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将相和课件.pptx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92646804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PPTX 页数:80 大小:8.8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将相和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将相和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将相和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将相和课件.pptx(8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一课时第二课时 语文 五年级 上册6 将相和 你听过“负荆请罪”的故事吗?你知道廉颇、蔺相如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发生廉颇和蔺相如两人身上的故事。点击图片,欣赏动画 通过搭石一课,我们知道了,阅读中集中注意力、不回读可以提高阅读速度。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要求尽量做到连词成句地读,不要一个字一个字的读。第一课时“词句快读”游戏游戏规则:快速出示词语,同学们迅速记住词语并说出词语。汛期 访问 隔开懒惰稳当 平衡 协助“词句快读”游戏游戏规则:快速出示句子,同学们迅速记住句子并说出句子。1.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2.一排排搭石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

2、情感。记录阅读时间,检测阅读效果。读“阅读提示”,明确记录时间的要求。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记下所用的时间。尽量连词成句的读,不要一个字一个字的读。(1)将相和的故事发生在()A.春秋时代 B.战国时代 C.秦朝(2)渑池会上,蔺相如要求秦王()A.击否 B.鼓瑟 C.唱歌根据课文内容,选择正确的答案。完成检测题AA(3)“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这句话是()A.蔺相如对廉颇说的 B.蔺相如对手下人说的 C.蔺相如对赵王说的B(1)战国的时候,秦国最强,常常侵犯别的国家。()(2)秦王要拿十座城来和赵国换和氏璧,不换的话,就要攻打赵国。()(3)蔺相如答应赵王说,如果秦王不讲信用,他就

3、拿着和氏璧,和秦王同归于尽。()根据课文内容,判断下面说法的正误。(4)蔺相如半夜自己带着和氏璧,偷偷回到了赵国。()(5)赵王让大将军廉颇随行,一起到渑池会见秦王。()(6)渑池会上,赵王逼着秦王为他击缶,不然蔺相如就要和秦王拼命。()(7)渑池会后,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卿,职位跟廉颇-样高。()(8)蔺相如升官后,廉颇觉得蔺相如没有什么能力,很不服气。()(9)蔺相如很怕廉颇,认为自己打不过廉颇,所以要避开他。()(10)廉颇听了蔺相如的话,觉得很惭愧,穿着战袍背着荆条去请罪。()交流阅读体会。我有意识地让自己看一整句话,而不是一个字一个字地阅读。比如读“蔺相如在渑池会上又立了功”一句时,我一

4、眼看过去,看见了一整句话,就比读成“蔺相如”“在渑池会上”“又立了功”要快很多。我发现阅读“有一回,赵王得了一件无价之宝,叫和氏璧”一句时,按照逗号的间隔拆开来读,感觉比较慢,如果眼晴扫过一整句话,就快多了。我发现我还不能完全做到连词成句地读,还要多练习。读课文的时候,遇到不懂的词语我就暂时忽略,不回读。比如我只知道“渑池”是地名,“缶”“瑟”是两种乐器,虽然不明白词语的具体意思,但是不影响理解课文,所以我就没管它们,继续读下去,这样就能提高阅读的速度。你还有哪些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一边阅读一边思考,也能提高阅读速度。例如读到“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

5、,我一定把璧完好无缺地送回来”一句时,我就明白了蔺相如已经做好了两手准备来对付秦王。同学们平时要多练习,有意识地运用学过的方法,逐渐提高阅读的速度。将相 和氏璧 大臣 蔺相如 强逼 允诺朗读课文 扫清障碍学认字 学认字jin b chnln qin nu 划归 廉颇 抵御 推辞侮辱 击缶 上卿 战袍 请罪 学认字 学认字hu lin d y c r fu qng po zu 蔺ln不要读成后鼻音“lng”诺nu不要读成“ru”谦廉兼学认字 学认字结合意思记忆字形璧b 是“古代的一种玉器,扁平圆形,中间有小孔”,所以是玉字底。学认字 学认字结合意思记忆字形袍po 是中国传统服装的一种,指“直腰、

