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第一单元第1讲“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三第一单元第1讲“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ppt(3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考纲解读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高考大纲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宋明理学分析解读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既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也极大影响了东亚和东南亚思想文化的发展,成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中,既要了解儒家思想的产生,发展和演变的历史进程及其特征,也要了解其他学派思想对其演变和发展的影响,并能从历史背景和现实影响的角度,分析其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尤其要学会与当代社会灵活联系。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命题规律1.考查内容:本专题重点考查考点有“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和宋明理学”、“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近年来关于本专
2、题的考查达40 余次,2012 年考查11 次。其中后两点是考查的重点。如2012 年课标全国卷第27题、2012年广东文综第14题等。2.题型赋分:本专题考点的常见题型是选择题,如2012 年山东文综第9 题。非选择题的考查量加大,每道题约10 分左右,如2012 年北京文综第37(1)题,6 分;2012 年天津文综第12 题,19 分。3.能力层次:本专题对能力的考查以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为主。试题难度较大,尤其是非选择题。如2012 年浙江文综第38 题、2012 年北京文综第37(1)题等。命题趋势1.热点预测:2013 年的高考中,命题的重点仍会集中在明清
3、时期的儒家思想,考查的题型与角度变化不会太大。注意不同时期儒学的新发展和特点或成为新的考查方向。侧重考查全球化,分值基本稳定,题型仍以选择题为主。2.趋势分析:2013 年的高考在本专题中可能会对宋明理学进行深层次的分析。4.考查方式:多采用新材料、注重思想特征与时代背景的考查,既注重儒家思想纵向发展的线索,又注重与不同时期西方思想的横向比较。如2012 年天津文综第12 题,浙江文综第38 题。方法技巧1、本专题涉及很多概念,学习过程中注意多比较,加深理解。派别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代表 二程 朱熹 陆九渊 王守仁主张哲学“理”是世界的本源,是天下万物都要遵循的普遍原则伦理“理”体现在社会上是
4、儒家道德伦理,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存在“理”存在于客观事物中“心”是天地万物的渊源方法“格物致知”的方法去体会、贯通“理”求“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地位 发展理学 理学的集大成者 开创心学 心学的集大成者明初取得统治地位 未取得统治地位2、抓住“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这一主线,把握儒家思想发展演变的阶段特点并能够分析原因。特别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西汉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宋代程朱理学,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这四个阶段的思想。4、采用图示法掌握历史知识、形成本专题知识结构。3、注意横向对比。如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与古希腊人文主义、中国明朝王阳明心学与西方的文艺复兴、中国明清启
5、蒙思想与西方的启蒙思想等。春秋战国西汉时期隋唐时期两宋时期明清时期王阳明心学儒家思想的活跃走向活跃百家争鸣董仲舒新儒学三教合一程朱理学确立正统地位进一步改造转型与成熟儒学创立于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一单元知识点一“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1)时代背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2)阶级关系:士在社会生活中活跃起来,受到个诸侯国统 治者的重用。(3)教育学术:出现了私人讲学,平民百姓也开始接受教育。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1.背景(1)道家:老子和庄子。(2)儒家:孔子、孟子和荀子。(3)墨家:墨子。(4)法家:韩非子。4.特点:互相诘难、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逐
6、步形成中国传统文化体系。5.意义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2.宗旨:传播文化,发展学术。3.代表二.孔子和早期儒学1春秋时期的孔子创立(1)思想主张核心思想:“仁”,就是爱人,要做到待人宽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政治思想:“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主张“克己复礼”。教育思想:首创私人讲学,主张“有教无类”,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2)历史贡献:创立儒家学派。问题探究1:为什么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提示:(1)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准
7、则。(2)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 多年的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3)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问题探究2:孔子的思想是如何体现人文精神的?提示:(1)“仁”的思想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为提倡人文精神提供宽松的社会环境。(2)“礼”强调社会成员承担相应权利和义务,有利于培养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3)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优先考虑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渗透以人为本的理念。(4)“有教无类”等教育主张,保证了教育发展,推动了社会成员素质的提高。思维升华:学习中要特别注意孔孟儒家思想中的“民本”思想与现代民主的本质是不同的。古代儒家思想中的“民本”思
8、想是以维护“君”为中心,绝无现代民主思想意识,同时也要注意荀子思想的特点是综合了法家和道家思想的合理成分,是改造了的儒家思想。2战国时期的孟子和荀子发展(1)历史地位:是儒家学派的两位重要代表人物。(2)思想主张孟子:主张实行“仁政”,进一步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在伦理观上,孟子主张“性本善”,实行仁政来恢复和扩充人的善性。荀子:主张统治者施政用“仁义”和“王道”,提出“君舟民水”的著名论断,提出“人之性恶”,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3)历史影响:孟子、荀子对儒家思想加以总结和改造,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战国后期,儒学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1道家(1)创始人春秋晚期的
9、老子。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认为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总在不停地运动,贵贱、祸福都是相互依存,不断转化的。(2)发展战国时期的庄子。把世间万物都看作相对的。认为放弃大小、贵贱等差别观念,就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2法家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是战国末期的韩非子。主张君主要以法治国,提出了系统的法治理论。把君主的权力提高到极点,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三、道家和法家 思想家 孔子 孟子 荀子同 治国理念“仁”的思想“仁政”“仁义”、“王道”民本思想“爱人”“为政以德”“民贵君轻”“君舟民水”历史观“克己复礼”主张社会进步 主张社会进步异 伦理观 性相近 性善论
