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7篇).docx

上传人:1513****116 文档编号:92716379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33.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7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7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7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7篇).docx(4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7篇) 【学习内容】 方格纸上的图形旋转变换(教材第84页例2、3,第8586页练习二十一第46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熟悉图形的旋转,探究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把简洁图形旋转90。 2、让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3、让学生体会图形变换在生活中的应用,利用图形变换进展图案设计,感受图案带来的美感和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把握在方格纸上旋转90的特征和性质。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复习导入】 1、要想把旋转现象描述清晰,应当怎么说? 2、钟表上分针从12转到6,转了多少度?这时时针转了多少度?

2、【新课讲授】 1、探究旋转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1)教师用课件出示教材第84页例2三角形绕点O顺时针旋转90的图形。 教师:刚刚观看三角形的旋转过程你发觉了什么?你怎样推断三角形是绕点O顺时针旋转了90? 组织学生观看,并在小组中沟通争论。 (2)三角形旋转后,三角形有什么变化? 教师再次演示风车旋转的过程,让学生观看。然后组织学生在小组中沟通争论并汇报。(教师留意引导) 小结:通过观看,我们发觉风车旋转后,不仅是每个三角形都绕点O顺时针旋转了90,而且,每条线段,每个顶点,都绕点O顺时针旋转了90。 (3)提醒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教师:从画面中,我们能清晰地看到三角形旋转后,位置都发生了变化

3、,那什么是没有变化的呢? (三角形的外形没有变;点O的位置没有变;对应线段的长度没有变;对应线段的夹角没有变。) 假如我们将三角形在旋转后的根底上,连续绕点O顺时针旋转180,那么三角形应当转到什么位置? 2、学习画出旋转后的图形。 (1)教师出示教材第84页例3。 教师:怎样画出三角形绕O点顺时针旋转90后的图形呢? 组织学生先在小组中争论沟通:是怎样旋转的?应当怎样画出旋转后的”图形? 学生汇报时可能会说出: 先画出点A,OA垂直于OA,点A与O的距离是6格; 再用同样的方法画出点B;然后把点OA,OB,AB连接起来。 (2)组织学生在课本上画一画,然后相互沟通检查。 3、完成第83页“做

4、一做”。 4、完成课本第84页下面的“做一做”。 先放手让学生独立画。再全班汇报沟通,最终教师小结。结合生活中的数学介绍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 【课堂作业】 1、完成课本第84页“做一做”。 2、完成第8586页练习二十一第46题。 (1)第3题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有关对称、平移和旋转变换的学问进展推断,留意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美,体会图形变换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第4题练习时,可以放手让学生设计,再进展沟通,要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进一步理解旋转的特点和性质,体会旋转所制造的美。 3、完成练习二十二第13题。 【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

5、中本课时练习。 板书设计第2课时观赏与设计 变换旋转90时,中心点的位置不变,其他局部都以一样的方向旋转90旋转后的图形与旋转前的图形只是位置发生了变化,大小不变,对应线段长度不变。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二 教学内容:人教版第十册2729页 教学目标: 学问目标:通过实物观看和电脑演示,使学生把握长方体的特征,熟悉长方体的长、宽、高。 力量目标:小组合作,经受探究长方体特征的全过程,进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通过各种有效活动,提高学生动手操作、有序的观看的力量,初步了解一些讨论的方法,进展学生的创新意识。 情感目标:在活动中自主构建数学学问,从中获得胜利的体验,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念。 教学重难

6、点: 重点:把握长方体的特征,熟悉长方体的长、宽、高。 难点:建立空间观念,形成表象。 教具学具预备:多媒体课件,长方体2个(其中一个两面是一正方形的长方体)、尺子、报告单、制作好的灯笼一个。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今日图形王国里开演唱会,下面该谁出场了呢,让我们大声说出它们的名字欢送它。 生:长方体。 师:那长方体是不是平面图形,(不是)那是什么图形?(立体图形)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体的外形是长方体的? (学生列举) 看来生活中的物体真不少,这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讨论长方体。 板书课题:长方体的熟悉 (二)探究、发觉 1、初步熟悉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师:请同学们拿出预备好的长方体

