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教科书内容教案七篇.docx

上传人:1107088****qq.com 文档编号:92634858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7.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化学教科书内容教案七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三化学教科书内容教案七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化学教科书内容教案七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化学教科书内容教案七篇.docx(1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三化学教科书内容教案七篇高三化学教科书内容教案【篇1】【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盖斯定律的意义,能用盖斯定律和热化学方程式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2.过程与方法:自学、探究、训练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盖斯定律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重点、难点】盖斯定律的应用和反应热的计算【学习过程】【温习旧知】问题1、什么叫反应热?问题2、为什么化学反应会伴随能量变化?问题3、什么叫热化学方程式?问题4、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注意事项?问题5、热方程式与化学方程式的比较热方程式与化学方程式的比较相似点不同点【学习新知】一、盖斯定律阅读教材,回答下列问题:问题1、什么叫盖斯定律?问题2、化学反应的反

2、应热与反应途径有关吗?与什么有关?【练习】已知:H2(g)=2H(g);H1=+431.8kJ/mol1/2O2(g)=O(g);H2=+244.3kJ/mol2H(g)+O(g)=H2O(g);H3=-917.9kJ/molH2O(g)=H2O(l);H4=-44.0kJ/mol写出1molH2(g)与适量O2(g)反应生成H2O(l)的热化学方程式。二、反应热的计算例1、25、101Kpa,将1.0g钠与足量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晶体,并放出18.87kJ热量,求生成1moL氯化钠的反应热?例2、乙醇的燃烧热:H=-1366.8kJ/mol,在25、101Kpa,1kg乙醇充分燃烧放出多少热

3、量?例3、已知下列反应的反应热:(1)CH3COOH(l)+2O2=2CO2(g)+2H2O(l);H1=-870.3kJ/mol(2)C(s)+O2(g)=CO2(g);H2=-393.5kJ/mol(3)H2(g)+O2(g)=H2O(l);H3=-285.8kJ/mol试计算下列反应的反应热:2C(s)+2H2(g)+O2(g)=CH3COOH(l);H=?【思考与交流】通过上面的例题,你认为反应热的计算应注意哪些问题?【课堂练习】1、在101kPa时,1molCH4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液态H2O,放出890kJ的热量,CH4的燃烧热为多少?1000LCH4(标准状况)燃烧后所产生的热量

4、为多少?2、葡萄糖是人体所需能量的重要来源之一。葡萄糖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6H12O6(s)+6O2(g)=6CO2(g)+6H2O(l);H=-2800kJ/mol葡萄糖在人体组织中氧化的热化学方程式与它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相同。计算100g葡萄糖在人体中完全氧化时所产生的热量。高三化学教案优秀篇3一、教学目标:【知识】:说出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了解)说出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了解)说明光合作用以及它的认识过程(理解)于吸收不同意见中的合理成分,还要具有质疑、创新和用于实践的科学精神与态度。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光合作用的发现和研究历史;光合作用的光反映、暗反应过

5、程以及相互关系;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难点:光反映和暗反应的过程;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三、教学用具:实验材料;ppt课件四、课前准备:五、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引入光合作用对自然界的意义:生成氧气,进而紧接形成地球的臭氧层;直接或间接为其他生物提供能源;促进碳的循环。(二)光合色素实验:探究光合色素的的种类讲述光合色素的种类、吸收光谱(三)叶绿体的结构通过图片和问题的引导,讲述叶绿体的结构及其适应光合作用的特点。对恩格尔曼的两个实验进行讨论,并进行表达交流(四)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利用学生初中学过的关于光合作用的反应式,利用填空的方式,展示光合作用的定义。引导学

6、生对几个主要的探索历程资料进行阅读,并找出相关阶段的研究成果或观点。特别讲述用同位素追踪氧元素走向和碳元素走向的实验(五)光合作用的过程光反应:以光合色素捕获的光能的用处入手,并辅以板话,能量的是水脱氢,并放出氧气和产生h;并且使adp生成atp。强调了光反应需要的条件是光、光合色素、酶。暗反应:目的是二氧化碳获得h,被还原成为葡萄糖。二氧化碳与c5化合物结合(二氧化碳的固定),成城2分子c3;一部分c3获得了h被还原为葡萄糖;一部分c3形成c5继续参与循环。归纳光合作用的本质:把利用光能,产生h,把二氧化碳还原为葡萄糖,并把光能储存在更加稳定的糖类中。以表格的形式再次巩固光合作用两个阶段的各

