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陕西省西铁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2023学年陕西省西铁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西铁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第四月考试题高一语文(考试范围:必修1、必修2全部)注意事项:1 .本试卷共10页,全卷满分150分,答题时间150分钟;2 .答卷前,务必将答题卡上密封线内的各项目填写清楚;3 .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涂写要工 整、清晰;4 .考试结束,监考员将试题卷、答题卡一并收回。第I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国风何以甚少表现民间风俗意义的地域文化? 一个重要因素,是国风的作者群 大体是贵族阶层。学界曾长期存在一种看法,认为国风是民间歌谣。20世纪30年代,朱 东润
2、发表国风出于民间论质疑,认为从国风内容涉及的人物、称谓、服御、器物、 仆从诸方面看,它不可能全是民间歌谣,而大半为统治阶级之诗。此后又有若干重耍论文, 循着这一方法进一步申论,坐实了国风作者群大体为贵族阶层。但是确定国风作者大体是贵族群体,并不能解释国风何以甚少表现民间风俗, 因为楚辞同样也是贵族作品,却能表达民间的风俗信仰。国风较少表现民间风俗, 应与北方贵族文化传统有关。值得注意的是楚辞名家姜亮夫的研究,他没有直接讨论国 风,但说到了北方贵族制度与文化传统的关系。姜先生三楚所传古史与齐鲁三晋异同辨 讨论屈原作品何以多言神怪,认为是与楚地史书传统有关。左传中楚左史倚相能读“三 坟”“五典”
3、“八索”“九丘”,这些当是楚国地方史,北方诸儒不能读。北方齐、鲁、三 晋之史书,必求雅驯,不言神怪。这种文化上的区别,源于社会结构不同。北方严宗法,重 等级,导致贵族文化语言雅驯,不言神怪。更确切地说,不是北方贵族不信神灵,而是不言 地方神怪。齐、鲁、卫、晋等国贵族,对于宗庙神灵还是崇信的,即使春秋时代神灵信仰开 始衰退,宗庙还是一种精神支柱,这在左传中有清楚的记录,但北方各国贵族对地方的 风俗神怪,就很少谈论了。论语述而记“子不语怪力乱神”,当非一般意义的不言神, 而是不言地方神怪。这不只是孔子个人态度,还是鲁国贵族的一种传统,是贵族文化传统有 意与民俗文化拉开距离。北方贵族有不言地方神怪、
4、排拒民间风俗的传统,考之左传等史籍,是可证的。这 样的文化传统,到春秋时代所有北方封国大体都还保持着。因为这是“上、下之则”或国、 野之分的一个组成部分。为什么会有这样排拒民间文化的传统?笔者推测有一个原因。西周初年封建诸侯,是由王室派遣移民建立封国政权,这些移民贵族在各地的统治权, 不是自己征服得来,而是周王室安排和支持的。因此,西周礼仪对维系这些邦国的统治秩序 十分重要。礼仪不仅是政治上的制度,也是文化上的延续。北方贵族坚持文化仪式不与地方 礼俗相混,坚持周礼“训上、下之则”,是维持政治统治的一个必要部分。春秋时活跃的北 方诸侯,除秦以外大体都是西周封国。这些封国的后代在定居某地很长时间以
5、后,与地方族 群肯定已有交融,但移民的身份和记忆还在顽强坚持,这是他们特权和荣誉的源泉。国风 是春秋时代作品,移民已在十代以上,可是还有不少诗句显示对西方故土的怀念,以及移民 的身份记忆,可见这种意识的顽强。西周春秋考古也发现相似证据,一些东方封国的诸侯卿 大夫墓,到西周后期和东周前期,葬制仍保持周俗。这不仅是坚持氏族传统,也是坚持移民西铁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第四月考试题高一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第I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1. (3分)A (B项,“姜亮夫通过研究,认为国风表现民间风俗不多与北方贵族排拒民 间风俗的文化传统有关”错误,根据原文“值得注意的
6、是楚辞名家姜亮夫的研究,他没 有直接讨论国风,但说到了北方贵族制度与文化传统的关系”可知,姜亮夫并没有直接 讨论国风。C项,“论语目的是有意与民间文化拉开距离”错误,根据原文“论 语述而记子不语怪力乱神是贵族文化传统有意与民俗文化拉开距离”可知,体 现的“是贵族文化传统有意与民俗文化拉开距离”。D项,“一味追求文宇典雅不俗”错误, 根据原文“左传中楚左史倚相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源于社会结 构不同”可知,北方贵族并不是一味追求文字典雅不俗,而是北方不言神怪,文化上有区别 罢了。故选A)2. (3分)D (D项,“谨慎论证了国风作者群多为贵族阶层的观点”错误,根据原文“为 什么会有这样排拒民间文化
