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必修一”教案设计8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化学“必修一”教案设计8篇.docx(4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一化学“必修一”教案设计8篇高一化学必修一教案篇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含义。(二)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2、培养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分析、探究化学反应实质的能力。3、培养学生全面认识事物、分析事物的逻辑思维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情感。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3、对学生进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辨证唯物主义教育。教学重点: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含义。教学难点: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含义。教学方法:设疑、实验、讨论、讲解相结合的方法。教学过程:引言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物质的分类,化学反应还
2、有一种重要的分类方法,即将有离子参加的反应统称为离子反应。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种反应。教学过程:板书第二节离子反应。提问下列物质中哪些能导电?为什么能导电?石墨、蔗糖溶液、酒精溶液、K2SO4溶液、Cu、NaOH溶液、盐酸。小结石墨、铜能导电,因为其中有自由移动的电子存在。盐酸、NaOH溶液、K2SO4溶液能导电,因为它们的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存在。追问在盐酸、NaOH溶液、K2SO4溶液里的自由移动的离子是怎样产生的?可通过什么方法证明溶液中存在离子?小结电离产生,其过程可用电离方程式来表示。可通过溶液导电性来检验。思考物质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电离呢?板书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
3、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如酸、碱、盐等。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化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如蔗糖、酒精等。讲解电解质、非电解质是根据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否导电对化合物的一种分类。讨论下列物质中哪些是电解质?Cu、NaCl固体、NaOH固体、K2SO4溶液、CO2、蔗糖、NaCl溶液、H2O、酒精。小结应注意以下几点:电解质应是化合物。而Cu则是单质,K2SO4与NaCl溶液都是混合物。电解质应是一定条件下本身电离而导电的化合物。而CO2能导电是因CO2与H2O反应生成了H2CO3,H2CO3能够电离而非CO2本身电离。所以CO2不是电解质。酸、碱、盐、水是电解质,蔗糖、酒精为非电解质。注意点
4、:溶于水或熔化状态;注意:“或”字溶于水和熔化状态两各条件只需满足其中之一,溶于水不是指和水反应;化合物,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对于不是化合物的物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设问相同条件下,不同种类的酸、碱、盐溶液的导电能力是否相同?演示实验观察:五种电解质HCl、NaOH、NaCl、CH3COOH、NH3、H2O溶液的导电性是否相同?并分析结果。(结果:相同条件下,不同种类的酸、碱、盐溶液的导电能力不相同)讲述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的大小决定于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的浓度和离子所带电荷数。而当溶液体积、浓度和离子所带的电荷数都相同的情况下,取决于溶液中自由移动离子数目,导电能力强的溶液里的自由移动的
5、离子数目一定比导电能力弱的溶液里的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多。比较以上五种溶液,显然,在CH3COOH、NH3H2O溶液中的自由移动离子数目较少。设问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多少跟什么因素有关?板书二、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阅读图示NaCl、CH3COOH在水中的溶解和电离情况。板书1、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如NaCl、2、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只一部分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如NH3H2O、CH3COOH等。3、强弱电解质的区别。讨论BaSO4、CaCO3、AgCl等难溶于水的盐是否属电解质?CH3COOH易溶,是否属强电解质?小结BaSO4、CaCO3、AgCl虽然难溶,但溶解的极少部分
