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教育教案设计七篇.docx

上传人:1107088****qq.com 文档编号:92634341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7.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化学教育教案设计七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三化学教育教案设计七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化学教育教案设计七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化学教育教案设计七篇.docx(1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三化学教育教案设计七篇高三化学教育教案设计(篇1)1教学目标1.1知识与技能:认识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方法。了解常用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使用方法。1.2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与探究,学生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燃烧条件的探究,了解内因和外因的辨证关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进取心,让学生获得成就感。2教学重点/难点/易考点2.1教学重点围绕课题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讨论交流得出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使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燃烧条件的探究;认识灭火的原理并应用于解决实际生活问题。3专家建议4教学方法探究式5教学用具1、媒体资

2、源:自制课件2、实验准备:把玻璃棒和小木条分别在酒精灯上点燃。点燃两支蜡烛,其中一支用烧杯罩住。把一沾水的棉花和干燥的棉花分别点燃。熄灭蜡烛的方法:沙土、剪刀、烧杯、湿布、水、胶头滴管、碳酸钠溶液、稀盐酸高三化学教育教案设计(篇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盐类的水解(强酸弱碱盐和强碱弱酸盐)的本质,及盐类水解对溶液酸碱性的影响及其变化规律;正确书写盐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对盐类水解的应用有大致的印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如对电解质的电离、水的电离平衡和水的离子积以及平衡移动原理等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学生进行分析、归纳、推理的逻辑思维能力。情感目标使学生建立起“事物变化,内因是决

3、定因素,外部因素是变化的条件”的对立统一的自然辩证观。;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是前面所学的电解质的电离、水的电离平衡和水的离子积,以及平衡移动原理等知识的综合应用。也是本章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学生对前面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将直接影响对本节内容的学习。教材密切联系上一节,引导学生联想盐溶液是否呈中性。并通过实验3-1来回答这个问题,并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讨论,盐溶液的酸碱性与组成该盐的酸或碱的强弱之间有什么关系?从而把盐溶液的酸碱性与盐的组成联系起来,为分类讨论盐类的水解奠定了基础。在分类介绍盐类的水解时,重点说明盐类电离产生的弱酸或弱碱离子对水的电离平衡所产生的影响,并配以形象化的示意图,使学生

4、理解盐类水解的本质。是本节教学重点。之后,教材提及强酸可碱盐不水解,并简单说明其溶液呈中性的原因。这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前两类盐水解的本质。关于弱酸弱碱盐的水解,大纲没有要求。关于教材第二部分内容盐类水解的利用,大纲只要求A层次,但在具体讨论盐类水解的利用的实例时,往往涉及到盐类水解的本质以及平衡移动原理等知识,通过分析,使学生巩固并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教法建议发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本节的有关问题。1.关于盐类水解的引入,可采取探究讨论的形式。结合上一节知识,提出问题。将课本中的实验改为探究实验,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操作。由实验结果展开讨论:(1)为什么三种盐的水溶液有的呈中性?有的呈碱性?

5、有的呈酸性呢?(2)同呈中性的和其实质是否相同呢?从而使学生认识盐溶液的酸碱性与盐的组成之间的内在联系。2.盐类水解的本质以的水解为例,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强酸和弱碱所生成盐的水解,说明盐类水解的本质。(1)提出问题:在溶液中存在几种电离?对水的电离平衡有何影响?为什么溶液显酸性?(2)分析讨论:通过上述问题设置,引导学生运用电离理论和平衡移动原理展开讨论,使学生理解由于生成难电离的弱电解质促使水的电离,使溶液中增大,从而使溶液呈酸性。写出反应的方程式,并引出盐类水解的定义。并运用这种分析方法,分析接下来的几种盐的水解。与水电离的结合生成了弱电解质醋酸,使水的电离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逐渐增大,

6、直至建立新的平衡,结果,因而溶液显碱性。写出反应的方程式。分析时可利用图3-10帮助学生理解,或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模拟盐类水解的过程,使教学更加生动形象、直观。通过分析,总结出盐类水解的一般规律:谁弱谁水解:水解离子一定是盐电离出来的弱离子(弱酸阴离子,或弱碱阳离子)。谁强显谁性:碱强显碱性,酸强显酸性。都强不水解。都弱都水解(了解就可)3.关于正确书写盐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l)找出盐类组成中发生水解的离子,直接写出盐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2)一般盐类水解的程度很小,水解产物也很少,通常不生成沉淀或气体,也不发生分解,因此书写水解的离子方程式时一般不标“”或“”。为使学生明确这一点,可让学生