7、,看一看,摸一摸,并在小组内说说你的感受。 (学生活动,小组沟通,然后汇报摸的感受。) 生:有平平的面,还有边的角。 师:把你手中的长方体举起来,说一说什么地方是平平的?还有你说的边和角都在哪? 师小结:长方体上这种平平的面叫做长方体的面,把两个面相交的叫做长方体的棱,把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长方体的顶点。(师边摸边说) 电脑演示。 师:现在教师要考察一下你们这段学问把握的怎么样,留意观看,我摸到长方体的哪个局部,你们就快速说出它人名称,好吗? 师生互动。 (设计意图说明:这个活动环节是让学生摸长方体,使他们对长方体的表象有所了解,把学生的生活阅历和对长方体的点滴熟悉充分激活。面对长方体的物品,让

8、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进入新的学习状态。 2、探究长方体的特征。 师:我们已经熟悉了长方体各局部的名称,现在我们将要讨论长方体有哪些特征。大家可以从面、棱、顶点三个方面进展讨论,下面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讨论,讨论时可以利用桌上的材料,加上你的巧手,做出一个或两个长方体,在做的过程上,各小组要齐心协力,然后摸一摸,数一数,量一量,比一比,看看你有什么精彩的发觉?并将你们的发觉填在报告单上。 附表 面棱顶点个数外形大小关系条数长度关系个数长方体 (设计意图说明:这个环节我供应了大量的制作材料,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愿望制作长方体,让学生调用直观感知、生活阅历、做中观看,做中仿照、做中探究、做

9、中发觉,做的过程将实物、表象、模型建立联系,对特征有浅表的熟悉。) 师:现在哪个小组情愿派代表来说一说你们的发觉?是怎样发觉的? 师:你想先说说面、棱、顶点,哪个局部的特征? 生:长方体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或正方形。 师:你能说说是怎么数的吗?举起来数一数。(上、下、前、后、左、右) 大家对他的方法进展一下评价。数得好不好? 师:同学们在数图形的时候要做到有规律,这样才能不重复不遗漏。我们大家也一起来摸一摸,数一数。 师:你还发觉有的长方体的面是正方形的。你能把这样的长方体举起来让大家看看吗?用手指出来哪个面是正方形?那这个长方体上有几个面是长方形、有几个面是正方形? 师:你有没有找到这

10、样的长方体?举起来看看。(板书:长方体的六个面都是长方形,特别状况下有两个面是正方形。) 师:连续汇报。 生:相对的面大小相等。 师:你能指一指哪两个面是相对的? 那你是怎样知道这两个相对的面面积是相等的? 生:我是用尺子量出来的,量出这两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发觉相等,说明它们的面积相等 师:长方体有几组这样相对的面(3组)哪三组你能上台指出来吗? 学生答复,电脑演示。(板书: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 (师准时表扬鼓舞) 师:下面请同学们拿出一个长方体放在桌面上认真观看,在同一个角度最多能看到它的几个面呢? 它的前面是个什么外形?它的上面呢?也是一个长方形,由于观看角度的缘由,使它看上去象一个平行四

11、边形,它的右面也是这样的。其实长方体一共有几个面呢?为了让同学们看得更清晰,我们一般添加3条虚线,画出它的透视图。这样就可以更清晰的看到长方体有六个面了。 师:我们刚刚讨论的是面的特征,谁来连续汇报。 生:长方体有12条棱,它们的长度不相等。 师:都不相等吗? 生:是4条4条相等。 师:哪4条相等?(指名学生上台摸一摸) 师:这4条棱之间有什么位置关系? 生:相互平行。 师:他们组发觉了这样一组相互平行的4条棱长度相等,还有这样的和这样一组平行的4条棱相等。(师边说边摸) (电脑演示) 师:你们认为他们小组的发觉怎么样?还有哪些也有这样的发觉,你们的发觉真是太精彩,来,我们给自己一点掌声鼓舞一

12、下。那你们是怎么发觉的呢? 生1:用眼睛看出来的。 生2:用尺子量出来的。 师:有的小组是用眼睛观看出来的,而这个小组同学还对它进展测量,说明他们有很严谨的讨论态度,值得我们大家去学习。再一次给他们鼓鼓掌。我们一起来看看电脑的演示。 师:另外,顶点有什么特点呢? 生:有8个顶点。(电脑演示) (设计意图说明:这个环节是学生汇报自己的发觉,引导学生观看作品,沟通中发觉特征,沟通联系和区分,说的。过程是数学名词,数学概念结合操作体验,通过汇报语言实现转化的过程,把感知阅历上升为数学熟悉,由感悟上升为理性熟悉。) 3、熟悉长、宽、高。 师:每个顶点上都有几条棱相交? 生:每个顶点有3条棱相交。 师:

13、我们把相交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这是长方体的现下面也叫底面,我们通常把底面上较长的棱中做长方体的长,较短的一条棱叫做长方体的宽,把垂直于底面上的棱叫做长方体的高。 (电脑演示) 师:下面长们来进展一个快速抢答,留意看教师摸到的是长方体的长、宽、还是高。 (留意订正不对的同学)(学生订正) 师:它也是长,由于它和长是相对的,相互平行的,属于同一组,所以长方体有几条长?几条宽?几条高呢? (交换位置再说一说) 师:长方体的长、宽、高会随关它摆放的位置不同发生转变。 (三)稳固应用: 1、推断。(题略) 2、量一量数学书的长、宽、高各是多少,然后说一说每个面长和宽是多少。

14、3、做灯笼,把所需要的木条和纸的数记录下来。 (四)教学小结: 同学们,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对长方体有了一个根本的了解,知道了长方体的根本特征。在生活中,我们常常见到长方体,留意留心生活,我们就会学到许多的数学学问。 板书设计: 面棱顶点个数外形大小关系条数长度关系个数长方体6全部的面都是长方开,特别状况下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12相对的棱长度相等8 五年级下册人教版数学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熟悉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在数学活动中建立体积是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空间观念。 2、自主探究得出相邻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进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育

15、学生的推理力量。 3、培育学习类比力量,从已有学问面积单位引发思索,初步了解体积单位和面积单位之间的联系与区分。 4、在动手操作、观看比拟、质疑反思等活动中,培育团队意识,提升合作精神与质疑力量。 教学重点: 初步建立体积是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空间观念,能正确应用体积单位估算常见物体的体积。 教学难点: 通过探究,自主推算出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预备: 多媒体课件、体积单位模型、彩泥、魔方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发思索 师:上一节课,我们熟悉了体积,什么是物体的体积? 问:体积有大有小,小胖和小巧运用所学学问搭积木、比体积。哪个体积比拟大?(生生沟通) 师:今日这

16、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体积单位(提醒课题:体积单位)。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一)探寻学生已有学问: 问:关于体积单位你已经了解了些什么?让我们先相互沟通一下!(生生沟通) (预设:知道常用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并会用字母表示) 【设计意图:教学是从学生原有的根底和阅历动身的,了解学生已知的,分析他们未知的,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才能构建高效课堂】 (二)建立1cm3、1dm3、1m3的空间观念 1、建立1立方厘米的空间观念: (1)初步感知1cm3有多大: 问:让我们先畅所欲言,你认为1cm3有多大?哪些物体接近1 cm3?(课件展现) 【设计意图:“你认为1cm3有多大?

17、”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心中1立方厘米的大小,或用身边的物体参照、或用手势比划,或对或错,形式不一的表达方式,更激发了学生探究的热忱毕竟1立方厘米有多大。】 (2)触类旁通,定义1 cm3的大小: 师:我们已经知道边长为1cm的正方形,面积是1cm2,你能触类旁通定义1 cm3的大小吗?(同桌争论) 【设计意图:在教学中,我们应当留意对学生迁移意识的培育,也就是说要注意运用类比的思想。】 (3)进一步感知1cm3的大小: 做一做:请大家四人为一小组,用彩泥捏出一些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拼一拼,2立方厘米、5立方厘米、10立方厘米分别有多大。 (4)想一想,填一填: 师:我们知道计量一

18、个物体的体积,就是看它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以下长方体或正方体是用几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积木搭出的?体积是多少?(课件展现) 2、建立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空间观念: (1)举一反三:从1 cm3定义1 dm3、1 m3的大小。(生生沟通) 【设计意图:在类比的根底上尝试举一反三,不仅使数学学问简单理解,而且对概念的记忆有水到渠成之感,自然、简洁,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制造力。】 (2)想象一下:1 dm3、1 m3有多大?哪些物体接近1 dm3、1 m3?(学生举例,课件、教具帮助) 【设计意图:学会定义1dm3和1m3,不等同于就能正确感悟它们实际的空间大小,教师事先预备了3阶魔方、4阶魔方和1个