6、却是完全电离,所以它们为强电解质H3COOH体易溶于水,但它却不能完全电离,所以属弱电解质。因此,电解质的强弱跟其溶解度无必然联系,本质区别在于它们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程度。思考利用溶液导电性装置进行实验,向盛有稀H2SO4的烧杯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能观察到什么现象?加以解释,写出有关的反应方程分析随着Ba(OH)2溶液的逐滴加入,灯泡将会由亮渐暗渐亮反应为:Ba(OH)2+H2SO4=BaSO4+2H2O,随着反应的进行,离子浓度将会怎样变化呢?板书设计第二节离子反应第一课时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1、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如酸、碱、盐等。2、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
7、熔化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如蔗糖、酒精等。二、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1、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如NaCl、NaOH等。2、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只一部分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如NH3H2O、CH3COOH等。3、强弱电解质的区别。探讨弱电解质溶于水的电离方程式如何表示?【总结】强电解质:强酸:如HCl、H2SO4、HNO3强碱:如KOH、NaOH、Ba(OH)2大多数盐:如:NaCl、AgNO3弱电解质:弱酸:如H2S、H2SO3、CH3COOH弱碱:如NH3H2O、Cu(OH)2水:H2O高一化学必修一教案篇2一、教学内容教学重点:1、引入物质的量的必要性2、物质的量及其单位
8、摩尔。3、阿伏伽德罗常数及其应用。4、物质的量、阿伏伽德罗常数、粒子数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两个基本公式的应用。课时安排:约1520分钟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认识到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之间的关系;掌握摩尔质量的概念。2、理解提出摩尔这一概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懂得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3、掌握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能用于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过程与方法:1.培养逻辑推理、抽象概括能力。2.培养计算能力,并通过计算更好地理解概念和运用、巩固概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概念的透彻理解,培养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体会定量研究
9、的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三教学过程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在讲解今天的内容之前,老师先考考大家对以前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请问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啊?学生答:分子、原子、离子等微粒。嗯,是这样的!物质就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等微观粒子组成的。那么这些粒子之间有什么共同点呢?学生答:都很小,都在不停地运动对!它们都很小!我们知道,物质之间发生的化学反应都是分子、原子或离子之间按一定的数目关系进行的。但是这些微粒都太小,显然我们是不能一个一个将它们取出来进行反应吧!那大家告诉我,在实验室里我们是怎样取用物质来进行化学反应的啊?学生答:天平称固体的质量,量筒量液体的体积。嗯,虽然我们说物质之
10、间发生的化学反应都是微利之间按一定比例进行的。但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是称取一定质量(g)或者量取一定体积(mL)的化学物质来进行我们需要的化学反应的。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微观粒子的数目和物质宏观的质量或者体积之间是存在着一定的联系的。今天我们大家就一起来探讨它们之间的这种联系!板书课题:物质的量嗯,老师现在遇到了一个小麻烦,现在老师的粉笔用完了,所以呢,只有再买一些。可是粉笔好小啊,一支支的数好麻烦啊!同学们有没有什么好的建议呢?学生答:买一盒、买一箱、看来同学们都很留心生活啊!如果我们用盒子把粉笔装起来,那就方便多了。我们之前说我们不能取用分子、原子等微粒来进行化学反应是因为它们都太小了!那我们