7、仔细观察、溶于水时的现象。(3)盐类水解是可逆反应,离子方程式中一般用“”号。(4)多元弱酸的盐分步水解,第一步较容易发生,第二步比第一步难,水解时以第一步为主。(5)安排适当的课内外练习,使学生能够正确熟练地书写盐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关于盐类水解的利用包括两个方面介绍。一是分析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二是讨论盐为水解知识的应用。分析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指出主要因素是盐本身的性质;外界因素主要有温度、浓度及外加酸碱等因素。盐类水解知识的应用,通过对一系列分类实例的讨论分析,巩固和加深学生对盐类水解原理和平衡课题:盐类的水解重点:理解盐类水解的本质难点:盐类水解方程式的书写和分析高三化学教育教案设计

8、(篇3)一、说教材1、本课的地位、作用:分子和原子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子、原子概念,是在学习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及混合物、纯净物的基础上,由宏观世界转向微观世界的开端,也是今后学习化学不可缺乏的理念基础。对本课题内容的学习不仅可以把前面的教学内容从微观的角度上认识得更加深刻,而且还是后面继续学习化学方程式、质量守恒定律、物质结构等内容所必备的基本知识。并且对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FFKJ.Net抽象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有重要作用。2、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我将教学目标确立为:知识与技能:认识物质的微粒性,能说出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会用分子、原子观点解释一些生活中的现

9、象;了解分子、原子在化学变化中的特点;认识分子与保持物质化学性质之间的关系。过程与方法:学习通过观察身边物质、实验现象等方法获取信息,从而运用想象类比、分析归纳等方法处理信息;能在教师的启发和指导下,对有疑惑或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探究,实验中注意观察与思考结合,对实验的结果和分析能用文字、图形及化学语言进行表述和交流;认识科学研究的方法-假说与模型的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与快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保持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勤于思考、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3、教学重点和难点: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我将教学重、难点确立为:教学重点:分子的基本特征;从分子、原子角度

10、认识物质的构成和物质的变化;对自然、实验现象的猜测、观察、分析、交流、表达、总结等能力。教学难点:从分子、原子角度认识物质的构成和物质的变化。二、说学情1、学生已经学习了物质的变化、物质的性质、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在小学科学和初中物理也学习了分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及联系,以及物质的三态变化、热胀冷缩等相关知识,这为学习新知识做了知识的铺垫。2、学生己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探索物质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3、学生学习的困难主要在于:已有的宏观表象,可能对微观想象的发展有阻碍。在学生眼里,微观世界仿佛只是缩小了的宏观世界,难以理解微观粒子的一些

11、特殊性质。比如:通过课前与学生的交流,了解到学生头脑中有关物质粒子性方面的问题主要有:粒子的大小是可以变化的,受热粒子会变大;粒子的数量是可以变化的,受热后会增加;把气体从1L的容器转移到2L的容器内,气体所占体积仍是1L等。三、说学法、教法1、说学法指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既要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又提倡合作与创新来共同探索和研究的学习(2)合作学习法(3)对比归纳法2、说教法在教学中,努力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和勤于动手,在身心愉悦的环境下获得新知识,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为此主要采用分组合作,师生互动,动手演示,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方法。采用了创设问题情景法、演示实验法、

12、讲授法、启发教学法、活动探究法等教学方法。四、说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我曾设计了加热水、闻香水或氨水的气味、四组生活情景等导入方式,但最终我选择了用水和酒精、陈醋和酱油的鉴别导入。让学生利用它们的物理性质进行最简便的鉴别。学生会不约而同的选择闻气味。师:提出问题-为什么我们只能闻到气味,却看不见,也摸不到它呢?生:引发思考,充满了好奇心和探究欲。这种任务驱动的学习方式不仅能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体现化学的学科特点和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二)演示实验、认识分子的存在师:演示品红在水中扩散。实验改进:用温水代替冷水,会加快品红的扩散,缩短实验时间。品红用量要少。(三)科学手段、证实存