6、过膝大衣”,所以是衣字旁。抱包学认字 学认字御抵抵挡辞推躲避、推托辱侮使羞耻善于擅长都指“在某方面有特长”,但是不能写成“善长”。削削铅笔xio 秦国削弱了赵国的势力。多音字xu战国时候,秦国最强。强qin强 迫 倔 强qin jin学认字 学认字秦王把允诺划归赵国的十五座城指给他看。划hu夜幕降临,赵老爷子划船离开了小岛。hu学认字 学认字请快速地记住下列词语。A.和氏璧 大臣 蔺相如 允诺 击缶B.廉颇 抵御 侮辱 战袍 胆怯C.将相 强逼 划归 拒绝 负荆请罪召 臣 议宫 献诺 典zho chn y qu n xin nu din 学写字 学写字缺拒 荆 罪 j jn zu 抄 怯 ch

7、o qi 学写字 学写字臣chn不要写成“口”。大臣君主制国家的中央主要官员。典din拒j竖、横折、横、竖、竖、横最后一笔是竖折。献xin巧记:南边有只犬。不要少写一“横”易写错左右 结构 独体 结构 上下 结构生字归类召 宫 臣 献 诺 典 议 荆 罪 拒 怯 抄 缺1.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2)蔺相如帮助秦王拿回了和氏璧()(1)这篇文章是根据史记中的故事改编的。()(3)廉颇既战功卓著又能言善辩。()课堂演练2.近义词我会找。商议()诚意()抵御()记录()商量诚心抵抗记载字词听写 字词听写第二课时 在上节课的阅读检测中,我发现大家对课文的主要内容有了大体的了解,但是有些同学对细节的关注

8、还不够,印象不深。下面我们按照上节课所学的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再次快速默读课文,然后简要复述课文的内容。战国时期,赵王得到一块和氏璧。秦王也想得到这块无价之宝,就假意说要用十五座城池交换。蔺相如奉命出使秦国,他不辱使命将和氏璧带回赵国。过了几年,蔺相如陪同赵王到渑池与秦王会见,其间,蔺相如不畏强暴,据理力争,使赵王免受侮辱。为奖励蔺相如的汗马之功,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卿,位列老将廉颇之上。廉颇对此不服,蔺相如处处主动避让。后来廉颇终于醒悟,脱下战袍向蔺相如负荆请罪。最后廉颇和蔺相如和好,同心协力保卫国家。课文主要内容 根据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利用表格,把“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

9、故事的内容整理出来。故事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负荆请罪 赵王得到一块和氏璧,秦王想据为己有。赵王无奈,派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起因 经过 结果 蔺相如识破秦王没有诚意,偷偷让人把和氏璧送回赵国。秦王无奈。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大夫。秦王约赵王在渑池会面。秦王要赵王鼓瑟,之后名人记录了下来。蔺相如也要求秦王为赵王击缶,秦王不肯。蔺相如要和秦王拼命,秦王只好照办,蔺相如也叫人记录了下来。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卿,位列廉颇之上。廉颇对蔺相如职位比自己高很不满意。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不与廉颇计较,处处避让廉颇。廉颇番然醒悟,到蔺相如门上负荆请罪。根据表格提示,复述课文内容提示:有没有说清楚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10、有没有抓住故事的主要情节讲。课文的三个故事,存在内在的逻辑关系,前两个故事的结果是最后一个故事的起因。讲故事时不能颠倒顺序。课文的三个小故事分别叙述了谁和谁的矛盾冲突?你是怎么看待这些矛盾的?表面上看,三个故事写的是廉颇与蔺相如之间的个人矛盾,实际上写的是秦国与赵国的矛盾,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矛盾。蔺相如面对这两种不同的矛盾时,分别采取了怎样的解决办法?蔺相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语言:“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就没有动兵的理由。”行动:当满朝文武为难时,蔺相如挺身而出。机智勇敢完璧归赵 语言:“这块璧有点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行动:当蔺相如觉

11、察到秦王没有诚意换璧时,就上前一步,故意指点璧上有毛病,把和氏璧要回手中。机智 蔺相如充分看透了秦王的心理,即对和氏璧的好奇和喜爱的心理,蔺相如顺其心理,做法又合情合理,利令智昏的秦王怎能不上当。语言:“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不畏强暴 行动: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机智勇敢您要强逼我,我就和玉同归于尽。别,有话好商量!说一说:看图复述这个故事。提示:要讲清楚这个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语言:“请您为赵王击缶。”“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行动:他走到秦王面前,逼秦

