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 教学设计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 教学设计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docx(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经济:是对社会物质的管理,人们的经济活动包括人类社会的生产、储蓄、交换、分配、 消费等活动。社会生活:广义上包括整个社会物质(包含物质的生产和消费)和精神(如文娱、社交、 学习、信仰等)的活动;狭义的是人们物质生产活动和消费活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 作用于经济基础。第一单元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劳作与经济生活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食物生产的发展为人口增长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物质基础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食物生产的历史演变及其影响古代近代现代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1 .人类早期的生产与生活2
2、.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与生活3 .生产关系的变化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1 .美洲物种的外传2 .其他地区物种在美洲的推广3 .食物物种交流带来的影响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1 .食物生产的现代化2 .食物储备技术的进步3 .消除饥饿与食品安全第1课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课标要求知道人类由食物采集者到食物生产者演进的过程及意义;知道古代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 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学习目标1 .识记人类早期的生产与生活状况。2 .了解人类由食物采集者向食物生产者演进的过程及意义。3 .知道古代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的特点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认识地理环境的多样 性。4 .通过对几个典型问题的探究,
3、引领学生认识本课的基本史实,逐渐掌握史料实证、历史解 释的方法和能力,培养一分为二的辩证思维。落实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唯物史观、家国情怀核 心素养的培育。重点难点学习重点农业革命的意义;古代不同地区食物生产的特点。学习难点农业革命的原因与影响。教学流程板块一.激趣导新利用“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和稻茎叶”图片结合课前提示语导入。板块二 自主学习 夯实基础(当堂宣学,掌理爽香知欢,增殛时空观念,培养井印制铁型牛 护、小农 经济、承 农抑商精耕细作远古二期约1孤前赢战国秦汉 隋唐采集和既始农 泡猎经耕和畜 济产生牧出现古希脐:大麦和小麦 是主要粮食作物;城 邦公民拥有土地板块三 互学探究 培育素养(
4、侬托材料,开展间我等学,培养史证意识、历史 解释能力)探究1从食物采集向食物生产的转变材料一 旧石器时代的人们与周围的世界联系紧密,他们开始知道,哪些动物可以猎杀,哪 些植物可以食用。他们采集各种野生坚果、浆果、水果、颗粒植物和绿色植物,各地的人们 还都猎杀、食用各种动物,包括野牛、野马和驯鹿等,在沿海地区,鱼是一个丰富的食物来 源。美杰克逊斯皮尔福格尔世界历史思考1:根据材料一指出,旧石器时代食物的来源是什么?主要食物有哪些?(1)来源:采集和狩猎。(2 )主要食物:野生坚果、浆果、水果、颗粒植物和绿色 植物等植物;野牛、野马、驯鹿和鱼等动物。材料二 随着岁月的流逝,人类的祖先逐渐认识到哪些
5、动植物好吃,哪些不好吃,哪些不能 吃;并且逐渐了解到在什么季节、什么地点可以采集到什么植物或捕捉到什么动物。这种认 识使他们在采集和渔猎活动中,逐渐掌握了一定的主动权和计划性,增加了采集和渔猎的数 量,也积累了对动植物生长、繁殖过程及其与自然条件之间相互关系的认识,为农耕和畜牧 的出现准备了条件。采集和渔猎数量的增加为人口的增加准备了必要的条件。随着人类数量的增加、劳动的 分工和知识的积累,人类活动的范围逐渐扩大,劳动生产力也逐渐提高。在超出自然界再生 速度以后又使得人类祖先面临食物不足的生存危机。第四纪冰J11期的气候变化导致大量动植物的死亡和变异,更加重了这一危机。在这种情况下,人类的祖先
6、必须寻找新的生存手段, 原始农业随之产生。摘编自翟虎渠主编:农业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材料三思考2:根据材将条件:(1)采集和狩猎活动提高了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能力;(2)人口增加,天 然食物供不应求;(3)自然环境变化,出现适合植物栽培的区域。材料四到七八千年前,中国北方和南方的农业与农耕聚落都有了很大发展。农业生产 力的提高与粮食的储备,为聚落生活的安定提供了保障。而稳定的社会生活,则使人们的精 神生活得到多方面的发展。内部大小血缘集体之间以及个人之间,关系平等和睦。简明中国历史读本思考3 :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材料四所述时期的社会发展状况。状况:(1 )农耕聚落有了很大发展;(2 )
7、农业生产力得到提高;(3 )粮食得以储备;(4 )社会尚未出现贫富分化。思考4 :结合所学知识,用列表法概括食物采集者和食物生产者的区别。项目食物采集者食物生产者所处时 代|啊器(打制)时代,以食物采集为主新石器(磨制)时代,以食物生产为主自然分工男子负责狩猎,提供肉食;女子负责采 集植物果实和茎叶男子耕种,从事农业和畜牧业生产;妇 女从事米集和家庭副业男女地 位男子扶取食物的来源不稳定,地位较 低;女性不但生各和抚养后代,还负责 采集食物,地位较高随着私有制、阶级、国家的出现,男性 地位逐渐提高女性逐渐退居从属地位社会关 系人与人之间关系平等和睦个人属于集 体,随之而来的是发展的停滞伴随生产
