过程完整地拍了下来。休息的时候,我从 监视器里看那个长长的镜头。一到电视画面里,那匹马在外形上就成一匹真的马了。我看 见它驮着我涉入湖水,越来越深,最后在水中浮起来,慢慢地到了对岸。然后扬起前蹄, 身子一纵,上了半人高的湖岸。它驮着我,在一个孕雪的下午,在弯曲的湖岸上飞跑起来; 从一段枯木上跃过,那么轻捷、灵敏。于是,我在它背上所有的感觉都复活了。(12)顶着刺眼的阳光,给马备上鞍子,再在鞍子上捆好我们带来的所有东西。这一来,它 们又不像是马,而像是牲口了。它们短小的四肢都深深地没

35、入了雪里,它们窄窄的胸膛推 开积雪,开出了一条道路。马的主人说,以前,有人从别的地方买来过名马,但在崎呕的 山路上,在这样的大雪里,不是跌残就是摔死了,那些神气十足的马在我们这里没有用处, 而这些牲口,命贱,像是使不坏的东西。(13)这些矮小、坚忍的山地马,又摇响了脖子上的铃传,驮着我们上路了。这时,有人发 现,骑这些马根本不必要用手去提着缰绳,它们自会顺着熟悉的道路往前走,不需要人来 告诉它行走的方向。我禁不住想这些马确实该有另一个名字,就叫牲口。(14)这些牲口这样走希,我们就成了货物,没有生命的东西,从一个地方被运到另一个地 方。事实正是如此。是的,在我的家乡,这样的搬运工作不劳马做,几

36、头耗牛就可以了。 (15)在我的美感中,马是风暴,是闪电,牛才是这样百折不挠的坚忍绵长。人总是这样的: 不否认生活中需要牛,但总认为作为一个个体,自己更加适合美丽的、矫健的马。更主要 是认为,这样的劳役对于马是不适合的。我不能使它们完全变回去,恢复马的一切天性了。 我相信,它们的祖先也是从草原上来的。它们是沦落了的一群,在传递血脉的同时,传递 了它们对于山地的适应使高大的身躯日斩矮小,来对付复杂的坎河。这原本无可厚非。但它们同时传递了认命的悲哀,逆来顺受,荡尽了英雄气息,而沦落为这样的一群。 是的,它们只好叫作牲口了,因为它们已经没有了马的灵魂。没有想到人在社会里,从遗 传,从四周环境不断得到

37、的沦入平凡、甘于平凡的指令,不断丧失个性的过程早就在生物 界演示过了。(16)这个世界正在把一切沦于平凡。文本二:在阿来的散文中,言说主体的身份影响着他散文的述说视角。不同的社会身份让阿来 看到不同的社会、自然景观。整体来看,阿来的散文大致有这样三重述说视角:藏族人视 角,知识分子视角,人类视角。(摘编自冯茂桐阿来散文的艺术特色)6 .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篇扣题,点明在藏族人心中马就像酒一样能够让人激情彰湃,以此强调马的重要, 寄寓着作者深厚的情感。8 .夜里宿营时,“我广的马过来亲近“我”,“我”也给予积极的回应,很好地诠释了 “人 是伙伴而不是君王”

38、的谚语。C. “牲口”命贱却使不坏,名马虽神气十足在山地却没有用处,作者在理性审视山地马的 同时也对名马进行了批判。D.山地马不需驾驭即可自行前进,这使作者感觉自己成为没有生命的货物,失去了作为一 名骑手策马驰骋的豪迈感。.【答案】c【解析】“也对名马进行了批判”错。7 .下列对文本一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本第(6)段的描写富有特色,冰川的寒光和皎洁的月光从正面衬托出山地马的高大,简 陋的鞍具从反面衬托出山地马的不凡。8 .文本分别用“马”和“牲口”来指称山地马,但是这两种称谓在表达涵义上却有很大的 差别,传达出作者不同的感情和态度。C.眼前所见的山地马属于实写,心目