19、标准1dm3的模型,让学生选择哪一个立方体更接近1dm3,学生通过观看、猜想、验证,从而获得对学问的真正意义。】 (3)学生活动:4个同学为一组,手拉手,围出一个大约1m3的空间。 【设计意图:用3根1m长的木条做成一个互成直角的架子,放在墙角,想象一下1m3的空间有多大。这样的想象也能提升学生对1立方米的空间观念,但是假如能制造一个好玩的学生活动,让学生们在实践活动中体验1立方米的大小,不仅提升了团队协作力量,而且在做中学,更能有效帮忙学生建立体积是1立方米的空间大小。】 3、练习(用适宜的体积单位表示下面物体): 一块橡皮的体积约是( )。 一台录音机的体积约是( )。 运货集装箱的体积约

20、是( )。 一本新华字典的体积约是( )。 一个西瓜的体积约是( )。 一间教室的体积约是( )。 (三)连续类比,探究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1、师:学好学问要能触类旁通,今日我们从已知学问cm2、dm2、m2动身,探究了cm3、dm3、m3这一新学问,同时我们也要关注它们的区分,它们有哪些区分呢?(同桌交换意见) 2、追问:cm2、dm2、m2每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猜测一下cm3、dm3、m3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又是多少呢?(学生猜测) 【设计意图:安排“猜测”有两层含义,一是进一步引导学生关注到面积单位与体积单位间的区分,更重要的是为了让学生把握学问、提升力量,我们必需带着

21、学生“再制造”,虽然学问是前人证明和讨论出来的,但我们更应当让学生也像数学家们一样学会自己发觉,“没有大胆的猜测就做不出宏大的发觉”(牛顿)。】 3、验证:你们有什么好方法证明1cm3和1dm3间的关系呢?(课件帮助演示1个10个100个1000个的过程) 【设计意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应当重视“猜测验证”这一重要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培育,使学生在猜测验证中获得探究的乐趣。】 4、运用:同桌合作,请说一说1dm3和1m3间的关系。(课件演示) 5、拓展:通过探究,我们知道每相邻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你们还有什么疑问吗?(预设:你能试着说一说1cm3和1m3之间的关系吗?) 【设计意

22、图:学生自己提出探究1cm3和1m3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的热忱。同时也连续渗透类比的思想方法,或用100100100,或用10001000,鼓舞学生能多角度思索与验证,收获胜利的喜悦。】 三、动手操作,质疑反思:(机动,也可作为课后拓展) 学生活动:用一些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做下面的活动。 1、用4个小正方体可以摆成一个大正方体吗? 2、最少要用多少个小正方体才可以摆成一个大正方体? 3、你能再摆一个大一些的正方体吗?用了多少个小正方体? 【设计意图:以“猜测验证”为核心,引导学生多角度探究问题,发觉规律,并打通与体积单位进率之间的关系。】 四、总结全课,感悟学习方法: 师:通过

23、今日的学习,你有哪些新的收获?(生生互动) 小结:今日我们从已知学问cm2、dm2、m2动身,探究了cm3、dm3、m3这一新学问,学习就要学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四 教材分析 观看物体是“空间与几何”这一领域的内容,在不同学段有着不同的要求。本单元的内容属于其次学段,通过观看、拼摆较为抽象的几何形体,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到从不同的位置观看物体,所看到的外形是不同的,让学生能正确识别从正面、左面和上面观看到的简洁物体外形。教材在编排上不仅设计了观看活动,而且设计了需要学生进展想象、猜想和推理进展探究的活动,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培育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力量,为之后正式学习

24、投影和三视图的有关学问奠定感性熟悉和根底。 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存了丰富的观看物体的感性阅历,并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已经能识别从不同位置观看到的简洁物体的外形。而本单元在此根底上,还要求学生学会识别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外形和相对位置。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设计观看和拼搭等活动,为自己和学生预备好教具与学具。同时在进展观看和拼搭的活动中,要留意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地进展活动和沟通。由于只有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才能真正经受观看、想象、猜想、分析和推理等过程,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力量才能得以熬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进展。切不行让教师的演示或少数学生的活动和答复来代替每一位学生的亲自动手、亲