7、的传统?笔者推测有一个原因”可知,文章最后从西周分封制度 入手,是要解释“为什么会有这样排拒民间文化的传统”这一问题。故选D)3. (3分)C (C项,“他们极力维护政治上的二元结构”错误,根据原文“北方封国贵族有 排拒地方文化的传统,这是史料可以证明的,为何形成这样的传统?北方封国移民和土著居 民政治上的二元结构,可能是一重要原因”可知,“政治上的二元结构”可能是“北方封国 贵族有排拒地方文化的传统”的原因,但没有体现出“他们极力维护政治上的二元结构”。 故选C)(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4. (3分)D (D项,只要就能”表述绝对化。原文材料二最后一段“唯有钾足劲 头,共
8、同奋斗,不断夯实全面小康基础,才能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接续力量”。故 选D)5. (3分)C (C项,为世界的全面小康做出了突出贡献”错误。原文材料三第二段“中国 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为世界作出了新的伟大贡献”“有力推动了世 界减贫事业的发展”,“全面小康”不是世界的目标。故选C)6. (6分)更全面。每一块“板”都需要补齐,都需要发展得更好、质量更高;群众更 满意。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满足群众对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更高需求; 更持续(更具衔接性)。通过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确保衔接的延续性、稳定性和有效性。 (每点2分,意近即可)(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
9、题共3小题,15分)7. (3分)C (C项,“这样写是为了表达对其人生态度的推崇”错误。原文是“苏东坡,在 不自由的生存中来到江南,并成为被江南文化所化之人,在江南获得了生命的蓬勃和宽 宏,终于使其从积郁难舒走向了旷达盈实他,实现了运用诗性智慧机能在烦恼人生中开 拓出审美一脉,把个体经验中的苦痛与创伤转化为澄澈的生命之流,实现了整个人生的超脱, 使一代大家真正擎旗”,可见,文中叙写苏东坡在政治上遭受排挤融入江南后,赞美了苏轼 在诗性文化的滋养下,实现了人生的超脱,但文中并没有表达出作者对苏轼这样的人生态度 的推崇。故选C)8. (6分)引用、化用古诗文,增强了文章的文化底蕴,使语言古朴典雅。
10、如“江南佳丽 地,金陵帝王州”等;连用四字短语,简洁凝练,颇具文学色彩,使语言典雅而富有韵味。 如“彩霞满天、白浪碧波、叠彩风灵、水墨写意”等;运用排比、对偶修辞手法,使句式 整齐、优美,音韵和谐。如“此时的江南,是多情满溢的笔墨素笺里的江南,是低吟浅唱平 仄潜徊里的江南,是从唐诗宋词中款款而来的江南”。(每点2分,意近即可)9. (6分)西晋末年社会动乱,土人南下,唤醒了江南的觉醒意识,促进了审美自由精神 的发展,成就了南朝的文学之美;以白居易、苏轼为代表的唐宋诗人,历经坎坷,在江南 文化的浸润下,转化为承载江南诗性精神的主体,成就了唐代的气度和宋代的典雅;明清 易代之际,政权更迭,江南士大
11、夫抵抗强烈,“忠节”的遗民们组成的文人圈子使江南成为 文化集散地。(每点2分,意近即可)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10. (3分)C (句中“善土”作“拔用”的宾语,动宾之间不能断开,排除AB; “用人”和 “所”构成“所字结构”,不要断开,排除BD; “天下人心”作“违”的宾语,不要断开, 排除A。故选C)11. (3分)A (A项,“旧时以姑母、姨母或舅父的儿子中比自己年轻者为从弟”错误3从弟, 旧时以同祖父不同父亲而年幼于己者的同辈男性为从弟。故选A)12. (3分)D (D项,“刘备攻克蜀地后,接受南阳人宋仲子的举荐”张冠李戴,原文“南阳 宋仲子
12、于荆州与蜀郡太守王商书日南阳人宋仲子在荆州给蜀郡太守王商写信说,宋仲子 是向王商举荐。故选D)13. (10分)(1) (5分)举贬升降天下官员,淘汰清除腐败昏庸之官,提拔举荐怀才失意 之土。(进退,举贬升降。沙汰,淘汰清除。秽浊,腐败昏庸之官。幽滞,形容词作名词, 怀才失意之土。每点1分,句意1分)(2) (5分)你一定要勤勉啊!持之不倦地布施仁德,以满足我的心意。(其,一定。勖, 勤勉。秉,秉持。称,满足。每点1分,句意1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14. (3分)B (B项,“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的说法不恰当,全诗的情感有先乐后哀的明 显转变。故选B)15. (6分)作
13、者通过佳人之口,表达了对美景易逝、盛年难再的感慨。(2分)前两句借“云 间月”“叶中华”两种自然景物,形象地表明世间美好的事物不会永驻;(2分)后两句直 抒胸臆,用“岂无”“当如何”等词语,表达诗人对岁月不待、人生易老的无限感慨。(2 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6. (6分)(1)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2)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3)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第n卷(表达题 共8。分)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17. (3分)C (A项,成为机会”搭配不当。B项,语序不当,“绝好地提供了写作对 象”应改为“提供了绝好的写作对象”。D项,语序不当,“我国”应移至句首。故选C)