7、种变化。以及两个阶段之间的关系。(六)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以及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关系设计情景,引导学生了解二氧化碳浓度、光照强度、温度对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利用哈密瓜之类的例子,分析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关系。(七)化能作用自养生物;异氧呼吸的概念,并且通过例子来讲述叶绿体的苦恼。高三化学教科书内容教案【篇2】一、设计思想新化学课程标准提出:“高中化学课程应有利于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加深对科学本质的认识,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更新原有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注重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引导探究”教学模式的实施,培养具有独立思考能力以及强烈

8、的创新意识等综合素质的人才。化学平衡属于化学热力学知识范畴,是中学化学教材体系中重要的基础理论之一。化学基础理论的教学应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实际要求、学生的发展和认知水平,把握好知识的深度和广度,重视学生科化学平衡观点的建立是很重要的,也具有一定的难度。教材注意精心设置知识台阶,通过类比、联想等方法,帮助学生建立化学平衡的观点。教材以固体溶质溶解为例,分析溶质溶解过程中结晶与溶解速率的变化,并指出在饱和溶液中,当蔗糖溶解的速率与结晶速率相等时,处于溶解平衡状态,以此顺势引入化学平衡状态概念,并强调在可逆反应中,当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时,就处于化学平衡状态。这样层层引导,通过熟悉的例子类比帮

9、助学生理解,借此在一定程度上突破化学平衡状态建立的教学难点。化学平衡是化学反应速率知识的延伸,也是以后学习有关化学平衡的移动等知识的理论基础,是中学化学所涉及的溶解平衡、电离平衡、水解平衡等知识的基础与核心,因此化学平衡是一节承前启后的关键课。化学平衡概念的建立和化学平衡特征是本节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三、学情分析学生在接触化学平衡前对化学反应速率及可逆反应已有一定的认识,但要接受和理解化学平衡这一抽象概念并非易事。因此在学习中应集中注意力,采用自主学习,积极想象等学习方式提高自己观察、理解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理解能力,采用“引导探究”教学模式,合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10、,采取深入浅出、生动形象的方式进行有效教学。四、教学目标、重难点、方法和手段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使学生建立化学平衡的概念(2)使学生理解化学平衡的特征(3)掌握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能力目标:(1)通过回忆比较已学知识,掌握新的知识(2)培养学生探究问题、分析、归纳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思维习惯(2)结合平衡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动态的等特点,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2、教学重点、难点化学平衡的建立及其特征3、教学方法和手段合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采用引导探究、比较发现、推理论证等方法,通过复习联系旧知识,架设探究桥梁,借助多种教学方法,在引导探究、启发

11、讨论中让学生发现规律,形成概念,掌握知识。采用“引导探究教学模式”“创设情境引发冲突”“引导探究”“讨论交流”“答疑点拨强化拓展”“变式探讨体验归纳”“联系实际讨论应用”高三化学教科书内容教案【篇3】一、设计思想:根据新课程要求,在教学中要注重实验探究和交流活动,学生所需掌握的知识应通过学生自己实验探究和教师引导总结得来,真正把学生作为主体确立起来。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构建课程内容问题化,引导学生在问题情景中寻找问题、解决问题。尽量把学生带入“真实”的问题中去,充分利用高中生具有强烈的探究世界的动机,关注身边的人与事,关注社会层面的问题和自然界真实问题。本节课的教材依据是苏教版_年级必修二专题

12、二第三单元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原电池是把化出疑问:这些电池是如何产生电流的?调动学生主动探索科学规律的积极性。再通过实验探究,引导学生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本质以及这种转化的综合利用价值。二、教材分析:(一)教材内容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在整个中学化学体系中,原电池原理是中学化学重要基础理论之一,是教学大纲和考纲要求的重要知识点。因此,原电池原理教学在整个中学化学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地位。在本章教学中,原电池原理的地位和作用可以说是承前启后,因为原电池原理教学是对前三节有关金属性质和用途等教学的丰富和延伸,同时,通过对原电池原理教学过程中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归纳、总结,从而从本质上认清