25、自体验和亲自思索。要鼓舞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同伴沟通自己的想法,在沟通中理清思路,相互启发。 教学目标 学问技能:让学生经受观看和操作的过程,从中熟悉到从不同位置观看物体所看到外形是不同的,能正确识别从正面、左面、上面观看到物体外形。 数学思索:能依据已有的图形,用各种方法拼搭相应立体图形,进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问题解决:通过拼搭活动,培育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推理力量。 情感态度: 1通过选取熟识的环境和物体作为观看对象,联系生活阅历,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忱。 2通过合作沟通,养成学生互助、合作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沟通和表达力量。 课时划分:2课时 观看物体1课

26、时 练习二1课时 第一单元:观看物体 第一课时:从某个角度观看多个物体 教学内容:教材P2例1及练习一第1、2题。 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能依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摆立体图形。能分析和辨别从不同角度观看立体图形的状况。 过程与方法:通过推想和拼搭图形的方式,引导学生简化过程,培育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力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让学生自己拼摆,得出结论,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求知欲及探求数学学问的兴趣。 教学重点:能依据从正面、上面或左面看到的平面图形推想出小正方体的拼搭方式。 教学难点:培育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力量。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与直观演示法。 教学预备:若干个小正方体、多媒体

27、。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同学们都玩过积木吧,教师给你们4个小正方体木块,请你们摆出从正面看到的是下列图的图形。 今日我们就来一起讨论这个问题,板书:观看物体(三)。 二、探究体验,经受过程 1学生探究。 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若干个小正方体。 师:现在同学们每个小组都有若干个小正方体,请你们自主探究一下,怎样拼搭立体图形,才能从正面看到的是,看一看哪个小组得出的方法最多。 学生分组探究,教师巡察指导。 学生动手操作,小组成员之间进展争论沟通。 2探究结果汇报。 (1)一共有4个小正方体,从正面看到的是,可以先一行摆3个小正方体,剩下的1个小正方体的摆放位置有如下几种状况:

28、 可以摆在这3个小正方体任意1个的后面,如下列图。 可以摆在这3个小正方体任意1个的前面,如下列图。 师:摆出的立体图形的外形是不同的,但是从正面观看时,看到的图形是一样的。还有其他的拼搭方法吗? 学生思索,动手试验。 学生接着展现: 大家在拼搭的过程中要多思索,从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我们会发觉不同的结论。 3学生探究。师:假如再增加一个同样的小正方体,也就是用5个同样的 小正方体,要保证从正面看的外形不变,应当怎样拼搭呢?下面就请各小组的同学用手中的小正方体进展拼搭,看哪个小组得出的结论最多。 学生分小组动手操作,教师巡察指导。提示学生根据肯定的挨次摆放,既可避开重复也可避开遗漏 学生分组自

29、主探究,相互沟通。 4汇报探究结果。 小组分别汇报自己小组拼搭的图形。 可以摆在这3个小正方体任意2个的后面,如下列图。 可以摆在这3个小正方体任意2个的前面,如下列图。 可以摆在这3个小正方体任意1个的后面,如下列图。 可以摆在这3个小正方体任意1个的前面,如下列图。 可以把1个摆在后面,1个摆在前面,如下列图。 教师分别对各个小组所拼搭的图形点评,给学生以确定和鼓舞。 三、课堂小结,梳理提升 这节课我们讨论了,依据从一个角度观看物体得到的平面图形进展拼搭立体图形,你有什么收获呢? 学生谈收获,教是依据学生谈话归纳整理成板书。 板书设计:观看物体(三) 1由几个大小一样的小正方体摆成的立体图

30、形,从同一个方向观看,看到的图形可能是一样的,也可能是不同的。 2依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摆立体图形,有多种摆法。 作业:教材第3页练习一第1、2题。 第一单元:观看物体 其次课时:从多个角度观看立体图形 教学内容:教材P例1、例2及练习一第、题。 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依据图形推想拼搭的”方式,引导学生简化过程,培育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力量。 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解决由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的转化问题。让学生自己拼摆,得出结论,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求知欲及探求数学学问的 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育学生从多个角度观看物体的力量,通过思索和分析,把握从不同角度观看立体图形的状况。