14、 18. (3分)A (通过下文内容可知先写文人,再写景色,故排除BC两项;D项语言平淡无神, 不符合本文特色,故排除D项;A项,具有承前启后的关联作用,且语言凝练有力,符合文本 内容。故选A)19. (3分)D (第一空:时过境迁:随着时间的推移,境况发生变化。时不我待:时间不等 人,指要抓紧时间。本文中指时间的推移,故填“时过境迁”;第二空:身临其境:亲自到 了那个境地。设身处地: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地位或境遇中。通过文中“如”字可知此句意 思是“亲自到了那个境地”,故填“身临其境”;第三空:放浪形骸:行为放纵,不受世俗 礼法的束缚。放荡不羁:形容行为放纵随便,不受约束。从前句“置身于田园山
15、林之间,徜 徉在风花雪月之中”可知这里指“行为放纵,不受世俗礼法的束缚”,故填“放浪形骸”; 第四空:至理名言:最正确、最有价值的话。金科玉律:比喻不能变更的信条或法律条文。 本题中“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不是“不能变更的信条或法律条文”,故填“至理 名言。故选D)20. (6分)无法近距离接近秦王 请求他舍弃自己的生命 慷慨拔剑自刎献出了头颅 (每空2分,意对即可)21. (5分)示例:司马迁含垢忍辱,发愤著书,以一部传世之史解读了生命的价值;烛之武 深明大义,临危授命,用满怀爱国之情诠释了生命的价值;荆轲反抗强暴,挺身而出,用一 腔侠义之血彰显了生命的价值。四、作文(60分)22.
16、(60分)略附文言文参考译文:许靖字文休,是汝南郡平舆县人。他年轻时就与堂弟许劭一同成名,并且都有喜好评品 人物的声名,但两人私下感情颇不融洽。许劭官任本郡功曹,排斥许靖并使之不得被录用,许靖只好替人赶马磨粮来养活自己。 颍川人刘翊担任汝南太守,就举荐许靖为掌管簿籍并负责上计的官员,负责察举孝廉,后又 任职尚书郎,掌管官员的选用。汉灵帝死后,董卓专权,以汉阳人周忠为吏部尚书,让他同 许靖共同商议,举贬升降天下官员,淘汰清除腐败昏庸之官,提拔举荐怀才失意之士。于是 任命尚书韩馥为冀州牧,陈留人孔佃为豫州刺史,而许靖本人则被提升为巴郡太守。他不就 职,被改任为御史中丞。韩馥等人到职后,纷纷举兵反攻
17、京城,打算杀掉董卓。董卓怒斥周 瑟说:“你们都说应当选拔任用品行高尚之士,我董卓听从你们的计策,不愿违背天下人心。 而你们所录用的这些人,上任之日,就掉头来攻击我。我董卓为何要起用这些忘恩负义之徒! ” 喝令将周宓推出,在城外斩首。许靖害怕董卓诛杀自己,于是逃奔孔佃那里。孔佃死后,许 靖又投靠扬州刺史陈祎。陈祎死后,会稽太守王朗向来与许靖交情深厚,因而前来保护许靖。 许靖出于仁厚之心收养抚恤亲族乡邻,经常照料并接济他们。孙策东渡长江,人们纷纷逃往交州躲避战乱,许靖自己坐在江岸上,让随从人员乘船先 走,亲属族人都出发后,自己才起身随后跟着离开,当时看到这一场景的人莫不赞叹。到了 交趾郡,交趾太守
18、士燮对许靖格外敬重厚加款待。陈国人袁徽也寄身交州,他给尚书令荀或 写信说:“许文休乃英才伟士,智谋策略足以参与国家大事。自他流落交州以来,与众人生 活在一起,每当遇到忧患危急之事,他总是先人后己,与亲族内外的人同饥共寒。他以人伦 纲常对待同类,仁义宽厚,都有可查验的事情,只是无法一一陈述而已。”后来刘璋派遣使者征召许靖,许靖由此入蜀。刘璋任命许靖为巴郡、广汉太守。南阳人 宋仲子在荆州给蜀郡太守王商写信说:“许文休风流倜傥、奇伟不凡,有盖世之才干,您应 当以他为楷模。”建安十六年,许靖调任蜀郡。建安十九年,刘备攻克蜀地,任命许靖为左 将军长史。刘备为汉中王,许靖又被拜为太傅。刘备即位称帝,即鞭策
19、许靖说:“朕得以承 嗣帝业,君临天下,日夜惶惶不安,惟恐不能平定四海。百姓未能亲附,五德不彰,你身为 司徒,应当谨慎地布施五常教化,使其弘扬光大。你要自勉啊!持之不倦地布施仁德,以满 足我的心意。许靖虽年过七十,仍然喜爱人才,奖励后进,品评清谈不倦。章武二年,许靖去世。的高贵身份及相应礼仪,北方封国贵族有排拒地方文化的传统,这是史料可以证明的,为何 形成这样的传统?北方封国移民和土著居民政治上的二元结构,可能是一重要原因。(摘编自颜世安国风与春秋时期的北方地域文化)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一些研究诗经的重要论文依照朱东润的研究方法找到了国风作者大体是贵族的
20、依 据。B.姜亮夫通过研究,认为国风表现民间风俗不多与北方贵族排拒民间风俗的文化传统有 关。C.作为统治阶级的代言著作,论语提出“不语怪力乱神”的主张,目的是有意与民间 文化拉开距离。D.南方贵族精通“三坟”“五典”“八索” “九丘”等史书,北方贵族却无法诵读,一味追 求文字典雅不俗。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提出问题,步步求证,由国风中的表现内容切入,挖掘出深层政治原因。B.文章论证既注重参考当代学者的研究成果,又注重历史文献的记载和考古上的发现。C.文章通过比较南北不同地域的贵族对民间风俗的不同态度来印证自己的观点。D.文章最后从西周分封制度入手,谨慎论证