13、在投影苯分子、硅原子的照片。设计意图:以上环节的设置由为什么能闻到气味自然过渡到物质的构成,即分子等微粒的真实存在的探究验证。经典实验品红在水中的扩散,因为它有颜色变化,对学生有视觉真实感。而且有一个逐渐变小的过程,反应了物质的可分性,让学生建立物质由很小很小的微粒构成的观念。再让学生观察苯分子、硅原子图,这样由浅入深,由宏观到微观证明了分子的真实存在,为学生呈现探究的一般规律。(四)思考交流、引出特征投影想一想水也是由分子构成的为什么水能看得见而水分子看不见呢?投影1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26kg,一滴水中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如果10亿人来数1滴水里的水分子,每人每分钟数100

14、个,日夜不停,需要3万多年才能数完)总结出分子的第一个特征: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五)演示实验、引导探究投影课本第49页探究内容,分子运动现象方案一知识铺垫:观察酚酞溶液在蒸馏水中的颜色;观察酚酞溶液遇浓氨水变色的实验。演示探究实验:提出问题-为什么两种试剂分开放置时,酚酞溶液仍然变红呢?方案二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提出酚酞溶液变红的猜想和假设-设计实验进行探究(方案二教学效果较好,但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有较高要求,所需课时多。)总结出分子的第二个特征: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投影议一议为什么湿衣服在阳光下和通风处比在阴凉、背风处易于晾干?投影活动与探究A组实验50mL水与50mL酒精混合,观察液

15、体体积变化情况。B组实验一定体积水中加入糖块,观察糖块溶解前后液体体积变化情况。C组实验取一支注射器吸入20mL空气,用手指顶住针筒小孔,将栓塞慢慢推入,观察现象。D组实验取一支注射器吸入20mL水,用手指顶住针筒小孔,将栓塞慢慢推入,观察现象。学生分组相互合作进行探究、认真观察、记录讨论。各小组展示自己的探究结果、讨论、交流。总结出分子的内容来于斐-斐_课-件_园FFKJ.Net第三点特征:分子间是有间隔的。投影固体、液体、气体物质分子间隔微观示意图总结:一般情况下,气体分子间间隔液体分子间间隔固体分子间间隔。(七)学以致用、联系实际投影想一想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1、物质的三态变化。2

16、、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3、糖块放在水中,会逐渐消失,水有了甜味。(八)应用模型,认识微观世界活动准备:每组下发分子结构模型,由组长负责组织小组成员根据内附说明书认识不同颜色小球代表的原子种类。活动一组间竞赛:比一比哪个小组最先用原子构成老师指定的分子模型,如:O2、N2、CO2等。问题:1、分子和原子的联系是什么?2、从分子、原子的角度分析氧气和氮气有什么不同?设计意图:启发学生认识到分子由原子构成;不同物质由不同的分子构成。活动二从分子、原子角度认识化学变化用分子模型表示出简单的化学变化:木炭燃烧、硫燃烧、水电解,小组成果展示。活动三演示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的微观过程。思考:反应中分子和原子的变

17、化情况。设计意图:启发学生认识到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又可以结合成新的分子;化学变化,中分子会变成其他分子,在分子构成的物质中,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它是化学变化的最小粒子。(九)总结评价、形成体系投影说一说学完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十)练习巩固、提高能力投影做一做课后作业:五、板书设计课题1分子和原子高三化学教育教案设计(篇4)一、导入生:形成闭合电路;自发氧化还原反应。二、新课讲授师:投影显示如下图所示。大家观察实验现象,并回答:电流表指针的变化。碳棒上有什么变化?在两极发生了什么反应?(生观察现象)生:1.电流表的指针发生偏移;生:2

18、.碳棒上有红色物质生成。师:请大家是这写出电极反应。生:铁为负极,碳棒为正极。投影显示1.将两根碳棒分别插入装有CuCl2溶液的小烧杯中,浸一会,取出碳棒观察碳棒表面现象(图1);2.用导线连接碳棒后,再浸入CuCl2溶液一会儿,取出碳棒,观察碳棒表面变化(图2);3.浸入CuCl2溶液中的两根碳棒,分别跟直流电源的正极和负极相连接,接通一段时间后,观察两极上的现象并用湿润的KI-淀粉试纸检验所生成的气体(图3)。师:在此过程中请大家一定要操作规范,注意安全。生:前两个实验碳棒上没有明显变化;生:第三个实验通电一会儿发现,与电源负极相连的一端的碳棒上有红色固体物质析出;生:与电源正极相连的一端