12、王为赵王击缶,叫人记录下来。大义凛然不顾个人安危渑池会面 思考:蔺相如为什么逼秦王击缶?表现了蔺相如什么性格特点?因为秦王让赵王为他击缶,并且让人记录下来,这实际上是秦王侮辱赵王,贬低了赵国的地位。蔺相如为了维护国家的荣誉,为了维护赵王与赵国的尊严,逼秦王为赵王击缶。表现了蔺相如为了国家的荣誉、不畏强暴、机智勇敢的高尚品质。语言:“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将军吗?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呀!”行动:请病假不上朝,免得跟廉颇见面;看见廉颇骑着高头大马过来了,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负荆请罪想一想:这段话包含几层意思?有什么作用?包含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说蔺相如回避

13、廉颇并不是怕他,而是为了国家的利益。另一层意思是说将相和与不和对国家安危的重大影响:将相和,国家则安;将相不和,国家则危。表现了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胸怀宽广的品质。总结:在反映对敌斗争的前两个故事中,蔺相如或是不畏强暴,拼死斗争,或是不卑不亢、据理力争,可见这是一位有勇有谋、誓死保卫自己国家利益的勇士。而面对老将军廉颇,蔺相如却退避三舍,不与廉颇直接对抗,这一切,都源于他以国家利益为重的情怀。找出并归纳描写廉颇言行的句子,想一想:这些句子反映了廉颇的哪些性格特点?语言:“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

14、个下不了台!”行动: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居功自傲性格直率 以国家利益为重、勇于认错、知错就改 总结: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不与廉颇冲突;廉颇之所以负荆请罪,也是认识到自己“不应该”不顾国家利益。这是“将相和”的真正原因,也是他们共有的可贵品质。将相和蔺相如:智勇双全 不畏强暴以国为重廉颇:威震朝野 知错就改结构梳理 这个故事发生在_时候,主要讲 _,_,_三个故事。写出了将相之间由不和到和好的经过,赞扬了蔺相如和廉颇的高贵品质和爱国情怀。战国完璧归赵渑池之会 负荆请罪主题概括 一、按要求写句子。1.秦王真的拿15座城来换。我把玉交给他。(用关联词合成一句话。)2.秦王我都不怕

15、,会怕廉将军吗?(改为陈述句)秦王我都不怕,更不会怕廉将军。如果秦王真的拿15座城来换,我就把玉交给他。课堂练习 二、从蔺相如的言谈中,你认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是一个有勇有谋、深谋远虑的人。此去秦国,他已有应对的计策,并且对圆满完成任务有十足的把握。三、请你设计一段“负荆请罪”情节中廉颇和蔺相如的对话。提示:语言要符合人物的身份、性格特征和当时的场合等。6.将相和课后练习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一 二三基础练习四三 一二主题探究一二拓展提升三一、选字填空。1.壁璧悬崖峭()和氏()2.若诺假()一()千金3.怯却 胆()盛情难()壁却 怯诺 若璧二、读拼音写词语。1赵王zho j()d ch

16、n()来shn y()解决问题的策略。2蔺相如把和氏璧xin gi()秦王,秦王却没有信守chng nu(),j ju()把十五座城交给赵国。3秦王只好跟他约定了举行din l()的日期。召集典礼献给商议大臣承诺拒绝三、补全词语并选词填空。()()归赵无()之()()目()睁()心()力()()请罪 同归()()1只要我们(),美丽的“中国梦”就一定会实现。2对庸才而言,时间一文不值,但在开拓者眼里,时间却是()。完 璧怒 圆 负 荆于 尽 价 宝 齐 协齐心协力无价之宝四、按要求改写句子。1战国时候,秦国最强。秦国在和氏璧事件中没占到便宜。(用上关联词将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_虽然战国时,秦国