21、了国风作者群多为贵族阶层的观点。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虽然国风与楚辞大都是贵族文化的结晶,但有着明显的地域差异和文化差异,这 为学者提供了比较研究的可能。B.与用武力征伐取得的政权不同,接受分封得来的政权更注重维系邦国的统治秩序,维护上 层礼仪,排斥民间风俗。C.西周贵族移民后裔虽然已历十代以上,但他们极力维护政治上的二元结构,坚守高贵身份 及相应礼仪,不与土著融合。D.诗经王风黍离中“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能够印证西周贵 族后裔对西方故土的怀念。(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20122020年,
22、全国财政收入累计142.8万亿元,年均增长5. 7%。国家财力的日益壮大, 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坚实财力保障。持续加大科技投入,创新完善政策机制。20122021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科学技术支 出共计7. 07万亿元,重点支持集成电路等领域突破技术瓶颈和“卡脖子”问题,推动我国科 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大力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着力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20122021年,中央 对地方的转移支付从4. 54万亿元增加到8. 34万亿元,年均增幅为7%;全国一般公共预算农林 水支出从1. 2万亿元增加到2. 5万亿元,年均增长8. 5%o加强普惠性、基础性民生建设。
23、20122021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中,教育支出从2. 12 万亿元增长到3. 82万亿元,卫生健康支出从8058亿元增长到18659亿元,人民群众生活水平 显著改善,获得感、幸福感大大增强。坚持资金投入同污染防治攻坚任务相匹配,大力支持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 20122021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中节能环保支出从2963. 46亿元增长到6305. 37亿元,年均 增长8.8%,推动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关键进展,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摘编自人民日报,新华网)材料二: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如今,我们昂首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 汇点上,当以更大的决心实现更高质量的全面小康。
24、全面小康,重在“全面”;更高质量的小康,需要更加全面。既是主体上的全覆盖,更 是内容上的全涵盖。经济发展和物质水平的提高,只是全面的“一块板还有政治、社会、 文化、生态等各领域,每一块“板”都需要补齐,都需要发展得更好、质量更高。全面小康事关每一个人,是一笔不折不扣的“民心账”,而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更高质 量的小康,本质上是群众更满意的小康,概括起来就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殷切向往。解 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满足群众对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更高需求,便是顺应群 众的新期待,便能牢牢把握这份向往。全面小康不能在刚刚建成的“快活三里”歇歇脚,更不能停留在“原地打转”。当前的 一个重要抓手就是