19、碳棒上有使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的气体生成。全部生:分析整理作出判断。红色物质为铜,黄绿色使湿润淀粉-KI试纸变蓝的气体为氯气。阳极产物氯气(Cl2);阴极产物铜(Cu)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提示讨论提纲投影显示1.通电前溶液中存在哪些离子?这些离子是如何运动的?2.接通直流电后,原来的离子运动发生了怎样的改变?3.有关离子在两极发生了什么样的反应?生:(讨论分析)1.通电前溶液中Cu2+、Cl-、H+、OH-自由移动。2.通电后带正电的Cu2+、H+向阴极移动;带负电的Cl-、OH-向阳极移动。3.Cu2+在阴极得电子变成了单质Cu,Cl-在阳极失电子变成了Cl2.师:总结板书通电前:

20、CuCl2=Cu2+2Cl-;H2OH+OH-自由移动通电后:阳极:2Cl-2e=Cl2氧化反应;阴极:Cu2+2e=Cu还原反应总反应化学方程式:CuCl2=Cu+Cl2概括通俗记法,利用谐音。阳(极)氧(化反应)师:在电解过程中,电子是如何形成闭合回路的?大家请看看课本第64页,归纳电子流动师:非常正确,我们一来总结一下。师生:电子的方向与电流的方向相反从电源负极流出,流向电解池的阴极,阴极附近的Cu2+在阴极得电子被还原为铜,溶液中的阴阳离子定向移动,阳极附近的Cl-在阳极失电子被氧化为氯原子。氯原子结合形成氯气分子,失去的电子从阳极流回电源的正极,从而形成了闭合电路。师:电解质溶液的导

21、电与溶液的电离有什么关系?生:先有电离,后有电解。电离不需要通电,电解建立在电离的基础上。师:现在大家一起来完成投影显示的表格。生:(每位学生完成一项,共同填好此表。)高三化学教育教案设计(篇5)一、_导课中国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圆满成功。大家可以看到飞船卫星都有一双巨大的像翅膀一样的太阳能帆板,知道它有什么作用吗?大家有没想过当飞船运行到太阳光照射不到的阴影区域时,电能从何而来呢?视频:工程师的解决办法二、民主导学【任务一】根据电解水的装置示意图,并阅读课本7980页,解决以下问题:1、放电:2、电解(定义):3、电解池:4、电解池的构成要素:【任务二】水中加入电解质可以增强水的导

22、电能力,但会不会影响电解水的反应呢?我们通过探究实验回答这个问题。【实验探究电解原理】以石墨为电极,电解CuCl2溶液【问题引导、自主学习】1、写出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分析溶液中存在的离子有:2、通电后,离子的运动方向:向阴极移动。向阳极移动。【合作学习】3、预测电解产物,设计实验方案。4、实验记录:请利用桌面上的仪器和试剂,证明你的猜想。实验现象与你的猜想一致吗?你有新的结论和思考吗?实验现象电极反应及反应类型阳极的总反应结论【投影展示交流】1、你观察到什么实验现象?2、阴、阳两极电极反应是什么?3、你得到什么实验结论?【反思整理】原电池与电解池的比较装置类别原电池电解池电极名称电极反应能量

23、转变反应能否自发三、检测导结1、判断下列装置是否属于电解池:ABCD2下列有关电解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电解池是把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B.电解池中阴离子向阴极移动,阳离子向阳极移动。C.电解池中与电源正极相连的一极是阳极,发生氧化反应D.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过程就是电解质溶液的电解过程3.在原电池和电解池的电极上发生的反应,同属氧化反应或同属还原反应的有()原电池的正极和电解池的阳极所发生的反应;原电池的正极和电解池的阴极所发生的反应原电池的负极和电解池的阳极所发生的反应原电池的负极和电解池的阴极所发生的反应A.B.C.D.【反思总结】【课后探究】用铁钉、碳棒做电极,电解NaCl溶液,探究