31、 教学重点:经受观看过程,依据从正面、上面和左面看到的物体的三视图,推想出小正方体的拼搭方式。 教学难点:培育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力量。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与直观演示法。 教学预备:若干个小正方体、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依据从某个角度观看得到的平面图形,拼搭出立体图形的方法,这节课,我们再来讨论怎样依据从多个角度观看得到的三视图来拼搭立体图形。教师出示从正面观看某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如。 请同学们猜一猜,它是由几个小正方体组合而成的,并说明理由。 学生纷纷发表意见,有的说是2个,有的说3个 师:看来要了解物体的真面目只看一面是不够的,今日

32、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依据三视图摆立体图形。 二、探究体验,经受过程 1投影出例如2。 2分小组探究。 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预备若干个小正方体木块。 师:现在每个小组都有若干个小正方体木块,请你们自主探究一下,怎样拼搭,能拼搭成符合兰兰看到的三视图的立体图形,看一看哪个小组最先完成并说一说是怎样摆的。 学生分组探究,教师巡察指导。 3探究结果汇报。 我们拼搭的图形为。由于兰兰从正面看得到的平面图形和从左面看得到的平面图形都是由2个小正方形组成的长方形,因此说明这个立体图形只有一层,并且它的前面是2个小正方体,它的左面也是2个小正方体。而从上面看是两排,它的前排是2个小正方体,其次排是一个小正

33、方体并且应当在左边,因此我们组拼成了上面的图形。 师生共同评价总结:各小组都能积极地思索,动手动脑解决问题,并说出了自己的思索过程。 3即时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2页“做一做”。 学生依据题意自行操作,教师巡察准时发觉学生在拼摆中存在的问题,并进展准时指导。 三、稳固练习 1第3题:呈现了从不同方向观看一个立体图形得到的三个图形,让学生用正方体搭出相应的立体图形。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然后组织全班同学争论并流拼搭的方法。留意引导学生有步骤、简洁地进展操作。 2第4题:先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组织沟通。 对于第(2)小题,学生完成练习后,教师让学生展现不同的摆法,通过沟通,使学生进一步

34、体会只看到一面是无法确定物体的外形。 3第5题:可以让学生先直接作出推断,再组织沟通。 4第6题:让学生依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推断所观看的物体是什么立体图形,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到:不能只依据一个方向看到的外形,就确定是什么立体图形。假如搭成的图形从正面看,最少需要3个正方体,还可能是4个、5个 教师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或在方格纸上画出,从不同的方向观看自己所搭的立体图形得到的图形;还可以让学生小组活动,由一名学生增加所给的条件,使其他人能精确地摆出这个立体图形。 5第7题:先让学生独立思索,并依据题意要求动手摆一摆,以此来验证自己的想法。在学生独立思索的根底上,教师组织学生进展全班沟通。 四、课

35、堂小结,梳理提升 这节课,我们讨论了依据物体的三视图拼搭立体图形,同学们都能积极地动手参加,积极地思索。在根据物体的三视图进展拼搭时,先依据平面图分析出要拼搭的立体图形共有几层要拼搭的立体图形共有几排,再依据平面图形确定每层和每排的小正方体的个数和位置。 板书设计: 从多个角度观看立体图形 先依据平面图分析出要拼搭的立体图形有几层; 然后确定要拼搭的立体图形百几排; 最终依据平面图形确定每层和每排的小正方体的个数。 作业:教辅相关练习。 其次单元:因数与倍数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过整数的熟悉、整数的四则计算、小数、分数的熟悉等学问的根底上绽开教学的。本单元的内容主要包括因数和倍数,2、5

36、、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等学问。通过这局部内容的学习,既可以让学生在前面所学的整数学问根底上进一步探究整数的性质,又有助于进展他们的抽象思维。这些学问的学习是以后学生学习公倍数与公因数、约分、通分、分数四则运算等学问的重要根底。 学生已经学过整数的熟悉、整数的四则计算、小数、分数的熟悉等学问,但本单元的学问属于“数论”的初步学问,概念比拟多,有些概念比拟抽象,概念的前后联系又很严密,局部学生学习时可能会有肯定的困难。教材明确规定在讨论因数与倍数时,限制在不包括0的自然数范围内讨论,避开由此带来一些小学生尚不必讨论的问题。教学时要留意以下两点: 学情分析 1利用乘法引导学生熟悉因数和倍数。教