25、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既要解决短板问题,又要创新方式方法, 通过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确保衔接的延续性、稳定性和有效性。“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唯有制足劲头,共同奋斗,不断夯实全面小康基础,才能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接续力量。(摘编自奋力实现更高质量的全面小康,人民网,2021年8月6日)材料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小康”讲的是发展水平,“全面”讲的是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 可持续性。全面小康社会要求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 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自古以来,小康就饱含着中国人民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2500 多年前,诗经中“民亦劳止,之可小康”
26、的悠悠吟唱一直在中国历史中回响。在长期的 接续奋斗中,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 史上最恢宏的史诗。从国际上看,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为世界作出了新的伟 大贡献。而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改革开放以 来,中国7. 7亿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减贫人口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70%以上,提前10年实 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有力推动了世界减贫事业的发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既不寄托于别人的恩赐,也不照搬西方国家发展模式,而是创
27、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 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从全面小康路到现代化发展新征程,新时代“赶考”再出发。14 多亿中国人加快走向现代化,本身就是人类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将深刻改变世界现代化格局, 增进人类社会福祉,助力全球迈向更美好的未来。(摘自全面小康,再出发!,光明网,2021年7月12日)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世纪前20年,人均国民收入显著增长,国家财力日益壮大,普惠性、基础性民生建设不 断完善,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大大增强。B.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大幅提升,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贫困发生率明显降低,生态环境明显改 善,这些成就充分折射出全面小康的特色。
28、C. 2012年以来,全国一般公共预算加大对科学技术、农林水、教育、节能环保、卫生健康等 方面支出,为全面小康提供了坚实财力保障。D.我们已经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只要继续保持现有的发展进程和当今的生产生活方式,就 能确保从全面小康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迈进。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全面小康的“小康”讲的是发展水平,“全面”是指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 等多个方面具有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B.中国人民自古就有对小康生活的向往,几千年的接续奋斗,实现了全面小康的夙愿,书写 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C.中国人民脱贫攻坚使7. 7亿农村人口摆脱贫困,
29、有力推动了世界减贫事业的发展;全面建 成小康社会为世界的全面小康做出了突出贡献。D.中国共产党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创造了人类文明的全新样 态,在人类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6 .材料二提出“当以更大的决心实现更高质量的全面小康”,请简要阐释“更高质量”的 内涵。(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江南风华潘明“楚越之地,地广人希,饭稻羹鱼,不待贾而足,地致饶食,无饥僮之患,以故皆赢偷 生,无积聚而多贫。”史记货殖列传中这段记载,道出了上古江南先民的生存环境、 生活方式。自给自足、随遇而安、没有饥锋之患的江南,培育了先民随性