24、电极材料的变换对电极反应有何影响。高三化学教育教案设计(篇6)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电解质的概念;2、理解电离的概念,会书写电离方程式。2、通过独立思考探究碱和盐的定义。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教学重点】电解质的概念【教学难点】探究碱与盐的定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在初中化学中,我们已经做过溶液的导电性实验,通过观察与思考,我们可以得出电解质的概念。板书第二节离子反应一、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做电解质。推进新课老师提问:“酸、碱、盐的水溶液为什么能够导电?”学生思考、讨

25、论。小结酸、碱、盐的水溶液能够导电是因为在水溶液中发生了电离,产生了自由移动的离子。金属导电是因为自由移动的电子,而电解质溶液导电则是因为自由移动的离子。而电解质离解成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就叫做电离。板书1、电离:电解质离解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例题剖析【例题一】下列物质哪些属于电解质?NaClNaOHH2SO4H2O盐酸溶液小苏打FeCa(OH)2学生回答略教师精讲电解质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在判断时,一定要严格按照定义来分析,作出正确的结论。首先,电解质是化合物,不是单质,所以错误;电解质也不是混合物,所以也是错误的,小苏打是俗名,是纯净物,小苏打(NaHCO3)是电解质,因此,最后的正确答

26、案为:。小结我们接触的物质中,哪些属于电解质?结论酸、碱、盐和水都是电解质板书我们还可以用化学符号来表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用化学符号来表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产生了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的式子,叫做电离方程式。板书3、电离方程式老师提问请同学写出硫酸、氢氧化钠和硫酸钠的电离方程式。学生书写H2SO4=2H+SO42-NaOH=Na+OH-Na2SO4=2Na+SO42-合作探究请同学们阅读P27第一段。学生回答课本介绍了酸的定义,即在水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叫做酸。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讨论得出碱和盐的定义。答案碱:在水中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都是氢氧根离

27、子的化合物。盐:电离时,生成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板书4、酸、碱、盐的定义【布置作业】P291、2、3、6做在书上。高三化学教育教案设计(篇7)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和技能能力目标: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严谨科学态度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和技能难点:正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及误差分析教学过程一、投影:溶质的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异:1.溶质:以质量表示以物质的量表示溶液:以质量表示以体积表示提问:如何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讲解:以配制0.05mol

28、/L的溶液250mL为例,讲解有关仪器和步骤以及注意事项。二、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1.仪器:容量瓶、天平、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2.过程:(1)准备工作:检漏(2)操作步骤:计算-称量-溶解-转移-洗涤-定容-摇匀(3)结束工作:存放,整理清洗三、误差分析依据公式C=n/V造成浓度误差的原因可由n或V引起。造成n的误差可由称量转移洗涤造成V的误差可由俯视或仰视造成,未冷却等例如:称量时,砝码有油污或生锈称量时,药品与砝码颠倒量取液体时,量筒内壁上有水称NaOH固体时,把NaOH放在纸上量取浓盐酸、动作太慢溶解或稀释溶质的小烧杯未用蒸馏水洗涤容量瓶未干燥搅拌或移液时,有溶液飞溅出来定容时,

29、俯视刻度线摇匀后,液面低于刻度线四、讨论国外教材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请评价。例题:1、溶液配制:欲配制1000mL浓度为0.12molL-1的NaOH溶液,需要的仪器是()请选择配制过程所必须的操作,按操作先后顺序编号,为()1)用适量蒸馏水洗涤烧杯23次,洗涤液也注入容量瓶,使混合均匀。2)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使溶液凹液面与刻度相切。3)在托盘天平上先称取洁净干燥烧杯的质量后称取()gNaOH4)将容量瓶瓶塞盖紧,反复摇匀。5)向烧杯中加适量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使其溶解,并使其恢复室温。6)将溶液沿玻璃棒注入()mL容量瓶。2、要配制浓度约为2molL-1NaOH溶液100mL,下面的操作正确的是(填代号)。至固体溶解B称取8gNaOH固体,放入100mL量筒中,边搅拌,边慢慢加入蒸馏水,待固体完全溶解后用蒸馏水稀释100mLC称取8gNaOH固体,放入100mL容量瓶中,加入适量蒸馏水,振荡容量瓶使固体溶解,再加入水到刻度,盖好瓶塞,反复摇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