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毫米、分米的认识》精品讲义_模板.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毫米、分米的认识》精品讲义_模板.pdf(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 _模板 教学目的: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好习惯。2、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初步建立 1 毫米、1 分米长度观念,道 1 厘米=10 毫米;1 米=10 分米。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重 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初步建立 1 毫米、1 分米。长度观念,知道 1 厘米=10毫米;1 米=10 分米。难 点:怎样正确使用毫米、分米测量物体的长度。关 键:采用直观演示与动手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教 具:课件、米尺、学生尺、线绳、各种小物体等。教学过程:一、设疑激趣,导入新课。师:每组的纸上都画有一条小线段,你们能精确量出它的长度吗?试试看!1、学生分组活动。2、汇报:量不出
2、小线段的长度。师:怎样才能量出小线段的长度?生:要是知道一个小格是多长就能量出。师:你想 怎样解决这个疑问?生:看书。师:请同学打开书 60 页,自学例 1。点评:有疑才有思,通过量线段这个小环节,教师故意为学生设置疑问,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每个学生都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疑问,积极性非常高!二、合作探究,形成规律。师:谁能告诉老师一个小格是多长?生:一个小格长 1 毫米。师:你能具体说说是怎么规定的吗?生:1 厘米中间的每一个小格是 1 毫米。师:我们一起看大屏幕:(教师自制课件动态演示)。师:这是一个放大的 1 厘米,咱们一起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小格?(一边数,一边动态演示)这一个小格的长度就
3、是 1 毫米。2 个小格是几毫米?5 个小格是几毫米?1 厘米里面有几个 1毫米?那么 1 厘米等于多少毫米?师:量一量,一分硬币有多厚?生:1 毫米。师:用手势表示 1 毫米的长度?以小组为单位,量一量你身边的小物体的长度或厚度,要有分工,有记录,分工明确。学生分组活动。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汇报。师:当我们量的物体比较小或要求我们量的比较精确时要用毫米作单位,当要量比较长的物体时,就要用一个比毫米大的多的长度单位,想知道它是什么吗?打开书 61 页,自学例 2。(1)学生自学。(2)学生汇报:10 厘米的长度就是 1 分米。师:1 分米等于多少厘米?1 米等于多少分米?继续以小组为单位,看看那些
4、物体可以以分米作单位来量一量。(1)学生分组活动。(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用手势表示 1 分米的长度。量出 3 分米长度的绳子给大家看。想一想,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学习了那些长度单位?(大屏幕出示已学过的长度单位)师:观察每相邻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几?你能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出来吗?这节课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老师出题考考你好吗?点评:在新授环节我主要采用了如下的方法:自主法、合作法、探究法、实践操作法,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之上,为学生提供合作、探究的机会,帮助学生建立 1 毫米、1 分米的长度观念。比如以毫米、分米为单位量身边物体的长度或厚度,既培养了学生合
5、作精神,又培养了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并且充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亲切感,学生积极性高,学习效果也很好。三、巩固练习 1、填合适的长度单位。(1)蜡笔长 6()。(2)跳绳长 2()。(3)课桌高 7()。(4)粉笔长 75()。(5)别针长 34()。(6)小红身高 120()。2、判断(1)小名身高 134 米。()(2)一根绳长 15 分米。()(3)一块橡皮厚 1 米。()(4)10 分米=1 厘米。()3、儿歌 长度单位真不少,米、分米、厘米和毫米。有的长,有的短,有的不长也不短。1 米=10 分米,1 分米=10 厘米,1 厘米=10 毫米。一定要:牢牢记,灵活用。
