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经典,,守正创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走近经典,,守正创新.docx(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走近经典,守正创新 思想递进境界,第一是“追习经典”,意在通过与古代经典接气,临习历代经典法书,而达到心愿相通,笔墨相连;其二“遥契前贤”,感怀先贤襟抱胸怀和艺术境界,从历代名诗佳篇中获得创作灵感,从中找到度人金针的艺术感悟;其三,“直抒胸臆”,将经典笔法和先贤精神作为自己创建的文化底蕴,然后直抒胸臆,书写自撰诗文作品,获得创作的大欢乐大境界。三个环节相互关联,显示了申万胜对展览整体设计的文化高度,呈现了书家传统功力和守正创新的精神追求。故而,申万胜既有军人的威猛刚毅,又有文人的君子风范和大家气象,堪称从政有成、治学有成、为艺有成。 二、书法理论高度确定创作深度 申万胜有自己独到的书法理论和书
2、法文化战略思想,他认为:“当前中国书法艺术呈现蓬勃高涨的态势,书法家应当抓住机会大显身手,以更加主动的看法来推动书法艺术的更大发展,创作出更多富于时代精神的好作品。作为国粹,中国书法艺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今日的书法界仍旧担当着如何继承和发展书法艺术这个重大的课题。面对书法传统深厚的积淀,书法创作还是要强调在敬重传统、坚持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只有置身于传统艺术的土壤之上才能谈创新、谈发展,这才是今日书法艺术旺盛的根基所在”。 申万胜的理论对当代书法走向有明晰的指导意义。我们可以追问:21世纪的中国书法,是否仍旧跟着西方美术试验走?是否还亦步亦趋地根据西方的美术规则、形式结构去追逐?是否应当反
3、思行为书法、观念书法、现成品艺术、涂鸦艺术、构成物艺术等原委给东方书法带了什么命运?原委为书法注入了何等的反文化精神元素?我与他多次恳谈中面对了这些前沿问题,并达成基本共识:中国书法不应在美术化的道路上因袭下去,而应从自身发展本体依据动身,找寻到一条传统和当代结合的最佳道路,创生出具有东方审美意识和西方大众能够接受的新世纪书法形态。这就要求我们在传统中创新,在走正道大道中开拓新的境界“守正创新”。换言之,传统是首要的本体论命题,创新是它的价值论命题。 在解决了书写理论之“道”的问题,对于书法技法之“器”的问题,同样须要重视。我留意到,申万胜无论是书写红楼梦诗词,还是“经史子集”内容,都与北大书
4、法所提出的“文化书法”精神暗合。在我看来,书法书写的内容是大文化根基文字魔方、“经史子集”、名言警句、文化感悟等。细细欣赏申万胜的书法内容,那些古往今来哲人睿智的哲诗或才智话语,关乎民族文化精神和文化身份的重要话语,为他的书法形式美注入了文化重量。申万胜书法显明地表征出军人书法家对“壮丽”审美境界的自觉追求,他青睐魏晋书风,上接秦汉之气象,下承宋明之书意,碑帖融合,气格洞达,将自我性情与历史文化名人书法意趣相契合,其独钟行草的潇洒开阖,在五种书体并重中追求行草的拙趣与雅致、空灵与浑厚、精细与阔大美的统一,大到丈二多屏,小到斗方扇面,都在沉雄潇洒中寓老辣生涩,结字、线条、章法、气象都道法自然不假
5、修饰,在匠心独运中以沉雄宽博的美感面目示人。 在我看来,书法是通过肯定技法的文字书写所获得的结构化的文化精神形态。这意味着:首先,书法初级阶段面对的主要是“肯定的技法”,技法是书法初级阶段的表征,是到达文化大道的基础和关键;其次,书法中级阶段,则是“文字书写”中的“结构化”,是“由技到道”或“技近乎道”的中介环节;最终,书法最终要达到的高级阶段或最高境界,是超越了技法之上对“文化精神形态”的呈现无法而至法的文化之道。申万胜将书法置于当代中国崛起的文化大语境中加以观照,坚持书法的文化根基性,力求在爽利的书写中内涵浓郁的书卷气,将军人的威猛刚毅与文人的儒雅潇洒整合起来。正唯此,他的书法才能在运用技
6、法中又超越技法之上,最终达到文化精神内核的书法艺术境界。 在申万胜看来,书法的形式不仅有笔法、章法、墨法等,还有黑白对比、强弱对比、结构对比等艺术辩证法。而且书写装裱形式、文房雅趣布置、张挂的空间文化氛围等,代表了书法家和观赏者的审美趣味和人生观价值观。的确如此,尽管书法形式技法层面是以技为主,但不难看到,这个层面仍旧洋溢出浓郁的文化基因和精神要素,是贝尔所说的“有意味的形式”,特别靠近文化一端。申万胜注意线条的质量和墨色的改变,细心于结字的阴阳向背腾挪避就,注意点画的八面出锋纵横使转。其结字横竖波磔,刚健爽利,方圆兼施,墨色枯润对举,在苍古与华滋之间尽显其勃勃的文人气息。 三、文韬武略的君子