17、很强大,但是秦国在和氏璧事件中没占到便宜。2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给句子换一种说法,保持意思不变)_3蔺相如躲着廉颇。蔺相如要维护赵国的利益。(用关联词将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_秦王我都不怕,更不会怕廉将军。蔺相如之所以躲着廉颇,是因为他要维护赵国的利益。一、完璧归赵机智勇敢1“无价之宝”的含义是_。本文中的“无价之宝”指的是_。文中_得到了这块“无价之宝”,_想用十五座城换取宝物。极珍贵的东西和氏璧秦王 赵王2他怒发冲冠,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就和璧一起撞碎在这柱子上!”说着,他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1)这段话属于()描写。(多选

18、)A动作B心理C语言(2)下列对蔺相如的言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他为了国家利益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B一个“撞”字,把他的勇敢无畏体现得淋漓尽致。C他想把璧撞碎了,秦王就得不到这块璧了。CAC二、渑池会面维护尊严1渑池会上秦王要赵王为其_并叫人记录下来,以此羞辱_,蔺相如逼秦王为赵王_,为赵王挽回了面子。2渑池会上,赵王没有吃亏。除了_有功,_也起到了应有的作用,因为他作好了准备,秦王就不敢拿赵王怎么样。鼓瑟廉颇蔺相如击缶赵王三、负荆请罪顾全大局1“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蔺相如叫车夫把车往回赶的原因是什么?()A廉颇是武将,蔺相如害怕廉颇。B如果蔺相如

19、和廉颇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攻打赵国。C蔺相如害怕和廉颇发生正面冲突,因为他打不过廉颇。B2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利益,真不应该。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绑着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1)文段中画“_”的句子可以用一个成语概括:_。(2)用“”画出描写廉颇心理活动的句子。负荆请罪。3你认为蔺相如和廉颇分别是什么样的人?()A蔺相如是一个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人;廉颇是一个知错就改的人。B蔺相如是一个只顾个人利益的人;廉颇是一个知错就改的人。C蔺相如是一个有智谋、重私利的人;廉颇是一个只顾个人利益的人。A一、主题积累1.将相和通过_、_、_

20、三个故事,写出了_的原因及_的过程。完璧归赵负荆请罪将相和好将相不和渑池会见2选择合适的词把句子补充完整。负荆请罪横刀立马唇枪舌剑退避三舍a渑池会相如_斗秦王;国境线廉颇_御强敌。b宰相肚里能撑船,相如_;将军回头金不换,廉颇_。唇枪舌剑负荆请罪退避三舍横刀立马二、延伸阅读阻用赵括公元前266年,赵惠文王去世,赵孝成王即位。公元前260年,秦军与赵军在长平对阵,那时赵奢已死,蔺相如也已病危,赵孝成王派廉颇率兵攻打秦军,秦军几次打败赵军,赵军坚守营垒不出战。秦军屡(ll)次挑战。廉颇置之不理。秦军间(jinjin)谍说:“秦军所厌恶(w)忌讳的,就是怕赵奢的儿子赵括来做将军。”赵王听信秦军间谍散

21、布的谣言,因此就让赵括当将军,取代了廉颇。蔺相如说:“大王只凭名声来任用赵括,就好像用胶把调弦的柱粘死再去弹瑟那样不知变通。赵括只会读他父亲留下的兵书,不懂得灵活应(yngyng)变。”赵王不听,还是命赵括为将。后来,赵括果然惨败,赵军四十多万人被坑杀。1用“”选出文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2先解释加点的字,再说说词语的意思。置之不理:_3用“_”画出赵括惨败的原因。理睬。放在一边,不理不睬。ljinwyng赵括只会读他父亲留下的兵书,不懂得灵活应变。4读了这个故事,你觉得蔺相如是一个怎样的人?_5关于赵括用兵的故事历史上有一个成语,你知道是什么吗?_纸上谈兵。蔺相如是一个忠心爱国、目光长远、敢于进谏的人。三、百字练笔发挥想象,写对话。廉颇负荆请罪来到蔺相如家,蔺相如热情迎接。他们之间会有怎样的对话呢?写一写。思路点拨:抓住两个人的表达要点来写对话:廉颇要坦言自己的错误,请求蔺相如原谅,表示要以国家利益为重,正确看待个人的地位。蔺相如要表达不计较个人的得失,全心全意为国效力。二人重归于好。例文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