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最新7篇】.docx

上传人:麒*** 文档编号:80134737 上传时间:2023-03-22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29.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最新7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最新7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最新7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最新7篇】.docx(2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最新7篇】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学会列方程解决一些稍复杂的生活问题。 2,学会找出生活问题中相等的数量关系,正确列出方程。 3,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 4,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培养学生积极的数学情感。 教学重点: 用方程解已知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少)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问题。 教学难点: 分析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并会列出方程解答。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1,解下列方程。 X+2x=147y-34=71 2,根据下面叙述说

2、说相等关系,并写出方程。 公鸡x只,母鸡30只,是公鸡只数的2倍。 公鸡有x只,母鸡有30只,比公鸡只数的2倍少6只。 3,(媒体出示教材情景图)讲述:一天,学校的足球场上,善于观察的小军,勤于研究的小华和爱提问题的小刚三人休息时,突然发现足球的秘密。小军发现小华发现小刚提出 (足球上黑色的皮都是五边形,白色的皮都是六边形的黑色皮共有12块,白色皮比黑色皮的2倍少4块,共有多少块白色皮) 让学生独立做,集体订正时,(板书线段图). 二,合作探究: 1,教学例1(媒体出示教材情景图). 足球上黑色的皮都是五边形,白色的皮都是六边形的白色皮共有20块,白色皮比黑色皮的2倍少4块,共有多少块黑色皮

3、(1)审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有用信息。 提问:例题与复习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教师说明:例1就是我们以前见过的已知比一个数的几倍少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问题。今天我们学习用方程解答这类问题。 教师板书:稍复杂的方程 (2)分析,找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教师板书线段图讲解) 看图思考:白色皮和黑色皮有什么关系 学生小组讨论,汇报结果。 可能出现的。等量关系是:黑色皮的块数2-4=白色皮的块数 黑色皮的块数2-白色皮的块数=4 黑色皮的块数2=白色皮的块数+4 (3)同桌讨论怎样列出方程。 (4)交流汇报并让学生根据题意说出所列方程所表示的等量关系。允许学生列出不同的方程。 板书学生的方

4、程并选择2x-4=20讨论它的解法。 学生小组讨论解法。 汇报交流板书: 解:设共有x块黑色皮。 2x-4=20 2x-4+4=20+4 2x=24 2x2=242 x=12 检验:(引导先生口头检验) 答:共有12块黑色皮 (5)学生选择其余的方程解答。 2,变式练习。 (1)教师:如果把例1中的第二个条件改成白色皮比黑色皮的2倍多4块该怎样列方程(课件演示把白色皮比黑色皮的2倍少4块中的少换成多)让学生列出方程解答。 (2)把它和例1加以比较,使学生清楚地看到,这种用算术方法解需要逆思考的应用题,不论是几倍多几还是几倍少几列方程都比较容易。 3,引导学生总结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步骤: 弄清题意

5、,找出未知数,用x表示。 分析,找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列方程。 解方程。 检验,写出答案。 三,巩固应用 1,只列式不计算。(课件出示) 图书室有文艺书180本,比科技书的2倍多20本,科技书x本。 养鸡厂养母鸡400只,比公鸡的2倍少40只,公鸡x只。 学校饲养小组今年养兔25只,比去年养的只数的3倍少8只,去年养兔x只。 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86厘米,底是38厘米。它的腰是x厘米。 2,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汇报交流 北京故宫的面积是72万平方米,比广场面积的2倍少16万平方米。广场的面积是多少万平方米 世界上的洲是亚洲,最小的洲是大洋州,亚洲的面积比大洋州面积的4倍还多812万平方千米。

6、大洋州的面积是多少万平方千米 猎豹是世界上跑得最快的动物,能达到每小时110km,比大象的2倍还多30km.大象最快能达到每小时多少km 共有1428个网球,每5个装一筒,装完后还剩3个。一共装了多少筒 3,拓展提高。 甲乙两数的和是90,甲数是乙数的2倍。甲乙两数各是多少 甲乙两数的和是183,甲数比乙数的2倍还多3.甲乙两数各是多少 四,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板书设计: 先把2x看作一个整体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二 【学习内容】 方格纸上的图形旋转变换(教材第84页例2、3,第8586页练习二十一第46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