30、自在的习性,由此 奠定了追求“我欲乘风归去”般心灵自由与解放的江南文化风俗与精神性格的基石。被称为开创了古代诗歌现实主义新风、与诗经楚辞鼎足而立的乐府民歌,用“天 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北朝民歌敕勒歌)歌咏北国壮丽的风光,而歌 到江南,则用“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南朝民歌西洲曲) 来道尽江南人的闲愁心残。前者境界开阔明朗豪爽,渗透着“铁肩担道义”的中华政治伦理 文化的基因,后者则一唱三叹细腻真挚,映射出超越实用理性的“月明人倚楼”般审美自由 的诗性特质O上林繁花的锦绣江南自此蕴育出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最高代表一一江南诗性文 化。“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
31、这是南朝齐诗人谢胱歌咏江南时的开篇之句。此时的江 南,芳草萋萋,烟雨迷离,“逶迤带绿水,迢递起朱楼”,时时透着落花依草、娟然自媚的文学之美。然而这是整个民族用剧烈痛苦的冲突震荡换来的。衣冠南渡唤醒了江南沉迷于 自给自足与美丽富饶的觉醒意识,开启了从“好勇轻死”的野蛮到“向善尚文”的文明、从 “自然趣味”的本能到“精致生动”的自由审美精神的升级程序。世说新语记载了魏晋 几代士族阶层种种性格特征,如栖逸、任诞、简傲,种种人生追求,以及种种嗜好,展示“魏 晋清谈”风貌和士人风骨,反映出当时的江南已经处处呈现出“人的觉醒”和“文的自觉”。唐代的气度和宋代的典雅,是现代人追忆往昔时心向往之的,而造就这两
32、者的,离不开 逸笔草草、斜晖脉脉的江南。江南,有多少诗人词者白衣胜雪轻吟漫步于此,拨草拾花遍寻 诗兴?唐宋的江南笙歌悠扬,月光如水。此时的江南,是多情满溢的笔墨素笺里的江南,是 低吟浅唱平仄潜徊里的江南,是从唐诗宋词中款款而来的江南。仕途坎坷的唐代诗人白居易 在六十七岁时回首青年时漫游江南、旅居苏杭时的情景,写下了脍炙人口的词作忆江南。 彩霞满天、白浪碧波、叠彩风灵、水墨写意的江南,不正是梦里水乡的江南吗?若是抽离唐 诗宋词中江南的因子,唐诗宋词就会黯然失色,味同嚼蜡。江南文化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可 以把其中的人们化为承载诗性精神的主体,比如那些遗民、流人、山人和学人。一生在政治 上屡受排挤倾轧
33、的苏东坡,在“不自由的生存”中来到江南,并成为被江南文化所化之人, 在江南获得了生命的蓬勃和宽宏,终于使其从积郁难舒走向了旷达盈实。“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的他,实现了运用诗性智慧机能在烦恼人生中开拓出审美一脉,把个体经 验中的苦痛与创伤转化为澄澈的生命之流,实现了整个人生的超脱,使一代大家真正擎旗。“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烟火人间的江南,用敝涌水光和空蒙山色,用 三尺红尘和一方净土,稀释和涤荡着生命中的焦虑悲凉。送走了以金陵为中心的南朝文化、 以杭州为中心的南宋文化后,江南开始了以苏州为中心的明清文化的第三座高峰的登攀之 路。繁花似金帛的江南却在此时承载了更多的故国之
34、思和遗民之恨。“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 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明代三大才子之首的杨慎,在嘉靖三年发出这样的人生沉浮 之慨和历史兴衰之感时,他可能不会看透他所尽忠的大明王朝仅在一百二十年后便“都付笑 谈中”了。明清易代之际,江南士大夫的抵抗非常强烈,死节者众多,同时也出现了如王夫 之、顾炎武、黄宗羲等一大批笃守“忠节”的遗民,他们组成的文人圈子成为当时最有辐射 力的舆论场,使江南成为文化集散地,许多新的观念和想法在这里萌生,向四方传播开去, 同时又吸引各地的思想资源流向这里。中国五千年铁与火的历史告诉我们,苦难能够摧残生命,更能催生热情。若被以审美自 由为生命精神最高理想的江南诗性情调长期浸
35、润和滋养过,则面临的苦难越大,激发出的生 命热情就越大。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这是新时代的江南。幽静透明和清丽纯洁 的江南气质,正蓬勃焕发着蕴含千年哲思的全新生命力。奋勇争先的新时代面貌下,更多的 生命个体寻找到了真正属于自己的平常心,更多生活于斯的文人墨客才能临窗听雪,饱蘸雄 浑丰厚的气魄;才能月下看花,挥就秀丽飘逸的风骨,将那些值得为之自豪的岁月遗珍,浓 缩成独特的江南风华,构筑成华夏和人类的共同记忆。在华夏民族的生息区域,江南一直是一片神奇而充满魔力的土地。新时代的江南将更是 万里乡愁和人性灵明的现代栖所。【注】衣冠南渡:西晋末,晋元帝避乱渡江,在建康(今南京)建立东晋