11、可不可以也用一个“盒子”将它们按一定数目的集合体的形式“装”起来呢?其实早就有人想到这个“盒子”了!国际科学界是用“物质的量”来“装”这些微粒的。物质的量它是一个物理量,就像同为物理量的质量一样,它也是有符号和单位的。回忆所学知识,思考并回答老师的问题,紧跟思路,渐渐进入课题紧跟课堂节奏,思考老师的问题,兴趣提升意识到微观粒子时需要集团概念的通过对物质组成,分子等微观粒子共性的回顾,让学生懂的在研究微观粒子时“集团意识”的重要性。通过实例,使学生认识到分组达到了使问题简化的目的。过渡到物质的量的概念板书:一、基本概念1、物质的量(1)是一个物理量;(2)符号:n;(3)单位:摩尔(mol)(4
12、)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5)注意:“物质的量”是一个统一、不可分割的整体,不能增加也不能减少。不能把它理解为“物质的质量”或“物质的数量”。摩尔作为物质的量的单位,这一单位只适用于微观粒子(如分子,原子,离子,电子,质子等),不适用于宏观物质。问能否说1mol小麦约含有6.021023个麦粒?物质的量描述的对象是粒子的集体,但没有限定是何种粒子集体,因此,我们在使用摩尔表示物质的量时,要用化学式指明粒子的种类。例:1molNa+或n(Na+)=1mol练习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A)1摩尔氧(B)1.5摩尔O2(D)摩尔是7个基本物理量之一(E)0.5摩大米那这个“盒子”里到底装了多少个微
13、观粒子呢?国际上规定,1mol粒子集合体所含的粒子数与0.012kg12C中所含的碳原子数相同,约为6.021023个。并且也给这个数值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阿伏伽德罗常数板书:2、阿伏伽德罗常数定义:1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符号:NA;单位:mol-1。约为6.021023mol-1跟进老师的节奏,结合预习开始学习物质的量及阿伏伽德罗常数的相关知识;正式过渡,让学生以良好的状态进入课题;通过上面的学习,相信大家对物质的量及阿伏伽德罗常数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下面老师又有问题了,请问1molFe含有多少个铁原子?那2molFe呢?请问你们是怎样得到2molFe中铁原子的个数的呢?很好!这样我们
14、就得到了物质的量n、阿伏伽德罗常数NA与粒子数(N)之间的关系了:N=nNA即:n=N/NA板书:二、基本公式N=nNAn=N/N强化练习:1、1molH2所含氢气分子的个数6.021023;2、2molO2含1.2041024个氧分子;好,来给大家简单说说NA6.021023mol-1的这个数字究竟有多大?将1分硬币排列成1mol,可来回地球与太阳之间400亿次。科学研究是永无止境的!在我们有了物质的量这个物理量以后,我们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和规律。思考并回答:1molFe含有6.021023个铁原子;2molFe含1.2041024个铁原子。回答:26.021023就得到2molFe中铁原
15、子的个数跟进思路,思考问题,强化记忆通过实际练习得出物质的量、阿伏伽德罗常数与粒子数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易于接受、记忆深刻;通过练习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通过实例使学生印象深刻,对阿伏伽德罗常数有一定的认识请同学们看教材12页,1molH2O的质量是18g,约含有6.021023个水分子;0.5molH2O的质量是9g,约含有3.011023个水分子;1molAl的质量是27g,约含有6.021023个铝原子;2molAl的质量是54g,约含有1.2041024个铝原子;数学是很奇妙的,数据中常常会体现出一些规律!那么在这些数据中你们发现了什么呢?提示:当它们的物质的量都为1mol时它们的粒子数之间
16、有什么共同点呢?当它们的质量以克为单位时,1mol的粒子的质量与他们的相对原子质量或者相对分子质量在数值上又有什么关系呢?总结:1、1mol任何粒子集合体都含有6.021023个粒子;2、1mol任何粒子或物质的质量以克为单位时,其数值都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者相对分子质量相等。在这里科学界又达成了共识!将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做摩尔质量。摩尔质量在数值上等于物质的相对原子质量或者是相对分子质量。板书:3、摩尔质量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符号:M;单位:g/mol(g.mol-1)练习:Mg的摩尔质量是24g/mol;CO2的摩尔质量是44g/mol;H2SO4的摩尔
17、质量是98g/mol;那么:我们接着探讨上面数据中的规律,表中显示1mol的Al质量为27g,2molAl的质量是54g,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Al的摩尔质量是27g/mol。我们从这里就得到了物质的量(n)、质量(m)和摩尔质量(M)之间的关系:m=nM也即:n=m/M板书:n=m/Mn=m/M我们说:学以致用!那么我们能用今天所学习的知识来解决怎样的问题呢?现在老师这里刚好有一瓶“380mL的农夫山泉”我们怎样才能通过计算知道里面有多少个水分子呢?知道了它的体积,我们可以通过密度求得它的质量为300g,那么物质的质量和它所含的微粒个数之间是通过什么纽带来联系的呢?(通过公式,提示学生运用物