7、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 2、让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3、让学生体会图形变换在生活中的应用,利用图形变换进行图案设计,感受图案带来的美感和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掌握在方格纸上旋转90的特征和性质。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复习导入】 1、要想把旋转现象描述清楚,应该怎么说? 2、钟表上分针从12转到6,转了多少度?这时时针转了多少度? 【新课讲授】 1、探索旋转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1)教师用课件出示教材第84页例2三角形绕点O顺时针旋转90的图形。 教师:刚才观察三角形的旋转过程你发现了什么?你怎样判断三角形是绕

8、点O顺时针旋转了90? 组织学生观察,并在小组中交流讨论。 (2)三角形旋转后,三角形有什么变化? 教师再次演示风车旋转的过程,让学生观察。然后组织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讨论并汇报。(教师注意引导) 小结:通过观察,我们发现风车旋转后,不仅是每个三角形都绕点O顺时针旋转了90,而且,每条线段,每个顶点,都绕点O顺时针旋转了90。 (3)揭示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教师:从画面中,我们能清楚地看到三角形旋转后,位置都发生了变化,那什么是没有变化的呢? (三角形的形状没有变;点O的位置没有变;对应线段的长度没有变;对应线段的夹角没有变。) 如果我们将三角形在旋转后的基础上,继续绕点O顺时针旋转180,那么三

9、角形应该转到什么位置? 2、学习画出旋转后的图形。 (1)教师出示教材第84页例3。 教师:怎样画出三角形绕O点顺时针旋转90后的图形呢? 组织学生先在小组中讨论交流:是怎样旋转的?应该怎样画出旋转后的图形? 学生汇报时可能会说出: 先画出点A,OA垂直于OA,点A与O的距离是6格; 再用同样的方法画出点B;然后把点OA,OB,AB连接起来。 (2)组织学生在课本上画一画,然后相互交流检查。 3、完成第83页“做一做”。 4、完成课本第84页下面的“做一做”。 先放手让学生独立画。再全班汇报交流,最后教师小结。结合生活中的数学介绍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 【课堂作业】 1、完成课本第84页“做一做

10、”。 2、完成第8586页练习二十一第46题。 (1)第3题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有关对称、平移和旋转变换的知识进行判断,注意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美,体会图形变换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第4题练习时,可以放手让学生设计,再进行交流,要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进一步理解旋转的特点和性质,体会旋转所创造的美。 3、完成练习二十二第13题。 【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板书设计第2课时欣赏与设计 变换旋转90时,中心点的位置不变,其他部分都以相同的方向旋转90旋转后的图形与旋转前的图形只是位置发生了变化,大小不变,对应线段长度不变。

11、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三 复习内容: P122页综合练习511题 复习要求: 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能熟练地进行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正确解答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应用题。能熟练进行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及简便运算。在复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归纳概括能力,使数学知识系统化。培养学生认真踏实的复习态度。 复习重点: 正确熟练地进行分数加减法运算,并能进行简算。 复习难点: 进行简算。 复习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套。 复习过程: 一、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和法则 1、说说下列算式表示的意义。 7/83/87/13+7/131-2/7 分数加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加减法的意义相

12、同。 2、算P122页的第5题。说一说同分母分数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各应注意什么?指名板演,其余做在本子上,集体讲评。 3、师生共同小结: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计算结果能约分要约分,是假分数要化成带分数或整数。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按同分母分数法则计算。如果被减数的分数部分不够减,退1化成假分数再减。 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1、说一说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规定的,再计算下面的练习: 1/15+4/15+7/151-2/9-5/95/6-(1/2-1/3) 2、小结: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没有括号的从左到右依次计算,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内的运算。 三、用简便方法计算

13、1、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7/8+5/12+1/811/12-(1/12+1/6) 2、师生共同小结: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减法的性质,可以使计算简便,在计算中要注意应用,提高计算技巧,做到正确、合理、灵活、迅速独 立练习后指名反馈,说说你是怎样看出能简便计算的。 3、解方程:X+1/6=3/4X-7/15=2/5 四、教师小结:通过复习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设计: 1、基础作业:教材122页7、8题 2、拓展作业:同步练习的部分题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四 教学内容: 教材5859“分数混合运算(二)” 教学目标: 1.在观察比较中,体会整数运算变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 2.利用分

14、数加、减、乘、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 1.能体会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 2.能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激趣揭题 1.计算。 2.引入新课分数混合运 二、扶放结合探究新知 1.出示“第十届动物车展”情景图,从情悦图中,找出有关信息及问题,并估一估第二天的成交量是多少? 2.理解题意,用图来表示题目中数量之间的关系。 3.解决问题 统计图,让学生理解“第二天成交量此第一天增加了1/5” 这句话的意思是第二天增加的是第一天的1/5。 用线段图来表示第二天和第一天成交的汽车辆数之间的关系。 4.把握算法之间的联系。 三、反馈矫