6、点评:在巩固练习阶段,采用了学生喜欢的一些形式,如:选择、判断、儿歌等,既检验了学生对本课所学知识,及时得到反馈信息,同时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寓教寓乐。板书设计:毫米、分米的认识 1 厘 米=1 0 毫 米 1 分 米=1 0 厘 米 1 米=1 0 分 米 加、减法的估算 南苑小学 林群英 教学内容: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数学三年级第一学期 P51 53 教学目标:1、认识约等号,会读写约等号,会估算,理解估算的意义。2、能根据具体情景进行加减法估算。3、体验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意义,培养初步的估算意识和能力。教学重点:掌握恰当的估算方法。教学难点:能根据题意选择恰当的估
7、算。教学过程:一、猜一猜。激趣引入,感受估算(理解“大约”的含义,认识“”)1、国庆节林老师家买了一台洗衣机售价大约 500 元(板书),同学们猜一猜,这台洗衣机实际价格是多少元?请大家把猜的价格记在自己本子上。学生猜价格教师选择后板书。如:498 元,502 元,515 元(多媒体出示洗衣机和价格)请同学们对照自己猜的是否准确。2、师:其实刚才大家猜的价格都比较合理,为什么?因为大家猜的价格都比较接近 500 元,也就是都约等于 500 元。(板书)3、介绍“”的读法和写法 学生试写“”(看谁写的漂亮)二、凑一凑。讨论交流,探求新知 1、同学们捐过款吗?我们学校经常组织献爱心捐款活动,老师对
8、三年级的总捐款数据作了调查,大约 1000 元钱,学校准备用这些钱购买以下物品送给山区的小朋友(多媒体出示物品及价格),请大家帮助学校选购。出示:一套书 台灯 VCD 自行车 收录机 195 元 399 元 802 元 598 元 406 元(1)思考题:怎样购买?(可以讨论)选购时,怎样想最快?(2)汇报交流 怎样买?你为什么选这几样?怎样想?598+4061000 598+3991000 600+400=1000 600+400=1000 比较上下两个算式为什么分别用“=”和“”?师:还可以怎样购买?(3)汇报购买方法,老师板书,学生验证价格是否大约 1000 元。如:802+195 19
9、5+399+406 师:大家真能干,想出那么多购买方法。三、试一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现在林老师把国庆节买的一台录音机和一台洗衣机,组成了不完整的数学题:一台录音机售价 395 元,一台洗衣机售价 504 元。估算一下,?(1)补充完整,列式计算(2)比较一下与以前学的应用题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2)计算时要注意什么?还要注意什么?师:是啊!我们去买东西的时候还要多带一点钱。2、做 P51 试一试。3、小结:计算时,把算式中的数看作整百或整千再进行计算的过程,叫“估算”。日常生活中,有时只需要把一些数看作整百、整千、整万的数,这样容易记,容易算,很方便。(板书:估算)三、做一做。专项
10、训练,巩固估算 1、P52练一练:估算下列各题:2002+3990 596+1003 1001-208 5998-4003 2、情景出示选择题:(1)1032-79 9()A、200 B、300 C、400 D、500(2)5695-803()A、4800 B、4900 C、4000 D、5000(3)2996+805()A、3800 B、4000 C、2400 D、3700(4)4005-584()3400 A、B、=四、用一用。拓展练习,开阔思路 1、星期天,圆圆一家出门品尝风味小吃,下面是她家品尝风味小吃的帐单:红烧鱼块 27 元 老鸭煲 28 元 炒虾仁 32 元 芹菜肉片 19 元
11、蘑菇豆腐 15 元 你能估算一下这顿小吃花了多少钱吗?(学生估算时,有的把 15 看成 20,有的把 15 看成 10)教师肯定 2 种方法的同时,重点引导学生思考把 15 元看成几元更合适。2、F1 大奖赛中国站的上海赛道,由 14 个不同转弯半径的变道和 9 条直道组成。你知道:象征上海的“上”字型赛道全长约多少米?(5400 米)里可以填几?-3985000(米)(活动课)课堂实录及评析 教学内容:“新世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老师这里有一个魔术袋,你们想知道这里面装的究竟是什么吗?生:想。师:现在就请几位同学为大家揭开
12、谜底。(请 4 名同学上讲台)师:请你们在袋里随便摸出一个物体,并说出它是什么形状的?如果说对的话,同学们就为他鼓掌。(4 位同学分别摸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这四种形状的物体,同时教师在黑板上贴出它们的立体图。)师:今天,我们上一节“认识物体”的活动课。(板书:认识物体)评:由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自然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既复习了旧知,又为进一步认识物体作了较好的铺垫)二、动手摸物,加深认识 师:刚才的几位同学摸出物体后,并准确说出了它们的形状。如果告诉你物体的形状,让你摸,你能从这么多物体中摸出来吗?生(齐答):能。师:谁愿意和老师做这个游戏?(一名同学上来后,闭上眼睛,老师说形状,学