10、 性恶论地 位 至圣 亚圣 儒学集大成者思维升华:孔子的德治思想是为奴隶主阶级服务的;孟子的“仁政”思想则是为新兴地主阶级服务的;墨家的思想是从生产者的利益出发的。用表格法比较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异同儒家思想道家学派法家学派儒家学派老子、庄子韩非子孔子、孟子、荀子“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百家争鸣归纳综合孔子开创了儒家学派,老子被道家尊奉为鼻祖,孔子和老子的思想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了重大变化,各种思想流派提出治国济世的主流,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儒家提倡“统治”和“人政”,孕育了政治思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崇尚自然,讲究“无为”成为哲学思想;法家推行严刑
11、峻法,成为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共同构成了中华传统思想,影响深远,泽被后世。知识点二“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1从“无为”到“有为”(1)“无为而治”原因:秦末战火频繁,社会经济破坏严重。目的:为了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表现:统治者吸取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影响:经过六十多年的休养生息,汉朝的经济实力逐渐恢复和增强,社会繁荣,国力日盛。(2)“积极有为”原因:社会潜伏着危机,诸侯国势力日益膨胀,土地兼并剧烈,匈奴为患,都威胁着西汉的稳定。目的: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的发展形势,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的需要。目的 主张 结果加强中央集权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 独
12、尊儒术”被汉武帝所接受,有利于扭转内外松弛的局势加强君权宣扬“君权神授”。提出了“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维护统治秩序提出“三纲五常”(1)特点:把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 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 体系。2“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的提出(2)主张起用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规定儒家经典为国家教科书,教育为儒家所垄断。兴办太学,打破了以往由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规矩,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在全国各郡县设立学校,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三儒学成为正统(1)汉武帝尊儒的措施(2)影响: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维升华
13、:天人感应是董仲舒新儒学的重要思想,认为天和人同类相通,相互感应,天能干预人事,人亦能感应上天。董仲舒认为如果天子违背了天意,不仁不义,天就会降下灾异来谴责和警告。这继承和发展了儒家的“仁政”思想。问题探究3: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有哪些?提示:(1)所倡导的道德规范意识,如“仁”“诚信”等有利于培养现代公民意识。(2)“大一统”思想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定团结。(3)“以人为本”的治国思想有利于今天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和政治建设。(4)“和为贵”思想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和国际关系的健康发展。(5)“民本”和“义利观”思想有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6)儒家强调“有教
14、无类”“因材施教”“学思结合”的教育教学思想,对我国当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有积极作用。黄老之学经济发展巩固统治成为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董仲舒新儒学归纳综合汉初统治者接受秦朝灭亡的教训,实行“无为而治”与民休息政策,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随着大一统国家的发展和中央集权的加强,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三纲五常天人感应意 义意 义政治需要前提条件内容BADn 例1(2012年山东文综历史,9)有学者评论战国时期某学派说:“他们都是些注重实践的政治家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
15、。”这一学派是()n A 儒家 B 道家 C 墨家 D 法家【考点】百家争鸣(诸子百家的思想)【解析】本题考查知识的理解和材料信息解读能力。材料“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说明此学派代表地主阶级,反对贵族特权、主张社会变革、倡导重农抑商。结合所学可知是法家思想,故正确答案为D 项。【答案】Dn 例2(2012年海南卷历史,2)儒家经典强调:“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这段话体现的是()n A 民本思想 B 仁政思想 n C 礼法并重 D 礼治为先【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儒家思想【解析】题干中反映的战国时
16、期孟子的有关施政中君民关系的论述,其认为统治者能做到“礼、义、信”则民治,因此,B 项正确;A 项是儒学思想可以体现的,但与题意不符,如民贵君轻、君舟民水;C 项是荀子观点,题干无从反映;D 为孔子思想,题干也无从反映。【答案】Bn 例3(2012年上海历史,31)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韩非子说:“唯夫与天地之剖判也俱生,至天地之消散也不死不衰者谓常。”从以上儒家、道家、法家言论来推断,三家都()n A 针对先秦的社会现状提出了共同的政治主张n B 认为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n C 表现出人对自然及其规律的尊崇
17、n D 认为自然是可以认识的【考点】百家争鸣(诸子百家的思想)【解析】孔子认为天是有意志的,影响四季万物;韩非子认为天是永恒的,不会消亡;“天法道”,老子用“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即天也是有其客观规律的。三者都表现出人对自然及其规律的尊崇,B、D 项反映的是其中一个方面。上述观点是针对天人关系提出的,不涉及政治主张,A 项错误。【答案】C 项3 分,B、D 项1 分,A 项0 分例4(2012 年天津文综历史,12)(19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n 材料二:n“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n“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
18、之宜”。n 汉书 董仲舒传n(2)依据材料二中董仲舒的论述,指出其思想特征。结合所学知识,阐述董仲舒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4 分)n(4)综上,谈谈你对思想文化发展进程的认识。(2 分)n【考点】古代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汉代儒学、宋明理学)n【解析】本题考查知识的再现与理解、材料解读能力。第(2)问根据材料可知董仲舒强调“大一统”,其思想的影响结合课本知识回答即可。第(4)问从前三问得出寻找规律,得出结论:思想文化随着社会经济政治的变化而不断发展丰富。n【答案】n(2)思想特征:强调“大一统”;糅合各家思想,形成新儒学体系。(2 分)n 影响:儒学正统地位在汉代确立,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2 分)n(4)思想文化随着社会经济政治的变化,在吸收融合诸多文化因素中发展和丰富。(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