15、正落实双基 1.做教材第59页“试一试”第一题。总结: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 2.做教材第59页“试一试”第二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的条件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小结评价布置预习 1.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在学习中遇到了什么没有得到解决的问题? 2.预习分数混合运算(三) 板书设计: 分数混合运算(二) 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 篇五 教学内容: 同分母分数加、减发,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和分数加减;学习目标: (1)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 (2)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 (3)会口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4)理解整数加

16、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加法同样适用; (5)掌握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分数; (6)会解答分数加、减法应用题; 重点:分数加、减法的计算;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教学内容: 同分母分数加、减发,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三部分内容。 学习目标: (1)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 (2)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分数加、减法。 (3)会口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4)理解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加法同样适用,会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分数加法的简便计算。 (5)掌握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6)会解答分数加、减法应用题。 重点:分数加、

17、减法的计算法则。 难点:带分数加、减法及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关键:理解“只有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直接相加、减”的道理。 课时安排: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3课时异分母分数加、减法2课时分数加减混合运算2课时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4一106的内容及第108页练习二十一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理解分数加减法有含义,初步理解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算理,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够正确计算比较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正确计算比较简单的同分数分数加、减法。教学难点: 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测评反思 1、什么是

18、分数?什么是分数单位? 2、填一填 (1)3/4的分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2)()个1/8是5/8,7/12里有()个1/12。 (3)3个1/5是(),4/7是4个()。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 。出示例1 。 提问:观察图,你都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提示: 1、要求爸爸和妈妈共吃了多少张饼,怎样列式?为什么用加法计算?你是怎样计算的? 2、计算结果应注意什么? 小组合作学习老师巡视 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上面的计算过程: 注意: 1、计算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2 、P105做一做第2题第一排。 3、提问: 1、整数加法的含义是什么?分数加法的含义与整数加法的

19、含义相同吗? 2、怎样计算同分母分数加法? 同桌合作学习老师巡视 小结:分数加法的含义与整数加法相同,都是表示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在计算同分母分数加法时,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 3 、出示例2 提示: 1、要求还剩多少瓶矿泉水,怎样列式?为什么用减法计算?你是怎样计算的? 提问:为什么用减法计算?分数减法的含义与整数减法相同吗?怎样计算同分母分数加法? 4 。小结:观察例1和例2有什么共同点?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怎样计算?(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共同归纳概括。) 师: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计算的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三、当堂检测 1、完成教材第105页的

20、“做一做”和第107页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完成教材第109页练习二十一的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选择2 、3个题让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并让学生说一说应注意什么。 标签:实用资料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六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和掌握长方体的特征,理解长、宽、高的概念。 2、能会计算长方体的棱长总和。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及分析综合和抽象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 4、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 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三、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四、教具准备: 多媒

21、体教学设施及相关课件,长方体实物模型两个(其中一个两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长方体的框架一个。 五、学具准备: 学生每人准备一个长方体形状的纸盒和一把尺子。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了几位老朋友,同学们看,你们认识它们吗?(屏幕上显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你们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吗? 生:逐个说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 师:这些图形都是咱们前面所学过的平面图形,现在你们再看这些图形,和前面那些图形一样吗?(屏幕上显示: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长方体。) 生:不一样。 师:(指着图)像这样的图形,就是立体图形,今天,我们一块来研

22、究立体图形中的一种图形(屏幕上显示:一个长方体)长方体。(板书课题:长方体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 1、面的认识: 师:根据同学们以前所学习的知识,谁能说说长方体的大概样子呢? 生:它的大概样子是长长的,方方的。 师:请同学们在这些图中,找出长方体(出示课件)第几个是长方体? 生:回答。 师:在日常生活中,你发现哪些物体是长方体? 生甲:烟盒,牙膏盒,药盒等。 生乙:电冰箱,收音机,微波炉等。 生丙:砖,床,衣柜,教室等。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物体是长方体,只要同学们仔细观察,就能发现很多很多。现在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学具,跟着老师一块儿摸一摸(教师拿着长方体教具引导学生摸长方体