18、质的量)解:m=V=1g/mL380mL=380gM=18g/moln=m/M=380g18g/mol=21.1molN=nNA=21.1mol6.021023mol-1=1.271025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可以算出一瓶水里面含有多少水分子,假如现在老师手里的是一瓶纯净的气体呢?我们有怎样求算其中的微粒数目呢?下次课我们就一起学习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希望大家课后积极地预习和思考。紧跟课堂节奏,认真分析,教材12页的材料,得出结论;紧跟老师的提问得到摩尔质量的概念;认真听讲,分析题目,得出答案;认真分析,得出答案;分析规律;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回忆课堂知识,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教材实例,让学生理解
19、摩尔质量的概念;通过题目使学生对摩尔质量的概念有一定的掌握;通过学生亲自参与得出结论,加深记忆;使学生获得一定的成就感;联系生活,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起学生的兴趣。回顾课堂,达到加深学生记忆的效果六、板书设计一、基本概念二、基本公式含义符号1、N=nNA单位(符号)1、物质的量含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n2、n=m/M摩尔(mol)2、阿伏加德罗常数1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NAmol-13、摩尔质量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Mg/mol(g.mol-1)七、教学反思点击显示全文,继续预览高一化学必修一教案篇3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不仅为形成化学基本观念提供感性基础,也为了解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社会发展
20、,化学与技术进步之间的密切关系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本节的主要内容有硅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二氧化硅的性质、硅酸盐的性质、硅及化合物的用途。在教学中可采用碳和硅(同一主族相邻的两种元素)进行对比,突出它们的相似性与不同性。另外多运用日常生活中的事例进行教学,联系生产生活的实际,充分利用实物、模型、彩图、实物照片等形式,增强教学的直观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硅的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硅及其化合物的主要用途。2、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过程与方法1、采用对比的方法,联系碳、二氧化碳大等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来介绍硅、二氧化硅等新
21、知识。2、运用日常生活中事例进行教学,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硅及其化合物的广泛哟鸥鸟国土,体会化学的创造性与实用性,并关注化学有关的实际问题。2、利用实物、模型及学生自己手机的有关实物或照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3、通过动手实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二氧化硅的性质教学难点:硅酸盐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教学方法:对比法、讨论法、讲授法教学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二氧化硅、硅酸第二课时:硅酸盐、单质硅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美国的硅谷位于美国西海岸加利福尼亚州北部旧金山南郊,圣克拉拉县和圣胡安两城之间的一条长48公里,宽16公里的长条形
22、地带上。由于它集中了全世界90%以上的著名半导体公司(思科、英特尔、惠普、朗讯、苹果),而半导体的基本元件是硅片,所以该地区被称为“硅谷”。该地区客观上成为美国高新技术的摇篮,现在硅谷已成为世界各国半导体工业聚集区的代名词。也是高新科技的象征。师既然硅这么重要,那么他是如何存在,有些什么性质呢?板书4-1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师主角,我们足以看出硅的地位。我们看课本P46图3-1,硅在地壳中的含量居第二,仅次与氧。硅的氧化物及硅酸盐构成了地壳中大部分的岩石、沙子和土壤、约占地壳总量的90%以上。学生活动看图4-1师大家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硅,并且写出硅和碳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学生活动CSi师它们最