36、,大批缙绅、士 大夫随之南下。7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3分)A.文章与荷塘月色都引用了西洲曲的句子,前者表现江南人的闲愁心痂 后者意在 表现作者内心的苦闷和对精神慰藉的追寻。8 .文中世说新语所写的魏晋士族阶层不同性格特征和人生追求,是衣冠南渡后江南呈现 出的觉醒意识的真实写照。C.作者叙写了苏东坡在政治上遭受排挤融入江南后,在诗性文化的滋养下,实现了人生的超 脱,这样写是为了表达对其人生态度的推崇。D.文章按照时间顺序行文,脉络清晰,层次鲜明,既有对不同时代历史文化现象的思考,又 有对现实的观照和对未来的展望。8 .本文语言典雅优美,请结合全文简要赏析。(
37、6分)9 .文中说“若被以审美自由为生命精神最高理想的江南诗性情调长期浸润和滋养过,则面临 的苦难越大,激发出的生命热情就越大”。请结合文本,谈谈这句话的具体体现。(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许靖字文休,汝南平舆人。少与从弟劭俱知名,并有人伦臧否之称,而私情不协 劭为郡功曹,排推靖不得齿叙,以马磨自给。颍川刘翊为汝南太守,乃举靖计吏,察孝 廉,除尚书郎,典选举。灵帝崩,董卓秉政,以汉阳周忠为吏部尚书,与靖共谋议,进退天 *下之士,沙汰秽浊,显拔幽滞。拜尚书韩馥为冀州牧,陈留孔佃为豫州剌史,而迁靖巴郡太 守,不就,补御
38、史中丞。馥等到官,各举兵还向京都,欲以诛卓。卓怒忠曰:“诸君言当拔 用善士卓从诸君计不欲违天下人心而诸君所用人至官之日还来相图卓何用相负! ”叱瑟令出, 于外斩之。靖惧诛,奔仙。仙卒,依扬州剌史陈祎。祎死,会稽太守王朗素与靖有旧,故往 保焉。靖收恤亲里,出于仁厚,经纪振赡。孙策东渡江,皆走交州以避其难,靖身坐岸边,先载附从,疏亲悉发,乃从后去,当时 见者莫不叹息。既至交趾,交趾太守士燮厚加敬待。陈国袁徽以寄寓交州,徽与尚书令荀或 书曰:“许文休英才伟士,智略足以计事。自流宕已来,与群士相随,每有患急,常先人后 己,与九族中外同其饥寒。其纪纲同类,仁恕恻隐,皆有效事,不能复一二陈之耳。”后刘璋遂
39、使使招靖,靖来入蜀。璋以靖为巴郡、广汉太守。南阳宋仲子于荆州与蜀郡太 守王商书日:“文休倜傥瑰玮,有当世之具,足下当以为指南。”建安十六年,转在蜀郡。 十九年,先主克蜀,以靖为左将军长史。先主为汉中王,靖为太傅。及即尊号,策靖曰:“朕 获奉洪业,君临万国,夙宵惶惶,惧不能绥。百姓不亲,五品不逊,汝作司徒,其敬敷五教, 在宽。君其勖哉!秉德无怠,称朕意焉。”靖虽年逾七十,爱乐人物,诱纳后进,清谈不倦。章武二年卒。(选自三国志许麋孙简伊秦传,有删减)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诸君言当拔/用善士卓从/诸君计不欲违天下/人心而诸君所用人/至官之日/还来相图/卓 何用相
40、负B.诸君言当拔用/善士卓从诸君计/不欲违天下人心/而诸君所用/人至官之口/还来相图/卓 何用相负C.诸君言当拔用善士/卓从诸君计/不欲违天下人心/而诸君所用人/至官之日/还来相图/卓 何用相负D.诸君言当拔用善士/卓从诸君计/不欲违天下人心/而诸君所用/人至官之日还来/相图卓/ 何用相负1L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从弟,旧时以姑母、姨母或舅父的儿子中比自己年轻者为从弟。B.孝廉,是汉代选拔官吏的科目。孝,指孝悌之人;廉,指廉洁之士。C.足下,古代常用于下对上或同辈相称的敬辞,如“再拜奉大将军足下”。D.五品,即“五常”,指仁、义、礼、智、信,是用以规范人伦关系
41、的行为准则。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许靖年少成名,却遭排斥。他善于评判人物,受人称赞,但与从弟不融洽,受到排挤,生 活艰辛。B.许靖仁义宽厚,慷慨善施。他以仁厚之心对待他人,收养抚恤亲族乡邻,经常照料并接济 他们。C.许靖临危不乱,先人后己。避难交州时,他让随从及亲属先走,自己最后离开,在场的人 莫不赞叹。D.许靖奇伟不凡,才干盖世。刘备攻克蜀地后,接受南阳人宋仲子的举荐,任命许靖为左将 军长史。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进退天下之士,沙汰秽浊,显拔幽滞。(5分)(2)君其勖哉!秉德无怠,称朕意焉。(5分)(-)古代诗歌阅
42、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415题。拟古(其七)陶渊明日暮天无云,春风扇微和。佳人美清夜,达曙酣且歌。歌竟长叹息,持此感人多。 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 岂无一时好,不久当如何。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这是一首仿拟同类题材的古诗而创作的诗歌,本诗承袭了从屈原到古诗十九首,再到 曹植所形成的借“美人”来抒写自己情感的文学传统。B.开头两句写春天日暮时分的景象,天空明净澄澈,春风轻柔温和,勾画出一幅自然春意融 融、人物心旷神怡的沐春图,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C.在这美好的清夜,一位佳人一边饮酒一边唱歌,直到天明。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美并具, 写足了