13、金属腐蚀中最主要的电化学腐蚀的原因,为后续金属腐蚀的原因分析及寻找金属防护的途径和方法提供了理论指导。(二)教材内容分析教材从实验入手,通过观察实验,而后分析讨论实验现象,从而得出结论,揭示出原电池原理,最后再将此原理放到实际中去应用,这样的编排,由实践到理论,再由理论到实践,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三、学情分析:原电池原理及构成原电池的条件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该内容比较抽象,教学难度大,学生一时难于理解。引入新课时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电池入手,通过各种电池的展示,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产生电流的原因,再通过锌、铜与硫酸的简单组合,实验探究体验电流的产生,引出原电池的概念。再利用分组实验的方

14、式探究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构成条件。()同时从电子转移的方向确定原电池正极、负极,电极上发生的反应,并写出电极反应式、电池总反应。认识到可以利用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电子转移设计原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所用。在此基础上介绍一些常见的化学电源,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四、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原电池原理和构成条件,正确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熟练书写电极反应和总反应方程式,并能设计较简单的原电池。通过探索实验、现象比较、设疑诱导、知识讲授和巩固练习,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自学能力。通过对实验的探索,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作用,并且培

15、养学生不断追求科学真理的精神;通过多媒体画面,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各种电池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及废旧电池对环境的危害,使学生了解社会、关心生活、关注环境,增强主人翁意识。五、重点难点:原电池的原理和构成条件。六、教学策略与手段:情景设计、实验探究、分析、归纳高三化学教科书内容教案【篇4】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SO2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理解酸雨的形成的原因。【过程与方法】运用实验观察获取信息,通过归纳对信息进行加工。体会通过实验来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重点】SO2的漂白性、还原性和氧化性。【难点】通过探究实验,归纳SO2的化学性质。三、教学用

16、具投影仪四、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好,我们知道在干燥的季节里大家都希望有一些雨水降临,那么除了正常的雨水之外,还有一种雨水被称作酸雨,大家了解它么?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段有关酸雨的视频,请看大屏幕。教师:播放酸雨视频,酸雨视频展示酸雨对我们环境,动物生存,建筑物及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以及酸雨知识。组织学生认真观看并思考问题酸雨危害有哪些,酸雨的主要成分有什么?学生活动:回答危害方面并说出酸雨主要成分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氮等。教师展示:大家请再看看大屏幕上展示的图片,酸雨对空气污染的报告,SO2中毒现象,被SO2漂白过的食物,大家说这些现象中都免不了一个始作俑者,是什么

17、呀?学生回答:SO2,(由此引出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教师语言: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下SO2.【板书】课题3硫和氮的氧化物第二环节:新课教学1.SO2的物理性质研究教师多媒体呈现并讲授:二氧化硫中重要的是硫元素的存在,硫的物理性质如下:淡黄色晶体,脆,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CS2.硫或者含硫化合物在空气中燃烧首先生成二氧化硫。化学方程式为:S+O2=SO2,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在纯氧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教师提问:经过前面的学习,大家思考下我们从哪些方面可以确定SO2的物理性质呢?教师引导:回忆上节课研究氯气的性质的方法,思考从哪些方面去研究SO2的性质。教师学生共同活动

18、:说出从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毒性、溶解性方面去研究物质的物理性质。教师设问:你对哪条性质还不了解?你能利用一个装满SO2的试管来设计实验说明吗?教师演示实验:实验SO2的溶解性。经过实验大家观察到,SO2是溶于水的。学生归纳SO2物理性质:SO2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容易液化,易溶于水。【板书】一、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无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密度空气,易液化,易溶于水2.SO2的化学性质研究【板书】二、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探究一:从分类的角度SO2属于哪类物质?具有该类物质的哪些通性?教师引导提问:下面我们从分类的角度想,既然SO2溶液显酸性,那么SO2属于哪类物质?想想具有该

