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念刘和珍君》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记念刘和珍君》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记念刘和珍君【教学目标】1 . 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和刘和珍等的死难经过。2 .理解“真的猛士”、“庸人”、“闲人”的类人形象。3 .进一步了解鲁迅并领会本文的写作意图。【重点难点】1 .掌握关键语句含义。2 .理解“真的猛士”、“庸人”、“闲人”的类人形象。【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设疑激趣材料一:德国汉学家顾彬,接受德国权威媒体“德国之声”访问时,突然以“中国当 代文学是垃圾;中国作家相互看不起;中国作家胆子特别小”等惊人之语,炮轰中国文 学。他直言不讳地认为:“德国到处都有作家,他们代表德国,代表德国人说话,所 以我们有一个德国的声音,但是中国的声音在哪里呢?没有,不存在。中国作家胆子特别
2、小, 基本上没有。鲁迅原来很有代表性。现在你给我看看有这么一个中国作家吗?没有。”材料二:“你们最讨厌的人是谁?”老师问。“鲁迅。”学生们异口同声的回答令老师 大吃一惊。这是发生在一所重点中学里的真事。这是羊城晚报一名记者采写的一篇题 为鲁迅缘何成了现代学生“公敌” ?的报道,这位记者在部分中学生中进行了调查,他 发现鲁迅在中学生中的“人缘”的确不佳。高中生喜欢鲁迅作品的不到15%,初中生只有 一成,男生比女生更“讨厌”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 记念刘和珍君、药等几篇,被学生们评为最不喜欢的鲁迅作品。(原载收获 2000年2期)二、走入文本,整体感知(-)寻找名句、切入文
3、本名言警句一: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名言警句二: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思路:后一句情感更丰富,更接近作者在写作时的内心情感和理性思索。由对此句的 理解搭建解读文本的整体框架。(二)名句解读、明确框架1 .解读“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1)明确“不在就在”是一个选择关系,是民族的生死抉择。(2)明确“沉默”是选择所面对的现实背景(由一个民族为什么会“沉默”导入背景介 绍):1926年3月,奉系军阀在日本帝国主义支持下进兵关内,冯玉祥率领的国民军同奉军 作战。日本帝国主义公开援助奉军,派军舰驶入大沽口,炮击国民军。国
4、民军开炮还击。 日本帝国主义便向当时的北洋军阀段祺瑞执政府提出抗议,又联合英、法、意、荷、比、 西等国驻北京公使,借口维护辛丑条约,提出种种无理条件,并且在天津附近集中各 国军队,准备武力进攻。3月18日,北京人民为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犯我国主权,在天安门 前集会抗议,会后到执政府前请愿。投靠日本的段祺瑞竟命令卫兵向请愿群众开枪,并用 大刀铁棍追打砍杀,打死打伤200余人,造成屠杀爱国人民的“三一八”惨案。当时的反 动文人在一些刊物上发表文章对爱国青年进行污蔑、中伤。一个民族之所以衰亡,之所以 如此被压迫而默无声息,正是由于反动统治者下劣凶残的迫害所致。在这样民族危亡的生 死关头,在反动政府的凶残
5、专制统治下,更多的人选择了沉默,但也有在沉默中爆发的。 所以在历史的车轮里,每个人的选择是不一样的,我们可以看到在华夏大地上存在着三种 势力:反动、进步、沉默。2 .明确学习框架:研读三类人的形象:反动、沉默、进步。(1)重点难点:类人形象鲁迅的艺术思维。追悼会为刘和珍和杨德群两君而开,题目却是纪念刘和珍君。(2)反动一一政府及“有恶意的闲人”;沉默一一“庸人”或“无恶意的闲人”;进步一 -“真的猛士”,包括已经牺牲的刘和珍、杨德群等,还有仍在战斗的鲁迅等。三、研习文本、品读形象(一)反动一一“执政府”、“有恶意的闲人”。1“执政府”的形象:(1)杨荫榆:81页注释。(2)刘百昭:“刘百昭率领