23、外层均为四个电子,既不容易得到也不容易失去,性质稳定。但他们却是不可以忽视的:碳-统治了有机界:碳是构成有机物的主要元素;硅统治了无机矿物界:硅是构成岩石与许多矿物的基本元素。下面我们的学习就围绕着碳和硅的相似性进行学习。学生活动回顾碳的相关知识存在酸性氧化物弱酸性质师阅读课本P74-76页内容,从碳的性质总结硅、二氧化硅、硅酸的性质。学生活动资料卡片在25和101kPa的条件下,由单质生成1molCO2时放热393.5kJ;而在同样条件下,生成1molSiO2时放热910.9kJ.放热越多,其生成物通常越稳定,可见SiO2比CO2更容易生成,而且更稳定。思考比较碳、硅亲合氧的能力及硅在自然存
24、在形式?归纳硅的亲氧性强于碳的亲氧性。因此硅元素在氧化气氛包围的地球上,硅主要以SiO2及硅酸盐形式存在。板书1、二氧化硅SiO2师从课本P74-75的内容,大家对二氧化硅进行树型分类?学生思考、书写展示二氧化硅的结构模型师二氧化硅晶体,基本结构单元是正四面体,每个Si结合4个O,每个O结合2个Si,形成空间网状结构。正是这种结构,决定了其具有优良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思考与交流请根据SiO2的存在和应用思考:二氧化硅具有哪些物理性质?化学稳定性如何?你的根据是什么?SiO2的这些性质是由什么决定的?学生活动归纳、总结、板书物理性质:熔点高、硬度大用途:建筑材料、饰品、工艺品化学性质:稳定性好过渡
25、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SiO2的化学性质,玻璃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和硅酸盐,我们通过其性质,来看SiO2的性质。师我们可以用玻璃瓶来装试剂:酸、碱、盐,这可以看出其化学性质稳定,不能够跟一般的酸发生反应,除HF外。板书a、不与酸反应,氢氟酸除外SiO2+4HF=SiF4+2H2O用途:可以在玻璃上雕刻花纹等师因为HF酸可以和SiO2反应,所以HF的保存就不能使用玻璃瓶,而用塑料或橡胶瓶,我们可以用这个性质在玻璃上雕刻花纹,量器上雕刻刻度等。展示装有NaOH的试剂瓶思考一般的试剂瓶都使用玻璃瓶塞,而这个试剂瓶使用的是橡胶塞,为什么?思考、讨论总结我们开始将CO2和SiO2比较,CO2是酸性氧化物,S
26、iO2也是酸性氧化物,所以其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即能与碱、碱性氧化物反应。板书b、与碱性氧化物反应C、与碱反应SiO2+2NaOH=Na2SiO3+H2O师正是因为其能与NaOH发生反应,所以其瓶塞使用的是橡胶塞。过渡CO2溶于水生成H2CO3,SiO2我们知道它是不能溶于水的,它有没有对应的酸呢?如何制取呢?思考碳酸的制取,使用的是强酸制弱酸的方法,那么硅酸是不是也可以使用同样的方法获得呢?探究实验4-1试管中取3mlNa2SiO3溶液,滴入2滴酚酞,逐滴加入稀HCl,边加边振荡,至红色变浅并接近消失时停止。学生活动观察、思考总结、归纳、板书2、硅酸实验过程:现象:红色消失,生成白色凝胶结
27、论:硅酸钠转化为硅酸反应:Na2SiO3+2HCl=H2SiO3(胶体)+2NaCl师硅酸凝胶经干燥脱水后的到多空的硅酸干凝胶,称为“硅胶”。硅胶多空,吸附水的能力强,常用作实验室和袋装食品、瓶装药品的干燥剂,也可以作催化剂的载体。课堂练习1、下列各组物质有关性质关系的比较,正确的是()A.溶解性:CO2H2CO3C.熔点:SiO2CO2(干冰)D.硬度:SiO22、要除去SiO2中的CaO杂质,最适宜的试剂是()A、纯碱溶液B、盐酸C、硫酸D、氢氧化钠溶液总结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二氧化硅的存在、用途、性质和硅酸的制取、用途。需要重点掌握二氧化硅的性质和硅酸的制取。板书设计:4-1无机非金属材
28、料的主角硅1、二氧化硅SiO2物理性质:熔点高、硬度大用途:建筑材料、饰品、工艺品化学性质:稳定性好a、不与酸反应,氢氟酸除外SiO2+4HF=SiF4+2H2O用途:可以在玻璃上雕刻花纹等b、与碱性氧化物反应C、与碱反应SiO2+2NaOH=Na2SiO3+H2O2、硅酸实验过程:现象:红色消失,生成白色凝胶结论:硅酸钠转化为硅酸反应:Na2SiO3+2HCl=H2SiO3(胶体)+2NaCl教学反思:教学过程:(第二课时)复习引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二氧化硅的性质和用途和硅酸的制取用途。对照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写出相应的方程式。学生活动书写相关的化学方程式。创设情境在农田的施肥中,如何才能使,
29、K+更大程度的吸收呢?联系胶体的性质进行思考。学生活动阅读P77,科学视野。师硅酸盐岩石长期在水和大气中二氧化碳侵蚀下,风化为黏土,并且形成土壤胶体。土壤胶体带负电,与,K+等营养离子相结合,使土壤具有保肥作用。土壤、岩石中都含有大量硅酸盐,硅酸盐在自然界中分布极广,其结构复杂,大多数不溶于水,化学性质稳定。展示Na2SiO3溶液师SiO2与NaOH反应生成的Na2SiO3就一种最简单的硅酸盐,其能够溶于水,水溶液俗称为水玻璃,是制备硅胶和木材防火剂的主要原料。实验4-2取两个滤纸片,分别浸在水和水玻璃中,取出,放在酒精灯外焰上。学生活动观察、填表。放入蒸馏水放入Na2SiO3饱和溶液现象结论