13、生摸物体。其他学生抢着举手,都想做这个游戏)师:下面请同桌两个同学共同做这个游戏,好不好?生(齐答):好。(同桌两个学生用自己准备的学具,共同做“摸物”的游戏)师:谁来说一说你的同桌表现得怎么样?生 1:我觉得他摸得很好,一下子就摸对了。生 2:我的同桌表现得也不错,每次都摸得很准。生 3:虽然他摸得慢了一些,但最终还是摸出来了。评: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这些几何图形的基础上,通过“摸物游戏”,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让他们在做游戏的过程中学习数学,学生积极性很高,同时也发展了他们的空间观念。三、联系时间,深化新知 师:同学们的小手真厉害,摸得这么准。现在,老师还
14、想看看同学们的眼睛是不是也很敏锐?(出示 94 页图)师:你能说出图中哪些物体的形状?生 1:笔筒是圆柱。生 2:地球仪、足球是球。生 3:冰箱、书是长方体,魔方是正方体。生 4:电视是长方体。生 5(反驳):电视不是长方体,它后面是鼓的,不是平平的。师:看来同学们真善于观察,还有吗?生 1:铅笔是圆柱。(图上的笔是削出尖的)生 2(反驳):图上的铅笔不是圆柱,它的上面尖尖的,不平。师:怎样才能把它变成圆柱呢?生:把上面削平。(并做了一个“砍”的姿势)师:除了图中的,在我们生活周围,你还知道哪些物体的形状?生 1:我的橡皮是圆柱。生 2:我的玻璃球是球。生 3:我家的药盒是正方体,饮料筒是圆柱
15、体。生 4:葡萄是球。生 5(反驳):圆葡萄是球,长葡萄不是球。评:标准中强调数学学习要贴近儿童的现实生活。通过让学生找一找图中有哪些物体的形状已经认识,说一说生活中你都知道哪些物体的形状,让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四、拼搭玩具,发展思维 师:大家这么聪明,机器狗也来向你们学习了。(出示机器狗)看到它,你想说什么?生 1:你好,机器狗!生 2:你是由什么做成的?生 3:这个机器狗是由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做成的。师:那么,这几种不同形状的物体各有几个?请同学们数一数。生 4:长方体有 5 个,正方体有 2 个,圆柱有 2 个,球有 2
16、个。师:你真细心。谁能根据数出的结果,提出几个数学问题,并说出算式?生 1:长方体比正方体多几个?5 2 3 生 2:圆柱比长方体少几个?5 2 3 生 3:正方体和球一共有几个?2 2 4 生 4:再添上几个正方体,就和长方体的个数同样多?5 2 3 生 5: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一共有多少个?5+2+2+2 11 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观察能力,使他们的潜能得到发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师:看来把这这种形状的物体拼起来,还可以做成有趣的玩具,你们想不想亲自试一试?生(齐说):想。师:下面请四人一组共同合作,用学具拼搭一件你们最喜欢的玩具。哪个小组合作得好,搭的玩具
17、与众不同,老师就把这个机器狗送给他们小组。(学生先商量做什么,然后开始做。教师对合作意识弱、动手能力差的学生进行辅导)师: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的作品展示给大家,并说一说各用了几个不同形状的物体?生 1:我们小组搭的是汽车,有 2 个长方体、2 个圆柱。生 2:我们搭的是坦克,有 2 个长方体、1 个正方体、3 个圆柱。生 3:我们组搭的是一个手枪,有 2 个长方体、一个圆柱。评:这样组织教学,体现了同学间的合作与交流、探索与创新,还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师:谁来评一评哪个组搭得好,为什么?生 1:我认为,第 5 小组的最好,因为他们模仿老师搭的机器狗很像。生 2
18、(反驳):他们小组搭得确实不错,但是,他们是跟老师学的,不是通过小组合作想出来的。师:我同意这位同学的意见。如果第 5 小组能够根据你们的想象,搭出一件与老师不同的玩具,是不是更好一些?老师相信你们能够做到。师:你们认为,哪个小组合作得最好,搭的玩具与众不同?生:我觉得第 2 小组搭的坦克与众不同,而且,他们小组的同学合作得特别好。师:大家同意吗?生(异口同声):同意。师:那我就把老师亲手制作的这个机器狗送给第 2 小组,请同学们为他们热烈鼓掌!评:师生间情感的交流自然、融洽,在相互评价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考习惯和创造力。五、动手捏物,亲自实践 师:看来,小朋友们对这 4 种不同形状的