23、的面)你摸到了什么? 生:我摸到了长方体的面。 师:它的面是怎样的? 生:是平平的。 师:这样平平的面到底有多少呢?请同学们注意观看屏幕(出示课件)。 生:个面。 师:你们手中的学具也是个面吗?数一数。 生:个面。 师:对,这是我们对长方体的第一个发现,长方体有个面。(板书:个面。)这个面到底有什么特征呢?请同学们再注意观看屏幕(逐个出示:上下两面重合,左右两面重合,前后两面重合。) 师:现在,你看到长方体哪两个面怎么样了呢? 生:上下两个面完全重合在了一起。 师:说明这两个面怎么样呢? 生:说明这两个面的形状、大小完全一样。 师:现在哪两个面又重合在了一起? 生:左右两个面完全重合到了一起。

24、 师:说明左右两个面怎么样呢? 生:说明左右两个面大小完全一样。 师:接下来哪两个面会重合到一起呢?请同学们猜想一下,想出来了请举手。 生:前后两个面会重合到一起。 师:这位同学到底猜想的对不对呢?咱们一块来看大屏幕(显示:前后两个面重合。)这位同学猜想的对吗? 生:对。 师:通过刚才的观察,你发现长方体个面都是什么形? 生:个面都是长方形。 师:是不是所有的长方体个面都是长方形呢?现在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学具仔细观察一下。 生甲:我的长方体学具个面都是长方形。 生乙:我的长方体学具个面是长方形,有两个面是正方形。 师:一般情况下长方体个面都是长方形,在特殊的情况下有两个面是正方形。 师:通过刚

25、才的观察及电脑演示,我们就可以得到长方体面的特征。(师板书: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下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两个面大小相同。现在请同学们齐读长方体面的特征。 生:齐读。 2、棱的认识: 师:(拿出教具边指边说)两个面相交的一条边,我们把它叫做长方体的棱。现在请同学们拿出长方体学具,用手摸一摸长方体的棱,你有什么感觉? 生:有割手的感觉。 师:看着棱,你发现了什么? 生:棱把相邻的两个面分开了。 师:长方体的棱有多少条呢?数一数你的学具。 生:12条。 师:(拿出长方体棱长框架,师引导学生有顺序地依次数出长方体棱长。)12条。这是我们的第二个发现,长方体有12条棱。(板书:12条棱)

26、师:现在,大家一块来研究长方体的棱有什么特征呢?请同学们拿出你手中的学具,边观察边用直尺测量,思考一个问题:1、长方体12条棱按长短可以分成几组?怎样分?带着这个问题,四个人为一小组,边讨论边分。(师巡视) 师:讨论好的小组请举手。 生甲:我们小组把12条棱分成了三组,最长的4条分成了一组,较长的4条分成了一组,最短的4条分成了一组。每组棱长度相等。 生乙:我们小组分成了两组:最长的条分成一组,剩下的条分成一组。 (师:到底这两组同学分的对不对呢?请同学观看大屏幕,显示1:最长4条分成一组,最短4条分成一组,剩下4条分成一组。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分成。显示2:最长的条分成一组,剩下的条分成一组。

27、)这两组同学分的对吗? 生:都对。 师:12条棱一般情况下分成组,每组有条棱长度相等。特殊情况下分成组,一组有条棱长度相等,另一组有条棱长度相等。相等的棱是相对的,也可以说成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长方体的棱的特征我们就可以总结为(师边说边板书: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 3、顶点的认识: 师:(拿出教具边说边指)三条棱相交的这一个点,我们把它叫做长方体的顶点。拿出你们的学具,摸摸长方体的顶点,有什么感觉? 生:有扎手的感觉。 师:这样的顶点有多少个呢?现在请同学们观看屏幕(显示:长方体的顶点)数一数,长方体有几个顶点? 生:个顶点。 师:是不是所有的长方体都有8个顶点呢?拿出你们的学具数一数。 生:

28、个顶点。 师:对,第三个发现,长方体有个顶点。(师板书:个顶点) 师:(出示课件)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相等吗?(边说边用鼠标指三条棱) 生:不相等。 师:相交于一个顶点的这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边说边用鼠标指长、宽、高)。 师:习惯上,长方体的位置固定以后,(出示学具边说边用手指)我们把底面中较长的棱叫做长,较短的棱叫做宽,和底面垂直的棱叫做高。现在,请同学们看着老师的学具,老师用手指,同学们说出它的长、宽、高。(师把教具竖放、横放、侧放、让学生说出长、宽、高) 师:实际上,长方体的长、宽、高是根据长方体所放的位置的不同而改变的。现在咱们来做一些练习题。(电脑出示:

29、练习题1) 三、课堂巩固 判断:(正确的在括号里面画“”,错误的在括号里画“”。) (1)长方体的六个面一定是长方形。( ) (2)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 八、板书设计: 长方体的认识 6个面都是长方形(特特殊情况有两个面是正方形) 相对的面大小相等 (12条)棱: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 (8个)顶点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七 一、教学内容 课本P3840。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理解体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探索体积和体积单位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察能力和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0、 使学生形成空间观念,体验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三、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体积概念的建立以及对体积计量方法的理解。 2教学难点 感知物体的体积以及建立体积单位的概念。 四、教学用具 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模型;水杯,水,沙子,大小石块(用线系好),木块等;10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 五、教学设计 (一)铺垫选择研究方向 1引入:在装有半杯蓝色水的玻璃杯中(先在水面处做个记号)放入一块石块。 2观察思考。 (视频脚本三:长方体和正方体4土豆放入水杯的动画片。) (1)水面的位置发生了什么变化?杯中的水为什么会上升? (2

31、)杯中的水为什么会上升,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 (二)发现并认识体积 1想一想:是不是所有的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用桌上提供的物品验证。有:木块、沙子、火柴盒、工具箱、石块、玻璃球 2教师巡视与学生一起探讨。 3提问汇报。 (1)你们是怎样进行实验的? (2)你们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3)学生动手操作。 (4)学生回答。 生:我们拿出自带的装满细沙的杯子,先把细沙倒在纸上,把一块木块放入杯中,然后再把细沙倒入杯中,沙子不能全部倒入杯中,有剩余部分,因为木块占有一定空间。 4表象再现。 (1)闭眼回忆刚才验证物体的样子。 (2)学生闭眼想象。 5抽象体积的概念。 (1)物体所占

32、的空间一样吗? (2)学生回答。 生:我们先把小石块放入杯中,然后在水面上升处作个记号。取出石块,再放入大一些的石块,发现水面比原来的水面高了。 (3)为什么上升的水面会比原来的高? (4)学生回答。 生:因为大石块占的空间大,所以上升的水面比原来的高。也就是说,物体的大小不一样,所占空间的大小也不一样。 6看来物体所占空间有大有小,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就是物体的体积。 (1)什么叫物体的体积? (2)学生回答: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7看书质疑。 (三)自我探索体积单位 1要知道一个物体的体积有多大,或者一个物体的体积比另一个物体的体积大多少或少多少,该怎么办?这就需要计量,计量体

33、积要用体积单位。【 】 2猜想。 你听说过哪些体积单位? (1)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 (2)汇报:将你们学习到的说给大家听听。 (3)学生回答。 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厘米; 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分米; 棱长1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米。 (视频脚本三: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5视频“1立方米的空间有多大”的演示) 3估量体积单位。 (1)1立方厘米的空间有多大?比画比画。 (2)什么物体的体积大约接近1立方厘米? (3)1立方分米有多大?比画比画。 (4)什么物体的体积接近1立方分米? (5)1立方米呢? (6)1立方米有多大?利用一些工具体验大小,你们钻进去试一试。(

34、准备3个米尺) 4填入适当的单位。 (1)橡皮的体积大约是5()。 (2)桌子的体积大约是240()。 5质疑。 (四)体积的初步计量 1教师演示(学生跟着摆)。 (1)出示2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它的体积是多少?为什么? (2)出示6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它的体积是多少?为什么? (3)(改变长方体的摆法)这是长方体吗?它的。体积是多少?为什么仍是6立方厘米? (4)(再改变形状)形状变了,体积有没有变?为什么? (5)为什么不管摆什么形状,体积都是6立方厘米? 2学具操作。 (1)你们每人桌上都放有10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现在请你们摆一个体积是9立方厘米的

35、长方体,想想怎么摆? (2)为什么所摆的长方体的体积都是9立方厘米? 3归纳概括。 (四人一组讨论)根据刚才所摆的图形,你怎么知道这些物体的体积是多少的? (五)巩固练习 1填空 常用的体积单位有()、()、()。 常用的面积单位有()、()、()。 常用的长度单位有()、()、()。 棱长()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厘米。 棱长()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分米。 棱长()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米。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单位。 (1)一根粉笔的体积大约是10()。 (2)讲台桌的体积大约是0.4()。 (3)一本新华字典的体积大约是0.35()。 (4)一张信纸的面积大约是5()。 (5)一块城砖的体积大约是3()。 3拼一拼,说说是由几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组成的? (六)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你有哪些心得和体会?你还有哪些问题? (七)板书设计 体积和体积单位 意义: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单位: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 计量:要看这个物体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2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