39、中理想的马则屁于虚写,虚实有机结合,两种马互为 衬托,丰富了形象,拓展了文章内涵。D.文本将生动的描写、丰富的想象、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议论融为一体,表现了作者浓郁 的人文情怀,体现出作者独特的文风。【答案】A【解析】“正面衬托”和“反面衬托”错。8作者对山地马的情感态度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请结合文本概括说明。(4分)【答案】失望,初见时的山地马体形矮小,毛色驳杂,了无生气,不讲究食物,有违于 作者心目中马的形象;(1分)亲近,月光下的山地马形象高大,反应警觉,主动靠拢,符合作者的经验与期望;(1分)接受,驮“我”涉水时山地马轻捷灵敏,得到作者的认同;(1分)叹惜,驮着货物的山地马逆来顺受,丧

40、失灵魂,沦落成牲口,引发作者感慨。(1分)(意思答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 情给分。)9 .文本二提到的阿来散文的“三重述说视角”在文本一中是如何体现的? (6分)【答案】藏族人视角:马是骑手的伙伴,应该在草原上轻捷灵敏地自由驰骋,对马的感 性认知和深厚情感来源于藏族人的特定身份和经历经验。(2分)知识分子视角:山地马竟然沦落成牲口,这种异化引发的悲哀之感突破了常人实用主义 的认知界限,具有理想化色彩。(2分)人类视角:丧失个性、沦入平凡、甘于平凡,这种病态不仅存在于生物界,人类社会也 是如此,体现了对生命状态的深度思考。(2分)(意思答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也

41、可酌情给 分O)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赵整,其先青州人也。颦幼与群儿戏道中,部分行伍,指顾如将帅,虽诸大儿皆听其 节度,其父叔文见之,惊曰:“大吾门者,此儿也!”及壮,善用弓剑,为人勇果,重气义, 刺史闻其材,召置麾下。累迁忠武军马步军都虞候。王仙芝寇河南,陷汝州,将犯东都, 举引兵击败之,仙芝乃南去。已而黄巢起,所在州县,往往陷贼。陈州豪杰数百人,相与诣忠武军,求得擘为刺史以自保,忠武军表簟陈州刺史。已而巢陷长安,聚语诸将吏日:“以 *吾计,巢若不为长安市人所诛,必驱其众东走,吾州适当其冲矣! ”乃治城池为守备,迁民

42、六十里内者皆入城中,选其子弟,配以兵甲,以其弟昶、诩为将。巢败,果东走,先遣孟 楷据项城,昶击破之,执楷以归。既而秦宗权以蔡州附巢,巢势甚盛,乃悉众围擘。陈人 恐,擎语其下日:“吾家三世陈将,必能保此。尔曹男子,当于死中求生,建功立业,未必 不因此时。”陈人皆踊跃。巢栅城北三里为八仙营,起宫阙,置百官,聚粮饷,欲以久弊之, 其兵号二十万。陈人旧有巨弩数百皆废坏后生弩工皆不识其器诩创意理之弩矢激五百步人 马皆洞以故巢不敢近围凡三百日,擘食将尽,乃乞兵于梁。梁太祖与李克用皆自将会陈,X*ZZZKZ/Z/V/XXk/ZZZXZZXZVZZZZZZkZZZZZSZZ击败巢将黄邺于西华,巢乃解围去。梁太

43、祖入陈州,擘兄弟迎谒马首甚恭。然颦阴识太祖必成大事,乃降心屈迹,为自托之计。以梁援已恩,为太祖立生祠,朝夕拜谒。以其子岩 尚太祖女,是谓长乐公主。黄巢已去,秦宗权复乱淮西,陷旁二十余州,而陈去蔡最近, 擘兄弟力拒之,卒不能下。后巢、宗权皆败死,唐昭宗即以陈州为忠武军,拜颦节度使。 整已病,乃以位与其弟昶,后数月卒。(节选自新五代史卷四十二)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陈人旧有巨弩数百/皆废坏后/生弩工皆不识其器/诩创意理之/弩矢激五百步/人马皆洞 /以故巢不敢近/B.陈人旧有巨弩数百/皆废坏/后生弩工皆不识其器/诩创意理之/弩矢激五百步人马/皆洞 /以故巢不敢近/C