30、师浸泡在Na2SiO3饱和溶液的滤纸不能燃烧,所以其可以作木材的防火剂。师看图4-8应用广泛的硅酸盐产品学生活动阅读课本P78-79内容,填写下表板书原料生产设备主要成分水泥玻璃陶瓷师以上我们介绍的是传统的无机非金属材料,现在非金属材料发展迅速,出现了许多具有特殊功能的材料。介绍SiC、硅钢、硅橡胶、新型陶瓷等内容。学生活动阅读课本P79,单质硅,完成下列问题。板书(1)硅单质的存在形式:有_和_两种。(2)物理性质:_。(3)化学性质:常温下_。(4)硅的用途:高纯硅是良好的_材料,于制造集成电路、太阳能电池等。师指导学生完成,并介绍相关内容课堂练习1、熔融烧碱应选用的器皿是()A.石英坩埚
31、B.普通玻璃坩埚C.铁制坩埚D.陶瓷坩埚2、生产水泥、普通玻璃都要用到的主要原料是()A.黏土B.石灰石C.纯碱D.石英3、下列所列各物质的用途中,不正确的是A.石英砂:制玻璃、制单晶硅B.硅胶:干燥剂、吸附剂、催化剂载体C.碳化硅:砂纸、砂轮D.硅酸:粘合剂、耐火材料总结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硅酸盐和单质硅的相关知识。需要重点掌握传统的无机非金属材料水泥、玻璃、陶瓷的原料,生产过程和主要成分,以及硅做半导体的特性的用途。板书设计:3、硅酸盐原料生产设备主要成分水泥玻璃陶瓷4、硅单质(1)硅单质的存在形式:有_和_两种。(2)物理性质:_。(3)化学性质:常温下_。(4)硅的用途:高纯硅是良好的
32、_材料,于制造集成电路、太阳能电池等。教学反思:高一化学必修一教案篇4一、教材该部分内容出自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乙醇”这一部分涉及的内容有:乙醇的物理性质、乙醇的化学性质、乙醇的结构。在教学时要注意从结构的角度适当深化学生对乙醇的认识,建立有机物“(组成)结构性质用途”的认识关系,使学生了解学习和研究有机物的一般方法,形成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过渡:教师不仅要对教材进行分析,还要对学生的情况有清晰明了的掌握,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接下来我将对学情进行分析。)二、学情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乙醇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且乐于去探究物质的奥秘,因此本节课从科学探究和生活实际经
33、验入手,充分利用实验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反应,再从结构角度深化认识。通过这样的设置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探究精神。(过渡: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烃的衍生物;认识到物质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能说出乙醇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能写出乙醇的结构。【过程与方法】通过乙醇的结构和性质的学习,建立“(组成)结构性质用途”的有机物学习模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乐趣,逐步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过渡:根据新课标要求与教学目标,我确定了如下的重难点:)四、教学重难点【重点】乙醇的化学性质。【难点】建立乙
34、醇分子的立体结构模型。(过渡:为了解决重点,突破重点,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方法:)五、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讲授法(过渡:好的教学方法应该在好的教学设计中应用,接下来我将重点说明我的教学过程。)六、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包括了四个环节:导入新课、新课讲授、巩固提升、小结作业。我将会这样展开我的教学:环节一:导入新课在这一环节中我会以“乙醇汽油的利与弊”为话题,请学生谈一谈他们的想法,引发学生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警醒,培养学生的辩证意识。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意识到乙醇是一种与我们的生活联系密切的有机物,引入对乙醇的学习。环节二:新课讲授在这一环节中需要讲解乙醇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1.乙醇的物理性质我会让学生
35、通过观察乙醇的颜色、状态、气味,结合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得出结论。这一设计可以培养学生归纳总结概括的能力。在讲解乙醇的化学性质之前,我会首先提问学生乙醇的分子式是什么,它的结构又是怎样的。既然物质的结构与性质是有所关联的,那么能否通过探究物质的性质推知物质的结构呢,从而进入接下来的学习。2.乙醇的化学性质教材涉及了两个性质:与钠的反应、氧化反应。(1)乙醇与钠的反应我会首先请学生观看乙醇与钠反应的视频,并请学生根据这一实验现象判断产物是哪种气体。接下来提出钠与烃不能反应,请学生判断乙醇分子中的氢的连接方式与烃分子中的氢的连接方式是否相同。接着让学生根据乙醇的分子式写出乙醇可能的结构简式,并最终