19、类物质的哪些通性?学生讨论回答:是酸性氧化物,(总结归纳出SO2作为酸性氧化物的通性):酸性氧化物可以和碱反学生板演师生共同判断正误。探究二:二氧化硫的漂白性教师活动:农民伯伯夏天劳作的时候也是带“太阳帽”的,他们这个太阳帽是用草编的,相信很多同学都没有见过,没关系,请看大屏幕,(展示新草帽、旧草帽图片),同学们看看两个草帽颜色有区别吗?说明SO2有什么化学性质?学生活动:颜色不同,说明SO2有漂白性。【板书】2.SO2的漂白性教师指导阅读:请同学们阅读教材上第90页关于SO2漂白性的原理和其不稳定性,想想具有漂白性的物质还有哪些?其漂白原理与SO2的漂白是不是相同?学生阅读思考:上节课学过的

20、氯气也有漂白性。氯气的漂白是因为它的氧化性。教师提出问题:从氧化还原的角度思考SO2具有哪些性质?学生实验探究:上讲台将SO2通入到老师准备好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观察现象,并对反应后溶液进行加热。教师引导:大家观察分析下,SO2中S元素的化合价是几价?说明什么呢?学生回答:正四价,处在硫的中间价态,所以可以得出SO2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板书】3.SO2的氧化性和还原性学生讨论探究:由学生代表上讲台用教师提供的试剂(石蕊试液、SO2水溶液、品红溶液、双氧水、溴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仪器或用品,选择合适的用实验的方法来证明SO2具有还原性。教师评价指导。教师讲授:SO2的氧化性,我们可以

21、通过一个化学反应方程式来理解,大家请看黑板(写出SO2与H2S反应化学方程式,带领大家复习氧化还原反应电子转移)。第三环节:巩固提高教师设问:我们刚才学习了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大家也说出了两者的漂白原理是不同的,那大家会不会应用呢,我们通过一道习题来巩固下:二氧化硫和氯气都具有漂白性,若将等体积的二氧化硫和氯气充分混合后,通入湿润的有色物质,可观察到有色物质发生什么现象?第四环节:小结作业教师陈述:我们请同学来说一说这节课我们都学习了什么?其他同学认真听作补充。学生回答:酸雨的主要成分之一二氧化硫,它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教师肯定鼓励。作业收集当地的雨水样品,测定其pH。如果是酸雨,分头了解产

22、生的原因,提出防治对策的建议。高三化学教科书内容教案【篇5】一、教材分析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是高中化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中学化学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学生通过对初中化学的学习,了解了化学反应的本质是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而在前一专题中又学习了化学键的相关知识:一般来说,化学键的键能越大,键就越牢固,物质的化学活性就越小。在此既基础上,就比较容易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快慢首先取决于反应物分子的内部结构即内因,外界条件如温度是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因。在必修1中学生已经知道了可逆反应的概念,此时,通过实验帮助学生认识化二、学习目标的确立依据新课程理念,本着对教材结构和内容的深刻理解,结合学生的学习

23、基础和认知特点,确定学习目标如下:知识与技能1、理解基本的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认识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条件,并能用于说明有关问题。2、认识可逆反应有一定的限度,知道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能达到化学平衡状态。过程与方法1、重视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2、通过实验探究分析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条件。情感、态度、价值观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作出合理的判断。三、学习重、难点分析基于我对本节教材价值的认识和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将教学重点确定为: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了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难点:影响化学反应

24、速率的因素在实际生活生产中,很多方面都涉及到化学反应速率问题,所以把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了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定为本节重点。而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原理的学习显得尤其重要,那么如何根据具体外界条件的变化,造成反应速率变化,通过实验分析比较。便成为突破难点的关键。高三化学教科书内容教案【篇6】知识目标通过对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及生成物质量的实验测定,使学生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及守恒的原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能解释一些简单的实验事实,能推测物质的组成。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实验、思维能力,初步培养学生应用实验的方法来定量研究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