6、男女武将,强拖出校”。(81页)(1) (2)背景补充:女师大的校长杨荫榆由于极力维护封建礼教而引起进步师生的不满,于1924年11月 爆发了驱杨运动,这就是我国妇女运动史上著名的女师大风潮。刘和珍作为女师大学生自 治会主席,是这次风潮的主要组织者和参加者。她受同学们的委托起草驱杨宣言,撰文揭 露反动文人陈西湮的无耻抵赖,有理、有力、有节。在教育总长章士钊的唆使下,刘百昭 竟然率领军警闯进学校,雇佣女流氓打手百余人殴伤学生,断电、断水、断炊逼迫学生离 校。8月10日,教育部颁发了停办女师大的命令。(以上为惨案之前的事)(3)卫队:第五部分。“从背部入” “其一是手枪”(82页)一一从背后开枪,
7、有军 官指挥(屠杀);“还有棍棒的伤痕”(82页)“一个兵在她头部及胸部猛击两棍,于是死 掉了。”(83页)(虐杀);“死伤至数百人”(79页注释:“死伤200余人”。80页: 其中青年“四十多个”)。(82页)拓展:鲁迅和进化论。(4)执政府:“但段政府就有令,说她们是暴徒(82页)2.“有恶意的闲人”形象:“阴险的论调”(80页);“但接着就有流言,说她们是受 人利用的。”(82页)。小结:凶残、专制、反动、卖国(二)沉默一一“庸人”或“无恶意的闲人”。形象:他们“暂得偷生”(哀其不幸),靠“忘却的救主”“来洗涤旧迹”,“维持着 这似人非人的世界”(怒其不争)。(80页)(钱理群:“庸人”
8、按照“人性”的软弱的本能 用“忘却”来逃避生命的沉重,他们因此获得了安宁与平静,以至于某种满足,却无一摆 脱“苟活”的无聊与空虚。)小结:他们不敢正视现实,麻木健忘,苟且偷生,浑浑噩噩。“哀其不幸,怒其不 争”(鲁迅)。(三)进步一一“真的猛士”,指已经牺牲的刘和珍、杨德群等。1 .刘和珍:追求进步、追求真理一一“毅然预定了莽原”。(79页)不畏强 暴、敢于斗争一一“不为势利所屈,反抗一广有羽翼的校长”。(81页)和蔼善良一一 “常常微笑着,态度很温和”。有责任心一一“虑及母校前途,黯然至于泣下”。(82 页)有爱国之心一一“欣然前往”“请愿而已”。(82页)2 .刘和珍、杨德群、张静淑:“沉
9、勇而友爱”。(83页)小结如上,补充:勇敢面对残酷的现实,为民族大义勇于抉择和牺牲。(钱理群:“真 的猛士”则反抗人性的软弱,有意背逆“人之常情”,不但不逃避,反而“记得一切”, 直面一切,自觉地承受人世间最大的“哀痛”,主动选择生命的沉重,他们因此收获了充 实与“幸福”。)四、深化文本、逼近鲁迅(一)探讨意图、明确主张1 .导入:鲁迅是仍在战斗的“真的猛士” o2 .问题探讨一:为什么不直接参加游行?调料:在流血事件发生的当天,当他的学生许 广平给他送抄写的材料时,他劝阻了意欲上街参加请愿的许。明确:鲁迅主张“韧的战斗”。(83页)3 .问题探讨二:4月12日才发表本文,为什么?思路:由此讨
10、论文中的一些较难理解的关键语句,明确作者的写作意图。可参见课后 “问题探讨第1题。明确:(1)三次提到“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是因为作者要抒发对爱国青年的哀悼 之情,总结“三一八”惨案的教训,在“忘却的救主快要降临了”的时候,做再一次的 “呐喊”以唤醒国人麻木的灵魂。延伸:作者指出烈士死难的意义就在于证明中国女子的 勇敢坚毅的精神没有因为数千年的压抑而被消灭,以此让“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 稀看见微茫的希望”,鼓励“真的猛士”,“更奋然而前行”。(2) “可是我实在无话可 说”(80页),是因为“长歌当哭,是必须在痛定之后的”,“我已经出离愤怒了”。(3) “但是,我还有要说的话”,因为“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4) “我说 不出话”,是因为作者有说不尽的千言万语,以不说为说,让人沉浸在悲哀和愤怒之中。 小结:说与不说,这“自相矛盾”的说法正是作者悲愤情感的外化,是贯穿全文的情感 线索。(二)拓展文本、逼近鲁迅拓展:重温呐喊自序,回顾鲁迅弃医从文的经历也即写作的原点;补充鲁迅忌 恨如仇背后的自述和作品阿Q正传中阿Q的类人形象的介绍,明确鲁迅以赤子之心以 改造国民劣根性的奋斗目标,从而更深刻的理解他的类人形象的艺术思维和“一个也不宽 恕”的战斗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