36、通过小组讨论确定乙醇的结构简式为。在这里我会指出OH即为羟基。在此基础上,我会让学生对比乙醇和乙烷的结构简式有何不同,由此建立乙醇分子的立体结构模型。从中提出烃的衍生物的概念,并且说明之前学习的卤代烃、硝基苯都属于烃的衍生物,物质的结构和性质有着极其紧密的关联,我会请学生思考为什么乙醇和乙烷的化学性质不同,乙醇与钠反应的本质是什么,并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引出有关官能团的学习,由此建立有机物“结构性质”的学习模式。(2)乙醇的氧化反应首先请学生写出乙醇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思考乙醇还能不能发生其他的氧化反应。接着请学生自主实验3-3,观察实验现象,根据教材判断生成的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什
37、么,铜丝的作用是什么。并且通过分析铜丝先变黑后变红的过程写出由乙醇生成乙醛的化学方程式:在这里我会详细讲解在乙醇生成乙醛的过程中,乙醇分子内的化学键是如何断裂的,由此提出新的问题,如果醇经催化氧化能生成醛,醛应该具有怎样的结构。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请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其他的有关乙醇、乙醛、乙酸相互转化的信息。环节三:巩固提升在这一环节我会请学生完成学案上有关乙醇的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环节四:小结作业化学学习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还要关心学生学习的过程。课程最后,我会请学生回答本堂课的收获有哪些,可以回答学到了哪些知识,也可以回答学习的感受。我也会给学生布置开放
38、性的作业,比如将本节课的知识应用于生活生产中,或者让学生搜集相关资料。这一作业的设置也能够体现出化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的无处不在。七、板书设计最后说一下我的板书,板书内容包括乙醇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乙醇的化学性质有2个,我将其提纲挈领地反映在板书里,便于学生清楚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高一化学必修一教案篇5上学期我们顺利地完成了高中化学必修一的模块教学,下面我讲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如何更有效地进行必修模块的教学。一、对课程标准的理解与认识,自身教育观念的更新在本模块的教学之初,由于对课程标准的解读不是很深刻,只是凭主观上的认识对传统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作了简单的对比,在实际教学中过分
39、注重了知识目标的实现,忽略了其他目标的实现,所以感觉新课标教材很不好用。然而,当我通过对新课程理论的学习及课程标准的研究之后,对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才有了深刻的认识,正是这种新的认识,促进了自身教育观念的更新,使得我在后续的教学中明确了方向,有了理论指导。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课程目标是:认识常见的化学物质,学习重要的化学概念,形成基本的化学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认识化学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及其相互影响,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二、充分利用新课程改革提供的自主创造空间1、改变师生关系,转变工作方式。传统教学的实施很容易给人一种错觉,即课堂教学的重心更偏重于教师的教,而忽略了
40、学生自主的学。然而,新课程提倡的却是教师的教是服务于学生的学,学生的自主学习又离不开教师的教的引导,二者之间属于相辅相承、缺一不可的关系。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和老师是处于平等的地位,课堂教学应该是师生间平等的对话。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才可能学得自由,学得有创新,有成就感,有动力。在模块一的教学里,我努力朝上述方向努力,可能是自己的教学经验不足,师生关系的完善在本学期并没有实现预期的效果,在必修二的模块里,我将采取有效的方式更进一步地实现师生课堂地位平等化。2、运用多样化、最优化的教学方法,以教法的改革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学有法而无定法,化学中的教学方法很多,那么,我们在实际教学中该选
41、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呢?这个问题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通过教学实践,我发现,任何方法都有它实现最佳效果的界定条件,都不是万能的。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所涉及的知识板块、知识结构各不尽相同,因此我们就要寻找能够在这特定的条件下能起到最优效果的方法。也就是,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地选择最优教学方法。在一定的条件下,几种方法可同时并用,以实现最优的教学效果,当然,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的同时要兼顾学生的学习起点、学习方法的特殊性及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心理认知特点,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以教法的改革来促进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在实践中,我认为学案导学的方法可以十分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非常有利