7、书风 申万胜的书法初看好像文化气息太浓,而有些缺乏生猛鲜活的特性,其实细看很有个体人格特点。申万胜坚持文人书法的性情书写性和温婉内在性。他遍临诸帖,尤其在历代经典上用功最勤,早年精研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文徵明诸家,中期全力体会王羲之、张旭、怀素、王铎行草书的境界,有时候达到了夜以继日废寝忘食的程度。他在书法上专心、用志、用情很深,可以说对书法艺术有一种他人所不及的发自内心的挚爱酷爱,书法已然成为他生命中不行分割的筋骨血肉。他能放弃其他业余爱好,常常闭门不出地读帖默帖,每有心得便挥毫落墨。这种文人的严谨深刻和军人的豪爽豁达使他的作品充溢阳刚之气,在大气回旋和大度洒落中获得拙雅沉雄、浑厚高古的
8、美感,尤其是常常在笔断意连的跌宕映带中带出古隶北碑的“有意味”的线条,更让人眼前一亮。每当我看到一丝不苟的十几米长卷和丈二条幅,都感慨相较而言自己在学术之余所下书法功夫太少太少。 在我看来,申万胜的书法是“文化书法”的一个典型。他坚持认为:书法贵在“诚”。心灵情感是书法第一生命,笔墨由心表达诞生命的真实情趣,因此适性达情,率意诚意的下笔心灵状态确定了呈现在纸上之书,是一种凝重内敛和自由奔放的统一,将优雅的帖学风貌和碑的奇崛之风整合,故而能于隽逸宽绰中展示刚柔雅拙的多种态势。他尽情挥洒在自己的书法世界里:蝇头小楷,檗窠大字,或小如书札便笺,大如册页长卷,形式结构多样多式条幅、中堂、横幅、斗方、册
9、页、联屏、楹联、扇面、尺牍、匾额、榜书,几乎都不在话下。而内容则尽可能出经入史,具有学术历史的厚重感。帖学为主的书写中又融北碑的气概和内敛,使其下笔坚决爽利,厚重涩行。 在时下书坛遭受西方美术冲击的迷惘,书家缺乏东方文化定力的状态下,申万胜的书法不随波逐浪,而是在读万卷书中下功夫,沉潜于古典传承的精神生态世界里,去感悟书法与文化醇厚和谐的内在命脉。他在章法的参差错落、起伏迭宕中又有一种宽博大气,在遒劲的涩笔中把捉凝练优雅的神态,并在书法线条自由言情中获得精神超越的“书法载道”性。从他的作品凝重的形式和意态潇洒中,可以辨析出他生命存在形式的困难性他在特性化的书法语汇里,体现诞生命不断求索不断拓展
10、的踪迹。 当代中国书法缺少的正是申万胜的这种书法整体性思索和长期性眼光。他认为,书法不是技术的叠加,而是主体生命参加的理解和体验的文化活动,这已然超越了作为门类艺术的狭隘思索,应当从西化的形式主义书法中超越出来,追求书法文化温润的人格内涵、恢宏的意义表达、奇妙的诗意呈现和广博的人间关怀,以空灵、高迈、宏大、温馨构筑人类艺术精神生态。近些年来书法文化的蓬勃兴起,表明中国作为书法原创国重兴国粹、再创辉煌的文化自信力。提升书法的文化品位,张扬书法艺术的文化意识,不把传统变成文本,而要变成一种精神从每个人身上流过去,意味着书法创新是一种学术文化艺术创新,可以说,文化是书法的本体依据,书法是文化的审美呈
11、现。 我与申万胜的多次探讨,使我们在当代书法的文化定位这个书法发展的基本问题上达成了共识:书法原创性和找寻国际审美共识是“文化书法”努力的方向,只有真正的原创型书法家才能成为这个时代的书法大家。当代中国书法最大的课题在于找寻一种国际性的“审美共识”把结构张力、笔墨情趣以及幅式改变这些语言从本民族传统的审美空间扩散到更大的现代文化空间中去,形成一种国际性书法审美形式通感或基本共识。这就要求我们要借鉴西方一些现代艺术的形式通约,融入本土文化内容,使之充溢而具备现代形式美感。在这个过程中,书法内容将更多变成意境,书法形式将更多变成语言,最终达成新内容与新形式的完善结合,变成国际性的、具有审美共识性的
12、书法美。可以说,书法不仅仅是东方化的审美须要,也是整个人类的审美须要。 四、诗文书法的全面延长 申万胜不仅是一个书法家,更是一个具有扎实的文字功底和文艺理论修养的作家,出版有南美散记等文学著作。他在文字的徜徉中感受文学之美、书法之美、生命之美。古老的中国书法伴随文字的生成和意义的沟通而出现,又伴随着抒情达意和文化转型而向今日的人们显示其魅力。 万胜先生已然找到了自己的“书法中国”的独特语汇,保持自己在现代性中的那份醒悟的中国性和中国身份意识。他在全球化视野中,注意书法艺术的传承和不断创新,反对传统与现代相互对抗的文化意识,强调书法文化的身份书写,使得书法能够在传承传统精髓的同时,又具有21世纪
13、全面创新的面貌。因此,他张扬自己的生命意识于书法线条中,又将书法线条呈现于生命意识或者说是浓缩为生命意识,将书法艺术笔法本体探讨与自己创作阅历联系起来,以书法艺术构成最基础的元素“线条”为突破口,获得自我书法艺术性的整体提升。 其实,许多书家都在为书法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诸多问题所苦恼。书法家普遍感到全球性语境与本土文化惊慌之时,中国书法究竟怎样面对国际?如何既坚守书法文化的本土性又不僵化,以创新来契合普泛性的艺术阐释框架和国际观赏趣味?在申万胜看来,传统不必反,历千年而不消亡并传承至今的传统本身已是经典!传统不是凝固的,而是向前发展的,人就生存于传统之中,就如我们生活在语言中一样。 无疑,申万胜是一位诗文书法全面发展的艺术家,一位坚持走近经典并守正创新的书法家。从他的书法中,我真实地感受到了作为“大写的人”的精神魅力和书法文化的美学魅力! (作者为北京高校教授、博士生导师、书法艺术探讨所所长) 责任编辑:宋建华 第8页 共8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