19、物体都已经很熟悉了,谁来说一说你最喜欢它们中间的哪一个?(学生纷纷说出自己喜欢的各种形状的物体)师:下面,就请大家用橡皮泥捏一个你最喜欢的一种形状。(放音乐,节奏稍快,学生动手捏。音乐停,学生纷纷展示自己的作品)师:你们认为哪个同学捏得最好?(学生众说纷纭)师:我认为这个圆柱捏得最好。生 1(告状):他是用模子扣成的。师:他能够借助工具来做这个物体,是个聪明的孩子。生 2(质疑):老师,我没捏。因为我的橡皮泥本身就是圆柱形的,可不可以?师:可以。你很善于发现,不过,如果是你自己做的,那将会更有趣。评: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亲自去实践、去体验,教师注意关注学生的情感,对学生间的评价给予恰当地点拨
20、,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加深了对这几种形状物体的认识。总评:本节课较好地体现出了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理念,集知识性、趣味性、活动性于一体,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标准在基本理念中特别强调数学学习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师安排了许多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中,加深对这几种形体的认识,发展了他们的空间观念。整节课洋溢着愉快的学习氛围,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获得了学习数学的兴趣。课题:连加连减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72 页和练习十一的第 1、2、5 题。教学目标与策略方法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连加、连减的意义和计算方法。过程和方法:引导学生经历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1、的过程,使学生感受到连加、连减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并体验用数学的乐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创设清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策略与方法: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课前准备与课时设置 投影片、小棒、三角图片。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出示投影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图意。(设计意图:以生动活泼的画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理解连加的意义和计算顺序。)二、探究体验 1、学习连加 师:谁能说说你在图中都看到了些什么?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原来。先。又。)(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自己的思维,利于学生理解连加的计算顺序。)板书问题:现在一共有几只小鸡?一共是什么意思?怎样列式
22、?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并讨论交流计算方法。根据学生汇报板书:5+2+1=8 先用一只手遮住+1,让学生算 5+2=7(板书 7),再用手遮住 5+2,提示用 7+1=8(板书 8)。说明象这样连着加就叫连加。板书:连加(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2、学习连减 师:小鸡吃饱了,接下了又发生了什么事呢?我们看看图吧。(继续演示投影、72 页下图)让学生自由观察并自主说话。(原来。先。又。)可以提出什么问题?怎样列式?引导学生围绕“还剩几只?”这个问题加以解决。使学生明确:先跑了 2 只用减法,又跑了 2 只还是用减法。教师根绝学生的汇报适时板书:连减 8-2-2=4(自主探索连减两次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3、归纳 象这样用三个数(有时更多)连着相加或者连着减的计算方法就是连加和连减。(设计意图:有利于学生理解连加、连减的意义,掌握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4、完成 72 页的“做一做”引导学生说清图意,再让学生自己用小棒、三角图片摆一摆,得出结果后,再填数。三、时间应用 1、举例: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了连加连、连减呢?学生自由回答,对敢说能说的学生要多表扬,对想说却有顾虑的学生要多鼓励。2、完成练习十一的第 1、2、5 题。引导学生看懂图意,自主解答。(设计意图: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用数学的乐趣,感受连加、连减在生活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