25、分析,学会由感性到理性、由个别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品质及合作精神;使学生认识永恒运动变化的物质,即不能凭空产生,也不能凭空消失的道理。渗透物质不灭定律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教学建议教材分析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的重要定律,教材从提出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同生成物的质量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入手,从观察白磷燃烧和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出发,通过思考去“发现”质量守恒定律,而不是去死记硬背规律。这样学生容易接受。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为什么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呢?”引导学生从化学反应的实质上去认识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

26、反应中,只是原子间的重新组合,使反应物变成生成物,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并没有变化,所以,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同时也为化学方程式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教法建议引导学生从关注化学反应前后质的变化,转移到思考反应前后量的问题上,教学可进行如下设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主动的学习过程,教师应当采取自我发现的方法来进行教学。可首先投影前面学过的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然后提问:对于化学反应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各抒己见,最后把问题聚焦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是否发生变化上。这时教师不失适宜的提出研究主题:通过实验来探究化学反应前后质量是否发生变化,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被限度地调动起来,使学生进入主动学习状态。

27、2.体验科学研究过程、设计、实施实验方案学生以小组探究方式,根据实验目的(实验化学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是否发生变化)利用实验桌上提供的仪器和药品设计实验方案。在设计过程中,教师尽量减少对学生的限制,并适时的给学生以帮助,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主观能动性,独立思考,大胆探索,标新立异。在设计方案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在交流方案过程中,各组间互相补充,互相借鉴,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实施实验时学生体验了科学过程,动手能力得到了加强,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和严谨求实的科学品质及勇于探索的意志力。同时在实验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自己探索,学生不仅获得了知

28、识,也体验了科学研究过程。3.反思研究过程、总结收获和不足探索活动结束后可让学生进行总结收获和不足,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高三化学教科书内容教案【篇7】一、教材分析“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是以化学基本概念为基础,与实验紧密联系,强调概念在实际中的应用,本节教学对整个高中化学的学习乃至今后继续学习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教材内容具有概念比较多,且抽象又难于理解的特点。教材首先从为什么学习这个物理量入手,指出它是联系微观粒子和宏观物质的纽带,认识引入物质的量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意义,即引入这一物理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然后介绍物质的量及其单位,物质的量与物质的粒子数之间、物质的量与质量之间的关系。应注意不

29、要随意拓宽和加深有关内容,加大学生学习的困难。二、学情分析对于“物质的量”这个新的“量”和“摩尔”这个新的“单位”,学生是很陌生的,而且也很抽象,但通过学习和生活经验的积累,他们已经知道了生活中常用的一些“量”和“单位”,如长度、质量、时间、温度,米、千克等。可采用类比方法,类比方法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之间的某些属性上相同,而推出它们在其他属性也相同的一种科学方法。如物质的量与其他学生熟悉的量类比、摩尔与其他国际单位的类比、集合思想的类比等,运用类比思想阐释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的意义,能够提高这两个概念与其他概念之间的兼容性,有利于对这两个陌生概念的深刻理解和掌握。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30、1)认识物质的量是描述微观粒子集体的一个物理量,认识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了解摩尔质量的概念。(2)了解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数之间的换算关系;了解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之间的换算关系。2.过程与方法(1)通过类比的思想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运用和巩固概念。(2)通过阅读教材、参考资料和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自学的习惯、探究的意识。(3)体验学习物质的量这一物理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使学生认识到微观和宏观的相互转化是研究化学问题的科学方法之一,培养学生尊重科学的思(2)调动学生参与概念的形成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物质的量的概念;(2)物质的量和微粒数之间的相互转化;(3)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涵义;(4)通过物质的量、质量、摩尔质量计算实际问题。2.教学难点物质的量的概念。五、教学准备多媒体、黑板六、教学方法采用创设情境方式,通过故事(一粒米的称量)和生活实例,以聚微成宏的科学思维方式,引出新的物理量物质的量,搭建起宏观与微观的桥梁。通过学生列举生活中的常用单位(箱、包、打等)与抽象概念类比、国际单位之间的类比、集合思想的类比教学,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让学生感受概念的生成过程,初步形成物质的量的概念并理解其重要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