37、材在提醒倍数和因数的概念时,没有像原来的教材那样,先提醒整除的概念,再利用整除熟悉倍数和因数,而是让学生通过分类,用除法算式熟悉倍数和因数。在找一个数的倍数时,也是让学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五 一、教学目标: 1、熟悉和把握长方体的特征,理解长、宽、高的概念。 2、能会计算长方体的棱长总和。 3、培育学生的观看力量、操作力量及分析综合和抽象概括的力量,进展学生的创新意识。 4、在学习的过程中,培育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 把握长方体的特征,熟悉长方体的长、宽、高。 三、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四、教具预备: 多媒体教学设施及相关课件,长方体实物模

38、型两个(其中一个两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长方体的框架一个。 五、学具预备: 学生每人预备一个长方体外形的纸盒和一把尺子。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师:今日,教师给同学们带了几位老朋友,同学们看,你们熟悉它们吗?(屏幕上显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你们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吗? 生:逐个说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 师:这些图形都是咱们前面所学过的平面图形,现在你们再看这些图形,和前面那些图形一样吗?(屏幕上显示: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长方体。) 生:不一样。 师:(指着图)像这样的图形(),就是立体图形,今日,我们一块来讨论立体图形中的一种图形(屏幕上

39、显示:一个长方体)长方体。(板书课题:长方体的熟悉) 二、探究新知: 1、面的熟悉: 师:依据同学们以前所学习的学问,谁能说说长方体的也许样子呢? 生:它的也许样子是长长的,方方的。 师:请同学们在这些图中,找出长方体(出示课件)第几个是长方体? 生:答复。 师:在日常生活中,你发觉哪些物体是长方体? 生甲:烟盒,牙膏盒,药盒等。 生乙:电冰箱,收音机,微波炉等。 生丙:砖,床,衣柜,教室等。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很多多的物体是长方体,只要同学们认真观看,就能发觉许多许多。现在请同学们拿出自己预备的学具,跟着教师一块儿摸一摸(教师拿着长方体教具引导学生摸长方体的面)你摸到了什么? 生:我摸

40、到了长方体的面。 师:它的面是怎样的? 生:是平平的。 师:这样平平的面究竟有多少呢?请同学们留意观看屏幕(出示课件)。 生:个面。 师:你们手中的学具也是个面吗?数一数。 生:个面。 师:对,这是我们对长方体的第一个发觉,长方体有个面。(板书:个面。)这个面究竟有什么特征呢?请同学们再留意观看屏幕(逐个出示:上下两面重合,左右两面重合,前后两面重合。) 师:现在,你看到长方体哪两个面怎么样了呢? 生:上下两个面完全重合在了一起。 师:说明这两个面怎么样呢? 生:说明这两个面的外形、大小完全一样。 师:现在哪两个面又重合在了一起? 生:左右两个面完全重合到了一起。 师:说明左右两个面怎么样呢?

41、 生:说明左右两个面大小完全一样。 师:接下来哪两个面会重合到一起呢?请同学们猜测一下,想出来了请举手。 生:前后两个面会重合到一起。 师:这位同学究竟猜测的对不对呢?咱们一块来看大屏幕(显示:前后两个面重合。)这位同学猜测的对吗? 生:对。 师:通过刚刚的观看,你发觉长方体个面都是什么形? 生:个面都是长方形。 师:是不是全部的长方体个面都是长方形呢?现在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学具认真观看一下。 生甲:我的长方体学具个面都是长方形。 生乙:我的长方体学具个面是长方形,有两个面是正方形。 师:一般状况下长方体个面都是长方形,在特别的状况下有两个面是正方形。 师:通过刚刚的观看及电脑演示,我们就可以得到长方风光的特征。(师板书:个面都是长方形,特别状况下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两个面大小一样。现在请同学们齐读长方风光的特征。 生:齐读。 2、棱的熟悉: 师:(拿出教具边指边说)两个面相交的一条边,我们把它叫做长方体的棱。现在请同学们拿出长方体学具,用手摸一摸长方体的棱,你有什么感觉? 生:有割手的感觉。 师:看着棱,你发觉了什么? 生:棱把相邻的两个面分开了。 师:长方体的棱有多少条呢?数一数你的学具。 生:12条。 师:(拿出长方体棱长框架,师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