43、 “信可乐也”的情绪,也为后篇的抒情蓄势。D.五、六两句乐极悲来,写佳人唱完歌后发出长长的叹息、,善感的心中洒出种种复杂的思绪; 如此的美丽春夜又能存在几时?自己的芳华又能保持多久?15 .最后四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从表现手法角度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徐志摩再别康桥一诗中作者思路急转由梦境到现实,“, “两句,匠心独运地把无形的离别化为有形,有声,有实的实物。(2)离骚中屈原诉说自己因佩戴蕙草而遭到贬斥,也曾被加上采摘白芷的罪名,但他 坚定地表示“,。(3)苏轼赤壁赋中,“, ”两句,写出了 游人任凭一叶扁舟随意飘荡,在
44、水波不兴的辽阔江面上自由来去的情景。第n卷(表达题 共80分)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古代游记散文的主要特点是写景状物。我国的名胜古迹、山川景物数不胜数,这为历代 文人绝好地提供了写作机会。(),为我们创作了大量的文化瑰宝。苏轼在赤壁赋中寥寥数笔便勾勒了一幅空灵秀美的月夜江水图,时隔千年,读着这段文字, 我们仍如 一般,看到波光粼粼的万顷碧波,吹着习习而来的夹着草木之香的江风,举头望去,皓月在云间穿梭。托物言志是古代游记散文的又一特点。在中国的山水游记散文中,有相当数量的文章, 在描写美丽景物的同时,蕴涵着深刻的人生哲学。古代许多文人雅士,置身于田园山林之间,
45、 徜徉在风花雪月之中,虽,潇洒飘逸,但难消人生多舛的伤感与无奈。物我合一, 景情交融,给山水游记散文增加了许多魅力。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假托游山之行,得 出“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的,让世人领悟到治学态度的谨严。17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我国数不胜数的名胜古迹、山川景物,成为历代文人绝好的写作机会。B.我国数不胜数的名胜古迹、山川景物,为历代文人绝好地提供了写作对象。C.我国的名胜古迹、山川景物数不胜数,为历代文人提供了绝好的写作对象。D.数不胜数的我国名胜古迹、山川景物,成为历代文人绝好的写作对象。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46、(3分)A.才华卓越的文人加上秀丽的景象B.秀丽的景象加上才华卓越的文人C.秀丽的景象受到文人们的钟爱D.文人们十分珍惜秀丽的景象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时不我待B.时过境迁C.时不我待D.时过境迁身临其境 设身处地 设身处地 身临其境放荡不羁放荡不羁放浪形骸放浪形骸金科玉律 金科玉律 至理名言 至理名言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 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刺秦计划秘密地进行,除了一张敬献大片肥沃上地的地图,还需要一份更能讨秦王欢心 的“礼物”,否则,o荆轲想到了秦王悬赏千金捉拿的秦国叛将樊於期,
47、他正在 燕国避难。荆轲亲自上门游说,,成就刺秦大业。被秦王害得家破人亡的樊将军 为了复仇,o于是,樊将军的头颅盛放在密封的匣子里,刷毒匕首巧妙地藏在地 图中。荆轲只等一位协助他刺秦的挚友来临,便携手启程。21 .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示例相同。(5分) 示例:杜甫颠沛流离,浪迹天涯,用满腔忧国之情凸显了生命的价值。材料:烛之武荆轲司马迁含垢忍辱 挺身而出 发愤著书 深明大义 临危授命 反抗强暴 一部传世之史 满怀爱国之情 一腔侠义之血四、写作(60分)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60分)2021年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 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决议。从“国家大事”到“关键小事”,从推动高质量 发展到增进民生福祉,围绕国家所需和人民所盼,这份超7万字、厚达142页的“十四五”规 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展开了一幅引人入胜、催人奋进的未来画卷。透过画卷,我们可以看到“一带一路”“亚投行”等国际经济合作风生水起,“人类命 运共同体”理念在全球传播;看到脱贫攻坚取得了全面胜利,乡村振兴不断落实,科教文卫 体事业全面发展;看到中国量子通信领先全球,“上天”“下海”技艺精湛;看到环保税法 倒逼重污企业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