42、于学生从被动的听课向主动听课的转变。新课程赋予了我们广阔的自由发挥的空间,因此,抓住机遇,大胆创新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3、积极寻求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评价既要注重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又要兼顾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的发展。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那全面发展的标准又是什么?要寻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方式,首先要弄明白上述问题。对此,我深感困惑,因为现在的高考还是最主要的指挥棒,对于理科生来说,必修模块的学习是他们进行选修模块学习的基础。采取什么样的评价方式才能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三、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实现教学目标的多元化必修课的定位是全体学生科学素养的
43、发展,所以在实施中不能只抓知识传授和训练。在教学目标上必须在现有的基础之上创造条件使学生在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上,必须要关注学生经验和社会生活现实;在教学方式上,必须坚持以探究为主的多样化教学方式。在教学中,我们需要处理好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就是实验探究,第二环节就是知识目标的完成。在不同的知识板块上,我们要紧紧围绕三维目标的实现这个中心来进行有效的教学策略的设计与实施。以上是我在必修一模块教学实践中的一些体会,既有成功的地方,也有需要改进的不足之处,正是这些宝贵的经验为我将要进行的必修二模块教学奠定了基础。高一化学必修一教案篇6一、设计
44、思想:根据新课程要求,在教学中要注重实验探究和交流活动,学生所需掌握的知识应通过学生自己实验探究和教师引导总结得来,真正把学生作为主体确立起来。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构建课程内容问题化,引导学生在问题情景中寻找问题、解决问题。尽量把学生带入“真实”的问题中去,充分利用高中生具有强烈的探究世界的动机,关注身边的人与事,关注社会层面的问题和自然界真实问题。本节课的教材依据是苏教版高一年级必修二专题二第三单元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原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学生对“电”有着较丰富的感性认识。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以及电学、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和氧化还原反应等知识,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电池入手,通过各
45、种电池的展示,提出疑问:这些电池是如何产生电流的?调动学生主动探索科学规律的积极性。再通过实验探究,引导学生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本质以及这种转化的综合利用价值。二、教材分析:(一)教材内容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在整个中学化学体系中,原电池原理是中学化学重要基础理论之一,是教学大纲和考纲要求的重要知识点。因此,原电池原理教学在整个中学化学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地位。在本章教学中,原电池原理的地位和作用可以说是承前启后,因为原电池原理教学是对前三节有关金属性质和用途等教学的丰富和延伸,同时,通过对原电池原理教学过程中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归纳、总结,从而从本质上认清金属腐蚀中最主要的电化学腐蚀的原因,为后续金属腐蚀的原因分析及寻找金属防护的最佳途径和方法提供了理论指导。(二)教材内容分析教材从实验入手,通过观察实验,而后分析讨论实验现象,从而得出结论,揭示出原电池原理,最后再将此原理放到实际中去应用,这样的编排,由实践到理论,再由理论到实践,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三、学情分析:原电池原理及构成原电池的条件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该内容比较抽象,教学难度大,学生一时难于理解。引入新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