44、.陈人旧有巨弩数百/皆废坏/后生弩工皆不识其/器诩创意理之/弩矢激五百步/人马皆洞 /以故巢不敢近/D.陈人旧有巨弩数百/皆废坏/后生弩工皆不识其器/诩创意理之/弩矢激五百步/人马皆洞 /以故巢不敢近/【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陈州人过去有几百张大弩,都废坏了,年轻的弩工都不认识这些武器。赵诩设 计修复它们,弩箭远射五百步,人马都被射穿,因此黄巢不敢逼近。“后生”指年轻的弩工,是完整的短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识”和“其器”构成动宾结构,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人马”是“皆洞”的主语,意思是人马都被射穿,之前应断开,排除B;故选D。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

45、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东都,就是下文提到的长安,唐朝尊崇长安为上京、尊崇洛阳为神都,也就是东都和西 都。B.表,封建社会下臣对皇帝有所陈述、请求、建议时用的一种文体。文中指忠武军上奏朝 廷。C.生祠,是为活着的人建立的祠庙,加以奉祀,表示感恩与纪念,这是古代的一种信仰民 俗。D.节度使,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因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用来节制调度而得 名。【答案】A【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A. “东都,就是下文提到的长安”错误,唐朝时东都是洛阳,西都是长安。故选A。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赵擘从小就表现出领导

46、才能与组织能力,和邻居小孩玩游戏,能像将帅指挥军队一样指 挥部署,即使大孩子也听他的。B.赵瞿富有远见,对形势判断精准,他预言黄巢如果不被长安的百姓诛杀,就一定会率领 残余势力向东逃离东犯陈州。C.赵擘善于打仗,在担任陈州刺史期间兵少力微,却积极应对,先后击败来犯的王仙芝、 孟楷、黄巢,深得百姓的信任。D.赵举在战争结束后,感激梁太祖援救自己的恩德,为他修建祠庙,早晚参拜。他还和朱 温结成儿女亲家。【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 “在担任陈州刺史期间兵少力微,却积极应对,先后击败来犯的王仙芝、孟楷、黄巢” 错误,依据原文“累迁忠武军马步军都虞候。王仙芝寇河南,陷汝州,将

47、犯东都,擘引兵 击败之,仙芝乃南去。已而黄巢起,所在州县,往往陷贼。陈州豪杰数百人,相与诣忠武 军,求得擎为刺史以自保,忠武军表擘陈州刺史”可知击败来犯的王仙芝是在担任忠武军 马步军都虞候的时候,并不是在担任陈州刺史之时。故选C。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巢败,果东走,先遣孟楷据项城,昶击破之,执楷以归。(2)然颦阴识太祖必成大事,乃降心屈迹,为自托之计。【答案】(1)黄巢失败,果然向东逃跑,先派孟楷占据项城,赵昶攻破项城,抓获孟楷归 来。(2)但赵整暗中明白梁太祖必成大事,于是俯首屈心,作依托于他的打算。【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东”,名词作状语,向东;“据”,占据;“破”,攻破;“执”,抓获。(2)“阴”,暗中;“降心”,平抑心气;“屈迹”,屈身;“为”,作;“计”,打算。14 .为抵御黄巢东犯陈州,赵举做了哪些准备工作?请简要说明。【答案】整治城池;把方圆六十里之内的老百姓强行迁到城里;招兵买马;让其弟赵昶、 赵翊,加强战备,守卫陈州;修复兵器。【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依据“乃治城池为守备”可知为抵御黄巢东犯陈州,赵擘整治城池以作防守准备;依据“迁民六十里内者皆入城中”可知他把六十里以内的百姓都迁移到城中;依据“选其子弟,配以兵甲”可知他挑选他们的子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