8、力发展,产品有了剩余,出现 了贫富分化,私有制和阶级、国家先后 产生思考5 :与食物采集者相比,食物生产者的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变化:(1)人与自然关系的变化:从攫取经济转变为生产经济,从较多地依靠、适应 自然转变为利用、改造自然;(2)食物结构的变化:开始食用自己生产的粮食和饲养的动 物,增加了人类的食物供应;(3)生产方式的变化:从流动的采集狩猎变为相对固定的农 业生产;(4 )经济形态的变化:新的经济门类逐渐产生,出现了畜牧业、手工业、商业;(5 ) 社会组织的变化:从迁徙过渡到定居,并逐渐形成聚落;(6)精神生活的变化:为一部分 人从事原始的文学艺术、宗教活动等提供了物质基础。探究2农
9、业生产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材料一 新王国时期,古埃及发明了一种叫沙杜夫”的提水灌溉装置,它在较高处立起一 个支架,支架上横起一条长杆,长杆的一端绑有重物,另一端挂着水桶,利用杠杆原理汲取 低地渠道中的水。这种工具能够将处于低洼之处的水抽引到高处灌溉,极大地提高了灌溉技 术水平,也使适宜耕种的土地得到较大增加。自沙杜夫”发明之后,高低处的耕地均能得 到灌溉,扩大了耕地面积和耕地灌溉面积,从而促进了埃及农业文明的进步。李怡净:尼罗河灌溉工程与古埃及的国家治理一一兼论古埃及文明的形成与社会形态 思考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尼罗河对古埃及农业文明的影响。尼罗河一灌溉技术-扩大耕地面积一集权政府
10、。材料二 公元前2600前2100年间,因水利工程建设需要尼罗河流域不同区域之间的协 同配合,埃及法老曾经组织民众长期进行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建设,在这一时期的埃及金字塔 文当中也常出现水渠一词。中王国时期,恢复和发展了曾经在古王国末期和第一中间期 被破坏的水利灌溉系统,并修建了大 规模的排灌渠道。李怡净尼罗河灌溉工程与古埃及的国家治理一一兼论古埃及文明的形成与社会形 态思考2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埃及法老修建水利工程的目的。目的:保障农业生产,旱涝保收,维护奴隶主统治。材料三 殖民地用船把以谷物为主的各种原材料运到人口过剩的希腊本土,作为回报,得到 酒、橄榄油和诸如布和陶器之类的制成品。
11、这种贸易使希腊本国的经济急速发展。希腊的土 壤较适于经营橄榄园和葡萄园,而不适于做麦田,所以,既然小麦可以进口,多岩石的山也 就可以用来种植葡萄树和橄榄树,故土地的开垦面积大大增加了。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思考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希腊农业与古埃及、古中国农业的不同, 分析其对古希腊文明发展的影响。(1 )不同:由于特殊的气候和自然地理环境,希腊形成了自己的商业性农业特色,进 口粮食作物,出口经济作物。(2)影响:在促进希腊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影响了希腊的政 治文明。材料四 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 残也今殴民
12、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 足而人乐其所矣。汉书食货志思考4 :材料四主张国家推行什么政策?这一政策在当时有何影响?(1)政策:重农抑商。(2 )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但抑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不利于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思考5 :归纳食物生产对不同地区社会生活的影响。(1)两河流域和尼罗河流域促进种植业和家畜饲养业的发展。推动了水利工程的兴建,为农业发展提供了保障。明确了土地占有归属关系,土地归王室、各级贵族和神庙所有。形成了早期的宗教信仰和宗教崇拜。(2)中国形成南北两大农业种植区域.即北方粟麦农业区和南方稻作农业区。
13、推动农业耕作方式的不断发展.由石器锄耕发展为铁犁牛耕。推动国家经济政策变化,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形成了精耕细作的农业技术体系,促使劳动者努力提高农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3)希腊地区种植大麦和小麦,实行谷物和蔬菜轮作,建果园并加工产品。土地由城邦公民占有,在农业生产中广泛使用奴隶。(4)美洲地区种植玉米、甘薯、马铃薯等粮食作物,驯化了骆马、羊驼和火鸡。土地分为贵族私有和个体家庭份地两大部分。总之,食物的生产推动了定居生活的出现和人口的大范围增长,男子逐渐在生产中占据 主导地位。随着剩余产品的增加和私有制的出现,阶级和国家产生。板块四.提纲挈领升华认识人类早期的采集渔猎生产与生活原始农业
14、(原因、表现、影响)从食物采 集到食物 生产不同地区的-共同点(灌溉农业发达)食物生产与一社会生活不同点(食物生产、土地利用)生产关系的 变化男子地位上升,私有财产出现阶级分化,国家产生设计意图:总结是课堂教学整体优化的重要环节,它用时虽短,却是提高学生能力的重要步骤。“言有尽而意无穷,余言尽在不言中”的总结,既可使一节课诸多的教学内容,扩 大视野、形成方法,构建起清晰完整、系统调理的认知结构,便于学生理解,构建历史发展 的前后联系,探寻历史发展变化的原因及规律;又能使课堂教学的结构严密、紧凑、融为一 体,显现出课堂教学的和谐与完美;从而诱发学生的求知的欲望和积极的思维,使学生进入更 深层次的
15、探究,并获得丰硕质佳的认识成果,以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学生通过了解人类从食物 采集者到食物生产者的变化,理解农业对人类文明所起的重要作用,认识食物生产的出现对 人类社会各方面的影响;通过探讨食物生产对人类文明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认识物质生产 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板块五. .达标检测,固本养能(同步解析与测评课时练及课后评价一一略)板块六 学习评价,培育素养评价方式:以多元评价为原则,促进核心素养发展。对在课堂上积极回答问题,认真完 成小组合作探究以及高质量完成作业的情况分别赋分。评价目标:介于本节课是高二选择性必修之教学内容之一,应达到学业质量水平1、2、 3、4和学科核心素养水平1、2、3、4的程度。能够利用历史年表、历史材料、历史地图描 述史实,能够理解空间和环境因素对认识历史与现实的重要性。能够从多渠道获取理解材料, 提取相关信息。通过培养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等学科能 力,培育学科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